UC溃疡性结肠炎国内共识意见介绍

合集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引起,治疗应以扶正祛邪、调理脾胃为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规范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疗,本文将就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外邪如寒、湿、热等侵入人体,与内湿相合,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饮食所伤,如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使湿邪内生;情志失调,如忧思恼怒,气机不利,导致肝脾不和;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湿邪内生,蕴久化热,导致肠腑湿热蕴结,引发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多依据《中医内科学》相关标准,具体如下: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和溃疡形成;还可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诊断,常见证型有湿热内蕴证、肝脾不和证、脾胃虚弱证等。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应遵循扶正祛邪、调理脾胃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湿热内蕴证: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痢为治则,选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等方剂加减。

肝脾不和证: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治则,选用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加减。

脾胃虚弱证: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治则,选用参苓白术散、理中丸等方剂加减。

针灸、推拿、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疗法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应注重调理脾胃功能,具体措施如下: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旨在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明确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诊疗方案。

然而,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同时配合西药治疗和心理调适,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要表现。

UC(2012)溃疡性结肠炎国内共识意见介绍

UC(2012)溃疡性结肠炎国内共识意见介绍
其他:肠道益生菌和中药治疗维持缓解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白
细胞洗涤技术国内未开展
外科手术治疗
绝对指征
大出血、穿孔、癌变及高度疑为癌变
相对指征
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重度UC,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内科 治疗无效者宜更早行外科干预。
内科治疗疗效不佳和/或药物不良反应已严重影响生存 质量者,可考虑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 错过合适手术时机会增加外科并发症的危险性 ▪ 紧急情况下当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或连续使用泼尼松大于
20mg超过6周,推荐分阶段手术治疗(先行结肠切除术) ▪ 腹腔镜技术的是可行的且能够带来某些益处 ▪ 回肠贮存袋手术应该在专业中心执行 ▪ 证据显示在高级别的医疗中心行回肠贮存袋手术较低手术
▪ 心理支持—医生应关注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治疗的需要, 且必要时推荐心理治疗。
▪ 干预性治疗—患者存在UC相关的心理障碍或低生活质量时, 应给予干预性治疗。
▪ 治疗选择—如何选择心理治疗方法,取决于心理障碍的类 型,最好由相关专家(心理治疗师、心身医学专家、精神 病学家)进行选择。某些情形下,应使用精神病药物。
熊去氧胆酸
硫嘌呤
伴随PSC的患者 应使用熊去氧胆 酸化学预防
尚无足够证据 支持或反对使 用硫嘌呤化学 预防
二、不典型增生
隆起型
平坦型
腺瘤样
应T完e整xt 切in除he直re至 标本的边缘都没 有不典型增生的 表现,也没有证 据显示结肠其他 地方有平坦型不 典型增生。
非腺瘤样
因为不典型增生 病变发生癌变的 风险较高,无论 低级别或高级别, 均应行结直肠切 除术。
氨基水杨酸制剂:仍是主要药物
糖皮质激素: 足量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治疗(一般2~4周),症状控 制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时改用糖皮质 激素。 泼尼松剂量:0.75-1 mg/Kg/d 达到症状缓解开始逐渐缓慢减量至停药

溃疡性结肠炎共识解读及检测要求

溃疡性结肠炎共识解读及检测要求

诊断-组织学
• 缓解期:•粘膜糜烂或溃疡愈合;固有膜内 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者消失,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尤其在隠窝基底部。淋巴滤 泡形成;
• 隠窝结构改变:隠窝减少,萎缩,腺体缩 短,大小不一,分支状,排列不规则,杯 状细胞减少。
• 有时可见腺体增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 变)以及潘氏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溃疡性结肠炎共识解读及 检测要求
诊断要点
• 诊断要点 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可按下 列要点诊断: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 为临床疑诊, 安排进一步检查。②同时具备 上述结肠镜或(及)放射影像特征者, 可临 床拟诊。③如再加上上述粘膜活检组织病 理学特征或(及)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特征者, 可以确诊。④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 结肠镜及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 暂不确 诊UC,需随访3~6个月。
•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 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 身症状, 可有皮肤、关节、眼等肠外表现。
• 粘液血便是UC的最常见症状。 • 超过6周的腹泻病程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
别。
溃疡性结肠炎共识解读及 检测要求
诊断-结肠镜检查
• 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 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 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 触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 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 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可见结肠袋变 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黏膜等。
轻度
重度
便次/天
<4
≥6
便血
轻或无

脉搏
正常
>90bpm
体温
正常
>37.8℃
血红蛋白

解读新版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共识

解读新版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共识

解读新版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于2018年编写更新了《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

新版共识的内容,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杨红教授,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上,解读了新版《共识意见》的溃疡性结肠炎部分。

下面请看“情报官”来自会议现场的听课笔记。

一、中国和西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差异1.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西方高于中国。

•黑龙江省大庆市:1.86/10万•广东省中山市:2.05/10万•湖北省武汉市:1.45/10万•欧美国家:24.3/10万2.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程度和病变范围病变范围:•西方国家:直肠型(E1)、左半结肠型(E2)、广泛结肠型(E3)型各占30%•中国:直肠型(E1)占14.8%,左半结肠型(E2)占51.4%病情程度:•西方国家重度患者,比例占12-25%•我国重度患者,比例占7-15%3.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共识意见制定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制定我国自己的共识意见指导临床实践。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1.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流程:临床疑诊:•典型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临床拟诊:•结肠镜特征•放射影像特征临床确诊: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特征2. UC共识更新部分解读-诊断标准2012年广州共识:诊断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2018年北京共识: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学表现综合分析,若诊断存疑,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内镜和组织学复查。

共识解读:肠道超声、CTE对肠壁累及范围和程度有一定价值。

UC诊断没有金标准,需要与缺血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等许多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需强调定期复查肠镜及活检的重要性。

3. UC共识更新部分解读-内镜表现描述2012年广州共识: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性或接触性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3.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黏膜桥等。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治共识意见-溃疡性结肠炎 ppt课件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治共识意见-溃疡性结肠炎  ppt课件
2021/2/5
UC合并CMV感染
2021/2/5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腹痛、腹 泻
粘液脓血 便
病程> 4-6周
2021/2/5
结肠镜 检查
多从直肠
连续、弥 漫
活动程度
粘膜活检
活动期: 隐窝炎、 隐窝脓肿、 隐窝结构
改变
缓解期: 潘氏细胞
化生
早期显微镜 下特征:隐 窝基底部浆 细胞增多 (新增) 组织学愈合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
结肠镜检查按照疾病的活动程度描述! 内镜特征: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活动期: 轻度:红斑,黏膜充血和血管纹理消失 中度:血管形态消失,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烂,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 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 重度: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
缓解期:可见正常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假性息肉形成,或瘢痕样改变。 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黏膜萎缩可导致结肠袋形态消失、肠腔狭窄,以及 炎(假)性息肉
2021/2/5
UC内镜特征
2021/2/5
诊断标准
伴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UC患者内镜下可见不规则、深 凿样或纵行溃疡,部分伴大片状黏膜缺失 如出现了肠道狭窄,结肠镜检查时建议行多部位活检以排除结直肠癌。不 能获得活检标本或内镜不能通过狭窄段时,应完善CT结肠成像检查 共聚焦内镜下UC的表现(增加),有条件者可共聚焦内镜检查
(新增)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钡剂灌肠
2021/2/5
无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 单位可行钡剂灌肠检查。 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 样改变;
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 毛刺样改变,肠壁有多 发性小充盈缺损;

溃疡性结肠炎的共识意见2013

溃疡性结肠炎的共识意见2013

Management consensu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2006
Abstract: At the present there are no large-scale epidemiologic data 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 the Asia–Pac ific region, but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an increased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IBD in this region. Compared to the West, there appears to exist a time lag phenomenon. With regard to the two main forms of IBD, ulcerati ve colitis (UC) is more prevalent than Crohn’s disease (CD). In addition to geographic differences, ethnic differences ha ve been observed in the multiracial Asian countries. Moreover, the genetic backgrounds are different in the Asian compar ed to Western patients. For instance, NOD2/CARD15 variants have not been found in Asian CD patients. In general, the clinical course of IBD seems to be less sever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an in Western countries. Diagnosis of IBD in this region poses special problems. The lack of a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IBD, and the exis tence of a variety of infectious enterocolitis with similar manifestations to those of IBD mak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par ticularly difficult. So far, Western diagnostic criteria have been introduced for the diagnosis of IBD. A stepwise approach to exclude non-IBD ente rocolitis also must be introduced, and a definite diagnosis must include typical histological features. In some patients, fol low up and therapeutic trials might be necessary to obtain a definitive diagnosi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 esis of IBD will allow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diagnostic markers. The management of IBD also poses some special problem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re is often a delay in using pr oper medications for IBD, and alternative local remedies are still widely used. With a combination ofWestern guidelines an d regional experiences, similar principles can be used for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remission.A stepwise selection o f medications is advocated depending on the extent, activity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Comprehensive and individualiz ed approaches are suggested for different IBD patients.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IB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ombine d with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drug management and the future use of biological agents would improve 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 (ECCO) at a meeting held i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结肠炎(UC)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08年01月11日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高达35~100/105,其诊断、治疗已形成规范。

国内近年有关UC的报道明显增加,累计病例己超过2万例,需要形成我国自己的治疗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UC处理的原则性意见1.确定UC的诊断:从国情出发,应认真排除各种"有因可查"的结肠炎;对疑诊病例可按本病治疗,进一步随诊,但建议先不用类固醇激素。

2.掌握好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如诊断标准所示,分级指疾病的严重度,分为轻、中、重度,采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治疗方法;分期指疾病的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以控制炎症及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而缓解期应继续控制发作,预防复发;分段治疗指确定病变范围以选择不同给药方法,远段结肠炎可采用局部治疗,广泛性及全结肠炎或有肠外症状者则以系统性治疗为主。

3.参考病程和过去治疗情况确定治疗药物、方法及疗程,尽早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4.注意疾病并发症,以便估计预后、确定治疗终点及选择内、外科治疗方法。

注意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随时调整治疗。

5.判断全身情况,以便评估预后及生活质量。

6.综合性、个体化处理原则:包括营养、支持、心理及对症处理;内、外科医师共同会诊以确定内科治疗的限度与进一步处理的方法。

二、治疗方法活动期UC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缓解期应继续维持治疗。

1. 活动期UC的处理轻度UC的处理: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制剂,每日3~4g,分次口服;或用相当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

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可酌用SASP栓剂0.5~1g,每日2次;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lOO~200mg,每晚1次保留灌肠。

或用相当剂量的5-ASA制剂灌肠。

亦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中度UC的处理:可用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强的松30~40mg/d,分次口服。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一、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IB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IBD的患病率约为410万,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西方国家较低,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IBD患者的绝对数量仍然相当可观。

IB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肠道狭窄、穿孔、营养不良等。

IBD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也有关联。

IB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IBD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的综合评估。

目前,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评估是诊断IBD的金标准。

由于IBD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变与许多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如感染性肠炎、肠道肿瘤等,准确的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

在治疗方面,IB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炎症、维持缓解和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IBD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IBD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限制了针对病因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难以实现完全治愈。

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感染、药物依赖等。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和梳理我国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以提高我国IBD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炎症性肠病(IBD)的定义与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两种类型。

UC共识意见解读PPT课件

UC共识意见解读PPT课件
中国 IBD(2012)共识意见解读
- 溃疡性结肠炎部分
编辑版ppt
1
2012中国IBD指南
1. 诊断标准
2. 疾病评估
3. 鉴别诊断 4. 诊断步骤 5. 诊断举例 6. 疗效标准
编辑版ppt
2
2012中国IBD指南
1. 诊断标准
编辑版ppt
3
2012中国IBD指南
➢ 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 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非感染 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编辑版ppt
9
UC的其他次要特征
• 直肠通常是UC病变最重的部位
- 初发者如此 - 息肉和肉芽以近端多于远端 - 治疗者会有不同变化
• 阑尾孔周围变化 • UC大多数有边界 • 倒灌性回肠炎甚少见
编辑版ppt
10
UC的边界: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编辑版ppt
11
UC的边界会移动的!
0-12厘米UC (2009年2月)
3 =重度病变
编辑版ppt
22
UC的疾病评估
编辑版ppt
23
2012中国IBD指南
3. 鉴别诊断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7
UC的内镜下表现 -急性期
四个方面
• 炎症:弥漫、充血、糜烂、 溃疡
• 上皮:水肿、破坏、缺失 • 血管:模糊、消失、破损 • 管腔结构:狭窄
编辑版ppt
8
UC的内镜下表现- 缓解期
四个方面
• 炎症:消退、残留 • 上皮:再生、缺失、异型 • 血管:恢复、紊乱 • 结构:疤痕、息肉、增生
3 = 一直存在出血
内镜发现
0 =正常或无活动性病变

UC共识

UC共识

如患者尚未用过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口服强的松龙40~60 mg/ 日, 观察7~10 d, 亦可直接静脉给药。已使用者, 应静脉滴注氢可的 松300 mg/日或甲基强的松龙48 mg/日。
肠外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继发感染, 如氨苄青霉素、硝基咪唑及 喹诺酮类制剂。 应使患者卧床休息, 适当输液, 补充电解质, 以防水盐平衡紊乱。 便血量大、Hb在90 g/L以下和持续出血不止者应考虑输血。
(四)外科手术治疗
①绝对指征
大出血、穿孔、明确的或高度怀疑癌肿以及组织学检查重度异型增生
或肿块性损害中出现轻中度异型增生。
② 相对指征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伴中毒性巨结肠, 静脉用药无效者; 内科治疗症状顽
固、体能下降、对皮质类固醇激素耐药或依赖者,替代治疗无效者或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溶血性贫血等肠外并发症者。
注:总分之和<2分症状缓解;3-5分轻度活动;6-10分中度活动; 11-12分重度活动
诊断内容
4、病变范围: 可为直肠、直乙结肠、左半结肠(脾曲以远)、广泛结肠 (脾曲以近)、全结肠(删去了区域性结肠受累)
5 、肠外表现及并发症: 肠外可有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
累; 并发症可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癌变等
二、内科治疗
(三) 其他治疗 5ASA与免疫抑制剂均无效者,应考虑新型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 子α单克隆抗体,宜可用益生菌维持治疗。中药方剂中不乏抗炎、止 泻、粘膜保护、抑制免疫等多种药物,作为替代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辩证施治,适当选用,多种中药灌肠制剂也有一定的疗效,但需 要进一步按现代的原理进行科学总结。治疗中应注重对病人的教育, 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早期识别疾病发作与定期随访。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复杂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2018年北京召开了专家共识会议,本文将总结会议达成的共识意见。

首先,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临床表现、肠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但并非所有病例都具备典型症状,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金标准,可以观察肠道的炎症程度、范围和类型。

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通过活检来确定炎症是否为肠病变,并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类型。

其次,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病情等级。

对于轻度炎症性肠病,可以选用5-氨基水杨酸、间质抗炎剂等进行治疗;对于中度炎症性肠病,可选用留醋酸钠、氨基酸制剂、小剂量激素治疗等;对于重度炎症性肠病,通常需要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必要时可以采用免疫调节剂。

对于无法控制的病例,可以考虑采用生物制剂如肠型非特异性治疗。

此外,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手术治疗,应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手术主要针对治疗或缓解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应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但有时也可以作为早期治疗的选择。

除了针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案,还应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和教育。

这包括向患者提供关于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提升疾病的控制程度。

综上所述,2018年北京召开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会议为炎症性肠病的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意见。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类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的多样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负担。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对于提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

文章将围绕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促进炎症性肠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

本文还将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炎症性肠病诊疗中的重要性,以期提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整体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诊断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诊断的关键在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以及确认肠道炎症的存在和特点。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发展、变化和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等。

临床表现方面,炎症性肠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

还可能伴随有肠道外的表现,如关节炎、眼部病变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大便常规、生化指标等可以提供一定的线索。

例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肠道炎症的存在。

大便常规中可见脓细胞、红细胞等,也可以支持炎症性肠病的诊断。

生化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也可以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

影像学检查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IBD(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共识意见解读

IBD(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共识意见解读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隐窝基底部浆细胞增多被认为是UC最早的光学显微镜下特
征,且预测价值高
提出组织愈合概念——表现为隐窝结构破坏减少和炎性浸 润的消退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肠外表现顺序变化
UC 患者中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的发生率较 其他肠外表现发生率高,故置于首位
补充艰难梭菌感染检测方式
目前暂无UC的诊断金标准,共识诊断标准更新2处
1
诊断需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 行综合分析
较2012年共识增加了“实 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强调 了综合判断和多学科会诊
2 诊断存疑时进行复查
若诊断存疑时,应在一定时间 (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 病理组织学复查,并动态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
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 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
可见正常黏膜表现,部分可有假性息肉形成,活瘢痕改变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增加了病程较长和伴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的内镜下表现
内镜特征
病程较长
黏膜萎缩可导致结肠袋形态消失、肠腔狭窄, 以及炎(假)性息肉
内镜特征
伴CMV感染
可见不规则、深凿样或纵行溃疡,部分伴大片 黏膜缺失
确诊艰难梭菌感染可行粪便毒素试验(酶联免疫测定毒素A/B、核 苷酸PCR、谷氨酸脱氢酶抗原检测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补充小肠检查相关内容
病变不累及直肠(未经药物治疗者)、倒灌性回肠炎(盲肠至回肠 末端的连续性炎症),以及其他难以与CD鉴别的情况可行小肠检查, 包括(CTE、MRE、胶囊内镜等)
胶囊内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诊断要点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_张声生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_张声生

作;②舌质红,或舌淡红,苔薄黄。次症:①腹痛绵绵;②四肢 不温;③腹部有灼热感,烦渴;④脉弦,或细弦。
5.4 肝郁脾虚证 主症:①腹痛即泻,泻后痛减;②常因情 志或饮食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次症:①大便稀溏,或黏液 便;②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③嗳气不爽,食少腹胀;④舌质淡 红,苔薄白;⑤脉弦或弦细。
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
实为主,主要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缓解期属本虚标实,主要为
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如果>2/3的人数选择①,或>85%
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且本虚多呈脾虚,亦有兼肾亏者。
的人数选择①+②,则作为条款通过),并由核心专家组于2010
不同症状的病机侧重点有所不同,以脓血便为主者的病机
与了UC的发病,这些因素可能触发一个连续的慢性免疫过程,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T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
共识 意见,2 0 0 8 年中华中医 药 学会脾胃病分 会 组织 成 立全国
(NK)细胞等参与了此过程,这些效应细胞释放的抗体、细胞因
专科专病“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协作组”和“溃疡性结肠炎
5.5 脾肾阳虚证 主症:①久泻不止,夹有白冻,甚则完谷 不 化,滑脱 不 禁;② 形 寒肢 冷。次 症:① 腹 痛 喜 温 喜 按;② 腹 胀,食少 纳 差;③ 腰 酸 膝 软;④ 舌质 淡 胖,或 有齿 痕,苔 薄白 润;⑤脉沉细。
5.6 阴血亏虚证 主症:① 排便困难,粪夹少量黏 液脓 血;②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次症:①腹中隐隐灼痛;②午后 低热,盗汗;③口燥咽干;④头晕目眩,心烦不安;⑤脉细数。 上述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11-13]。
致病因素认为本病的发病系外因通过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机 制,导致肠上皮和组织细胞持久的损伤[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评估
临床类型
病变范围
肠外表现 严重程度 和并发症 (包含病情分期)
举例: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
临床类型
2007年
2007
2012年
初发型
慢性复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慢性持续型
暴发型
初发型
慢性复发型
病变范围
2007年

2012年

直肠 直乙状结肠
E1:局限于直肠, 未达乙状结肠

一般治疗
轻度 <4 轻或无 正常 正常 正常 <20mm/h
重度 ≥6 重 >90bpm >37.8℃ <75%正常值 >30mm/h
*中度为介于轻、重度之间;缓解期为无症状
将Truelove和Witts严重程度分类标准进行改良
肠外表现和并发症

肠外表现:包括皮肤粘膜表现、关节损害、眼部病变、肝 胆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 上皮内瘤变和癌变。

左半结肠(脾曲以远)
广泛结肠(脾曲以近) 全结肠

E2:累及左半结肠
(脾曲以远)


E3:广泛病变累及脾曲
以近乃至全结肠
采用蒙特利尔分类
严重程度

UC病情分为活动期、缓解期 活动期的疾病严重程度分轻、中、重度
表 改良Tru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型
便次/天 便血 脉搏 体温 血红蛋白 ESR
结肠镜检查
小肠检查
重度患者特殊检查
新技术的应用—CT/MR结肠显像
优点: 能够克服普通结肠镜由于结肠冗长、扭曲、粘连、狭窄而未能 达回盲部的缺点 CT可显示近狭窄部位的黏膜形态及肠外病变。 缺点: 对黏膜的轻微改变(糜烂或扁平息肉)不敏感 不能黏膜活检和治疗 CT/MR结肠显像是一项正在不断进展的技术。目前研究有限, 在评估疑诊或确诊的UC病人的疾病范围中的价值还不能确定。 还不能作为UC结肠镜检查的替代手段。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肠炎 阿米巴肠病 肠道血吸虫病 其他:肠结核、缺血性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UC合并艰难梭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
诊断步骤
病史和体检 详细询问病程、病史、肠外表现和肛周情况 体检注意一般状况、腹部及肛周检查、直肠指检
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不少于3次 常规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白蛋白、电解质、ESR、CRP 有条件可作粪便钙卫蛋白和血清乳铁蛋白 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建立诊断的关键 结肠镜检查遇到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可应用钡剂灌肠 检查或CT或MRI结肠显像显示镜端未及部位 病变不累及直肠(未经药物疗者)、倒灌性回肠炎 及其他难以与CD鉴别的情况 常规腹部平片了解结肠情况及有无穿孔,缓做肠镜 但为鉴别诊断,可行不作常规肠道准备的直肠乙状 结肠有限检查和活检

活动期的治疗-中度UC

氨基水杨酸制剂:仍是主要药物

糖皮质激素: 足量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治疗(一般2~4周),症状控 制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时改用糖皮质 激素。 泼尼松剂量:0.75-1 mg/Kg/d 达到症状缓解开始逐渐缓慢减量至停药
活动期的治疗-中度UC

硫嘌呤类药物:

复发

复发:自然或经药物治疗进入缓解期后,UC症状 再发,便血最常见,腹泻也多见。可通过肠镜证实。 复发的类型:分为偶发(≤1次/年)、频发(≥2次/ 年)及持续型(UC症状持续活动,不能缓解)。 早期复发:经先前治疗进入缓解期时间<3月。


与激素治疗相关的特定疗效评价
激素无效
经相当于泼尼松 0.75mg/kg/d治疗 超过4周,疾病仍 处于活动期
排便次数
正常
比正常增加1~2 次/天
比正常增加 3~4次/天
比正常增加5 次/天或以上 一直存在出血
便血
未见出血
不到一半时间内 大部分时间内 出现便中混血 为便中混血
内镜发现
中度病变(明 轻度病变(红斑、 重度病变(自 正常或无活 显红斑、血管 血管纹理减少、 发性出血,溃 动性病变 纹理缺乏、易 轻度易脆) 疡形成) 脆、糜烂)
医师总体评价
正常
轻度病情
中度病情
重度病情
评分≤2分,且无单个分项评分>1分,为临床缓解 3-5分轻度活动:6-10分中度活动,11-12重度活动 有效定义为Mayo评分相对于基线值的降幅≥30%及≥3分,而且便血的分项评分降幅≥1分 或该分项评分为0分或1分
完全缓解、黏膜愈合

完全缓解的定义:是指完全无症状,大便次数正 常且无血便及里急后重,伴随内镜复查见粘膜愈 合(肠粘膜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 粘膜愈合的定义:目前尚未达成一致共识。
激素依赖
虽能保持疾病缓解, 但激素治疗3个月后, 泼尼松仍不能减量 至l0mg/d
在停用激素3个月内 复发
治疗
治疗目标
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 及粘膜愈合 治疗目标
防治并发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活动期的治疗-轻度UC

氨基水杨酸制剂:仍为治疗轻度UC的主要药物。
柳氮磺吡啶(SASP)和其他不同类型5-ASA制剂 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多见。没有证据显示不同类 型5-ASA制剂疗效上有差别。 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者,特别是病变较广 泛者,可改用口服全身作用糖皮质激素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临床)
适用于临床工作,但因无量化标准,不适于科研 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见粘膜大致正常或无 活动性炎症。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见粘膜轻度炎症。 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复查均无改善。


疗效评定(科研或临床)
改良Mayo评分
项目 0分 1分 2分 3分
诊断
诊断要点
1 . 疑诊
2. 拟诊
3. 确诊
4. 随访
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出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临床疑诊, 安排进一步检查;
同时具备结肠镜和(或)放射 影像特征者,可临床拟诊;
拟诊的基础上,再加上黏膜组织病理 学特征或(及)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 特征者,可以确诊; 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及活检组织学改 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随访

包括硫唑嘌呤(AZA)和6-巯基嘌呤(6-MP) 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患者 AZA欧美推荐的目标剂量为1.5~2.5/kg/d 有学者认为亚裔人种剂量宜偏低如1mg/kg/d,对此尚 未达成共识

英夫利西(IFX):当激素及上述免疫抑制剂治疗 无效或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治疗时
活动期的治疗-重度U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