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语文《曹刿论战》复习ppt课件(17页)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2)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3)曹刿认为有利的进攻(进军反攻)时机是:
彼竭我盈 。
(4)曹刿认为有利的追击时机是:
吾视其辙乱 , 望其旗靡 。
7.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但却能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心胸开阔,不失明主风范。
1.下列红色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 .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 .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 .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2.下列红色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 .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 .又何间焉
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⑦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齐国那样的大国,难以估计,害怕他们有埋伏。
⑧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是小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 士气就衰弱了, 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士气已经穷尽了。
)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 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 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
15.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①作:______ 振作 尽 ②竭: ____
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省略句:必以分人。 提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原 句应
为“必以之分人”。
5.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应答 (1)①对:______
听从 ②从: ______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八年级(上)
第六篇 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1)间:古义:_______
代词,代指这件事 (2)①之: ________________
②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 (3)牺牲: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 (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把实情向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禀报。 ____
是不会听从您的。 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提示:省略主语“曹刿”,原句应为:(曹 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丝织品 (1)①帛:______ (2)①加:古义: ___________ 虚夸,谎报 ,今义:递增. 诚实 ,今义:相信。 ②信:古义: ______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曹刿论战》(共16张PPT)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四、全文翻译
•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 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 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 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 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 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 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先用“既克,公 问其故”一句承上启下。“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庄公完 全不懂军事,这既印证了开头说的“肉食者鄙”,又自然引出曹 刿的论述。
• 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 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 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 “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 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驰”的原因。这就进一步说明曹刿的确 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
《曹刿论战》ppt复习课件
6、公将鼓之 、公将鼓 敲锣打鼓 敲锣打鼓 (× ) 7、既克,公问其故。 公问其故。 、
(
√
)
克敌制胜 8、夫大国,难测也。 夫大国, 预测天气
(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以信。 以信。 译: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 不敢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
4、忠之属也 忠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于人民 (忠诚 )
下列句中红色字与原来的常用义不一样, 下列句中红色字与原来的常用义不一样,请 解释。 解释。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 参与 )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 ( 独自占有 )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信未孚 神弗 神弗福
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虚报数目 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 这是 对人民 尽本职的事 可以凭这一点去打 这是(对人民 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 对人民)尽本职的事
仗。
四、理解课文内容
1、概括首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概括首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2、“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代战争发生 、 十年春,齐师伐我” 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 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 △(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战争性质: 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 战争性质: 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 战争性质 是齐对鲁的一场侵略战争 3、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 、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的作用。 的作用。 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 反衬曹刿的远 △(1)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 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 见卓识。 见卓识
《曹刿论战》ppt完美版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 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 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 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 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 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 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 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 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参与
注释
军队攻打 鲁庄公 高官厚鄙陋,见 禄者 识短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 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 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 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 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 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 从。”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 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 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 “可以了。”
背景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 役之一。齐鲁长勺之战(前684
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
中考复习——曹刿论战.ppt
2 具有卓越的军事见识和作战指挥才能。
因为他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经典试题
下列词语中的“从”与“战则请从”中“从”字意思
相同的一项A 是( )(2分)
A 从师学艺
B 力不从心
C 投笔从戎
D 一切从简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 肉食者鄙 卑鄙无耻 B 牺牲玉帛 壮烈牺牲 C 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 公将驰之 骏马奔驰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 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进攻 指鲁国 将要迎战 接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 之,又何间焉?”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谋划 这件事 参与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 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论战
重点实词 小信未孚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忠之属也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为人所信服 明察 (以)实情判断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轧出的痕迹 车前的横木
曹刿论战
重点实词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难测也 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
的是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倒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
才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
作家作品 《左传》 编年体史书 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曹刿论战
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27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27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是《左传》中一篇著名的历史散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和言论。
这篇文章在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战争中的谋略和智慧,以及曹刿的军事才能和品德。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曹刿论战》,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份复习课件,共27张。
第一部分:长勺之战背景介绍1. 长勺之战的时间:公元前684年2. 长勺之战的地点:长勺(今山东省曲阜市)3. 长勺之战的双方:齐国和鲁国4. 长勺之战的原因:齐国对鲁国的侵略5. 长勺之战的结果:鲁国取得胜利第二部分:曹刿的背景介绍1. 曹刿的身份:鲁国大夫2. 曹刿的年龄:不详3. 曹刿的品德:忠诚、勇敢、智谋4. 曹刿的才能:军事才能、政治才能第三部分:长勺之战中的曹刿1. 曹刿的献策: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建议采取防御战术,等待齐国军队疲惫后再发动攻击。
2. 曹刿的观察:曹刿通过观察齐国军队的动向,判断出齐国军队已经疲惫,建议鲁国军队发动攻击。
3. 曹刿的指挥:曹刿亲自指挥鲁国军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击败齐国军队。
第四部分:曹刿的言论1. 曹刿的论战:曹刿在战前对鲁庄公进行了一番论述,强调了军事谋略的重要性。
2. 曹刿的论政:曹刿在战后对鲁庄公进行了一番论述,强调了政治稳定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长勺之战中的战略分析1. 曹刿的防御策略:曹刿在战前建议鲁庄公采取防御策略,这是因为齐国军队在兵力上占优势,而鲁国军队则相对较弱。
通过采取防御策略,鲁国军队可以避免与齐国军队正面交锋,从而减少损失。
2. 曹刿的进攻时机:曹刿在观察齐国军队的动向时,发现齐国军队已经开始疲惫,于是建议鲁国军队发动攻击。
这个进攻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如果过早发动攻击,鲁国军队可能会陷入被动局面;如果过晚发动攻击,齐国军队可能会恢复元气,从而增加鲁国军队的胜算。
3. 曹刿的战术运用:在战斗中,曹刿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指挥鲁国军队进行多次迂回穿插,使得齐国军队陷入混乱。
《曹刿论战》ppt精美
重点词语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①齐师:齐国的军队。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②肉食者:这位里、指享居厚高禄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的人。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 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 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 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
③间(jiàn): 参与。
第一层:曹刿请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曹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根本原因: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第二层:曹刿分析战前准备 1、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围
绕什么展开的? 何以战
2、鲁庄公依次讲了哪三个 方面的依据?用三个短语概
括。衣食分人、祭物弗加、
断案以情
3、曹刿认为取信于民的 做法是什么?
曹刿论战
《左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的用法。 3.学习文章取材详略得当的特点。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 强的原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它起自鲁隐公 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 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 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 一。相传《左传》为左丘明所作。左丘明知识 渊博,品德高尚,世代为史官,依《春秋》著 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 年体史书《左传》,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 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 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 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 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4篇 曹刿论战(共32张PPT)(优质版)
谁知鼓声一响,对方的士兵突然冲了过来,又是刀砍,又是射箭,攻打的 速度如同打雷时来不及遮住耳朵一样,杀得齐军是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鲁庄公想要追赶,曹刿说:“不可以,我要仔细地观察一下。”于是下车 ,对齐兵列阵的地方四周都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登上车前横木向远处眺望 ,很久后说:“可以追赶了。”鲁庄公于是驱赶战车追赶,追赶了有三十 多里才返回,所缴获的战车武器士兵等多得无法统计。
(3)衣食所安. 古义: ______养______ 今义:安稳
(4)牺.牲.玉帛 古义:指__祭__祀__用__的__猪__、___牛__、__羊__等____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5)弗敢加.也 古义:______虚__报______ 今义:增加
(6)小大之狱.
古义:
案件
______________
3.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 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 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 疲我打’的方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
【解析】题干中的“敌彼我打”的意思,应从曹刿的话中找出与之相同意 思的句子。“敌疲我打”是指在敌人感到疲累,精力不足,有所懈怠之时 ,趁机发动进攻的战略。曹刿所说的“彼竭我盈”意思是敌方的士气枯竭 而我方的士气旺盛,与毛泽东“敌疲我打”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 ,可知答案是“彼竭我盈,故克之”。
4. 【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 【解析】《曹刿论战》的“论”是文章的重点,而【乙】文的重点就是描 写战争的经过。所以,【甲】文详写论战内容,【乙】文详写战争经过。 解答时,应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曹刿论战的内容部分与叙述战 争的部分,再根据所用篇幅来分析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词语1——通假字
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今:常指“为正 义事业而舍弃个人利益或生命”) 小大之狱 (古:案件;今:常指“监狱”) 可以一战。 (古:可以凭借;今:常用作副词) 再而衰 (古:第二次;今:常指“再次、又”等)
文言词语3——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 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名词用作动词)
文言词语4——一词多义
十年春,齐师伐我 (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成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哪)
文言词语5——其他1
肉食者谋之 (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又何间焉 (间:参与) 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必以信。 (信:实情。)
文言词语5——其他2
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齐师败绩 (大败)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文言词语5——其他3
遂逐齐师 (追赶、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伏:埋伏。) 望其旗靡 (倒下)
句子翻译 1 1、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 把它分给别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 依据实情来处理。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 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文章评价 1.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详略安排得体,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本文语言十分精练。 2.怎样评价鲁庄公?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 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 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 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 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 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 别的。
精要练习 2 3. 解释下列三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民弗从也 ②弗敢加也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从:听从。加:虚报。属:类。从:跟随
精要练习 3 4、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也一定要按实情处理。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士 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 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精要练习 1 1.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_________史书。 左传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又何间焉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 ①肉食着鄙 ②不以臣卑鄙 C. ①衣食所安 ②安能求其千里也 D.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即克,公问其故 2.B
精要练习 4 5、阅读课文回答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 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 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 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 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准战机,后发制人
精要练习 5 6、列举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和另外一场以
少胜多的战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 争。
句子翻译2
5、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6、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 士气就没有了。
文章评价1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 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 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 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 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 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 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 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 鲜明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