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文(三篇)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文《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创作的一本经典管理学著作。
这本书涵盖了管理学的许多主要领域,并提供了许多有关领导力、组织行为、营销和战略等方面的宝贵洞见。
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对管理学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书中对领导力的讨论所深深吸引。
德鲁克揭示了一个重要观点:领导力是实现成功的关键。
他强调,领导力的核心是激发和发展员工的潜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的目标之中。
德鲁克认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决策能力、辨别正确的机会能力、建立强大的工作团队以及管理组织变革的能力。
他还指出,领导力并不仅仅是一种天赋,而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能力。
这个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我开始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并培养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潜力。
其次,我认为书中对组织行为的讨论也非常有价值。
德鲁克谈到了组织的各个层面,包括目标设定、决策制定、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组织应该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并制定清晰的战略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此外,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流通和员工的积极参与。
书中还提到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德鲁克认为,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于员工的行为和绩效至关重要。
我从中学到了建设一个高效的组织需要注重内部的协调一致和外部的客户导向。
此外,书中的市场营销和战略部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鲁克认为,市场营销是一个组织能够创造价值并实现成功的关键。
他提出了很多关于市场研究、产品定位、渠道选择和营销推广的实践建议。
德鲁克还指出,战略规划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决定了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
他强调了外部环境分析、竞争对手评估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使我对市场营销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醒我在管理实践中要着眼于长期和全局的发展。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提出的一些关于管理实践的原则。
[精编]《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文5篇
[精编]《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文5篇经过对《管理的实践》的阅读,我对管理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领悟到了几个重要的管理原则。
首先,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信息。
现代组织的复杂性导致了信息噪音增加,因此,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大量信息并决定如何分配资源。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调配和整合各种资源,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其次,管理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还涉及某种伦理道德观或价值观。
管理者的道德和文化观念会影响他们进行管理决策的方式和结论。
最后,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加强合作。
这样有助于创建和维持一个有效、和谐且高度效率的工作环境。
在《管理的实践》中,杰弗里·皮肯斯对管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学到了很多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皮肯斯讨论了管理者的工作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他指出,管理者应该关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并通过这些方面来实现组织目标。
其次,皮肯斯探讨了如何管理人。
他提到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并为员工提供机会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成长和发挥作用。
此外,他还提到在给予员工自主权时,管理者还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在《管理的实践》中,皮肯斯还讨论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组织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然而,在推动变革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领导能力。
总之,《管理的实践》为我提供了许多有关管理的新知识和技能。
这本书不仅对于管理者,还对于任何成员和组织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管理视角。
《管理的实践》一书探讨了管理者如何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组织,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在这本书中,杰弗里·皮肯斯提供了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任何想要成为或者已成为管理者的人非常有用。
首先,皮肯斯指出了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读后感]管理的实践读后感6篇
[读后感]管理的实践读后感6篇管理的实践读后感管理的实践读后感(一):《管理的实践》读后感前一段时间读了《管理的实践》一书,让我对管理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理解。
书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
”管理作为企业的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就被他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决定力,构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
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
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能够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
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构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建立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中将管理的资料描述为三部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管理企业从企业需要的组织架构上思考,全面诠释了职能分权制和联邦分权制,而且指出在条件可能的状况下,联邦分权制为最优构架,也是责权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构。
管理管理者从人才的引进、培训、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业员工的管理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管理员工和工作指明了决策的过程和分析决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为管理员工和工作做好的决策向导。
管理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要同时涉及到管理的三个部分,因此在决策每一个行为时,都要思考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找最影响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绩效的角度来进行。
企业是社会的公民,服务于并丰富了社会的各种功能,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创造顾客。
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11篇)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11篇)《管理的实践》读后感篇1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鼓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鼓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到底应当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如今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到底应当是什么?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旧闪烁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旧长存.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
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白《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的好书。
最终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好的“对人的管理”思想。
如:1、人是资源,是全部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完全的人,是自然给予的全部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
”这是由于在企业可以得到的全部资源中,熟悉“唯一能够增长和进展的资源”,亦即“人要奉献出什么必需由他自己确定”,只要他们情愿进展“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好的东西来”。
2、必需对人进展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
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当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缘由和根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力量。
”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气都挖掘和发挥出来。
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_我的管理心得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_我的管理心得读后感我的管理心得读后感篇一《管理的实践》这本书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它是我迄今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正是这本书奠定了管理教父德鲁克的历史地位。
不管是曾经阅读过和没有阅读过这本书的,我都强烈推荐大家(再)读一遍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从这本书中我已经找到了多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的答案。
下面就我目前困惑的问题之一“如何组织我们的生产系统”展开阅读分享:书中写到:任何从事商品生产或者销售的企业,其最高管理层都应该认真思量生产的原则,因为在这种企业中,能否完成绩效目标,彻底要视企业能否依照市场要求的价格和数量生产商品,并供应市场所需而定。
创造业在设定目标时,必须考虑其生产能力。
管理层的职责是利用现有的物质生产要素克服生产的限制,并把这些物质限制转为机会。
但传统上,管理层对于生产的物质限制的反应往往就是对生产部门施压,与其他部门相比之下,“通过压力进行管理”在生产部门总是特殊流行。
而生产人员则把解决之道寄托在从机器设计到工业工程的各种技术和工具上。
德鲁克认为,这些都不是关键所在,要克服物质限制,或者将限制转为机会,管理层首先必须了解企业运营需要的是哪一种生产系统,了解这一系统运作的原则何在;其次是必须一致而彻底地应用这些原则。
生产并非是把工具应用在材料上,而是将逻辑应用在工作上。
越能更清晰,一致而合理地应用正确的逻辑,生产所受到的限制就会越少,碰到的机会则越多。
德鲁克认为,到目前为止,基本的工业生产系统有三种:单件产品的生产系统,大规模生产系统和流程生产系统。
我们也可以把它算成四种生产系统,即大规模生产系统可以分为:“旧式”的大规模生产系统,也就是大规模生产同一种产品,以及“新式”的大规模生产系统,创造同一种零件,但却组装成不同的产品。
德鲁克认为这几个生产系统本身代表了不同的先进程度,单件产品的生产系统是最落后的生产系统,流程生产则是最先进的生产系统。
单件产品的生产系统中,每一个产品都是自给自足,各自独立,严格说起来,根本没有所谓的单件产品生产这回事。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共15篇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共15篇管理的实践读后感1《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学著作,用他自己在序言中所介绍的,他认为“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职责的管理书籍”。
并认为“这是那些准备只读一本管理书籍人士的最佳选取”。
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首先介绍了管理的本质,之后针对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工作这三个企业管理的资料重点介绍了管理的结构,最终归结到“当一名管理者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德鲁克先生在书中强调了“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营销和创新”这样一个观点,这同通常状况下我们所认为的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比较起来,的确大相径庭。
德鲁克先生认为,“利润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约束条件,远远不构成企业存在的目的“。
但他同时承认“企业务必有足够的利润才能经营,这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职责,也是企业对自己和员工的`首要义务”。
虽然我还不能充分理解他这一观点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是我很喜欢他的这一说法,因为这让我感受到企业的存在具有了蓬勃的朝气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不仅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经济价值。
彼得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阐述的另外一个与我日常工作切实相关的资料是企业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
他认为“人类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崩溃瓦解。
因此管理层的任务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参与感,唤起他们的工作欲望”。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企业需要的绝不仅仅仅是还过得去的绩效,企业需要员工充分发挥潜能,达成最佳绩效。
员工需要的也不仅仅仅是能有所表现的职务,他需要的工作务必能为他的潜力和才华带给最大的发挥空间,给予他最大的机会持续成长和表现卓越”。
因此,他主张“员工能做的规划越多,就能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越大的职责,因此生产力也就会越高。
如果员工总是听命行事,那么只会对工作造成伤害”。
彼得德鲁克先生透过这种角度说明了企业透过这种管理方式,即让员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发挥自己主观潜力的机会,并且让员工能够看得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之间产生实际的联系,实现企业和员工以及员工的工作之间在工作目标和切身利益上的统一,最终就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德鲁克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关于管理的书,实在是一件不容易但又特别有收获的事。
这本《管理的实践》,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我耳边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管理的真谛。
德鲁克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目标管理”的阐述。
以往,我总觉得设定目标是一件挺简单的事儿,不就是给自己或者团队定个任务嘛。
但德鲁克却告诉我,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得和企业的使命、战略紧密相连,还得考虑到各种内外部的因素。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小公司。
那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老板充满激情,一心想要做大做强。
一开始,他给我们设定的目标是每个月销售额要达到 50 万。
这个数字一出来,大家都觉得挺有挑战性,但也都充满了干劲儿。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了。
我们部门负责市场推广,为了达到这个销售目标,我们拼命地做各种广告投放、活动策划,钱是花出去了不少,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而销售部门呢,为了冲业绩,不断地给客户承诺一些根本无法实现的条件,导致后续的服务跟不上,客户投诉不断。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这个 50 万的目标,只是老板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我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况,没有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也没有评估自己公司的资源和能力。
就像德鲁克说的,目标不是盲目的,它得是合理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
再说说人员管理这一块。
德鲁克强调了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需求,要发挥员工的长处。
这让我想起了公司里的一位同事小李。
小李是个技术大牛,但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和人沟通。
在之前的项目中,领导总是让他去和客户对接需求,这可把小李难坏了。
每次回来,他都一脸的疲惫和无奈。
后来,新的领导上任,发现了小李的这个特点,就调整了他的工作安排,让他专注于技术研发。
这下好了,小李就像鱼儿回到了水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还为公司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
从这件事我就明白了,作为管理者,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的员工,得因人而异,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德鲁克读后感读了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我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管理似乎成为了一个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误解的概念。
而德鲁克的这本书,就像是一位智者在耳边娓娓道来,让我对管理有了更深入、更真实的理解。
书中的观点和案例并非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工作的经历,那真是一次让我对管理有了深刻体验的实践。
当时,我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大,员工也就几十号人。
公司主要从事电商业务,销售一些特色的家居用品。
老板是个充满激情和想法的人,但在管理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整个团队的混乱。
没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似乎都在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结果却是效率低下,业绩平平。
比如,在处理客户订单的时候,销售部门接到订单后,只是简单地把信息传递给仓库,却没有跟进后续的发货和物流情况。
仓库人员呢,有时候因为不清楚订单的紧急程度,会优先处理一些他们认为重要的货物,导致一些客户的订单延迟发货。
而客服部门,在面对客户的咨询和投诉时,由于对产品和物流情况了解不够,无法给出准确和满意的答复,这让客户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这种混乱的局面,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德鲁克所说的“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管理企业”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没有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分工,就如同一只没有方向的船只,在市场的海洋中漂泊不定。
后来,老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进行改革。
他首先明确了公司的目标,就是要在一年内将销售额提高 50%,并且提高客户满意度至 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
设立了专门的销售支持部门,负责协调销售、仓库和物流之间的工作,确保订单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和发货。
同时,加强了客服部门的培训,让客服人员对产品和物流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德鲁克所说的“管理者的工作是激励员工,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的真实体现。
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德鲁克读后感读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管理的世界里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书中的观点和理念,让我对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
德鲁克强调,管理不仅仅是关于组织和流程,更是关于人。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小公司。
那是一家创业型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充满了活力和梦想。
老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一心想要把公司做大做强。
然而,在管理上,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干劲十足,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
但随着业务的发展,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说,分工不明确,一个人往往要兼任多个角色,忙得晕头转向,结果却事倍功半。
这就好像是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员们没有明确的位置,都在满场乱跑,看似很努力,却很难进球。
再说说沟通吧。
公司里的沟通渠道那叫一个混乱。
有时候重要的信息传着传着就变了味儿,甚至完全走样。
就像玩传话游戏一样,到最后跟最初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导致很多工作都出现了不必要的延误和错误。
还有激励机制,几乎是没有。
员工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没啥区别。
这就像是马儿跑了很久,却没有草料吃,渐渐地也就没了动力。
这时候,德鲁克的理念就像是一盏明灯。
他说,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我们公司就是因为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大家虽然在努力,但方向却不一致。
他还强调了管理者要善于用人。
我们老板当时没有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结果,一些有能力的员工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而一些不适合的员工却在苦苦支撑,搞得大家都很累。
另外,德鲁克提到的有效的沟通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在我们公司也是严重缺失的。
后来,老板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尝试着做出改变。
他首先明确了公司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且把这些目标清晰地传达给了每一个员工。
这样,大家就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在分工方面,他也下了一番功夫。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重新分配了工作任务。
这下子,大家都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效率大大提高。
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德鲁克读后感读了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我仿佛被打开了一扇通往管理世界的新大门。
这本书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让我对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就拿我曾经参与的一次社团活动组织来说吧。
那时候,我所在的社团要举办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
一开始,大家都热情高涨,充满了干劲儿。
可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
我们没有明确的分工,谁都想发表意见,谁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
这就导致了混乱,一会儿这个说舞台布置要这样,一会儿那个说节目安排要那样。
整个团队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吗?德鲁克在书中强调,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而我们连这场晚会的目标是什么都没有清晰地定义,是要追求精彩绝伦的演出效果?还是要注重观众的参与体验?还是要展示社团的实力和特色?不清楚目标,大家自然就朝着不同的方向使劲儿了。
于是,我和几个比较冷静的小伙伴坐下来,先确定了我们这次晚会的目标——要给观众带来一场既有高质量节目,又能充分互动,还能展现社团多元文化的晚会。
有了这个目标,接下来就是分工了。
我们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把任务划分得清清楚楚。
比如,善于沟通协调的同学负责联系演员和工作人员,有创意的同学负责舞台设计,细心的同学负责道具和服装准备,而我因为对节目比较熟悉,就负责节目编排。
可这分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负责道具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任务太重,负责联系演员的同学又抱怨演员太难搞定,各种小情绪、小矛盾不断。
这时候,德鲁克的另一个观点提醒了我:管理者要善于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潜能。
我就找那些有情绪的同学一个个谈心,听他们倒苦水,然后给他们加油打气,告诉他们他们的工作有多么重要。
对于任务重的同学,我帮着一起想办法,找帮手。
慢慢地,大家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在筹备过程中,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预算超支。
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德鲁克读后感最近读了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真的是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说起管理,以前我总觉得那是领导们操心的事儿,和咱普通小老百姓没啥关系。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管理这玩意儿,其实无处不在。
它不仅仅适用于公司的大老板,也适用于咱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我家前段时间装修房子这事儿来说吧。
一开始,我觉得不就是装修嘛,找个靠谱的装修队,告诉他们我想要啥样的,然后等着完工就行了。
可事实证明,我想得太简单了!从决定装修的那一刻起,我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管理漩涡”。
首先是预算的管理,我得算清楚我有多少钱能花在这上头,还得想着怎么分配才能既保证质量又不超支。
然后是时间的管理,我得和装修队协调好工期,不能让他们拖拖拉拉,影响我入住的时间。
这还不算完,材料的选择、工人的调配、施工的质量监督……每一项都让我头大。
比如说选材料吧,我原本以为去建材市场逛一圈,挑挑好看的、质量好的就行了。
结果呢,面对五花八门的品牌、型号、价格,我彻底懵了。
地板有实木的、复合的、强化的,瓷砖有抛光的、哑光的、防滑的,每一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价格也相差甚远。
我得权衡性价比,还得考虑和整体装修风格的搭配。
这时候我才明白,管理不仅仅是做决定,更是要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最合适的那个。
还有工人的管理。
我找的那个装修队,工人的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干活儿认真负责,有的就马马虎虎。
我得时刻盯着,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不然等完工了再改可就麻烦了。
有一次,我发现贴瓷砖的师傅贴得歪歪扭扭的,我赶紧让他返工。
他还不太乐意,说差不多就行了。
我可不干,这是我的家,我得对自己负责。
最后好说歹说,他才重新贴了。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管理中的监督和沟通是多么重要。
在整个装修过程中,我还得协调好各种关系。
和装修队的关系、和物业的关系、和邻居的关系。
装修声音大了,邻居有意见,我得去道歉解释;物业规定这不能动那不能改,我得想办法在规则范围内达到自己的装修目标。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1000字(精选5篇)《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1000字(精选5篇) 认真读完⼀本名著后,相信⼤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下了。
是不是⽆从下笔、没有头绪?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1000字(精选5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1000字1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激励与组织⼈⼒资源是领导⼒的范畴,⼆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就应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能够应⽤于此刻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就应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
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暗中的⼈们知⾳了前进的⽅向与道路。
⼤师之所以成为⼤师在于思想的⾼度,作品能够让⼈们产⽣⼼灵上的共鸣,⼤事记是⾁⾝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管理的实践》已⾯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的书籍能够⽤浩如烟海来形容。
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书,这也从另⼀个侧⾯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最终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我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的管理”思想。
如: 1、⼈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的资源――整个的⼈,是⾃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的资源。
”这是因为在企业能够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要贡献出什么务必由他⾃我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有⽬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就能够“产⽣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务必对⼈进⾏管理,挖掘出⼈的潜⼒。
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的,利润不就应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的⼀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限度地发挥⼈的潜⼒。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周读后感)
本周阅读了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第13章组织的精神
组织的精神其实更多的是管理者的精神。
而管理者的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的品质。
作为管理者的各项能力或者说是短板可以在入职之后发现并且适当的纠正和培养,但是品质这一点是改变不了的。
所以在挑选管理者的时候个人品质是很重要的一点。
而且管理者的良好品质不是靠吹嘘出来的,而是应该身体力行,在不断的实际工作中去体现,让团队成员能够感知,然后潜移默化进行影响。
另外管理者有好的品质能够诚实的去看待客观事物以后,团队内部还需要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让管理者在对下属进行绩效考核或者升职加薪的时候能够提供一个客观的数据/依据作为参考。
让团队成员能够感知到公平的存在,才会让大家有动力去努力去呈现更好的绩效数据。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纯机械的式的依靠绩效评分或者升迁,因为有高绩效就意味着有低绩效,有升迁就意味着有人在原岗位职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团队积极性,所以又需要在薪酬体系上做出一系列调整,例如可以有其他的调薪、表彰、项目奖金等激励。
保证所有的高绩效人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及时获得肯定和满足。
总的来说就是越是高层管理人员在选拔的时候越应该关注其个人品质,好的品质可以影响一个团队整体,但如果是身居高位的人却品行不正,那很有可能就是企业的一把利刃,随时可能背刺一刀。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4篇
《管理的实践》图书讲述了企业管理的本质包括“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等几个方面的任务。
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管理的实践读后感1我最初对管理的理解十分片面,我所能联想到的生活中有关“管理”的画面就是图书馆里管理员对书籍的整理、管理;超市经理给员工们分配任务,对他们的管理等等。
在我看来,我所能联想到的生活中的“管理”不过是一些挑战性低,虽然琐碎复杂但是并不难解决的事情。
选课时,我看见了“中外管理经典案例解析”这门课。
“管理”有哪些经典案例?中外“管理”有何异同?……我的好奇心使我选择了这门课,课上老师推荐给我们一本书,它书名是《管理的实践》。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不禁觉得自己简直是只“井底之蛙”,之前对“管理”的错误看法实在是肤浅甚至幼稚可笑。
《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学著作,这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整体的管理书籍,开启了管理学发展史上的新时代。
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使读者们受益匪浅,许多名人对德鲁克的书籍都爱不释手。
有人说“如果只读一个管理作者,那就读德鲁克;如果只读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读《管理的实践》”。
南京大学商学院赵曙明教授认为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
粗略列举一下,就可以包括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自我管理团队等,彼得·德鲁克对管理学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初读这本书,我对德鲁克的第一印象便是——他是一个脚踏实地、朴实的人。
尽管德鲁克的思想具有无穷魅力,以及在文字上具有特有的天赋,但是他并不往这个“华丽”的方向发展,不打算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把概念、原理和方法结构化来支持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他认为,思想和观念合乎社会的需要,合乎人们的基本道德准则和直觉就够了。
他不喜欢咬文嚼字、华丽浮夸的文字,不喜欢“作秀”地写文章。
他追求思想的完整性,讲究表达上的准确性。
想要深入解读德鲁克的著作,必须理解并运用他把握问题的方式,否则,我们很难跟上他的步伐,很难真正理解他的思想,很容易迷失在他那“随心所欲”的语言“迷宫”之中。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文5篇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范文5篇《管理的实践》是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写成的一本具有经典好处的管理学著作,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整体的管理书籍,这天读来依然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管理的实践》读后感前一段时间读了《管理的实践》一书,让我对管理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理解。
书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
”管理作为企业的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就被他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决定力,构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
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
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能够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
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构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建立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中将管理的资料描述为三部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管理企业从企业需要的组织架构上思考,全面诠释了职能分权制和联邦分权制,而且指出在条件可能的状况下,联邦分权制为最优构架,也是责权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构。
管理管理者从人才的引进、培训、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业员工的管理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管理员工和工作指明了决策的过程和分析决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为管理员工和工作做好的决策向导。
管理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要同时涉及到管理的三个部分,因此在决策每一个行为时,都要思考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找最影响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绩效的角度来进行。
《管理的实践》的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的读后感《管理的实践》的读后感从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获,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础,深深的影响了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领悟和发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业中去。
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管理的实践》的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终于读完了这本厚达300页的德鲁克的经典著作。
在一长堆枯燥乏味的论述里寻章摘句,有不少句子凝聚着智慧的光辉。
现分享如下:1、创新缺乏衡量的标准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大到国家,小到公司、自己,没有创新便没有进步。
前阵子,刘总也提出“创业、创新、创造价值”的三创精神。
说到底,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必须注意的是,创新是要有激励机制的。
人是充满惰性的,没有合适的创新激励机制,愿意创新并坚持不懈去实践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既然要考核,必须就得有能够衡量创新的标准。
既然公司想营造创新的氛围,首先从制度上必须有创新的衡量标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正确使用报告和程序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报告程序,但如果这些报告和程序已经成为僵化的、呆板的制度,要么改变它,要么抛弃它。
我思考的是,统计组每天报送的报表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
若是不必要的,是否应该丢掉这样的报表。
若是必要的,是否有可能去更加优化。
这一点在片区表现得尤其明显,分公司办事处经年累月、日复一日的报送大量的表格、文档到片区,我们的片区管理人员、主管领导有没有抽时间去分析下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哪些东西是应付了事的,哪些东西又是可以改进的。
对于那些没有多少价值的报告和程序,是不是到了该和他们说再见的时候了。
难道我们仅仅是为了获得他们报送报告的行为本身吗?3、薪资制度不可太过僵化我们公司也制定了不少薪资制度。
但基本上制度一制定,似乎就到了故纸堆,不仅僵化,而且不按规定执行。
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应假定人都是想工作的。
生产力其实就是一种态度。
基于这样的论断,大家都明白人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创造最大绩效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
这是本书作者,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书中阐述的重要观点。
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
《管理的实践》出版于1954年,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所谓经典,就是即便过去半个世纪,仍然让人受用。
在《管理的实践》中,彼得·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重点论述了管理的三项职能,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
究其根本,就是对几个关键词的解读:绩效(即结果、目标导向),实践(重在行动,管理可以学会),贡献(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责任(我承担了了什么责任,要为之努力),人(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品格(诚实正直是最重要的品格)。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
因此,惟有找对人,摆对位置,才可能有“对”的成果。
德鲁克对人总是以正面(用人之长)评价,对事则是以负面(高标要标)评估,是各类组织惟一最高的指导原则。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如果实践出了问题,根源一定在于思想。
而在糟糕的实践和混乱的思想之间,一定也不会有良好的制度和优秀的团队。
无论这个组织内有多么内容繁杂的规章制度,也绝不能构成良好的制度,恰恰相反,可能正是这些规章制度束缚了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无论这个组织中有多少高水平的成员,也绝不等于是有了优秀的团队,恰恰相反,高水平的成员可能正是内耗的来源和牺牲品。
判断一个优秀组织的唯一标准就是它的整体绩效。
比如说一个维修单位,如果在保障生产的过程中,不能攻克各类技术难题,这是整体水平的问题;如果安全问题频发,这就是质量监督的问题。
但是,从更加真实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来源于其所表现出来的这个层次上。
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都必然来源于并且影响到组织的整体绩效。
一言以蔽之,任何组织绩效的低下,完全可以从管理不善上找到根源。
管理企业的过程就是将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
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
德鲁克帮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那就是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
但员工对组织的要求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却有着非常精辟的总结,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
正义,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
而公司部门在关注企业的目标过程中,在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两者在辩证中发展,缺失了其中的一个部分。
企业如何留住员工,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依我之见,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优秀文化,建立与员工自身价值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让员工认识到他们是企业大家庭的一份子,而不仅仅是一个打工者。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就是文化的力量。
而企业对员工也要抱着一个负责的态度,企业和员工也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用市场营销的理论来说,也是一种价值的交换。
员工用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企业用来和员工交换的也不仅仅应该是物质: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工作氛围等都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促进员工与组织的双向互动。
在《管理的实践》中,有一种新的思想是我们需要重视学习的,他说:“公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仰、生命或命运。
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民权。
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
”正确地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那么,个人与组织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
”德鲁克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帮助我们理清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彼得.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阐述的另外一个与我日常工作切实相关的内容是企业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
他认为“人类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崩溃瓦解。
因此管理层的任务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参与感,唤起他们的工作欲望”。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企业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还过得去的绩效,企业需要员工充分发挥潜能,达成最佳绩效。
员工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能有所表现的职务,他需要的工作必须能为他的能力和才华提供最大的发挥空间,给予他最大的机会持续成长和表现卓越”。
因此,他主张“员工能做的规划越多,就能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越大的责任,因此生产力也就会越高。
如果员工总是听命行事,那么只会对工作造成伤害”。
彼得.德鲁克先生通过这种角度说明了企业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即让员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发挥自己主观能力的机会,并且让员工可以看得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之间产生实际的联系,实现企业和员工以及员工的工作之间在工作目标和切身利益上的统一,最终就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
也就是说,如果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越大,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也就越大,因而工作能给员工带来的成就感也就越强。
由此我想到在团队工作中,作为中层管理者,在指明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之后,我也应该有意识的为自己的团
队成员留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团队成员能够有机会和余地规划自己的工作进程,并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努力达成工作成果,进而获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
就像彼得.德鲁克先生说的“员工对企业的要求,在基本的经济报酬之外,就是自我实现。
员工在企业中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提高、地位实现,做完成的工作对企业具有意义,也就是实现了工作成果”。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更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同样也非常注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这个词也是来自于德鲁克理论中。
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能唤醒企业员工内在的激情与奉献精神。
一个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的优点,强调他在这个组织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应该让员工取长补短,以此来协调组织内成员。
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和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目的,不在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于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组织具有高绩效,且通过良好的工作绩效给员工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最重要的一点企业文化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这样企业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所在,企业才能不断创新,创造社会财富。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
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是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德鲁克的评价。
一个管理学人才都如此说我,们又何不一读呢?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
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
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我想,“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的实践》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赵庚川
2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