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代史内容解析(42张)【课件4】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课件
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 意志。
四、瓜分中国狂潮
(一)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
法 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德国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日 本
还
赎辽费
辽
3000万
两白银
清政府
四、瓜分中国狂潮
(一)太平天国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 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一、太平天国
(一)太平天国
2.过程: (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 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 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由盛到衰的 转折点。
元元 元
丹南 项夏
夏 真 金 迁古 古 蒙 灭 夺 亡
建下 谋宋
立 反 灭 都建 灭 灭 南 取
国中 异鼎
国 辽 辽 燕国 西 金 宋 漠
原
立
宋京
夏
西
二、辽夏金元及两宋政权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辽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916年
上京
北宋 西夏
汉族 党项族
赵匡胤 李元昊
960年 1038年
东京(开封) 兴庆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PPT-公开课
概念阐释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 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政治集 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北洋军阀执 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 易帜,北洋军阀遂灭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既是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又 是中国的近代化缓慢发展的一个时期。
从形式上确定权力的有限性。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根据左图并结合教材,数一数,民国初期的主 要军阀派系有哪些?然后在地图上指出各军阀 控制的范围,并完成下面表格。同时,思考该 时期中国处于何种局面?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 苏、赣、鄂等省
皖 段祺瑞 系
奉系 张作霖
革 材料三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
二 外交上:北洋军阀推行媚外政策,如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疯狂出卖国家权益,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命 护 从形式上确定权力的有限性。
次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国 以战胜国的地位参加一战后召开的会议
日本 日本
据有皖、浙、闽、鲁、陕 各省
占据东北三省
军阀割据,分崩离析
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在是否参 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问题上,黎元洪(总统府)段祺 瑞(国务院)斗争激烈。张勋复辟,闹剧仅12天即告失败。
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第一单元 步入近代 (共42张PPT)讲解
考点直击
3.(2014·漳州市)《神曲》、《蒙娜丽莎》 等作品闪耀的思想光芒是( C ) A.自由主义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共产主义
考点直击
4.(2016·山西省)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 “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讨 论。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认为
具有说服力的有( D )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国的哪一部文件?此文 件奠定了该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考点直击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 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的 罕见奇迹。
(2)材料二中“飘着星条旗的国家”指哪国?该 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 《独立宣言》的发表。
考点直击
材料二: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 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 跃……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 成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机器制造业也实 现了机械化。这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2)据材料二,指出“最伟大的技术发明”是什 么?“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为《罗
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知识梳理
2.新航路开辟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
天的美洲;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等完成了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大 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促进经济的繁荣;交通更加便捷;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信息的流通;有利于 知识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习俗;有 利于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共49 张PPT)
袁世凯祭天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共49 张PPT)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二 十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
一、二次革命
材 料:
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 义也,故曰颜其名曰“国民党”。党有宗旨,所以 定众志。吾党以求完全共和立宪政治为志也,故标 其义曰: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国民党宣言》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宋教仁被刺杀原因。
1.“宋教仁”案
(3)谋帝制
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举行登基大典。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共49 张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共49 张PPT)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 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共49 张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共49 张PPT)
(2)谋终身总统
③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 继承人;
图为护国军部分的将领 右起:3蔡锷,4李烈钧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
典型例题
6.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 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 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 丧失。” 这一论述( )
——《变
图三 维新思想
2、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人物:在京官员,各省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结果:请愿书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 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 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 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 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 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典型例题
2.下表(表2)是部分近现代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不 同认识。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作者 茅海建 冯自由 王立新
出处
《戊戌变法 研究》
《革命逸史 》
《美国传教 士与晚清中 国现代化》
认识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 、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2)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 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典型例题
3.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7、 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 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众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反映了 ()
中国近代史公开课课件
康有为
梁启超
二、戊戌变法
背 景 时 间 领导阶级 《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1898年6月—9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
变法图强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
主
内 性 影 教
张
容 质 响 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 ( A 促进了思想启蒙 B 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废除了科举制度 D 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败因: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教训: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 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1、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 A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B 成立了中华民国 C 颁布了《临时约法》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A
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 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 放”是指 ( C) A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 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呈现出 怎样的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由表及里。
⑴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学习 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学习 ⑶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 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 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 ( )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派遣学生出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37张ppt)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维新运动
2、利代:表人以物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
子改制为旗号巧妙宣传资产阶
级改良思想,可以减少变人法物:的 康有为
阻力;
代表作品:《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弊端:反映出资产阶级改影良响:派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 的政治软弱性,这也使他据们,起不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了“戊戌维新运动”相关内容后所做的总结。其中 ④属于( ) A.历史原因 B.历史史实 C.历史过程 D.历史评价
①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断运动。 ②1898年6月,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③此 后的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 措施。④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 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1898 年,光绪帝颁布的“ 明定国是” 诏书指出:“ 若仍以不练之兵, 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岂真能制梃(提着木棍)以 挞(打)坚甲利兵乎?” 由此开启的是( )A.开眼看世界 B.洋务 运动 C.百日维新 D.清末新政
1898 年,光绪帝颁布的“ 明定国是” 诏书,标志着百日维新开始,C项 正确;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排除A项; 1895年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项; 1901年清末新政,排除D项。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图三 维新思想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
1. 序幕:公车上书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共27张ppt)
1860年火烧圆明园
魏源的《海国图志》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
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阅读教材P90-91,归纳概括:中西差异?
晚清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外交
西方资本主义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 全部的主权; 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沦为资本主义 国家的原料场地和商品市场;在 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既保留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 义。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 ,自然经济仍占主 导地位 ,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2)侵略国家:英法为主,美俄帮凶 (3)过程:
①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英法联军:攻广州、占大沽、逼天津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英法联军:攻天津、进北京、火烧圆明园 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1856年,时隔14年,为何战火再起?
材料: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
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
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19年) 15ppt
国民抗争史
六、新文化运动 1.兴起 (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 (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等。 2.主张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洋 务
代表人物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运 动
主要内容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
——“自强” ——“求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评价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 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 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国民抗争史
四、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2.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主义性质,但盲目排外) 3.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天京事变
最终失败
1851
背景
金田起义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优化提升 课件(17张)
解析:A。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随着各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它们都加紧了对殖民地的 争夺,通过投资运输业能够有效的扩大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 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 项正确;外国在华投 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 差,B 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C 项错误; 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 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 项错误。
4.(2019·全国卷Ⅰ)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 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 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 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A 项正确。国民革 命运动是在 1924~1927 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 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B 项错误。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 否定,不符合史实,C 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 矛盾未变,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优化提升
一、从不同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 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 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A. 清政府统治时期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解析] 据题干信息“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
勋复辟”并结合所学可知,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再到张勋复辟,其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B项。
2. [2020北京房山高一第一学期期末] 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
2.卖国 (1)1915年1月,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 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 下的“二十一条”要求。 (2)经过谈判,袁世凯于1915年被迫签订不平等的“②_中__日__民__四__条__约_” 。 3.称帝 (1)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 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 (2)同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 年。
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建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民众日常生活也出 现了种种新气象。
2.表现 (1)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⑬阳历 _____,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2)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 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运动的主要内 文化,印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容,探讨其对 的特点及影响。
近代中国思想 3.家国情怀: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救国救民主张,培养 解放的影响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内容解析 课件(共42张PPT)
第三子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 新气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揭示主题: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一战爆发的机遇,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 条件;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 大事,民众社会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 象。
第四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 从两个方面分析:《新青年》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主张和意义。
5、学术观点介绍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 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2、 请 幼 儿 分 组自由 操作,探 索发 现。 师 :今 天 ,老 师 给小 朋友提 供了各 种各样 的线,请 小朋友 们分组 ,自由地 去观察 探索,可
以 拉 一 拉 、 摸一摸 、比一 比,看一 看它们 有什么 不同?有 什么 作用? 3、 幼 儿 交 流 自己的 探索发
《纲要》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 国际秩序
3. 内容取舍的考虑
第一子目从“宁汉合流”、国民政府继 续北伐、东北易帜、民族工业的发展等 几个方面,对南京政府的统治做了概要 说明。
第二子目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 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等基本史实,引出中 国共产党如何开辟和确立革命新道路。
第三子目“红军长征”对红军长征的原 因、过程及意义做了介绍。
师 :小 朋 友 ,请 仔细 观察这 幅画,它 和我们 平时的 画有什 不同?这 上面的 线你认 识吗? 它 们 都 用 来 做什么 ?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19年) 15ppt
国民抗争史
五、辛亥革命 1.背景 (1)必然性:
①维新运动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改良道路走不通。 ②20世纪初,民资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③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⑤“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 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2)偶然性: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
国
据
1919
五 四 运 动 爆 发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发动 时间
1840年
1856年
1894年
1900年
发动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德 意、日、奥、俄
列 发动 打 开 中 国 市 场 , 进一步打开中国 转嫁国内危机, 进一步瓜分中国,
强 目的 扭转贸易逆差 市场
运 动
主要内容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
——“自强” ——“求富”
评价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 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 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国民抗争史
四、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2.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主义性质,但盲目排外) 3.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辛亥革命精品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辛亥革命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关于“辛亥革命”的章节内容。
具体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详细内容涉及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民众疾苦、民族危机加深,革命党人的组织与宣传,武昌起义的爆发,民国成立以及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认识到民族独立、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过程、民国成立后的政治变革。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笔记、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解析一道关于辛亥革命的选择题,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辛亥革命相关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2. 辛亥革命过程武昌起义民国成立3. 辛亥革命结果与影响4. 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
答案:成功原因:革命党人的组织与宣传、民众的支持、清朝腐败无能等。
失败原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政治变革不彻底、国内外形势制约等。
2. 作业题目: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为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积累了经验。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412人教PPT课件
•
•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
——《林则徐集·奏稿中》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 广州开展禁烟运动。
• 5月18日鸦片收缴完毕共计 19187箱,另2119袋。
• 3、战争过程: • (1)第一阶段:
1840.6-1841.1 • 广东—厦门—定海—
大沽口 • (2)中英谈判 •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 • (3)第二阶段 • 1841.1-1842.8 • 广州—厦门—镇海—
镇江—南京
海满 龄族
爱 国 将 领
• 4、《南京条约》:1842.8
• 割香港岛给英国
第10课 鸦片战争
•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 1、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 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军备废弛、装备落后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常贸易
年度
英国输华 总值
中国输英 总值
中对英贸易
出(+)入(-)超情 况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两年——四年
长江以南沿岸——从沿海到北 京
比例 1
1246
•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等国
提出“修约”要求
担心危及统治
清政府
拒绝“修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根本原因:列强并未获得它们战前所期待的巨大 市场,因此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 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共32张PPT)
1915年5月, 《民四条约》
1916年1月, 中华帝国
1913年10月,袁 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14年5月,《中 华民国约法》
1914年12月, 《大总统选举法》
1915年12月, “劝进”当上皇帝
1916年6月,袁世 凯去世
【合作探究】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时间 袁世凯 革命党人
D 思潮
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测当巩堂测固试练习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 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
B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 思潮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
新精神的运输品。
——胡适《尝试集自序》
02 内容
德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莱后生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核心:思想革命 前提:道德革命 手段:文学革命
03 影响 【合作探究】
两则消息
消息1:一切传统均不再 消息2:在新文化运动的推
政治
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 日本侵略中国加剧
导火线
思想 民主共和传播,袁世凯“尊孔复古”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02 内容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
02 内容
法语:新青年 民主、自由、平等
封面人物介绍: “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
目的:鼓励青年积极 进取,艰苦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内容取舍的考虑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共抗战“平 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中间政派的 抗战主张。
第三子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 新气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揭示主题: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一战爆发的机遇,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 条件;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 大事,民众社会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 象。
第四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 从两个方面分析:《新青年》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主张和意义。
5、学术观点介绍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 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3. 内容取舍的考虑
第一子目从“宁汉合流”、国民政府继 续北伐、东北易帜、民族工业的发展等 几个方面,对南京政府的统治做了概要 说明。
第二子目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 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等基本史实,引出中 国共产党如何开辟和确立革命新道路。
第三子目“红军长征”对红军长征的原 因、过程及意义做了介绍。
增加高校内迁、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 人民斗争、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突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抗日战争 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总结与探索。
4、关键内容的表述
第一目“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战前期 ,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十几次大会战 ,在付出较大伤亡的同时,牵制了日军 主力,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是抗日战 争的主战场,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 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 义。
前两个子目从政治变迁角度,展示历史 发展脉络,时序上是接续关系;后两个 子目展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大体 为并列关系。
3、内容取舍的考虑
第一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主要揭示大权独揽的袁世凯是如何 走上复辟帝制之路的,以时间为线索进 行介绍。革命党人的抗争,则主要围绕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展开。
1800字。
(5)辅助部分 “学习聚焦”(每目均设); 插图(每课配); “史料阅读”-原始材料; “思考点” 或“学思之窗”-相关问题; “历史纵横”-无法列入正文的重要内容。
(6) “探究与拓展”
总字数不超过700字,包括两部分:
“问题探究”:针对课文设计问题,提 供原始材料,以培养 “史料实证”和“ 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纲要》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 国际秩序
第三,在表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 政变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时,概念 上力求准确。
第四,在记述日军侵华暴行时,增加了 一些新内容。以往教材对重庆大轰炸和 “慰安妇”的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实际 上,“无差别轰炸”、“强征随军性奴 隶”这样的罪行都是违反国际法则的政 府犯罪行为,是需要充分揭露的。
第一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从三个方面揭示主题:袁世凯的大 权独揽活动和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是如何走上复辟之路的;二次 革命和护国战争。
第二子目“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主 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 阀的派系纷争、混战和割据局面的形成 ;以“府院之争”展示政治乱象;揭示 中国加入一战协约国方面所做的贡献。
第五,有关“东方主战场”的内容是抗 日战争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中关于废除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重要知识点。抗战 期间的废除旧约、改订新约,使中国得 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中国作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战略 地位密切相关,同时也和晚清丧权辱国 的历史相呼应,能体现历史的完整性。
过渡
1.1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对应课标专题,教材分为6单元、14课: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对应课标1.7)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 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对应课标1. 8)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内容解析
一、内容设计 二、学术成果的吸收及表述 三、个案解析
一、内容设计
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是依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纂的 ,它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5个核心素养,总 体安排、各有侧重地进行内容和栏目设计,既 着重基本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强化历史思维的 训练,力图使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循 序渐进,获得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第七单元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 战”
2、编写体例
(1)每单元有概述,字数约300-500 字,包括主要内容与学习要求。
(2)每课分导语、正文、辅助部分与 “探究与拓展”四部分。
(3)导语为情境导入,配相关图片。 (4)每课正文3-4目。字数约1500-
三、个案解析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1、重点和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
国初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新气象。 难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
动。
2、子目间逻辑关系
四个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 展。
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 定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以大时序、小专 题、“点—线—面”相结合方式选择适当 的历史内容,突出体现历史发展的基础性 和多维性,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8个专题 1. 7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 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 1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11 人民解放战争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
“学习拓展”:形式多样,重要知识介 绍或史家的论述均可。相对开放,重在 拓展知识,培养 “唯物史观”“时空观 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 素养。
二、学术成果的吸收及表述
第一,关于“公车上书”的知识点,教材 的表述是“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 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二,关于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写 入了中国在“一战”中派遣大量劳工、为 战争做后勤支援的内容,同时加上“一战 ”期间华工在欧洲的照片,以凸显中国在 “一战”中的作用。
4. 关键内容的表述
第一子目“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从三个 方面揭示主题:“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 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 难发展。
该子目的教学,需注意以下问题:(1)要让 学生知道,无论国民党各派如何争斗,各方 均有反共的一致目标,这是认识国民政府性 质的关键;(2)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叫作 形式上统一中国,为学生完成“课后拓展” 做好准备;(3)可适当补充些内容,如保甲 制度、特务体系、法西斯主义宣传等,帮助 学生理解和认识南京政府的性质。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 义革命兴起 (对应课标1. 9)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 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 放战争(对应课标1. 10与1. 11)
第二目“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承受了更大的压 力,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敌后抗日 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多次“扫荡”,逐 步成为主要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 用。敌后抗日军民同样付出了巨大的牺 牲,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目“东方主战场”:太平洋战争爆 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是 其主要成员。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 协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联合召开重 大国际会议,共同商讨对日作战及战后 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1942年中国远征 军入缅作战。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中国战场抗击大量日军,表明中国是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四目“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美国和苏联等 反法西斯国家合作,最终打败了日本帝 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 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 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 振兴的历史转折点,重新确立了中国在 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本子目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 图片、地图和文字史料,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关键的任务是从多方面体悟和认 识长征的艰辛及其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伟 大意义。
5、学术观点介绍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由谁首先探索出 来的?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对此的结论是由毛泽 东探索出来的,但也有学者认为是瞿秋 白的贡献。周淑芳:《瞿秋白在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中的理论贡献》(武汉大学 出版社2016年版)
2. 子目间逻辑关系
三个子目:“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共 双方的走向与发展。
第一个子目与后两个子目是并列关系, 主要讲述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 国及其统治状况。第二、三子目讲述中 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考验下,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
1、内容编排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编写 首先注重提炼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的特 点,即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 内反对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突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反映中国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 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国际地位 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