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诗

合集下载

三曹诗风异同

三曹诗风异同

三曹诗风异同建安时期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开创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新局面,形成了建安诗歌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风貌。

三曹的创作体现了建安文学的时代特色及不同阶段的个体特征。

共同点:①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歌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曹操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开创一代诗风;曹丕诗歌以抒情性代地替写实性,运用乐府艺术形式时引赋入诗,开拓了诗歌艺术表现;曹植在乐府诗中注入强烈的感情与个性,使原来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转向以抒情为主,丰富了五言诗的表现手法。

②曹氏父子的创作,体现了建安时期追求“慷慨悲凉之美”和非功利、主激情、重个性,求华美,注重个体生命体验的特点。

③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怨,强烈个性的表现及浓郁的悲剧色彩的表现贯穿其创作之中。

不同点:①风格差异;三曹创作体现了建安风骨初期、中期及后期不同的风格特征。

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歌激扬壮丽;曹植的诗歌豪宕深沉,情兼雅怨。

曹操诗通脱,曹丕诗华丽,曹植诗沉著。

②诗歌内容侧重点、艺术表现不同:曹操的诗歌多从时事政治、军事民情方面反映现实;曹丕的诗多从离愁别怨、家庭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曹植的诗主要从自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内心的悲愤忧思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曹操的诗激烈深刻,勇于批判,顽强进取,多英雄本色,大将风度;曹丕的诗委婉平和,固步守成,多公子声气,儿女柔情;曹植的诗悲怆幽怨,多诗人气质,情感浓郁;曹操诗报国述志,蒿目时难,侧重时事、政治、民情的抒写;曹丕的诗工于言情,重在乱世余人心理的表达;曹植的诗重在个体遭受挫折的悲哀与怨恨的抒发;曹操诗质胜文;曹丕的诗文胜质,曹植的诗文质合一。

③题材表现、情调不同曹操的诗多抒发生灵涂炭,四海未定的悲情,其情深沉、苍茫、浩大,主要借乐府旧题反映现实,直陈其事,明情显志,忧国悯时,充满“悲情”;曹丕的诗多怀着迷惘的思绪,淡淡的情愁,关注游子思妇的叹息,思考生命本体存在的价值,其情细腻深婉,纤巧细密,充满“忧情”;曹植诗歌着重描述个体需要在遭受挫折后的悲哀与怨恨,展示失意者的内心世界,其情曲折腾挪,沉痛深挚,充满哀怨。

三曹诗歌创作内容

三曹诗歌创作内容

三曹诗歌创作内容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文学家和诗人。

三曹在文学方面的创作非常出色,他们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辩证哲学、情感表达和政治抒发,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首先,曹操是三曹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表达政治理念、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他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和对自身权力的渴望。

例如他的《短歌行》中写到:“对海而唱,兴味无穷,至于飞腾宇宙,声闻四海”,这表达了他的野心和对世界的掌控欲望。

另外,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不可逆转的思考:“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种对生死的思考也是曹操诗歌作品的常见主题之一。

其次,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他的诗歌作品更多地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爱情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忧伤和悲凉的情绪。

例如他的《七步诗》中写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伤感。

另外,曹丕在《燕歌行》中表达了对父亲曹操的思念之情:“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种对亲情的表达也是曹丕诗歌作品的特点之一。

最后,曹植是曹操的次子,他的诗歌作品更多地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人对美的追求。

例如他的《洛神赋》中以个人情感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受。

另外,曹植的《白马篇》以赞美白马为主题,通过对白马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纯洁、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之,三曹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政治、历史的抒发,也有个人情感、爱情的宣泄,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他们的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曹的诗歌

三曹的诗歌

三曹的诗歌1. 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 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蒿里行曹操〔两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 七步诗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6. 白马篇曹植〔两汉〕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7. 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魏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比较“三曹”诗歌异同

比较“三曹”诗歌异同

比较“三曹”诗歌异同“三曹”同为建安时期的诗人,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点,但由于三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不同,其风格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正因如此,“三曹”的文学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具魅力。

一、“三曹”诗风比较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

他笔下的题材常与军事活动相联系,这与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又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

这些构成了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的总体风格。

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男女风情,风格婉约阴柔,悱恻缠绵,细腻委婉,情感凄凉哀怨。

如《燕歌行》、《杂诗》等篇,表现的场面都不大,但笔势回环曲折,情景交融,思绪绵绵。

《燕歌行》是最能代表曹丕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其内容是写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方的丈夫。

把少妇独居的孤寂,痛苦的期待,表现得惟妙惟肖。

同时作者也对这类妇女表示深切的同情。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其诗歌风格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不同的两个时期。

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

后期诗歌由于他的生活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诗歌风格也变得隐曲深沉,情绪低落。

《杂诗》、《赠白马王彪》等篇都很好地表现了曹植后期作品的风格,曹植在这些诗中发出慷慨激昂的呼声,由于受到排挤和压迫,抑郁不得志,悲怨之情,溢于言表。

但终究不能直接表达,曹植只好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诉说自己怀才不遇,遭谗受害之情,内容深沉。

三曹诗

三曹诗

曹操诗———155-220 曹操诗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念桥 念桥)县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念桥 县(今安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徽)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 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后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后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 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其文亦清峻通脱。
第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回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 风静浪。操令: 之上, 风静浪。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 之上,吾今 夕欲会诸将。 夕欲会诸将。 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 操见南 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 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 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 欢喜, 欢喜, 谓众官曰: 吾自起义兵以来, 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 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 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 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 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 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 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 享富贵,以乐太平。 享富贵,以乐太平。” 文武皆起谢曰: 愿得早奏凯歌! 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 赖丞相福荫。 命左右行酒。 赖丞相福荫。”操大 喜,命左右行酒。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回

《三曹诗选》

《三曹诗选》

《三曹诗选》:一部群作者诗选;系“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

余冠英选注,精选了三国时代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内容简介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一个很突出,很辉煌的时代。

钟嵘《诗品》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

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曹诗选》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编注者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建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已经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而作家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又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

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了建安文学不同于两汉作家“王、扬、枚、马”所代表的以歌颂帝王功德为目的,以讽谕鉴戒为幌子的文学〔一〕,而是有感情有个性的抒发性的文学。

也不同于班固《咏史》那样“质木无文”,而是情文兼具,文质相称的文学。

这些都是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从颂扬鉴戒到抒情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上面所引的钟嵘和沈约的话虽然简单,可使我们感觉到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史上的新时代。

在这个文学新时代活跃的作家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

三曹诗品之我见-精选文档

三曹诗品之我见-精选文档

三曹诗品之我见锺嵘《诗品》将三曹父子诗歌划分为三等:陈思王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为上品;魏文帝曹丕“鄙直如俚语。

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为中品;魏武帝曹操“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为下品。

锺嵘对三曹父子诗歌的品评似乎已成定论,后世多引《诗品》语。

但我对三曹诗歌品级的评判有着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曹操诗歌为上品,曹丕诗歌为中品,曹植诗歌为下品。

一、上品曹操锺嵘评价曹操“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是中肯的;宋代敖陶孙在他的《诗评》中说:“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锺嵘所说的“古直”,“古”不仅指曹操诗歌体裁之古,也指其诗歌语言风格之古朴质直。

从语言风格来看,在建安诗人中,曹操的诗与汉乐府最为接近,语言十分朴素,几乎完全不加修饰。

正因其朴素、天然、直抒胸臆而不加修饰,更突显其内容的充实、感情的真挚,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薤露行》、《苦寒行》等等。

诗风悲凉慷慨,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诗虽直白,却让读者有联想、有思考,回味无穷。

曹操的诗歌,有四言诗、五言诗和杂言诗等,体裁很多。

他的五言诗艺术上大都注重结构的完整性,都以写实为主,同时也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

杂言诗和四言诗则多是依乐府曲调作的,“依曲调填词”,所以其句子的“长短杂凑”,都与曲调有关。

在语言风格上,也与汉乐府相近,不加修饰,直白质朴,甚至不怎么在诗篇章法上作安排,任情抒发,曹操意在学习乐府民歌的真朴。

可以说,在建安诗人中,在神理上接近于汉乐府诗的就是曹操。

在这些诗歌里,曹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加任何修饰的和盘托出,展现在众人面前。

鲁迅说曹操的诗风“通?M”,是很恰当的。

二、中品曹丕同样作为政治人物,曹丕的诗与其父亲相较,更像是文人诗。

曹丕身份贵为储王、帝主,却有一种忧郁的文人气质。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这样评价曹丕:“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的确,曹丕的诗不像曹操的诗那样气韵沉雄、悲凉慷慨,而是有些女性化倾向。

三曹诗词鉴赏

三曹诗词鉴赏

三曹诗词鉴赏三曹,是指我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曹家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他们三人在文学上都有巨大的成就。

下面是三曹每人各一首的诗词鉴赏,供大家欣赏。

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寥寥数语,解开了自古以来盘据在人们心灵中的不死情结。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都会有自己的生存消亡过程,人,也难逃这一自然规律。

既然生命如此脆弱而短暂,为何不去珍惜它的存在呢?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存机会,去做一些应当做且值得做的事,这才是对待生命生存的正确方式。

永恒只有存在于不断的运动当中了。

曹植——《七步诗》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赏析:用我的生命的火焰来照亮你通向成功的道貌岸然路,用眼泪来报答这些所赐,都是源于一体,又何必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呢?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在利益面前什么人伦情,全部变得虚无渺小起来,自身的利益是第一要紧,为此许多人可以不惜手足相残,但这又是何苦呢?曹丕——《燕歌行》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赏析:秋风一日凉一日,闺中少妇的心比这秋夜还要冰凉。

西窗的明月皎洁可人,可是她却辗转难眠,坐卧无定。

无聊无奈之中,忽尔以手支颐,忽尔轻弹一支思念的曲子。

都是那远方的征人惹得自己这般牵肠挂肚,可怜的人儿,你在他乡一切安好?寂这无情的冷月和秋风一直陪着我渡过温长的无眠之夜吧。

全诗哀婉缠绵,或许诗人此刻也正是这种心境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唐人 杜牧之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 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 曰;“此鸦缘何夜鸣?” 左右答曰: “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 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 头上,以酒 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 曰: “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 绍,深 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 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此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 史上四言诗的力作之一。 写此诗的时候曹操54岁。正当他北征乌桓 胜利、志在统一天下之际 全诗抒发诗人老当益壮的豪情,反映了其 对自然、人生的积极态度,气势雄浑
《步出夏门行》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淡淡), 山岛竦峙(耸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称《陇西行》,属相和歌瑟调曲志 碣石:山名,今河北乐亭县 西南的大碣石山。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同“耸”。峙: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星汉:星斗、银河。 幸:吉祥、庆幸。甚:很。至:极。以:用来。咏: 歌咏。这两句是乐府合乐歌唱时附加的,每章结尾 都有,与正文内容没什么关系。Leabharlann 曹操诗———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念桥)县(今安 徽)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 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后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 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曹操诗歌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 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 力量,使• 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后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 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 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
2、《短歌行》讲析
①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②诗意回环往复,情感跌宕起伏: 人生短促的慨叹——求贤建功的急迫心情—— 反复求贤不得的忧思与期待,得到贤士后的愉悦 希望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天下归心的愿 望。 ③引用《诗经》成句和运用典故。 ④运用比兴手法。
短歌行———内容
建安13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 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 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 行》。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 照。 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 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 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 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 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 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 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赏析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 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 ( 始称魏文帝 ) 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 “ 本是同根生 ” 。 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 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 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 且运用了比兴手法。
曹植诗歌艺术的特色(做笔记)
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 2、清峻雄奇,风骨自见; 3、善用比兴,抒情性强; 4、沉郁顿挫,韵律谐美; 5、工于起调,且多警句。
曹植诗歌
他创造了一种雅与怨、文与质、风与骨、 刚与柔完美统一的诗歌美。
钟嵘《诗品》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 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并由此誉之为“建安之杰”。
杂诗
其一曹植
仆夫早严驾, 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 吴国为我雠。 将骋万里途, 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 淮泅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 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 甘心赴国忧。
杂诗赏析
本篇可能作于黄初四年 (223) 诗人辞别洛阳东归封地 鄄城的途中。诗人不得不奉命归藩,然而他的心却向 往着南征东吴,征战沙场。 诗人表面上是惋惜无舟可波,实质上是暗喻自己名为 藩王,实为囚徒,被剥夺了参政权利,报国无门。 他在诗中委婉地控诉了曹丕对他的压制,痛切地呼喊: 闲居不是我的志向,我情愿为解除国患而赴汤踏火! 这首诗一起调就笼罩着一股急追之感,令读者仿佛看 到诗人星夜兼程地奔向征吴之途。 他在想像中驰骋万里,在现实中却寸步难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 谋反事,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曲阳 王。 (8 个早夭的)
第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饮至半夜,操酒酣,遥指南岸曰:“周瑜、鲁肃, 不识天时!今幸有投降 之人,为彼心腹之患,此 天助吾也。”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泄漏。” 操大笑曰:“座 上诸公,与近侍左右,皆吾心腹 之人也,言之何碍!”又指夏口曰:“刘备、诸 葛亮,汝不 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 顾谓诸将曰: “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 所喜。昔 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 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 台于漳水之上, 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 愿足矣!”言罢大笑。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1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2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表达诗人 对贤才的渴望; 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 的期待和礼遇 3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 难得。 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 途的关切。 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 的宽阔胸襟。 4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 天下贤士归心。
正如前人评论曹诗所言“如幽燕老将,气 韵沉雄”,动人心弦,千古传唱。
曹植
曹植(192——232 )字子建,曹丕之弟。 他是建安时 代成就最大的作家,梁钟嵘的 《诗品》赞为“建安之杰”。 他所处时 代,和曹丕相同。他自小以才华为 父亲曹操赏识,操曾想立他为太子 ,后因他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才使 曹操改变主意。 父亲死后,曹丕和曹睿多方迫害他,他虽是 王侯,四十一岁时却在忧 郁中死去。
第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忽座间一人进曰:“大军相 当之际,将士 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 操视之,乃扬州刺史,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字元 颖。馥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 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 绩。 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 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 可依。 此不吉之言也。” 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 众皆惊骇。 遂罢宴。次日,操酒醒,懊恨不已。 馥子刘熙,告请父尸归葬。操泣曰:“吾昨因醉误伤汝 父,悔之无及。可以三公厚礼葬之。”又拨军士护送 灵柩,即日回葬。
三曹诗歌比较
曹操,曹植,曹丕是建安时期优秀的诗人。曹操是一 代枭雄,诗歌苍凉悲壮,霸气淋漓,很有王者之风。 他的诗歌大都是缘事而发,描写现实,关注百姓疾苦, 比如《蒿里行》,抒写自己的人生抱负和雄心壮志, 比如《短歌行》。 曹丕的诗歌婉约细丽,着重抒发个人情感,文辞纤细, 与曹操的风格很不相同,《燕歌行》是他的一个代表 作,写得哀碗动人。 曹丕的诗歌多文士气,公子气。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才高八斗,文辞富 丽,诗歌风格兼具父兄之所长,有悲壮激愤之作,也 有婉约秀丽之词 曹植的赋也极具文学价值,比如《洛神赋》就是流传 千古的名作。
曹操诗歌
(1)其诗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诗史”性叙事诗(《蒿时行》、《苦 寒行》), 二是政治抒怀诗(《短歌行》、《步出夏门 行》), 三是写景诗(《步出夏门行》), 四是游仙诗(《秋胡行》)。
曹操诗歌
(2)创作上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古直悲凉,气韵沉雄 (3)曹操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 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潜), 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
第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 风静浪。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 之上,吾今 夕欲会诸将。 操见南 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 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 欢喜, 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 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 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 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 享富贵,以乐太平。” 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 赖丞相福荫。”操大 喜,命左右行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