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的实质
(一)两种对立的心理观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朴素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机械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的实质)
(二)对心理的实质的理解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物种起源的研究
----个体的发展史
----近代医学研究
(1)神经元结构与机能(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3)脑的结构与机能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是物质的反映形式(2)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①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②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5)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三、为什么学习心理学
理论意义:1.有助于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有助于学好教育理论。
实践意义:1.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服务;2.可帮助个人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可借助心理学知识理解他人,为个人的人际交往、生活、事业服务;
4.可帮助自己搞好心理调节,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1、概念: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优点:客观性、方便性
3、缺点:1.研究人员的被动性2.被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复杂性3.难以重复,不利于学术交流4.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法
1.概念: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优点:1.研究进程的主动性2.数字性材料——数理统计方法——易以概括材料中所蕴含的客观规律
3.精确度高
4.易重复,有利于学术交流
3.缺点:研究结果的人为性
(三)心理测验法
1.概念: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基本要求:测量表的科学性严谨性影响测试结果。
信度:效度:
(四)调查法
1.概念: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
其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
2、优点:灵活性大,适用范围广;能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效率高。
3、缺点:精确性和可信程度略差,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区别:
(1)反映内容不同,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2)产生过程不同,感觉的产生是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3)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质,而知觉的产生则依赖于已有知识经验。
(4)复杂程度不同,感觉简单,而知觉复杂的多,它还包括记忆、思维、言语等在内
2、联系:
(1)都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感性阶段)
(2)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感觉内容愈丰富,知觉愈完整,愈深刻。
(3)感觉和知觉不可分,因为客观事物的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因而感觉也不可分,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把二者合称为感知
(四)感知的重要作用:
1、感知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知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3、感知觉保证了有机体同环境的信息平衡,维持心理的正常进行。
二、感知觉的种类
根据信息的来源可把感觉分成两大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眼:视觉耳:听觉
鼻:嗅觉舌:味觉身:肤觉,包括触觉、痛觉、温觉、冷觉
内部感觉:反映机体内部状况。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根据知觉对象: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根据知觉对象的准确性:正确知觉、错误知觉、幻觉
错觉—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
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感觉能力是通过来感觉阈限测量的。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叫适应。
2、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3、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
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映象,叫感觉后象。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对一种感官的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官的感受性,对一种感官的强刺激能降低另一种感官的感受性。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3、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有限知觉部分客体,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很多。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差别较大、活动的、新颖的等);
2)注意的选择性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3)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观察力、分析力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关键性的,代表性的,强化部分往往决定对整体的知觉
–接近、封闭、相似、连续等因素易被感知为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对象的特征影响知觉理解性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理解性
–言语指导和思维知觉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到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直观教学的种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电化教学
(二)感知规律在制作直观教具时的应用
1、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
2、对比规律
3、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
(三)感知规律在使用直观教具时的应用
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具
2、以适当方式、在适当时候、适当位置呈现直观教具
3、使用教具应当适应学生感知的特点
4、把实物(标本)、图像的直观与言语直观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三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记忆的意义:记忆是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