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中医307考研大纲2024
中医307考研大纲2024
中医307考研大纲2024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中医综合和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中医综合考试科目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
在考试内容上,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中医药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科目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在考试内容上,主要考查考生对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临床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中医307考研大纲2024的考试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准备,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2024年研究生中医综合考纲
2024年研究生中医综合考纲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医药学科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研究生中医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中医药人才,2024年研究生中医综合考纲将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下面将详细介绍2024年研究生中医综合考纲的主要内容和调整。
一、基本知识与理论1. 中医学基础理论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穴位学说等,考查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增加对传统中医文化的考核,注重学生对中医经典、名家学术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2. 西医学基础理论1)针对中医学科研究生,考查其对西医学基础理论的了解程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内容。
3. 中药学基础理论1)增加对中药学基础理论的考核,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和中药药剂学等内容。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1. 中医诊断1)考核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
2. 中医治疗1)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治疗等,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3. 西医影像学1)对中医学科研究生,增加对西医影像学的考核,了解各种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三、科研与创新1. 中医科研方法1)考核中医药科研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内容。
2. 科研论文写作1)学生需要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格式,培养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3. 科研项目申报1)针对中医学科研究生,增加科研项目申报的考核,培养学生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
四、临床实践与实习1. 临床实践1)学生需要进行临床实践,包括跟随师承医师进行临床诊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 实习1)学生需要在中医医院或药店进行实习,了解中医药行业的实际运作和管理。
五、考试形式与评价标准1. 考试形式1)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2. 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知识水平、临床操作技能、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我校招收中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三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熟悉记忆:根据试卷,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学基础理论、常用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分方剂学分中医内科学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占.填空题占.单选题占.问答题占四、考查内容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制定的,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
一、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是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1.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等。
2.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3.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知识,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考试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中医诊断方法。
2.中医临床医学: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3.西医基础理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临床应用意义。
4.西医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5.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包括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总分为300分。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医学部分占150分,西医基础理论和西医临床医学部分占100分,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部分占50分。
3.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考试范围和难度1.考试范围:涵盖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知识。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
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30题中医诊断学30题中药学30题方剂学30题中医内科学35题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708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708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07考试大纲
307考试大纲307考试是指《中医综合》考试,中医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之一,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其考试大纲包括如下。
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内容;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3.精气学说: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阴阳学说:阴阳的含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一体观、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阴阳的转化、阴阳的自和与平衡;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6.五行学说:五行的含义、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与相及。
(二)藏象学说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2.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心、肺、脾、肝、肾、命门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脾与肾的关系、肾与命门的关系;4.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五脏与五体的关系、五脏的外华、.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五脏与五志的关系、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五脏与季节的关系;5.六腑:六腑的生理功能: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6.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心与小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脾与胃的关系、肝与胆的关系、肾与膀胱的关系;7.奇恒之腑: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三)精、气、血、津液、神1.精的概念、功能、分类;2.气的概念、生成、运动与气化、功能分类;3.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4.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功能;5.神的概念、生成、分类、作用;6.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四)经络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别、表里、流注次序、循行部位的重要部位与交接点;2.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主要功能、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3.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体质。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4.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 散途径。 5.大肠息肉和腺癌的概念、病理学特点。 6.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十)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要求 掌握: 1.白血病的病因和分类,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 1.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要求 掌握: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IgA 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 1.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要求 掌握: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分级及病理变化。 2.子宫颈癌的病因,子宫颈浸润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4.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5.子宫体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
了解: 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组织结构、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征,转移的 概念,途径,对机体的影响,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上皮肉瘤变、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5.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6.肿瘤与环境、遗传及免疫的关系。 (六)免疫病理 要求 掌握: 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了解: 1.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 2.宿主抗移植物的概念,肝、肾移植排斥的病理变化。 3.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4.自身免疫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5.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要求 掌握: 1.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2.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 变和后果。 了解: 1.心肌病的概念,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及限制性心肌病的病理学特点。 2.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3.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4.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合并症和结局。
中医考研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与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与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释病证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证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与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临床与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3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我校招收中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LL其U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LI标中医综合考试范用为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三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学基础理论、常用1 •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2.机制,并对不同的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3.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分钟。
分,考试时间为180本试卷满分为300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分中医基础理论100100分方剂学分中医内科学100 (四)试卷题型结构110% 占1.名词解释30% 占2.填空题35% 占3.单选题25% 占4.问答题四、考査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第一部分绪论(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综合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熟悉记忆:根据试卷,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题中医诊断学题中药学题方剂学题中医内科学题针灸学题四、试卷题型结构型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型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型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2024年中医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研究生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等方面的知识。
2. 中医诊断学:介绍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辨证等方面的内容。
3. 中药学: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包括中药的来源、功效、用法等,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中药的分类、功效和用法。
4. 方剂学:介绍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用法等,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方剂的分类、组成、功效和用法。
5. 中医内科学:介绍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6. 针灸学:介绍针灸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包括针灸的穴位、针法、灸法等,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穴位的位置、功效和使用方法。
7. 英语:中医研究生考试一般会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具体的英语考试内容和难度因地区和学校而异,学生需要自行了解所在地区的考试要求并提前准备。
8. 政治:中医研究生考试一般会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政治水平,具体的政治考试内容和难度因地区和学校而异,学生需要自行了解所在地区的考试要求并提前准备。
总体来说,中医研究生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学生还需要达到一定的英语和政治水平,以满足研究生学习的要求。
中医综合2024考研大纲
中医综合2024考研大纲
中医综合2024考研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中医基础概念、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四诊八纲等方面的知识。
2. 中医诊断学: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等做出诊断的方法和步骤。
3. 中药学:介绍中药的种类、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中药的炮制、配伍等方面的内容。
4. 方剂学:介绍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包括方剂的分类、配伍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5. 中医内科学:介绍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中医对内科疾病的诊治思路和方法。
6. 针灸学:介绍针灸的基本知识、穴位、针刺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包括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总分300分,具体考试内容及分值分布可以在大纲中查看。
另外,考研大
纲只是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和方向,建议考生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复习,全面掌握中医综合的知识点。
2023中医临综考研大纲变动对比表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关 于药品研制和注册的规定。
4.《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害公共
卫生罪的相关规定。(增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生命权、
身体权和健康权的规定;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保护的规定;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
2023 中医临综考研大纲变动对比表
2023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变动对比表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2022 年大纲
2023 年大纲
(四)卫生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生 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规定;关于隐私权 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关于医疗损害责任 的规定。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一、中药学基础1.中药学的定义、历史与发展2.中药的分类与命名原则3.中药的药材收集、贮藏与加工4.中药鉴定的方法与技术5.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6.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二、药理学与药物学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中药药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3.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与反应机制4.中药相互作用与药物组方原则三、中药化学与分析1.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特征2.中药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与仪器3.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化学分析技术四、中药药物制剂学与药剂学1.中药剂型与制剂制备原理2.中药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3.中药剂量与配伍规范4.中药贮存与处方技术五、中药药事管理与药物经济学1.中药药事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制度2.中药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原则3.中药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4.中药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研究方法六、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1.中药资源与地理分布2.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3.中草药种植技术与规范化种植4.中药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法与工艺七、中药安全与药物毒理学1.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中药药效与药理学毒性的关系3.中药的致毒机制与临床安全性评估八、中药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1.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机制研究2.中药的新药研发方法与策略3.中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4.中药新药上市与审批流程以上为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的主要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要熟悉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掌握中药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另外,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学作用,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和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重点掌握。
希望考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考试。
中医综合307大纲2024
中医综合307大纲2024是针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制定的一份详细的考试大纲。
这份大纲主要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各科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旨在全面评估考生在中医领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中医基础理论部分1.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中医学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3. 中医学的基本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象、舌象等诊断方法。
4. 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包括治未病、辨证论治、调整阴阳平衡等。
5. 中药学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用法用量等。
6. 方剂学基本知识:包括方剂的分类、组方原则、配伍规律等。
二、中医临床基础部分1. 中医内科学基本知识:包括内科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2. 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包括外科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3. 中医妇科学基本知识:包括妇科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4. 中医儿科学基本知识:包括儿科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5. 中医眼科学基本知识:包括眼科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6. 中医耳鼻喉科学基本知识:包括耳鼻喉科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三、中医临床各科部分1. 内科疾病诊治: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泻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外科疾病诊治:包括痈疽疔疮、瘰疬瘿瘤、痔疮肛裂等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妇科疾病诊治:包括月经不规律、痛经、带下病等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儿科疾病诊治:包括小儿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 眼科疾病诊治:包括近视、远视、青光眼等常见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6. 耳鼻喉科疾病诊治:包括耳鸣耳聋、鼻炎咽炎等常见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23年中医考研大纲
以下是一份2023年中医考研大纲的参考内容:
•中医学理论
o中药学:中药类别、采集与保存、质量标准及质检、药物中毒、药物-药效学等。
o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
o中医学思想史:传统医学思想、养生观念及影响等。
o中医药现代研究:中草药的药理作用、药用植物资源及利用、中药鉴定及结构活性研究等。
•中医临床
o外科学: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o内科学:中医内科诊疗方法、中医肾虚证、中医风寒证等。
o妇科学:中医妇科诊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o儿科学:中医儿科常见病及诊疗治疗方法。
o肛肠外科学:中医肛肠外科诊治疗方法。
o皮肤病学:中医皮肤病及治疗特色。
o传染病学:中医抗感染药物及其效果。
•针灸治疗学
o针灸常见病及针刺要领。
o经络理论及穴位特点。
o中针技术与针刺疗法。
o中药注射疗法。
o针灸辩证、治疗及预防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o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o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o中西医结合实例分析。
o中西医结合诊疗技巧及指南。
o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落实。
•注射治疗学
o注射种类及技术。
o辨证施注射疗法。
o中药注射疗效及应用。
o各类注射使用及注意事项。
o注射新技术及研究。
•护理学
o护理学概论。
o护士操作行为。
o护理诊断及计划。
o病情变动及临床护理。
o营养护理及康复护理。
•药物管理学
o药物管理概论。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新版
中综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是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制定的,用于指导考生备考的重要文件。
该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形式、要求等,是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性质:明确考试的目的、对象、方式和内容等。
2.考查目标:明确考试对考生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3.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规定考试的科目、题型、分值分布、考
试时间等。
4.考查内容:详细列出各科目考查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以
及相应的参考书目和学习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综考研大纲Ⅰ 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内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 型题第1—3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54 分第37—81 题,每小题 2 分,共90 分B 型题第82—105 题,每小题 1.5 分,共36 分X 型题第106—165 题,每小题 2 分,共120 分Ⅳ考察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1、藏象的概念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1、精(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3、血(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
4、津液(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体质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八)病机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
(2)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九)防治原则1、预防(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2、治则(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的含义及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
(4)标和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7)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二)望诊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的临床意义。
3、望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4、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头面、五官、颈项:头面、五官及颈项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躯体与四肢:胸胁、腹、腰背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皮肤:常见皮肤色泽、形态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排出物:痰、涎、涕、呕吐物、大、小便的颜色、质地、量的异常变化与临床意义。
10、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常见食指络脉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11、望舌:舌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三)闻诊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重浊、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喘、哮、气短、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1、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
2、问寒热:寒、热的含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3、问汗表证辨汗:表征无汗与有汗的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心胸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及阴汗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问疼痛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酸痛、闷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固定痛、掣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