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原则和理论;3. 能够分析和评价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内涵;2.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原则;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 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原则,如市场经济、政治制度、社会公平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其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平衡如何实现;-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并进行辩论和交流。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强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参与相关议题。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或研究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环节的积极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个案例分析报告,分析某个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案;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相关阅读或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思考深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概念和理论;2. 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的讨论和辩论。
教学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来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企业,让他们亲身体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运作和影响;3.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并组织学术研讨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2024年度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0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5
教学内容与结构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涉及基本概 念、原理、主要理论和相关案例。
教学结构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经济篇、政治篇和社会篇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 分包含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下涵盖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国际政治新秩序
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 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主权和领 土完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主 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经济新秩序
旨在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包容 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推动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南北合 作和南南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 系变革等。
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
供求机制反映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价格机制则是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供 求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制,风险机制则通过风险约束和激励市 场主体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9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24/3/24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2024/3/24
1
目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经济基础知识 • 政治制度及改革 • 社会问题及治理策略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4
3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和社 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2.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
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2. 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通过实例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 解释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国际贸易、政府政策、社会福利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
5.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讨论与总结:6. 分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
教学评估:8. 设计一些评估活动,如小组讨论、个人写作或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幻灯片或投影仪- 实际案例材料- 学生讨论和写作材料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关问题,并撰写小论文或展开研究项目。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入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运作。
教学提示:1.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语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
2.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经济政治与社会__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解读及内容概要
文化水平:在16个省市进行调研,对2007年入学新生数 学、英语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从数学看,46.6%的学生没有 达到小学毕业应有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 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 有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道德行为:“失败者”的心态,心灰意懒,前途无望.学习习 惯欠缺.受传统观念影响,进入职业学校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背负 着家庭、社会鄙视职业教育的压力。部分学生法纪意识比较薄弱, 遇事容易冲动。
一、德育课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 德育课改需要新推进
1.原有德育课教学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
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 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加快建 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要求德育课必须进行改革,改变课程内 容繁、难、偏、旧的现状,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 择性。
一、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职业教育跨入新时期
1.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政策支持: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年,
也是职业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党中央、国务 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和 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多场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引言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整体框架。
本教案旨在探讨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理解这些领域的运作机制。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是相互依存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经济与政治的关系(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因此,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上。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整。
同时,政治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动荡往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衰退。
(3)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经济的衰退和困境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2.经济与社会的关系(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2)经济差距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差距。
一些地区和群体可能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陷入贫困和困境,而另一些地区和群体则可能因为资源丰富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这种差距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
3.政治与社会的关系(1)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的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包括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等。
2、理解政治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包括国家职能、政党政治、国际关系等。
3、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分工、技术创新、人口流动等。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1、经济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2、政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3、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三、教学重点1、市场的机制和作用2、国家的职能和改革进程3、社会分工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复杂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分析2、政治制度的差异和国际关系的策略3、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影响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
2、教学PPT:教师制作的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视频:教师准备的相关教学视频,包括专家讲解、案例分析等。
4、习题库:教师准备的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阅读教材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选择一个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关话题,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九、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等进行评估。
2、课后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3、小论文:根据观点阐述、逻辑性、语言表达等进行评估。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促进深入学习和讨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解释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优缺点;3. 强调政治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到当代政治经济问题的讨论中。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不同的政治经济观点。
3. 个人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四、课程内容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1 政治与经济的概念和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3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理论2.1 供给与需求理论2.2 边际效用理论2.3 成本与效益分析2.4 市场失灵理论3. 政治经济体制3.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2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3.3 混合经济体制3.4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4.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4.1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4.2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4.3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研究论文:对学生完成的个人研究论文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设立中期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A. C. Pigou,《政治经济学原理》2. Joseph E. Stiglitz,《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学》3. Robert Cooter,《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政治经济学概述与课程介绍2. 第二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 第三周:经济理论4. 第四周:政治经济体制5. 第五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2024年高中政治与社会学课程大纲
2024年高中政治与社会学课程大纲一、引言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社会的发展迅速推动了政治与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使高中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政治与社会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高中政治与社会学课程大纲。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和评价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分析和解读政治事务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3. 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公民责任感,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政治学基础知识- 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国家与政府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2. 政治制度与政治运作- 政治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三权分立与平衡机制- 政党与选举制度- 公民权利与义务3. 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主权与国际组织- 国际法与国际协议- 全球化与地区合作4. 社会学基础知识- 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与社会差异- 社会化与社会互动- 社会问题与社会变革5. 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公正- 性别与社会- 移民与多元文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实例等多种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政治与社会学领域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各种政治与社会学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3. 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其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培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评估与考核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课堂作业等。
2. 个人研究报告: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政治与社会学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
3. 小组合作项目: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研究或调查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2.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相互影响的基本概念;3.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重点1.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2.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3.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经济政治与社会关系的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2.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经济政治的影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作用3.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经济政治与社会案例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美国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欧洲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影响关系。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案例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五、教学辅助工具1.投影仪2.讲义、教材、案例分析资料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
–问题示例:你认为经济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讲授:通过讲解,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经济政治是指经济与政治两者间的相互关系,而社会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总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经济政治对社会产生影响,而社会也对经济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治的变化会对社会的结构、组织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案例分析。
–学生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讨论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具体影响,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
–学生还可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的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等。
职校《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教学计划
职校《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教学计划本文档旨在提供职校《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课程的教学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为他们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相关实践案例,以加深对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理解;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课程大纲模块一:经济基础- 主题: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内容:货币、资源配置、供求关系等- 实践案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模块二:政治理论与体制- 主题:政治体系与制度- 内容: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 实践案例:不同国家的政治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模块三:社会发展与变革- 主题: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 内容:社会发展指标、社会不平等、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等- 实践案例:全球化与社会变革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2. 分析实践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3. 进行小组讨论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定期组织辩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方法为了确定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课堂小测验:定期进行的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2. 实践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将根据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评估他们对理论的应用能力;3. 团队项目:学生将分组完成一个团队项目,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职校《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教学计划的大纲。
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具备应对职场挑战的能力。
研读《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注意的问题版强烈推荐.ppt
4
课程的内在结构
从“四位一体”关系看,四大建设是一 个有机整体。
从中等职业教育层面看,对学生进行全 面、系统、整体的教育。
5
a
g《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包括五个
r
单元的内容。
a
m
(一)透视经济现象
五单元
(二)投身经济建设
中心、基础
(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四) 参与政治生活
保障、方向
(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支持、支撑
6
课程性质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程。
7
课程性质的把握
1. 课程灵魂层面 2. 课程本质层面 3. 课程基本理念层面 4. 课程基本内容层面
8
课程性质的把握
课程灵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第六,
神实质
22
第七, 正确处理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23
谢 谢!
24
课程本质: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 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整合经济、政治、 社会内容。
课程的基本内容:提高中职学生认识和参与当代经济、政 治、社会生活。
9
课程性质的把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整合性特点的课 程。
集经济生活、政治认同,社会教育为一 体。
德育功能与基础知识教育功能的结合。
10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 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 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 会生活的能力。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单元] 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
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使学生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成就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实践。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
2. 多媒体课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成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案例材料: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引发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提供的案例材料,分析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组的分析成果。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2. 教学难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原因分析。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经济学与政治学结合
探讨政治制度对经济 发展的影响
分析经济政策背后的 政治动机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社会学视角的引入 从社会结构角度审视经济不平等问题
分析社会变迁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科技与经济的互动 探讨科技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03 价格机制
通过价格变动调节供求关
系,实现资源配置。
02 竞争机制
企业间通过竞争争夺市场
份额,提高生产效率。
04 供求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
格,引导资源配置。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商品、服务、资本、 技术、信息等跨国流 动,形成全球统一市
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邻国家间建立经济 联盟,实现经济互补
0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课程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培养其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涉及商品与货币、 市场与价格、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知识点。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通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执行法律法规,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法律法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
道德伦理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道德伦理原则的内容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课程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tudies)课程是面向青少年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课程将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在和相互影响。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备初步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具备初步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了解社会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三个模块:经济模块、政治模块和社会模块。
每个模块都将涵盖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案例。
1、经济模块:介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就业与收入分配等基本概念,同时介绍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策。
2、政治模块:介绍国家政治体系、宪法法律制度、民主制度、政府职能等基本概念,同时探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政治背景和分析。
3、社会模块:介绍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人口与环境、社会保障等基本概念,同时分析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
课堂教学将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案例分析将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组讨论将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交流思想,社会实践将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
评估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二)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
(2)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
(2)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2)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3)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
(2)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运用: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1)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四)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
运用: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内容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2)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2.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2)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3.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