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建筑构造分解图——卷棚歇山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ppt课件

古建筑之墙与柱
墙与柱 构成房屋建筑立面的 组成部分,房屋建筑一般三 面围墙,正面为木质楹柱与 门窗,左右墙面称为山墙。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 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 称为“开间”,或称“面 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 “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 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 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 每两根立柱之间为一间;而 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 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 殿迎面为十二根立柱,开间 为十一间,曲阜孔庙大成殿, 迎面为十根石质龙柱,为九 开间。
上图为前面为卷棚式硬山
古建筑之卷棚顶
左图为卷棚式歇山
左图为悬山式卷棚顶
古建筑之十字歇山式屋顶
左图为歇山 式的变种— —十字歇山 式(临汾东 岳庙元代戏
台)
古建筑之三川脊式屋顶
硬山式变种——三川 脊式硬山 正脊中间高起来,并 在高起来的两侧增加 垂脊
左图为三川脊式 歇山 .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承重部分为框架结 构,主要包括梁、柱、檩、椽、枋 等。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各承重部分 的名称,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 如果以横向的屋脊作为x轴,以房 屋进深方向为y轴,以垂直的立柱 方向为z轴的话,z轴方向的圆木为 柱;y轴方向的圆木或方木为梁, 梁由下至上层层重叠,逐渐缩短, 最下方的长梁落在柱头上或通过斗 拱落在柱头上,上下的每层梁之间 由短柱支撑形成梁架;x轴方向的 圆木为檩,最上方为脊檩;沿屋顶 向下,在相邻两个梁架之间的每根 梁端架檩;在檩架形成的斜面上, 在檩上排列椽,形成屋顶的两个坡 面的骨架。在骨架上加置望板,覆 以瓦,就形成了屋顶。
(梁,台湾称为通梁,图中大通、二通即 为大梁、二梁。
束仔,位于两组斗拱之间的弯月形实心木 构件,也称月梁)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屋顶建筑

屋顶建筑

丰美、华丽
宏大、雄壮 增加轻快感 高耸、活跃 增加雄伟感
三、大屋顶的空间构成机制
1. 硬山:只突出正面,不表现山墙,多作为配房; 2. 悬山:以正面为主,山墙略有表现,多作为配房; 3. 歇山:四面均有表现,以前后两面为主,更为壮丽华美,多作为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 4. 5. 庑殿:同上,但更壮观恢宏; 攒尖:各方向同等表现,适于多视角观赏,多用于园林。
1/10 H
1/20 H
H=1/3 B
1/40 H 1/80 H
1/2 B
举折法
九举
七五举
六五举 五举
廊步架
下金步架
上金步架
脊步架
举架法
上檐出
二、出檐和翼角
1. 出檐 —— 檐柱中心线到檐口的水平距离;
1/3 2/3
• 上檐出、檐平出、下出、回水
檐平出
• “檐不过步”——出檐不得超过一个步架(22斗口),即≤21斗口。
• 无正脊 • 硬山卷棚 / 悬山卷棚 / 歇山卷棚
四、重檐式屋顶
1. 2. 3. 重檐庑殿顶 重檐歇山顶 重檐攒尖顶
五、屋顶的等级
1
庑殿 歇山 重檐 重檐
2
3
单檐
4
5
6
7
8
9
单檐
卷棚
悬山
硬山
起脊
卷棚
起脊 卷棚
第二节
一. 大屋顶的形态
1. 深远的出檐
2. 凹曲的屋面 3. 反宇的檐口 4. 翘起的翼角 5. 突出的脊饰
大屋顶的形态和作用
6. 丰富的瓦件
二. 作用
1. 帐幕说
2. 杉树说 3. 构造说 4. 功能说 —— 排水功能 —— 调节阳光入射角度

屋顶

屋顶

屋宇:1.门楼2.堂.3.斋.4.室5.房6.馆7.楼8台9阁10亭11榭12轩13卷14广15廊2.四方面:总论各类园林建筑物的名称和释义梁架结构及其变化园林建筑平面图3.屋顶:建筑物屋顶坡面大小一般为26°—30°。

这个角度非常接近太阳黄道与地球赤道之间所形成的23°27′夹角。

也是松散物的自由塌落度。

屋顶在人字型屋顶的基础上发展为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和四角,六角,八角攒尖顶。

另外还有重檐,圆攒顶,卷棚,风火山墙,盔顶,蛊顶。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庑殿顶的四角垂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条屋脊代表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师之兵莫非王臣,天下万物汇聚中央。

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

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等都是庑殿式建筑。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他官府,衙署,民宅等等,是绝对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庑殿顶又分为重檐庑殿顶和单檐庑殿顶。

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夏两头造,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拙政园园亭的构造分析

拙政园园亭的构造分析
1.宜两亭 2.塔影亭
1.宜两亭
2.塔影亭
四)、单檐园亭
—— 笠亭
笠亭(顶部坡度平缓)
五)、重檐亭
—— 天泉亭
天泉亭(重檐八角)
六)、异形亭
—— 与谁同坐轩
与谁同坐轩(扇面亭)
与谁同坐轩模型
七)、半亭
1.倚虹亭 2.涵青亭
倚虹亭
涵青亭(平面凸字形)
三、亭结构
一)、单檐亭木构架 二)、重檐亭木构架(双围柱法)
二)、重檐亭木构架(双围柱法)
双围柱法
将原单檐亭木构架的柱子增高, 使原亭上架作为上层檐,另在 外围对应原下架柱(该柱这时变 为里金柱)增加一圈外柱作为重 檐下架檐柱,这样就形成内外 两圈柱子的带廊亭子,里外柱 子由穿插枋串接起来,并在各 外柱顶端安装檐枋,形成整体 框架。 另在外围柱顶上横施抱头梁与 里柱榫接,再在抱头梁外端上 安置檐檩,并在里柱抱头梁端 之上,各里柱之间连接“承椽 枋”,这样即可将下层屋面椽 子搁置。
多边亭横枋尽端做成箍头形式,其中大额枋一般采用 霸王拳形式箍头,小额枋常采用三叉头形式箍头。
(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 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额枋上置平板枋)
霸王拳箍头
圆形亭横枋为弧形,做凸凹 榫相互连接,与柱作燕尾榫连 接。
花梁头是搁置檐檩的承托构件两边做凹槽接 插垫板,如图所示,底面做卯口承插柱顶榫。
插金法:是指将老仔角 梁的后尾做榫插入金柱 的卯口内,它是重檐亭 中,下层檐角梁的主要 做法。
压金法:是指将老角梁的后支 点,挖凿成檩槽直接压在金檩 上,仔角梁作成翘飞椽形式。 这种做法最简单,但靠檐口端 的伸出和承重不能太大。一般 只能用于较小步架的亭子上。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上)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上)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上)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作为普通受众,在赞叹古建筑奇伟、感叹民族智慧之余,是否也应提高对古建筑艺术的鉴赏力呢?本文特遴选了一些在《中国建筑史》中经常出现的术语、名词编录如下,并配以图片,希望能借图达意,提高大家的人文知识。

一、构架制(图二)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

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

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

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图二木制构架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

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

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n Wall),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

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

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图三)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

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图三建筑之三分三、屋顶的制式(图四——图二十)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七章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七章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七章上回装到五架梁和踩步金,按顺序继续这层的装配,首先出场的是老角梁。

建筑的四角各一,榫卯形状为下十字交叉半圆槽梁处,与挑檐桁和正心桁配,上半圆单开槽留待配金桁,两正两反。

确定了踩步金的位置与形状后,老角梁的形状与安装无悬念,落下。

老角梁服帖安在梁架上,上两张图看看细节。

老角梁后尾和踩步金梁配合整个直平面,这在实际中还有探讨余地,工匠可能会减小老角梁后尾某部分,以增强踩步金梁的梁头部分。

(要我做设计也会有所修改)这种做法还待实物考证,由于是推测,就不表现了。

老角梁就位,拿进老檐垫板(金垫板),十件。

落在老檐枋上,踩步金梁、五架梁上的导槽限制定位。

拿两张局部图。

就位后严丝合缝。

老檐垫板后是老檐桁。

十件,相邻桁件头部作阴阳燕尾榫,为和梁的鼻子相配,下出平面。

看看局部。

两端桁出头尺寸非常重要,要等在以后的装配上体现。

老檐桁后装仔角梁,四件。

仔角梁落在老角梁上,暗销连接(图中未表现),后尾作半圆斜槽,和老檐桁配。

看看局部。

即扣在老檐桁上,又依着踩步金梁。

图中的仔角梁还没最后定型,装翼角檐椽时还得再上斧凿,那是后话。

这层就装好了,给个全景轴侧图。

写到这了,完成了这座歇山殿第一层举架的基本结构,再往上,由于缺侧立面图,举架的升高纯出于推测,在这应先对照原图核定一下尺寸,好有个可信的基础;再者从斗拱装配起,尺寸还没介绍,应该找补回来。

核对从正立面开始,建成模型与立面图实位。

虚化模型对应立面图。

基本合适,拿进平面图与虚化模型。

从俯视角度看,主要梁、桁基本重合到位,老角梁、仔角梁虽空间斜放,也差不多合体,唯有挑檐桁看着别扭,拿进模型实体合图看看:从合图中可明显看出模型的尺寸小于图纸的尺寸,图纸中有挑檐桁尺寸,拿进截图:由于习惯,总爱用图的左下角,尺.寸在左上角,还得啰嗦一次。

图中明确标识:挑檐桁0.80,正心桁1.00。

什么意思呢,就是挑檐桁八寸,合256 mm,正心桁一尺,合320 mm。

那模型作的是多少呢? 挑檐桁240mm,正心桁320mm,请记住这几个尺寸。

屋顶的结构及等级

屋顶的结构及等级

屋顶的结构及等级: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武当山金顶,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即此种殿顶。

太和殿是中国最大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歇山顶亦叫九脊殿。

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

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等均为此种形式。

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俗称九脊顶。

宫殿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overhanging gable roof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

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

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

规格上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

不管是实物资料还是间接资料,凡是较重要的建筑,都没有用悬山顶的。

悬山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

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九章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九章

单檐七檩歇山-图解第九章上章节完成了屋顶框架,接着是安放椽子,形成屋顶的第一基础层。

按说桁檩位置已定,把椽子挨排搁上就行了。

搁多少?搁几根?这可是有图的,照图施工不就行了。

看原图:上图是原图截图,为了清楚起见,截了部分。

把对面间距的数据用红字标在相同的间隔里。

这样看,椽子的数量和摆放间隔都安排好了,但不仔细看或不真正施工画线没有疑问,但真的要问你椽档是多少、是否相等,问题就出来了。

大式建筑用斗口计算尺寸,本座歇山建筑斗口二寸五,合公制80mm,斗拱的攒档用11斗口,一攒为880mm。

稍间五攒4400 mm;次间六攒5280 mm;明间七攒6160 mm;山间四攒半3960 mm;按图中要求的椽子根数,求出的椽档能差多少?答案是稍间4400除以18加1为231.58,次间5280除以22加1为225.57,明间6160除以26加1为228.15。

山间3960除以16加1为232.94。

这样看需要有连续性的檐面得数之间最大也就差6毫米,不到一个指头宽,可忽略。

在实际建造中,按间排椽档没有问题;在虚拟建造中,还是一个固定连续的椽档好分,阵列一次就可完成。

这样做模型是只以稍间和山间为参考定了椽档,其它就忽略了,所以朋友们看图要数椽子数量的话,就这两间对得上。

看图:这种做法并非出于无奈,是出于省事,也可叫做偷工减料。

一个间量看似减一根,整个建筑减十八根椽子。

有一种说法,讲传统建筑中‘逢工必偷工,逢料必减料’,看过不少建筑,有时觉得作为工匠施工中出现的这种现象不一定是为了贪省,而是体现一种巧,巧妙的应付环境,应付结构和工艺。

哈!怎么看像拿这话在为自己做狡辩。

这回上来还没安装,为什么先说椽档呢?看了下图就清楚了。

则例图解中为何要不厌其烦的标出椽子的数量,就是因为在清式歇山大式建筑中,两个大木件上要刻出与椽子相配的椽椀,椽子的数量和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加减。

这两个大木件是踩步金和扶脊木。

细说说伏脊木,我前面图解廡殿的图文中,有对伏脊木的描述,通过进一步读书和观察,结合建模。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范本模板】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范本模板】

榭和舫多属于临水建筑。

在选址、平面和体形设计上,要特别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配合关系。

临水或在水上的供人游玩和休息的房屋。

一、建筑类型与特点(一)、榭的含义: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

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凭依.(二)、不同地域水榭的形式:1.江南园林中的水榭:榭尺度不大,常以水平线为主.典型实例有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46濯缨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2。

北方园林中的水榭: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建筑浑厚、持重,建筑尺度较大,造型多样;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饮绿”两个水榭。

3。

岭南园林中的水榭:“水厅”,立秋轻快、通透,也是水榭的一种二、建筑布局与功能(一)、榭的功能:多以观景为主,也可满足社交休憩的需要。

(二)、榭的设计要点:1。

选址:有景可借可观之处,湖岸线凸出处为佳.2。

朝向:忌西晒.3。

平台高程:低临水面为佳。

4。

造型:开阔、开朗、开敞.(三)、榭的平台构造:1。

榭以实心土台作为挑台的基座。

2.在实心土台的基座上,伸出挑梁作为平台的支撑.3.以梁柱结构作为挑台的基座,平台的一半挑出水面,另一半坐落在湖岸上。

(芙蓉榭平台构造)4.以柱梁结构作挑台基座,在岸边以实心土台做榭的基座。

5.整个建筑及平台均坐落在水中的柱梁结构基座上。

(四)、实例芙蓉榭: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荷池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远的水景。

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也由此而来。

当年王心一营筑归田园居时,这里为一派水乡景色:“池广四五亩,种有荷花,杂以荇藻,芬葩灼灼,翠带柅柅。

修廊蜿蜒,驾沧浪而度,为芙蓉榭。

"现游廊尚未恢复.然小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色的风景,特别是夏晚在此赏景,待到皓月当空,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之感。

【古建筑】几张图教你看懂

【古建筑】几张图教你看懂

【古建筑】几张图教你看懂我国古建筑屋顶常见的五种构造方式,即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和攒尖建筑木构架;屋檐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形式。

这样两项组合起来屋顶样式有了更多的变化。

蓟县独乐寺东院建筑清卷棚硬山顶园林建筑屋顶样式出现的顺序据考证推断为庑殿、悬山、歇山最后为硬山。

歇山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山,学者们基本认定歇山是在汉代以后南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至北方地区。

隋唐统一是以北方兼并南方,虽然隋唐制度吸收了很多南朝的因素,但在名义上仍以北方为正统,庑殿作为北方地区的传统屋顶形式也取得相应的正统地位,所谓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即在这一时期形成,唐规定“宫殿皆四阿”,这个四阿就是庑殿式。

正定开元寺旧山门明清硬山顶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

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

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

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

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

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

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水,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长子法兴寺菩萨殿明清悬山顶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

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多用于民间建筑和次要地位的建筑如神橱、神库、配殿等,凡是较重要的建筑,都没有用悬山顶的。

悬山顶一般有一正脊和四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

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休憩建筑

休憩建筑

1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
马鞍山雨山湖公园水榭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伞亭及束柱亭 亭身仅为 一单柱或数柱集结而成。屋 顶有坡顶、平顶、折板顶、 圆顶等。如直坡的伞亭、曲 面的蘑菇亭等。
1
(四)亭的体量 一般不大,但仍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考 虑其尺度。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
三、廊的设计 1、平地建廊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
2、水边或水上建廊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
3、桥廊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
(五)亭的构造 传统亭子通常采用木结构,现代亭可根据造型需要采用不同材料,如混凝土、 木材、石材、竹、钢材、玻璃等。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
二、榭的造型与体量 具有实用功能较弱的一种,一般不作为园中主体建筑。除满足人们的休息、游 览等一般性功能要求外,榭与亭一样,最主要的是观景与点景。传统园林中的 0011 水榭大多为三开间的长方形歇山卷棚建筑。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亭与廊结合较廊稍宽二传统风格的组合式亭1拼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进行拼合类似传统亭的攒尖顶或正脊顶可做成两坡的悬山顶以及四坡顶六坡顶等不做屋角起翘及屋面变坡均为直坡斜屋面檐口一般较厚重挑檐较大2平顶亭采用平屋顶一般檐口较厚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

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古建筑之卷棚歇山的山面构造35

古建筑之卷棚歇山的山面构造35

古建筑之卷棚歇山的山面构造35 35古建筑之卷棚歇山的山面构造在外形上,歇山建筑分为大屋脊歇山和卷棚歇山两种,大屋脊歇山屋面前后两坡交界处有正脊。

在构架处理上,常在脊檩上置扶脊木、脊桩等构件,以便安装脊简子,卷棚歇山屋面前后坡交界处不做正脊,这种屋面前后两坡的瓦陇连成一体卷过屋面,放称卷棚。

在木构架上,有单檩卷棚和双檩卷棚两种,单檩卷棚的木构部分脊部为单脊檩,脊檩上不安扶脊木,脑椽直接钉在脊檩上。

双脊檩卷硼的脊部装有并列两根脊檩,檩间钉罗锅椽子,双檩卷棚歇山的山面构架与前面谈到的几种构架形式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有脊檩为两根,草架柱也成偶数,其余,如趴梁、顺梁、踩步金(或踩步梁) 等件的构造方式,均按下架柱网的变化而定。

这里需要单独提一下的是四檩卷棚歇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小红山”的构架变化情况。

四檩卷棚歇山是歇山建筑中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在进深方向仅有四根檩,其基本构架为四架梁、月梁、檐檩和脊檩。

它的两根脊檩相当于一般歇山建筑的下金檩,山面与脊檩相交的月梁,相当于一般歇山中的踩步金。

由于该月梁端头要做搭交檩与脊檩出梢部分扣搭相交,它的下皮要提高到与脊檩下皮相平的高度,并将两端头做成搭支檩形状,正身部分可做成梁形,也可做成檩形,外一侧的檐椽后尾搭置在它的侧面或上面。

在月梁带踩步金的下面,沿进深方向施用趴梁,趴梁的两端趴置在前后檐檩上。

两山的脊檩向外挑出,同一般歇山做法。

由于挑出的脊檩的端头距屋面很近(通常只有200一400毫米),所以草架柱、穿以及踏脚木、山花板等件均可略去,仅在檩头外面装一块博缝板即可。

古建筑文化营造技术交流学习的地方围攻 lyjysr文本 | 竹寺设计 | 人云团队 | lyj围攻 | lyjysr应该强调,四檩卷棚歇山山面的草架拄、踏脚木诸件被略去,仅仅因为山面放不开这些构件,如遇体量较大的四檩卷棚时,还应根据需要适当考虑安装踏脚本、草架柱等件。

在四檩卷棚歇山博缝板外面的瓦面围脊做好以后,博缝板的大部分被封砌在博脊里面,外面仅露出极小一部分,这一小块博缝油饰为红色,这就是“小红山” 的由来。

卷棚顶介绍,作者:金凯

卷棚顶介绍,作者:金凯

垂花门—门内部为卷棚顶二者勾连
一 殿 一 卷 式 垂 花 门
带抱厦式勾连搭
三卷勾连搭顶
卷棚屋顶在生活中的应用
扇形亭
工厂大门
生活实例
小组成员: 金 凯 2010512420
崔 莹 2010512422
谢 丹 2010512430 王琬瑢2010512417
卷棚顶出现较晚,明清时开始普 遍使用。因为这种屋顶线条流畅、 风格平缓,所以多用于园林建筑。 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 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但也有例外,承德避暑山庄为表 现离宫的非正式性,就把宫殿区 的建筑都安上了卷棚顶。与周围 的环境非常协调。
卷棚顶的特点
卷棚顶是歇山、悬山、硬山的变形。整体外 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 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 如果说硬山、悬山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 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 有的阴柔之美。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 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 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 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至于卷棚,因 为不用在重要建筑,所以不列入等级。
各类屋顶示意图
卷棚顶简介
卷棚顶,即卷棚式屋顶,又称元宝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 式。卷棚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但没有正脊,屋顶呈弧形。
实例展示
硬山顶
卷棚顶
Hale Waihona Puke 例展示悬山顶卷棚顶
卷棚式屋顶三视图
卷棚顶与有正脊屋顶比较
卷棚顶的样式
若某个正脊卷棚式顶加上正脊就变成了歇山顶那么这个卷棚 式就叫卷棚式歇山顶。同理可以得出卷棚式硬山顶、卷棚式 悬山顶等等。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

营造法式之斗
斗 拱 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 形 木 块 叫 斗 ,弓 形 短 木 叫拱, 斜 置长 木叫昂 ,总称斗 拱。一般置于柱 头 和 额枋 (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 荷载梁 架、挑 出屋檐 ,兼具 装饰作 用。由 斗形木 块、弓 形短木 、斜置 长木组 成,纵 横交错 层叠, 逐层向 外挑 出,形 成立大 下小的 托座。 明清时 期,斗 拱的结 构作用 已逐渐 消 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
古建筑之 悬山顶 左图为悬山顶 (趵突泉公园西北围墙边)
硬 山 顶 五脊二坡,与悬山顶不 同 之 处 在 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屋顶左右 屋檐不 出山墙 )。硬 山顶出 现最晚 ,是随 着明清 时期房 屋墙壁 广泛使 用砖砌 以后才 大量采 用的。 六品以 下官吏 及平民 住宅的 正堂只 能用悬 山式或 硬山式 屋顶。
古建筑之 庑殿顶
古建筑之 庑殿顶
左图为重 檐 庑 殿 顶 宫殿建筑.
歇 山 顶 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 脊 。正脊的 前后两 坡是整 坡,左 右两坡 是半坡 。歇山 顶主要 分为单 檐和重 檐两种 ,重檐 歇山顶 的第二 檐与庑 殿顶的 第二檐 基本相 同。在 等级上 仅次于 重檐庑 殿顶。 目前的 古建筑 中如天 安门、 太和门 、保和 殿、乾 清宫等 均为此 种形式 。五 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 顶(单 檐)。
中国古建筑
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以单
间的建筑为例,从
上到下可分为四部
分,屋顶、斗拱、 墙与柱、台基。 台基
单间 的建筑
斗拱
墙与柱
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为正 脊 . 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端有鸱 吻 或 正 吻 、 大 吻 (鸱尾、龙吻). 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着 一系列 脊饰, 最外面 是若干 个小动 物称为蹲 兽 ,最后面 龙头状 的,称 为垂 兽 。

中国营造技术知识点——江南地区屋面构造做法

中国营造技术知识点——江南地区屋面构造做法

中国营造技术知识点——江南地区屋面构造做法(一)江南古建筑硬山屋面构造做法江南古建筑硬山式屋顶属于单檐屋顶,屋面山尖部分不挑出山墙。

硬山式屋顶根据式样可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亦称“回顶式”)两种。

根据所用瓦材的不同又可分为琉璃瓦、青筒瓦和小青瓦三种瓦面。

1尖山式硬山屋顶的构造尖山式硬山屋顶是指屋顶的剖面轮廓形状为尖顶形:它由前、后两个坡形屋面合成人字形相交,形成一个尖顶,称为“尖山”,在尖山接口处砌筑一条压顶脊称为“正脊”,正脊两端头常设收头装饰件,称为“正吻”或“鸱尾”,而在瓦屋面两端的山墙上端砌有四条压边脊称为“垂脊”(亦称“垂带”、“竖带”),以正脊和垂脊作为屋面衔接部位的封口措施和装饰等级。

2卷棚式硬山屋顶的构造卷棚式屋顶是指屋顶的剖面轮廓形状为圆弧形,屋面形式比较简洁。

它的前、后两个坡形瓦屋面由圆弧形黄瓦环瓦连接成整体,而在瓦屋面两端的四条“垂脊”,也由圆弧形脊连接成两条整体。

卷棚式屋顶不设真正意义上的“正脊”,也没有“正吻”或“鸱吻”。

(二)江南古建筑悬山屋面构造做法悬山式屋顶也属于单檐屋顶,它与硬山屋顶的区别仅在于两端山头部分。

悬山式屋顶的山头部分挑出山墙。

其他屋面构造与硬山屋顶完全相同。

悬山式屋顶根据屋面式样也可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用琉璃瓦、青筒瓦和小青瓦三种瓦筑成。

悬山式屋项因其屋顶挑出山墙,故在其下部无法设砖博缝,而改用木板博缝,直接钉在挑出山墙的桁条头上;博缝在山尖交接处常设悬鱼装饰。

(三)江南古建筑歇山屋面构造做法江南古建筑中的歇山屋面是在山墙两端山尖墙下缘往开间方向转折,再形成一片坡屋面的一种构造形式。

这种屋顶有2个山墙面、4个坡屋面和11条脊。

位于屋顶的称正脊,正脊在山墙的两端头常设正吻和鸱尾。

位于山尖墙上向两大坡屋面延伸至戗角根部附近的称垂脊(竖带),位于屋面四个角的戗角之上的称戗脊,而位于博缝板下山花板底边的称博脊。

歇山式屋顶有单檐歇山和重檐歇山两种做法,重檐歇山的下檐屋面上口四周常设一圈脊,称“围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