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化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合集下载

中外神话的异同

中外神话的异同

中外神话的异同
中西方神话在多个方面存在异同。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崇尚的内容:中国和希腊两种神话一个崇“德”,一个崇“力”。

在中国神话中,神祇们或有不可抗拒的威严,或有博爱众生的慈祥,或有入尘不染的高洁。

而西方神话中的神并非高高在上,他们有七情六欲,更加接近人性。

2. 人物形象:中国神话人物是“神化的人”,如伏羲、黄帝等,他们大多不食人间烟火,是伟大的、无私的、无瑕的。

西方神话人物则是“人化的神”,他们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如宙斯、赫拉等,他们并非完美无缺,而是充满复杂情感和欲望。

3. 主题和情节:中国神话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担忧。

而西方神话则较为享乐,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可算是够荒靡淫乱的。

此外,希腊神话中弑父的故事较多,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的现实,而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我们绝对看不到这类情节。

4. 起源和发展:东方自然是以中国神话为主,而西方的神话则会以古希腊为主。

中西方神话之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小至内容,大到精神思想。

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中国神话同样对中国文学、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神话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神话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神话中看中西文化差异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逐渐形成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

这些都可以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看出点滴,当然,神话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所以我们从神话中也就能看到中西方人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不同了。

首先由于在塑造神话英雄的过程中,中西方就有所不同,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人的形态、人的性格、人的情感。

古希腊人是按照人的形象创造神的。

他们把神和英雄看作是最美丽、最健壮、最聪明和最有力量的人。

无论是在赫希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伊利亚特》,还是后来悲剧作家的作品中,希腊诸神,尤其是主要的神祗,已经历了相当彻底的“人化”。

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吃喝、恋爱、生育等生活需要,品性有的正直、勇敢,有的奸诈、胆怯。

而在中国的神话里,要想成为神话里的英雄,必须要比常人跟优秀的品行,若没有感天动地的惊人之举,那便不能称之为神了。

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看中国神话长大的少年来说,一开始看希腊神话是比较难理解的。

作为众神之王的宙斯居然行为不检,惹下一身风流债,也给自己惹下祸端,不过他倒是化身正义正义,他对人类的统治也是公正不偏的。

当人们行善无恶时,土地就农产丰收,牛羊成群,鱼虾丰富;当人们做了恶事时,则天灾人祸将铺天盖地而来。

中国神话中的英雄,大都神通广大,舍己为人,黄帝,尧舜禹,伏羲什么的,自然不必细说了。

这应该是中国自古以来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使然,神自然要高于凡人,而对于神明,自然不敢又有丝毫不好的言论了。

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感情虽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但却是生存的根本意义所在,尽管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人们的态度有所不同,尤其是爱情。

这在《希腊神话》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有所体现。

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虽然有善有恶,结果有好有坏,但是人人平等,不管贫富怎样,神通大小,都有权利去追寻自己的爱情,当然,这也许成为了某些大神行为不检点的理由,不过凡事都有两面,这不能强求。

中西方神话得异同

中西方神话得异同

中西方神话得异同神话就是人类最早得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人类童年时期得产物,文学得先河。

神话产生得基础就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与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得认识自然、支配自然得积极要求。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与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

但就是由于这时得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得色彩。

神话就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得表现。

神话中神得形象大多具有超人得力量,就是原始人类得认识与愿望得理想化。

中西方神话有很多相似性与差异性、神话就是人类文化得起源,我想通过这篇论文,着重分析一下中西方神话得差异性,从而更好得了解中西文化、对中西方神话文化得比较,有助于我们站在我们本民族得基点上,更好地了解其她国家与民族得文化,在这个信息化得时代,在这个速度与脚步都飞速发展得“地球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中西方神话有着很多共通得地方,比如宇宙与人类得起源,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曾经瞧到很多人在说到东方神话与西方神话得时候都要提到一个有意思得巧合,创世之初,女娲来至大地,不忍百物寂静于就是手执泥土捏物以造人,而在同时,西方得圣贤也不巧采用了相同得方法创造了我们得祖先,耶与华神用地上得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她鼻孔里,它就成了有灵得活人,名叫亚当。

自此,人类有了历史,也有了无限想象得空间与时间,有人说,从这一点瞧,东西方得人还就是有共同点得,我们都来源于大地,并且都就是泥土做得人、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瞧到中西方神话故事中似曾相识得地方,比如说,神话故事中,很多与宗教有关,给迷茫脆弱得人们以信仰与生活下去得力量,当然,宗教中也有许多利用神话在人们心中高大得地位,反过来束缚人们心灵得例子、宗教被政权利用,在西方,耶稣就是人们心中至高无上得神,在西方历史上,我们可以在很多文化与美术作品上都能找到痕迹、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皇帝就是龙得化身,龙就是中华民族得图腾与信仰,统治者为达到政治目得,将自己与神“合体”,这似乎已成为统治者们得惯用伎俩,不过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她们做得很成功、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可以有自己得信仰,但切不可盲目得封建迷信、神话就是落后得人类对生活,人类本身得一种理想化,抛开那神秘得面纱,其实很多事情在今天已经实现,比如神话故事中神有翅膀,表现了她们对飞翔得一种渴望,在今天,飞机,飞船得诞生就是不就是在另一个意义上使神话变成了现实呢?说到这里,我感觉,神话也许也就是推动社会发展得动力之一吧、中西方神话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总的来说,前人主要从内容、思想观念、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西神话进行了比较。

1、内容上差异性(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

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

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

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

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陈素萍在《浅谈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异同》一文中谈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

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异

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异

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差异
华夏神话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区别:
1. 背景和起源:华夏神话源自中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则分别源自埃及、希腊、罗马和北欧地区的古代文化。

2. 神祇体系:华夏神话中的神祇体系相对较为庞大,包括众多的神祇和精灵,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女娲等。

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中的神祇体系相对较为有限,每个文化中都有一些主要的神祇,如埃及的拉、希腊的宙斯、罗马的朱庇特、北欧的奥丁等。

3. 神话故事:华夏神话中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和哲学思想展开,如《封神演义》、《山海经》等。

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中的故事则与各自文化的历史、神话和英雄传说有关,如埃及的《死者之书》、希腊的《伊利亚特》、罗马的《埃涅阿斯纪》、北欧的《散文埃达》等。

4. 神话主题:华夏神话主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的关系,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观念。

而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则更加强调英雄事迹、战争、爱情和命运等主题。

5. 形象特点:华夏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多为人形,具有人类的特征和情感。

而埃及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多为人身动物头的混合形象,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多为人形,北欧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则多为巨人、精灵和神兽。

总的来说,华夏神话与埃及、希腊、罗马、北欧神话在起源、神祇体系、故事主题和形象特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信仰和价值观。

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张雅然摘要:神话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折射,一个记录,通过对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研究对比,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差别的根本。

对中西方神话的进一步分析探究,可以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可以总结为四条,唯天论与唯命运论、民主与专制、性压抑与性开放、仁义与自由。

唯天论与唯命运论,初步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民主与专制,揭示了长久以来中西方政治结构的构成由来,为什么封建社会能在中国统计达3000多年;性压抑与性开放,昭显了中西方社会对于“性”的看法;仁义与自由,解释了中西方的战争的不同与所出现的英雄的不同。

关键词:神话;命运;民主;法制;性;仁义;自由正文:什么是神话?马克思做过很精彩的阐释:“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神话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

安特鲁.兰对神话解释为“野蛮人是好奇的,最早科学的模糊冲动已在他们的头脑中起着作用,他渴望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进行解释,并在这种解释中寻找到自己。

”[2]总之神就是人类在蒙昧时期所创造的,对现实客观世界的一种臆想和思想反映,并且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加以不断的丰富和充实。

神的系统看似浪漫和荒诞,其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通过神可以看到古代人的一些行为准则、风俗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又直接或间接的对后世文化教育、思维想象、组织机构等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神(重点是希腊神)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走向,决定的不同的文化。

一、神系的构成中国的神是松散的、含混的、零落的、不成体系的,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各自为政、各不相连,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历程,构不成一个完整的类似西方神系的系统。

甚至没一个像宙斯那样的最高主神,仅有一个神的行政管理者玉皇大帝,但他又受重重压力,管理范围仅限定为中央,西天灵山管不着、冥府管不到、诸菩萨管不了。

中西方神话对比简要概括

中西方神话对比简要概括

中西方神话对比简要概括
中西方神话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传统,展现了各自社会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中西方神话中,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对比和相似之处。

首先,中西方神话在神祇形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神话中常常出现的是人
与动物的混合形象,如龙、凤、白蛇等,它们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智慧。

西方神话中的神祇多为具备人类外貌的超自然存在,如希腊神话的宙斯、雅典娜等。

两者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神话在对自然的解读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西方神话常常将自然现
象与神的力量联系起来,如闪电被视为宙斯的愤怒之箭。

而中方神话则更强调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感恩,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另外,中西方神话中的宇宙观也存在差异。

中方神话中普遍存在着天、地、人
三界体系,认为这是宇宙的基本构成。

西方神话则更注重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泰坦等不同神祇来描述。

最后,中西方神话中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

中方神话中强调了孝顺、忠诚、
仁爱等传统美德,如《封神演义》中虞姬的自愿献身和妲己的背叛。

而西方神话中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勇气、英雄主义和自由的崇尚。

综上所述,中西方神话在神祇形象、对自然的解读、宇宙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神秘力量和世界的理解和追求的不同。

从创世神话中看中西文化意识之异同

从创世神话中看中西文化意识之异同

2016年4月号上从创世神话中看中西文化意识之异同周文斑神话是各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创世神话是其中的一种,即是不同人民对万物生成、开天辟地的一种整体想象以及思考。

在本文中,将从创世神话角度对中西文化意识的异同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引言神话是各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以及世界起源的一种原始性理解,通过超自然幻象以及形象方式的运用进行表现的传说以及故事。

其中,创世神话则是远古人员对于人类起源以及开天辟地的一种个整体思考,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民族所产生的创世神话,也将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科学的折射。

通过对中西方创世神话的研究,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对中西间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解与掌握。

二、上帝造人与盘古开天创世神话之所以会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古人对于自身所生活的天地形成存在着较大的困惑,在此种情况下,其通过很多神话故事的创造试图给自己一个科学的解释。

其认为,天地是我们生活世界的本源,也是世间万物的生活载体,是万物形成以及存在的基础。

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天地更是形成了一种敬畏感,并使得创世神话在很多民族文化中都具有着十分重要且突出的位置。

通过中西文化中创世神话的对比,则能够较为明显的对文化差异进行把握:在基督教的《创世纪》中,在其开篇就对上帝创造万物的事情进行了描写。

在《圣经》中,上帝是唯一存在的神,在《创世纪》中,其记载上帝花了6天时间对天地万物进行创造: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天地以及光;第二天,创造出了空气;第三天,创造出了水,并因此形成了海洋以及陆地的区别;第四天以及第五天,上帝创造出了太阳、月亮,以此天地中的活物;第六天,则创造出了人类,且是根据其自身的形象对男人以及女人进行了创造;而在第七天,神由于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则就此安息,第七日也因此被称之为圣日,并因此成为了基督教的安息日。

而在中国,盘古开天则是流传最广、影响面最大的创世神话。

对于该传说来说,从三国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中就能够看到相关的描写。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毕业论文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毕业论文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摘要:神话是不同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同的神话反映出不同的文化。

本文主要是通过简单介绍中西方神话及对神的比较,从各个角度分析中西方神话特征,进而对比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归纳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旨在于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

关键词:神话;中西文化;比较;差异Research o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MythologyAbstract:Mythology i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so different mythology reflects different culture. This articl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 about the mythology betwee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It also analyses the characters from all the aspects which in order to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 difference why it occurs, aiming to promot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Key Words:Mythology;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Comparison;Differences一、引言神话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神话(mythology)一词本来是古希腊语,原以为关于神和英雄的故事传说。

关于神话的定义有许多,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长,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从中西方神话看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神话看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神话看文化差异摘要:人类起源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神话,而神话就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另一种反映。

中西方的文化有如此大的差异,那么神话呢?关键词: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文化差异‚神话‛一词有许多——常常是互相冲突的——意思与之联系,所以这些意思都有某些正确性。

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讲,神话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或信仰。

然而正是这些虚构的故事或信仰,反映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础文化来源和信仰。

首先从西方文化说起,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发展为后来的科学传统;古希伯来文明和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古罗马法制文明,发展为近代法制观念。

而古希腊文明正是近现代科学文化的基础与基石。

而我认为,近代文明史之所以发源于西方,就是源于古希腊那充满自由与民主气息的神话传说。

古代居住在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各部落人民,以其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以宙斯为首的众神,通过这些神,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了自己民族的精神风貌,解释和说明了人类的起源等许多现象的起因。

这些神是以人的形象、性情、心态和行为方式为原型的一个神的群体,神有着人的七情六欲,按人的心理动机思考和行为,沿用人的社会群体特点,人的交际模式,也分享人的弱点和道德方面的不完善。

神以家庭或家族的形式存在,神界的权威甚至比人间更加明显取决于单纯的、不加掩饰的力量决定。

希腊神话的起源是大地之神——该亚,她是天地间第一位神、也是第一位女神。

该亚生出了第一个男性天神——乌剌诺斯,然后又与乌剌诺斯生出了众巨神。

然而乌剌诺斯看自己的儿子们都气宇非凡,担心他们篡夺自己的天神地位,遂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关进地狱的底层塔尔塔罗斯,没生下来的则留在母亲兼妻子该亚的腹中。

这让该亚很难受,她让尚未被关进地狱的儿子克罗诺斯救她,克罗诺斯则趁乌剌诺斯熟睡之时割掉了父亲的睾丸,于是克罗诺斯坐上了天神的座位。

克罗诺斯的妻子是自己的姐姐瑞亚瑞亚为他生了很多孩子,但克罗诺斯但心历史重演,就把他们全都吞入自己的腹中。

解读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异同

解读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异同

解读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异同西方文学与中国古代神话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统,它们在表达方式、主题内容以及文化意义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通过解读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个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个体化和人性化。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和英雄的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有着各自的欲望、情感和行为方式。

例如,宙斯是众神之王,他有着强大的权力和领导能力,但同时也有着情感纠葛和性爱的欲望。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明形象更加抽象和符号化,他们往往代表着一种抽象的力量或者自然现象,如太阳神、水神等。

这种个体化和人性化的特点使得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贴近人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其次,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强调冲突和矛盾。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间常常发生争斗和冲突,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混乱。

例如,宙斯与其兄弟海神波塞冬之间的争斗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重要冲突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明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和谐,他们往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

这种强调冲突和矛盾的特点使得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具有戏剧性和张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此外,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注重个体的追求和命运的抉择。

在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们常常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和冒险,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例如,奥德修斯在《奥德修斯归乡》中通过战胜各种困难和诱惑,最终成功回到故乡。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明往往是超越个体的存在,他们的行为和命运往往与个体的努力和选择无关。

这种注重个体追求和命运抉择的特点使得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奋斗精神,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更加注重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和英雄的行为往往与道德和伦理价值有关,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

例如,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因为违背了伦理规范而遭受惩罚,这种道德教育的意义在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中西神话的差异看

从中西神话的差异看

从中西神话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从中西神话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一个地区神话的产生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神话里的社会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反映当地真实的社会形态,文化是神话滋生的土壤,会影响神话的发展,而神话又会反作用于神会文化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神话起源于各个部族的图腾崇拜,各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始祖神,所以在中国无法找到一个神界的至高无上的神,而西方是不用于中国的海洋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神系。

我认为中西神话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形象与变化”与“本性”两个方面:(一)神的形象与变化:中国神刚开始有很多是人兽的结合体,有半人半兽向全人转化的过程;而西方文化则很少有,几乎全是完美人格化的人。

(二)性质的差别:中国神话强调团体意识与奉献精神,《西游记》就是一个典型,唐僧师徒四人少了谁都取不了真经。

西方神话则强调个性张扬与原欲,以及自我价值的区别。

中国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放图思想和道佛迷信思想的影响,《搜神记》就是代表,而且中国神话很难与历史分开,关于伏羲、神农的传说,《西游记》等都足以说明这一点;而西方文化则是由一个人神创造了世界,从而形成一个神的谱系,往往从中能够找到哲学的身影,强调英雄主义。

还有一点重要的不同,中国神话歌颂美好的品质,赞美劳动创造,坚韧不拔,讴歌反抗和压迫,劝恶扬善,歌颂真正的爱情,富有人情味,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有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神话传说无不体现着这一点。

而为西方文化则有所不同,神也有私心,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人的缩影,西方神话毫不避讳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的恩怨纠纷,强调宿命论,比如特洛伊之战与其中的阿硫愘斯之死。

中国的神很难有一个个统一的至高无上的神,但有一个统一的精神,所宣扬的也大体相同,这就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包容,中国文化可以包含不同的文化形式,却会巧妙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形式会有同一种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生命力强大之所在,它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发展过程中收到了儒家、道佛等的影响而逐渐丰富。

从中西方创世神话浅析其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创世神话浅析其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创世神话浅析其文化差异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而创世神话则是一个民族在孩童时期对天地开辟、万物形成、人类起源的想象与解释,对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准则、宗教信仰、哲学、文学等人文要素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创世神话的比较,分析其中折射出的民族文化特征,以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标签:创世神话;中西文化;比较;差异在一个民族的神话体系中,创世神话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更是其民族文化的源头。

创世神话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述和解释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即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万物是如何生成的;二是说明人类与民族的起源。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创世神话是指某一文化传统或某一社群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象征手法叙述世界的起源。

对于各种世界观,关于人类在宇宙中所占地位的学说,以及基本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来说,创世神话都具有重大意义。

”[1](P550)创世神话会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社会道德等民族文化特征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中西方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隔阂,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这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方创世神话概述(一)开天辟地我国各类古书中,有关创世神话的记载并不多,且散见于历代典籍中。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了。

宋朝的《太平御览》卷二引徐整《三五历记》记载着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仗,地日厚一尺,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2]《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记载着“盘古创造万物”的神话:“天气鸿蒙,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教学提纲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教学提纲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总的来说,前人主要从内容、思想观念、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西神话进行了比较。

1、内容上差异性(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

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

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

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

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陈素萍在《浅谈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异同》一文中谈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

从神话故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神话故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形成鲜明等级关系,正是罗马同样实行较为民主的贵 的“神”一定是“道德完满的圣人”,道德是衡量一个人
族与执政官共治国家的政治,不似中国鲜明的君主集 品行的标准,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修为极高,那么他就
权,无上的君权不可违抗。
有可能羽化登仙,境界早已不同凡人。自身的完满另
一方面是奉 献 精 神,集 体 优 于 个 人,以 解 天 下 百 姓 之
而西方希腊神话本也来源于各个氏族部落。城 邦制的建立使得各部落神话互相吸收融合。城邦制
收稿日期:2017 - 03 - 26 作者简介:宋 涛,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141
是民主的起源,贵族共同治理邦国,而希腊神话亦没 注重自身的反思,注重自身的修养与提升,注重人与
有明确的等级关系。乌拉诺斯、克洛诺斯、宙斯更像 人秩序的交流。中国尚德,尚智,强调奉献精神,强调
三、从神性与人性看中西价值观之差异
苦为己任,用 智 慧 化 解 灾 难,哪 怕 牺 牲 自 我。 道 德 与
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民族战争的流传成为了 神话的重要内容与精神。希腊神话充满了人性,神不
智慧兼并的神正是人们理想的期待,也是传统文化尚 德崇智的表现。中西不同的价值观孕育不同的文化。
过是拥有神力的人,神会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爱恨 情仇。宙斯淫乱,赫拉嫉妒,波塞冬刚愎自用,他们是
Jun. 2017 Vol. 39 Sup.
从神话故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宋涛
(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神话传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中国与希腊神话为参照对象,通过对
比中西方神话的起源、发展、形象探析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造成此种差异之原因。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由此可见,神话皆是由人所造,不同的地域对人们的认识和感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神话也会不同。

中西方的神话无论从神的形象,价值取向还是民族精神等方面来看,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国神话讲究天人合一,注重集体主义,尚“和”。

而与之对应的,西方神话讲究物我二分,注重个人主义,尚“争”。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神话有许许多多与历史挂钩的人物,尧舜禹皆是。

尧帝崇尚节俭,他住茅屋,吃糙米,食野菜,着麻衣。

舜平易近人,能以身作则,他历山耕田且与人谦让。

传舜居地三年,则成村落,人们都愿意与他为邻生活。

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风历雨,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从这些人物形象来看,中国神话里的人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牺牲。

虽每个人物故事各有不同,但形象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与真实性,将人神化且放在群体利益之中。

这与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分不开,而后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这些人物的品德也与儒家的思想相吻合,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道德的约束与培养。

在西方神话中则是将神人化,一个神有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他们的缺点比人还多。

在希腊神话中,男人多是好色之徒,而女人多有妒忌之心。

宙斯好色,他喜欢神殿里的倒水侍女海伦,而海伦与特洛伊的王子伊相恋。

当海伦知道太阳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时候,她去报信被抓。

宙斯迁怒于伊,却被伊的面貌吸引而把伊捉到宙斯神殿为他倒水。

而赫拉妒忌伊的美丽,设计让海伦与伊逃走,最后海伦为伊挡了宙斯的箭而死,赫拉也愤怒地将伊变成了水瓶,这变是水瓶座的由来。

这个故事表现的就是最具权威的男神和女神的缺点,强调了他们注重个人感受,需要与欲望。

从而反映了西方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特点,肯定了自然更肯定人性,突出了个体,物我二分,这就与中国文化的群体精神和天人合一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神话视角反思中西文化差异

以神话视角反思中西文化差异

以神话视角反思中西文化差异摘要:以中国神话为代表的东方神话和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不仅是各自领域璀璨的文学珍宝,给蒙昧时期的人们以启迪,而且通过比较中西方的神话,也可以探寻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起源以及人文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中西神话比较文学文化差异人类自起源起历经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

神话便是其中流传最久,传播范围最广,极具戏剧性的文学形式。

作为远古人类的主要文化形式,神话是远古人民在面对大自然时,对自然力的形象化解释。

神话表达了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

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神话随着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不断地成为当代人了解各民族远古文明,了解其宗教、艺术、和哲学根源的途径之一。

神话是各民族文化之胚芽,神系的差异,神性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是各民族的文化属性,了解中西差异不仅有助于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也有助于我们审视自己的文化属性。

比较中西方的神话,不难发现面对不可认知的大自然,远古的中西方尽管彼此并不了解,但透过神话可以发现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做出了某些相同的认识。

在中国女娲用黄土来造人,用黄土做成的是富贵的人,而泥点溅落变成的则是贫寒下贱的人或者残缺的人。

与之相同的是,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休斯也是用泥土并借助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帮助造出了人。

在人类的起源上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都运用上了泥土,显示了远古人民对土地的依赖和热爱,在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的认识上的同一性。

中西方的神都具备主宰万物,无所不能,无处不在,且长生不死的能力,即宇宙存在,神便存在。

神左右人们的生活,甚至主宰人们的感情世界。

在人神关系上,中西神话都不约而同地强调神对人的绝对统治权,这符合封建时期统治者的统治利益。

统治者利用人民对自然力的不解和畏惧,利用神话让人民对神产生的敬畏,宣称自己的统治受神的庇佑,从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但不同的是中国神话在人的创造初期就有了贵贱之分且强调人的阶级,服从帝王的统治,而希腊神话强调人的个体性格和内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神话看中西文化的异同发表刊物:《环球论丛》中国西部十三省、市、区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2007年第5期独撰江伟强摘要:在人类文明中,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诸多异同,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其文化表征首先反映在神话上。

西方文化一样其文化表征也首先反映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上。

中西方神话的最大差异表现在:1、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往往是“神人同形同性”,将神人格化,因而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爱恨情仇神皆有之;而中国神话中的神往往与人有天渊之别,神高高在上,圣达贤明,人渺小低微,只有听命于神。

希腊神话中的神更感性,中国神话中的神更理性。

2、古希腊神话突出个性张扬与英雄主义,中国神话强调包容忍让和实用主义。

3、希腊神话对“性”与“爱”的描写更直接、更暴露,而中国神话对之较含蓄隐晦。

4、希腊神话注重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中国神话注重对人的教化。

中西方神话的这些差异反映在中西方文化里,显示出中西方文化存在诸多不同。

因为神话是文化的源出,它反映出不同民族的趋同。

因此,神话所反映的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西方民族有崇尚真理、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是和他们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这种文化背景最早又来源于他们的神话故事。

同样,中华民族的“仁爱”和包容忍让精神也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中国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们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根源上讲便可以从神话开始。

关键词:神话、中西文化、异同什么是文化呢?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关于文化的概念,有人统计过,至少不下于180多种。

其实,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种社会活动产物,是一个不断创造发展的过程。

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从广义文化上讲,它的定义可以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

这个总和可以包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风俗、制度、生活方式、知识与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们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那么,什么是中西文化呢?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中西文化从文化的本质属性上讲应该是相同的,但由于产生的地域与民族不同,因此在表现形式上是有差异的。

例如,当我们对中西神话进行对比分析时,我们就能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神话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但是它最早对文化产生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反映出文化的特质。

中国神话从远古时期开始,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统一中原;大禹治水;老子出函谷;八仙过海;牛魔王出世;美猴王大闹天宫等等(这些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吕氏春秋》、《国语》、《淮南子》、《独异志》等古籍中),到后来魏晋唐宋时期的志怪传奇(如:《搜神记》、《太平广记》、《西游记》等),再到后来明清时期的志怪小说(如:《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等),都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并反映出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风格。

中国神话从总的情况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三皇五帝的世系。

中国“三皇五帝的世系”不太可能是中国远古历史的真实记录,那个时代没有很多文字的记录,是作为民间故事流传下来的,在这种以口头流传的形式传播中极有可能将人物神化,因此我们现在对三皇五帝的认识是在神话而不是在历史的基础上。

另一类是道教神话,以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为主。

此两类神话,后者较前者流传的更为广泛。

中国神话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神话与历史难以分开(如:黄帝统一中原);2、主要歌颂劳动创造,坚韧不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如:大禹治水);3、讴歌不畏强暴、反抗压迫的精神(如:美猴王大闹天宫);4、赞美对真正爱情的追求(如:牛郎织女);5、惩恶扬善(:如:《白蛇传》)。

另外还有宣扬宿命论、轮回论和各种封建伦理道德等为特点的东西。

中国神话的语言风格均以简洁练达而著称。

西方文化主要起源于古希伯莱、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这些古老的文化中流传着大量的神话。

例如,古希伯莱人在《旧约》(Old Testament)和《所罗门之钥》(The Lesser Key Of Solomon)中记载的神话故事。

《旧约》的《创世记》中记载了关于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的神话以及大洪水的神话。

《所罗门之钥》是用古希伯来文记载的有关巴尔(Baal)的一些晦涩难解的神话故事,相传是古犹太国王大卫王临死前所著。

在这本古籍中,巴尔被描述为一位嗓音嘶哑、喜怒无常、拥有无穷权力的王子,他可以授予他所喜爱的人以非常的智慧和隐身的能力,而一般人却很难得到他的哪怕是十分细微的帮助。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灿烂的起点。

经过漫长岁月的涤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极富生命力的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内容主要包括奥林匹斯诸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Zeus),天后赫拉(Hera),海王波塞冬( Poseidon),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射术神及光明神阿波罗( Apollo ),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 Artemis ),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Aphrodite),战神阿瑞斯( Ares ),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农神德墨忒尔(Demeter),灶神赫斯提亚(Hestia)。

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换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

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

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

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

古希腊文化发轫时期,神话和宗教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

古希腊的宗教和神话对宇宙万物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并从图腾崇拜发展到拟人化。

罗马神话是因袭希腊神话而来的,并没有独立的神话谱系,所以罗马神话中的诸神与希腊诸神基本上是重复的。

与丰富多采的古希腊神话相比,它要简单、朴素得多。

古罗马的神起初不是拟人的,带有万物有灵和拜物教的许多特点,后来在希腊人和伊特鲁里亚人的影响下,罗马人才开始赋予神以人形,并为他们建造庙宇。

随着罗马人对意大利半岛南部希腊移民地区的征服和向巴尔干半岛的扩张,罗马人同希腊文化的接触才越来越密切。

希腊神话传入罗马,罗马神话很快丰富起来。

罗马神承袭了希腊神的形象和传说,出现了罗马神和希腊神的混同过程,罗马神话中的主神朱庇特(Jupiter)、朱诺(Juno)等,分别同希腊神话中的宙斯、赫拉等诸神混同起来。

罗马神话在主题内容方面也与希腊神话如出一辙,力图解释天地产生、宇宙与人的起源、神的由来、各种自然现象等,并记叙了一些民族英雄的事迹。

但是,罗马神话远没有希腊神话那绚丽多彩。

罗马神话的特点在于突出神的力量,用象征物来代表神,如火石是主神朱庇特的象征物,长矛是战神马尔斯(Mars)的象征物等等。

传统的罗马神大多与农牧业和家庭生活有关。

后来由于受希腊宗教的影响,罗马人便借用了希腊神话中主要神祗的名字,并赋予了同样的经历和个性。

于是,罗马神话希腊神话大致相同,只是诸神名字不同而已(见《希腊罗马神祗对照表》)。

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最大的特点是带有人性色彩。

其集中表现就是“神人同形同性”,即神与人的形象与性格相同,神有诸如忠诚、勇敢这样一些人类的优秀品质,也有诸如奸诈、妒忌一类人性的弱点。

例如,在希腊神话故事里,阿波罗是太阳神,达芙妮是河神的女儿。

长着翅膀的爱神丘比特为了复仇,将爱情之箭射中了阿波罗,又将另一支拒绝爱情的箭射中了达芙妮。

被爱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罗,心中爱情之火燃烧,他疯狂地去追求美丽的河神之女达芙妮,而达芙妮却冷若冰霜,竭力地躲避阿波罗,并恳求众神帮助她摆脱阿波罗的追逐。

众神答应帮助她,让她在接触到阿波罗时变成一棵月桂树。

于是,当太阳神阿波罗追上达芙妮时,他跪在达芙妮的面前,向她倾诉衷情,阿波罗的手刚接触到达芙妮的身体,达芙妮就开始变为月桂树。

虽然达芙妮的身子还是人的形状,但她的腿已变成树根,并深深地扎进土里。

阿波罗望着达芙妮变成的月桂树,无可奈何,只能采摘几片树叶,编成花冠戴在头上,自慰自怜。

这种很典型的“神人同形同性”描绘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比比皆是。

希腊神话将神等同于人的做法,体现了希腊文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与此相比,中国古代神话中,神高高在上,是人间的主宰,神人有天渊之别,神之间同样强调尊卑等级的不同。

例如,在《白氏郎》的神话传说中,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生下个儿子叫白氏郎。

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生得伶牙俐齿,十分讨人喜欢,可就是没有个名正言顺的父亲,整天在外边被人打骂,受人欺负。

一天,他与小伙伴玩“做皇帝”的游戏,因他“做成了皇帝”而挨了打,白牡丹知道后向灶神发气,灶神把状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听了灶神的一面之词,便吩咐四员大将下凡,准备在来年的龙节抽掉了白氏郎的龙筋。

过了一些天,白氏郎一个人到山上打柴,迎面走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你本是真龙天子,将来要做皇帝的,只因你娘不慎说走了话,玉皇大帝要在来年的龙节抽你的筋,现在已经没办法补救了,只有到时候你能咬牙挺过,保住你的龙牙玉口,还能说什么成什么。

”说完便飘然而去。

转眼龙节已到,只见几片黑云压在白家院上。

这时,白氏郎正在院中劈柴,就听一个闷雷,白氏郎随声倒地,几员天兵天将便开始抽他的筋,那滋味简直比脱胎换骨还难受。

可是白氏郎硬是挺了过来……。

从这个故事,我们便看到玉皇大帝高高在上,为天界最高主宰之神,无人可以攀比。

他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并决定他们的生死命运。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最本质的区别在“性”。

中国的神祗具有的是神性,希腊的神祗具有的是人性;中国的神更理性,希腊的神更感性;希腊的神像人,中国的神是神;希腊的神会犯错误,中国的神不会犯错误;希腊的神有七情六欲,宙斯常常背着赫拉与其他女性相会,并有一大堆的私生子女,而中国的神绝大多数没有情欲(应与道家的教义有关),不结婚,不生子;希腊的神争风吃醋、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等等,大凡人所能干的坏事,神也能干,中国的神是正义的化身,一旦有心做坏事或做了便是魔,一旦进入魔道,神便不成其为神了,所以神始终是正义的化身。

在我们考察希腊神祗与中国神祗的区别时,我们还发现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酒神和爱神。

中国的圣人讲"食色性也",但却把远古时代专司"男女野合"的女神贬为伺侯楚襄王睡觉的"神女"(妓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