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04b44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b.png)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度假、游玩的热门场所,也是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数量快速增加,如何合理安排景区的游客容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的问题,制定一套通用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以期为景区管理者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计算参考。
一、引言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是指通过对景区游客承载能力的分析与测算,确定一个合理的游客上限人数,以保证景区的安全、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旅游景区的游客容量计算。
二、游客容量计算原则1.安全原则:游客容量应以保障游客的安全为首要目标,确保景区各项设施和服务能够正常运行。
2.舒适度原则:游客容量要能够保证游客在景区内的舒适度,游览通道要畅通、设施要完善。
3.可持续发展原则:游客容量应合理控制,以保护景区环境和资源,并维护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游客容量计算方法1.基于景区面积:根据景区的总面积和游客活动区域的占比,计算出每平方米的游客数量,进而得出整个景区的游客容量。
2.基于游览时间:根据景区游览的平均时间和每位游客的游览时间,计算出一天内景区的游客容量。
3.基于设施设备:根据景区的设施和设备数量以及人均使用面积,计算出每天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
四、影响游客容量的因素1.景区道路设施:道路的宽度、通行能力、交通组织等都会影响游客容量。
2.游览设施和通道:游览设施和通道的数量、宽度、限流措施等会决定游客容量。
3.景点游览时间:景点的游览时间会直接影响游客容量。
4.旺季与淡季:旺季和淡季的游客数量差异会影响游客容量的计算。
五、用途与管理建议1.景区规划和设计:在景区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游客容量的因素,合理布局景点和游览路线,确保良好的游览体验。
2.假期管理:在节假日期间,景区管理者应根据游客容量,采取合理的限流措施,避免拥堵和安全隐患。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https://img.taocdn.com/s3/m/0666edacff00bed5b8f31d76.png)
附件7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1.1.1.1前言............................................................. III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容量测算要求 (5)5旅游容量测算 (5)6 环境质量 (8)7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 (9)附录A (资料性附录)旅游景区容量指标 (10)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旅游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1.1.2旅游景区容量测算规范1.1.2 范围本标准确定了旅游容量测算要求、旅游容量测算、环境质量、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等技术性指标和原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1.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663-1996旅店卫生标准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18005 —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971 —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1.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2旅游景区tourist attacti on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完整word版)旅游咨询中心设施与服务规范
![(完整word版)旅游咨询中心设施与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97023308bd63186bdebbcaf.png)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游客中心的设置要求、设施配备及服务的内容、形式和管理办法.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各类旅游景区中的游客中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775-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旅游景区 tourist attraction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
本标准中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该管理区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
3.2游客中心 tourist centre旅游景区内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属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是公益性的或免费的。
3。
3基本游客服务 basic tourist service基本游客服务主要指免费为游客提供的必要服务,包括厕所、寄存服务、无障碍设施、科普环保书籍和纪念品展示。
3.4旅游咨询 tourist consultation为游客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包括景区及旅游资源介绍、景区形象展示、区域交通信息、游程信息、天气询问、住宿咨询、旅行社服务情况问询及应注意事项提醒。
3.5旅游投诉 tourist complaint旅游者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对旅游服务质量不满意的口头或书面上的表示。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ca7672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3.png)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为了更好地管理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和保障游客的安全,制定了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
该规范主要包括游客容量计算方法,游客容量管理措施和相关法规规定等内容。
一、游客容量计算方法1.人均占用面积计算法:根据景区的总面积、游客密度、游客活动区域等因素,计算出每位游客平均需要的占用面积。
然后根据景区总面积和每位游客的占用面积,计算出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2.游客数量测算法:通过实地测算的方式,统计出在不同时间段内景区的游客数量,再根据实际情况和安全考虑,确定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3.系统模型计算法:利用专业的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软件,结合景区的地形、气候、游客活动区域等因素,精确计算出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二、游客容量管理措施1.设立进入限制:在景区的入口处设置人流控制设备,如闸机、警示牌等,限制游客的进入数量,确保景区内游客数量在安全范围内。
2.提前预约制度:对于热门景区或特定活动,实行提前预约制度,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
3. 网上实时查询:通过景区官方网站或手机App,实时查询景区内游客数量,提醒游客选择适合的游览时间,避免高峰时段拥堵。
4.预警机制:建立景区游客容量预警机制,一旦游客数量超出安全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游客的安全。
三、相关法规规定1.《旅游法》:根据《旅游法》相关规定,景区应当依法确定游客容量,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分类管理办法》:景区游客容量是评定景区质量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部门应当依法监督管理。
3.地方性法规:各地方政府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结合旅游景区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游客容量管理规定,加强对景区的监管。
总之,制定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有助于促进旅游景区的良性发展,提升游客体验,保障游客的安全。
景区管理部门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规定,科学合理地计算游客容量,加强管理措施,为广大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旅游景区规模测算(游客量估算)含公式(最全)
![旅游景区规模测算(游客量估算)含公式(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435266dd376baf1ffd4fad81.png)
2021/6/17
旅游规模测算逻辑
环境容量法
渗透率法
参照系: 周边县市核心景区游客量
年游客量基数
宏观总量目标 预测法
景区发展阶段 预测法
基地游客量测算
参照系: 本地风景区游客量
2021/6/17
餐饮 体量 测算
住宿 体量 测算
零售 商业 体量 测算
停车 场体 量测 算
指标
适宜游 览面积
测算方法
S/M
d
(㎡、m) (㎡/人、m/人)
面积法 371800
50
T (h)
8
游步道 线路法 12000
5
8
合计
t (h)
2
2
Da (人次)
7436
2400
9836
2021/6/17
基地建成之后,景区瞬时容量 为9836人。
按照平均0.8的周转率,日游 客容量约为12295人。
鉴于景区商业主要为中高端散点式商业,故出。
商业捕获率 人均旅游花费
商业坪效 商业设施面积
2020年 1.0% 1211 10386 1213
商业设施预估
2025年 1.2% 1211 10386 2155
2030年 1.5% 1211 10386 3690
设置全年可游览天数300天。 故项目全年游客容量约为369 万人次
根据项目地产品类型、资源类型选取了周边综合型山地旅游区、普通山地旅游景区、主题娱乐景区三大类型的景区作为参考系,设定为本项目游客渗透率对比目标。
14%
综合型山地旅游区
周边县市各类型景区渗透率(2013年)
传统山地景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12b53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c.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3.10.11•【文号】建城[2013]142号•【施行日期】2013.10.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的通知(建城[2013]142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审查工作,提高总体规划成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依据《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关于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10月11日附件关于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依据《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上报成果作出如下规定。
一、文本内容(一)总体部分1. 总则包括规划目的、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等内容。
2. 范围与性质(1)明确风景名胜区面积,界定风景名胜区范围和四至经纬度,描述风景名胜区边界,风景名胜区范围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设立及规划审批范围保持基本一致;(2)明确核心景区面积,界定核心景区范围和四至经纬度,描述核心景区边界,核心景区面积占风景名胜区面积的比例一般不低于30%;(3)性质表述应当明确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征、主要功能和级别三方面内容。
3. 风景名胜资源评价(1)阐述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类型和基本特征;(2)列出景点评价简表,明确风景名胜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宗教活动场所;(3)提出风景名胜区资源总体评价结论。
公园景区游客承载量测算
![公园景区游客承载量测算](https://img.taocdn.com/s3/m/8424e204804d2b160b4ec06d.png)
公园景区游客承载量测算一、景区承载量估算为进一步强化景区安全管理意识,应省旅游局要求,根据2015年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为指导,结合公园景区实际情况,计算如下:1.瞬时承载量定义:瞬时承载量是指在某一时间点,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核定方法:景区瞬时承载量一般是指瞬时空间承载量,瞬时空间承载量C1由以下公式确定:i i Y X C /1∑=Xi ——第i 景点的有效可游览面积;Yi ——第i 景点的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2.日最大承载量定义:是指在景区的日开放时间内,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核定方法: 景区日承载量一般是指日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C2由以下公式确定:Z C t T Y X C i i ⨯=⨯=∑12)/(Int /T —景区每天的有效开放时间;t —每位旅游者在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Z —整个景区的日平均周转率,即Int (T/t )为T/t 的整数部分值。
二、景区承载量计算说明1.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Yi 估算):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和文化体验感知容量五类。
2.根据权威统计发布的七大景区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示例:博物院0.8-3.0平米,和园0.8-2.0平米,景区1.0-1.5平米。
参照上述景区,估算 主题公园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约为1-3平米,公园景区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约为25平米。
3.主场馆分布及有效占地面积(即Xi 估算)及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Yi 估算):a.(80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1.2平米;b.(12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1.5平米;c.(54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平米;d.(350平米) ,单位游览面积1平米;e.(35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5平米;f.(35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3平米;g.(45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平米。
旅游景区规模测算(游客量估算)含公式(最全)
![旅游景区规模测算(游客量估算)含公式(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094ff343ad51f01dc281f1c1.png)
10%
12%
14%
3
游客量测算
至2030年,项目地年游客量将达到211万人次
方法一:宏观总量目标预测法
宏观总量预测:参照临安市2010-2014年游客接待量增长率,按照临安市游客 接待量符合增长率10%计算,预测临安市2015-2025年游客量 本项目渗透率预测:本项目基础渗透率为6 %,同时结
床位数预测
至2030年,景区所需床位数为80个
住宿率
年游客量
平均停留天数
年游客住宿量
年旅游天数
床位利用率
床位数
依据景区未来游客量对景区所需床位数进行预测:
床位数=
年游客量×住宿率×平均停留天数 年旅游天数×床位利用率
年份 年游客量(万人次)
住宿率 平均停留天数 床位利用率
床位数
2020年 104 0.2% 1.7 70% 17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5 2030
临安市游客量预测
935
1029 1131 1244 1369 1506 2227 3586
(万人次)
渗透率(%)
6.0
6.1 6.2 6.3 6.4
6.5
6.5
6
基地游客量(万人次) 51
63
70 78 88
98
145 215
• 床位利用率则参考周边湍口温泉旺季床位利用率(70%)斐文、,在远期 则参考周边精品酒店床位利用率标准90%计算。
5
餐饮体量预测
至2030年,景区所需就餐面积为5744㎡
年游客量
就餐率
年游客就餐量
年旅游天数
餐位翻桌率
餐位数
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
![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733ad9958bd63186bdebbc55.png)
➢ 例如:假设一个影剧院的座位数为Xi,日周 转率为Yi,则日设施容量为 Ci=Xi×Yi 旅游区日设施总容量为: C=∑Ci=∑Xi×Yi
生态容量 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主 要考虑以下因素:
➢ ——土壤:土壤密度、土壤组成、土壤侵蚀。 ➢ ——植被:植被覆盖率、植被组成、植被年龄结构、
青岛海滨浴场—周期性饱和
为什么会旅游超载?
1、缺乏旅游容量、环境保护观念 2、经济利益的强烈驱动 3、风景名胜区的公共产品属性
二、解决对策
1.从旅游需求方面着眼,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 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饱和点之内。 (价格、游客限制、媒体宣传、信息发布)
2.提高旅游供给能力,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 构,合理引导旅游需求,对旅游者实行空间 上的分流。(外部空间分流措施、内部空间 分流措施)
记录到的高峰日容量达到3.1万人,浏览 时人均占用空间只有0.73平方米。
实例
现以我国某风景区的环境容量估算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该风景区的地形条件、景观内涵、基础设施布 置及景点的游览方式等情况,规划中选择了3种方来估 算环境容量。
(1)面积容量法:风景区的游览区总面积为60km2, 以每个游人占游览面积4000m2来计算(全年可游天数 为300d)。则:日风景容量=60×10 6÷4000=1.5万人 年风景容量=1.5×300=450万人
E
Si a
T t
T 为周转率 t
➢ 其中: 式中:Si——第i个景区的面积
➢
a ——平均每个游客所需的合理面积
➢
T——景区开放时间
➢
t ——游客游览景区的平均时间
举例:南岳衡山绝顶的祝融峰景点,总面 积477平方米,一天开放12小时,每人浏览 时间15分钟,人均最低空间标准5平方米。 祝融峰极限日容量为____4291____。
(完整word版)旅游目的地管理试题二(2)
![(完整word版)旅游目的地管理试题二(2)](https://img.taocdn.com/s3/m/a162bebb852458fb760b56ae.png)
旅游目的地管理试题二一、填空题1.巴特勒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并且引人了使用广泛的“S’'形曲线来加以表述。
2.“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可以界定为旅游目的地能够持续地为旅游者提供________,并且能够不断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________以及旅游目的地________福利的能力,其表现形式为具有共同目标市场的旅游目的地之间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和旅游收入的高低。
3.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管理定义为:为平衡旅游目的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追求所有利益相关者的________和旅游业的________而进行的管理活动.4.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参与既是当地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______、方式和手段,更是指________参加旅游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旅游目的地发展之________和对社区发展之________。
5.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Leiper的模型包括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5个要素,重点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要素,他将旅游系统看成是由旅游通道连接的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结合。
7.旅游规划是为了满足________、促进旅游地的发展和旅游业健康发展而确定的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定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
8.__________已成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必须加以提升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
9.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由________、招聘选拔体系、________体系、薪酬福利体系、培训与发展体系、________体系组成。
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游客容量的计算方法
![游客容量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b3db8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5.png)
游客容量的计算方法先说说计算步骤吧。
首先得确定景区的可游览面积,这就像给蛋糕量尺寸一样,得准确无误。
然后呢,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确定人均占有面积。
比如开阔的广场和狭窄的山间小道,那人均面积肯定不一样呀!接着,把可游览面积除以人均占有面积,哇塞,游客容量就出来啦!但这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算好的哦,还得考虑好多因素呢。
计算过程中有啥注意事项呢?那可不少。
得考虑游客的流动性,不能光算静态的人数。
要是游客都挤在一个地方不动,那可就乱套啦!还得考虑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游客数量变化。
夏天旅游旺季和冬天淡季,那能一样吗?就像天气热的时候大家都想喝冷饮,旅游旺季游客肯定多呀!再说说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果游客数量超过了容量,那可不得了。
就像一辆车装了太多人会爆胎一样,景区也会承受不住。
人挤人的时候容易发生踩踏事故,那多危险呐!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保证景区的安全稳定。
这就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措施,比如提前预约、实时监控游客数量等。
那游客容量的计算方法有啥应用场景和优势呢?这可多啦!对于景区管理者来说,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避免人手不足或浪费。
还可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万一游客太多也能应对自如。
对于游客来说呢,也能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想象一下,要是去一个景区,人山人海,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那得多闹心呐!但如果知道了游客容量,提前做好规划,就能避开高峰期,享受美好的旅游时光。
咱来看看实际案例吧。
比如说黄山,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旅游胜地。
黄山景区就通过科学的游客容量计算方法,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在旅游旺季,实行提前预约制度,让游客有序进入景区。
这样既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又让大家都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如果没有计算游客容量,任由游客涌入,那后果不堪设想。
黄山可能会变成“人山”,而不是美丽的名山啦!所以说呀,游客容量的计算方法真的超级重要。
它就像一个魔法棒,可以让景区变得更加有序、安全、美丽。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哦!大家一定要重视游客容量的计算,让我们的旅游更加愉快、安全。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https://img.taocdn.com/s3/m/623bcc79192e45361066f57d.png)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9663-1996旅店卫生标准
GB 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受力、设施承载力、管理承载力等社会环境容量对旅游相关活动的承载力。
1.5旅游容量测算
旅游容量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和文化体验感知容量五类。
对于一个旅游区,日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的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
1.1.1.13日空间容量
5
1DB51/ T XXXX—2011
日空间容量的测算是在给出各个空间使用密度的情况下,把游客的日周转率考虑进去、
附录A(资料性附录)旅游景区容量指标..........................7
II
1DB51/ T XXXX—2011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旅游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I
1DB51/ T XXXX—2011
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1.3
旅游区规划tourism area plan
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
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1.4
旅游客源市场tourist source market
【优质】旅游景区管理办法-优秀word范文 (9页)
![【优质】旅游景区管理办法-优秀word范文 (9页)](https://img.taocdn.com/s3/m/af26689fe53a580216fcfe5f.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旅游景区管理办法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独立的管理办法,这是为了可以有效管理景区日常工作而制定的!以下是小整理的旅游景区管理办法,一起看看吧!旅游景区管理办法【1】1、各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对所评旅游景区要进行监督检查和复核。
监督检查采取重点抽查、定期明查和不定期暗访以及社会调查、听取游客意见反馈等方式进行。
2、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建立全国旅游景区动态监测与游客评价系统和景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收集信息和游客评价意见,作为对旅游景区监督检查和复核依据之一。
3、对游客好评率较低、社会反响较差、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被游客进行重大投诉经调查情况属实及未按时报送数据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的景区,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4、4A级及以下等级景区复核工作主要由省级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和实施,复核分为年度复核与五年期满的评定性复核,年度复核采取抽查的方式,复核比例不低于10%。
5A级旅游景区复核工作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每年复核比例不低于10%。
经复核达不到要求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对景区处理方式包括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
5、旅游景区接到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后,须认真整改,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上报相应的等级评定机构。
6、旅游景区被处以签发警告通知书和通报批评处理后,整改期满仍未达标的,将给予降低或取消等级处理。
凡被降低、取消质量等级的旅游景区,自降低或取消等级之日起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等级。
7、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权限如下:(1)、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有权对达不到标准规定的3A级及以下等级旅游景区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并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备案。
旅游园区客流量计算方法
![旅游园区客流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792f28a32d7375a4178072.png)
旅游环境容量计算中的人均游览面积取值怎么算?有固定值还是不同类型有不同值?计算方法风景区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所拥有的景观资源对游人的容纳量。
这种容纳量对一个风景区来说是固有的,容纳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风景区具有多大的景观内涵,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容量的估算方法可分为面积容量法、游线容量法、生态容量法及卡口容量法等。
一、面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与风景资源类型、风景资源界面的大小、风景资源内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
范围越大、风景资源内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
风景容量是一个风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用技术参数来估算。
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
计算公式:C = A/a(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 A—景区可游面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 a—每人适当游览面积,一般按100米²/人计算)可游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可游比例环境容量(人)=可游面积(公顷)/人均适当游览面积(米²/人)二、游线容量法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
该方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
计算公式:N = H/A(N—合理容量 H—游线长度 A—人均游线面积)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5-10米²/人。
三、生态容量法生态容量法是规划人员在合理地考虑保护风景资源的情况下,用生态压力指标,制定出的容量。
生态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区本身的地域环境、风景资源内涵,生态指标、规划管理部门对保护景区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压力表示景区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高游人量。
规划中取生态压力指标为1.0-2.0人/公顷。
计算公式:O = S × d(O—生态容量 S—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 d—生态压力指标)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景区的总面积× (50%-70%)四、卡口容量法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风景区规划完成,游览方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行的。
公园景区游客承载量测算
![公园景区游客承载量测算](https://img.taocdn.com/s3/m/eb8ce62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0.png)
公园景区游客承载量测算公园景区游客承载量测算一、景区承载量估算为进一步强化景区安全管理意识,应省旅游局要求,根据2015年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为指导,结合公园景区实际情况,计算如下:1.瞬时承载量定义:瞬时承载量是指在某一时间点,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核定方法:景区瞬时承载量一般是指瞬时空间承载量,瞬时空间承载量C1由以下公式确定:i i Y X C /1∑=Xi ——第i 景点的有效可游览面积;Yi ——第i 景点的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2.日最大承载量定义:是指在景区的日开放时间内,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核定方法:景区日承载量一般是指日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C2由以下公式确定:Z C t T Y X C i i ?=?=∑12)/(Int /T —景区每天的有效开放时间;t —每位旅游者在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Z —整个景区的日平均周转率,即Int (T/t )为T/t 的整数部分值。
二、景区承载量计算说明1.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Yi 估算):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和文化体验感知容量五类。
2.根据权威统计发布的七大景区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示例:博物院0.8-3.0平米,和园0.8-2.0平米,景区1.0-1.5平米。
参照上述景区,估算主题公园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约为1-3平米,公园景区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约为25平米。
3.主场馆分布及有效占地面积(即Xi 估算)及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Yi 估算):a.(80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1.2平米;b.(12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1.5平米;c.(54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平米;d.(35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1平米;e.(35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5平米;f.(35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3平米;g.(45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平米。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bdd4b9ce2f0066f4332224.png)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附件7.《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1.1.1.1 目次前言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旅游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1.1.2 旅游景区容量测算规范1.1.2 范围本标准确定了旅游容量测算要求、旅游容量测算、环境质量、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等技术性指标和原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1.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9663-1996旅店卫生标准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GB/T20416-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1.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旅游景区touristattaction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旅游区规划tourismareaplan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旅游客源市场touristsourcemarket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
2021旅游商业街区游客量承载量测算(精品)
![2021旅游商业街区游客量承载量测算(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9886cebfad6195f302ba670.png)
从游客使用舒适度及景区承载量方面计算,首开区估算商业承载力约为年101万人 综合1,2算法,取保守值,首开区建成后商业部分承载力约为每年98万人
4
方法1:商业坪效法 住宿承载力估算
本项目首开区住宿面积,为48716平方米; 为确保项目整体的游览舒适度及住宿舒朗度,以确保度假品质,客房平均面积取60平方米
年游客承载力173万人
从项目策划运营角度,景区首开区建成后客栈等住宿业态游客承载力为每年173万人
5
方法2:百人指标核算法 住宿所需床位数及面积估算 Nhomakorabea档次
总计 高档 中档 低挡
景区住宿结构预测
客房比例 间数 房间面积 总面积
100%
15% 45% 40%
1037
155 467 415
47(平均) 48716
承载力估算依据:对方法1和方法2的计算结果进行折中取中间值计算
估算面积较为合理,景区承载力适宜,可同时保证经济收益可行性和游客使用的舒适性
方法1:商业坪效法 商业总面积估算
消费坪效测算法计算公式:年到场人次×客单价=销售额 销售额÷坪效÷365天=商业面积
商业面积 商业坪效 销售额 客单价
15857平米 22/天/平米 1.27亿元 130
6
估算结论
景区商业业态承载力约为 每年98万人 +
景区住宿业态承载力约为
每年173万人
综上,景区推荐预测 Xxx项目在建成后游客承载力约为每年
120-140万人
7
旅游商业街区游客承载人数估算
2021年2月
景区首开区游客承载力估算
住宿面积、商业面积、配套设施面积
方法1:商业策划——商业坪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7.《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1.1.1.1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容量测算要求 (2)5 旅游容量测算 (2)6 环境质量 (5)7 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 (6)附录A(资料性附录)旅游景区容量指标 (7)前言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旅游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1.1.2 旅游景区容量测算规范1.1.2 范围本标准确定了旅游容量测算要求、旅游容量测算、环境质量、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等技术性指标和原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1.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663-1996 旅店卫生标准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18005—1999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1.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2旅游景区tourist attaction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1.3旅游区规划 tourism area plan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1.4旅游客源市场 tourist source market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
1.5旅游资源 tourist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1.6旅游产品 toueism product为了满足旅游需求所生产和开发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指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7旅游容量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的最小值。
1.8游客日容量 daily visitor carryine capacity在特定条件下,游客一天最佳游览时间内景区所能容纳旅游者的能力,它一般等于或小于景区的日环境容量1.8.1 容量测算要求1.9 容量测算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利用产品为主体,本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获得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原则。
对水土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的综合评价。
1.10 容量测算要同时满足游客的舒适、安全、卫生和方便等旅游需求的原则,计算环境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游客规模,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1.11 容量测算要求全面分析旅游景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以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1.12 容量测算重点关注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1.13 根据不同类型景区的不同需求,结合景区内活动方式的实际情况进行容量测算。
1.14 容量测算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既要考虑水质、大气、土壤、地质、植被、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对旅游相关活动的承载力,又要考虑人文承载力、心理承受力、设施承载力、管理承载力等社会环境容量对旅游相关活动的承载力。
1.14.1 旅游容量测算旅游容量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和文化体验感知容量五类。
对于一个旅游区,日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的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
1.15 日空间容量日空间容量的测算是在给出各个空间使用密度的情况下,把游客的日周转率考虑进去、既可估算出不同空间的日空间容量。
例如:假设某游览空间面积为X i (m 2),在不影响游览质量的情况下,平均每位游客占用面积为Y i (m 2/人),日周转率为Z i 。
则该游览日空间容量为:C i = X i × Z i / Y i (人)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等于各分区日空间容量之和。
即:C = ∑C i = ∑X i × ∑ Z i / Y i 1.16 日设施容量日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日空间容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类似。
例如:假设一个表演场所的座位数为 X i ,日周转率为 Y i ,则日设施容量为C i = X i × Y i旅游区日设施总容量为:C = ∑C i = ∑X i × Y i其中旅游接待设施,如宾馆、疗养院的日间系数建议为0.4。
1.17 环境容量1.17.1 可分别按景区、景点可游面积测算日环境容量,并结合旅游季节特点,计算旅游区年环境容量。
1.17.2 环境容量一般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三种计算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或综合运用。
1.17.2.1.1 面积计算法C=aA×D 式中:C ----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a----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1.17.2.1.2 卡口计算法C= D × A =(t 1/t 3)× A = )(H -t 2)× A / t 3式中:C ----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D ----日游客批数,D=t 1/t 3 ; A----每批游客人数;t 1 ----每天游览时间,t 1=H-t 2 ,单位为小时(h ); t 3 ----两批游客相距时间,单位为小时(h ); H ----每天开放时间,单位为小时(h );t 2 ----游完全程所需时间,单位为小时(h )。
1.17.2.1.3 游路计算法完全游道;C =mM× D 不完全游道;C =)(21t t m m M + × D式中:C ----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M ----游道全长,单位为 m ;m ----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 m ;D ----周转率,D=游道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t 1 ----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单位为 h ; t 2 ----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单位为 h 。
1.17.3 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起码要考虑到如下因素: a) 土壤密度、土壤组成、土壤温度、土壤冲蚀与径流;b) 植被:植被覆盖率、植被组成、植被年龄结构、稀有植物的灭绝、植被的机械性损伤;c) 水:水中病原体的数目与种类、水中的养分及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污染物; d) 野生动物:栖息地、种群组成、种群改变、旅游活动对种群活动的影响; e) 空气。
1.17.4 生态容量的研究,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a) 即成事实分析:在旅游活动与环境影响已达到平衡的系统,选择游客量压力不同调查其容量,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b) 模拟试验:使用人工控制的破坏强度,观察其影响程度。
根据试验结果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 c) 长期监测:从旅游活动开始阶段作长期调查,分析使用强度逐年增加所引起的改变。
或在游客压力突增时,随时作短期调查。
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的环境容量。
1.18 游客容量测算游人容量计算方法按GB 50298中3.5.1.4的规定执行。
G =Tt× C G ----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次;t ----游完景区或游道所需时间,单位为 h ;T ----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单位为 h ; C ----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1.19 社会心理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拥挤度。
对于它的测算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目前主要有两个模型可以利用:一是满意模型,二是拥挤认识模型。
游客满意度调查由工作人员(两人以上)在旅游区(点)现场向游客发放、回收统一印制的表1《旅游景区(点)游客满意度调查表》,汇总游客评分后得出结果。
游客满意度调查表表1 旅游景区(点)游客满意度调查表日表1应随机发放,被调查范围原则上不能少于三个旅游团,并注意游客在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及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均衡分布。
1.20 文化体验感知容量这是一个相当变化的参数。
比如在博物馆、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展示空间就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某些节事活动则需要聚集人气形成热闹氛围,空间容量则不受限制。
在这样的情形下,游客体验感觉有很大差异。
1.21 旅游景区旅游容量的确定一般对一个旅游景区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进行测算,对生态交换容量和社会环境容量进行分析。
有条件也应对后两个环境容量进行测算。
如果上述四个容量都有测算值,那么一个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取决于以下三者的最小值:a)生态环境容量;b)社会心理容量;c)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之和。
1.21.1 环境质量1.22 旅游景区按其不同产品可划分为:a) 观光产品型:包括自然景观(如名山大川、人文景观(如名胜古迹、城市娱乐等);b) 度假产品型:包括森林型、山地型、草原型、温泉型、河湖型度假产品等;c) 专项产品型:包括体育、探险、游船、科学考察等领域产品。
上述类型产品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交叉出现在同一旅游区内。
1.23 旅游区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及游客容量采用不同环境质量标准,对跨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类型的旅游区,应采用较高的环境质量标准。
1.24 人文景观型旅游区的测算应当达到以下环节质量标准:a) 绿地率符合GB/T 18971中A.3.3的要求。
b) 大气环境达到GB 3095一级标准;c) 生活饮用水水质达到GB 5749的要求,人体直接接触的其他水体达到GB 3838的要求;d) 环境噪声达到GB 3096中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e)公共场所卫生达到GB 9663、GB 16153等的要求。
1.25 自然景观型旅游区和度假型旅游区的测算应当达到以下环节质量标准:a) 绿地率符合A.3.4的要求;b) 大气环境达到GB 3095一级标准;c) 生活饮用水水质达到GB 5749的要求,人体直接接触的其他水体达到GB 3838的要求;d) 环境噪声达到GB 3096中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e)公共场所卫生达到GB 9663、GB 16153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