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童年_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人关于“人”的思想才最为完整 哲学的一种方法和资源。
但是,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对
和深刻。周作人在那篇“关于改革
从五四时期开始,现代文学 “童年”生态遭到根本性破坏这一
文学内容的一篇最重要的宣言” 中曾经出现过不小的“发现”童年 现实不仅十分麻木,甚至有所遮
(胡适语)的《人的文学》中就表述 的思想、创作脉流。郭沫若、冰心、 蔽。不能不遗憾地说,“童年”几乎
周作人之所以能超越胡适的侧重 年!鲁迅在《故乡》中委委婉婉想 主义的应试教育,中国还出现了
语言形式的文学“改良”论和陈独 说 而 不 说 出 来 的 其 实 就 是 这 句 自身特有的童年生态危机。“童
秀暧昧、空泛的“三大主义”,提出 话。正是这句没有说出来的话,使 年”生态的被异化是最为深刻的
“人的文学”这一理念,从而成为 《故乡》蕴含了人类文学的一个永 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也是
本。我愿意相信,翻译上的选择是 钟拨回去”的波兹曼是一位悲观 童”、“童年”研究的兴盛,体现了
青年教师 2008·11 / 15
视点
深度阅读
人类学术和思想的水平进入了更 为代表的对“儿童”的发现。
特别是小说创作中的十分活跃而
高的阶段。
五四时期的新文学是包括儿 重要的艺术要素。对这一文学现
其实,“儿童”、“童年”作为一 童文学在内的。在五四新文学的 象,青年学者何卫青的 《小说儿
最伟大的进步之一。由于固守这 记》,特别是《故乡》、《社戏》,能够 在这些小说中并没有发挥全部的
一判定,当学术界出现否定五四 成为五四新文学的代表和颠峰, 价值功能,在一定意义上,是被矮
时期的思想革命、文学革命的声 无不因为其中对“童年”的深邃表 化了。
音时,我对其本能地产生怀疑,因 现。比如《故乡》,它的内在结构和
究都需要借鉴西方思想来启蒙一 基的珍贵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上,
14 /2008·11 青年教师
视点
深度阅读
不过是吉光片羽、空谷足音,都没 思想、学术动态的一种反映。在西 主义者,而主张“积极地参与这个
有像在西方那样,形成具有推动 方进行了 20 多年的“童年的消 世界”的帕金翰则是一位乐观主
社会变革力量的社会思潮。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出 现过尊崇“赤子”、“童心”的思想。 老子说:“抟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一个人生的乐观主义者,那么,童 乎?”老子的人生目标即见素抱
﹃ 童 年 ﹄
一 种 思 想
的朱 方自
强
年和儿童文学的半路夭折是否会 朴,“复归于婴儿”。庄子所说的
使我成为一个人生的悲观主义者 “童子”、“婴儿”与老子的“婴儿”
呢?尽管这个问题在我的生涯之 是旨趣相通的。追求赤子之心的
内,只能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但 道德飞跃,老庄可谓一脉相承。主
是,对它的思考,却成为我的生命 张性善论的孟子说:“孩提之童,
中的真实的重负。”
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
毫无疑问,“童年的消逝”这 知敬其兄也。” “大人者,不失其赤
一问题,事关人类的终极命运。它 子之心者也。”明代的王畿更明确
兹曼的名著 《童年的消逝》(广西 们来对付这个世界,来理解这个 学里的小儿科等等,就是说,只有
师范大学出版社)、美国学者大 世界,并且按照自身的特点积极 人类思想智慧和认识能力达到相
卫·帕金翰的著作《童年之死》(华 地参与这个世界。”在人生观的意 当的水平,关于儿童的研究才会
夏出版社) 相继在中国出版中译 义上,如果简单评说,赞同“将时 出现并发展起来。西方关于“儿
史 时 代 的 制 式 在 具 体 的 儿 童 生 于 1982 年,是“童年消逝”问题讨 文化对童年的影响作用。“视觉文
命、生活上的映现。儿童是与成人 论的发轫之作。帕金翰的著作《童 化处于主控地位”,在后现代主义
完全不同的人种,儿童的身上具 年之死》出版于 2000 年,作者似 者的修辞中,这是一再出现的语
年轻的(虚假的)大人。“中世纪没 再也不能让儿童回到童年的秘密 迎上前去,接受它的挑战。
有儿童”、“中世纪没有儿童时代” 花园里了……儿童溜入了广阔的
阅 读《童 年 的 消 逝》和《童 年
是这部著作的一个观点。下面将 成人世界— —— ——一个充满了危险 之死》,我的最强烈的感受是西方
要讨论的《童年的消逝》、《童年之 与机会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电 思想界、学术界对“儿童”和“ 童
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和根本 而“茫远”的守护愿望。人生的这 曼和 大 卫·帕 金 翰 等 学 者 论 述 、
在于“人”的发现。但是,没有“儿 个乐园在哪里?鲁迅以小说中那 描绘的“童年的消逝”、“童年之
童”(当然还有妇女)的发现,“人” 个反复闪回的“神异的图画”告诉 死”现象在当下中国也正在露出
的发现是既不完整,也不深刻的。 我 们— —— ——人 生 的 乐 园 就 在 童 端倪 ,不 仅 如 此 ,由 于 奉 行 功 利
文章中,我还写道:“鲍斯特曼在 思想的宝贵资源。从“发现儿童”
《童年的消逝》中所指出的问题和 的卢梭,到吟咏“儿童是成人之
提 出 的 观 点 是 令 人 震 惊 和 惶 恐 父”的华兹华斯;从在“快乐原则”
的。作为宣扬儿童本位的儿童文 与“现实原则”间作犹疑、痛苦选
学观的研究者,我一方面认为人 择的弗洛伊德,到将儿童命名为
新文学的领袖,是因为在那个时 恒的母题,获得了征服不同时代、 民族的危机所在。已经成为民族
代,他对“人”的认识包含着对妇 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 未来的隐忧的童年生态问题,必
女和儿童的发现。由于将“童年” 读者的艺术力量。可见, “童年”也 须是全社会给予最大关注和应对
作为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周 是鲁迅的文学世界和鲁迅的人生 的问题。
有儿童独自特有的心理、感觉和 乎扮演了 20 余年“童年消逝”问 汇。也就是说,这两部著作都探讨
情感,对此,成年人必须给以理解 题讨论、争议的评判者角色,并进 了童年的消逝与后现代社会的关
和尊重。这种对于儿童的观念,在 而提出了具有前瞻意义的建构性 系问题。波兹曼说“:童年的概念,
今天几乎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常 意见。阅读这两部关于童年消逝 我相信,长远来看它一定会成为
识,但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 问题的重要著作,我感到,在书 当今科技发展的牺牲品。”《童年
这样的儿童观只不过萌生于两百 中,“童年”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成 的消逝》 主要论述的是电子影像
多年前,而真正在成人社会占据 为一种思想的方法,通过童年研 传媒对童年的销蚀作用,如果联
普遍的支配地位,恐怕才只有一 究来寻找解决人类根本问题的路 系作者在另一部著作《娱乐至死》
绝不仅仅是从事儿童研究的人关 提出保童真勿失的主张:“赤子之
心的事,而是所有人文学科都不 心,纯一无伪,无智巧,无技能,神
该绕过的大课题。但是,在中国, 气自足,智慧自生,才能自长,非
□
:
法 和 资
直至今日,还没有一部童年史,没 有得到展开的儿童哲学 (似乎只 有 一 部 刘 晓 东 著 《儿 童 精 神 哲 学》)、儿童美学研究,即使是在关 注儿童精神世界的儿童文学界,
部著作中,阿利斯指出,在中世纪 许是最具人性的一个发明。”面对 帕金翰在《童年之死》中,面对电
的欧洲,特别是在法国,人们并不 “童年的消逝”,波兹曼发出的是 子媒体,既没有波兹曼那么悲观,
承认儿童具有与大人相对不同的 “失乐园”的哀叹:“不得不眼睁睁 也没有认为使用新科技的“孩子
独立性,而是把儿童作为缩小的 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 们正在建立一种新文化”的泰普
有所加也。大人通达万变,惟不失 此而已。”受其影响的李贽则进一 步提出了童心说:“夫童心者,绝 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 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源
“童年的消逝”也并没有成为普遍 的问题意识。
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 初矣。”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将儿
就像中国很多的儿童问题研 童、童年作为生命哲学的思考根
个时期就是五四新文化、新文学 推“儿童”的发现和“儿童的文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深入的研究。不过,从总体
运动时期。
的发现。
而言,“童年”还只是这类小说的
在人类思想史上,对“儿童”、
我们再看新文学创作的领袖 一种叙述策略,而没有成为思想
“童年”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己的 鲁迅的文学世界,他的 《狂人日 的资源和方法。也可以说, “童年”
年这一根基,另一方面,我信奉弗 洛伊德的童年代表着压抑发生前 的一个较为幸福的时期的观点, 在心境上像鲁迅的小说《故乡》一 样,把童年看作是人生的乐园。可 以说,《童年的消逝》 给我带来的 是一种‘失乐园’的惶恐……由于 童年和儿童文学的存在,我成为
的巴什拉,到把儿童尊奉为哲学 家的费鲁奇,许多思想者面对人 类的根本问题时,总是通过对“儿 童”的思想,寻找着走出黑暗隧道 的光亮。
逝”问题的讨论,能否以这两部重 义者。
儿童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成 要著作的中译本出版为契机,而
《童年的消逝》和《童年之死》
年社会对“童年”的普遍假设。每 在中国拉开历史序幕呢?
在论述童年的消逝这一问题时,
一 种 形 态 的“ 童 年 ”,都 是 某 个 历
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出版 都十分注重电子影像传媒即视觉
死》的作者就都从阿利斯的《“儿 子媒体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 年”的重视。其实,在人类思想史、
童”的诞生》受到启发和影响。
色。我们希望能够保护儿童免于 学术史上,凡是有关儿童的研究
2004 年和 2005 年,纽约大学 接触这样世界的年代是一去不复 都产生较晚,比如,哲学中的儿童
教授、著名媒体文化学者尼尔·波 返了。我们必须有勇气准备让他 哲学、心理学里的儿童心理学、医
视点
深度阅读
“谁能告诉我,童年和儿童文 样,“童年的消逝”这一警告也来
学消逝以后,人类的生活是一幅 自西方的思想界、学术界。
怎样的景象呢?”
在西方,有着关注儿童,并通
这是我在 2002 年发表的《童 过儿童来思考人性的人文传统。
年和儿童文学消逝以后》 一文的 自西方进入现代社会,“发现”儿
最后一句话。在那篇心境迷茫的 童以后,“儿童”、“童年”成为社会
在中国当代学术界、思想
为,正是在五四时期,中国才开始 情节动力就是“我”对自己这代人 界,与五四时期相比,在“ 儿 童 ”
真 正 在 思 想 上 和 文 学 上 发 现 了 失去的乐园的怀念,对水生与宏 意识、“童年”意识上也存在着较
“儿童”和“童年”这个世界。
儿这一代人不再失去乐园的无力 为明显的退化现象。尼尔·波兹
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也是被中 整体中,儿童文学是有机组成部 童—— —— —1980—2000:中国小 说
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一个 分。甚至可以这样说,最能显示五 的儿童视野》(中国海洋大学出版
特殊重要的时期所证明了的。这 四新文化、新文学的“新”质的,当 社 2004 年 12 月版) 一书作出了
百多年的历史。
径。比如,波兹曼就说:“儿童是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5
1960 年,法国历史学家菲力 们发送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时代 月版)中的警告,波兹曼对后现代
浦·阿利斯出版了震动西方史学 的活生生的信息。”“童年的概念 社会的重要文化载体— —— ——电子
界的著作《“儿童”的诞生》。在这 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也 媒体的态度显然是批判性的。而
成人来看待,人们只承认短暂的 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 史考特那么乐观。用帕金翰自己
幼儿期的特殊性,要求儿童尽早 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 的话说,“我的立场是比较温和的
和成人一起进行劳动和游戏,这 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建构主义”。帕金翰对裹挟电子媒
样,儿童便从小孩子一下子成了 而帕金翰则不无信心地说:“我们 体而来的后现代社会的态度,是
了其思想革命的明确步骤:“人的 郑振铎、王统照、丰子恺、沈从文 没有成为当代思想文化界的精神
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子小儿更 都曾经虔敬地赞美“童心”。“童心 资源(虽然我也注意到了张炜、刘
类的童年蕴涵着珍贵的人性价 “本能的缪斯”的布约克沃尔德;
值,所谓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童 从通过“童年”建立“梦想的诗学”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日本、中 国大陆和台湾多所大学的访问学 者或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 学、儿童文化、语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