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您读后有所收获!

一、用字母表示数

考点1:用字母表示数

六年级数学升学考试试题:小红今年岁,比妈妈小24岁,2年后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和是( )岁。

解析:小红今年岁,比妈妈小24岁,则妈妈今年为( +24)岁,2年后小红与妈妈每人各长2岁,则两人共长了4岁,即2年后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和为+( +24)+4=(2 +28)岁。

答案:2 +28

相关练习:

一、填空

1、甲数是,比乙数少2,乙数是( )。

2、工地有x吨沙子,每天用2.5吨,用了6天后还剩( )吨。

3、某路公交车上原有y人,在某站点下车6人,上来15人,车上现有( )人。

4、张老师买了3个足球,每个足球x元,他付给售货员300元,那么3x表示( ),300-3x表示( )。

5、一个边长为分米的正方形,边长增加1分米后,面积可增加( )平方分米。

6、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底,h表示高,用字

母表示求高的公式:h=( )。

7、用x与y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列式为( )。

8、在数列1,4,7,10,13中,第n个数用式子表示为( )。

9、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数是,其他两个数分别是( )和( )。

10、小明今年比妈妈小岁,3年后,小明比妈妈小( )岁。

二、解决问题

1、每支铅笔元,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11倍,小明买了5

支铅笔盒1支钢笔。小明买铅笔、钢笔共用去多少元?

2、徒弟每天做个零件,师傅每天做的零件比徒弟的2倍少10个。

(1)用式子表示师傅每天做的零件个数

(2)用式子表示两人合作一天做的零件个数

3、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甲汽车每小时行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b千米,经5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果园里有桃树x棵,苹果树比桃树的3倍少2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二、方程

考点1:

甲数是2.5,甲数的3倍比乙数的少0.9,求乙数。(用方程解)

解析:先设乙数为x,再根据等量关系乙数-0.9=甲数3列方

程来求解。

答案:设乙数为x.

x-0.9=2.53 x-0.9=2.53

x-0.9+0.9=7.5+0.9 x-0.9=7.5

x =8.4 x=7.5+0.9

x=33.6 x=8.4 x=33.6

答:乙数是33.6.

考点2:列方程解应用题

利民超市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原有饺子粉的质量每袋的质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质量。

答案:设这个商店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57=40

x-35=40 x-35=40

x-35+35=40+35 x=40+35

x=75 x=75

答:这个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考点3:解方程

解方程:0.6x-24=52

解析:方法1:先把0.6x看成是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差+减数进行计算;再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

因数,求出未知数的值。方法2:根据等式的性质首先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8,进行计算后得到0.6x=60,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0.6,求出未知数的值。

答案:解法1:0.6x-24=52 解法2:0.6x-24=52

0.6x-8=52 0.6x-8+8=52+8

0.6x=60 0.6x0.6=600.6

x=100 x=100

相关练习:

一、判断

1、4x+84是方程。( )

2、10x=0,这个方程没有解。( )

3、5( +3)=5 +3.( )

4、当=2时,=2 .( )

二、用线把下面各方程和它们的解连接起来。

x+12=40 x=52

84-x=32 x=28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x14=5 x=0.5

2x+9=10 x=10

2(x-4)=12 x=2.25

上文是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