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下乡民情日记

合集下载

下乡走访民情日记三篇

下乡走访民情日记三篇

下乡走访民情日记三篇篇一在大走访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力争在完成走访工作的同时提升自我。

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而我平时对国家政策、各部门法律法规掌握不够,对村民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吃不准、摸不透,妨碍了走访的效果。

认识到缺点,才有助于更好的完善自我。

只有加强学习、随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今后的各项工作。

同时,还要积极改进作风,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一些村民对走访活动有抵触情绪,认为只是走个过场。

这里主要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公信力有所减弱,也就是群众对公务人员存在怀疑情绪。

因此,从自身做起,改进作风,树立形象,就非常重要。

只有以群众的要求作为要求,才能成为群众心目中公务人员的模样,树立良好、诚信的政府形象。

篇二加大对乡镇民营企业的扶持和保障。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村民是在当地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上班,也反映这些企业的工资大多在3000元以下。

所以,加大对乡镇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和监督,以达到促进当地经济总量的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目的。

作为检察机关,应当在司法办案中、检察履职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和法治护航。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百姓富、环境美,是广大村民的共同追求。

特别是垃圾箱、村民广场等设施的建设亟待完善和加强。

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普及。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一户村民种了一亩的香樟树,想卖出去又找不到出路,也不会上网,想要我们帮助解决一下。

在把这个问题向上反馈的同时,我们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城市里人人都会手机4G上网的今天,虽然现在农村的网络已经普及,但是多数人还是不会运用网络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果能够在信息化的应用上对村民加强培训,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快速地找到农林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是帮助他们致富。

篇三我走访的那天,天气虽然有点冷,但是阳光明媚,大田里的小麦长势喜人,让人更加期待夏季的收获。

我们先来到五组陈瑞兰家,她的丈夫黄明正在门口扫地,非常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家中。

农村民情日记随记精选五篇

农村民情日记随记精选五篇

农村民情日记精选五篇篇一听说我们单位的帮扶点在锁石,只是想到那万亩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对于帮扶活动,并没有太多的认识,这么大规模的帮扶活动,是不是有点虚张声势了。

我们是小范围的集体活动,一同去了十来个人,天色暗淡,到路上突然下起大雨,车行困难,到锁石镇上的时候,雨渐渐的停了,我们便分成几路,在镇干部的带领下,去走访各自的帮扶对象。

第一位对象在一家制鞋厂工作,我们在鞋厂的办公室等待他,鞋厂的同事非常热情的大声喊着他的名字,他从一间矮房子里钻出来,是一个黑瘦的男子,身上满是灰尘,头发好像下了霜的枯草,他穿着老蓝色的泛白的卡其布上装,一条皱巴巴的军绿色裤子,脚上是一双新的解放鞋,他的容貌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要大很多,见到我们,极不自然的张望,惊慌的笑着,帮扶干部罗主任道明了来意,他才诺诺的道谢,问到他可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帮忙,他思索了一下,平静的说:也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的身体不好,可是还可以工作。

当罗主任把帮扶的资金放到他的手里,他的黄瘦的脸上泛起了红晕,连耳根都红了,我们和他告别的时候,他才稍稍的放松些,脸上的笑意也舒展开来,挥着手由衷的道谢,他将我们送出厂门,久久的站立目送我们远走.我回头看到那个他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虔诚的平静的生活,一生依靠自己的双手劳作不休,不为别人的荣华富贵怨天尤人,不为生活的劳苦而自暴自弃,从来没有想过要向这个世界索要什么,可是对别人的帮助也感恩的接受,并由衷的感谢,也许他从来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有这么一群陌生的人来看望他,握住他的沾满尘土的双手像亲友一样谈笑,他会觉得今天的一切和从前有点两样吧?虽然这并不会改变他的生活,可是那一刻,他会有一种被重视的幸福吧。

我们走访的第二个帮扶对象是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他的儿子英年早逝,留下一双儿女,媳妇远走,早几年老伴也离世,如今照料他的是已经出嫁的女儿,家里冷冷清清,徒有四壁,房间里燃着将息的火炉,充斥着煤气和西药的味道,老人是肺癌晚期,这样的空气怎么受得了啊?在凌乱的被窝里,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他闭着眼睛,瘦得塌掉了的脸,鼻孔里插着氧气管子,嘴巴张开像风炉一样喘着气,他听到动静,挣扎着要起来,在女儿帮助下坐起来,一阵猛烈的咳嗽,嘴角流出鲜红的血来,这是一个将死的人,区区的几百块钱又能做什么呢,同情心又是多么的苍白,他即将离开这个风雨人间,可是我们连句安慰的话也讲不出。

走访群众民情日记

走访群众民情日记

走访群众民情日记下乡走访群众的民情日记怎么写?下面本人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民情日记:村民的困难身上的担子5月5日星期一阴天刚蒙蒙亮,有些寒冷,我早早起了床,按照村支两委班子的分工,今天总共派出七个小组,为村民周礼双筹集近二十万元医药费而奔走。

我和周礼双的家属,骑着摩托,风尘仆仆地来到马恋硅火泥厂。

这是在大障镇甚至全市来讲都是有名的企业,我想打好头阵,为全天的工作开个好头。

硅火泥厂负责人李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我们把周礼双的家庭、住院情况以及今后的手术费用情况和他说完后,他边掏钱边说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奉献爱心、承担社会责任,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这样,我们顺利的走完了第一家企业,手里拿着这一千元钱,心里暖暖的。

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去了神马花炮厂、大障镇卫生院、吉泰禽业等企事业单位,一共筹集了4900元。

带着一身疲惫回到村委会,我躺在沙发上等其他成员回来,却不知不觉睡着了。

傍晚时分,其他外出募捐的人都陆续回到村委会,我们一起清点募捐到的钱,总共17800元。

虽然每个人都很累,眼中透着一丝倦意,但是,看着桌上那一叠爱心善款,我仿佛看到了西林村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看到了每个班子成员挑起肩上的责任……晚上,我来到湘东医院,把筹集的善款交给周礼双,并嘱咐她安心养病,“西林村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我们会竭尽全力帮你撑起这个家。

”夜深了,我回到家,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着周礼双那笔沉重的医药费,思考着西林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民情日记:情系百姓心挂群众6月4日星期三晴刚吃完晚饭,长马村支书丁作芳打来电话告诉我,潘其佑车祸这件事,当事双方在市交警队把赔付协议签了。

挂断电话后,我为老潘高兴,也为四月份“群众工作日”收集的问题又办结了一件而高兴。

4月26日下午,长马村村委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后,潘其佑在村社会管理工作站向我反映:自去年出车祸后,肇事方除手术费付了后,务工费、后期治疗费迟迟未付,请镇、村领导再次出面帮忙解决。

民情日记600字【5篇】

民情日记600字【5篇】

民情日记600字【5篇】农民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民情日记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民情日记(一)记得__镇副书记__同志曾在四群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上讲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首先得了解村情民意。

”借着这句话,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所驻的这个小山村。

我所驻的村名叫__,地处__镇东边,距__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县城30公里。

东邻凤庆县,南邻__镇,西邻__村,北邻__村,辖内包括坡大吉等29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1180户,人口3748人,社区国土面积51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3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

有耕地面积2297亩,人均耕地0.61亩,林地43978亩。

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核桃为主。

__在__镇辖内的各村来说,是比较贫困的村落。

镇上通往村上的水泥路是前两年才刚修筑的,这是我在村里见到的唯一比较正规的一条道路,对于长期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的__人民来说,这条路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增强了城乡之间往来车辆、人员的安全性。

而寨与寨之间、户与户之间的道路就显得有些艰险,路面不是太宽,一边挨着山体,一边则是陡坡,好点的路面是用弹石铺成的,但绝大多数还是泥巴路。

一条又一条这样的小山路,在山与山之间,寨与寨之间,户与户之间延伸着,蜿蜒曲折。

在路面上依稀还可以看得到摩托车留下的轮印,而当你细看轮印时,你会发现轮印或深或浅,偶尔还有急刹后留下的长长滑痕,可以想象一条山路,隐藏着多少未知的惊险。

来到__,随处都可以见到茶树、核桃树、桑树,不要为此感到奇怪,因为这是__人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

每年__人民都是在围着这些林木忙碌着,这些作物创造给__人民的是吃穿住用行所需的各种经济来源。

虽然__人民的外出劳务收入依旧占年收入的很大比例,生活依旧艰辛,但不可否认的是__的一方水土养育了__这一方百姓。

民情日记三篇

民情日记三篇

民情日记【三篇】篇一车窗外淡淡的月光照在山岗上,车内同事们在热烈地讲述着白天走访农户所见所闻,我的思绪又被带回走访过程中一桩桩鲜活的事件中。

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今天,在总书记、副院长和政工科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二人到和平村委会走访群众征求意见。

一大早我们来到和平村委会,因提前联系,村支部书记早知我们的来意,作了简要的工作安排,我们分成四个组分别对上村、罗家两个自然村挨家挨户进行走访。

乍暖还寒的早春,走在村间竹棚下的小路上,看着火红的石榴花开得无遮无掩,听着小鸟的鸣叫,少了城区那份商场店铺的喧嚣和车水马龙的浮躁,才知道什么是心旷神怡。

走访的农户大都只有老人在家,壮劳力基本外出打工,被走访的群众对我们法院的工作和审判人员的作风没有意见,也没有不良的反映,村间没有矛盾纠纷。

我在法院立案庭工作已有四个多年头,其实知道辖区内哪个地方诉到法院的纠纷多与少,和平村委会在我的记忆中确实连很小的民事纠纷也没诉到法院过。

村民张燕菊告诉我们,她家以前曾与邻居为相邻排水问题产生矛盾,但村委会已为他们调处化解了。

听到这些,我对村委会的基层干部肃然起敬,他们是这块净土的保卫者,是他们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宣传到群众中,把社情*反馈到上级,“拿钱不多、管事不少”,“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有了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乡村才那么宁静、那么真实、那么亲切!有了他们不懈的坚持,社会才如此稳定、共和国的大厦才如此安之若泰!他们是我值得敬佩的人、学习的榜样!我们在审判机关工作,要更加理解和支持基层干部,接待群众要更多一分真诚和热情,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分忧解难、解决问题。

走访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是对烤烟收购工作中验收等级和价格不平稳的问题,一些农户也反映了家庭生活困难、住房修建等问题,希望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帮助,我们认真地一一作了记录,并向这些农户作了安慰和鼓励。

午饭后,没来得及休息就在村委会召开了由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大家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形势。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三、解难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是民情日记的重要举措,下文是为你推荐的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供参考阅读!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1) 如何更好地改善民生、办好实事,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是我此次走访的一个重点。

为了更好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我在姚山村和滨河社区,分别召开了村(社区)干部和村民(居民)座谈会,针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就业就医、养老保障、农民增收等方面,大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逐一进行了答复,对6件群众比较关注、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进行现场查看,分别给灵璧县政府和供电、民政、教育、卫生、农机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通了电话,并就有关具体事宜作了详细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关于农村安全用电问题,建议供电部门尽快提供整修方案,增大电容,抓紧施工。

二是关于村卫生室条件差问题,建议由卫生部门协调解决,帮助姚山村建一所标准的卫生室,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是关于建立完小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尽快研究规划,争取帮助姚山村建一所完全小学,解决孩子们上学难问题;四是关于五保户集中供养问题,建议民政部门纳入工作计划,帮助姚山村建一所敬老院,解决全村21个五保户集中养老问题。

五是关于建立农机服务场地问题,建议农机部门牵头指导,协调解决。

六是关于失地农民生计保障问题,建议县镇两级政府尽快制定规划,积极推进滨河社区农贸市场建设,分派摊位给失地农民,扩大他们收入来源。

六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实事的现场答复和解决,使镇村(社区)干部精神受到振奋,广大群众较为满意。

近年来,虽然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民生普惠程度还很不够,群众呼声依然很高。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实际。

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抓住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

下乡驻村干部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

下乡驻村干部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

下乡驻村干部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
1. 民情日记1: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今天我在村里参与了农民的家庭日常活动。

他们向我展示了他们的农田和养殖场,并解释了他们的挑战和需求。

我意识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对他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2. 民情日记2: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今天我与村民开展了一次健康教育活动,重点是讲解饮食平衡和卫生习惯。

我们还一起制定了一项计划,以改善村民的饮食结构和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3. 民情日记3: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今天我与村里的年轻人进行了一次就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

我们讨论了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请注意,以上仅为简短版的样本,实际的民情日记可能会更加丰富和详细。

每天的日记都将记录您与村民的互动、活动和取得的进展,以及您对村民需求和问题的了解。

希望这些样本对您有所帮助!。

民情日记1

民情日记1

民情日记(宣威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2012年4月6日星期五阴今天,是我们××市工商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到挂钩村委会龙潭镇陆泉村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日子。

像往常一样,我们在工作之前做足了“功课”,要求每个人熟悉了解该村的大体情况,提前与村委会联系,安排部署好见面工作等。

临行前,我们干部职工都统一穿好了制服,我把民情登记台账,民情登记卡,帮扶资金都准备好,提醒大家不要遗漏,同时,我对这次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作出了动员,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到我们这次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龙潭镇陆泉村陆泉村委会,山区,距宣威25公里,海拔2090米,耕地4870亩,17个村民小组,有乡村人口3480人,其中农业人口3480人,劳动力17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35人。

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7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这是我昨晚上网查询的关于陆泉村的简单资料,我还从来没有去过龙潭镇陆泉村,在行车中,因为路比较难走,都是乡村土路,所以车速比较慢。

在车上,带我们去陆泉村的村长朱恩前同志,他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近年来我们村干旱严重,农作物减产,目前村里农户已经停种烤烟,改种玫瑰花,有两千亩左右;村里原来有个水库,一直废弃的,不能蓄水;村里也有煤资源,可惜是私人的,而且近两年来煤矿生产控水严重,导致村里饮水困难。

目前村里青壮年多数出去打工,我们这里也是留守儿童、老人、妇女比较多.....”聊着聊着,我们行驶时间已经一小时有余,透过窗外,我眼前的陆泉村,确实很贫穷,一刹那,我仿佛像回到了我20年前的老家,作为一名农村出身的干部,那种感觉,很亲切,却又很苦涩。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25公里,在我看来,很近,却又很遥远。

陆泉村委会到了,映入我眼帘的,是村委会院子里迎接我们的联系对象,一眼扫过去,很多都是老人、妇女,年轻人很少,他们眼神里透露出一丝等待多时的疲倦。

四群教育民情日记 篇

四群教育民情日记 篇

四群教育民情日记【3篇】篇一星期六晴在我们长久的期盼中,昨夜终于下了一场久违的好雨!今天早晨起来,已是雨过天睛,尘埃在无声的春雨中褪得干干净净,田野里满眼翠绿,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青草的芳香,和着田间地头农村汉子耕牛的吆喝声,展现出一幅欢快美丽的春耕生产水墨画。

我和董干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出发来到普弄——我的民情挂钩联系点开展“四群”教育工作。

从八里坪到普弄的路段正在铺弹石,路上隔一段距离就堆放着些砂石,坑坑洼洼,车子行进起来颠颠簸簸,速度很慢。

路过者挖村委会时,我们又专程到兴隆寨去看望了上访老人张贵兰。

所以到普弄时已是中午时分,村委会支书吴远斌、主任王昌福等村干部早就在村委会门前迎候了。

普弄村委会地处中越边境,距越南仅4公里,国境线长13.7公里。

村委会共有26个村小组,971户,4074人;有10个党支部,79名正式党员;土地种植面积3708亩,主产玉米、稻谷,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资源匮乏,经济文化发展较为滞后的边境村委会。

普弄村委会是我们政法委的扶贫挂钩点,对这些基本情况我最为熟悉,也就不需要他们一一介绍。

因此一到村子我们就直奔主题——到农户家走访。

路上,村支书吴远斌向我们介绍村里的新情况:“芶书记,感谢这些年来上级领导对我们村的关心,近年来我们村的发展变化喜人。

2011年我们村种植洋芋300亩,粮食总产量1052吨,种植烤烟250亩、木漆1500亩,出栏肥猪4700余头、肉牛343头、肉羊355头,出售家畜12688头、肉类480吨,人均纯收入达1700元。

目前,23个村小组已经开展了整村推进工作,人民群众正投工投劳,全力投入本村基础设施建设,但还需要上级部门和领导继续给予关心和帮助。

呵呵……”我微笑着回答道:“今天我们来,目的就是要和大家一道共谋我们普弄村发展的良策,共商普弄村快发展、富生活的大计。

”我们首先走访的是徐德武家。

徐德武家地处普弄街中心地段,他们家的砖混楼房算是普弄街数一数二的大楼房了。

二年级作文四群工作民情日记

二年级作文四群工作民情日记

二年级作文四群工作民情日记今天是我参加二年级四群工作民情日记的一天。

我早早地来到学校,迎接着这个特殊的日子。

当我到达学校时,已经有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聚集在一起,准备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

我看到班级的同学们都穿着整洁的校服,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

老师们忙碌地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还有一些家长们也来到学校,帮助我们布置活动现场。

大家你争我夺地忙碌着,整个学校一片热闹的氛围。

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主题为“环境保护”的班会。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想法,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行动,承诺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积极参与,互相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次社区清扫活动。

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清扫一片区域。

我所在的小组负责清扫校园内的垃圾。

我们拿起扫帚,认真地清理着地上的各种垃圾,一边清扫一边交流着大家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去爱护我们的家园。

午餐时间到了,我们集体吃了一顿简单而丰盛的午餐。

食堂里有各种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大家排队拿饭,热热闹闹地吃饭。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下午的活动安排是参观大型工厂。

我们乘坐大巴前往工厂,路上大家兴致勃勃,相互交流着对工厂的好奇和期待。

到达工厂后,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各个车间,讲解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特点。

我们看到了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了工业发展的魅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工厂参观结束后,我们回到学校参加了一场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讨论交流活动。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理解和看法,并且分享了自己的助人经历。

大家相互鼓励、互相学习,激发出了更多爱心和关怀。

活动结束后,我们整理好活动现场,用心将这个特殊的一天留在了学校的记忆中。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更让我明白了环境保护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我决心要将这些美好的理念和行动带到日常生活中,为家庭、为社区、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三篇篇一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

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

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

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

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

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

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

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

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

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

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

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

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

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

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

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

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

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

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

民情日记范文3篇 4000字

民情日记范文3篇 4000字

三一文库()〔民情日记范文3篇 4000字〕民情日记范文3篇20xx年4月16日星期一多云今天,我开始了“串门行动”。

走在李家村平坦的村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

经过上一次义诊活动,村里有不少人已经认识我了。

走进孙福聚和孙丛木的家,坐在他们的炕头上,面对面的交流。

从个人经历到家长里短,从以前的困难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无话不谈。

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倾诉”的意愿很强烈,愿意和第一书记交流,敞开心扉互相沟通,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毫无陌生感。

在孙福聚家,孙大叔把自己希望能办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一一记下。

孙丛木是村里的低保户,本人二级残疾。

我见他时,他正坐在轮椅上。

不大的小院里也是一片狼籍,屋内摆放着一些杂物。

虽然每月能及时领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会更加拮据。

孙丛木的妻子金大娘则是一边说话,一边掉眼泪。

我对金大娘进行了安慰,希望他对生活充满信心。

我对孙大爷反映的问题也一一作了记录,帮他向有关部门咨询一下有关政策。

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事.........民情日记——记村民代表推选20xx年4月10日星期二小雨转晴早晨起来,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下午,天气转晴,但路很泥泞。

白天,来访群众不断,几乎没有干几件事。

晚上,因为要推选第五队的村民代表,我们按时赶到村支部,那里空无一人,我们静静地等待村民的到来。

等了一段时间后,才有村民赶到。

突然,我们接到村支书电话,“有村民家里着火了!”我们立即赶到失火现场,大火已被扑灭,消防战士和村民们正在揭开屋顶的砖瓦清除隐藏火点。

经了解,该村民家中无人,所以没有人员伤亡,但屋里生活用品、电器、家具等全部损毁。

待房顶上的人员拆除完毕,我们与消防队长见面沟通了情况后,又让村干部安排好人员做好后续的防范工作,紧急赶回村支部。

这时村民仍然没来几个,或许是路太泥泞,村支书感到后又用喇叭通知了几遍。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推选会即将开始,这时来了一个的“犀利哥”,蓬头垢面,酒气熏天,话语不清,想借着酒劲向我们反映邻居数目影响车辆出行的问题,村民们见状都劝他离开。

走访入户民情日记三篇

走访入户民情日记三篇

走访入户民情日记三篇篇一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县教育局对开展“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拉乌乡碧鸡村委会哨房、碧鸡、桃园三个村组的59户群众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我联系的6户群众中有5户属哨房五组,1户属碧鸡三组。

上午8:30,我们从县城出发,乘车翻越老东山35里坡到达松平哨垭口,这里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松林繁茂,感觉格外亲切,我曾在平川镇工作三年有余,对这条路太熟悉了,也见证了从弹石路到柏油路建设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

这次也意外地发现松平哨水库已完全干枯了,这是近几年来所不曾出现过的,松平哨水库是我县小I型水库,库容量123。

6万立方米,是平川镇平川、石岩、盘谷、底么四个村委会12300多群众、8500多亩耕地的生产灌溉水源。

松平哨水库的干涸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严重旱情,也让我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感到忧虑。

车辆沿着6米宽的柏油路在群山中蜿蜒前行,缓缓驶出了45里箐,途径平川镇、古底村便进入了拉乌乡境内。

拉乌乡位于宾川县东南部,乡政府机关驻地碧鸡距县城78公里,全乡辖7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2833户10329人,聚居着汉、彝、白、苗、傈僳5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乡。

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5。

7℃,年降雨量86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2%,是“生态乡”,“大理州拉乌核桃品系原生种群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明星乡”。

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已挂果面积7。

2万亩,人均有核桃14亩、146株。

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

10:00,我们到达了拉乌乡碧鸡村委会的哨房小组,乡村组干部早已在此等候我们的到来,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便分散行动。

我联系的6户群众散居在这一带,在碧鸡村委会周彪副书记的引导下,我相继走访了陈仕文、陈仕业、李子育、李学清、李培德5户联系户,详细了解了各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情况、饮用水源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关心教育引导好子女上学,积极想办法投入到抗旱保春耕生产中来,并为每一户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200元慰问金,王文明户由于全家上山干活去了,没见着,我只好向周副书记简要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并委托他代我慰问,等到下次走访时再详细了解情况。

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

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

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2014年6月28日星期四晴见多云今天下午,州委办机关党委与村党总支在村委会大院开展联谊活动,并共同举办纪念建党91周年庆祝大会。

会议由主持,邀请了作报告,作了总结讲话。

会上,村新发展的30多名新党员进行了宣誓,对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党员和社干进行了表彰。

我们州委办机关的党员同志与村的农村党员进行了交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拉近了机关与基层党员同志的距离。

这次到挂钩点活动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州委办机关党员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根据安排,我直接联系村南景村民小组的三位农民群众。

在联谊活动结束后,我在南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金岩亮同志的带领下,走访了我直接挂钩联系的金相莲家。

下午16:30时,我和金支书来到南景村民小组门牌为144号的金相莲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傣族农家小院,正堂屋是三格砖木结构的瓦房,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堆柴草、农具等杂物的小楼,对面是木架搭起的牛圈。

中间水泥地院场打扫得很干净,旁边停放着一辆手扶拖拉机。

在金支书的介绍下,我认识了金相莲(女,19岁,在家务农)及其父母,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并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大像框一个。

金相莲性格内向腼腆,话语不多,衣着朴素。

我在金支书的陪同下,与金相莲的父亲聊起了家常。

— 1 —我问:“老大爹今年有几岁了,身体还健朗吧,家里有几个小孩?”他用夹带浓重傣语口音的汉话告诉我:“今年有50多岁了,身体还好、还可以下地干活,家里有两个小孩,大女儿叫金相莲,初中毕业后在家帮大人做活,小儿子还在读小学。

”我问:“家里有几亩水田、几亩旱地,主要种些什么农作物,收成好不好?是否发展一些养殖业,每年家庭收入是多少,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说:“现在家里有七、八亩水田,十多亩旱地,主要种水稻、西瓜,有时也种些菜,每年的收成还可以,自己吃的也够,多的就拿到外面去卖。

”“这些年党和政府给我们农民的政策好啊!种地不收税,国家还给补贴;小孩上学不交学费,国家还给生活补助;家里人生病住院了,国家还给报销大部分住院费。

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

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

个人民情日记(民情,日记)民情日记2014年6月28日星期四晴见多云今天下午,州委办机关党委与村党总支在村委会大院开展联谊活动,并共同举办纪念建党91周年庆祝大会。

会议由主持,邀请了作报告,作了总结讲话。

会上,村新发展的30多名新党员进行了宣誓,对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党员和社干进行了表彰。

我们州委办机关的党员同志与村的农村党员进行了交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拉近了机关与基层党员同志的距离。

这次到挂钩点活动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州委办机关党员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根据安排,我直接联系村南景村民小组的三位农民群众。

在联谊活动结束后,我在南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金岩亮同志的带领下,走访了我直接挂钩联系的金相莲家。

下午16:30时,我和金支书来到南景村民小组门牌为144号的金相莲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傣族农家小院,正堂屋是三格砖木结构的瓦房,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堆柴草、农具等杂物的小楼,对面是木架搭起的牛圈。

中间水泥地院场打扫得很干净,旁边停放着一辆手扶拖拉机。

在金支书的介绍下,我认识了金相莲(女,19岁,在家务农)及其父母,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并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大像框一个。

金相莲性格内向腼腆,话语不多,衣着朴素。

我在金支书的陪同下,与金相莲的父亲聊起了家常。

— 1 —我问:“老大爹今年有几岁了,身体还健朗吧,家里有几个小孩?”他用夹带浓重傣语口音的汉话告诉我:“今年有50多岁了,身体还好、还可以下地干活,家里有两个小孩,大女儿叫金相莲,初中毕业后在家帮大人做活,小儿子还在读小学。

”我问:“家里有几亩水田、几亩旱地,主要种些什么农作物,收成好不好?是否发展一些养殖业,每年家庭收入是多少,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说:“现在家里有七、八亩水田,十多亩旱地,主要种水稻、西瓜,有时也种些菜,每年的收成还可以,自己吃的也够,多的就拿到外面去卖。

”“这些年党和政府给我们农民的政策好啊!种地不收税,国家还给补贴;小孩上学不交学费,国家还给生活补助;家里人生病住院了,国家还给报销大部分住院费。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文3篇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文3篇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文3篇民情日记应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而生,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实践而生,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具有创意的好活动,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文,仅供参考。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一:村情民意日记今天组织部送我到村里,村委给于我的第一观感是破败不堪,村委办公楼在建中,一间近于发霉的木架结构房立于一片狼藉中,没有正规的办公室、没有电视,没有电话(坐机)。

村委驻地有十余户人家,其间贯穿着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路,这条路正是徐霞客游记中零碎提到的茶马古道。

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人兼任。

该村有14个小组,3199人,年人均纯收入1326元,主要经济收入为外出劳务。

体会: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村落,依希可见的古文明里透着强烈的剽悍的民风。

村情民意日记召开村委班子会,讨论有关新农村建设规划。

支书在发言中与我谈及:“现在农村工作难做,中央政策放得太宽,应收紧。

农民很不听话,无法用文明的方式领导,需用强硬的方式领导才有效。

”思考: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中央政策太过开放,干部领导能力不断削弱。

经过几天的观察,有关于支书说的“需用强硬方式领导才有效”的道理,确实客观存在。

这到底是精英阶层说的“民族劣根性”还是人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体现呢?!村支书系对越作战老兵,工作作风粗暴,但在村民眼里威性极高,很多人都听他的话。

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村情民意日记今天一口气走了5个村民小组,座谈了9位村民。

问及中央对农村政策的评价,他们几乎不假思索的说“国家对农民的政策,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闲着不劳动,每年每亩地都能得到近百元的补助,土地承包面积多的人家,每年可领上千元钱。

”问及对地方政府评价时,很多村民不假思索的说“那些都是吃喝乱造(遭踏钱)的,四川地震他们街上摆捐款箱,碍于面子我们好多人都捐了,但我们认为,那些钱不会到四川”。

体会:农民对中央的评价极高(笔者走访过很多农民,不止是这个村的。

民情日记500字左右6篇

民情日记500字左右6篇

民情日记500字左右6篇清洁工人,你们事人们的榜样,是勤劳的楷模,是整洁干净的父母亲。

你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但在我们心中,他们仍然是最值得敬仰的,他们是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每日一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带来: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1今天,是县医院定时集中做残疾评定的日子,我早早的就起来了,思考起了贫困户郝七金的情况。

郝七金夫妻两都80多岁了,早年有一子,在30多年前在劳动时受伤至死,现只有老两口靠政府各项补贴过日子,日子过的相当困难。

针对其生产生活情况,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协商,因其老两口都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采取社会保障兜底政策,于是我们就一起研究,首先是协调民政局为夫妇二人办理了以户施保,两人享受农村低保;其次,其妻子李小兰患有严重眼疾,向县残联申请,进行残疾鉴定,如符合要求,为其申请残疾人补贴;三是,夫妻二人早年丧子,可以办理独生子女补贴;四是,在征求夫妻二人意见后,针对其住房为危房的情况及家庭经济状况,对其实施了易地搬迁入住幸福院的措施;五是,全家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投大病商业险。

现住房、医疗和饮水都有了保障,今天就可以为其进行补办结婚证和为其妻子进行残疾评定了,一大早我就和村两委成员将夫妻二人接到了县医院,经县医院评定,李小兰为视力一级残疾,可申请每年1962元残疾人补贴。

随后我们带领其到县政务中心,民政局工作人员在了解到郝七金年老行动不便的情况后,从二楼办公点下到大厅休息区为二人补办了结婚证。

当看到二老依偎在一起,露出开心的笑,我的心一下子不平静了。

民情日记2今年的1月28日,我和往常一样在前往大南沟驻村工作队驻地之前,到卓资山镇观音庙移民楼对所包扶的贫困户兰贵荣家进行了例行走访,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他家了,每去一次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一进家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环顾家里家外干净整洁,兰贵荣妻子牛利英与婆婆及儿子围坐在茶几前正在挑拣豆芽,我坐在老人跟前与老人拉起了家常,询问老人楼房好不好,老人满脸高兴地说:“真好!”说起动员老人到移民楼居住,真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兰贵荣一家是2017年易地搬迁户,他们一家三口人2018年5月已经搬迁到新楼房居住了,旧房就剩下80多岁的老母亲一人居住,我们驻村工作队一次一次地登门做工作,老人就是不愿意去楼房居住,她总说,“自己岁数大了,活一天算一天,现在还能自理。

2021年赵昆京“四群”工作民情日记之一

2021年赵昆京“四群”工作民情日记之一

四群工作民情日记赵昆京“四群”工作民情日记之一赵昆京“四群”工作民情日记之一为群众做点实事,我很快乐!时间201*年4月11日(星期三),晴。

地点冷泉镇所本底村委会落咪上寨村民小组走访人赵昆京走访对象潘绍祥、侯顺昌、侯绍祥上午830分,天气较好,春风和煦,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按市纪委“四群”教育办公室的要求,我和同事们乘车从蒙自城前往“四群”教育挂钩联系点,冷泉镇所本底村民委落咪上寨村。

山路崎岖不平,一路颠簸,车子开了近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落咪村。

所本底村委会农科员、村委委员侯树明带我先后找到潘绍祥、侯顺昌、侯绍祥三家联系户进行民情恳谈。

山里的农村条件很简陋,没有倒水沏茶(我们到时,有的家庭正做好早饭,在端的碗吃的正香),坐定后,我便开始了民情恳谈。

因为,头天我分别给三家人打了电话,所以三家人都在,没有上山干农活了。

我分头向三位联系户说明了来意,按照中共蒙自市委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安排,我们的服务内容,一是听民声倾听群众呼声;二是知民情反映群众诉求;三是解民忧解决群众困难;四是帮民富帮助群众致富;五是暖民心维护群众利益。

另外,我们还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向群众学习,到社会实践中学习。

接着,把《民情联系卡》分别奉送给了三位联系户。

同时,告诉他们,今后在生产或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请加强与我联系,能帮助的我们竭力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我将逐级反映解决。

还请他们拿来户口册,与联系户促膝恳谈,详细逐项记录《民情登记卡》。

在恳谈中潘绍祥说“虽然有耕地五亩多,家里养着蚕、养着猪,但干点吃点,有点闲钱都用完了,经济还很困难,想种点彬树,但无法管理,老母亲80多岁了,也需要人来照顾。

侯顺昌的儿子侯绍明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生活是比以前好过的多了,但还是处于卖点吃点的情况,也没好一点的发家致富路子。

侯绍祥说自己的老伴前几天不在了,现在家里只剩三口人了,两个小孩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耕地、林地有一些,生活状况也不是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情日记(一)
2012年2月10日上午(星期二)晴今天要去母鸡冲下乡,由于时间还稍微充裕,早早的我打电话给了村委会副主任老陶,询问没有什么事情了,我才叫他在家里等着我。

9点20分,到达了村上,老陶就带着我去我挂钩联系的农户家中,由于只有朱玉存一户在家,我便到他家坐坐了。

房子是很小的土墙房,大概有60平方米的样子,梁单墙,房内房外没有水泥地板。

家中的女主人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说明来意之后。

女主人很高兴,一直在说也不会说什么,说不好叫我们不要介意。

看得出来这家的女主人很淳朴。

经过一番的询问之后,了解到,家庭成员四人,她丈夫常年在蒙自建筑工地打工,大儿子现在在德宏读大学,二儿子在市一中就读高中,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种地也没有什么收入,丈夫就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务工贴补家用。

这些年基本上也没有购置什么家用电器,新衣服什么的,所有的钱都基本上都是给两个儿子上学用了。

不但如此,还借了大量的外债,只能等着以后孩子工作了,慢慢的赔了。

担忧的是二儿子上大学了,实在是供不起,经济负担太重了。

之后,我说:“没有关系,在坚持坚持,真的考上了,也要尽力供,现在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的,也没有利息,申请程序也简单。

等到了大学里面,学校里面还有很多勤工俭学的事可以做,就能减轻你们负担了。

”听完我的话后,女主人也很高兴,信心也更足了。

离开时,我自己掏出50元钱,拿给女主人说:“就要过年了,一点心意,那去买点炮仗,钱虽少,但也是我的一小点心意。


今天的谈话,使我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有限,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是任重道远呀!加入没有勤工俭学这个项目,这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个孩子面临辍学的危险,真希望这样关系民生的好政策在多一点,毕竟教育才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民情日记(二)
2012年1月10日下午(星期二)晴
原本说在上午就访问留守老人刘树珍老人的,但早上老人家出山去了,没有遇上,周围邻居说,老人中午点下会回来,下午告诉她在家等着就是了。

1点40分,我和村副主任老陶赶到老人家中,老人早听说我们要来,一见到我们,百年热情的找凳子给我们。

说明了我们来的意思后,老人家非常高兴,才开口就说:“感谢你们领导了,可帮我们大忙了。

”交谈中得知,老人共有6各孩子,五个儿子,一个姑娘,现在还有二儿子和的五个儿子还没有结婚,现在和两个未结婚的儿子住在一起,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留下老人家自己一个人在家中照管。

去年把她家列入了危房改造户,房子建好了,还进行了简单的装修。

老人家说:“老伴去世去得早,自己一个人拉扯大这帮孩子不容易呀!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儿子还没有结婚,都结婚了自己就好了。

”谈话中满带的是母爱。

当询问为什么不和其他的儿子一起住。

老人家却说:“放心不下两个为结婚的儿子,和其他儿子住,但现在的儿媳妇都不喜欢,还容易吵架,自己一个人在着,还舒服点,平时要帮忙也可以找就住在房后的姑娘来帮忙。

”从中可以看出,
老人心中最放不下的还是两个儿子的婚姻问题,综其原因,还是家庭太困难了。

在加上老人的两个儿子均是本分的庄稼人,娶媳妇确实很难。

心中只希望老人家尽快达成心愿吧!另外,我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农村的家庭矛盾,年少和年老的思想隔阂依旧没有消除,还是思想不开放,素质低下。

农村工作让人感触万千!
临走时,我自己掏出50元钱,拿给老人说:“就要过年了,一点心意,那去买点炮仗,钱虽少,但也是我的一小点心意。

”老人当时并没有接着,而是推辞了,说:“政府够关心我的了,谢谢了谢谢了。

”旁边的陶副主任说:“大妈,你就接着吧!这是李副镇长得的一点心意,要过年了,你拿去买点那样就行了。

”这么一说,老人家才欣然接下,还不断说:“你真是菩萨呀!,真是菩萨呀!”
说实话,老人的感恩和朴实感动了我,老人家没有向其他人想的一样,我给钱,好像是应该的。

这可是我自己的工资呀!只是想着要过年了才来,算是表达一点心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