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人卫版第七版药剂学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剖析
01
02
03
两亲性分子
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 成,使分子既具有亲水性 又具有疏水性。
多样性
表面活性剂种类繁多,亲 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结构 和性质各异。
可设计性
通过改变亲水基团和疏水 基团的结构和种类,可以 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表 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剖析
溶解度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 度受其分子结构和温度等 因素影响。
慢性毒性试验
评价表面活性剂对机体长期暴露后产生的慢 性毒性作用。
致畸、致癌、致突变试验
评价表面活性剂对生殖系统和遗传物质的毒 性作用。
提高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措施探讨
选择低毒性表面活性剂
在合成过程中选择低毒性原料,降低 产品毒性。
优化生产工艺
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有毒 物质的产生和残留。
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增溶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 温度及药物性质有关。
乳化作用在药物制剂中应用
乳化原理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使乳滴分散得更细小,形成稳定
的乳剂。
应用实例
如鱼肝油乳剂、石蜡乳剂等,通 过添加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可制
得稳定的乳剂。
影响因素
乳化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种类、浓 度、乳滴大小及乳剂类型有关。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水 的表面张力,提高溶液的 润湿、乳化、分散等性能。
电导率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 解离后具有导电性,其电 导率与浓度、温度等因素 有关。
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现象解释
界面吸附
界面张力降低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或界面上 吸附,形成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吸附使界面张力显 著降低,有利于润湿、乳化、分散等 过程的进行。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分解
Chapter Three
1
基本内容
3.1 增溶作用 3.2 乳化与破乳作用 3.3 润湿功能 3.4 起泡和消泡作用 3.5 洗涤和去污作用 3.6 分散和絮凝作用 3.7 其他功能
Chapter Three
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
表面活性剂在表(界)面上吸附,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很少,没有改变溶剂 的性质,因此增溶作用与使用混合溶剂提高 溶解度不同。
Chapter Three
5
与普通的溶解过程不同,增溶后溶液的沸 点、凝固点、渗透压等没有明显变化,说 明溶质并非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而是 以团簇分散在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
经X射线衍射证实,增溶后各种胶束都有不 同程度的增大,而整个溶液的的依数性变化 不大。说明增溶不同于真正的溶解。
表 形成吸附膜(一般是单分子膜)
面 Adsorption of Surface-Active 活 Agents at Interfaces 性
剂
的
特
性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
多种类型的分子有序组合体
Self-assembly
降低表(界)面张力,改变体 系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起泡、消泡、乳化、破乳、 分散、絮凝、润湿、铺展、 渗透、润滑、抗静电、杀 菌等
Chapter Three
15
增溶作用的本质:
由于胶团的特殊结构,从它的内核到水 相提供了从非极性到极性环境的全过渡。 因此,各类极性或非极性的难溶有机物 都可以找到适合的溶解环境,而存在于 胶团中。由于胶团粒子一般小于0.1um, 加溶后的胶团溶液仍是透明液体。
Chapter Three
16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其结构特征是具有亲水性与亲脂性两种基团,其作用是能显著降低分散系的表面(界面)张力,因此可用作乳化剂、助悬剂、增溶剂、促吸收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去污剂等,是药用乳剂、悬浊剂、脂质体等的重要辅料.本章重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如CMC值、HLB值、Krafft点与昙点等)与测定方法等。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分类一、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①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是液体的物理常数.②当在水中加入无机盐或糖类物质时,则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升高;③当在水中加入低级脂肪醇、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下降,称此类物质为水的表面活性物质。
④当在水中加入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高级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显著的降低,称此类物质为该溶剂的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2.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是由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而且两部分分处两端。
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以在两相界面发生定向排列,来改变两相界面性质。
从而起到润湿、乳化、增溶、絮凝、反絮凝、起泡、消泡的作用。
(1)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
最外层疏水,表现低表面张力,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增溶性、起泡性.(2)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易于润湿.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1。
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2。
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作用ppt课件
c、原油采收
含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溶液能润湿岩层,溶 解大量原油,可洗下附着在岩层上的大量原 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3.1.2 胶团与胶团催化
1、胶团催化的机理 (1)、浓集作用
反应物通过疏水作用 和静电作用相体积很 小的胶团中或胶团表 面浓集是提高反应速 率的最重要原因。
❖ 当增溶的反应底物的可反应基团采取适宜定向方式, 能与反应离子进行有效碰撞反应可发生。 ❖ 胶团可增溶底物,但却排斥反应离子或不能有效吸引 时将抑制反应。增溶程度越深,抑制越显著。
3.2 去污作用
油性污垢、固体污垢、特殊污垢(糖、血、盐)
1、污垢的沾附 a、机械力沾附
灰尘等机械污物,较易除去。 b、分子间力沾附
分子间相互吸引,静电作用,是污垢沾附 的主要原因。
c、化学键力沾附 蛋白质、血污、钢笔水、果汁等能与织物
表面的-OH形成氢键或离子键,须采取特殊的 化学方法去除。
2、洗涤作用原理 A、液体污垢
d、液晶形成机理
水合后的表面活性剂能渗入到脂肪醇和高级 醇类极性油污内,形成三组分液晶。
e、结晶集合体破坏机理
沾附于衣物上的烃和甘油形成结晶集合体, 它不能和表面活性剂形成液晶,表面活性剂渗 透到液晶中使液晶被破坏导致分散除去。
f、化学反应去污机理
脂肪酸类油污在碱性洗涤液中发生皂化反应 ,生成水溶性脂肪酸皂而被溶解除去。
月桂酸钾溶液浓度对2-硝基二苯胺 增溶作用的影响
3、增溶作用机制
a.非极性的碳氢链溶于胶束内部。 b.极性长链有机物(醇、胺等)与胶束中的表面活性 剂分子一起穿插排列而溶解。
c不易溶于水也不易溶于油 的有机物(染料、苯二甲酸 二甲酯等)以吸附于胶束表 面的形式而溶解。 d.极性有机物(甲苯酚等) 被包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胶束的聚氧乙烯“外壳”中, 即溶于亲水的极性链中。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一、选择题1.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主要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哪两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A. 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B. 疏水头部和亲水尾部C. 两个亲水头部D. 两个疏水尾部2. Gibb吸附公式中,ΔG代表什么?()A. 吸附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B. 吸附过程中的焓变C. 吸附过程中的熵变D. 吸附过程中的活化能3. 在气-液界面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通常导致以下哪种现象?()A. 表面张力降低B. 表面张力增加C. 溶液粘度降低D. 溶液粘度增加4. 下列哪种因素不影响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A. 固体表面的性质B. 溶液的pH值C. 溶液的温度D. 溶液的体积5.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吸附达到平衡时,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吸附速率等于脱附速率B. 吸附速率大于脱附速率C. 吸附速率小于脱附速率D. 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都不变二、填空题1.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______和______两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得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形成______排列。
2. Gibb吸附公式是______,其中ΔG是______,R是______,T是______,π是______,c是______。
3. 在气-液界面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会导致表面张力______,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______部分覆盖了液体表面,减少了表面分子的______。
4.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吸附的______和______。
5. 当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吸附达到平衡时,吸附层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会形成一种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称为______,它对界面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三、简答题1. 简述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过程,包括吸附的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平衡阶段的特点。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表面活性剂:2.临界胶束浓度(CMC):3.HLB值:4.Krafft point:5.昙点: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一些无机盐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一些低级醇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降低。
( )2.如果表面活性剂浓度越低,降低表面张力越显著,则表面活性越强,越容易形成正吸附。
( )3.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较小,增溶力、渗透力弱,乳化能力较强。
( )4.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使用温度的下限。
( )5.极性有机物如尿素、N-甲基乙酰胺、乙二醇等均可升高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 ) 6.根据HLB值的意义,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其增溶效果越好。
( )7.吐温80做增溶剂时,对药物的增溶不受添加顺序的影响。
( )8.Pluronic F-68有液态、固态和半固体三种状态,均可作为优良的乳化剂。
( )9.表面活性剂之所以具有增溶作用,主要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极性。
( )10.在CMC以上,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胶束数量达到饱和。
( )11.肥皂可与苯扎溴铵合用。
( )1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含羧基的化合物如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等合用。
( ) 13.皂土、白陶土、滑石粉等具负电荷的固体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 )14.明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及聚维酮等水溶性高分子对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吸附作用,减少溶液中游离表面活性剂分子数量,临界胶束浓度因此升高。
( )15.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
从而改善吸收。
( )1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
( )1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小顺序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 )18.一些不溶性无机盐如硫酸钡能化学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下降。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精简版)
• 硬脂酸钠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 • ① 油脂水解皂化法 • 该法以含硬脂酸较多的牛羊油等为原料,通过与氢
氧化钠水解皂化,制备硬脂酸钠与其他脂肪酸钠的 混合物,直接使用或经精制分离制得纯品。
• ② 硬脂酸直接中和法 • 以硬脂酸为原料,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直接中和即
可制得硬脂酸钠。其反应方程式为:
发展前途的洗涤助剂。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所有工业上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都是有机氮化合物的衍 生物。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胺盐型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另一类则是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化 合物本身的分子中带有正电荷。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很少作清洗用。主要用作抗静电剂, 织物的柔软剂。此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用于防霉 和杀菌。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界面上吸附的分子较少界面强度较差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也差当表面活性剂溶液增高至一定浓度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的排列形成一个紧密的界面膜其强度相应增大乳状液珠之间的凝聚所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好
3.1 概 述
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石油化学工业飞速发展起来的, 与合成塑料、合成纤维一并兴起的一种新型化学品, 素有“工业味精”之称。其用量虽小,但收效甚大, 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广泛应用于纺织、化妆品、 制药、食品、船舶、土建、采矿及洗涤剂等各个领域, 许多工业部门必要化学助剂。
• 不能只从降低表面张力的角度来定义表面活性剂, 应该认为,凡是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 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一般都是线型分子,其分子中同时含有亲 水(憎油)性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 从而使表面活性剂既具有亲水又具有亲油的双亲性。 例如,在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C17H35COONa的分子中 ,C17H35-为亲油基,COO-为亲水基,从分子结构上 看,它是两亲分子。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a M
2RTA d ln aA
(1) 2
1 2RT
(d
d
ln
a)T
2RT形式
0.059 z z
I
1 2
式中a f c;lg f
1
1 0.33I 2
z :离子强度 :离子间距离
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与表面活性离子具有共 同反离子的中性无机盐。如:Na+A-中加入NaCl, 并使其浓度远远大于SAa浓度
形成浊点的原因: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 极性基团易与水形成氢键而提高其溶解能 力。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SAa与水间 的氢键作用削弱而不足以维持其溶解状态。
④在cmc以上表现出可以溶油的特性(加溶作用)
上述特性可归结为表面活性剂的两大特点: 即易在表面发生吸附和在一定浓度形成胶团 等分子有序组合体有关。
(3)聚氧乙烯烷基酰胺 O
CR
H(OC2H4)x O
O(C2H4O)zH
OH
OH
R-CONH(C2H4O)nH
常用作起泡剂、增粘剂
O(C2H4O)yH
OH
(4)多元醇型 主要是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及其聚氧乙烯加成物
Span类 及 Tween类表面活性剂即属此类
具有低毒的特点,广泛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化实验
极性基团:大的基团γcmc也大(一般) ②决定降低表面张力的因素是最外层基团(吸附层) 的结构、组成
-CF3>-CF2>-CH3>-CH2->-CH=CH- ③链长对γcmc影响不大,一般CH链增长,γcmc↓ ④具有分枝结构的γcmc小(CH3变多,CH2减少)
C: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之效用
药剂学课件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五. 平平加O(Perogol O)为15单位氧乙烯与油醇的缩合物。
六. 埃莫尔弗(Emlphor)为一类聚氧乙烯蓖麻油化合物,由 20个单位以上的氧乙烯与油醇缩合而成。
即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普朗尼克 (Pluronic)。
六角束状:浓度再增加。
层状:浓度再大,呈液晶状。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HLB值限定为0-40。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范围0-20。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全由疏水碳氢石蜡分子的HLB值为0。
化剂。
Span
-20
-40
-60
-65
-80
-85
脂肪酸
单月桂 单棕榈 单硬脂 三硬脂
单油
三油
(二)多元醇型
三. 聚山梨酯(polysorbate):吐温[Tweens] 即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Tweens(亲水性化合物)。因也有一次和二次脱水,故为混合物。 ○ 脂肪酸品种和数量不同分为: ○ 应用:亲水性大大增加,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用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四、起泡和消泡 其它应用
——HLB值较高的表面活性 剂溶液,剧烈搅拌或蒸发浓 缩时产生泡沫,液体的表面 张力降低而使产生的泡沫稳 定,称为“起泡剂”。
——HLB值为1-3的亲油性 较强的表面活性剂,可与泡 沫液层争夺液膜,使泡沫破 坏,称“消泡剂”。
课堂练习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2021
8
3.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类
1、肥皂类
系高级脂肪酸的盐,通式: (RCOOˉ)n M。脂肪酸烃R一 般为11~17个碳 的长链,常见有硬脂酸、油酸、月桂酸。 根据M代表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 和有机胺皂。它们均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 但易被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破坏,电解质亦可 使之盐析。
胶束聚集数增大
形成新的胶团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0.002%-0.5% (0.0001mol/L-0.02mol/L)
2021
20
3.4 临界胶束浓度
2021
21
3.4 临界胶束浓度
CMC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度量。 形成胶束所需要的浓度愈低;
CMC愈小
达到表面饱和吸附的浓度愈低; 使表面张力降到最低值所需浓度愈低;
2021
阴离子型
RCOONa
R洗SO涤3N、a R去OS污O3性Na
好
ROPO3Na
4
3.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起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特性
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即 在较低的一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上升非常 缓慢,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时溶解度随温度上 升而迅速增大,这个温度叫做表面活性剂的克拉 夫点(Krafft point)。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都有Krafft点。
②如果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相同,亲水基使cmc增大的顺序是:
离子型
C O O ->S O 3 ->O S O 3 -
非离子型 聚氧乙烯单元数目增大,cmc略有增大。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3章)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升高温度引起分子热运动 加剧,使胶束中能发生增溶的空间加大,对极 性和非极性化合物的增溶程度增大。
对于聚氧乙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对 增溶作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被增溶物的性质。
当被增溶物为非极性碳氢化合物以及卤代烷烃时,由于 升高温度将破坏聚氧乙烯基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水化 作用减小,胶束容易生成,聚集数增大。特别是温度升 到接近表面活性剂的浊点时,胶束聚集数将急剧增加, 从而明显地提高对非极性碳氢化合物以及卤代烷烃等的 增溶作用。
当被增溶物为极性有机物时,极性有机物的增溶位置处 于胶团的分子“栅栏”中其增容量随温度上升在到达表 面活性剂的“浊点”之前会出现一最大值。当温度升至 10℃以上增容量开始出现一个小的或中等程度的增加。 这是胶团中表面活性剂的热运动引起的。继续升高温度 会引起聚氧乙烯链的进一步去水化作用使其容易卷缩, 使胶团的分子“栅栏”区域可用于增溶的空间减少,于 是极性有机物的增容量也随之降低。特别使对于短碳链 的极性有机物,其增容量的降低更为明显。
(c) 亲油基部分带有分支 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的增溶 作用比直链的要弱。 原因:直链型表面活性剂 的临界胶束浓度比支链型 的低,胶束易形成,胶束 聚集数较大。
(d) 带有不饱和结构的表 面活性剂,或在活性剂分 子上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 对烃类有机物的增溶作用 减小,但是对长链极性物 的增溶作用却增大。
现象1:紫外光谱或核磁共振分析表明,被增 溶物的物质完全处于一个非极性环境中。
现象2: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增溶后,表面活 性剂胶束的体积变大。
(2) 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
如图(b)所示,对于分子 结构相似于表面活性剂的 极性有机化合物,如长链 的醇、胺、脂肪酸和极性 染料等两亲分子,则是增 溶于胶束的“栅栏”之间。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3)溶液呈中性,不损织物,广泛用作家庭及工业洗涤剂; (4)分子中含酯键,热稳定性差,在强酸或强碱中易水解。
精细化工工艺
三、磺酸盐型SAA
(一)烷基苯磺酸盐(ABS)
1. 工艺路线
①煤油 分子筛法
尿素络合法
正构烷烃 正构烯烃 烷基化
②石蜡 ③乙烯 ④丙烯
α-烯烃 四聚丙烯
烷
烷 基 磺化剂
碱
基
苯
苯
②温度: 30-40℃左右 ③加水量:一般为磺酸产率的2-2.5倍。
精细化工工艺
2. 磺氧化法
(3)工艺路线 石蜡
SO2+O2
SO2+O2
反应器
水相
分离器1
分离器2
下层
蒸发器2
中和釜
上层
分离器4
上层
SAS
NaOH
油 分离器5
水
蒸发器1 分离器3
精细化工工艺
(二)烷基磺酸盐(SAS)
3. 性能 与烷基苯磺酸钠性质相似,在OH-、H+及硬水中稳定
磺
酸
中和
精细化工工艺
(1)正构烷烃的提取 ①尿素络合法:
尿
素 正构烷烃
(四面体)
②分子筛提蜡法:
1. 工艺路线
尿素 (六方晶格)
尿素
加热
正构烷烃
加合物 纯加合物
选用高选择性的多孔吸附剂,通过吸附、 脱附过程,提纯正构烷烃。
精细化工工艺
(2)烷基苯的制备
1. 工艺路线
氯化法
正构烷烃
卤代烃
AlCl3
NaOH
C12H25NHCH2CH2COONa
NaOH
C12H25NHCH2CH2C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urfactant) 由有机阳离子组成,在水中电离后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 离子。 例如:[C12H25N(CH3)3] Cl——[C12H25N(CH3)3]+ + Cl-在水 中电离后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C12H25N(CH3)3]+。 可分为四种类型: (1)胺盐型:长链的伯、仲、叔胺在酸性水溶液中离解,生 成憎水基阳离子和简单的阴离子。 按盐命名. 例如:[R-NH3]Cl——[R-NH3]+ + Cl氯化烷胺 [C12H25NH2CH3)] Cl——[C12H25NH2CH3)]+ + Cl化十二烷基一甲基胺 [C12H25NH(CH3)2] Cl——[C12H25NH(CH3)2]+ + Cl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胺 氯
一、定义:
使用浓度在0.01%~0.1%就能使物质的界(表)面性质(表面张力、表面润湿性 和表面润滑性等)发生显著变化的物质称表面活性剂。 常用定义:少量存在就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Surfactant 表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 张力。单位mN/m或N/m。 水:72.8mN/m; 碳氢化合物:18~30N/m; 熔融金属:350~1800N/m
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电离,起活性作用的部分为阴离子。 例如:在水中,R—SO3Na → R—SO3- + Na+ 起活性作用的为阴离子基团,R—SO3-,故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分为两类: 盐型:由有机酸根与金属离子组成,如: 羧酸盐型:R—COONa,磺酸盐型:R—SO3Na 可按盐命名法命名。 例如:C12H25—SO3Na 十二烷基磺酸钠。
(2)季铵盐型 命名同上。例如: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 (3)吡啶盐型 例如:氯化十二烷基吡啶 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onionic surfactant 在水中不电离,极性基部分大多由聚氧乙烯基构成。所含的 氧乙烯基的数目决定它的亲水性能。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根据合成的原料,同时也参照产物 在有机物中的分类来命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命名的后面常附有 数字,表示氧乙烯的个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界面(Interface):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如果构成两相界 面的其中一相为气相,则这种液面称为表面(Surface)。 气——液 气——固 液——液 液——固 固——固
界面(或表面)是两相之间的一个过渡区,约为几个分子厚 度。 表面活性剂特点之一就是其易于富集于界面,从而将显著改变 界面性质,对界面过程产生影响。
烷基磺酸钠(C16H33SO3Na,简写AS)烷基苯磺酸钠(C12H25C6H4SO3Na,ABS) 72.8mN/m 水表面张力 72.8mN/m 0.01%AS 0.01%ABS 35.5mN/m 35.2mN/m
表面活性剂为何有如此特性?
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
亲油基: 易溶于油的非极性基,以烃类取代基为主——亲油基团 亲水基;易溶于水的极性基,包括电离和不电离的极性基——亲水基团 亲 水 基
(2)稀溶液
溶液中活性剂 的缔合分子 溶液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吸附层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在稀溶液中,由于活性剂分子的相互接近,可按极性相近 规则缔合起来。 这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不能像极稀溶液的情况,平铺于液 面,而是倾斜于液面。 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相对减少,表现为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 而下降减少。
(3)临界胶束溶液
(4)浓溶液 (浓度远大于临界胶束浓度的溶液)
溶液中活性剂 分子的结合体 (胶束) 溶液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吸附层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活性剂的动平衡关系保持不变,但胶束的数量随着浓度的 增加而增加。采油中有各种应用。
二、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其浓度一般比临界胶束浓度稍大。若浓 度太小,其性能不能发挥;若浓度太大,则造成浪费。由于表 面活性剂溶液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电导率、表面张力、渗透 压等在临界胶束浓度时都有显著变化,所以,通过测定这些性 质显著变化时的转折点,就可求得临界胶束浓度。
如果表面活性剂分子顶替了液面上的水分子,根据极性相近 原则,亲水基溶于水中,亲油基被排斥在气相。 活性剂分子受到水相内水分子的吸引力变小,而受相外气相 分子的吸引力变大,水溶液表面上分子所受的净吸引力大大降 低,也就是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大大低于纯水的表面张力。 随活性剂浓度增加,表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增多,溶液的表面 张力下降得越多。同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碳链越长, 相外吸引力越大,净吸引力越小,溶液表面张力下降得越多。 一般说来,表面活性剂碳原子在8以上才能表现出显著的活性。 一般在8~22之间,最好应在12~18之间。对于油—水界面,也 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只是表面张力下降得更低而已。
H
O
O
C H2C H2O
n
H
O
C H2C H2O
n
H
(CH2CH2O)n1 H
根据合成的原料+参照有机物中的分类来命名 在非离子活性剂命名后面,常常附有数字,指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的聚合度,n
4. 两性活性剂amphoteric surfactant
两性活性剂主要是其活性由前面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两种亲 水基组合而成。即同一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阴、阳或非离子活 性基的其中两种。两性活性剂可分为:非──阴,非──阳 , 阴──阳三种类型。可参考前面的命名原则命名。 (1)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硫酸酯钠盐:R-O-(CH2CH2O)n— SO3Na 阴—非 聚氧乙烯十六 例如:C16H33—O—(CH2CH2O)n -SO3Na 醇醚硫酸酯钠盐
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范围
注意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显然有的有机物,例如 乙醇、乙酸等,也能使表面张力降低一些,但不符合浓度很 低就能使表面张力大大降低的要求,故不是表面活性剂。主 要是其中的亲油基太小,亲水基起主要作用,在界面上吸附 的能力很差,而容易溶解于水相中。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亲油基的对立作用必须比较相 称,亲水基太多而亲油基太小或相反都不具备表面活性剂的 作用。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命名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命名: 根据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可将表面活性剂分为四大类: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团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 低分子活性剂 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
分子量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c surfactant)
溶液中活性剂 分子的结合体 (胶束) 溶液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吸附层中活性剂 的单个分子
当溶液浓度增至某一数值,活性剂将在溶液表面吸附达到 饱和。此时,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紧密地排列着。从该浓度 开始,在增加表面活性剂浓度,活性剂分子将主要分布在溶液 内部而不是吸附层,所以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大大减少。 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 最低浓度。 胶束: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组成的聚集体,其大小已落入胶 体颗粒范围。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性质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界面上的吸附──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I)极稀溶液
溶液中活性剂单个分子 吸附层中活性剂分子
一方面——活性剂分子由于降低表面能的需要倾向于到液 体表面上来; 另一方面——由于活性剂在液体表面浓集(吸附),使表 面浓度大于内部浓度,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也倾向于向溶液内 不扩散。 由于浓度极稀,表面上活性剂分子彼此不影响,所以活性 剂分子可平铺于液面。因此,在极稀溶液活性剂对表面张力有 显著的影响。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目的要求: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鉴别方法;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CMC、HLB)及作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命名。
重点: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CMC、HLB)及作用
难点:
表面张力、表面活性的本质理解
本章说明:
主要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共性,要求学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
C12H25 N (CH2CH2O)n2 H
O C 11 H 23 C N (C H 2 C H 2 O)n 2 H (C H 2 C H 20 )n 1 H
命名 聚氧乙烯十二醇醚 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 C 9 H 1 9 聚氧乙烯硬脂酸酯
C 17 H 35 C
分子式
C12H25 O CH2CH2O
n
3.电沉积法:
非离子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故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不被 电极吸引。而离子型活性剂在水中解离成离子,再直流电作 用下分别向两个电极移动而沉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移向电 源正极,并沉积在正电极上形成一层粘稠的肥皂状膜。同样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向负极移动,也形成一层沉积膜。这种利 用电沉积现象的鉴别法就叫做电沉积法。
亲油基(疏水基)
十六烷基硫酸钠[CH3(CH2)15SO3Na],非极性的CH3(CH2)15—与极性的SO3
三、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原因 表面张力 产生的原因
水内部水分子受其邻近分子的吸引,各个方向是均匀的, 故力是平衡的。 对于表面水分子,液体内部水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大,外部 气体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这样对液面分子就产生了垂直于液 面而向着液体内部的合吸引力,即净吸引力。它使得液面上的 水分子有尽可能跑到液体内部去的倾向,即液面有自发收缩的 倾向,这就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3)胺型: 例:聚氧乙烯脂肪胺:
(4)酰胺型: 例:聚氧乙烯烷基酰胺
还有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混合型的,如:失水山梨糖醇 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即吐温Tween类,既属酯型又属醚型。
失水山梨糖醇脂肪羧酸酯(span型)
非离子活性剂的命名
合成原料 1 氧乙烯 氧乙烯 氧乙烯 2 十二醇 壬基酚 硬脂酸 产物在有机 物中分类 醚平平加 醚op 酯 聚氧乙烯十二胺 氧乙烯 十二胺 胺 聚氧乙烯十二酰胺 氧乙烯 十二酰胺 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