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保钢:中国山水绘画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青绿山水的当代意义

中国青绿山水的当代意义

中国青绿山水的当代意义中国青绿山水自其晋滥觞起,就以青绿为主色,那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中国古代人民思想中的自然应有的色彩。

青绿设色山水画出现在战国以后,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

青绿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对自然山水审美认识的绘画形式的表现。

中国青绿山水不仅表现了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也表现了画家在感受自然、体验自然、领悟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契合的灵性与心境。

中国青绿山水的色彩观源于南齐谢赫的“随类赋彩”。

笔墨与结构是水墨山水画形成的核心问题,而笔彩与结构则是青绿山水画的核心问题。

青绿山水虽表现出单纯、简洁、高贵、华丽的效果,但基本上是一种程式化的表现。

这种程式化一方面由于传统中国画技法中的程式惯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简单地把“赋彩”理解成“赋色”。

“色”是物象客观存在的外在色相以及颜料的色相,“彩”则是色与色之间相互辉映所产生的气韵与神采,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在这里有别于西方写实绘画中对某一时空存在的客观物象的科学分析与自然写照,也不同于水墨画以单纯的黑白色度变化来体现大千世界的绮丽纷繁,青绿(设色)山水以其观察方法的客观理性,表现方法的精微、细致,画面效果的雍容华贵展示出更为显著的写实因素,于客观物象探精抉微,于主体心灵寓意寄情。

当然这种写实与西方古典绘画的对物象的形、质、色及光影空间的表现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青绿山水形的塑造是以情境为依托的,其中既有对客观自然生动之形的感悟,也有对主观理想完美之形的呈现。

中国设色山水在长久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回望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从秦汉、魏晋唐宋,无论是宫廷绘画,宗教艺术,还是世俗文化,工笔设色与中华民族的兴亡盛衰相对应是中国美术的基本表现,由此形成了大师及其作品构成的辉煌的经典序列,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民族色彩的学术理论体系。

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都把色彩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皆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在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抛弃祖先创造的宝贵的艺术财富,那种漠视我们祖先创造辉煌的青绿山水的观点是一种遗憾和偏见。

山水国画入门知识点总结

山水国画入门知识点总结

山水国画入门知识点总结山水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以山水风景为题材,以笔墨线条表现山水的形态、气势和神韵。

山水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山水国画,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本文将从起源、发展、特点、表现方法和学习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介绍。

一、起源和发展山水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岩壁绘画和古代文人绘画。

在古代中国,山水被视为自然界中的灵气之地,因此成为文人雅士倾诉情感、表达理想的重要题材。

古代的山水绘画多以意境为主,强调笔墨的神韵和气韵,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

随着历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山水绘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

山水国画在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以宗教意味为重,后代沿用不衰。

自元明清以来,由于社会发展和文化变革的影响,山水国画不断发展与改革,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近现代,随着国画的继承与发扬,山水国画日益丰富,不断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在当代,山水国画已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响已经超过了国内,被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和喜爱。

二、特点山水国画有其独特的绘画方式和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

山水国画以山水风景为主题,但并不局限于山、水的具象表现,还包括云、树、石、花、草等具象因素。

同时,表现手法多样,可以通过笔墨、构图、布局等手法表现山水的气势、神韵和气韵。

2. 强调意境与心性。

山水国画强调的是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理解和感悟,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心性的表达。

在表现山水的形态和神韵时,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内在品质和美感的追求。

3. 追求写意、意境、神韵。

在山水国画中,追求的是行云流水、意境萧瑟,意在形神、神在意境,追求一种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的审美感受。

4. 墨色、画意相结合。

山水国画注重墨色的运用,通过淡墨、浓墨、干墨、浆墨等墨色的运用,展现出山水的气韵和神韵。

浅析山水画写生及发展的现实意义

浅析山水画写生及发展的现实意义

浅析山水画写生及发展的现实意义作者:师界弘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期山水画写生是山水国画创作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写生就是画家到生活中去积累素材,采撷山川万物的灵气和生机,画家通过写生不仅可以获得美好的形象、意境,锤炼自己的表现语言,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新的艺术感受力。

现在的中国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日益强盛从而带动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不断扩大的文化视野。

独立、个性,多元的当代文化迫使中国画从传统文人画隐逸遁世、虚静幽闭的状态中走出。

对传统绘画语言的利用也从过去单向的“文人画”视角转向对传统画遗产的全方位关照。

现世的关怀和鲜活的当代体验,使中国画家更加注重对自然,人生的真切体悟,因此“师造化”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写生就成为当代画家磨砺与完善绘画语言的重要手段,它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水画写生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从顾恺之、宗炳的山水画理论一直到近现代黄宾虹、傅抱石等大家的山水画写生主张,山水画写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它们与各个时代的审美取向相适应,反映了不同时期画家在处理人、自然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时所采取的审美理念的变化。

近代的一些山水画家容纳古今兼收中西的文化视野,折射出他们多样的文化追求。

他们重视山水画写生的学习,常常深入生活进行写生训练。

如以李可染为代表的北京画派,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还有金陵画派,岭南画派等,画家广览博取各家之长,又能注重对现实自身感受的真实描绘,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出山水画写生主张,借鉴西画的写生方法,吸收现代艺术的构成因素,从而使新时期的山水画写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为新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写生需要明确的两点是:1、写生是感受、发现大自然本来存在的某些规律、生存状态这些规律和生存状态指的是大自然永恒存在或普遍存在的东西。

比如四季时令花草树木的状态都不一样:春绿秋黄、夏茂冬荒;又如陈绶祥先生所说的石头有三面:阳面、阴面、别开生面(就是石头生活生成的那个面),前两个面是指空间上的,后者是指时间上的。

浅谈山水写生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浅谈山水写生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浅谈山水写生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作者:郭猛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22期摘要:辽阔无限的大自然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泉,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画家格外讲求山水画创作中的笔墨图式,其确立主要源于画家在大自然中不断寻找和探索美的过程,写生是画家面向自然、积累直接经验,吸取创作源泉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生,将艺术创作扎根于自然,在变化中寻找自己的语言、风格,创作出有生命力感知的笔墨。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090-02历代山水画大师都十分重视写生,他们将创作的种子根植于自然,通过写生反映当时生活并激发了创作灵感。

例如唐代张環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清代石清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稱”的主张;李可染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第一位的。

写生,是画家面对生活、积累直接经验,丰富生活感受、吸取创作源泉的重要一环。

”[1]由此,中国山水的写生不仅仅是以对自然规律的再现为目的,而且是创作者深入自然、广为观察、为笔墨语言提供客观依据、情感升华的过程。

一、山水写生的重要性(1)山水写生概述。

在山水画创作中,关于山水物象和成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代画僧石涛曾经这样表述:“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搜尽奇峰打草稿也。

”后来,人们将之浓缩为“搜集奇峰打草稿”,并演进为石涛的主要艺术主张。

其中,所隐含的主旨就是强调对客观物象识读过程(写生)对创作的重要作用。

山水画作为一种形式独立的画种门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山水理论逐渐成熟,以宗炳为代表。

山水画在隋唐时期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山水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王维等,他们对山水写生、创作的精髓进行了总结。

山水画至宋代,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加多样。

五代荆浩所提出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创作方法已为人们充分掌握并运用。

山水画文档

山水画文档

美术鉴赏之中国山水画2009年04月23日星期四 16:45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年。

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

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自抑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先贤的艺术家一开始便使用了纵横平移重迭、视线具有深度却不消失的重迭透视法则,这种用视觉形式冲突所构成的艺术感动,一个十分明显的指向是,随着人与自然、社会的认识关系的深入,人们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观念为象、几何为图的原始图式,演化为意志为象、生活为用、境界为图的古典图式。

这一看的历程,山水画构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为山水画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被宋徽宗题名为《展子虔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

这幅画呈顾氏笔脉,在六朝墨勾色晕的基础上,创造了勾框填色的重彩青绿,这幅画作的问世,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山水画的缘起,使中国画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山水为主,山水、人物、花鸟交替发展的格局。

山水画虽起步较晚,但较之人物、花鸟却一直成为中国美学的主脉。

当我们的双眼移至中唐,两类变化引起了山水画新的认知:一是山水诗的美学成熟。

王维、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诗性美学家,从不同角度深化了人们对诗意美(特别是诗境)的认知,以诗入画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式。

一是禅宗美学的发展。

诗境与禅境一经交汇,中国山水画的大象、大音之境便油然而生。

国画山水的知识点总结

国画山水的知识点总结

国画山水的知识点总结1. 山水画的起源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和山水文学,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促成了山水画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对山水的赞美和描写,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俯览玄武湖,飘举云吞箭,回回洞庭水,曲曲在长天。

”此外,古代文人还有游历名胜,吟诗作画的传统,他们把自然风景作为诗歌和绘画的题材,表现出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2. 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山水画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成为了中国绘画中重要的一支。

在宋代,山水画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南宋四家”和“北宋画派”。

其中,“南宋四家”指的是李唐、王蒙、马远、夏圭,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画风和表现手法,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山水画的特点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以自然风景为题材,通过绘画表现山的雄伟、水的清澈、云的飘逸等自然景观,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注重意境和意象的塑造,以及笔墨的淡墨轻重和各种虚实的变化来表现山水自然之美。

4. 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拟人”、“以文之墨”、“既似又舍”等几种表现手法。

其中,“拟人”是通过将自然景观拟人化,赋予景物以人的形象和性格,表现景物的神韵和情感;“以文之墨”是通过文字或书法的技法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情感;“既似又舍”是通过笔墨的淡墨轻重和各种虚实的变化来表现山水自然之美。

5. 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还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山水画通过对自然风景的再现和表达,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更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山水画还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国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

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

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

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中国十一世纪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著作——这部画论实际上是郭思在郭熙的观点和意见基础上写出的,同时也有他自己对郭熙作品的观察——中有郭思对其作品的一段描述。

图中前景有一老人倾倚在山前一棵大松之下,其后则是连绵不断的松林,直至远处。

(原文:“先子以三尺余小绢作一老人倚仗岩前,在一大松下。

自此后作无数松,大小相连,转岭下涧,几十百松一望不断。

”——译者)郭思还告诉我们,这幅画是为庆贺一位贵族官僚文潞公的寿辰而作,意在表达其子子孙孙连绵公相的愿望。

他还说,文潞公非常高兴。

①(原文:“此特为文潞公寿,意取公子孙联棉公相之义。

潞公大喜。

”“文潞公”,即文彦博。

——译者)像这样告诉我们一幅绘画创作的具体情况的中国早期绘画文献并不算多;当然,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一些。

但是,缺少这类信息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是例外——认为这种情况是例外即是说,艺术家对于主题和风格的选择通常与郭思提到的那些实际的想法和限制无关。

中国人谈论艺术通常不讨论艺术作品生产背后的经济及其他动力,他们喜欢把艺术家描绘成自由的人,只注重表现自己的感情。

我相信,在西方我们对此不加评判就可以接受。

直至最近,大多数中国艺术家的处境更有可能和意大利十五世纪画家的处境相类似。

就像迈克尔·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所指出的,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绘画确实太重要了,不能只留给画家。

巴克桑德尔评论说,“在我们晚近的浪漫境况下,绘画交易就非常不同了,画家们画出他们认为是最好的东西,然后寻找买主。

”② 中国十一世纪文人业余绘画运动的兴起,使得有些艺术家程度不同地独立于通过艺术生产获得的经济收入。

这样,后来的著作者才敢于声称这些画家在艺术上也具有同样独立的地位,至少对于他们着意赞扬的艺术家来说是这样的。

这样又出现了艺术家不受任何拘束的神话,艺术家与金钱和利益无关,作画目的仅是为了自娱或娱人,等等。

山水是文人业余作者最喜爱的一种题材,特别容易被理想化。

浅论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关系

浅论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关系

浅论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孙捷来源:《美术文献》2018年第03期[摘要] 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是艺术发展的源头,也是艺术家创作的母体。

在中国画中,“师法自然”不是画家将自然景物简单地描绘出来,而是语言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中国山水画把人与自然和谐地联系到一起,正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诠释。

在这种和谐的自然观的指导下,画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与思想境界。

[关键词] 山水画自然山水精神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识别码:A人类文明自古就发源于自然,我们要放下人类内心深处高傲的架子,看清现实,清醒地面对现实,尊重自然,在自然中发现真与美。

历史悠久的中国山水画从开始出现就向世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这个母体。

西方艺术大师奥古斯丁·罗丹说过:“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就能发现其品性,就是投入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

”因为艺术家的眼睛是锐利的,是充满智慧的,也是会说话的,所以我们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美。

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艺术发展的源头。

纵观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他们无不崇拜自然。

自然是艺术家创作的母体。

自然是最真实的客观存在,从自然中,艺术家会发现各种常人所发掘不到的美的东西。

崇尚自然,以自然为师,面对自然反省自己,是画家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分析和体悟来达到完善作品内涵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画中,“师法自然”不是画家将自然景物简单地描绘出来,而是语言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中国山水画把人与自然和谐地联系到一起,正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诠释。

在这种和谐的自然观的指导下,画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与思想境界。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经各代名师巨匠的创造研究,在题材内容上业已演变成山水、花鸟和人物三大主要门类,并各领风骚,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中尤以山水画独树一帜,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好。

中国山水画与笔墨之间的关系研究

中国山水画与笔墨之间的关系研究

中国山水画与笔墨之间的关系研究作者:沈国卿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8期中国山水画,它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史,是每代画家们用笔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对万物的写照,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是对笔墨认识的一种展示。

它是中国画语言的表现手法中的主体,是绘画学精神的体现。

笔墨吸自然万物之灵性,承载文化历史之传承。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它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面貌。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绘画画在陶器上。

秦汉,宫殿壁画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

隋唐时期更加成熟。

五代、南宋、北宋时期达到最高峰的艺术境界,形成各种各样的风格。

元、明、清继续发展,石涛、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龚贤、梅清、浑寿平等名家辈出,抒发个性,寄情于笔墨山水之间。

山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出来的一个学科,是通过山水画家一代代的传承、创新延续下来的,一种山水文脉。

中国画不是风景画,也不是描绘自然的风光。

而是画家通过笔墨来表达心情、个性、现实生活以及精神世界,是画家人生追求与向往,是画家对笔墨情感的理解与发挥。

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一致的,道家思想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艺术境界。

山水画以心写意,以笔墨表现为主,色起辅助作用。

许多文人画士因为对政治不抱信心,选择隐居深山,如陶渊明、刘伶、嵇康、阮咸、向秀、山涛等,他们住进山林,吟诗作画,寄情于山水之中。

禅宗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也比较深远,静易养生,静之妙味。

佛、儒、道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影响很大,它使山水画家在绘画中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营养。

但是道家思想更深地引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山水画讲究画面的气韵生动,讲求意境,一幅作品的好与坏,在于追求新气象。

创造山水画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自我个性的创新,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是更多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燥、不安心理的寄望。

论新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的文化精神

论新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的文化精神

论新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的文化精神作者:李春江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 ; 要: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着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传承多年的艺术瑰宝。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也体现着不同的时代内涵。

因而,我们应该根据当下的时代发展趋势,将传统的山水画精神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让中国传统山水画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

关键词:新视角;中国传统山水画;文化精神中国的山水画,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蕴含了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

山水画文化精神的传承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是当今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需要。

因而,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公民,应该站在新时代的发展角度下,深度剖析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的文化精神,以此来实现中国传统山水画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的文化精神1.以意境书自然。

中国传统山水画,着重以意境书写自然,让所作之画既有自然的魅力,又有深邃的意境。

这样,才能创造出流传千古的山水画[1]。

比如:名画《千里江山图》由于其蕴含的丰富意境与博大胸怀,流传千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世之宝;《春山游骑图》以传统的春山行旅为题材,描绘高山石崖险峻陡峭,楼阁房舍掩映其间,错落有致。

近景山溪岸边春花几树,山溪湍流,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

山上苍松浓郁,遒劲多姿。

其雄劲而又疏朗秀气的风格,则更是别具新意。

2.以笔墨书情怀。

许多作家比较喜欢以作画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怀,因而,许多山水画都蕴含了作者本身的思想情感。

中国的山水画是儒、释、道三者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方式。

比如:郑板桥的《竹》,就能够体现出其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风骨。

北宋山水画中,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盛;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

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含一种深厚的意味,同時也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怀。

寄寓传统山水画中的家国情怀

寄寓传统山水画中的家国情怀

寄寓传统山水画中的家国情怀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意蕴和内涵阐释,从现代美育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对两幅画的理解,寻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契机。

关键词: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山水画香港美协主席萧晖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介绍自己创作的《壮丽山河春常在》画作时曾经这样说道,“为了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画中以晨曦、青山绿水展现山河气派及时代感。

”凸显的则是“家国之思,不忘根本”的主题。

中央电视台近期推出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专题节目,看过之后,久远绵长的家国情怀时常萦绕心间。

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教育部文件精神明确,新时代教育要做到五育并举。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更要践行教育的责任与担当,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美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主要谈谈如何在山水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

美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而那留给读者的是意味无穷的,可以是恬然自怡、捉笔代刀、仗剑天涯、高人逸士……山水画实际上已然超越具体时空,打上观者经验的人本色彩,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精髓就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通过鉴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孔子在《论语》里就有“智者乐水,水仁者乐山”的论述。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乐园,他们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

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画与诗的诞生。

很多文人墨客不能实现仕途理想,便退而隐居山林,以求独善其身,东晋著名的陶渊明、汉代贾谊、唐代诗画于一身的王维……山水画与诗内容十分相像,用图像与文字描绘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受,在广阔的自然天地中舒展想象,获得精神的逍遥,常表现松竹、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洁的人生境界。

学习山水画,感悟意境美

学习山水画,感悟意境美

学习山水画,感悟意境美【内容摘要】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山水画作品的意境,决定着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境界。

山水画师的创作角色既是造境师,又是导游。

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通过“造境”和“化境”手法,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将“情”与“景”神会交融,将“光”与“色”满于山、溢于水。

山水画的意境美,能使读者触景生情,有身临其境、物我两忘的感受。

学习和欣赏山水画,重在感悟作品中的意境美,体验艺术家心中的真性情。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欣赏、感悟【正文】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河流、湖泊、草原等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技法分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景与情的结合,是意与象的交汇,是物与我的统一。

中国山水画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不仅是秀丽的山川景色,更多的是艺术家心中理想境界的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艺术家把自然美景通过画笔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色彩搭配、光影结合的手法勾画出来山水意境。

山水画把人与自然完美合一,以意为主,意造境生,营造出“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的境界。

运用笔墨技法精神,把作品的气氛、气质、气势、气韵等审美理想和客观景物融合,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思想。

一、中国山水画的成长历程及历代画师对意境的探索中国绘画最早出现的是人物画,而描绘山川风光的图案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后来山水画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

魏晋时期,随着绘画名家的出现,中国绘画艺术才臻于成熟。

此时,在中国南方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戴逵等著名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田僧亮、曹仲达等诸多书画艺术家。

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了山水创作背景,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先河。

南北朝时期,中国隐士阶层厌烦世事,回归自然,常通过描绘山水画作品,来舒展情怀。

此时的山水画追求“天人无际”、“天人合一”的画风,关于山水画的意境探索由此启程。

南朝时宋王微在《叙画》中提出:山水画的意境在于“融灵而变动者心也”,南朝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以形媚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意境以形媚道,能畅神者为佳”。

永恒与勇气——山水画的笔墨与境界漫谈

永恒与勇气——山水画的笔墨与境界漫谈

永恒与勇气——山水画的笔墨与境界漫谈作者:李明来源:《美术界》 2018年第8期传统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在中国悠久的绘画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源于自然,但却能够超越自然之美,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山水画能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获得巨大的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西方的风景画难以望其项背的。

这其中蕴含着一个艺术上无法了却的东方情结,它是一代代山水画家为之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走进去,就会感到无比的温馨与满足。

这种满足是一种体验,一种冲动,一种缠绵的情感。

一种面对艺术女神才能付出的崇高而纯真的情感。

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情感,才能获取艺术的真谛,才能感悟艺术创作的高妙与不朽。

静静地翻阅着清四王、明四家、元四家、南宋四家、五代北宋山水画集……,就如同自己的心灵渐渐走进了一条穿越美术史长河的时间隧道,它使你立刻思接千载,进入到一种观察、理解、咀嚼和品悟前辈先贤的环境,并能与你所崇敬的大师促膝对话,或顶礼膜拜或五体投地或悲辛交集,并不时聆听八大的叹息,感受渐江的孤高,领略北宋的雄强,叹服元人的境界。

近代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在其名作《人间词话》一书中雄视万里,乜斜古今,提出“境界说”。

并认为“明月照积雪”“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静安先生所例举的诗词的体格与气象也正应同了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北宋山水层峦叠嶂、长松巨壑的崇高气象,南宋山水的水墨淋漓、平远函深又隐含悲凉之气,元人山水的萧散简远、禅意绵长,都令每一位品读者为之倾情,为之怦然心动,感慨系之,这便是山水画的意境使然。

境界乃山水画创作的灵魂,唯有境界的显现,才能使艺术创作成为有生命价值的存在,才能够成为永恒。

传统的丰厚与绵长给我们带来了自信与荣耀,也使我们品尝到掌握它的艰辛与不易,更使我们意识到了发展它的责任与使命。

继承与创新始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死抱着传统不放,亦不能漠视传统而我行我素,那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山水画的现实意义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水画的现实意义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水画的现实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描绘自然风景,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内心情感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山水画的现实意义,包括其在个人层面上所带来的美学享受、情感表达等方面,并分析其对社会层面所起到的抒发民族情感、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等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我们将介绍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以便更好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接着,我们将探讨山水画独特而瑰丽的艺术特点,揭示其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之处。

随后,我们将分析山水画在文化传承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心理健康和减轻压力所带来的益处。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山水画对社会层面所产生的意义,包括抒发民族情感、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文化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总结山水画的现实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1.3 目的通过对山水画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本文旨在展示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山水画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并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绘画形式,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的艺术表达。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山水画现实意义的探讨,唤起人们对于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关注,以及推动山水画在当代社会中持续发展和创新。

2. 山水画的现实意义:2.1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起初,山水画主要是作为皇家宫廷绘画而存在,后来逐渐走向民间,并得到广泛的发展与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画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成为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山水画以表现自然山水景观为主题,追求意境和情感上的美。

其特点在于通过勾勒出具有厚重笔墨和丰富层次感的山川、江河、树木等元素来创造出壮丽而宏伟的景观。

青绿山水在现当代的文化价值

青绿山水在现当代的文化价值

青绿山水在现当代的文化价值摘要:青绿山水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的传统资源异常的丰富,它不仅仅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经典样式,还是对于自然山水真实描画而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现当代艺术发展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山水画的发展更需要青绿山水这一经典样式强势回归。

因此,重新焕发青绿山水的时代光辉成为现当代艺术家的文化使命和精神追求。

关键词:青绿山水现当代文化价值中国的青绿山水设色开始于战国,培育在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

自战国时期,当时的在人们的思想中就认为山水本应是青绿色,这才是大自然的固有之色。

青绿山水本就表现的是人对自然山水之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表现了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更表现画家通过感受自然、领悟自然的意境表达。

青绿山水的核心问题是笔彩与结构,青绿山水的设色观来自南齐谢赫的“随类赋彩”。

“赋彩”并不是简单的“敷色”,而是将“色”与“彩”进行单独的定义。

“色”是物象客观存在的外在色相以及颜料的色相,“彩”则是色与色之间相互辉映所产生的气韵与神采,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也不同于水墨山水以单纯的墨色变化来体现大千世界的纷繁绚丽。

青绿山水是以对自然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的观察后,用精微、细致、绚丽的表现技法来展示出更为写实的客观事物。

当然,这种写实与西方绘画中对物象的形、质、色以及光影空间的表现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青绿山水的塑造是以情境为依托,既有对客观自然生动的描绘,也有对主观理想完美的呈现。

中国的青绿山水在悠久的绘画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中国的青绿山水作为传统绘画的经典流传至今,它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独特的创作形式。

相对水墨山水来说,青绿山水更加注重精致与绚烂的色彩描绘,历代青绿山水画家借助这一绘画样式描绘自然山川景物,也创造了不同的风格与样式,青绿山水成为历代画家抒写情怀的精神寄托。

青绿山水的传承历久弥新,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游春图》,就是一幅青绿山水作品,这幅画代表着注重色彩和线条关系,从此晋朝绘画传统形成。

浅谈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感受

浅谈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感受

浅谈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感受作者:于洋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0期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学习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循回渐进的过程,不仅要认真临摹,学习古人的笔墨语言和精神力量,而且要学习对景写生,对景抒情,对景造境,最后达到独立创作,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体系。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1 临摹大师,学习传统谈到临摹,这是学习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掌握这种方法,才能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其自古以来的笔墨技巧和造型表现是我们作为晚辈应该一直研究的课题。

在临摹中国山水画作品之前,我们要对画家生平等一系列资料进行大体的了解,然后要以一种认真且耐心的态度投入到大师的精神世界中去,用眼睛,用手,用心灵去观察,去理解,也去感受大师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还有笔墨造型之间是如何经营与处理的。

何为大师?在《辞海》中有一条是这样解释的:是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前辈们所流传下来的成就,那就是他们的作品。

谈到临摹的作品,我们要适当选择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杰出的名家名作,这样才能在临摹中学习到传统的绘画理念,得到大师所流传下来的巨大财富。

以我个人之见,有以下大师之作可以临摹研究,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元代倪瓒的《雨后空林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清代石涛的《飞瀑奇峰图》等等还有很多,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临摹掌握。

在学习中我们也应做到对历史的尊重,对大师作品的尊重,刻苦钻研,提高和培养自己对新旧事物的观察认识和理解能力。

每位成功者的背后都会付出艰辛的努力,每位画家的背后也都会有这样一层一层的台阶,我们经过查阅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段时期的每位前辈所走过的成功之路也是艰辛坎坷的,但之所以会成功,除了坚忍不拔的信念之外,还有众多大师的足迹也同现在的我们一样是踩着前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新时期山水画创作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山水画创作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山水画创作的现实意义作者:赵泽宗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3期摘要:我国的山水画创作由来已久,无数的画家和艺术家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逐步完善山水画创作技巧和方法、理念与表达,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西方风景画创作流派的影响,我国的山水画创作出现了瓶颈期,新时期的许多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都产生了迷茫的感觉,缺乏创作灵感和灵性。

本文基于山水画创作的视角,对新时期下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引起更多业内人士对新时期山水画创作的持续关注和思考,解决山水画创作的现实问题,促进我国的山水画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山水画;现实意义前言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有重大意义的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绘画艺术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其中山水画创作尤为突出。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山水画创作受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冲击,现在正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开篇便对新时期我国山水画创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用较大的篇幅着重探讨了新时期山水画创作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够为我国山水画创作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使我国的山水画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将传统艺术和现代技巧完美地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山水画创作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山水画创作现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山水画创作迎来了有一个迷茫时期,主要表现在人们价值取向的差异上,有的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已经脱离了时代发展,需要被淘汰,对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进行了全盘否定;有的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结合西方风景画创作技巧进行发展,秉承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念;还有的人认为当代的中国山水画已经被西方风景画派所侵蚀,需要全面复古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方式。

这三种山水画创作理念是当前我国比较主流的观点,本文认为在当代的山水画创作中,首先要坚守和传承传统艺术精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和时代化创作,才是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浅析钱选青山绿水画的装饰特性

浅析钱选青山绿水画的装饰特性

浅析钱选青山绿水画的装饰特性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11期钱选的青绿山水画在元代的山水画中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透露出文人的隐逸风骨,绘画语言高度提炼化,显现出很强的装饰性特征,对后世的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钱选的艺术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所体现,他提倡“复古”,同时注重体现文人的意趣,提出了“士气”说。

他的青绿山水画突破了传统青绿山水画刻意求形的艺术导向,变工致为灵活,变浓丽为清雅,使山水画的本体艺术语言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青绿山水画主要有《山居图》、《羲之观鹅图》、《浮玉山居图》、《幽居图卷》、《烟江待渡图》、《归去来辞图》、《秋江待渡图》等,多为隐逸题材,或摹写家乡景境,或借古以言归隐之志,在艺术手法上追求平淡天真,重意趣,作品线条疏朗,设色清雅,自成面貌。

他对唐、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他的青绿山水画吸收了传统山水画注重表现内心感受、崇尚意境营造、设色清新雅致的艺术传统,在空间、造型、线条、设色等方面显现出平面化、装饰化的特征,开创出青绿山水画的新风貌。

(一)空间的平面化《山居图》是钱选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

画中有树石、房舍、高山、小桥等近景、中景刻画,也有湖水、湖滩、峰峦等远景表现,给人空间上的前后、远近的对比,但这种纵深感主要是靠遮挡、比例、虚实等手段着眼于大的关系的表现,而对于小局部的空间感和体积感的塑造上几乎被忽略,如近处山石强调堆叠,不强调皴擦;树木强调叶形的整体铺陈,不强调树冠的空间上的关系。

这种由于空间压缩而造成的空间的平面化倾向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无论是从造型还是从笔墨语言上来看,山石的差别化被进一步削弱,远山、近山几乎无异,且无空间上的阻断加以区分,上下相连,浑然一体,这样一来,没有了“空”就没有“间”,“空间”感被剥离,只剩下平面化的笔墨构成。

(二)造型的几何化钱选山水画中山石的造型高度概括化与提炼化,舍圆融繁复,取方直简约,外形上呈现出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化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