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9版释放度检查法 (1)
检验操作程序文件编号:页号:1/6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程序版本号:生效日期:文件内容: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2)3、简介 (2)4、仪器装置 (2)5、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2)6、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4)7、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6)8、更改信息 (6)颁发部门:分发清单:编写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部门质量部QC 质量部QC 质量部QC 质量部QA 质量副总姓名签名日期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判定,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释放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释放度测定法”。
范2010年版P2763 简介释放度测定法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 仪器装置4.1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4.2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碟组成其桨碟装置。
,分上层和下层网碟,其形状和尺寸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5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5.1测定法照各品种中“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按照各品种项的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释放度检查
释放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释放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2.范围释放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3.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部4.术语定义5.职责质量检验负责人及化验室人员、QA监查员6.内容1 简述1.1 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D)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1.2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1.3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 仪器装置2.1 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2.2 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二法),并与网碟组成其桨碟装置。
2.2.1 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网碟和下层网碟,其形状尺寸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D项下所示附图。
2.2.2 搅拌桨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3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3.1 测定法照各品种中“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µ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并及时补充同温度同体积的释放介质。
滤液按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不同取样时间点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3.2 结果判定3.2.1 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1)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超出规定范围;(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溶出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测试之一,用于评估药物的溶出性能。
溶出度测试可以确定药物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溶出速率,从而判断药物的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本文将介绍溶出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仪器和试剂准备(1)溶出度仪器:常用的溶出度仪包括旋转篮法、磁力驱动法和流动池法等。
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仪器。
(2)溶出介质:根据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如水、缓冲液、模拟胃肠液等。
(3)试剂:如酸或硷,用于调整溶出介质的pH值。
2.样品制备(1)固体制剂:称取一定重量的固体制剂,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出介质,封闭样品容器。
(2)液体制剂:取一定量的液体制剂,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容器中,封闭样品容器。
3.溶出度测试条件设定(1)旋转篮法和磁力驱动法:设定速度、旋转篮或磁力驱动子的数量等。
(2)流动池法:设定流速、温度和流动池的体积等。
4.溶出度测试操作(1)样品容器准备: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选择适当的样品容器。
(2)样品装载:将样品容器放入溶出度仪器中,根据仪器要求加入预定体积的溶出介质。
(3)测试条件设定: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设定相应的测试条件,如速度、温度等。
(4)样品测试:启动溶出度仪器,按照设定条件进行样品测试。
(5)结果记录:根据溶出度仪器的要求,记录样品测试结果。
5.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计算溶出度:根据样品测试结果,计算出药物的溶出度或释放度。
(2)结果分析:对溶出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
二、方法建立1.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根据药物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出度仪器和溶出介质。
2.设定溶出度测试条件,包括旋转篮法、磁力驱动法或流动池法的相关参数。
3.开展溶出度测试,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和条件进行样品测试。
4.收集测试数据,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药物的溶出度或释放度。
5.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统计学方法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美国药典溶出度试验方法的建立与验证指导原则的解读-yh20170630.pptx
美国药典溶出度试验⽅法的建⽴与验证指导原则的解读-yh20170630.pptx美国药典溶出度试验⽅法的建⽴与验证指导原则的解读2017.6.30涵盖内容总体评价溶出介质溶出仪器实验设计测定⽅法与验证总体评价总体评价-限度限度范围应考虑的问题1、多批次的考量2、具有代表性3、具有针对性(针对重点药品)4、考虑样品的稳定性总体评价-区分⼒区分可能影响体内活性的改变处⽅组成、API的晶型关键辅料的品规⽣产⼯艺关键⼯艺参数等等总体评价-稳定性稳定性(重点是影响因素)总体评价-变异范围变异区间的考量总体评价-变异范围药物本⾝的原因举例总体评价-变异范围试验设计的原因举例溶出介质溶出介质选择的基本原则应考察API及制剂的理化性质和介质对API的影响:溶解性稳定性尽可能模拟药物在体内释药过程的环境溶出介质漏槽条件(SINKCONDITION)在静态循环溶出装置中随着溶出的进⾏杂质中药物浓度↑浓度梯度(Cs-C)↓扩散动⼒↓溶出速度↓☆漏槽条件:溶出介质量应超过药物全溶时所需量,⾄少3倍以上。
☆如果溶出介质的区分⼒⾜够,且经过验证,不满⾜漏槽条件也是允许的。
溶出介质释药介质的基本种类1、⽔(适合⾮pH依赖释药)2、pH1.2-6.8的溶液(速释制剂)3、pH1.2-7.5的溶液(缓释制剂)4、⼈⼯胃液2h+⼈⼯肠液5、⽔+表⾯活性剂(SDS或SLS、胆酸盐等)6、缓冲盐⽔+表⾯活性剂(SDS或SLS、胆酸盐等)7、有机溶媒(不推荐)8、其他如:结肠、⼝腔、眼内释药等特殊介质溶出介质关于表⾯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在进⾏⼯艺摸索溶出⽐对时可以使⽤,在拟定质量标准时不建议使⽤。
表⾯活性剂:1)必要时可添加。
2)所使⽤浓度应在多⽔平进⾏考核。
3)应通过考核耐⽤性,确定是否规定表⾯活性剂的纯度。
所⽤缓冲盐与酸的浓度如影响溶出效果时,也应予以考察。
溶出介质其他因素溶出介质体积溶出介质脱⽓处理溶出介质酶允许添加酶的原因:因明胶表⾯会产⽣交联,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但在体内由于酶的作⽤,不会影响药物的体内释放。
溶出度测定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片剂溶出度的检查。
三、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片剂溶出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五、正文:1、简述释放度系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缓释、控释、肠释制剂的分类照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的规定。
2、仪器与用具溶出度检测仪3、操作方法第一法照溶出度测定法项下进行,但至少采用三个时间取样,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u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并及时补充所耗的溶剂。
取滤液,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个)的释放量。
结果判定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这一者,可判定为符合规定;(1)6片(粒)中,每片(粒)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未超出规定范围;(2)6片(粒)中,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的10%,且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3)6片(粒)中,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的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的20%。
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的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的20%,且其平均释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以上结果判断中所示超出规定范围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其中超出规定范围10%是指: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不低于低限的-10%,或不超过高限的+10%;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应包括最终时间则得的释放量。
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方法1 酸中释放量除另有规定,量取0.1mol/l盐酸溶液750ml,注入每个溶出杯,加温使溶液温度保持温度保持在37℃±5℃,调整转速并保持稳定,取6片(个)分别投转篮或溶出杯中,按各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开动仪器运转2小时,立即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u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滤液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酸中释放量。
医药制造业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
医药制造业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溶出度与释放度是医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它们用于评价药物制剂在特定条件下的溶出速率和释放特性,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它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用于评价药物的生物可用性。
溶出度检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如篮法、桨法、旋转 disk 法等。
篮法是最常用的溶出度检测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药物制剂被放入一个篮子中,然后将篮子放入溶出介质中。
通过测量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率,可以评价药物的溶出性能。
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检测方法,它通过搅拌溶出介质来模拟胃肠道环境。
旋转 disk 法是一种较新的溶出度检测方法,它通过旋转 disk 来加速药物的溶出。
溶出度检测的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来表征,如溶出速率、溶出百分比、溶出曲线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溶解性能和制剂的质量。
释放度是指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到溶液中的速度和程度。
它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用于评价药物的持续释放性能。
释放度检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如桨法、流池法、动态渗透法等。
桨法是最常用的释放度检测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药物制剂被放置在一个桨子上,然后将桨子放入溶出介质中。
通过测量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到溶液中的速率,可以评价药物的释放性能。
流池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释放度检测方法,它通过在制剂和溶出介质之间建立流动来模拟胃肠道环境。
动态渗透法是一种较新的释放度检测方法,它通过模拟体内的渗透过程来评价药物的释放性能。
释放度检测的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来表征,如释放速率、释放百分比、释放曲线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持续释放性能和制剂的质量。
溶出度与释放度是医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它们用于评价药物制剂的溶出速率和释放特性,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进行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可以评价药物的溶解性能和制剂的质量,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这是医药制造业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的内容。
溶出度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试验的溶出度测定测定方法参照美国药典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质量标准。
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蓝法)的装置,以pH6.8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000ml水中加入6.8g磷酸二氢钾,用0.2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6.8 ± 0.1)10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按溶出度测定法依法操作。
分别于预定时间取溶液5ml滤过(并及时向溶出杯中补充同温度的溶剂5ml),取续滤液用释放介质稀释至适当浓度,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V A),在232nm处测定吸光度。
另精密称取盐酸二甲双胍对照品适量,用释放介质配制成约5μg/ml浓度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计算出每片的释放度。
一、溶出介质的配制用电子天平称量磷酸二氢钾(固体)xxxg,氢氧化钠(固体)xxxg,置1000ml 烧杯中,用800ml蒸馏水溶解后,倒入10L广口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L,配得缓冲介质。
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各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溶出介质溶解并定溶至刻度;用1ml移液管各精密量取1ml至50ml容量瓶中,用溶出介质定溶至刻度。
.各样品称量值自己列出。
三、试验过程向溶出仪6个溶出杯中各加入1000ml已配好的溶出介质,加热,待溶出杯中溶液温度达到37℃后,将6片药片同时放到6个溶出杯中后,立即开始搅拌并计时。
在1h、3h、5h、7h、10h时,用10ml的注射器各取样5ml,同时向溶出杯中补加同温度溶出介质5ml。
1h、3h样品取出后,过0.45um微孔滤膜,弃去2ml初滤液,取3ml续滤液;1h样品稀释25倍后测其吸光度;3h样品稀释50倍后测其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见下表计算公式:(1)校正因子ff=(f1+f2+f3)/3f1=C1/A1; f2=C2/A2; f3=C3/A3C1、C2、C3:三份对照品的浓度A1、A2、A3:三份对照品的吸光度(2)累积释放度result=(f*A*n*v+C1h*5+ C3h*5+…..)*v*100/mm=500*831.64/833 A:相应样品的吸光度n:相应样品的稀释倍数v:溶出介质体积1000mlm:主药量(mg)C1h、C3h:对应1h、3h时溶出介质中药品的浓度。
4.2.52.5溶出度检查法
初、复试的12片(粒、袋)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粒、 袋)低于Q-10%,且不低于Q-20%,且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结果判定
A
6片(粒、袋)的溶出度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
B
6片(粒、袋)中有1-2片(粒、袋)低于Q,但不低于Q-10%,且
平均溶出度不低于Q
6片(粒、袋)中有1-2片(粒、袋)低于Q,其中仅有1片(粒、
袋)低于Q-10%,且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度不低于Q时,
C
应取6片(粒、袋)复试。
法五种方法。
02 分析检测:多用UV法
03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得的数据计算出该供试品的溶出度。
04 结果判断
计算溶出度
溶出度以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表示,算出每片(个)的溶 出度,必要时计算平均溶出度,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为 标示含量的70%
溶出量,%=
A1% D V
E1% 1cm
L
标示量
100%
溶出度检查法Leabharlann 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 的速度和程度,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 制剂中溶出度,也称为释放度。
凡检查了溶出度与释放度 的制剂,就不需再进行崩解 时限的检查了。
溶出度测定法
收载原则
供试品溶出
01 溶出测定方法:吊篮法、桨法、小杯法、桨碟法和转筒
溶出度检查法
溶出度的基本概念•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溶出曲线:系把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溶出量按次序依次连接起来,成为一条连续的曲线。
•溶出曲线可以看成是由具有其本身溶出特征的不同时间溶出量组成的集合。
•溶出曲线表示制剂的整个溶出过程,相同处方同一生产工艺的产品,其溶出曲线应该是相近的。
•规定条件中的时间如果是一点,测得的溶出量就是单点溶出度;时间如果是连续多个点,测得的溶出量按次序连起来就是溶出曲线。
•溶出曲线是溶出度的表达形式之一,它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溶出过程的规律。
适用范围•★水中难溶药物的制剂•★水中虽易溶,但处方与工艺造成阻溶的制剂•★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透皮贴剂等•★易溶的药物,也应考察溶出度•※如果全部样品(n>6)均在15分钟内溶出85%以上,则可以不将溶出度列入标准•※国家药品标准中已列出溶出项:不要轻易删除溶出度项用途•新制剂的研发:研究筛选处方•仿制药体外溶出曲线一致性考察•处方、工艺、原辅料、设备、设施变更后的质量一致性考察•控制产品质量•评价产品批内均一性•评价产品质量•评价不同企业产品的一致性•溶出度的实质:是最大程度最大限度的模拟药物的体内过程,通过建立体内外相关性来达到用体外释放数据来预测体内的目的二、溶出度测定法在中国药典的沿革•1、方法沿革• 1985年版篮法、桨法• 1995年版篮法、桨法、小杯法•2、品种沿革• 1985年版 7个• 1990年版 44个• 1995年版 128个• 2000年版 205个• 2005年版 275个• 2010年版 418个•3、仪器发展:第一代:常规溶出度试验仪:•第二代自动取样溶出度试验仪:第三代:光钎原位实时在线•溶出度试验仪三、测药品溶出度的目的•溶出度是药物发挥疗效的重要一环,它的大小直接影响药物能否进入血液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的重要因素,•1、比较药物成分在不同固体剂型中的溶出度。
溶出度与释放度方法应用指导原则
例5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一 法),以磷酸盐缓冲液( pH7.2 ) 900ml 为溶 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 120转,依法操作,经 30 分钟时,取溶液 10ml ,滤过,取续滤液作 为供试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 计算每片中布洛芬与盐酸伪麻黄碱的溶出量。 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布洛伪麻片)
另取尼莫地平对照品约 10mg ,精密称定,置 100ml量瓶中,加乙醇10ml,振摇使溶解,加 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 50ml 量瓶中,加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 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供试品溶液与 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 录Ⅳ A),在238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 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 85% , 应符合规定。 (尼莫地平分散片)
6. 溶出介质的体积一般应符合漏槽条件。
7. 应注意胶囊壳对测定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应 取同批不少于6粒的空胶囊(或尽可能完全除尽 内容物的空胶囊),置同一溶出杯内,用溶出条 件下同样体积的溶出介质溶解空胶囊壳,并按溶 出试验同样的分析方法测定,折合成每个空胶囊 的空白值,作必要的校正。校正值不得大于标示 量的25%。如校正值不大于 1.标示量的2%,可 忽略不计。 拟用加酶法测定溶出度时,首先应有符合溶出 度测定要求的试剂酶,对试剂酶应有活力和纯度 要求,其空白校正值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例6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二 法),以磷酸盐缓冲液( pH5.8 ) 900ml 为溶 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 50 转,依法操作,经 30 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取续滤液作 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含量测定项下的对 照品溶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稀 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 两种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 分别计算每片呋塞米与盐酸阿米洛利的溶出 量。限度均为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 (复方呋塞米片)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简述1.1 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D)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1.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1.3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 仪器装置2.1 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2.2 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蝶组成其桨碟装置。
2.2.1 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网碟和下层网碟,其形成尺寸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2.2.2 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3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3.1 测定法照各品种“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µ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用温度同体积的释放介质。
滤液按照个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不同取样时间点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3.2 结果判定3.2.1 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1)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得超出规定范围;(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USP 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中文
前言目的: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1092)目的是为溶出度的测定提供了全面的开发和验证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分析技术。
本指导原则贯穿溶出度测定的全部过程,并对方法验证提供了指导和验证标准。
同时它还涉及对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产生的数据和接受标准进行说明。
范围:本指导原则讨论了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重点是固体口服剂型。
所提出的概念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剂型和给药途径。
对于一些不同于USP章节中的设备和程序均已给出合适的解释。
本指导原则的基本框架如下:1.前期评估(对产品开发以及溶出度方法开发的前期研究评估)1.1滤膜相容性研究(Performing Filter Compatibility)1.2原料药在不同溶媒中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测定1.3选择溶出介质和体积1.4选择溶出设备(桨法和篮法以及其他方法)2.方法开发2.1脱气2.2沉降2.3搅拌2.4研究设计2.4.1取样时间点2.4.2观察2.4.3取样2.4.4清洗2.5数据处理2.6溶出度试验的评估3.分析整理3.1样品的处理3.2过滤3.3离心3.4分析过程3.5光谱分析3.6HPLC分析4.程序化4.1溶出介质的准备4.2样品的选择和取样时间的设计4.3取样和过滤4.4清洗4.5使用软件和计算机处理结果4.6找出需要验证的存在偏差的过程5.验证5.1专属性/安慰剂的干扰5.2线性和范围5.3准确度/回收率5.4精密度试验5.4.1重复性试验5.4.2中间精密度试验5.4.3重现性试验5.5耐用性试验5.6对照品和供试品的稳定性试验5.7程序化验证6.接受标准6.1普通速释制剂6.2缓释制剂6.3控释制剂6.4多重溶出度试验6.5溶出度结果的解释6.5.1普通速释制剂6.5.2缓释制剂6.5.3控释制剂7.参考文献1. 前期评估(对产品发展以及溶出度方法开发的前期研究评估)在方法开发之前,对用以评价剂型的溶出行为的滤膜、溶出介质、介质体积和溶出设备进行筛选是非常重要的。
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范围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组分发生变更时、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4.1 验证内容(以下为溶出度验证方法,释放度具体详见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
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完整的溶出度方法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2)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3)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4)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重现性试验(批间)等。
4.2 验证方法(一)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包括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
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溶出介质通常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缓冲液(pH值3~8为主)。
对在上述溶出介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检查方法转篮法以100转/分钟为主;桨法以50转/分钟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
部分品种为满足在溶出量测定时药物浓度的需要,可采用低于上述限度范围的溶剂。
(2)介质、方法、转速的选择一般根据溶出曲线测定结果确定。
部分资料简单地通过比较主药在各溶剂中的溶解度来选择溶出介质,我们认为相同的溶剂可能会导致对不同制剂溶出行为的差异,且工艺的选择、辅料的加入能改变主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故仅考虑溶解度是不适合的;部分资料根据单点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和转速选择,如盐酸左旋多巴甲酯片申报资料中采用篮法100rpm和桨法75rpm比较,结果45min溶出均大于95%,故选择桨法75rpm测定溶出度,单点测定不能很好区分不同处方和生产工艺的溶出情况,也影响溶出拐点的确定,故不合适;考虑今后大生产工艺,申报单位确定溶出度检查方法中常采用高转速或延长取样时间,取样时间与溶出曲线的拐点位置相距较远,导致溶出度测定区分能力不明显,溶出度取样时间常选择溶出曲线的拐点处后推10~20分钟,如果时间较长或太短,可通过适当提高或减低转速等手段重新测定溶出曲线。
溶出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1.1 溶出度(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系指测定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摸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1.2 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37.0℃±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量。
1.3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为转篮法,第二法为桨法及第三法为小杯法。
1.4 除另有规定外,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溶出度仪2.1.1 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溶出杯及杯盖等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C。
2.1.2 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对溶出度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 仪器的校正为使药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按溶出度校正片说明书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
2.1.4 仪器的调试2.1.4.1 检查仪器水平及转动轴的垂直度与偏心度(使用水平仪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转轴的垂直程度应与容器中心线相吻合,用直角三角板检查转动轴与溶出杯平面的垂直度;检查转篮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mm,检查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的±1.0mm;或检查桨杆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差均不得大于2mm;或检查搅拌桨旋转使A、B 两点的摆动幅度不得大于0.5mm。
2.1.4.2 篮轴运转使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仪器装置所放置的环境)。
2.1.4.3 转速与允差范围检测仪器的实际转速与其仪器的电子显示的数据是否一致,稳速误差不得超过±4%。
2010版-溶出度
释放度
依然是三种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第一法:增加了补充介质的温度 (37℃±0.5℃) 第二法:增加了缓冲液中释放量,加入介质的温度 (37℃±0.5℃)。方法2缓冲液中释放量,直接弃去酸液, 加37℃±0.5℃的缓冲液,这样可以使pH更准确。 第三法:未调整 (不锈钢网碟,释放面朝上,介质 温度为32℃±0.5℃)
15
正文修订更合理
本版药典对大部分难溶性口服固体制剂进 行了筛选,除增加了大量品种的溶出度检 查项外,同时也修改了一部分原有的不合 理的溶出度方法,使参数更合理,药品安 全性显著提高。 例如:非洛地平片 P454 2005:三法(小杯法),转速100转/分, 2010:二法(桨法),转速50转/分,
21
新版更加环保
1、很多盐酸盐原料药的含量测定由传统的加入醋 酸汞试液后高氯酸滴定的方法改为电位滴定方法测 定,即可不用醋酸汞了。例如:盐酸二甲双胍,盐 酸曲马多,盐酸美西律,盐酸氯丙嗪等 2、试验中用到的毒性大,有放射性等试剂的方法 都改成了对人无危害的试剂来试验。例如:a.薄层 色谱展开剂中用到苯的都用其它试剂取代了。b、 钠盐鉴别试验取消了醋酸氧铀锌试液鉴别法。c、 锌盐鉴别试验取消了硫氰酸汞铵试液鉴别法。 3、新版HPLC中已明确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17
溶出度测定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品种未能按附录的修订而在文字上作相 应修订。(例如:溶出介质量没有在品种中具体说明,
右旋糖酐铁片 、灰黄霉素片 、氢氯噻嗪片 等)
2、部分难溶性品种因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 究还未成熟,未能收入药典中。 3、个别品种溶出度测定方法中的参数欠合理, 仍要继续完善。
恩他卡朋溶出度方法验证
3.2.P.5.3.2 释放度分析方法的验证释放度 HPLC 法的建立见表 XX ,方法学验证结果见表 XX表xx 释放度检查方法——HPLC 法的建立表XX 释放度方法学验证结果(3 个规格)中间精密度(3 个规格)两个分析人员,分别用两台溶出仪操作,再用两台色谱仪进行测试。
所得18 份供试液释放度结果均符合规定,RSD 不得过10.0%。
样品名称释放度均值%(人员A 、溶出仪A 、色谱仪A ,重复性结果)释放度均值%(人员B、溶出仪B、色谱仪B )均值% RSD%45min 释放度18 份供试液释放度结果均符合规定,RSD 均不大于10.0% 。
恩他卡朋:准确度(3 个规格)6 个水平下,18 份供试品溶液的平均回收率可接受标准为95.0%~105.0% ,RSD 不得过3.0%。
浓度水平(%)恩他卡朋回收率(%)恩他卡朋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60%80%120%3 个水平下,9 份供试品溶液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0%~105.0%之间,RSD不大于3.0%。
溶液稳定性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12 小时,恩他卡朋峰面积与零点溶液在不同时间点,恩比较RD 均小于2.0% 。
他卡朋峰面积与零点比较RD 应不得过2.0%。
耐用性释放介质和色谱条件的微小变化对供试品释放度结果无显著影响,系统适用性符合规定,不同条件下的释放度结果均符合规定,RSD 不得过10.0%。
改变释放介质pH±0.2(5.3、5.5、5.8),系统适用性均符合规定,3 个条件其余耐用性项目考察(如流动相pH 值、流动相比例、流速、柱温等的微小变动)表格设计同上。
3.2.P.5.3.2.1仪器与试药释放度方法学验证所用仪器及试药见表 XX表XX 释放度方法学验证仪器和试药3.2.P.5.3.2.2释放方法A.篮法B.释放介质: pH5.5 盐酸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钾 6.80g、氢氧化钠 0.08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摇匀,即得。
固体制剂溶出度方法开发及溶出仪校正要求
(1)方法的选择: 篮法(B)/浆法(P),不提首选浆法或蓝法 非崩解型药物(B) 崩解型药物
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P) 主药或辅料为一定胶性物质(P) 悬浮的制剂(B),如辅料易堵塞网孔(P,沉降篮使用
药典和SOP不一致?正文中规定)
小杯法:≥500ml浓度过低,较灵敏的方法仍难以进行 定量测定(不能使用沉降篮,测定不能再稀释测定)。
10
二、国外药典溶出度介绍
2、溶出介质 USP、BP与ChP基本一致; USP体积一般为500~1000 ml (篮法和桨法) ,常
用900 ml ,最大可至2~4 L ,如thalidomide capsules 溶出介质SDS溶液达4 L。 JP规定四种溶出介质:pH1.2 、pH4醋酸盐缓冲 液 pH 6.8 磷酸盐缓冲液、水
4
一、中国药典溶出度介绍
药物
溶解度
速释制剂
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
迟释制剂
仪器
篮法 桨法
其他方法
溶出 介质 溶出取样时间
不同pH的水溶液 不同类型、不同量的表明活性剂 不同种类、不同量的有机溶剂水溶液
单点、两点或多点取样作溶出曲线
溶出概况图
5
一、中国药典溶出度介绍
第一法 转篮法 第二法 桨法 第三法 小杯法(小杯搅拌桨法) 桨碟法 透皮贴剂释放度测定(桨法)
其他 :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 醇溶液(一般<5%)
人体生理pH值在胃内为1~3.5,小肠内约为7,结肠内约为7. 5 21
(2)溶出介质的选择——表面活性剂 • 尽量避免使用,种类和浓度需通过多个试验来验证。
• FDA溶出度指导原则:对于难溶性药物不提倡使用有 机溶剂,推荐SDS,但必须证明表面活性剂的选用和 用量的合理性。即应考察表面活性剂对药物的增溶量 ,以确定最少且最佳的使用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范围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组分发生变更时、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
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
4.1 验证内容(以下为溶出度验证方法,释放度具体详见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
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完整的溶出度方法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2)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3)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4)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重现性试验(批间)等。
4.2 验证方法
(一)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包括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
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溶出介质通常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缓冲液(pH值3~8为主)。
对在上述溶出介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检查方法转篮法以100转/分钟为主;桨法以50转/分钟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
部分品种为满足在溶出量测定时药物浓度的需要,可采用低于上述限度范围的溶剂。
(2)介质、方法、转速的选择一般根据溶出曲线测定结果确定。
部分资料简单地通过比较主药在各溶剂中的溶解度来选择溶出介质,我们认为相同的溶剂可能会导致对不同制剂溶出行为的差异,且工艺的选择、辅料的加入能改变主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故仅考虑溶解度是不适合的;部分资料根据单点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和转速选择,如盐酸左旋多巴甲酯片申报资料中采用篮法100rpm和桨法75rpm比较,结果45min溶出均大于95%,故选择桨法75rpm测定溶出度,单点测定不能很好区分不同处方和生产工艺的溶出情况,也影响溶出拐点的确定,故不合适;考虑今后大生产工艺,申报单位确定溶出度检查方法中常采用高转速或延长取样时间,取样时间与溶出曲线的拐点位置相距较远,导致溶出度测定区分能力不明显,溶出度取样时间常选择溶出曲线的拐点处后推10~20分钟,如果时间较长或太短,可通过适当提高或减低转速等手段重新测定溶出曲线。
(3)如是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则应与被仿制的制剂进行溶出曲线比对,并对相似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采用f2因子法。
溶出曲线中溶出介质除采用已确定溶出度检查中的溶出介质外,还应选择水、0.1mol/L盐酸溶液、pH3.8醋酸盐缓冲液、6.8磷酸盐缓冲液及pH7.2~7.4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溶出曲线比对。
(4)重现性试验(批间重现性和批内均一性)是考察制剂工艺稳定性及溶出度方法重复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采用对三批样品进行均一性考察。
(二)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
溶出量测定常同含量测定,采用HPLC、UV方法。
如溶出量测定所用的溶剂(溶出介质)与含量测定的溶剂不一致,溶出量测定浓度与含量测定浓度不一致,溶出度测定制剂为胶囊剂或需去除糖衣、薄膜衣后测定含量的片剂,则均需重新进行溶出量测定方法验证。
根据中国药典附录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附录XIX A)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与含量测定相同,包括准确度(回收率)、精密度、专属性(辅料、胶囊壳等的干扰试验)、线性和耐用性等。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量测定方法学验证中范围与含量测定不同。
含量测定范围为测试浓度的80%~120%(回收率高、中、低常设为80%、100%、120%),对于溶出度,范围规定为限度的±20%(回收率高、中、低常设为50%、限度浓
度、100%)。
(2)测定干扰2%以下可忽略不计,2~5%可考虑在限度上适当提高,超过5%以上测定方法不可取,如是空胶囊产生的应进行囊壳的消除试验。
空胶囊常仅对UV测定有干扰,药典规定如空胶囊干扰大于标示量的25%,实验无效,如干扰不大于标示量的2% ,可忽略不计。
考虑胶囊壳的批次、来源不同,紫外吸收强度也各不相同,故干扰也常常不同。
严格按照样品测定的步骤,取6粒空白胶囊壳进行试验,工作量大,且由于干扰不一,会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
故空胶囊干扰较大时,建议采用HPLC法测定。
如曾发现,氟康唑胶囊溶出度UV法测定,部分企业空白胶囊干扰可达20%,严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建议改为HPLC法测定。
(三)滤膜吸附的验证
取样过滤时,可能存在损失,故需进行滤膜吸附的验证,大部分资料未进行该项试验。
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法对微孔滤膜的规定为“滤孔应不大于0.8μm,并使用惰性材料制成的滤器,以免吸附活性成分或干扰分析测定”。
工作中常用滤膜有水系和有机系两种,滤膜孔径0.45μm、0.80μm。
水系微孔滤膜通常为混合纤维素酯滤膜(WX),不耐酸、碱、有机溶剂。
使用前常需进行漂洗(水浸)处理,防止滤膜使用时未压紧有气泡入内,同时水浸也为了使膜充分溶胀,现有针式混合纤维素酯过滤器,可直接使用。
有机系微孔过滤膜有尼龙(N6、N66)滤膜、聚偏氟乙烯(PVDF)滤膜、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等,也有针式过滤器,上述滤膜具有显亲水性,使用前不需预先湿润,几乎能与全部溶出介质相容,无纤维脱落等优点,但由于价格昂贵使用单位较少。
判定吸附与否的方法可采用:(1)取溶出液过滤,舍去不同体积的初滤液后测定,观察响应值的变化,了解被测药物与滤膜的吸附情况。
(2)取样后,一部分不过滤,直接采用高速离心,取上清液测定。
另一部分采用过滤法,取所得的续滤液测定,考察两者间测定数据的差异。
(3)取对照品溶液,经滤膜过滤后,与原溶液进行比较,观察测定前后数据的变化。
发生吸附的品种往往是主药均难溶于水(如他克莫司),制成制剂时一般需进行微粉化等处理,使原料药粒径变小,比表面能变大,静电吸附能力增强,故与滤膜的吸附作用明显;一些小规格制剂(如非那雄胺片)溶出液中主药浓度低,
达到饱和所需的初滤液体积大大增加,干扰也较大。
一般认为吸附量在2%以下时可忽略不计,超过2%建议或在质量标准中明确注明滤膜规格或滤膜预处理方法(如煮沸1.5 h)、增加初滤液量(常规为5ml)或规定样品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
(四)其他
溶出度方法验证除按规定的条件外,还应注意介质的脱气、温度控制,以及取样位置等考察。
介质的脱气中国药典规定必须进行,美国药典不作硬性规定,一般认为介质是否脱气对篮法影响较大,故美国药典规定不停止转动,用惰性物体靠在转篮外壁及底部摩擦使气泡破裂排去。
使用桨法时,因样品的位置不如转篮法固定,使得检查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故必要时需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