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三章《有机》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流程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案

高一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案

高一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 能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分类和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方程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定义和特点1.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及其他元素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2.1 可燃性: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大量碳氢键,碳氢键易于断裂,因此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燃烧性。

1.2.2 不溶于水:有机化合物一般是非极性物质,由于水是极性溶剂,所以大部分有机化合物不溶于水。

1.2.3 挥发性:由于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所以有机化合物一般具有较高的挥发性。

2. 命名规则2.1 碳链命名碳链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碳原子形成的连续链状结构。

根据碳链的长度,可以分为甲基(CH3-)、乙基(C2H5-)、丙基(C3H7-)等。

2.2 功能团命名功能团是指有机化合物中与主链连接的特定原子或原子团。

根据不同的功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也应相应变化。

例如,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以醇的命名规则命名,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以酸的命名规则命名。

2.3 合成物命名合成物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有机化合物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按照命名规则,合成物的命名需要按照优先级进行,以最高优先级的功能团为主,其他功能团为前缀。

3.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分析,可以预测其性质和反应类型。

4. 反应类型和方程式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的方程式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反应类型包括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命名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五节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五节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针对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起点、教学目标(终点)等进行任务分析,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复习再现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建构转化关系网络,运用逆合成法等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和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采用学案预学导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

在选题和难度上根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和课堂容量,从而确保课堂的参与性和活跃性,确保教学的效果。

二、教材分析有机合成安排在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性质、转化等知识,但是缺乏对各物质之间演变关系的梳理,非常有必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和融会贯通,而有机合成正是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

本课承载的价值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机合成承载了整合有机反应的任务,通过有机合成的学习进一步建立起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合成在医药、化工、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学情分析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高中常见有机物: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和酯的性质,并对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有了全面的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所学有机物种类繁多,学习时间还比较短,客观上造成了对官能团性质掌握不熟练,甚至混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途径不熟悉。

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此时进行归纳、梳理、整合。

并且设计上要适当降低难度,注意思维的递进性;在讲解上要讲究策略,要留足时间空间尽量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1 .复习再现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构建转化关系网络。

2 .熟练掌握几条常见的合成线路。

3 .了解逆合成分析法的运用,并能应用知识网络分析简单的有机合成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建构各类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

高二化学(人教版-有机化学)-第三章复习课-1教案

高二化学(人教版-有机化学)-第三章复习课-1教案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三章复习课
学科
化学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有机化学基础出版社:人教社出版日期:2007年2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必备知识多角度认识有机反应。
2.通过完成三个基本任务形成“陌生中找熟悉”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解综合有机推断.有机反应的各认识角度及联系。
2.解综合有机推断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解综合有机推断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1
多角度认识有机反应
【任务1】从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小结】有机反应的认识角度
【知识梳理】
1从物质类别的角度
2从反应类型的角度
3.从反应试剂及反应条件的角度
4.从某些特征实验现象的角度
5.从定量的角度
【任务2】将下列合成路线补充完整,分析每步的反应类型。
【小结】有机反应的认识和应用
必备知识梳理
环节2
陌生中找熟悉
【任务3】根据下列“陌生”物质的结构简式,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任务4】结合“陌生”分子式推导下列合成路线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分析每步的反应类型。
【任务5】根据“陌生”反应的信息,推导流程图中未知物B的结构简式。
【小结】
1.从陌生物质的结构简式中找到熟悉的官能团
2.从陌生分子式的变化中找到熟悉的反应类型
3.从陌生反应中找到熟悉的断键、成键方式

3.5.2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3.5.2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五节有机合成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2、理解有机合成遵循的基本规律,初步学会使用逆合成法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逆合成分析。

2、难点: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有机合成不仅仅是对艺术美的追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提高的主要推动力。

大家能不能结合身边生活的实例谈一下你对有机合成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讲解]有机合成的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正确判断需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它含有哪种官能团,与哪些知识信息有关;其次是根据现在的原料、信息和有关反应规律,尽可能合理地把目标化合物分成若干片段,或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方法,或设法将各片段拼凑衍变,尽快找出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关键;最后将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得出的若干个合成路线加以综合比较,选择出最佳的合成方案。

[投影]从原料出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正向设计图示)[提问]设计合成路线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生]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性、低污染。

[讲解]通常采用四个碳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生]应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

[讲解]为减少合成步骤,应尽量选择与目标化合物结构相似的原料。

步骤越少,最后产率越高。

[生]合成路线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讲解]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化合物中,达到零排放。

[生]有机合成反应要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于实现。

[补充]要按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综合运用有机反应中官能团的衍变规律及有关的提示信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有时则要综合运用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导出最佳的合成路线。

[投影并讲解]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师]通过刚刚的初步学习,请大家试着复述解决有机合成题的基本步骤。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教学案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教学案

高二年级化学李素霞胡建超张冬梅周正阳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学案)本章总论:在学习了烃和卤代烃的后,本章重点介绍了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几种含氧有机物。

从组成上来说,除了含有、外,还含有元素。

从结构上说,这些有机物可以看做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含有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成的,被称为烃。

烃的含氧衍生物种类很多,可分为、酚、、、酯等。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由官能团决定。

利用有机物的性质,我们可以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满足我们的需要。

本章教学目标:1.认识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并根据典型代表物,认识上述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了解合成分析法,通过简单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巩固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并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意义。

3.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醇酚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醇和酚的结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2.掌握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知道乙醇、苯酚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2.了解醇类的结构特点、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醇的用途。

【复习回顾】1.写出羟基的符号、电子式、2. 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CH2——OH 指出分别是醇或酚?【新课学案】:一、认识醇和酚羟基与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如:羟基与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如:二、醇的性质和应用1.醇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一元醇的命名: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把支链看作取代基,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羟基在1位的醇,可省去羟基的位次。

例如:CH3CH2CH2CH2OH 、2,3—二甲基—2—丁醇多元醇的命名:要选取含有尽可能多的带羟基的碳链作为主链,羟基的数目写在醇字的前面。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基本原则。

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加强学生对官能团性质和转化关系的把握,形成知识网路。

通过阶梯式的与生活、科技、社会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正、逆向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学生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通过有机合成中原料的选择,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概括和总结。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中的应用。

难点逆合成分析法中官能团的逆向转化。

教学过程:[自学]第一、二自然段。

[板书] 第4节有机合成一、有机合成的过程[自学・交流]阅读第三自然段,回答: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那些?3、用示意图表示出有机合成过程。

[汇报]1、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板书]1、有机合成定义;2、有机合成的任务;3、有机合成过程。

[思考与交流1]官能团的引入。

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思考:1、在碳链上引入C=C的三种方法:(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2、在碳链上引入卤素原子的三种方法:(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3、在碳链上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4) 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延伸和重要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消去、转化,碳链的增长、缩短以及成环等技巧方法,为进行有机合成做好知识储备。

在前面两章以及第三章前三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烃类、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机物逆合成分析法的推理,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二、学生分析:1.对学生现有知识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如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卤代烃、醇、苯酚、醛、羧酸、酯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还是要欠缺一些,需要教师的引导。

2.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重要官能团的引入、消去、转化,碳链的增长、缩短以及成环等技巧方法,并且能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有机合成中。

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充分运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方法或者顺推、逆推法结合运用等方法,掌握有机合成的解题方法,特别是逆向合成分析法。

通过教材例题分析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解题思路,并能熟练运用。

三、新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举例说明烃及烃的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2、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能从网络图中找到引入各种不同官能团以及改变分子骨架的方法用于有机合成。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知识网络图,归纳整理各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人教版第三章《有机》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流程设计

人教版第三章《有机》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流程设计

人教版第三章《有机》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流程设计第一篇:人教版第三章《有机》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流程设计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如何在学生心中建立立体结构模型,将甲烷和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课时)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重点:(第一课时)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从实验了解有机反应类型。

(第二课时)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

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认识,开始认识从结构推测性质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第二课时)苯的取代与烷烃的取代的区别。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教学重点:(第一课时)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第二课时)油脂的水解反应。

五、本章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及建议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设计一:第一课时(提出问题)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甲烷的结构(探究活动:制作模型)→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概念→探究活动(烷烃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第二课时:推测甲烷的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探究活动(动画模拟或者制作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

高中校本实验探索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油的裂化》二、实验背景(一)查阅文献《石蜡油的裂化》可以探究烯烃性质、了解烯烃可来源于石油,是高一化学有机实验引入烯烃非常重要的实验,如何优化该实验激发了老师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的温度、催化剂、裂化产物的性质。

(二)教学现状人教版教材实验从加热到完成实验需要15分钟左右,反应时间长、烯烃量少、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存在易倒吸的安全隐患;改进的实验有很多优点,但很多一线教师师仍然回避“不做”。

把演示实验改成了“看”实验、“讲”实验。

化学学科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我校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本实验就是适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设疑的校本实验案例。

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探索适合高中生学情的多角度探究化学实验的校本实验(二)通过对实验的再实践和再探究,探索实验成败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创新实验、拓展实验探究方向、获取成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精神。

(三)寻找实验过程中引起倒吸的本质原因,改进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提升实验的操控性、安全性。

(四)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利用碎瓷片在有效的时间内安全的完成该实验。

(五)拓展裂化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液态生成物,再验证气态生成物,更直观的理解烷烃裂化的原理和反应进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烷烃及其相关性质,知道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3~4人,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分组完成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

五、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烷烃高温分解产生产生不饱和烃例:十六烷裂化、深度裂化原理(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烷烃裂化、深度裂化原理2、过程与方法(1)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并通过对比实验、合作讨论、查阅文献、实践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多角度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K新课导入U通过ppt图片展示有机材料引入新课K学习目标U通过ppt展示K基础知识回顾M通过复习再现的形式,回顾有关官能团的性质K有机合成的过程U通过阅读教材,探究活动,讲解等活动完成木部分知识1>有机合成的概念2、有机合成的任务3、官能团的引入方法4、官能团的转化5、碳骨架的构建K有机合成的方法U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向合成分析法K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1、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一一以保证较高的产率。

2、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一一通常采用4个C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3、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

4、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5、尊重客观事实,按一定顺序反应。

K课堂达标』K课堂小结》第四节有机合成K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的定义、意义和基本过程2.掌握常见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和特征反应3.常握怪及矩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4.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木过程和基木原则5.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自主预习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意义?3、有机合成的任务有哪些?预习检测下列有机合成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B.有机合成能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其性能更加完美C.有机合成的任务是对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D.有机合成的目的是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知识回顾:完成下面的表格苯环轻基醛基竣基酯基一、有机合成的过程探究活动一:官能团的转化或引入1>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 、_2^ —X卤原子的引入 _____________3^ —0H的弓|入____________ 、_探究活动二、碳骨架的构建1、碳链增长的方法有哪些?2、碳链减短的方法有哪些?3、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归纳整理:主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二、有机合成的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副产物副产物基础原料中间体匚二>1中间体|匚二>|目标化合物辅助原料1辅助原料2辅助原料32、逆向合成分析法探究活动三:应用逆合成分析法合成有机物一一草酸二乙酯思维过程的分析思考交流教材66页学与问有关产率的计算。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抚顺十中赵莹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有机化学重难点教案初中

有机化学重难点教案初中

有机化学重难点教案初中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 能够进行有机化学反应的推导和解释。

教学重难点: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 有机化学反应的推导和解释。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详细介绍IUPAC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让学生掌握如
何准确命名有机化合物。

三、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通过举例讲解不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物理化学
性质,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和应用。

四、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五、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推导和解释:通过一些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学习如何
推导和解释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六、练习与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练习和实验,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
综合能力。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引
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课件《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优秀ppt 人教版

化学课件《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优秀ppt 人教版
94.对一个适度工作的人而言,快乐来自于工作,有如花朵结果前拥有彩色的花瓣。――[约翰·拉斯金] 9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威廉·班] 96.人生真正的欢欣,就是在于你自认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抱怨世界无法带给你快乐。――[萧伯纳]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基础训练》的使用建议
不宜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P61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基本方法、 P61迁移拓展、 P64例3、例4、 P69乙醇催化氧化和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建议有能力的学生才做的练习:
第一节的(一)7、15、(二)3 第二节的(一)8、13(三)7、(四)2 第三节的(一)9、10、15(二)4、5、8 (三)4
掌握 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 本思路和方法---“结构决定性质”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 响
教学建议
1.明确各节的教材功能 2.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及手段
第一节
“建立和利用模型”的方法是 第一节课要落实的一个主要方 法
第二节
利用『科学探究』获取乙烷、乙烯、 苯的表征性质差异 利用模型、flash动画和表格等方式 比较乙烷、乙烯、苯的结构的异同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让学生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键位置-O-H 说明结构决定性质
让学生写出乙醇与镁、 铝的反应
剧烈 程度
学生写出钠与乙醇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钠与水的反应对 比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 键位置
回扣 乙醇 分子 的结 构探 究
练习 电工师傅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把线
头放在火上烧一下,然后用酒精处理后再焊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图片 导入 新课
说到酒,大家知道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 观察、倾听、领悟、总结 结 合
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由
实际
李白的诗引入主题(指明喝酒有害健康)。 答:学生结合图片的介绍, 引
大家知道怎样酿酒吗?
试着说出酒的成分、用途 入
[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这些都可以称为酒, 和含有的元素。其他同学 课 题
通过 实验 让学 生分 析乙 醇分 子结 构,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能 力。
加深 学生 对乙 醇结 构的 理解
H-C-C-O-H ││ H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学生思考并比较乙醇与乙
同点。
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同点。
讲解
过渡
[学生 实验 探究 一]乙 醇与 金属 钠的 反应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怎样得到氧化铜的?写出有关方程式
2Cu + O2 = 2CuO 2、伸入水中的氧化铜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
么?伸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又为什么?
总结化学键断键的位置
难度 低, 提高 学生 兴趣
(水中的氧化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伸

乙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了,分析由羟基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如何在学生心中建立立体结构模型,将甲烷和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课时)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从实验了解有机反应类型。

(第二课时)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

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认识,开始认
识从结构推测性质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第二课时)苯的取代与烷烃的取代的区别。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
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
的酯化反应。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
(第二课时)油脂的水解反应。

五、本章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及建议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设计一: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甲烷的结构(探究活动:制作模型)→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概念→探究活动(烷烃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第二课时:推测甲烷的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探究活动(动画模拟或者制作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

设计二: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除了燃烧外甲烷还有那些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如何反应?→甲烷的结构→实践活动(制作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碳原子的可能连接方式)→烷烃、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两种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从结构出发推测性质再验证性质;还是从探究实验出发归纳性质再上升到结构的问题。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重点、难点的突出。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设计一:
(第一课时)情景创建(投影资料、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引出乙烯→给出分子式→实践活动(用球棍模型制作乙烯的分子空间结构)→得出乙烯分子结构的特点(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提出问题:这样的结构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实验探究→小结乙烯的性质、对比与烷烃性质的区别→加成反应概念、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设计二: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播放乙烯工业的发展、各种乙烯制品)→探究实验→得出乙烯的性质跟烷烃不同,回归到结构也不相同→给出分子式推导出结构,比较与烷烃结构的差异→对比性质上的不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设计三:
(第二课时)给出苯的分子式→提出问题(可能的结构是什么?)→探究活动(根据已学的有机物的结构推测苯的结构)→探究实验(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的反应)→分析与烷烃、乙烯性质的差异→给出实际的结构→用多媒体演示苯的性质→得出苯容易取代难加成。

上述设计的流程不外乎从结构推测性质再实验验证性质或者从实验探究出性质再推导结构。

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利弊,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能有自己的创新。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设计一: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展示实物(引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金属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动画分析反应原理(乙醇分子的结构、关键指出断键位置和氢原子的活性)→小结→探究实验乙醇的氧化→动画分析氧化原理,断键位置→讨论小结官能团的性质对化合物的影响。

设计二:
(第一课时)回忆乙醇分子的组成→探究实践(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提出可能的假设)→讨论所提出的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验证乙醇和钠的反应、乙醇的氧化→从断键的方式探讨乙醇分子的结构。

→总结乙醇的结构性质。

上述设计的各有特点,都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生程度一般的学校建议采用设计一,设计二的假设法对学生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三:
(第二课时)回忆初中有关乙酸的内容,展示醋和乙酸样品,归纳物理性质→小组讨论乙酸的酸性→探究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动画模拟实验原理(断键位置)→酯化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原理→小结官能团在有机物性质的作用→资料阅读乙酸在生活中的用途。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设计一:
(第一课时)放映有关内容的录象,让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上课时向其他同学介绍)→探究实验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联系结构组成简单解释某些特征反应→归纳小结。

(第二课时)探究实验,阅读有关水解的材料→列表比较三类物质水解的异同点(反应条件、水解产物等方面)→归纳小结。

设计二:
(第一课时)投影课本的表3,归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展示葡萄糖、果糖的结构图片或者模型,分析结构差异和特点→探究实验,总结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第二课时)探究实验蔗糖水解→列表比较各物质水解的异同→采用各种形式对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应用进行认识。

两种设计仍然是殊途同归,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都是以学生为本,体现参与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