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童年_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
《童年》 学习任务单
《童年》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深入理解《童年》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3、学习作品中细腻的描写手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4、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品的主题,如苦难中的成长、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等。
(2)掌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阿廖沙的勇敢、外祖母的善良等。
2、难点(1)分析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童年》原著,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疑问。
2、讨论法与同学或老师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3、分析法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查阅作者高尔基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2)初步阅读《童年》,了解故事梗概,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2)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
(3)分析作品中的精彩段落,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4)观看与《童年》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作品的印象。
3、课后巩固(1)完成一篇关于《童年》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为其撰写一篇人物小传。
(3)模仿《童年》的写作风格,写一篇自己童年的回忆短文。
五、学习资源1、《童年》原著2、关于高尔基和《童年》的研究资料3、相关的影视作品4、网络资源六、学习评价1、自我评价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的认真程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作业的完成质量等,对自己进行评价。
2、同学评价与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听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
3、教师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和评语。
高尔基《童年》文学赏析2022字
高尔基《童年》文学赏析2022字【作品评介】《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 mdash;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
《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七谋生的经历。
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
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吏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我的大学》写16岁时他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吐会大学。
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
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
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喀山的四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童年》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
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美妙的天才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
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会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
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
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初中生《童年》读后感范文
初中生《童年》读后感范文《童年》是一本让人回忆起自己童年的书籍。
不仅描写了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和快乐,也表现了童年时的痛苦和困惑。
通过读这本书,我产生了很多感慨和思考。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当我读到书中描述的那些小时候的游戏和玩具时,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鲜活岁月。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时候的快乐,比如放风筝、玩泥巴、摇摆等等。
这些游戏都是我曾经喜欢的玩耍方式,通过这些游戏,我可以从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解脱出来,在无忧无虑的游戏中快乐成长。
书中还温馨地描写了儿时和父母的亲密关系,让我感到童年时的家庭是多么的温暖和融洽。
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给予了我无限的安慰和支持,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勇往直前。
然而,《童年》不仅展现了快乐,也揭示了童年时的一些痛苦和困惑。
书中的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成年人的误解和困扰。
他们无法理解成年人的冷漠和生活的艰辛。
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关爱,而不是被规范和限制。
这让我感到很心疼,因为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和困惑。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与父母或老师的意见不合,我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冷漠和忽视。
通过读《童年》,我深刻地认识到: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成年人能够包容孩子的无知和幼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才能够让童年更加美好。
除了童年的快乐与困惑,《童年》还让我思考了一些人生的真理。
通过书中描写的童年,我发现童年是一个纯真与善良的时代。
儿童天真无邪,没有贪婪与偏见,他们只知道寻找快乐和背叛。
然而,随着成长的过程,我们逐渐失去了纯真,被现实的社会所磨灭。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童年是欢乐的时光,但也是幸福的时光。
童年拥有的是天真和无忧无虑,成长后的我们丧失了那种纯真的内心。
我们变得功利与现实,失去了童年时的真诚与善良。
因此,我深深地感叹童年的可贵,它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旅程。
通过读《童年》,我不仅懂得了童年的快乐和困惑,也悟出了更多关于人生的道理。
快乐读书吧《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童年》的基本情节、文学价值、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勇敢、坚强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通过对比当时社会上层与下层人民的生活,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社会背景的差异。
(3)主题思想的感悟: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形象中,提炼出勇敢、坚强、善良等品质。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将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举例:通过讨论、写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感悟主题思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童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这是一部描述作者高尔基童年时期经历的作品,它展现了19世纪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主人公阿廖沙在困境中勇敢、坚强的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阿廖沙在遭受生活的磨难时,如何保持乐观、勇敢面对,以及身边善良的人对他的帮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童年》中勇敢、坚强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阿廖沙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身边善良的人们给予他的关爱与帮助。
高尔基《童年》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阿廖沙
外祖父
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敏感、善良、坚强的 孩子。他在恶劣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最终 形成了独立、勇敢、正义的性格。
一个贪婪、专横、残暴的染坊主。他经常 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对阿廖沙的成长产 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外祖母
房客们
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人 。她是阿廖沙在童年时期最亲近的人,给 予了他无尽的关爱和呵护。
文学技巧与风格
高尔基在《童年》中运用了生动 的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等文学 技巧,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主题深刻
作品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经 历,深刻揭示了19世纪末俄国社 会的黑暗面,对家庭、友谊、成
长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学地位
作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 的第一部,《童年》在俄国文学 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
文学传承
高尔基在创作过程中受到 了俄国和欧洲文学传统的 影响,同时也为苏联文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品概述
《童年》是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 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
从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小说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19世 纪末俄国社会的黑暗面,描绘了 家庭内部的争吵、斗殴以及与外
部社会的矛盾冲突。
作品通过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反 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普遍问题, 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
儿童视角叙事
以儿童视角进行叙事,使整部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更加贴近读 者的内心。
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易懂,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 。
幽默与讽刺并存
在幽默风趣的叙述中不失尖锐的讽刺,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 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05 《童年》价值意 义与社会影响
教学总结-读经典悟成长—《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读经典悟成长—《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读本分析: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编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之后,阅读主题为“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本单元三篇小说都是名家名篇,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美好的人性光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快乐读书吧”则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阅读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中外经典小说,其中,《童年》是一部励志的经典小说。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是一部就高尔基自己的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而高尔基生活的年代是俄国沙皇时期的最黑暗的时代,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周遭的世界都是令人窒息的。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高尔基是压抑的,无论是在精神上或肉体上,都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过来。
因为他被自己的坚强、不屈服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从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有理想有追求的少年。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紧凑,环境描写突出,小说的内容带给我们成长中满满的感动和励志。
二、阅读目标:1.阅读整本书,了解阿廖沙由苦难生活中的成长故事。
2.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把握小说三要素,引领学生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分享读书的快乐。
4.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同类儿童成长小说的兴趣,坚持品质阅读,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感受小说的魅力。
三、阅读重难点:重点:运用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阅读整本书,了解阿廖沙的成长故事。
难点:把握小说三要素,感受人物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阅读规划:阅读阶段阅读任务与活动内容第一阶段导读阶段,制定阅读计划1.导读课,浏览目录,建立初步印象;2.师生共读,点拨阅读策略,制定阅读计划。
第二阶段推进课,感受人物形象1.梳理关系,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印象;2.学法指导,迁移运用,品析人物第三阶段分享阶段1.读书分享2.总结五、阅读策略读书的方法因人而异,也因书而异,就《童年》整本书而言,设计如下阅读策略:阅读策略一:快速阅读我们可以首先采用快速通读的方法,简单浏览每一个章节,在此过程中告诉学生不必探究每句话的意思,但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弄清每个章节梗概,如果有任何感悟,可以先用三两个词简要记录,待到精读时再作探究。
高尔基的《童年》目录、作者简介、作品特色、主要思想、名人书评
高尔基的《童年》目录、作者简介、作品特色、主要思想、名人书评高尔基的《童年》目录、作者简介、作品特色、主要思想、名人书评第一章前往尼日尼第一节父亲去世了第二节船舱里的见闻第三节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第四节抵达尼日尼第二章来到外祖父家第一节兄弟斗殴第二节顶针事件第三节残暴的外祖父第四节外祖父来探望我第三章茨冈尼克第一节“地位特殊”的茨冈尼克第二节热闹的家庭舞会第三节“能干”的茨冈尼克第四节茨冈尼克之死第四章我与外祖母第一节虔诚的信徒第二节火灾现场的总指挥第五章分家后的日子第一节外祖母的回忆第二节跟外祖父学识字第三节外祖父的回忆第四节温情与暴力第六章噩梦般的生活第一节米哈伊尔打来了第二节父子大战第七章两个上帝第一节外祖母的上帝第二节外祖父的上帝第三节街头印象第八章奇怪房客“好事情”第一节奇怪的房客第二节有趣的聚会第三节真挚的友谊第九章另一些朋友第一节彼得大叔第二节我和三兄弟第三节彼得大叔死了第十章母亲的归来第一节母亲回来了第二节母亲给我上俄语课第三节母亲引起的战争第四节母亲与钟表匠第十一章我的父亲第一节我上学了第二节父亲的故事第三节父亲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第四节莫名的不安第十二章母亲的再婚第一节绿色老太婆第二节我的小窝第三节我的继父第四节见到大主教第五节“小偷”事件第十三章到人间去第一节外祖父母分家了第二节快乐自立的街头生活第三节母亲去世了创作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独特的选材:《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童年》作品简介2. 阅读方法指导3. 重点章节解析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思想探讨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童年》作品背景和作者阿廖沙。
2. 阅读方法指导:如何阅读名著,提高阅读效果。
3. 重点章节解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详细解读。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手段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阅读方法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阅读《童年》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3.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六、教学任务1. 通过阅读《童年》,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童年》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4. 学生能够就作品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相关的人物角色分析表。
3. 主题讨论问题指南。
4. 阅读记录表或读书笔记模板。
5. 参考资料或额外阅读清单。
八、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童年》及其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教授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和批注,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3. 第三课时:分小组阅读和讨论,学生选择重要章节进行深入分析。
4. 第四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探讨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名著阅读《童年》教案
名著阅读《童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阅读的要求,初步掌握名著阅读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2、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3、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梗概。
4、了解《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的性格特点,并能结合语段进行分析。
5、让学生感受阿廖沙的不幸童年,了解他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1、熟悉《童年》关键事件,掌握小说故事情节梗概。
2、能结合语段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名著阅读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并能运用它来解题。
教学方法:教法、朗读法、概括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作为瀚如烟海的统帅和精华——名著,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他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
名著,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建时代被压迫人们的反抗精神;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叛逆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们的亲情和乡情;冰心的《繁星·春水》诉说着母爱和亲情的伟大;高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社会的黑暗和生活的艰辛;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
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人类文化的家园,让你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世界伟人的人生,让你感受伟人的思想艺术和风采。
二、名著阅读要求㈠名著阅读的具体要求(平时):⑴初读名著:了解名著的作者、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主题。
⑵精读名著:详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结合语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谈谈读后获得的启示。
⑶按这些具体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㈡考查要求:⑴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情节。
2024版《童年》高尔基ppt课件
05
知识拓展:俄罗斯文学中的童年题材作品
其他俄罗斯作家童年题材作品介绍
01
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这部三部曲是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尼古拉的成长经历,
展现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风貌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02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该作品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探讨了贫困、犯罪和心理问题等社会现象,对
生动描绘和细腻心理描写
自然环境描绘
情感表达
高尔基擅长描绘自然环境,通过对大 自然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诗意的 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品所描绘 的世界中。
高尔基在作品中运用丰富的情感表达 手法,如抒情、议论等,使得作品充 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深深打动了读 者的心灵。
人物心理刻画
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 深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 化,如阿廖沙对家庭的复杂情感、对 外祖父的又爱又恨等。
俄罗斯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03
布尔加科夫《白卫军》
这部小说以一个少年的视角讲述了白卫军家庭在苏联内战中的经历,展
现了战争对童年的摧残和人性的挣扎。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童年观念比较
俄罗斯与西方童年观念差异
俄罗斯文化强调童年的纯真与自由,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童年的教育 与规范。这种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如俄罗斯文学更注重描 绘童年的自然状态。
03
艺术特色与写作风格
现实主义手法运用
80%
真实反映社会背景
高尔基通过《童年》展现了19世 纪末俄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包括贫 困、压迫、不公等现象。
100%
刻画典型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普遍性,代 表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类型, 如外祖父的贪婪、外祖母的善良等。
语文名著阅读课件:名著阅读《童年》课件
第一 部分
第二 部分
母的了解。写阿廖沙丧父后被外祖母 接到家里,外祖母在途中给阿廖沙讲 故事来安慰他。
这部分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写阿 廖沙在外祖父家里生活的情况,主要 有几个情节:
续表
(1)阿廖沙受怂恿把白布染成了蓝色,
被外祖父毒打之后昏死过去,“小茨
冈”因劝阻外祖父也被打肿了胳膊,
把握纲领
外祖父后来来看阿廖沙并给阿廖沙讲
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 动,非常口语化,非常合适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 境。 阅读体验
从阿廖沙的成长环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在恶俗 的环境中成长,只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纯洁的心, 就能战胜黑暗。
第二章 外祖父一家 这一章可分三大部分:一、“兄弟斗殴”;二、
“凶残的外祖父”;三、“外祖父来病床看我”。具体 情节如下:
“绑起来!打死他!……”我失去了知觉,接着就病了一 场,趴在床上躺了几天。生病的那几天,是我一生重大 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大概长得很快,并且有了一 种特别不同的感觉。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视察 人们,好像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 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 有难以忍受的敏锐。“小茨冈”来看我了,胳膊上满是 鞭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作家作品
一、作家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 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出身贫苦,四岁丧父, 寄居外祖父家,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只读过两 年小学,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走,当过装卸工、面
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他以一种沉重的心 情反思并剖析了俄罗斯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愚昧 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等,这些根深蒂 固的小市民习气,是俄国人民和俄国革命的大敌。高尔 基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唤醒人民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 义务和权利,这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产生的直接原因, 同时革命导师列宁也鼓励他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 活都写出来,《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童年》 学习任务单
《童年》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他们的性格魅力和成长历程。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提高写作能力。
4、体会童年生活的珍贵,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童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2)掌握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难点(1)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等在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2)深入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和个人成长的启示。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童年》原著,做好读书笔记,记录重要情节、人物和自己的感悟。
2、讨论法与同学或老师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书中人物、情节的理解和看法,互相启发。
3、分析法对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进行深入分析,尝试撰写分析报告。
4、写作法模仿《童年》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查阅作者高尔基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2)浏览《童年》的内容简介和相关评论,对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2、阅读阶段(1)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阅读《童年》,并记录阅读进度。
(2)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请教他人解决。
(3)边阅读边思考,分析书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
3、讨论阶段(1)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书中主要人物的看法,如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等。
(2)探讨《童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家庭的矛盾、社会的黑暗等。
(3)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互相倾听和学习。
4、分析阶段(1)选择书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段,分析其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对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2)比较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3)研究作品的主题思想,思考作者通过《童年》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和价值观。
高尔基《童年》一部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作品
高尔基《童年》一部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作品《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创作的一部作品,而这部作品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散发着温情与智慧的芬芳。
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阿巴斯小男孩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小男孩在艰苦环境中如何坚强成长的过程。
在《童年》中,高尔基以流畅的叙述描绘了阿巴斯小男孩的童年生活。
他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非常真实的形象。
在小男孩的眼中,我们看到了童年的天真无邪和对世界的好奇,但同时也看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韧。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描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高尔基通过描述阿巴斯小男孩在贫困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生活的残酷性和力量。
他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坚持艰难的挣扎,坚守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是至关重要的。
作品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让读者深受启发。
除了温情和智慧,作品中更蕴含着作者对童年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高尔基通过描写阿巴斯小男孩心灵中的纯真和善良,呼吁人们珍惜童年,保持对世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待。
他告诉我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们应该永远怀念和珍惜的宝贵财富。
总的来说,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作品。
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小男孩在贫困中成长的故事,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
通过阿巴斯小男孩的经历,作品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充满困难,也要坚持希望和勇敢面对,坚信美好的未来。
希望读者在阅读《童年》时,能够深深感受到作品中传递的温情与智慧,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让我们更珍惜童年,更热爱生活,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愿我们都能像阿巴斯小男孩一样,在逆境中不被击倒,坚强地走向光明的未来。
《童年》的资料整理
童年一、作家作品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散文诗《海燕》。
他的代表作是《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主要内容与作品主题(中心思想)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小说鲜明而生动得描绘童年的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以沉重的笔调写出了旧生活的黑暗、扭曲和可怕。
作品通过写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历程。
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
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作者提出了应该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
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
它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生活的希望。
)三、内容梗概第一章:阿廖沙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
(一、“外祖母的出现”;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
)第二章: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祖父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表哥萨拉的建议和好奇)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祖父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祖父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祖母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祖父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
《童年》心得体会100字(通用10篇)
《童年》心得体会100字(通用10篇)《童年》心得体会100字篇1今年的假期中,我读了《童年》这本小说。
《童年》是作家高尔基的作品,有《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等有名的小说,并且被大家誉为世纪最佳少年读物之一。
我看了这本小说,每次都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小说讲的是才7岁的男孩阿凡,从小就离开了母亲,寻找母亲时,也给母亲带来了幸福和痛苦。
阿凡刚生下来就被一位将军带走了,虽然阿凡过着很好的日子,但阿凡没有开心过,一直想着他的母亲,于是阿凡逃出了将军的家里,去寻找自己的母亲。
阿凡直到16岁才找到自己的母亲,过着穷苦的日子,一天才吃上一口的日子。
一天阿凡听见有人说:“有位将军的女儿死了,要18岁的男子陪葬,如果谁去的话就给他的家人50块大洋,阿凡马上跑到火场,那时,天空飘着鹅毛大雪,阿凡不小心摔倒在石头上,将军发现了,马上把阿凡埋了,阿凡的母亲沙丽知道了,泪流满面的去向将军要钱,将军说:“你的儿子已经死了,只能给你15块大洋”,以后沙丽每天都很痛苦,但沙丽坚强的活了下去。
我读了《童年》这本书,不仅读到了一个惊险而生动的逃亡故事,而且我的思想慢慢的扩大,同时我读懂了幸福和爱的真正含义。
幸福和爱,就是无条件的帮助和给以予,就像阿凡给母亲的关爱,让母亲能过上好日子。
我觉得我要学会向世界上给过我幸福和爱的人感恩。
我也要向阿凡学习,虽然我并不能和阿凡一样,但我会去感恩别人,让阳光照射进自己的内心,让快乐从我脸上感染到我身边所有的人,不要像阿凡一样,虽然给了母亲幸福,但让母亲每天都很痛苦。
我要对着天空,对着大地喊:“我是杨瑾茜,我要去感恩我身边的人。
让快乐感染我身边所有的人。
”《童年》心得体会100字篇2无论是《孔乙己》的茴香豆,《故乡》的西瓜地,还是《社戏》的罗汉豆。
都是鲁迅先生童年当中的一些记忆比较深刻的点滴。
说起每个人的童年,大家一定都能说上几段自己难以忘怀的趣事。
今天回到父母那边吃饭,饭桌上摆着母亲认为他儿子从小到大都非常要吃的油豆腐塞肉。
高尔基《童年》ppt课件
西方童年观念起源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主张顺应儿童天 性,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成长。
欧美文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如《爱 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王子》等, 强调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同文化背景下童年经历差异性分析
中方童年经历特点
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 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 诺言。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文学地位
《童年》作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 的黑暗面,还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力量。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生活 的点点滴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品中的人物在面临困境 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积 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读 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05
知识拓展:高尔基 其他重要作品介绍
《在人间》内容简介及主题思想
内容简介
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1871年到 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靠与外祖母一 起摘野果出去卖糊口,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 船上干过洗碗工,还做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 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 道,但他一有机会就阅读大量的书籍。生活的阅历和 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 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 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分享你在阅读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以及你是如何克服它 们的。
谈谈你对阿廖沙成长 历程的பைடு நூலகம்解和感悟, 以及对你自己的启示 。
六上语文必读名著《童年》导读
六上必读名著《童年》考点总结一、作品简介《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它写的是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段。
小说从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作者简介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主要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三、艺术特色感情基调严肃低沉,但通过“阿廖沙”的眼光描述出来,却不乏天真、浪漫的色彩。
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至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
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四、主题思想作品表现了阿廖沙的成长。
他从一个可爱、弱小、倔强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同时作品也展现了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也流露出对善良、正直的劳苦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五、主要人物阿廖沙:是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孩子。
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敢于同邪恶力量作斗争。
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主要事例1. 痛恨外祖父和两个舅舅虐待小茨冈的行为,同情小茨冈和格里戈里。
《童年》读书心得
《童年》读书心得
《童年》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童年
时期的回忆,描绘了一个普通贵族家庭的生活,以及他对生活的感
悟和对世界的思考。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在书中,托尔斯泰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包括家庭、
学校、朋友和游戏等方方面面。
他对于童年时期的记忆如此深刻,
使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都让我感到
十分亲切,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通过托尔斯泰的文字,我感受到了童年时期的纯真和快乐,也
体会到了他对于成长和生活的思考。
他在书中不仅仅是回忆自己的
童年,更是通过对童年的回顾,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对于父母、老师、朋友的情感,以及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观察,都
让我深受触动。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童年是多么宝贵,它不仅是一个人生命
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一个人性格和思想的基石。
托尔斯泰的《童年》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回忆,也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成长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读完《童年》,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让我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它让我明白了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珍惜和感恩,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童年》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一部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童
年生活,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童年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
感慨良多,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个
个令人难忘的童年片段。
他描述了自己在乡村的生活,和伙伴们一
起玩耍、捉迷藏、爬树、游泳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童年。
这些场景仿佛就发生在眼前,让人感受到了童年时光的美好和
快乐。
同时,作者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年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
的生存状态,勾勒出了一幅真实而生动的社会画卷。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朴实和真诚,以及他们对生活的
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在读完《童年》之后,我不禁陷入了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童年
是人生中最纯真、最快乐的时光,它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无尽的幻想。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将自己的童
年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了那份纯真和快乐。
总的来说,《童年》是一部充满温暖和感动的作品,它让人回
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感受到了那份纯真和快乐。
这本书不仅是一
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感动和思考的作品。
它让人明白,童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给人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也成就
了我们今天的成长和进步。
希望我们永远怀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童年》读书心得
《童年》读书心得
《童年》是俄罗斯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通过
作者自己的童年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工人阶级
的生活。
这部作品以其真实、深刻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
而闻名。
读完《童年》,我深受触动。
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睛观察和描
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他的父亲是一个酗酒者,母亲是一个善良而
又坚强的妇女,他们的生活贫困而艰辛。
作者在书中真实地展现了
贫苦家庭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工人阶级的疾苦和不屈的
精神。
同时,作者对自然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描述了童年时代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在他的
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种纯真的向往和渴望,让我不禁感叹
童年时代的单纯和美好。
通过《童年》,我不仅了解了俄罗斯工人阶级的生活,也更加
深刻地理解了人类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这部作品让我思考了很多,
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一直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和幸福,成为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当代学术界、思想
为,正是在五四时期,中国才开始 情节动力就是“我”对自己这代人 界,与五四时期相比,在“ 儿 童 ”
真 正 在 思 想 上 和 文 学 上 发 现 了 失去的乐园的怀念,对水生与宏 意识、“童年”意识上也存在着较
“儿童”和“童年”这个世界。
儿这一代人不再失去乐园的无力 为明显的退化现象。尼尔·波兹
最伟大的进步之一。由于固守这 记》,特别是《故乡》、《社戏》,能够 在这些小说中并没有发挥全部的
一判定,当学术界出现否定五四 成为五四新文学的代表和颠峰, 价值功能,在一定意义上,是被矮
时期的思想革命、文学革命的声 无不因为其中对“童年”的深邃表 化了。
音时,我对其本能地产生怀疑,因 现。比如《故乡》,它的内在结构和
究都需要借鉴西方思想来启蒙一 基的珍贵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上,
14 /2008·11 青年教师
视点
深度阅读
不过是吉光片羽、空谷足音,都没 思想、学术动态的一种反映。在西 主义者,而主张“积极地参与这个
有像在西方那样,形成具有推动 方进行了 20 多年的“童年的消 世界”的帕金翰则是一位乐观主
社会变革力量的社会思潮。
年这一根基,另一方面,我信奉弗 洛伊德的童年代表着压抑发生前 的一个较为幸福的时期的观点, 在心境上像鲁迅的小说《故乡》一 样,把童年看作是人生的乐园。可 以说,《童年的消逝》 给我带来的 是一种‘失乐园’的惶恐……由于 童年和儿童文学的存在,我成为
的巴什拉,到把儿童尊奉为哲学 家的费鲁奇,许多思想者面对人 类的根本问题时,总是通过对“儿 童”的思想,寻找着走出黑暗隧道 的光亮。
部著作中,阿利斯指出,在中世纪 许是最具人性的一个发明。”面对 帕金翰在《童年之死》中,面对电
的欧洲,特别是在法国,人们并不 “童年的消逝”,波兹曼发出的是 子媒体,既没有波兹曼那么悲观,
承认儿童具有与大人相对不同的 “失乐园”的哀叹:“不得不眼睁睁 也没有认为使用新科技的“孩子
独立性,而是把儿童作为缩小的 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 们正在建立一种新文化”的泰普
百多年的历史。
径。比如,波兹曼就说:“儿童是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5
1960 年,法国历史学家菲力 们发送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时代 月版)中的警告,波兹曼对后现代
浦·阿利斯出版了震动西方史学 的活生生的信息。”“童年的概念 社会的重要文化载体— —— ——电子
界的著作《“儿童”的诞生》。在这 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也 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态度显然是批判性的。而
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也是被中 整体中,儿童文学是有机组成部 童—— —— —1980—2000:中国小 说
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一个 分。甚至可以这样说,最能显示五 的儿童视野》(中国海洋大学出版
特殊重要的时期所证明了的。这 四新文化、新文学的“新”质的,当 社 2004 年 12 月版) 一书作出了
兹曼的名著 《童年的消逝》(广西 们来对付这个世界,来理解这个 学里的小儿科等等,就是说,只有
师范大学出版社)、美国学者大 世界,并且按照自身的特点积极 人类思想智慧和认识能力达到相
卫·帕金翰的著作《童年之死》(华 地参与这个世界。”在人生观的意 当的水平,关于儿童的研究才会
夏出版社) 相继在中国出版中译 义上,如果简单评说,赞同“将时 出现并发展起来。西方关于“儿
有儿童独自特有的心理、感觉和 乎扮演了 20 余年“童年消逝”问 汇。也就是说,这两部著作都探讨
情感,对此,成年人必须给以理解 题讨论、争议的评判者角色,并进 了童年的消逝与后现代社会的关
和尊重。这种对于儿童的观念,在 而提出了具有前瞻意义的建构性 系问题。波兹曼说“:童年的概念,
今天几乎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常 意见。阅读这两部关于童年消逝 我相信,长远来看它一定会成为
本。我愿意相信,翻译上的选择是 钟拨回去”的波兹曼是一位悲观 童”、“童年”研究的兴盛,体现了
青年教师 2008·11 / 15
视点
深度阅读
人类学术和思想的水平进入了更 为代表的对“儿童”的发现。
特别是小说创作中的十分活跃而
高的阶段。
五四时期的新文学是包括儿 重要的艺术要素。对这一文学现
其实,“儿童”、“童年”作为一 童文学在内的。在五四新文学的 象,青年学者何卫青的 《小说儿
逝”问题的讨论,能否以这两部重 义者。
儿童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成 要著作的中译本出版为契机,而
《童年的消逝》和《童年之死》
年社会对“童年”的普遍假设。每 在中国拉开历史序幕呢?
在论述童年的消逝这一问题时,
一 种 形 态 的“ 童 年 ”,都 是 某 个 历
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出版 都十分注重电子影像传媒即视觉
史 时 代 的 制 式 在 具 体 的 儿 童 生 于 1982 年,是“童年消逝”问题讨 文化对童年的影响作用。“视觉文
命、生活上的映现。儿童是与成人 论的发轫之作。帕金翰的著作《童 化处于主控地位”,在后现代主义
完全不同的人种,儿童的身上具 年之死》出版于 2000 年,作者似 者的修辞中,这是一再出现的语
呢?尽管这个问题在我的生涯之 是旨趣相通的。追求赤子之心的
内,只能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但 道德飞跃,老庄可谓一脉相承。主
是,对它的思考,却成为我的生命 张性善论的孟子说:“孩提之童,
中的真实的重负。”
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
毫无疑问,“童年的消逝”这 知敬其兄也。” “大人者,不失其赤
一问题,事关人类的终极命运。它 子之心者也。”明代的王畿更明确
了其思想革命的明确步骤:“人的 郑振铎、王统照、丰子恺、沈从文 没有成为当代思想文化界的精神
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子小儿更 都曾经虔敬地赞美“童心”。“童心 资源(虽然我也注意到了张炜、刘
作人关于“人”的思想才最为完整 哲学的一种方法和资源。
但是,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对
和深刻。周作人在那篇“关于改革
从五四时期开始,现代文学 “童年”生态遭到根本性破坏这一
文学内容的一篇最重要的宣言” 中曾经出现过不小的“发现”童年 现实不仅十分麻木,甚至有所遮
(胡适语)的《人的文学》中就表述 的思想、创作脉流。郭沫若、冰心、 蔽。不能不遗憾地说,“童年”几乎
类的童年蕴涵着珍贵的人性价 “本能的缪斯”的布约克沃尔德;
值,所谓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童 从通过“童年”建立“梦想的诗学”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日本、中 国大陆和台湾多所大学的访问学 者或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 学、儿童文化、语文教育研究。
死》的作者就都从阿利斯的《“儿 子媒体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 年”的重视。其实,在人类思想史、
童”的诞生》受到启发和影响。
色。我们希望能够保护儿童免于 学术史上,凡是有关儿童的研究
2004 年和 2005 年,纽约大学 接触这样世界的年代是一去不复 都产生较晚,比如,哲学中的儿童
教授、著名媒体文化学者尼尔·波 返了。我们必须有勇气准备让他 哲学、心理学里的儿童心理学、医
新文学的领袖,是因为在那个时 恒的母题,获得了征服不同时代、 民族的危机所在。已经成为民族
代,他对“人”的认识包含着对妇 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 未来的隐忧的童年生态问题,必
女和儿童的发现。由于将“童年” 读者的艺术力量。可见, “童年”也 须是全社会给予最大关注和应对
作为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周 是鲁迅的文学世界和鲁迅的人生 的问题。
文章中,我还写道:“鲍斯特曼在 思想的宝贵资源。从“发现儿童”
《童年的消逝》中所指出的问题和 的卢梭,到吟咏“儿童是成人之
提 出 的 观 点 是 令 人 震 惊 和 惶 恐 父”的华兹华斯;从在“快乐原则”
的。作为宣扬儿童本位的儿童文 与“现实原则”间作犹疑、痛苦选
学观的研究者,我一方面认为人 择的弗洛伊德,到将儿童命名为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出 现过尊崇“赤子”、“童心”的思想。 老子说:“抟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一个人生的乐观主义者,那么,童 乎?”老子的人生目标即见素抱
﹃ 童 年 ﹄
一 种 思 想
的朱 方自
强
年和儿童文学的半路夭折是否会 朴,“复归于婴儿”。庄子所说的
使我成为一个人生的悲观主义者 “童子”、“婴儿”与老子的“婴儿”
识,但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 问题的重要著作,我感到,在书 当今科技发展的牺牲品。”《童年
这样的儿童观只不过萌生于两百 中,“童年”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成 的消逝》 主要论述的是电子影像
多年前,而真正在成人社会占据 为一种思想的方法,通过童年研 传媒对童年的销蚀作用,如果联
普遍的支配地位,恐怕才只有一 究来寻找解决人类根本问题的路 系作者在另一部著作《娱乐至死》
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和根本 而“茫远”的守护愿望。人生的这 曼和 大 卫·帕 金 翰 等 学 者 论 述 、
在于“人”的发现。但是,没有“儿 个乐园在哪里?鲁迅以小说中那 描绘的“童年的消逝”、“童年之
童”(当然还有妇女)的发现,“人” 个反复闪回的“神异的图画”告诉 死”现象在当下中国也正在露出
的发现是既不完整,也不深刻的。 我 们— —— ——人 生 的 乐 园 就 在 童 端倪 ,不 仅 如 此 ,由 于 奉 行 功 利
个时期就是五四新文化、新文学 推“儿童”的发现和“儿童的文学” 系统、深入的研究。不过,从总体
运动时期。
的发现。
而言,“童年”还只是这类小说的
在人类思想史上,对“儿童”、
我们再看新文学创作的领袖 一种叙述策略,而没有成为思想
“童年”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己的 鲁迅的文学世界,他的 《狂人日 的资源和方法。也可以说,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