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标准

合集下载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电信端口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电压限值见表2所示;电信端口传导共模(非 对称)骚扰电流限值见表3所示。
表2:电信端口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电压限值
A级ITE限额值
频率 MHz
准峰值dBμV 平均值dBμV
0.15~0.50
97~87
84~74
B级ITE限额值
13 第十三页,共272页
1.4.2.4 对批量产品的统计评估
1.4.2.4.1 标准所规定的限值的含义:
在统计基础上大量生产的设备至少有80%符合限值的要求,置信度不小于 80%。
1.4.2.4.2 干扰特性符合限值的统计方法
一次抽样不能少于5个(特殊情况允许3个),试验后根据下式判定批量产 品是否合格。
1.5 EUT配置及实验布置
1.5.1 EUT配置
1.5.1.1 EUT一般配置:
除非另有规定,EUT的配置、安装、布置、和运行应与典型应用情况一 致。应将接口电缆、负载、或装置与EUT中的每一种类型的接口端口中 的至少一个端口相连。如果可能,应按设备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情况端 接每一根电缆。
1.5.1.2 接口的设置:
1.3.1.1 试验时要求的一般环境条件为:
温度:15~35℃ 湿度:45~75%RH 气压:86~106kPa
1.3.1.2 电磁环境条件为:
试验场地应做到能区分来自EUT的骚扰和环境噪声。有关这方面 的场地适用性,可通过测量环境噪声电平(EUT不工作)予以确 定;当受试设备接入测量线路而未通电运行时,测得的环境噪声 电平应比试样对应的骚扰限值至少要小6dB。
210/2111//1200/2111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8 第八页,共272页
表1: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电磁兼容性是指电气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维持其预期功能,同时不会引起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能够在各种复杂电磁环境下正常运行,必须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

而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就是为了评估和确保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而制定的标准。

1. 电磁兼容标准的意义电磁兼容标准的制定对于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电磁兼容标准,可以减少电气设备之间的干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保证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设备类型包括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工业控制设备等。

每个设备类型都有相应的电磁兼容标准,以保证该类型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兼容性。

3.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的评估项目在进行3C认证时,需要对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项目包括电磁干扰测试和抗干扰能力测试。

电磁干扰测试主要是评估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值,抗干扰能力测试则是评估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4. 3C认证标志的意义和影响通过3C认证的电气设备可以获得3C认证标志,这是证明设备符合国家电磁兼容标准的重要标志。

具有3C认证标志的设备能够满足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具备出厂销售资格,并且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消费者也更加信任具有3C认证标志的产品,因为这代表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的不断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的种类和功能不断增多,电磁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为了适应新型设备和新的电磁环境,相关部门会对电磁兼容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设备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总之,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对于电气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电磁兼容标准,可以保证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并减少设备之间的干扰。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3C认证标志来选择可靠的产品,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技术(EMC)

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技术(EMC)
特性
EMC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两个方面,前者关注设备对外界干 扰的抵抗能力,后者关注设备对外部干扰的发射控制。
EMC的重要性和影响
重要性
随着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EMC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影响设备 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人身安全和环 境造成威胁。
影响
EMC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数 据传输错误、控制精度降低、甚至设 备损坏等后果。
测量和校准工具
使用测量和校准工具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 行测试和校准。
实验测试技术
通过实验测试技术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05
电磁兼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新兴的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
国际电磁兼容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等国际组织正在制定 更加严格的电磁兼容标准,以应对新技术和应用的挑战。
区域电磁兼容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在制定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区域电磁兼容标准,以确保产品在该地区的 电磁兼容性。
法规和政策
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加强电磁兼容性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以确保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 运行,并减少电磁干扰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
自动化测试系统
01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测试系统已经成为电磁兼容测试的重
瞬态干扰测试
瞬态干扰测试是评估电子设备在瞬态电压或电 流冲击下的抗干扰能力,例如雷电等自然现象 或开关操作等人为现象。
测试方法包括模拟瞬态电压或电流冲击对电子 设备的影响,以观察其在瞬态干扰下的性能表 现。
瞬态干扰测试的目的是评估电子设备在瞬态电 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其在受到 瞬态电压或电流冲击时仍能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分类和电磁兼容的通用标准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分类和电磁兼容的通用标准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分类和电磁兼容的通用标准(一)参照国际上的标准分类方法,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分为四类,组成了中国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1)基础标准属于基础标准的有电磁兼容名词术语、电磁环境、电磁兼容测量设备规范和测量方法等。

这类标准的特点是不给出指令性限值,也不给出产品性能的直接判据,但它是编制其他各类标准的基础。

如GB/T 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GB/T 6113 系列标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和测量方法》,GB/T17626 系列标准《电磁兼容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等等。

(2)通用标准通用标准是对给定环境中所有产品给出一系列最低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

通用标准中的各项试验方法可以在相应的基础标准中找到,通用标准可以成为编制产品族标准和专用产品标准的导则。

通用标准对那些暂时还没有相应标准的产品有极好的参考价值,可用作进行电磁兼容摸底试验。

通用标准讲述住宅、商业、轻工业环境等两种不同环境,考虑到电磁兼容有电磁骚扰发射和抗扰度两个不同方面。

因此通过不同组合,通用标准实际上有四个分标准。

我国的电磁兼容通用标准选自IEC61000-6 系列标准,对应的通用国家标准的系列号为GB/T17799 。

(3)产品族标准产品族标准针对特定的产品类别,规定他们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及详细测量方法。

产品族标准规定的限值应与通用标准相一致,但不同的产品族产品有它的特殊性,必要时可增加试验项目和提高试验限值。

产品族标准是电磁兼容标准中所占份额最多的标准。

如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4343-199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等。

(4)专用产品标准专用产品标准通常不单独形成电磁兼容标准,而以专门条款包含在产品通用技术条件中,专用产品标准的电磁兼容要求与产品族标准相一致(在考虑到产品的特殊性后,对其电磁兼容性要求也可作某些更改),但产品标准对电磁兼容的要求更加明确,还要增加产品性能和价格的判据。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

3c认证电磁兼容标准
3C认证是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对于某些特定的电子产品,需要符合一定的电磁兼容标准,以获得3C认证。

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或干扰其他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能力。

在电磁兼容性方面,3C认证需要符合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磁辐射:规定了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功率的限制。

一般按照不同的频段和使用环境,制定了相应的辐射限值。

2. 电磁抗扰度:规定了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对外部电磁信号的抵抗能力。

包括抗干扰能力和抗电压浪涌能力等。

3. 地址码配置:某些电子设备,特别是无线通信设备,需要配置特定的地址码,以防止干扰其他设备的通信。

在申请3C认证时,需要对符合的电磁兼容标准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了相应的电磁兼容测试,才能获得3C认证标志,证明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电磁兼容相关标准

电磁兼容相关标准

电磁兼容相关标准
电磁兼容(EMC)指的是设备对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和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电磁兼容性的标准是由多个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兼容相关标准:
IEC 61000: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包括多个子标准,如IEC 61000-3-2、IEC 61000-3-3等。

EN 50082-1:这是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制定的电磁兼容性标准,用于限制和测量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

FCC Part 15:这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制定的电磁兼容性标准,用于限制和测量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

MIL-STD-464:这是美国军用标准,规定了军用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GB 9254:这是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电磁兼容性标准,用于限制和测量信息技术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

以上只是电磁兼容相关标准的一部分,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能要求,以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k.21电磁兼容标准

k.21电磁兼容标准

k.21电磁兼容标准
K.21是一个电信行业的标准,用于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该标准通常用于测试和验证电信设备在面对各种电磁干扰时的性能。

K.21标准包括了对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干扰的测试要求,以确保设备在真实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K.21标准通常涉及到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包括设备对于外部电磁场的抵抗能力以及设备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互相干扰的情况。

这个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电信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

在K.21标准中,通常会包括对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干扰测试的具体要求,包括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电磁辐射水平、设备对于不同干扰源的抵抗能力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专门的测试设备和实验室来进行,以验证设备是否符合K.21标准的要求。

总的来说,K.21标准在电信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保证了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了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

电磁兼容标准有哪些

电磁兼容标准有哪些

电磁兼容标准有哪些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共存并正常工作,而不会相互干扰的能力。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磁兼容的各个方面,包括电磁干扰的限制、电磁感受性的测试、电磁隔离和屏蔽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磁兼容标准。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一系列电磁兼容标准,其中包括了IEC 61000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磁干扰的限制、电磁感受性测试、电磁场辐射和传导干扰的限制等内容,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电磁兼容标准。

另外,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与IEC标准保持一致,但也有一些针对欧洲地区的特殊要求。

这些标准主要适用于欧洲地区的电子设备制造商和市场。

此外,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标准,这些标准通常适用于美国地区的电子设备制造商和市场。

除了上述国际和地区性的标准外,各个行业也会针对自身的特殊要求制定电磁兼容标准。

比如航空航天、铁路、汽车等行业都有针对自身特点的电磁兼容标准,以确保其电子设备在特殊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电磁兼容标准涵盖了电磁干扰的限制、电磁感受性测试、电磁隔离和屏蔽等内容,这些标准是保障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重要依据。

制定和遵守这些标准不仅有利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也有利于减少电磁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制造商和用户都应该重视电磁兼容标准的遵守和执行,共同维护良好的电磁环境。

电磁兼容(EMC)标准

电磁兼容(EMC)标准

电磁兼容(EMC)标准电磁兼容(EMC)相关标准服务:(注:需要相关标准及其检测服务请联系我们)GB/T 4365—1995(2003)电工术语电磁兼容GB 13836—1992(2000) 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2部分: 设备的电磁兼容GB 15540—1995 陆地移动通讯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B 4343.1—2003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1部分:发射GB 4343.2-1999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GB 7260.2—2003 不见断电源设备(UPS) 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GB/T 17799.1-1999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4.1-1998 电磁兼容综述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GB 17625.2-1999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 A 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Z 17625.3-2000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Z 17625.4-2000 电磁兼容限值中、高压电力系统中畸变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GB/Z 17625.5-2000 电磁兼容限值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GB 17625.7-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GB/T 17626.1-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7-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GB/T 17626.8-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IEC 61000-4-2IEC 61000-4-3IEC 61000-4-4IEC 61000-4-5IEC 61000-4-6IEC 61000-4-7IEC 61000-4-8IEC 61000-4-9IEC 61000-4-10IEC 61000-4-11IEC 61000-4-12GB/T 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945-1995《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 12325-2003《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 12326-2000《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T 15543-1995《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4549-1993《公用电网谐波》;GB/T 18481-2001《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电磁兼容的标准

电磁兼容的标准

电磁兼容的标准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的标准是指用于测试和评估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是否能够正确运行,并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或受到电磁干扰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兼容的标准:
1. CISPR 11:工业、科学和医疗(ISM)设备的无线发射电磁干扰限制标准。

2. CISPR 22: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发射电磁干扰限制标准。

3. CISPR 25:汽车、卡车和拖车的无线发射电磁干扰限制标准。

4. EN 55011:用于家用、商业和工业环境中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设备的无线发射电磁干扰限制标准。

5. EN 55022: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发射电磁干扰限制标准。

6. EN 55025:用于汽车、卡车和拖车的无线发射电磁干扰限制标准。

7. IEC 61000-4-x: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一系列标准,分别覆盖了不同类型的电磁干扰源和干扰现象,如射频干扰、电快速暂变干扰(ESD)和浪涌干扰等。

8. FCC Part 15: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发射电磁干扰限制标准。

9. VDE 0871:德国电工工程师协会(VDE)发布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电磁兼容标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国际和地区的标准和指南。

具体选择哪个标准取决于设备的类型、用途和市场要求。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标准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标准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标准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是指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同时不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不良干扰的能力。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和互联互通,各国普遍制定了电磁兼容性的相关标准。

本文将对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标准的背景、内容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对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磁噪声和干扰可能导致设备的异常故障,干扰无线通信,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各国制定了电磁兼容性标准,旨在规范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二、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内容1. 电磁环境评估:对电子产品所处的电磁环境进行评估,包括电磁场强度、频率范围、功率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2. 电磁兼容性测试:对电子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包括辐射和传导两个方面。

辐射测试主要检测电子产品在工作时是否会辐射电磁波,传导测试主要检测电子产品是否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

3. 电磁干扰控制:制定电磁干扰控制准则,规定电子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和传播。

4. 电磁兼容性标记:对符合电磁兼容性标准的产品进行认证,并给予相应的标志,以方便用户和监督机构的辨识。

三、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应用1. 产品设计和制造:制定电磁兼容性标准可以为产品设计和制造提供指导,确保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符合相关要求,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

2. 检测和认证:电磁兼容性标准可以作为对电子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的依据,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电磁环境监测:依据电磁兼容性标准,对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电磁干扰问题,保障无线通信的正常运行。

4. 用户指南:电磁兼容性标准可以作为用户购买和使用电子产品的参考,帮助用户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并正确使用产品,避免电磁干扰对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便。

四、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磁兼容性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点:1. 宽频率覆盖:随着频率的不断扩展,电磁兼容性标准需要覆盖更广泛的频率范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磁环境。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大全!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大全!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大全!本文对电磁兼容标准进行一个汇总,包括LED照明、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医疗设备以及低压电器相关的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

1、LED照明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15/GB 1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EC 61547/GB T 18595:《一般照明用设备的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IEC 61000-3-2/GB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EC 61000-3-3/GB 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EC 62493/GB T31275:《照明设备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评价》2、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主要依据GB T 18487.1-2015:《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 T 18487.2-2001:《一般照明用设备的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GB 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2-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NB/T 33001-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 33002-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要求》NB/T 33008.1-201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一部分:非车载充电机》QC/T 895-2011:《电动汽车用传导车载充电机》3、车载电子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25、GB/T 1865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SO11452-1/-2/-3/-4/-5/-7/-8/-9/-10/-11:《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GB/T 17619:《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ISO7637-1/-2/-3 、GB/T 21437.1/.2/.3:《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ISO10605、 GB/T 19951:《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ISO16750-2、GB/T 28046.2:《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ISO21848:《道路车辆42V供电电压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电气负荷》4、医疗设备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11/EN 55011/GB 4824:《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IEC 60601-1-2/YY 0505:《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IEC 61326-1/GB T18268.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 61326-2-6/GB T18268.26:《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设备》IEC 61000-3-2/GB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EC 61000-3-3/GB 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5、家用电器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14-1/GB 4343.1:《家用电气、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CISPR 14-2/GB 4343.2:《家用电气、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IEC 61000-3-2/GB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EC 61000-3-3/GB 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6、通信设备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 22/EN 55022/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4/GB/T 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7、低压电器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CISPR11/GB 4824:《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IEC 60947-1/GB 1040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 60947-2/GB 10408.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IEC 60947-3/GB 10408.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以及熔断器组合电器》IEC 60947-4/GB 10408.4:《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IEC 60947-5/GB 10408.5:《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IEC 60947-6/GB 10408.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2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交流半导体电动机控制器和起动器(含软起动器)》IEC 60947-10/GB 10408.1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2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接近开关》。

re102电磁兼容 标准

re102电磁兼容 标准

re102电磁兼容标准
RE102是电磁兼容(EMC)标准的一部分,它主要关注的是电子设备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电磁兼容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
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即电磁干扰(EMI);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EMS)。

RE102评估是对电子设备在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和评估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辐射场、辐射功率、谐波和调制幅度等方面的测试,可以判断设备是否符合电磁兼容要求。

只有通过RE102评估的设备,才能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并与其他设备实现兼容。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电子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RE102评估的要求,以确保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电磁兼容标准为了规范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所有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电磁兼容标准。

电磁兼容标准是使产品在实际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

之所以称为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产品即使满足了电磁兼容标准,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会发生干扰问题。

大部分国家的标准都是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

IEC有两个平行的组织负责制定EMC标准,分别是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和TC77(第77技术委员会)。

CISPR制定的标准编号为:CISPR Pub. XX ,TC77制定的标准编号为IEC XXXXX 。

关于CISPR:1934年成立。

目前有七个分会:A分会(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与统计方法)、B分会(工、科、医射频设备的无线电干扰)、C分会(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牵引系统的无线电干扰)、D分会(机动车和内燃机的无线电干扰)、E分会(无线接收设备干扰特性)、F分会(家电、电动工具、照明设备及类似电器的无线电干扰)、G分会(信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

关于TC77:1981年成立。

目前有3个分会:SC77A(低频现象)、 SC77B(高频现象)、SC77C(对高空核电磁脉冲的抗扰性)。

我国的民用产品电磁兼容标准是基于CISPR和IEC标准,目前已发布57个,编号为GBXXXX - XX,例如GB 9254-98。

欧盟使用的EN标准也是基于CISPR和IEC标准,其对应关系如下:EN55××× = CISPR标准,(例: EN55011 = CISPR Pub.11)EN6×××× = IEC标准,(例: EN61000-4-3 = IEC61000-4-3 Pub.11)EN50××× = 自定标准,(例: EN50801)我国军用产品采用的标准GJB是基于美国军标,例如GJB151A = MIL-STD -461D。

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类标准和专用产品标准。

基础标准:描述了EMC现象、规定了EMC测试方法、设备,定义了等级和性能判据。

基础标准不涉及具体产品。

产品类标准:针对某种产品系列的EMC测试标准。

往往引用基础标准,但根据产品的特殊性提出更详细的规定。

通用标准:按照设备使用环境划分的,当产品没有特定的产品类标准可以遵循时,使用通用标准来进行EMC测试。

对使设备的功能完全正常,也要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

电磁兼容标准的内容尽管电磁兼容标准文件繁多,内容复杂,但从对设备的要求方面看,无非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两方面的要求:电磁兼容标准对设备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设备工作时不会对外界产生不良的电磁干扰影响,另一个是不能对外界的电磁干扰过度敏感。

前一个方面的要求称为干扰发射(EMI)要求,后一个方面的要求称为敏感度(EMS)或抗扰度要求。

从能量传播的途径划分:围绕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电磁能量传出设备和传入设备的途径来进一步划分,又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个方面,传导干扰是指干扰能量沿着电缆以电流的形式传播,辐射干扰是指干扰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因此,对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可以分为:传导发射、辐射发射、传导敏感度(抗扰度)、辐射敏感度(抗扰度)。

按照干扰特性划分:干扰信号的波形有不同的种类,电磁场也有不同的种类,干扰注入的方式也有不同的种类,按照这些不同进一步划分就得到了全部的要求项目。

静电放电试验是一类特殊的试验,它对设备的干扰途径可以是传导性的,也可以是辐射性的,取决于静电放电发生的部位和试验的方法。

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要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需要专门考虑与电磁兼容相关的设计内容。

电磁兼容设计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地线设计:许多电磁干扰问题是由地线产生的,因为地线电位是整个电路工作的基准电位,如果地线设计不当,地线电位就不稳,就会导致电路故障。

地线设计的目的是要保证地线电位尽量稳定,从而消除干扰现象。

* 线路板设计:无论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发射还是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或者电路之间产生相互干扰,线路板都是问题的核心,因此设计好线路板对于保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线路板设计的目的就是减小线路板上的电路产生的电磁辐射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减小线路板上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

* 滤波设计:对于任何设备而言,滤波都是解决电磁干扰的关键技术之一。

因为设备中的导线是效率很高的接收和辐射天线,因此,设备产生的大部分辐射发射都是通过各种导线实现的,而外界干扰往往也是首先被导线接收到,然后串入设备的。

滤波的目的就是消除导线上的这些干扰信号,防止电路中的干扰信号传到导线上,借助导线辐射,也防止导线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传入电路。

* 屏蔽与搭接设计:对于大部分设备而言,屏蔽都是必要的。

特别是随着电路工作的频率日益提高,单纯依靠线路板设计往往不能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

机箱的屏蔽设计与传统的结构设计有许多不同之处,一般如果在结构设计时没有考虑电磁屏蔽的要求,很难将屏蔽效果加到机箱上。

所以,对于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必须从开始就考虑屏蔽的问题。

电磁兼容标准及其选择时间:2009-12-18 10:28:00 来源:作者:电气或电子装置在运作期间,因电磁波所产生的电磁力会干扰其本身和其他装置的正常运作,影响性能,甚至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装置具有电磁干扰(emi)性,它们在完成功率传送和满足对各种各样电能形式变换需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辐射及非正弦波信号,造成电磁干扰。

表现在两方面:(1)向电网注入整倍数于基波频率的谐波电流分量,造成电网电压产生畸变;(2)对电气、电子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emi信号,这些emi信号可以以电磁幅射形式发射出去,也可通过电缆或电源线进行传导。

电磁兼容(emc)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

电磁兼容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刺激了对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一些发达国家在emc技术的研究、标准的制定、emc测试及认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尤其是欧共体成员国关于emc法律性指令(89/336/eec指令)颁布以来,各国政府开始从商贸的角度考虑emc 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emc标准及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工作,我国虽然在emc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但有关部门也正加紧工作,以跟上国际emc工作的步伐。

89/336/eec指令从1996年1月1日起强制执行,所有投放市场的电工电子产品,均须按照lmc指令的要求进行emc认证。

认证合格后,贴上ce标志。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专门从事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有两个技术委员会,即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即iec,是“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和第77技术委员会(tc77)。

其中cispr负责制订频率大于9khz发射的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tc77负责制订9khz和开关操作等引起的高频瞬态发射及整个频率范围内的抗扰性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

tc77制订的国际标准是iec61000系列。

我国的emc 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从60年代开始起步,对应于clspr成立了“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应tc77成立了“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并于1993年正式发布,1994年开始实施《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

随着emc标准化工作的进行,emc认证也将是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标志。

在认证标准的等级体系中,由瑞典制定的认证标准tco99是最高级别的标准,它包含了多项内容,是目前最全面的认证标志。

我国加入wto后,要把电子产品销往国外,不但要了解有关emi标准,还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测试方法和设备才能得到产品的emi认可,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它们符合emi标准。

本文讨论了tco99、fcc、vde、cispr等emi标准,研究了测试注意事项和如何选用这些标准。

电磁波的划分如表1所示。

tco99标准tco99涉及到环境、人体生态学、废物的回收利用、电磁辐射、节能以及安全等多个领域。

通过tco99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环保的要求,产品中不能含有对人体神经系统及胚胎组织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镉、汞等)以及化合物(如含有氯和溴的阻燃材料等)。

在节能方面,要求电子和电气设备在一定的闲置期后应能自动降低功耗进入节能状态,并且要求产品具有较短的恢复时间。

对环境检测时测量器所显示的人体标准是:(1)安全区:0.1毫高斯以内;(2)小心区:0.1~3.0毫高斯;(3)危险区:3.0毫高斯以上。

人类的照射限值标准如表2所示。

fcc标准fcc 标准及单位转换数据见表3(表中af表示天线系数)。

a类设备测试过程可以独立于fcc而自行完成,但要提交测试结果, fcc保留了随时抽样测试的权力。

只要怀疑设备不符合emi标准,就要对设备进行测试,并对厂家提交的测试结果进行审查。

对于b类设备,限制比较严格,必须提交一个样品供测试使用。

vde和cispr标准及测试vde和cispr两个标准及测试条件基本相同。

vde传导放射标准和辐射标准分别见表4和表5。

表4中lisn表示线路阻抗稳定网路(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vde和cispr测传导放射时,vde和cispr采用有别于fcc的lisn电路,其输入阻抗为150 ;而fcc采用的lisn电路,输入阻抗为50 。

vde和cispr规定传导测试下限频率为10khz,而fcc规定为450khz,这三种标准规定上限频率都是30mhz。

辐射测试频率范围,vde和cispr规定为10khz~1000 mhz;而fcc规定为30mhz~1000 mhz。

vde和cispr不接受厂家提供的测试数据,而美国的fcc则承认厂家提供的测试数据和鉴定结果,因为厂家的测试保证了测试站不会发现比规定的界限更高的emi电平。

由测试站进行的正规测试事实上是一种独立的产品质量认定,vde要对产品可能对安全性造成的危害都加以评估。

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因为这种测试包括了所有的潜在危害,其中也包括emi 对通信业务的影响。

vde和cispr的规定分许多种,有的适应于工业产品和科学仪器,有的适应于消费型设备(如手持电动工具等)。

对于计算设备,vde的规定又分为a、b、c三类,其中a、c类规定对经常要搬动的设备进行了限制;b类规定对民用和通信设备进行了限制,还涉及通信业务的安全,因而更为严格。

vde规定在某种意义讲,适合于测试过程和设备性能易发生变化的场合。

测试单个产品时,测得的emi电平必须比规定指标低2db以上才算合格。

其后重新测试时,如测得的emi 电平比规定指标高出2db以上,则认为是超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