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
民概复习
民族概论复习一,填空题:1,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在未使用这一名称之前,它被广泛成为“比较音乐学”。
2,民族音乐学:是将世界诸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体现其学科对象和范围的基本内容,至于什么是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这里需要特别的说明。
3,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调查既是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又是一种自成系统的方法论。
4,实地调查类型分a横向分类形态(微型音乐调查、地理区划音乐调查、民族区划调查) b纵向分类形态(音乐志调查、音乐论调查)5,收集资料可以按调查主题远近关系,分a间接资料b直接资料6,调查提纲: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调查形式和内容的总体规划。
7,实地调查方法:a直接观察法b个别访谈法 c集会调查法。
8,角色四种挑选:a完全参与者b观察参与者c参与观察者d完全观察者。
9,根据观察掌握的民族音乐学资料,对某一音乐事象的存见状况加以客观叙述的称述方式,称“音乐描述”10,根据资料储存形态归类,形式可以概括为文字资料储存、音像资料储存、实物资料储存、记谱与绘图资料储存。
二,判断题1,音乐学奠基人吉卜·金斯特195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了《民族音乐学》一书,著作中首次使用“民族音乐学”称谓。
2,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复合词语,由民族学和音乐学两个概念复合而成。
3,采集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
客观性。
持久性”。
4,民族音乐学工作者展示调查研究成果最基本的书面形式。
5,调查报告在标题之下采用常见“前沿(绪论)—正文—结语(总结)格式,或最后再带一个附录。
6,音乐专论既可以是论文形式,也可以是专著形式。
三名词解释1,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生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论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将某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入该民族特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通过对该民族成员是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的考察和研究,阐述其有关音乐的基本特征、生存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
民族概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民族概论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族的定义是什么?A. 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B. 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群体C. 具有共同政治理念的群体D. 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群体答案:A2.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地理环境B. 社会制度C. 经济基础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3.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类社会B. 个体行为C. 特定民族D. 特定文化答案:C4.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 法国大革命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工业革命D. 冷战答案:A5. 民族认同感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项?A. 语言B. 宗教C. 历史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6. 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主要依靠什么?A. 法律B. 文化交流C. 经济合作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7. 民族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维护国家统一B. 保障民族平等C. 促进民族团结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8. 民族自决权是指什么?A. 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B. 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经济制度C. 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文化习俗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A9. 民族融合的过程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语言融合B. 文化融合C. 经济融合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10. 民族问题的处理原则是什么?A. 尊重和保护B. 平等和公正C. 和谐和稳定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 民族起源B. 民族发展C. 民族关系D. 民族政策答案:ABCD2. 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通常包括哪些?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文化手段答案:ABCD3. 民族认同感的表现形式有哪些?A. 语言使用B. 宗教信仰C. 服饰习惯D. 节日庆典答案:ABCD4. 民族政策的实施需要哪些条件?A. 法律保障B. 政策支持C. 社会认可D. 经济基础答案:ABCD5. 民族融合的积极影响包括哪些?A. 促进文化交流B. 增强民族团结C. 推动经济发展D. 维护社会稳定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民族理论复习资料民族理论绪论1、中国民族理论以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为主题研究对象。
2、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共有12.4亿多人。
其中,汉族的人口最多,有11.3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的55个民族共有1亿多人,占全国人口数8.41%。
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有两个民族:壮族和满族;人口在1000万以下的100万以上的有16个民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白、瑶、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1万以上的7个民族:独龙、鄂伦春、门巴、高山(40多万,台湾)、赫哲、塔塔尔、珞巴(是人口最少的)等民族。
4、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内蒙古部分地区,保存着又世袭封建王统治的盟旗制度;西藏地区存在着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存在着以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
6、特别是在《共产党宣言》这篇纲领性文献中,对于民族问题的论述,直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诞生。
7、“两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也是科学的内涵主题)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1、民族的定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是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
3、构成民族的六大特征:一、共同历史渊源二、共同生产方式三、共同语言四、共同文化五、共同风俗习惯六、共同心理认同4、民族划分的基本历史类型: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主义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5、民族与宗教的区别:一、民族与宗教史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二、民族与宗教有各自产生的规律6、民族与宗教的联系:一、有些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宗教二、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三、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7、民族识别的必要性:一、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二、民族识别是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三、民族识别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四、民族识别是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需要8、民族识别的依据:一、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二、民族源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三、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四、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1、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野蛮时代高级阶段)进入阶级社会时形成的。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
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学科,它关注不同民族和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研题库电子版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内容概要:
1. 民族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 民族学的定义
-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民族学的历史与发展
- 民族学的起源
- 民族学的主要学派和理论
3. 文化的概念与文化相对主义
- 文化的定义
- 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
4. 民族与民族主义
- 民族的概念
- 民族主义的类型和影响
5. 族群关系与族群冲突
- 族群关系的类型
- 族群冲突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6. 民族志研究方法
- 民族志的定义
- 民族志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7. 全球化与民族问题
- 全球化对民族的影响
- 民族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
8. 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管理
- 民族政策的类型和目标
- 民族关系管理的原则和实践
9. 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方法
10. 民族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 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 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
结束语: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版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理解民族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这些学习材料,考生可
以更好地准备考研,同时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
基础。
希望这份题库能够成为你学习民族学的宝贵资源。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民族、族群及其文化的学科,它涵盖了语言、宗教、社会结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等多个方面。
考研题库及答案的准备,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以下是民族学概论的一些考研题目及答案示例:一、选择题1. 民族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民族的起源B. 民族的分布C. 民族的文化D. 民族的演变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实验分析D. 比较研究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区别。
答案:民族学主要关注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而人类学则更广泛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和思想。
民族学倾向于深入研究特定群体,人类学则可能包括对不同群体的比较研究。
2. 什么是田野调查?它在民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对象的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在民族学研究中,田野调查能够帮助研究者更真实、深入地理解特定民族或族群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等,是获取原始数据的重要手段。
三、论述题1. 论述民族学研究中的“文化相对主义”原则。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观点,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信仰应该根据其自身的文化标准来评价,而不是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衡量。
在民族学研究中,文化相对主义原则要求研究者避免用自己文化的标准去判断其他文化,而是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2. 论述民族学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民族学研究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其次,民族学研究可以为解决民族冲突、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最后,民族学研究还能够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题目和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结合教材和课程内容,深入学习和理解民族学的各个方面。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一、民族的定义: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已经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二、民族学的定义: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三、民族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区寻找原料和市场。
为了扩大殖民地,统治当地的国家和民族,必须研究殖民地各民族的社会情况。
在长期积累资料的基础上,为适应当时的需要,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1 为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贡献了力量2 大力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3 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性质五、种族的定义: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六、种族的分类:蒙古人种:亦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
特质特征是:皮肤浅黄,头发黑直,胡须体毛较少,颜面扁平。
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程趋势,眼内角多蒙古褶。
此人种分亚洲和美洲两大支系。
亚洲支系包括北、东、南三个分支以及各种过渡类型和混合类型;美洲支系指因纽特和印第安各族。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美洲,约占世界人口41%。
赤道人种:亦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俗称黑色人种。
特征为:皮肤深色,头发黑卷,体毛不多,但大洋洲部分却相当发达;脸型较窄,鼻形低宽,唇厚颔凸,身材高矮不等。
赤道人种分尼格罗和澳大利亚两个支系以及各种过渡类型和中间类型,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包括热带非洲、大洋洲、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民族。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
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的学科。
考研题库是帮助学生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工具,以下是民族学概论考研题库的示例内容:一、选择题1. 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民族的历史B. 民族的文化C. 民族的社会结构D. 所有以上选项2. 以下哪项不是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实验室分析D. 比较研究二、填空题1. 民族学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和社会结构。
2. 民族学研究中,_________是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直接观察和记录其日常生活。
三、简答题1. 简述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区别和联系。
2. 描述民族学研究中的“文化相对主义”原则。
四、论述题1. 论述民族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2. 以一个具体的民族为例,分析其文化特征和社会结构。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关于某民族的田野调查报告摘要,分析该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结构,并讨论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可能面临的挑战。
[田野调查报告摘要内容]2. 根据所提供的民族案例,提出你认为可行的保护和传承该民族文化的策略。
结束语:民族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希望本题库能够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民族学概论的知识,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题库,实际的考研题库可能会根据具体院校和专业的要求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自己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参考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往年真题进行复习。
民族学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
18.文化与人格学派、心理人类学、新进化论学派的时间、地点、人物、著作、观点
(1)文化与人格学派:a.时间 20世纪30∼50年代
b.地点 美国
c.人物 林顿、本尼迪克特•米德
d.著作 《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文化模式》(1934)、《菊与
刀》(1946)、《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50)
文化人类学 (culture anthropology) :作为文化创造者的人类
2.考古学: 从过去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解释人类的行为
3.语言学——人类语言 描述语言
人们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如何使用语言
4.民族学:现在或最近的文化
文化比较研究
专注于文化的特殊方面
作为民族志学家 田野调查
■ 4.民族学研究的四个传统领域 1、生计方式——经济行为——经济人类学 2、婚姻与性——家庭与继嗣——亲属制度 3、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政治人类学
民族学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
导言 ■ 1.费孝通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2.民族学人类学的英文名称:
1、 ethnology 民族学
希腊文Ethnos (族体民族) + Logos(科学)
欧洲大陆的学术传统:德、俄
蔡元培由德归国 1926《说民族学》中国民族学开始
出现的标志
第二章
9.汉字“文”、“化”、“文化”的古代用法与含义 (1)“文”:1、色彩交错的纹理,《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文,错画 也,象交文。引申为文雅、人的修养
2、《论语·雍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引申为美、善 (2)“化”:1、《礼记》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化:更易,生成,造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体多元的文化。
从民族上讲,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他所包容的民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从社会上讲,中华民族极不平衡,汉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迟缓;从分布上讲,中华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分布呈“U”形。
2、列举独具特色的各数民族人生礼仪文化及其文化价值。
①诞生礼:朝鲜族——抓周②成年礼:独龙族——文身、瑶族——度戒③婚礼:土家族——哭嫁④丧葬礼:藏族——天葬文化价值:①各种礼仪是少数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②要理解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礼仪。
③要与时俱进、移风易俗。
3、论述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特征、学术价值、体裁、代表作。
特征:①创作的集体性②创作的口头性③作品的变异性④作者的佚名性学术价值:①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②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料。
③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④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
体裁、代表作:民间歌谣——《乌苏里江船歌》、《阿里郎》神话——《创世纪》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江格尔》《格斯尔传》蒙《玛纳斯》柯尔克孜叙事长诗——《嘎达梅林》蒙《阿诗玛》彝民间传说——《刘三姐》壮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4、论述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特点以及节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特点: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地域性、综合性、变异性、实用性关系:节日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节日文化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体裁5、举例说明独具风格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及其社会功能。
宗教节日:伊斯兰教教:开斋节(回)、古尔邦节(维)、圣纪节佛教:传召节、瞻佛节、雪顿节基督教:圣诞节原始宗教:东巴会农事节日:火把节(彝族)文化娱乐节日:那达慕、泼水节、目脑节(景颇)、歌节(壮)生活社交节日:姊妹节(苗)、老人节(朝)、歌节(壮、侗、苗)社会功能:①积淀、宣传、弘扬、继承民族文化②满足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③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④强化民族文化教育6、举例说明节日文化中的落后的民族意识。
民族学复习资料
《民族学》复习第一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习惯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也有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组织。
物质文化:生产工具和技术、衣食住行精神文化:节日、风俗习惯、历法和医学、民族传统文学艺术、宗教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第一,生活文化——衣食住行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化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民族体育等第四,科技工艺文化第五,信仰和巫术文化第六,节日文化民族文化有三性:民俗性、凝聚性、稳定性、变异性第二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结构基诺族长老制——基诺族的政治制度是村社长大制。
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称为“卓巴”,次为“卓生”,前者为寨父,后者为寨母。
由特定的古老氏族最年长者充任。
他们是村社中最受尊敬的领导人,基主要职责涉及村社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方面,在调解纠纷、对外交往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瑶老制——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政治制度的功能。
瑶老制产生于原始农村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瑶老是村寨的首领,由民主选举或自然形成,一般由经验丰富、办事公道,由村民中享有威望的年长者担任。
瑶老不脱离生产劳动,无特权。
黎族合亩制——是海南岛1947年以前部分黎族特有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
“合亩”的黎语为“大伙做工”,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组成。
景颇族山官制——山官是原始农村公社分化出现的世袭贵族,分为大、中、小三类,有自己的辖区,在边区内行驶独立树立权力。
辖区内的社会成员一般分为官种、百姓和奴隶三个等级,等级界限严格,互不通婚。
山官必须出生于官种血统,实行幼子继承的世袭制。
凉山彝族家支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完全按照血缘关系并参照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及在生产中的地位,严格划分为五个等级:兹莫(土司、土舍和土目)、诺(黑彝)、曲诺(白彝)、阿加(由主人强制配婚而分居的奴隶)和呷西(单身奴隶)。
政教合一制度——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影响较广泛,西藏农奴制和新疆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社会中,都存在着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而西藏藏族政教合一制尤为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注:完全按照老师的勾画重点顺序编排!!!)1、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及其文化。
2、“民族”一词最早的提出人物及时间:列宁于1912年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
3、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标志:恩格斯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4、“进化论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文化发展按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发展演进。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着作:英国的斯宾塞、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美国的摩尔根【代表作:《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
5、“英国功能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要在弄清楚各部分对整体所做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功能的一半法则。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还是具体,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着作: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作:《西太平洋的探险队》、《野蛮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安达曼岛人》、《社会人类学方法》】。
6、我国最早提出“民族学”一词的人物及时间: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杂志上发表《说民族学》。
7、我国民族学发展历程的几个重大事件:(1)192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设立。
(2)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成立。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生,1980年10月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在贵阳成立,1984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会,1991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
(4)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在厦门中山大学成立。
8、“种族”的相关内容:(1)概念: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2)类型:蒙古人、欧罗巴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
(3)特征:①蒙古人→黄皮肤、黑发、面部扁平、鼻梁不高、嘴唇厚度适中。
②欧罗巴人→柔软的波状头发或直发、发色不一、肤色较钱、体毛和胡须发达、鼻梁很高、嘴唇厚度较薄。
③尼格罗-澳大利亚人→黑色卷发、深棕色肤色、体毛不多或中等、脸型较窄。
9、“种族主义”的相关内容:(1)概念:人类种族在治理和道德发展能力上不相等,种族差异决定各族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优秀种族理应凌驾于略等种族之上的理论。
(2)危害性:①促使产生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沙文主义等多种形式的民族剥削和压迫。
②促使产生种族屠杀、种族迫害、种族隔离以及存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种族歧视行为。
③种族主义理论为西方殖民者作为“优势”种族掠夺、迫害、杀戮“略等”种族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3)基本表现形式:民族偏见,民族歧视,民族隔离10、“经济文化类型”的概念:(1)“苏联”的经济文化类型的概念:居住在相似自然地理条件下,并有着近似的社会发展水平形成的经济、文化的综合体。
(2)“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的概念: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下,并操持着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11、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1)肯定了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对物质文化发展的影响。
(2)为世界民族分类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案。
(3)为考古学中的“文化”、“类型”等概念的形成和解释提供了参考依据。
(4)对体质人类学材料和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起到了参考作用。
(5)对民族史志的撰写和讲授起到了纲领性作用。
(6)为民族学走向社会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途径。
12、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的“基本框架”(分布区域):(1)采集渔猎类型组: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森林地区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民族有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生计方式为渔猎采集型。
(2)畜牧类型组:东起大兴安岭西面,西到准噶尔盆地西面,南到横断山脉中段的广大地区,民族有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塔吉克族、藏族以及部分鄂温克族和达翰尔族等,生计方式为畜牧型。
(3)农耕类型组:分布在帕米尔高原坡到台湾、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辽阔区域。
大多数的少数民族,生计方式为农耕型。
13、近期中国民族学的任务:(1)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
(2)积极研究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3)扬长避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4)创立民族学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和现代化学说。
(5)进一步开展国内各民族的研究。
(6)加强世界民族的研究。
(7)继续开展国外民族学理论的研究。
(8)继续开展影视民族学(影视人类学)的研究。
(9)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
(10)开展民族文物研究和建立民族学博物馆。
(11)开展民族学统计学的研究。
14、民族识别的概念:通过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考察待识别对象的自然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和文化习俗等要素,从而对待识别对象的民族成分、民族名称和成员族属等做出辨认和确定。
15、我国开展民族识别的原因:民族识别是党和政府调整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以及开展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废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后,党和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政策,致力于建设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民族识别,为了更好的贯彻民族政策和巩固民族团结。
16、民族识别的依据与原则:(1)依据:要判定一个待识别的人们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单一少数民族还是某一少数民族的一部分。
(2)原则:①结合我国实际,灵活运用斯大林关于民族四个特征的着名理论。
②从民族集团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历史。
③尊重本民族集团中大多数人的意愿。
17、我国民族识别的重大成就及意义:(1)政治意义:民族识别的开展使得少数民族的族称得到了国家法律的确认,各少数民族成为了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并且为党和政府制定和执行民族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学术意义:民族识别工作为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发展。
(3)世界意义:中国的民族识别是一项世界性创举,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弄清民族结构、妥善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8、民族学的基本方法;实地调查法(田野调查法)19、民族学实地调查的含义: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20、“马凌诺斯基革命”的含义:对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的创新,即开创了“参与观察法”的田野工作新局面。
21、实地调查的特点:(1)社会性与多元化(2)历史性与现实性(3)实践性与探索性(4)艰苦性与变化性22、实地调查各大类型的概念:(1)自观和他观(自观: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他观: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
)(2)宏观和微观(宏观:在较大的区域或跨区域的全方位综合的调查;微观:又称“微型调查”,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的范围内针对一方面的调查)(3)社区和个案(社区:针对具有数量不一共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调查;个案:针对具有唯一共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调查)(4)定性和定量(定性:不通过统计程序或其他量化方式得出结论的调查;定量:通过统计程序或其他量化方式得出结论的调查)(5)专题和综合(专题:选择某一方面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比较的调查和研究;综合:大规模、多学科、多领域进行的调查)23、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课题选择;(2)文献准备;(3)物质准备;(4)调查提纲。
24、实地调查的具体方法:(1)观察与参与观察(2)文献文物搜集(3)个别访问(4)开调查会(5)问卷调查法(6)谱系调查法(7)自传调查法;(8)定点跟踪调查法。
25、实地调查的记录和方式:(1)影视记录(2)录音记录(3)文字记录(笔记、实录、讲述记录、调查日记或流水账或备忘录)26、实地调查报告的类型和基本格式:(1)类型:记录式调查报告、综合性调查报告。
(2)基本格式:记录式调查报告→多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综合性调查报告→导语、正文【有关调查的内容多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展开,内容以分析调查材料为主】、结语【简明扼要地阐述调查者的看法和体系】27、婚姻、家庭的概念:(1)婚姻:男女两性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就是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些地区内社会制度及其变化和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夫妻关系。
(2)家庭:由一定范围的亲属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细胞。
它的联结纽带是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
28、“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1)含义: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
(2)基本表现形式:①以民族群体出现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②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29、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1)性质: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2)基本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竞争、共同繁荣(3)本质特征(最基本原则):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互助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互助是民族平等团结的必然结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相互联系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5)影响因素:分为正负作用影响:(国内、国际、民族本身)①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②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
③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竞争增强并存。
④本民族共同发展的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并存。
⑤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并存。
30、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31、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民族自主自治、民族全面发展、民族统筹兼顾、照顾扶持。
32、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概念: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联系中,处在同存的地位,具有同存的权利,是多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地位、待遇和权力、利益的并存。
3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概念: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所指的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4、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依据:(1)理论依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2)事实依据:①从历史情况来看,我国长期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基础)②从民族组成来说,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大物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种情况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共同发展。
③民族分布状况,大杂居,小聚居。
④从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来说,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