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第八章 固体干燥.

化工原理  第八章  固体干燥.
化工原理  第八章  固体干燥.

第八章固体干燥

第一节概述

§8.1.1、固体去湿方法和干燥过程

在化学工业,制药工业,轻工,食品工业等有关工业中,常常需要从湿固体物料中除去湿分(水或其他液体),这种操作称为”去湿”.

例如:药物,食品中去湿,以防失效变质,中药冲剂,片剂,糖,咖啡等去湿(干燥)

塑料颗粒若含水超过规定,则在以后的注塑加工中会产生气泡,影响产品的品质.

其他如木材的干燥,纸的干燥.

一、物料的去湿方法

1、机械去湿:压榨,过滤或离心分离的方法去除湿分,能耗底,但湿分的除去不完全。

2、吸附去湿:用某种平衡水汽分压很低的干燥剂(如CaCl2,硅胶,沸石吸附剂等)与湿物料并存,使物料中水分相续经气相转入到干燥剂内。如实验室中干燥剂中保有干物料;能耗几乎为零,且能达到较为完全的去湿程度,但干燥剂的成本高,干燥速率慢。

3、供热干燥:向物料供热以汽化其中的水分,并将产生的蒸汽排走。

干燥过程的实质是被除去的湿分从固相转移到气相中,固相为被干燥的物料,气相为干燥介质。工业干燥操作多半是用热空气或其他高温气体作干燥介质(如过热蒸汽,烟道气)能量消耗大,所以工业生产中湿物料若含水较多则可先采用机械去湿,然后在进行供热干燥来制得合格的干品。

二、干燥操作的分类

1、按操作压强来分:

1)、常压干燥:多数物料的干燥采用常压干燥

2)、真空干燥:适用于处理热敏性,易氯化或要求产品含湿量很低的物料

2、按操作方式来分:

1)、连续式:湿物料从干燥设备中连续投入,干品连续排出

特点: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均匀,热效率高和劳动条件好。

2)、间歇式:湿物料分批加入干燥设备中,干燥完毕后卸下干品再加料

如烘房,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或要求干燥时间较长的物料的干燥。

3、按供热方式来分:

1)、对流干燥:

使干燥介质直接与湿物料接触,介质在掠过物料表面时向物料供热,传热方式属于对流,产生的蒸汽由干燥介质带走。如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喷雾干燥器。

2)、传导干燥:

热能通过传热壁面以传导方式加热物料,产生的蒸汽被干燥介质带走,或是用真空泵排走(真空干燥),如烘房,滚筒干燥器。

3)、辐射干燥:

辐射器产生的辐射能以电磁波形式达到湿物料表面,湿物料吸收辐射能转变为热能,从而使湿分汽化,如实验室中红外灯烘干物料。

4)、介电加热干燥:

将湿料置于高频电场内,依靠电能加热物料并使湿分汽化。化工中最常见的为对流干燥,本章主要讨论以空气为干燥介质,湿分为水的对流干燥过程。

三、对流干燥过程的特点——热质同时传递

当湿度较高的气流与湿物料直接接触时,气固两相间发生的是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这是因为:

一方面:

由于物料表面湿度,则气体传热给固体,传热推动力,传热量Q,方向如图示;

另一方面:

由于气流中水汽分压p低于固体表面气膜中水汽压强,即,水汽将通过气膜

向气流主体扩散,即发生质量传递过程,传热推动力,传递物质量N,方向如图示,而湿料内部的水分以液态或水汽的形式扩散至表面,水分气压所需热量取自于空气传递给湿料的热量。对流干燥过程包含了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两者传递方向相反,见图。

四.干燥的必要条件:,使物料表面的水分能够汽化

传质推动力,△p越大,干燥进行的越快,

所以,干燥介质应及时将汽化的水分带走,以便保持一定的传质推动力。

若,则N=0,干燥无法进行,传质达到动态平衡。

五.对流干燥流程及经济性

1.干燥流程:

典型的流程如图示

2.经济性:主要取决于能耗和热的利用率

在干燥操作中,加热空气所耗的热量只有一部分用于汽化水分,相当可观的一部分热能随含水分较高的废气流失。此外,设备的热损失,固体物料的温度升高也造成了一定的能耗。因

此,为提高干燥过程的经济性,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能耗,提高热的利用率。(如干燥器内埋设加热管道,废气部分循环等)

第二节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8.2.1、湿空气的性质

一、湿空气的性质

基准:1㎏绝干空气。

湿空气的若干参数均以单位质量的绝干空气为基准。这是因为在干燥过程中水分量是不断变化的,而绝干空气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选取1㎏绝干气作基准对干燥计算而言是很方便的。

1.湿度(湿含量、绝对湿度)H

定义:

H=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

=M v n v/M g n g

=㎏水/㎏绝干气

饱和湿度

若(空气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则湿空气呈饱和状态。

其中

所以

2.相对湿度φ

定义衡量湿空气的不饱和程度

若φ=100﹪湿空气达饱和状态,即,在此条件下无干燥能力;

因此只有当φ<100﹪的不饱和空气才能作为干燥介质。φ值越小,表示该空气偏离饱和程度越远,干燥能力越大。

H和φ的比较:

区别:H表示水汽在湿空气中的绝对含量

φ反映出湿空气吸收水分的能力

联系:

由P,t,H可求得φ

3.比容(湿容积)

定义:=湿空气的总容积/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

4.比热(湿热)

常压下将1㎏绝干气和其中的H㎏水蒸气的湿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附或放出的热量,叫比热。

㎏/㎏绝干气℃

5.焓

定义:

焓是一个相对值,计算焓值时必须规定基准状态和基准温度,

(r = 2500 kT/㎏) 见例1 6. 干球湿度t

用普通湿度计测得的湿空气的温度叫干球湿度,记作t 。 7. 湿球温度

用湿球温度计测的得湿空气的温度叫湿球温度,记作

湿球温度计:在普通温度计的感湿泡外用湿纱布包裹,以保持表面始终被水所润湿。所以该温度计所指示的实为薄水层的温度

与空气的t ,H 有关。

测温机理:设水槽中水温为θ,且起始时t=θ,(即空气与水之间不存在温差),但由于

则发生水分的传质过程,水分子自纱布表面汽化,而后迁移指空气中,被空气所带走。

水分汽化所需的热量只能取自于水本身温度的下降,θ

由于这个湿度为湿空气的温度t 和湿度h 所决定,故将此温度称为湿空气的湿球温度。 此时对水分作热量衡算。 i) 显热

ii) 潜热

热平衡

一般的,

,α与空气速度u 的0.8次方成正比,所以

值与u 无关。

对于空气—水蒸气系统,

* 测量湿球温度计,空气速度应大于5m/s ,以减小辐射和热传导的影响; * 实际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8. 绝热饱和温度

绝热饱和器如左图示。与外界无热量交换且无热损失,即在绝热状态下将空气冷却增湿的装置。当空气(t ,H )与大量循环水密切接触,水分不断的向空气中汽化,因为

,所以汽化水分的潜热取自于空气湿

度t 的下降。

随着过程的进行,空气湿度不断下降,湿度不断升高,但空气的焓恒定不变,这叫做绝热增湿过程(或等焓过程)。在绝热增湿过程中,一方面空气将其显热传给水分用于水分的汽化,另一方面汽化了的水分又将等量的潜热带回空气中。因此空气在绝热增湿过程中,t ,H 随过程设备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但焓是恒定的。若这个过程空气被水饱和,即达饱和状态,此时空气的温度不在下降,而等于循环水的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初始状态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以

表示,相应的饱和温度为

进入和离开绝热饱和器的湿空气的焓分别为:

∵H,值较小,且变化不是很大,

∴即

对于空气——水系统,实验结果表明:

当空气流速较高时

所以

9.露点

将不饱和的空气等湿冷却至饱和状态(ψ=100﹪)此时的温度称为该空气的露点,以表示。

露点时

三者关系

对于不饱和空气

对于饱和空气

见例2

二.湿度图

p一定,t,p,φ,H,I,,,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工程绘制,H-T, I-H

t-h图,横坐标t,纵坐标H,

等H线:水平线。

等t线:垂直线。

等φ线:,当p一定,,

等线:

I-H图(横坐标为H, 纵坐标为I,两者夹角为135°,其目的使图中的曲线不至于过密)

等H线

等I线

等t线

斜率1.88t+2500, t↑, 斜率亦↑,直线族各不平行

等φ线(同上)当t>99.7℃,, 等线为一垂直向上的直线。蒸汽分压线(p-H)线

§8.2.2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

一.加热与冷却过程

1.加热

若不计换热器的流动阻力,湿空气的加热与冷却属等压过程,I-H图湿空气被加热湿时的状态变化描绘为:

P,p不变,即H不变,AB线为一垂直线,沿等H现由A到达B点湿度升高,空气的φ下降,干燥能力上升。

2.冷却与加热过程相反。

二.绝热增湿过程

等I过程

三.空气状态的确定

i.已知t、

ii.已知t、

iii.已知t、φ

第三节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对流干燥过程

通常在干燥过程的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从事物料中移除的水分量相应需消耗的空气量和热量,据选择或设计适宜型号的风机或换热器,其次再进行干燥器和其他辅助设备的设计和选择,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是上述计算的基础。

§8.3.1湿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X与W关系:

§8.3.2物料衡算

范围(对象):连续干燥器

基准:单位时间s(或h)

对象水分:

§8.3.3热量衡算

范围

基准:单位时间s

热量衡算:

对象干燥全系统:

预热器:(忽略预热器热损失)

湿物料的焓I’:1㎏绝干料与其所带X㎏水具有的焓。

则温度为θ湿含量为X的湿物料的焓I’为

为了简化计算,现假设:

1.新鲜气中水蒸气的焓等于出干燥器时废气中的水蒸气的焓,即

2.进出干燥器的湿物料比热相等,即

,即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若(不补充热量于干燥器中)

由此可见,干燥系统中加入的热量为四部分:①加热空气②蒸发水分③加热物料④热损失。

通过热量衡算,可确定干燥操作的耗热量以及各次热量的分配,热量衡算上计算预热器的传热面积,加热介质消耗量,干燥器尺寸及干燥热效率的基础。

§8.3.4 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

应用上面的物料及热量衡算前要确定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状态。这涉及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状态的变化过程。

空气经过预热器被加热,H不变,温度升高,焓↑空气经过干燥器时,由于空气与物料间进行热和质的交换,而且还有其它外加热量的影响,应而确定出干燥器时的空气状态是比较困难的和复杂的。

一.现讨论等焓干燥过程(绝热干燥过程)

前提:①

故,

在H—I图描绘为

对于等焓干燥过程,离开干燥的空气状态的确定只需一个参数,一般。

在实际干燥过程中,等焓干燥过程是难于完全实现的,故又称为理想干燥过程。(理想干燥器)

但在干燥器绝热良好,又不向干燥器中补充热量,且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湿度十分接近时,可近似按等焓干燥过程处理。(由干燥器热量衡算式得知)

二.非等焓干燥过程(非绝热干燥过程)

非等焓(绝热)干燥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定性讨论)

所以干燥过程的操作线BC,应在BC线(等焓线)下方

②,则

,在BC线上方

③若足够大,使(等温下进行)则

沿等温线变化

见例3

§8.3.5干燥器的热效率

干燥器的热效率η定义为:

若蒸发水分量为W,空气出干燥器时温度为,物料进干燥器时的温度为,则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为:

见例4

干燥操作的热效率表示干燥器的性能,热效率越高表示热利用程度越好。

如果离开干燥器的空气温度降低而湿度增高,则可节省空气消耗量并提高热效率。但是空气的湿度增加,使物料和空气间的传质推动力减小。

在干燥操作中,往往将废气(出口空气)中热量回收,以降低能耗。生产中利用废气预热冷空气或冷物料等。此外应注意干燥设备和管路的保温隔热,以减少干燥系统的热损失。

第四节固体物料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

率关系

§8.4.1物料的平衡湿含量

一.平衡湿含量(平衡水分)

将湿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发生去湿,直到物料表面所产生的蒸汽压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相等为止。此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称为该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平衡水分。

平衡水分因物料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同一种物料的平衡水分也因空气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某些物料在25℃下的平衡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见对于非吸水性物性,例如陶土的平衡水分几乎等于零,对于吸水性物料,例如烟草,皮革及木材等的平衡水分较高,而且随空气状况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由图还可见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为零时,任何物料的平衡水分均为零。由此可知只有使物料与相对湿度为零的空气相接触,才有可能获得绝干的物料。若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进行接触,物料中总有一部分水分不能被除去,这部分水分就是平衡水分。它表示在该空气状态下物料能被干燥的限度。通常物料的平衡水分都是由实验测定得到的。

若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则物料的平衡水分随空气温度升高而减小。

二.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

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是根据水分与物料结合力的状况来划分的。

①结合水分

包括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及小毛细管中的水分,这些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较强。其特点是产生不正常的低蒸汽压,即其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致使干燥过程的传质推动力降低,所以结合水分较纯水难除去。

②非结合水分

包括物料中吸附的水分和孔隙中的水分,这些水分与物料是机械结合,结合力较弱。物料中非结合水分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同时非结合水分的汽化和纯水一样,在干燥过程中极易除去。

三.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

两者是根据在一定的平衡条件下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能否用干燥的方法加以除去来划分的。

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平衡水分和自由水

分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8.4.2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1.干燥动力学实验

1),干燥实验

2),干燥曲线

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水分被不断汽化,湿物料的质量不断减少,用记录仪记录,取湿物料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用测温元件汲取湿物料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X~τ曲线及θ~τ曲线称为干燥曲线,如下图

各中A表示物料起始含水量,容度,干燥开始后,物料含水量及其表面温度均随时间而变化。曲线均存在这三个阶段:

AB段:,在阶段空气中的部分热量用于加热物料,故物料的Z 随的变化不大,即较小

BC段:在阶段空气中的部分热量基本上成直线关系表面温度恒定等于,阶段内的空气传递给物料的显热恰好等于水分从物料汽化所需的潜热,而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热空气的。(这一阶段恰似湿球温度测温原理)。

CDE段:,物料开始升温,热空气中部分热量用于加热

物料时使其由升高到,另一部分热量用于汽化水分,因dZ/dτ逐渐变为平坦,直到

物料中含水降至平衡水分为止。

2、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亦即水分汽化速率)

由干燥曲线求出各点斜率dX/dε,按上式计算物料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干燥速率,然后描

出干燥速率曲线。

考察实验所得的干燥速率曲线可知,整个干燥过程可分为衡速干燥与降速干燥阶段,每个干燥阶段的传热、传质有各自的特点。

3、恒速干燥阶段

化工原理试验试题集

化工原理实验试题3 1、干燥实验进行到试样重量不再变化时,此时试样中所含的水分是什么水分?实验过程中除去的又是什么水分?二者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当干燥实验进行到试样重量不再变化时,此时试样中所含的水分为该干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实验过程中除去的是自由水分。二者与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及物料的种类有关。 2、在一实际精馏塔内,已知理论板数为5块,F=1kmol/h,xf=0.5,泡点进料,在某一回流比下得到D =0.2kmol/h,xD=0.9,xW=0.4,现下达生产指标,要求在料液不变及xD 不小于0.9的条件下,增加馏出液产量,有人认为,由于本塔的冷凝器和塔釜能力均较富裕,因此,完全可以采取操作措施,提高馏出物的产量,并有可能达到D =0.56kmol/h ,你认为: (1) 此种说法有无根据?可采取的操作措施是什么? (2) 提高馏出液量在实际上受到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答: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回流比,相当于提高了提馏段蒸汽回流量,可以降低xW ,从而提高了馏出液的产量;由于xD 不变,故进料位置上移,也可提高馏出液的产量,这两种措施均能增加提馏段的分离能力。 D 的极限值由 DxD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案

干燥 一、填空题: 1、空气湿度的测定是比较麻烦的,实际工作中常通过(),然后经过计算得到。 2、一定状态的空气容纳水分的极限能力为() 3、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接触,不能被除去的水分称为()。 4、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和(),两个干燥阶段的交点称为(),与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6、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与外部的干燥条件关系不大。 7、临界含水量X 随()的不同而异。 8、平衡水分X*与()有关。 9、在连续干燥中,常采用湿物料与热空气并流操作的目的在于(),代价是()。 10、干燥过程中采用中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代价是()。 11、干燥过程中采用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代价是()。 12、干燥速率是指(),其微分表达式为()。 13、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T=() 14、若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X呈线性变化,干燥时间T=() 15、干燥器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16、干燥器中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和()。 17、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 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或没有)。 18、测定湿球温度t W 二、判断题: 1、只要知道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如湿度H,相对湿度φ,比容vH,比热CH, ,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td)中的任意两个焓IH,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 就可确定其状态。() 2、温度为t的湿空气,增大湿度其湿球温度升高。() 3、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相同,温度相等。() 4、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物料的堆放方式有关。() 5、物料的平衡水分是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能被干燥的限度。() 6、结合水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7、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8、一定的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不仅与物料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9、等温干燥过程必定是升焓干燥过程。() 三、选择题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题

六吸收 浓度换算 甲醇15%(质量)的水溶液, 其密度为970Kg/m3, 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 (1)摩尔分率; (2)摩尔比; (3)质量比; (4)质量浓度; (5)摩尔浓度。 分子扩散 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气体(HCl)在(1)空气,(2)水(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一小管充以丙酮,液面距管口1.1cm,20℃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管口,经5 小时后液面下降到离管口2.05cm,大气压为750[mmHg],丙酮的蒸汽压为180[mmHg] , 丙酮液密度为 7900[kg/m3],计算丙酮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浅盘内盛水。水深5mm,在1atm又298K下靠分子扩散逐渐蒸发到大气中。假定传质阻力相当于3mm厚的静止气层,气层外的水蒸压可忽略,求蒸发完所需的时间。 一填料塔在常压和295K下操作,用水除去含氨混合气体中的氨。在塔内某处,氨在气相中的组成y a=5%(摩尔百分率)。液相氨的平衡分压P=660Pa,物质通量N A = 10 - 4[kmol/m2·S],气相扩散系数D G=[cm2/s],求气膜的当量厚度。 相平衡与亨利定律 温度为10℃的常压空气与水接触,氧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率为21%,求达到平衡时氧在水中的最大浓度, (以[g/m3]、摩尔分率表示)及溶解度系数。以[g/m3·atm]及 [kmol/m3·Pa]表示。 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对同一温度和液相浓度,如果总压增大一倍则与之平衡的气相浓度(或分压) (A)Y增大一倍; (B)P增大一倍;(C)Y减小一倍; (D)P减小一倍。 25℃及1atm下,含CO220%,空气80%(体积%)的气体1m3,与1m3的清水在容积2m3的密闭容器中接触进行传质,试问气液达到平衡后, (1)CO2在水中的最终浓度及剩余气体的总压为多少? (2)刚开始接触时的总传质推动力ΔP,Δx各为多少?气液达到平衡时的总传质推动力又为多少?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doc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

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那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见下图)。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

化工原理答案-第五章--吸收

第五章 吸收 相组成的换算 【5-1】 空气和2的混合气体中,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 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 y Y y =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3,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 解 摩尔分数//117 =0.010*******/18 x = +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3的量为 /3 11017n kmol -=? 溶液的体积 /.3 3101109982 V m -=? 溶液中 3的浓度//.333 11017==0.581/101109982 n c kmol m V --?=? 或 . 39982 00105058218 s s c x kmol m M ρ= = ?=../ 3 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117 0010610018 X = =. 或 ..00105001061100105 x X x =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

12 2 11 1Y Y Y Y Y η-= ==-被吸收的溶质量原料气中溶质量 解 原料气中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 101 01111101 y Y y =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3的摩尔比为 () (2) 1 1109011100111Y Y η=-=-?=() 摩尔分数 (22) 200111 =0010981100111 Y y Y = =++ 气液相平衡 【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 NH 的平衡 分压为798。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 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 NH 的摩尔分数/.//117 0010511710018 x = =+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P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 11017 0581 101109982 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 058107980728H c p kmol m kPa ===?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 0010511710018 x = =+./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 07610000105 y m x == =? 或 //.76100076m E p ===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 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

实验一 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 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4. 熟悉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 、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在空气流量、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并了解其 影响因素。 2. 测定恒速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和传质系数K H 。 三、基本原理 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概括起来说,影响传递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含水量、含水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的大小;热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热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目前尚无法利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干燥速率(除了绝对不吸水物质外),因此研究干燥速率大多采用实验的方法。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变。 本实验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甘蔗渣滤饼为被干燥物。测定单位时间内湿物料的质量变化,实验进行到物料质量基本恒定为止。物料的含水量常用相对与物料总量的水分含量,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用ω来表示。但因干燥时物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用以干基料为基准的含水量X 表示更为方便。ω与X 的关系为: X = -ω ω 1 (8—1) 式中: X —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料; ω—湿基含水量 kg 水/kg 湿物料。 物料的绝干质量G C 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物料放在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到恒重时的质量。干燥曲线即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 与干燥时间τ的关系曲线,它说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干基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物料的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变,但是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8—1)所示,开始的一小段为持续时间很短、斜率较小的直线段AB 段;随后为持续时间长、斜率较大的直线BC ;段以后的一段为曲线

化工原理干燥计算题

1、将在常压下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20%的新鲜空气,通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到某温度后,在通过一喷水室进行绝热冷却增湿到饱和状态,得到温度为45℃的湿空气,在H-I图上画出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示意图。 2、将在常压下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20%的新鲜空气,通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到某温度后,再通过一喷水室进行绝热冷却增湿到饱和状态,最后通过第二加热器加热到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40%的湿空气,试在H-I图上示意绘出空气状态变化情况。 3、一常压干燥器欲将1200kg/h的湿含量为5%的湿物料干燥至1%(湿基),所用空气的t =20℃、 =75%、湿空气量V=2500m /h。干燥器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为50℃。假定为绝热干燥过程。又已知预热器以125 ℃的饱和水蒸气加热空气,其传热系数为40W/m ℃,求单位面积预热器所需传热量(预热器热损失不计)。 3、X1=5/95=0.0526 X2=1/99=0.0101 G c= 1200(1-0.05)=1140kg/h W=1140(0.0526-0.0101)=48.45kg/h 根据t0 =20℃、0 =75% ,由t-H图,查得H0=0.011kg/kg干气 =0.844m 3/kg干气 L=2500/0.844=2961kg干气/h H2=W/L+H1=48.45/2961+0.011=0.0274 kg/kg干气 I0=(1.01+1.88×0.011)×20+2492×0.011=48.0kJ/kg干气 I2=(1.01+1.88×0.0274)×50+2492×0.0274=121.3kJ/kg干气 绝热干燥过程I1=I2,即 I1=(1.01+1.88×0.011)t1+2492×0.011=121.3 t1=91.1℃

化工原理干燥习题

《化工原理》 第九章干燥 一、填空题: 1.按操作方式分类,干燥可分为和 . 答案:连续干燥,间歇干燥 2..干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汽(或其它蒸汽)压力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 3.干燥这一单元操作,既属于传质过程,又属______________。 答案:传热过程 4.相对湿度φ值可以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能力的大小,当φ值大时,表示该湿空气的吸收水汽的能力_________;当φ=0时。表示该空气为___________。 答案: 小;绝干空气 5.在一定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划分是根据___________而定的;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是根据__________而定的。 答案:物料的性质;物料的性质和接触的空气状态 6.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其预热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降低相对湿度(增大吸湿的能力)和提高温度(增加其热焓) 7.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的操作称为。 答案: 干燥 8.空气经过程达到饱和的温度称为绝热饱和温度。 答案: 绝热增湿 9. 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_________;首先除去的水 分为____________;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_________。 答案: 自由水分;非结合水分;平衡水分 10.湿空气的焓湿图由等湿度线群、等温线群、、水气分压线和相对湿度 线群构成。

答案:等焓线群 11.在进行干燥操作时,湿空气不可作为干燥介质。 答案:饱和(或φ=1) 12.表示单位质量绝干部空气中所含空气及水气的总容积称为湿空气的。 答案:比容 13. 某物料含水量为0.5 kg水.kg绝干料,当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时,测出平衡水分 为0.1kg水.kg绝干料,则此物料的自由水分为_____________。 答案: 0.4 kg水.kg绝干料 14. 表面的温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而在干燥的降速阶段物料的温度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大或恒定、水分、热空气的湿球温度,上升或接近空气的温度 15.不饱和的空气在总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等湿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 为。 答案: 露点温度 16. 当干燥一种易碎的物料,可采用_______________干燥器。 答案: 厢式 17. 在进行干燥操作时,湿空气不可作为干燥介质。 答案:饱和空气 18.表示单位质量绝干部空气中所含空气及水气的总容积称为湿空气的。 答案:湿度 19.湿空气通过预热器预热后,其湿度___________,热焓______________,相对湿度 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答案: 不变、增加、减少 20. 对于不饱和空气,表示该空气的三个温度,即: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和露点t d间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t>t w>t d> 二、选择题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吸收 相组成的换算 【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 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 0251102 y Y y =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 解 摩尔分数//117 =0.010*******/18 x = +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 11017n k m o 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 11017==0.581/101109982 n c kmol m V --?=? 或 . 39982 00105058218 s s c x kmol m M ρ= = ?=../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或 ..00105001061100105 x X x =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 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 01111101 y Y y =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 =0010981100111 Y y Y = =++ 气液相平衡 【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 0010511710018 x = =+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 P a =

化工原理课件干燥实验

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2.了解操作条件对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测定纸板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确定其平衡含水量X* 及其临界含水量X c 三、实验原理 干燥曲线X-T 将湿物料试样置于恒定空气流中进行干燥实验,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汽化,湿物料质量减少。记录物料不同时间下质量,直到物料质量不变为止,也就是物料在该条件下达到干燥极限为止,此时留在物料中的水分就是平衡水分。再将物料烘干后称重得到绝干物料重,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为:

干燥速率曲线为U -X 的关系 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汽化水份量。 τ ττ?-= ??==+S G G S W Sd dW U i i 1 所测定的U 为物料的含水量有X i 下降至X i+1的干燥速率,为一个平均值。 Gc G G X c i i -=, 是一个瞬时值,在U -X 图中X 应为平均值 S -被干燥物料的汽化面积 τ-干燥时间 △W -一定间隔干燥时间汽化的水份量,本实验中为3g △τ-每汽化△Wg 时水分所需要的干燥时间。 Xi -湿物料在I 时刻的干基含水量,kg 水/kg 绝干料 Gi ,G i +1――分别为△τ时间间隔内开始和终了时湿物料重量 Gc ――绝干物料的质量

四、实验设备流程 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电加热器后进入干燥室,对试样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废气再经风机循环使用。电加热器由晶体管继电器控制,使空气的温度恒定。 干燥室前方装有干球及湿球温度计,干燥室后也装有干球温度计,用以测量干燥室内空气的热状况。风机出口端的温度计用以测量流经孔板流量计的空气温度,空气流量用蝶阀调节,任何时候该阀都不能全关,否则电加热器会因空气不流动过热而损坏。风机进口端的片式阀用于控制系统所吸入的新鲜空气,而出口端的片式阀门则由空气进口端的片式阀则用于调节系统向外排出的废气量。 五、实验步骤: 1.称量支架的重量,向湿球温度计中加水 2.打开面板右侧面上的总电源开关,这时风机启动,仪表自检后显示初始值。 3.打开加热I、加热II、加热III,预热 4.将电子天平复位调零 5.干燥室前干球温度计接近75℃时,断开加热III

华工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复习

化工原理实验复习 1.填空题 1.在精馏塔实验中,开始升温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开循环冷却水。 2.在精馏实验中,判断精馏塔的操作是否稳定的方法是塔顶温度稳定 3.干燥过程可分为等速干燥和降速干燥。 4.干燥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5.实验结束后应清扫现场卫生,合格后方可离开。 6.在做实验报告时,对于实验数据处理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 要有一组数据处理的计算示例。 7.在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确定进料的热状况参数q 值,实验中需要测定进料量、进料温度、进料浓度等。 8.干燥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开鼓风机送风后再开电热器,以防烧坏加热丝。

9.在本实验室中的精馏实验中应密切注意釜压,正常操作维持在0.005mPa,如果达到0.008~0.01mPa,可能出现液泛,应该减少加热电流(或停止加热),将进料、回流和产品阀关闭,并作放空处理,重新开始实验。 10.在精馏实验中,确定进料状态参数q 需要测定进料温度,进料浓度参数。 11.某填料塔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气,当液体流量和进塔气体的浓度不变时,增大混合气体的流量,此时仍能进行正常操作,则尾气中氨气的浓度增大 12.在干燥实验中,提高空气的进口温度则干燥速率提高;若提高进口空气的湿度则干燥速率降低。 13.常见的精馏设备有填料塔和板式塔。 14.理论塔板数的测定可用逐板计算法和图解法。 15.理论塔板是指离开该塔板的气液两相互成平衡的塔板。 16.填料塔和板式塔分别用等板高度和全塔效率来分析、评价它们的分离性能。 2.简答题 一.精馏实验 1.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改变回流比,对塔性能会产生什么影响?答:精馏中的回流比R,在塔的设计中是影响设备费用(塔板数、再沸器、及冷凝器传热面积)和操作费用(加热蒸汽及冷却水消耗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

09化工原理第九章习题答案

9-1、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干球温度为50℃,湿球温度为30℃。求此空气的湿度、焓、相对湿度、露点、比热容及比体积。(答: 1 kg kg 019 .0??, 1kg kJ 98??,%25,24℃11K kg kJ 045.1????, 13kg m 925.0??) 解:由湿空气的H T ?图查出C 50°=t ,C 30°=w t 时: 1kg kg 019.0??=H , 1kg kJ 98??=H I ,%25=?,C 24°=d t ,11K kg kJ 045.1????=H C , 13kg m 925.0??=H v 。 9-2、利用湿空气的性质图查出本题附表中空格项的数值,填充下表: 湿空气总压强Pa 100133.15×=P 序号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湿度 1kg kg ??相对湿度%焓 1kg kJ ??水汽分压 2 m kN ??露点℃ ⑴(20)(75) ⑵(40) (25)⑶(35) (30) 解: 湿空气总压强Pa 100133.15×=P 序号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湿度 1kg kg ??相对湿度%焓 1kg kJ ??水汽分压 2 m kN ??露点℃⑴(20)170.011(75)48 1.515.5⑵(40)28.50.0204292 3.2(25)⑶ 55 (35) 0.028 27 127 4.3 (30) 9-3、将温度为120℃,湿度为 1kg kg 150??.的湿空气在kPa 3.101的恒定总压下加以冷却,试分别计算冷却至以下温度每kg 绝干空气所析出的水分(1)冷却到100℃;(2)冷却到50℃;(3)冷却到20℃。(答:0, 1kg kg 0638.0??, 1kg .1353kg 0??) 解:该空气在原来状态下的水汽分压为: kPa 68.1915 .0622.015 .03.101=+×= p , ⑴水在C 10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01.3kPa 1,大于空气中水汽分压kPa 68.19,故将空气冷却到C 100°,空气仍未达到饱和状态,不会有液态水析出。

化工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通过对湿的小麦的干燥过程,要求掌握干燥的基本流程及流化床流化曲线的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关系,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二、关键词:流化床干燥、物料干燥速率、物料含水量、流化床床层压降、临界含水量 三、实验目的及任务 1、熟悉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 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四、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一)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

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当气速继续降低,曲线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干燥过程可分为以下三阶段。

化工原理——干燥

第七章 干燥 【例7-1】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p t =101.3kPa ,相对湿度?=0.6,干球温度t =30℃。试求: ①湿度H ;②露点t d ;③绝热饱和温度;④将上述状况的空气在预热器中加热至100℃所需的热量。已知空气质量流量为100kg (以绝干空气计)/h ;⑤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流量,m 3 /h 。 解:已知p t =101.3kPa ,?=0.6,t =30℃。 由饱和水蒸气表查得水在30℃时的蒸气压p s =4.25kPa ①湿度H 可由式7-4求得: 016025 46031012546062206220.......p p p .H s t s =?-??=-=??kg/kg ②按定义,露点是空气在湿度不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现已知 55225460...p p s =?==?kPa 由水蒸气表查得其对应的温度t d =21.4℃。 ③求绝热饱和温度t as 。按式(7-18) ()()H H c r t t as H as as --=/ (a ) 已知t =30℃并已算出H =0.016kg/kg ,又c H =1.01+1.88H =1.01+1.88×0.016=1.04kJ/kg ,而r as 、H as 是t as 的函数,皆为未知,可用试差法求解。 设t as =25℃,p as =3.17kPa ,H as =0.622 02.017 .33.10117 .3622.0=-=-as t as p p p kg/kg , r as =2434kJ/kg ,代入式(a )得t as =30-(2434/1.04)(0.02-0.016)=20.6℃<25℃。 可见所设的t as 偏高,由此求得的H as 也偏高,重设t as =23.7℃,相应的p as =2.94kPa ,H as =0.622×2.94/(101.3-2.94)=0.0186kg/kg ,r as =2438kJ/kg ,代入式(a )得t as =30-(2438/1.04)(0.0186-0.016)=23.9℃。两者基本相符,可认为t as =23.7℃。 ④预热器中加入的热量 Q =100×(1.01+1.88×0.016)(100-30) =7280kJ/h 或2.02kW ⑤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流量 8825.46.03.1013.10127330273294.22100=?? ? ???-??? ??+?? =V m 3/h 【例7-2】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Pa 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试用I-H 图求解: (a )水气分压p ; (b )湿度H ; (c )焓I ; (d )露点t d ; (e )湿球温度t W ; (f )如将含500kg/h 干空气的湿空气预热至117℃,求所需热量Q 。 解:见本题附图。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章 吸收 相组成的换算 【5-1】 空气和 CO 2 的混合气体中, CO 2的体积分数为 20%,求其摩尔分数 y 和摩尔比 Y 各为多少? 解 因摩尔分数 =体积分数, y 0.2 摩尔分数 y 0 2 摩尔比 Y . 025. 1 y 1 0 2 . 【5-2】 20℃的 l00g 水中溶解 lgNH 3, NH 3 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 x 、浓度 c 及摩尔 比 X 表示时,各为多少? 解 摩尔分数 x 1 / 17 =0.0105 1 / 17 100/18 浓度 c 的计算 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 s 998 .2kg / m 3 代替。 3 n 1 10 3 / 17kmol 溶液中 NH 的量为 溶液的体积 V 101 10 3 / 998.2 m 3 溶液中 NH 3 的浓度 n 1 10 3 /17 3 c = =0.581 / m V 101 10 3 998 2 kmol /. s 998 2 3 或 c x . 0 0105 0 582 M s 18 . . kmol /m NH 3 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1 /17 X 0.0106 100 / 18 x 0 0105 或 X . 0.0106 1 x 1 0 0105 . 【 5-3 】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10%,吸收率为 90%,求离开吸收器 时 NH 3 的组成,以摩尔比 Y 和摩尔分数 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 被吸收的溶质量 Y 1 Y 2 1 Y 2 原料气中溶质量 1 1 Y Y 解 原料气中 NH 3 的摩尔分数 y 0.1 1 0 1 摩尔比 1 y . 0 111 1 1 0 1 Y 1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 NH 3 的摩尔比为 Y 1 Y (1 09)0111 0 0111 2 ( ) 1 .. . 摩尔分数 Y 2 = 0 0111 0 01098 y 2 1 1 . Y 2 0 0111 . . 气液相平衡 【 5-4 】 l00g 水中溶解 lg NH 3 ,查得 20℃时溶液上方 NH 3 的平衡分压为 798Pa 。此稀

四川大学化工原理干燥实习报告

本科实习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张锡坤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号 2014141492186 年级 2014级 指导教师何凌 教务处制表 二ΟΟ六年 12 月 20日

对流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物料干燥曲线的测定方法。 (3)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 (4)加强对干燥原理的理解,掌握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干燥是以热能为动力,利用分子浓度不同所带来的扩散性去除固体物料中湿份的操作。干燥过程中,物料首先被空气预热,温度上升到空气的湿球温度,干燥速率上升,随后保持平衡,温度不变,干燥速率恒定。当物料中的自由水被干燥完全后,干燥速率下降,最后至为0,到达水分的平衡。实际过程中,物料的预热时间很短,可以被忽略。 (1)干燥曲线。 干燥曲线是物料的湿含量X 与干燥时间τ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物料在干燥过程中湿含量随干燥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有所不同,干燥曲线的基本变化趋势如图3-15所示。干燥曲线中BC 段为直线,CD 段为曲线,直线和曲线的交点为临界点,临界点的物料湿含量为临界湿含量XC 。 (2)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是干燥速率与物料湿含量的关系曲 线。它反映了物料干燥过程的基本规律,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湿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物料预热升温段、恒速干燥段和降速干燥段。常常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干燥速率曲线是工业干燥器设计的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干燥速率是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汽化的水分量来表示,其数学式为 τ τAd dX G Ad dW c == u (3-36) 式中:u ——干燥速率,s m ?2 /kg 水; W ——汽化水分量,kg ; G C ——绝干物料量,kg ; X ——湿物料的干基含湿量,kg 水/kg 绝干物料; 图3-16干燥速率曲线

最新化工原理干燥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干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汽(或其它蒸汽)压力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这一单元操作,既属于传热过程,又属______________。 3、相对湿度φ值可以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能力的大小,当φ值大时,表示该湿空气的吸收水汽的能力_________;当φ=0时。表示该空气为___________。 4、干燥速率曲线是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测定的,其恒定干燥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__均恒定。 5、在一定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划分是根据___________而定的;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是根据__________而定的。 6、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_________;首先除去的水分为____________;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_________。 7、已知某物料含水量X1=0.4kg水/kg绝干料,从该物料干燥速率曲线可知:临界含水量X C=0.25kg水/kg绝干料,平衡含水量X*=0.05kg水/kg绝干料,则物料的非结合水分为__________,结合水分为__________,自由水分为___________,可除去的结合水分为________。 8、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其预热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空气的湿含量一定时,其温度愈高,则相对温度愈_______,表明空气的吸湿能力愈__________,所以湿空气在进入干燥器之____________都要经______________。 10、在等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____________,物料表面始终保持被润湿,物料表面的温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而在干燥的降速阶段物料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 11、固体物料的干燥,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12、在对流干燥器中最常用的干燥介质是_______________,它既是__________又是______。 13、等焓干燥过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4、若将湿空气的温度降至其露点以下,则湿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汽___________。 15、对于不饱和空气,表示该空气的三个温度,即: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和露点t d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6、由干燥速率曲线可知恒速干燥阶段所除去的水分是__________,降速干燥阶段除去的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题

浓度换算 2.1 甲醇15%(质量)的水溶液, 其密度为970Kg/m 3, 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 (1) 摩尔分率; (2)摩尔比; (3)质量比; (4)质量浓度; (5)摩尔浓度。 分子扩散 2.2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气体(HCI)在⑴空气,(2)水(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2.3 一小管充以丙酮,液面距管口1.1cm,20 C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管口,经5小时后液面下降到离管口 2.05cm,大气压为750[mmHg],丙酮的蒸汽压为180[mmHg],丙酮液密度为7900[kg/m 3], 计算丙酮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4浅盘内盛水。水深5mm,在1atm又298K下靠分子扩散逐渐蒸发到大气中。假定传质阻力相当于3mm 厚的静止气层,气层外的水蒸压可忽略,求蒸发完所需的时间。 2.5 一填料塔在常压和295K 下操作,用水除去含氨混合气体中的氨。在塔内某处,氨在气相中的组成y a=5%(摩尔百分率)。液相氨的平衡分压P=660Pa,物质通量N A = 10 - 4[kmol/m 2 S],气相扩散系数D G=0.24[cm2/s],求气膜的当量厚度。 相平衡与亨利定律 2.6温度为10C的常压空气与水接触,氧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率为21%,求达到平衡时氧在 水中的最大浓度,(以[g/m3]、摩尔分率表示)及溶解度系数。以[g/m3atm]及[kmol/m 3 Pa]表示。 2.7 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对同一温度和液相浓度,如果总压增大一倍则与之平衡的气相浓度(或分压) (A)Y 增大一倍; (B)P 增大一倍;(C)Y 减小一倍; (D)P 减小一倍。 2.8 25 C及1atm下,含CO220%,空气80%(体积%)的气体1m3,与1m3的清水在容积2m3的密闭容器中接触进行传质,试问气液达到平衡后, (1) CO2在水中的最终浓度及剩余气体的总压为多少? ⑵刚开始接触时的总传质推动力△ P, △各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