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

答案: 答案:c
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我国 夏朝的建立, 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 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 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度.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 战国以来, 战国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 发生巨变. 发生巨变. 请回答: 请回答: (1)从内容上看,夏商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从内容上看, 从内容上看 夏商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孔子说: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说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 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什么问题? 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问题 (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怎样的积极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作用 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王位在一家一户中传承."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王位在一家一户中传承. 家天下"取代" 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2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地方 地方 中央:国王统率官员治理国家.有相,卿士 中央:国王统率官员治理国家.有相, 地方:封候, 地方:封候,伯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1 分封对象的多方面: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对象的多方面:王族,功臣, 2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3 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周的分封制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后来被破坏? 但是为什么后来被破坏? 1 本身的局限性:诸侯在领地内有相对大的 本身的局限性: 独立性,诸侯掌握用人,行政,军事, 独立性,诸侯掌握用人,行政,军事,财政 大权, 大权,使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2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从此开启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商朝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到商朝晚期确定为传子制。

西周进一步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在此基础上,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成为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有力工具,其中,王位世袭制是夏、商时期的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奴隶制国家也因此达到了强盛,中国奴隶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而又由于这一切都是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宗法制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分封制的实行则以宗法制为主要依托。

分封制自夏朝建立,经商朝沿袭,西周大规模实行,其目的在于确保周王室对全国的统治。

西周主要经历武王﹑周公两次大规模分封,加上中后期不断的分封,先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

通过规定严格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经夏商两代发展,到西周时已相当完备。

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特点是严格区分嫡庶长幼﹑严格区分大宗小宗,以此确立上下尊卑,确保周王室的绝对权威。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是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宗法制则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分封制的实行依托于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以宗族血缘关系作为维系政治生活的纽带,政治结构呈现家国一体的特色。

第二,通过分封形成权力的分割;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三,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问题探究 1] 有人说: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政治权力“传子” 取代“传贤”,促进了社会的不平等,是历史的倒退。你怎么看?
提示:评价社会的进步与否,最主要的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了生产力发 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他山之石] 内、外服制度(选自岳麓版) 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 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不同程度上有支配 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外服控制力极其有限。 [问题探究 2] 分封制容易形成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 应该否定吗? 提示:从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看,虽不利于国家统一,但在当 时却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故历史地看,应该肯定。 [牛刀小试 1] 请用一句话概括分封制。 参考:分封制是中国商代萌芽、西周盛行的,在周王室强大的 前提下,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的地方行政制度。
二 教/材/知/识/补/充 完善备考知识空缺,很有必要! 1.商周时期天命观的不同 (1)商代天命观的核心是一个至上神——“帝”。同时,我们也 知道,商代并不只存在一个神,它还存在以列祖列宗、先妣先母为 主的祖先神和以社、河、岳为主的自然神。 (2)周朝的天命观中对于人的关注,使人们从殷商时期对天、对 帝的绝对崇拜中走了出来,开始逐渐思考人的作用。
2.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①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并出现争霸局面。 (2)表现:葵丘会盟、楚王问鼎等。
三 重/点/知/识/总/结 学会总结,善于概括,提升自己! 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 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权利义务:以土地和人民为纽带,周王权力和诸侯之间形成 了较为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彰显了周王的最高地位,加强了中央与 地方的纵向联系。

夏商周政治制度 知识点

夏商周政治制度 知识点

1、禅让制(公天下)定义:将首领的权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2、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定义:政治权利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方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开始时间:夏3、夏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都城:阳城国君:禹、桀4、商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都城:亳、殷(盘庚迁都)国君:汤、纣5、占卜目的: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质:通过神权来巩固加强王权内容:①商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也是群巫之长②大事小情都要占卜表现:敬鬼酬神、殉葬、祭祖、祭神6、夏商的中央官制:相、卿士——掌管政务7、夏商的地方管理制度——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内容: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并对商承担义务(定期纳贡、奉命征伐),也有很大的自主权8、西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镐京国君:周武王(姬发)、周幽王(姬宫生)9、分封制推行者:周公定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诸侯的义务:①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①设置官员②建立武装③征派赋税影响:积极——①周王与各诸侯国关系密切,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消极——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对后世的影响——被后世所沿用(汉初、明初)10、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直接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11、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内容:①大宗、小宗体系②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又称为宗子)意义: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是“国”与”家”的统一③对现在社会的影响:积极——①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②“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问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消极——①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的遗毒②等级观念严重③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2、礼乐制度(周礼)目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定义: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实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1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4、世卿世禄制:西周各级贵族不仅世袭所占有的土地和人口,且还世袭其职务和待遇15、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都城:洛邑国君:周平王(姬宜臼)周赧王(姬延)。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四.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礼乐制度

八礼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
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 达到贵
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贱有序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⑷内容:诸侯的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森严的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概念补充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概念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 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 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理解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宗,尊祖庙也。 ——《说文》
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 心,按血缘远近区别亲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疏的法则。
内容:
大宗-嫡长子,主要继承者 小宗-庶子 大小宗关系:相对的;既是家族等 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核心(分配方法):嫡长子继承制, 其余诸子分封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
官僚政治
由皇帝授予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 主动性
权力机构 收入来源
比较简单 来源于其封地
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
来源于俸禄
由获悉任免,通过察举制、科举制等方式产生
官吏选拔
2 1
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和团结。 ②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③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 导思想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夏、商、周。

夏代政治制度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它的统治者是启。

夏代的政治制度比较简单,它的政治权力属于天子,天子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夏代的治理机构相对比较简单,其治理机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央和地方。

中央拥有最高权力的权利,中央由天子统领。

地方的行政权由诸侯负责,诸侯分为大夫、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它们之间的权力上下关系和地位也不尽相同。

应该指出的是,夏代政治制度离不开奴隶和贵族的财富、土地以及人口。

为了维持天子的政治平衡,诸侯和奴隶为天子提供了大量财富和劳动力,夏代的经济基础是贵族经济,而朝廷依赖诸侯贡品和奴隶的贡献,以此来维持其统治。

商代政治制度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它的统治者是商汤,其奠定了许多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商代的政治制度与夏代差异不大,但是,商朝加强了地方的统治,分封制也逐渐形成,诸侯广泛掌握了地方行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度的开端。

商朝采用分封制度,商王下封于諸侯,以维持统治稳定和供应物质资源。

但是,在商朝后期,由于分封权的过度扩张和失控,导致諸侯“凌逼王室”,这种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内部矛盾也成为商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代政治制度周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逐步向高级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标志。

周代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有显著不同于商朝的一面。

周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建设相对夏、商更为完善,它按照封建制度的原则,分封采用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间有严格的权力上下关系,各级官员之间互相依附,武器器械、疆土人口等都要交纳一定的贡品,以此来维护皇权和封建稳定。

总体来说,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相对完整的封建政治体制,它主要体现在采用分封制度,五等爵位,家族掌权以及官僚制度等。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代表,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 (3)其核心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4)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1)(2)(3)(4) B.(1)(2)(3) C.(1)(2)(4) D.(1)(2)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A.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 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专制代替民主的历史倒退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
局。
请反回映答出::材分料封所制述、现宗象法反制映日了益哪破些坏问和题削?弱原。因原何因在:?春 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实力的增长,诸侯国与周王之间
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同时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
的实力也日益增长,于是“礼崩乐坏”,天子地位无
法维系。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夏、商、周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1912年)
秦 清朝
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 方式: 禅让制 位 的 继 承
世袭制
特点: 浓厚的部族色彩,以血缘为纽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
相、卿:参与决策
中央:

卜、祝、史:负责祭祀占卜,

记录王朝大事


师:执掌军权
制 度 地方:侯、伯
影响: 直接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原创5: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原创5: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
课堂设问一 什么是礼乐制度?它是由谁制定的?起了什么作用?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 贱有等,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 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 上下“和同”。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 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 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 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 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史称西周。
课堂设问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谁制定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 宗法制和起维系作用的礼乐制度。 它是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 内外服制度而制定的。
西周政治制度的 主要制定者周公
商代宫殿复原图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奴隶的地位 5个奴隶 = 1匹马 + 1束丝
课堂设问三 什么是内服、外服?商王靠什么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 区域。这里所谓内服,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是 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 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 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服制”。地方诸 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 “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 的部落,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了商王的中心地位。臣 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题解读:古代:1840年之前的历史,本单元古代中古政治制度又以秦朝为界,分为古代早期和封建社会。

中国:今天疆域版图内的地区在历史时期的发展,不同时期疆域变化很大,但以黄河流域为发源地和中心,并不断扩展至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等,至元朝已经包含了今天我国疆域的基本轮廓。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本单元所涉及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选官用官等的具体制度。

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都城多次变迁,基本都在今河南,主要都城有大夏阳城等,主要王有禹、太康、少康、桀等,传13世17王,存续472年。

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起于商汤灭于商纣,都城也经变迁,但主要在殷,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所建,都城是镐京,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一、王位世袭制概念:是指王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传承的一种社会制度。

1、产生背景原因:原始社会瓦解、中华文明产生、私有制出现并发展。

2、内容: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局面、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统治措施:神化王权(通过占卜方式)、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通过封侯和伯管理)。

4、认识:(1)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表面上仍发挥作用,但凭借强权和武力,变禅让为世袭的企图和斗争一直存在(2)积极: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其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产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弊端:无法保证继任者的才能与品德。

二、分封制概念: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在此文中,我们将讨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在夏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世袭制。

夏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世袭制,也就是说王位由父亲传给儿子。

但是,如果王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那么王位会被传给其他有资格的王子。

2. 分封制。

在夏朝时期,王将国土划分成若干个封国,每个封国都由一个封臣掌管。

这种制度对于夏朝的国家统一和行政管理非常重要。

3. 九族诛戮制度。

夏朝的九族诛戮制度,是对于反叛的重要打击武器,其威力不容小觑。

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在商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

商朝时期使用的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是封建制,商王将一些土地分封给其他贵族,这些贵族会承担相应的行政和军事责任,并向商王纳税。

2. 周期制。

商朝时期将时间分为了三个周期,每个周期都由一个大宗师统治。

这种制度和夏朝的世袭制不同,商朝的宗师是通过能力选拔出来的。

3. 祭祀制。

商朝的祭祀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宗教制度之一,商王和其他贵族会定期祭祀天神和祖先,企图维持人与神的和谐关系。

周朝政治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

在周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天子制。

周朝的天子制度是周朝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

周天子是神圣的统治者,拥有广泛的权力和特权。

他作为地位最高的君主,掌管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事务。

2. 诸侯制。

周朝的诸侯制度是在商朝的封建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周时期,诸侯掌管着封建的财产和财富,支持天子维护周朝的统一。

3. 宗法制。

周朝的宗法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宗法关系排列社会地位,并从上级掌握权力并对下级产生影响。

总结从上述简单叙述中可以看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的不同,经历了多次变化和发展。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影响:(1)积极①在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2)消极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6.发展演变:(1)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2)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含义: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 《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 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政制
夏朝: 1、世袭制 2、公共权力
商朝: 1、内外服制度 2、王权与神权相结合,通过神权强化王权
夏商时期
• 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 地方封侯、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 方国首领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周朝政制
分封制 含义:封邦建国 对象:亲族、功臣、先王后代 特点:1、分封主体是亲族 2、臣属关系明确 3、等级森严 作用: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
初生活 在关中地区,于商朝后 期兴起。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 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 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 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 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 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伤)二叔之不 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从材料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 启是如何即天子之位的?说明了什么?
资料的上段说的是,禹先想传位给皋陶, 但皋陶未及继承禹便去世。后又准备传位 给伯益,但禹死后诸侯不朝益而朝启,于 是启便即天子之位。 从资料的下段看,启的即位遇到了强烈 的反抗,启是在用暴力镇压反抗后才就位 的。 启用暴力手段继承王位,说明禅让制为 世袭制所取代。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礼记·礼运》
思考: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大禹治水图
戴冠冕的夏禹
两张图中的大禹有何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臣民——部落联盟首领——国王;“家天下”取代 了“公天下”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此后王位该如何传承?
是生产力进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王位世袭制
世袭制:天下为家的开端
启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 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生产力发展 诸侯的独立性
天子
士 庶
周公封邦建国
方国联盟首领转为天下之君 中国统一国家形态由此奠定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字是什么意思? 宗法制:

嫡庶分明
法 制
的秩序
太庙
以血缘
关系为

纽带; 表明宗法制与血

政权与 缘和神权有关
神权的
结合
宗 嫡长子继承制 法 运行原则: 制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 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禅让制:远古的美丽传说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 人世及以为礼……
——《史记·燕召公世家》 通过占卜神化王权 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如何治理“家天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统治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分什么?分给谁?
2.受封者享有什么权利, 要履行什么义务?
巩固统治 土地和人民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

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保证了贵族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确立皇帝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
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中央集权制形成。

3、汉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最终中央集权加强;
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权力分散,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加强了皇权;
清朝设立军机处,达到了顶峰。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价值观
1、传统文化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继承性和发展的动态性。

2、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
纽带,重视道德、仁爱、忠诚等品质,尊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强调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
1、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2、科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3、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

3.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商朝时,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

他们定期要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

内容为: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服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2.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西周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则是将国家分为若干个封地,由贵族世袭统治,中央王室则通过封爵和赏赐等手段进行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开始出现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郡县制是以地域为基础,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官员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逐渐打破了血缘关系的束缚,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三公九卿掌管国事、地方推行郡县制、选拔官员、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内外朝制度,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4.隋唐时期:隋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唐朝则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将国家政治体制划分为更加细致的部门,实现了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控制。

5.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但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例如,宋朝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和财政分为三个部门进行管理;元朝则实行了行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多个行省进行管理。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内阁制;清朝则设立了军机处等机构来加强皇权。

总的来说,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创新之处,但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周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派兵
戍边守王畿或随王出征是受封诸侯王须对周王承担的义务。 答案:B
1、《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候丧, 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分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6、分封的主要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
7、影响:
积极(当时):
a加强......统治 b开发......扩大.....形成.....政治格局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D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关系:
2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天子
天子
(小宗)余子 分封为 诸侯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卿大夫 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诸侯
卿大夫
(小宗)余子分封为
6、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关系:
同属西周的政治制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推荐书目: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 2、王位世袭制
确立: 夏启(结束于清朝); 特点: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公天下→家天下) ; 商变化: 兄终弟及,父子相传(血 缘)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
课堂探究提升
探究1:我国的山东省又称“齐鲁”这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有关?这一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答案:分封制。
积极影响: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消极影响:受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 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到春秋时期就 逐渐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
第一单元
奴隶社会政治制度 (夏商周)
约BC2070年— BC476年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形成 秦朝
古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BC221年 —AD1912年 制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度 (秦--明清)
发展 完善
汉至元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强化
明清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世袭制
2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部落首领(禹) 禅让制 国王(禹)
国王(启)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还是一种社会 的进步呢?为什么?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 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 位,是为夏后帝启。”
查了对宗法制的掌握,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外人”“自
己”。说明贾母以贾家为内,林家为外,家族观念强烈,而家 族观念是宗法观念的一种表现,故 C项为正确答案。A、B、D 三项均没有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意图。 答案:C
研究思考预测
中国古代时期政治制度在历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1.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分 封 制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分封制是权 力的分配, 是宗法制的 政治体现 宗法制是分 配的原则, 是分封制的 内核纽带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讨论:谁来合法继承王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 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 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 子——大夫人所生。 另外,周天子还有四个弟弟。
——《史记· 夏本纪》
夏从禹建国到桀亡国,共历14代17王。 商从汤至纣,共历17代31王。
夏商统治者对自己权力的神话
• 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 乎?日亡吾亦亡。”
3、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王位世袭制
1.中央
设立相、卿士,掌管政务
2.地方: 封“侯”和“伯”
王权的神秘色彩 3.特点:
客观题突破
最新高考示例
【例1】 (2009·山东文综高考,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 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 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考
3、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候关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候是君臣关系 B、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候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C、周王与诸候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
D、周王对各诸候国拥有绝对控制权
4、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候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据 此,我们可以判定 A、楚王将成为众矢之的 B、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彻底崩溃
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候疑焉,立诸候不使大夫疑焉,立 嫡子不使庶子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大乱,大 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3、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设:相、卿士 地方封:侯、伯(分 封)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2
夏朝的建立 戴 冠 冕 的 夏 禹
治 水 时 的 大 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 禅让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2.祭祀是贯穿中国文明历史的最重大的仪式。国务院 决定2010年8月15日为甘肃省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在 全国举行哀悼活动。《左传》亦云:“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并列,提到了关系邦国 存亡的地位。 材料表明中华儿女
A.重视宗族亲情 B.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规范 D.崇尚理性 [解析] 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的“哀悼”“祭祀”,表明中华儿女重视宗 族亲情。 [答案] A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是分封制的依据和标准 礼乐制度的实质: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7、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表现为: A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是实行世袭制 B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 C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二、西周的分封制
周武王
周公旦
1、开始: 周武王、周公旦 2、概念: 3、目的: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拱卫王室
最根本: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
②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分封对象和具体内容: 土地和人民---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内容: 受封者义务:
受封者权利:
服命、镇土、随战、交赋、朝述
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
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
地方。宗祠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系(
A.宗法制 C.井田制 B.分封制 D.郡县制
)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牌匾的内容反映了 某姓氏的发展,直接体现了血缘关系,由此判断 A正确。 答案:A 2.“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实行 ( )
提醒:分封制的含义:
(二)宗法制 1、目的: 为了加强....解决.......的矛盾.
(都是嫡子立长,都是儿子立嫡)
2、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 3、实质: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4、作用: 保证了....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稳定和团结。 5、深远影响 积极: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 宗祠,认祖归宗祖,互相帮助、清明扫墓等 )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 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消极: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 制盛行,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 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C、各诸候国非常尊重周天子D、“鼎”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消极(长远): 受封的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8、破坏与瓦解: 时间: 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瓦解-秦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 表现: 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成 政治上: 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军事上: 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 “百家争鸣” 思想上
探究2: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回乡祭祖图,
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
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候?这一制度的最大特点
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西周时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把“家”与“国”紧紧结合在一起, 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有利于王权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