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设计与其过度的国际主义设计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九章习题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九章习题

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一、填空题1.波普设计风格的发源地是英国。

4.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国际主义风格。

5.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

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比如他在纽约设计西格莱姆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

7.早在1927年,注意到德国举办的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他认为这种风格会成为一种国际流行建筑风格,因此称之为建筑主义风格,这被认为是国际主义风格的开端。

8. 人体工程学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

9.在艺术界被称为“波普艺术之父”是英国艺术家。

10.从本质上讲,波普艺术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以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二、选择题1.下列不是美国涌现出来的著名设计事务所的是( C )。

A沃尔特·提格B诺曼·盖茨C彼得·贝伦斯D亨利·德莱弗斯2.国际主义的发源地是( A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3.(B )是波普艺术中最集中的体现,它也是英国波普设计出现的第一个运动。

A家具设计 B 时装设计C电子产品设计D平面设计4.国际主义风格首先是在(C )上得到确立。

A家具设计B服装设计C建筑设计D工业设计5(B )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盒子的高层建筑。

A佩莱利大厦B西格莱姆大厦C波特兰公共服务中心大厦D休斯顿共和银行大厦三.判断题×1.波普文化和波普艺术就是大众文化和大众艺术。

×2.真正具有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美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

√3.著名的悉尼歌剧院是丹麦设计师约翰·伍重的代表作品。

√4.美国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他的代表作有《玛丽莲·梦露》。

×5.1958年,米斯·凡德罗与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蒂合作,在纽约设计了西格莱姆大厦,这栋建筑成为国际主义风格在建筑上的典范。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设计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原因: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原因: 1、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物质世界 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物质世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法、文化特 征、行为特征等,使得人们对于设计越来越具有敏锐的要求 使得人们对于设计越来越具有敏锐的要求,因此设 计必须随之变化以应付新的社会需求。 计必须随之变化以应付新的社会需求 2、战后的社会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时期 战后的社会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时期,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 带来了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压抑又动荡 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压抑又动荡,激活 了许多的艺术运动及风格运动。 3、20世纪6、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都进入 西方主要国家都进入“丰裕社会”阶段, 消费主义成为主流,对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致使设计必须发生改变 对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致使设计必须发生改变。
在设计艺术界,也有反对者认为 也有反对者认为:“孟菲斯”的设计是一种“文 化冒险”,他们的产品只有艺术家才喜欢 他们的产品只有艺术家才喜欢,没有什么市场效应,他们 设计的产品都很昂贵,一般消费者购买不起 一般消费者购买不起,这与他们追求面向大众 文化的设计艺术理念格格不入。 无论如何,孟菲斯设计集团的设计思想与实践 孟菲斯设计集团的设计思想与实践,不仅使意大利设 计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年代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而且影响到美国、欧洲、日本 等世界各国。
高科技风格
改良高科技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
特征是: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成份提炼出来 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成份提炼出来,加以夸 特征 张处理,以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 以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
后现代主义风格 建筑风格 微建筑风格
“高科技”风格也是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的 风格也是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的。虽然30 年 代已经有所谓“高科技 高科技”风格建筑,但是,成为一个完整的 设计潮流,则是70 年代以来的事情 年代以来的事情。比较突出的“高科技” 风格建筑项目有英国建筑家里查罗杰斯在法国巴黎设计的蓬 风格建筑项目有英国建筑家里查 皮杜文化中心 。

简析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简析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127鉴 赏简析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李 娜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风格派”运动密切相关。

它以简单明快的排版和无饰线字体为中心,形成高度功能化、理性化的平面设计方式,影响了世界各国。

虽然它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但它也有弊端,如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缺乏情调的设计特征。

另外,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它简明扼要的设计风格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使得中国的平面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针对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梳理国际主义风格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同时阐述其对中国平面设计带来的影响。

一、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一)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概述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和瑞士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因其通过瑞士的平面设计杂志影响世界各国,所以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

这种风格简单明确,具有准确的传达功能,因而快速传遍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人们又叫它“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格结构和标准化的版面方式,以展现设计上的统一。

得到的画面效果非常标准化与公式化,具有简单明确的视觉特点,易于实现国际化时代信息的传达。

为追求版面规整,字体通常采用无装饰的形式,这也是国际主义风格的一大特色。

国际主义风格是建立在数学比例和几何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强调对称、比例、平衡等表现方法,作为内容决定形式的典型代表,其代表人物为西奥·巴尔莫和马克斯·比尔。

(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中的网格设计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网格设计是国际主义风格发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排版方式,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理性化的思想,以高效的传播效率为目标的表达方式。

网格设计从简单的横纵网格线到完整的网格设计系统的形成,已经影响了诸多国家的版面设计方法。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

国际主义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约1900-1950(1960)在欧洲兴起的一场社会变革的运动。

它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其中包括了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

现代主义设计主要有荷兰的风格派,俄(苏联)的构成主义,德国的现代主义。

德国产生现代主义的原因有工业标准高,设计标准高,也与德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城市约占70%,德国人比较理性也有关联。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区别首先它们的主张存在不同点。

现代主义设计主张为人民服务,面对大众设计,消费人群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它主张功能至上,然而价格低廉,形式简单。

而国际主义风使现代主义设计变形,它主张为普通人中的有钱人服务,因此,形式可能超越功能,价格也会比较昂贵,看重形式。

从现代主义设计到国际主义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发生变化,先是由现代主义设计形式转变到流行、风格形式再转变到国际主义风格。

它们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种风格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这与经济、政治和国家地域有着密切联系。

现代主义设计建筑具有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的。

而国际主义风建筑可称得上是垄断的,是资本主义的。

现代主义的建筑象征着平等,国际主义风的建筑象征着权威。

国际主义建筑在装饰上更强调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原则(及极少主义),从而把反装饰主义立场发展到了顶峰。

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涉及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

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

国际主义建筑意味着早期现代主义的转向

国际主义建筑意味着早期现代主义的转向

国际主义建筑意味着早期现代主义的转向作者:杜希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在介绍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了它们的风格、意识形态和代表人物,并简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说明两者的异同时,尽可能地阐述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建筑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97-01一、国际主义建筑源于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运动从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有着典型和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包括了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是在20世纪形成的,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有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

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早在1927 年,美国建筑家飞利浦·约翰逊就注意到在德国斯图加特市近郊举办的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这种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会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因此称之为国际主义风格,当时他称这种单纯、理性、冷漠、机械式的风格为“国际风格”。

这是现代主义设计被称为国际主义的开端。

经过德国、荷兰、俄国的一批建筑家、设计师、艺术家的努力探索,现代主义设计在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舞台设计等等各个方面的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无论是意识形态上还是形式上,都呈现趋于成熟的面貌。

但是,以德国为首的欧洲现代注意运动在纳粹德国时期受到全面封杀,大部分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人物都在30 年代末年移民美国,因而把德国的这场运动带到美国来。

国际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思潮

国际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思潮

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 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在战后的年代,特别是60 、70 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 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 80 年代开始以来,国际主义风格因为种种原因而开始衰退,从而造成了 包括后现代主义等等一系列当代设计运动的产生。
“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 指现代主义以后的各种风格,或者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 战、或者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然而,泛意的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很难确定 的文化术语。 事实上,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称为“后现代”,“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是 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 间段,基本上可以说,自70年代以后的各种各样设计探索都可以归纳入后 现代时期,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明确的设 计运动,无论从观念还是慈宁宫形式上,都是非常清晰的,而设计上的后 现代主义运动则已经从80年代末期开始式微了。正因为“后现代”这个时间 观念和“后现代主义”这个设计风格观念经常混淆,所以近来有一些理论家开 始采用“现代主义以后”(After Modernism)来取代“后现代”这个时间段术语。
50、60年代设计新面貌的产生
未成年青少年阶层的形成。这批青少年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出生的,这些人无论从家庭消费力、本身知识水平、对于传统价值的 淡漠感、对于新事物的喜爱等等方面,都显示出与他们的父母辈完全不 同的特点。为了适应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文化需求,新的设计、新的产品、 新的文化形式都逐渐涌现。而美国物质文化和美国的大众通俗文化,是 非常对他们口味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大众文化能够在西方兴盛一时的 主要原因之一 妇女经过战后的经济发展阶段,开始逐渐取得经济独立,。她们需 要比较能够节省时间的家庭用品,也需要能够满足自己工作需求的用品, 战后的消费社会越来越多地倾向用毕即弃的产品,因而,在设计上针对 风格的短期规划、短期考虑比从前的长期考虑看来更加适合市场的需要。

战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

战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

战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从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两方面来对国际主义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进行比较战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以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和发展为特征的, 从本质上来说,国际主义与现代主义一脉相承,在设计风格上,都具有反装饰传统,形式简洁,注重功能,理性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在设计形式上,由于米斯•凡•德洛“少就是多”的观点影响, 在过分强调减少形式的同时,漠视了功能需要,而走向了不强调形式的形式主义道路,背离了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

国际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还存在着明显的本质差异,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在欧洲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特征,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目的仅仅体现在功能的追求和符合机器工业的现代设计形式美的创造,而在美国形成的国际主义中,商业化特征使设计成为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手段,功能与形式都成为市场竞争的可利用工具,为大众服务的目的也转化成为企业服务,为效益服务的附庸。

国际主义风格的两种表现国际主义风格是在美国兴起的并反过来又影响到欧洲国家。

它从建筑设计领域逐渐渗透到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之中,形成了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和德乌尔姆设计学院一一布劳恩______________ 公司的设计体系,并在60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

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评价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是国外近现代建筑史上影响范围最广、时间最长、争议最多的一种风格流派。

它在总结了新建筑运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建筑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建筑的功能和经济性。

2、强调空间是建筑的主题,反对多余的装饰。

3、其中,以格罗披乌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以及奥图为代表。

国际主义的开端1958年,米斯•凡•德洛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在纽约设计了西格莱姆大厦( The Seagram Building ),与此同时,意大利设计家吉奥•庞帝( Gio Ponti )在米兰设计了佩莱利大厦(The Perelli Building ),这两栋建筑成为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里程碑,为取得形式的单纯、简约,以致到了无视建筑功能要求的地步,使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至此让位于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

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

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论国际主义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的关系[摘要]国际主义设计不仅抛弃了任何传统的装饰形式,而且将包豪斯的理性主义设计精神推向极致,形成了功能至上、形式简洁单纯、无装饰、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设计风格,流行于世界各地。

其中以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为代表,它代表了国际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高成就,又标志着国际主义对现代设计宗旨的一种背离。

到最后,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便不声不响地被国际主义给突破了。

这一时期的建筑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是早期现代主义设计理想的一个转向。

[关键词]国际主义减少主义现代主义理想转折发展20世纪初期的艺术和设计运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同时,另一种设计思潮正在悄然兴起。

这就是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首先在建筑上产生,欧洲以德国为中心,二战以后转到美国。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

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

直到二战后,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才成为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

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

米斯•凡德罗在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到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

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因此,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具有强烈社会主义色彩的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变成具有强烈美国资本主义特征的国际主义设计,本来为无产大众服务而发展出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现在变成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符号和象征的国际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就像一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小伙伴。

咱先来说说现代主义,这就像是一个充满创新想法的小机灵鬼。

它出现的时候,整个艺术和设计界就像被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在建筑方面,现代主义可不管那些老传统的复杂装饰,它就追求简洁、实用。

像那些用新材料、新结构盖起来的房子,线条简单得就像小孩子画的画,但是特别实用。

在艺术创作上,现代主义也不再追求那种写实到每一根汗毛都清楚的画法,开始玩起了抽象、变形,把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用一种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那国际主义呢?它呀,有点像是现代主义的一个超级粉丝,还把现代主义的理念推广到了全世界。

国际主义在现代主义简洁实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一的风格。

你看那些大公司的标志,国际主义风格下的设计往往就是简洁明了,不管你是在纽约还是在东京,看到这样的标志都能一眼认出来。

国际主义就像是个热情的传播者,把现代主义的种子撒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不过呢,这俩之间也有点小区别。

现代主义更像是一种充满热情的探索,是为了打破旧有束缚而进行的创新。

而国际主义呢,在传播现代主义的时候,有时候就有点过于刻板了。

它太追求那种统一的标准了,就像所有人都要穿一样的制服似的,少了点现代主义刚开始时的那种灵动。

但不管怎么说,它们俩的关系那是相当紧密的。

现代主义要是没有国际主义这个传播者,可能就只能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而国际主义要是没有现代主义这个源头,就像没了水的鱼,根本就不存在了。

它们俩在历史的长河里就像接力赛的选手,现代主义先跑了一段,创造出了全新的理念和风格,国际主义接过接力棒,把这种风格推广得满世界都是。

虽然国际主义在推广过程中有点小毛病,但总体上还是把现代主义的影响力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就好比是一对好朋友,一个负责想新点子,一个负责把这些新点子分享出去,缺了谁都不行呢。

这就是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那有点复杂又特别有趣的关系。

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以及它与西方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

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以及它与西方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

现代设计史发展和西方社会关系现代设计从历史历史来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了,无论是从历史进程而言,还是从设计发展来说,现代设计史开始的时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毕竟传统设计走向现代设计不仅所经历的过程比较缓慢,而且在表现形态上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看上去令人眼花潦乱,要从设计本身的角度上去把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现代设计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相联系,甚至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下的产物;另一方面,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出现密切相关,而现代派艺术至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概括地讲,现代派艺术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革命,这场革命的对象是陈陈相因的传统美术。

而作为一种新的艺术现象,却又表现出众多的不同形式。

任何一场革命都有其酝酿过程,现代设计也不例外,追溯现代设计的产生,我们不得不回到19世纪末,正是19世纪末那个在政治、经济和科技飞速变化的时代,孕育了这场热热闹闹的设计革命。

许多艺术史论家在谈到现代设计的起源时,总想找出一个确切的时间,因而意见不一。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企图找一个确切的时间作为一场设计革命的起源是不现实的。

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能够让我们听起来更信服。

但是,就每一种说法而言,似乎又都有道理。

从目前已经出版和发表的论著来看,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起源于1863年,因为这一年在巴黎举行了“被否决的沙龙”,美术创作新风格就此出现,而艺术与设计又如一对孪生兄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起源于1889年,因为这一年埃菲尔铁塔建成,这在建筑设计上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的五年,因为那五年孕育着未来。

在那五年中,马克思开始发表《资本论》,诺贝尔发明炸药,俾斯麦一步步地趋于控制欧洲。

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源于1851年,因为这一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工业博览会……如此种种,可谓聚讼纷纭。

一、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唤呼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以后,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先后进入了或者完成了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革命。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第二节 美国职业设计师与设计发展
一、美国职业设计师 在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发展中,美国迅速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和工业设 计大国,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方面美国没有悠久的手工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束缚, 非常善于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都是 盈利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为设计奠定了基础。当欧洲人正为艺术和技术结合煞费苦心, 为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争论不休的时候,美国人却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工业产品批量生 产。美国对于世界设计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将艺术设计职业化,美国是世界上 第一个把设计变成一种独立职业的国家。 美国的工业产品设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发展得迅速和成熟。在各种设计范 畴中,美国显得最为突出的是工业产品设计。美国的工业设计以纽约为中心,出现了 四位著名设计师。
第一节 国际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际主义的起源宅建筑展 上发现了这种新兴的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以后会在国际上流行,因此将他称为 国际主义风格,这被称为国际主义的开端。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 计,在建筑设计形式上是继承或夸张了米斯· 凡· 德罗“少就是多”的思想。现代主 义只是反对过分繁琐的装饰,达到一种简洁的、单纯的审美感受。国际主义极其 推崇几何的形式,不要装饰,甚至为了形式的单纯性而放弃某些功能上的要求。 钢铁、玻璃、混泥土,预制构件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米斯· 凡· 德罗的《法斯沃斯住宅》(图7-1)和米斯· 凡· 德罗与 菲利普· 约翰逊合作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图7-2),堪称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
二、战后美国的设计与发展 1、流线型风格 当欧洲各国红红火火地进行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与实验时,美国人则在市场 需要的推动下,全力以赴地开始了促进销售、为企业赢利的工业设计运动,从而 出现了真正职业化的工业设计师,使设计与企业生产真正连接起来,并创造了一 种风行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新设计风格--流线型风格。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 波及几乎所有的产品,其外形都以圆滑流畅的线条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流线型 风格为主的工业设计特征。 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在高速运动时具有降低风阻特点的 圆滑流畅的形状。由于它的形式会使人联想到速度感和机器的活力感,便成为一 种现代精神的象征,从而受到美国设计师们的青睐,成为产品外形设计灵感的源 泉。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大衰退,为了生存发展,商家采取各种各样 的竞争手段,而越来越多的商家认识到设计所带来的价值,工业设计的地位由此 凸显出来。当时垄断美国汽车市场的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于1903年,1908年推出 了一款小型且大众能够买得起的汽车福特T形车(图7-19),因此名声大振。伴 随这款汽车问世的还有福特发明的流水线加工设备。到1927年停产之前,流水线 共生产出了一千五百万余辆福特T型汽车,它们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从 此以后,汽车不再是标榜权势与财富的奢侈品,而成为了一件普通的交通工具。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艺术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理性主义,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以工业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一科
革命未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 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的后工
基础
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对技术的崇拜,强调功能的合 理性或逻辑性
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 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 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的把 握,
美国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这座建筑位于美国南方尔良市意大利裔居民集中地区,供那里的居民休息和 举行节日庆典之用,1978年建成,广场的设计由美国建筑师查尔斯·摩尔和佩 雷斯事务所合作完成,查尔斯·摩尔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之一,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以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的名字命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其中包括图书馆、现代 艺术博物馆、工业美术中心等,位于巴黎市中心区,1977年落成,主体为6层钢结构建 筑,长166米,宽60米,与一般建筑不同的是,它的钢柱、钢梁、桁架、拉杆等结构构件 都裸露在建筑物的表面,甚至货运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道等也置于临街立面上,并 漆成大红大绿的颜色,因此,临街一面的外观很像一座化工厂, 设计者为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这座建筑是高技术派建筑风格 的代表作,
遵循物性的绝对使用,标准化、 遵循人性的主导作用,时空的
一体化、专业化和高效率、 统一与延续,历史的互相渗透,
高技术,
个性化、散漫化和自由化,
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 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纯而又 纯的形态,非此即彼的肯定性 与明确性,对产品的实用性原 则、经济性原则和简明性原 则的强调,
产品的符号学语义,对隐喻的 共同理解,形式的多元化、模 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 此亦彼,彼中有此,骡子似的 的杂交种,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国际主义风格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理想的关系

国际主义风格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理想的关系

国际主义风格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理想的关系2010级策划班1005000234 朱美怡摘要:国际主义设计和现代主义设计有继承发展的关系,所以关于国际主义的特点,我想结合着现代主义来比较,从两个大方面来谈——思想上和形式、方法上。

关键词:国际主义;建筑;设计。

国际主义风格究竟是如何由来的呢?其实,以前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就逐渐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在战后的年代,特别是60 、70 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

80 年代开始以来,国际主义风格因为种种原因而开始衰退,从而造成了包括后现代主义等等一系列当代设计运动的产生。

那么什么是现代主义呢?现代主义是19 世纪末期、20 世纪初期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具体到每个运动巾,它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艺术上的现代主义运动与设计上的现代主义运动具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如果说现代主义运动的相同之处,大概主要是在于它们都具有向传统挑战的立场。

除此之外,几乎完全不一样。

艺术上、文学上的现代主义是一种创作原则,主要是向传统的理性观念和现实主义挑战,宣扬和弘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致力干个人的表达,以及对新的表达形式的探索,追求艺术创作上的个性;而现代主义设计的目的是把设计从以往为少数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以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

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而是努力干创造一种非个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生产的、普及的新设计。

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

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说国际主义风格建筑是早期现代主义理想的转向是因为它们有继承发展的关系,关于两者之间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来谈,从思想上来说,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与富豪中,现代主义设计是为普通大众设计的,是为穷人服务的。

国际主义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国际主义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国际主义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摘要]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在20世纪50、60、70年代风行一时,影响到设计的各个方面,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成为主导性的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双重的,有其积极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其消极的因素。

[关键词] 国际主义现代设计影响一、引言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自从被法西斯独裁在欧洲大陆封禁后,迁移到美国,通过现代主义发展成了国际主义设计并在美国兴盛起来,最终通过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反过来影响到西方直至世界各国。

二、国际主义风格特征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

设计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高度成熟的阶段。

除了发达的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以外,远东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也进入了高速经济增长时期。

设计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地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国际贸易日益增加,经济结构从国家经济向国际经济的改变和转化,使设计面临了新的服务对象——全球市场。

国际主义风格显然在这个新的要求前具有相当程度的实用价值。

众多像日本索尼、德国奔驰、美国柯达、ibm等世界级的著名品牌产品,都是以国际主义风格的姿态出现在国际市场中的。

三、国际主义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德国战前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发展出来的“国际主义”设计,成为西方国家设计的主要风格,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在20世纪50、60、70年代风行一时,影响到设计的各个方面,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成为主导性的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双重的,有其积极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其消极的因素。

1.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现代设计在建筑设计上受国际主义风格影响深远。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设计风格和玻璃幕墙结构,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极大。

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之后.

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之后.

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之后(主要为后现代)纵观后现代主义设计,它们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乐观年代。

同品味高尚,严谨得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象挣脱了父母的孩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的年轻与灵动。

叛逆的、游戏的,洋洋自得,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各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水银泻地般涌入我们的生活。

设计存在着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即为什么而设计?设计的功能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面貌。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从现代建筑中衍生出来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部分西方青年建筑家对于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垄断地位感到不满,从而提出使用历史建筑的符号,运用美国通俗文化的动机对现代建筑进行改造,产生出后现代主义设计和其它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

现代主义完全取消装饰,并提出“装饰即罪恶”的原则。

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色彩基本是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建筑由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即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就是多”、冷漠而理性的新建筑形式。

而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提出“少则烦”。

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

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

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1972年山崎宾在美国圣路易市的普鲁蒂·艾戈住宅区的拆毁,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结束开端。

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

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
2、设计作品的形象间接取自日常用品。
3、设计风格基本接纳商业性艺术的直接效果
波普艺术在利用色彩和表现形式上为设计领域吹进一股新鲜空气,由此刺激了这方面的探索。
流线型设计
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设计波及到产品外形设计上,都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工业设计特征。
波普设计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产生于英国,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纯艺术应当转向应用艺术
3、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合作
包豪斯办学思想设计理念
1、民主色彩、社会主义特征,为大众服务,倡导以简单、无装饰风格进行设计,使价格廉价,人人消费得起
2、主张艺术家、工业家和技术人员合作提高工业产品得设计水平。
3、强调社团和集体的重要。
4、主张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同时也能使企业的项目和产品。
3、思想动机:现代主义为无产阶级大众服务,属进步思想。国际主义是资产阶级企业符号和象征。国际主义违背了功能第一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了非功能主义。因此受到了后现代风格的挑战。
波普设计有何特征?评价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波普设计的特征:多种风格的混杂
1、设计与创作题材直接取材于商业化的日常世界,是商业主义的。
第八章现代设计的职业化和制度化
名词解释
乌尔姆设计学院
第9章
简答题
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
1、设计风格:都形式简单、反装饰、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现代设计主义演变的国际设计主义
摘要:
二战前夕,在法西斯势力的压迫之下,一些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开始来到美国,由于美国的经济发展好,现代主义设计开始结合美国富裕的经济进行了改变,慢慢的滋生出一种新的设计主义,那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国际设计主义,也称“瑞士平面设计风格”。

二战结束后的20年,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涉及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

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

“少则多”这一原来只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功能化、大众化的手段,则成为了形式追求的中心。

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虽然说国际设计主义是由现代设计主义所过渡而成。

但是由于其生长的环境变为了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本质开始发生了转变,由之前的为大众服务,服务穷人,追求理想主义的解决问题方式演变为代表资本主义的金钱与权利,以及少许霸权成分形式的风格。

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的形式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功能也就开始慢慢的被忽视和淡漠掉了,对于国际主义风格的这种发展结果,评论界争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新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包裹的肺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

当然后者未免有些极端,笔者认为,不管是现代设计主义还是国际设计主义,都是依附与实际情况而生存发展的,只是过于的形式化,让国际设计主义似乎开始丢弃掉了现代设计主义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现代平面设计关系
先让我们来谈谈现代平面设计。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

因为这个运动的中心形式是由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

因此,它的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理性化特点。

对于当时正处在探索20世纪新形式的平面设计来说,立体主义提供了借鉴的基础。

立体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为影响各个欧美国家的国际运动。

它包含了对于具体对象的分析、重新构造和综合处理的特征,这个特征在某些国家得到更加理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造成对平面设计结构的分析和组合,并且把这种组合规律化、体系化,强调纵横的结合规律和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关键作用。

这种探索,特别是在德国的世界最早和现代的设计教育中心——包豪斯设计学院中得到发扬光大,并体现在平面设计中。

因此,笔者可以说,立体主义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形式基础。

超现实主义是欧洲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在文学、戏剧和艺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顾名思义,“超现实”是指凌驾于“现实主义”之上的一种反美学的流
派。

超现实主义在艺术上取得非常丰硕的成功。

这个运动应该说是从1917年阿波里奈尔提出“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就开始了的。

契里科的作品最具有典型意义,他的绘画反映了他对意大利都灵的印象,反映的不是真实的都灵,而是梦中的这个文艺复兴加上工业化的都市——冷漠、严峻、人的失落、荒凉和非人情的隔膜,是知识分子在这个时候的惶恐心理状态的描绘。

他的作品揭示了一个人类存在的,但是从来秘而不宣的精神世界,震动了艺术界和文化界。

这些神秘而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正是超现实主义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方面的影响。

它揭示了人类的潜在意识方面,并且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这种思想,对于日后现代平面设计在观念上、创造性等方面的启迪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使现代平面设计走向意识形态化的创作,使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更具备意念性和理性化。

综上所述,当现代艺术走上人类艺术舞台时,受其影响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流派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它们有的是世界性的,也有的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地区,而这些在现在,我们很难评估它们在设计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也难推断其将来发展的可能性。

但是笔者仍试图从几个方面概述受现代艺术影响的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发展趋向。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概述肯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能逐步地正确认识现在正在发生的这部分“历史”。

当然,在最后,艺术也罢,设计也罢,它们虽然在分离中各有所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便是通过视觉的魅力与精神显现,共同满足了人类的多样需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期望。

在看看国际平面设计主义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

米斯·范德洛在早期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

钢筋混泥土限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

到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

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作为二战前后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中心之一,瑞士的巴塞尔和苏黎世两个城市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一个设计中心地区,涌现出了像艾米尔·路德(1914-1970)、阿明·霍夫曼(1920-)这样重要的平面设计师。

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是在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

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对于国际主义风格的这种发展结果,评论界争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新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包裹的肺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

但客观的说,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一定时期内实实在在的征服了世界,成为战后世界设计的主导风格。

那么国际设计主义又是如何从现代设计主义中过渡的呢?
现代主义设计是为普通大众设计的,是为穷人服务的。

但是当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到
了美国以后,发现美国的社会阶层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欧洲刚刚经历过一战,穷人很多,而美国是中产阶级占了大多数,穷人和富人并不多。

所以他们原来的为穷人设计的那一套在这里没有了市场。

于是他们渐渐改变了原来的设计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国际主义设计,为富有的人们做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是功能,只要功能符合,形式不是那么重要。

但是国际主义在这点上却完全颠覆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成为了形式至上的风格。

由于这种风格代表了大企业、政府、权利和现代化,所以,为了达到这种形式,功能也就被忽略甚至漠视了。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一战后对于工业化和当时的贫穷的社会状况进行探索性设计,寻求最适合的设计。

但是国际主义在美国富裕的环境下完全抛弃了这一点,它是一种商业的设计。

它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形象和符号。

现代主义追求的是经济的,也就是说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功能。

但是国际主义追求的却是它的经济效益。

他们不在乎花很多的钱来建造一个建筑,他们更加看重建筑本身日后能够带来的财富。

从本质来说,现代主义,或者国际主义设计的内核是几乎没有可能完全抛弃的。

现代主义设计采用新的工业材料,讲究造价低廉的经济目的,强调功能的基本要素,虽然在国际主义设计发展中受到一些挫折,但是,基本的原则是没有受到动摇的。

现代主义设计的高度非人格化、高度理性化的特点,对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商业社会来说更加具有容易吻合的特点。

以不变应万变的中立、中性特点,是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最好设计方式,无论建筑、家具、用品还是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国际主义风格能够提供虽然单调、但是却非常有效的设计基础。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之后的任何运动,基本都满足对它们的修正,而不是简单的推翻和否定。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一度先声夺人的设计运动,虽然大量运用装饰主义来达到光彩夺目的绚烂效果,但是,这个设计运动的核心内容,依然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架构,只不过在建筑的外表或者产品的外表加上一层装饰主义的外壳。

参考文献:
[1]20世纪风格与设计斯蒂务·贝利·菲利普·加纳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3]现代招贴艺术史朱国勤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4] 嗨播影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