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程新产品开发理论框架

合集下载

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发展和整体市场的状态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形成一个曲线状的周期性变化。

这一现象正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理论框架,用于研究一种产品在不同时期的产量,价格,成本,利润等状态变化,以及指导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和发布策略的经济理论。

首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4个阶段,分别为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最初,企业在投入较大的研发费用后,产品刚上市的时候,被归入开发阶段,这时候企业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推广新产品:首先,企业要完善新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其次,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销售网络,以推动产品的销售;第三,还要完善在线渠道,帮助企业扩大销售额。

推广新产品之后,产品进入到了成长阶段,在此期间,企业继续完善营销策略和提升服务水平,以提高新产品的销量。

随着市场的壮大,企业可以减少其宣传费用,并在较低的成本下提高产品的价值,从而获得较大的利润。

当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度,满足了市场对于新产品的需求后,这时就进入到了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在推广新产品方面可能不再做太多的投入,但仍然可以从中获得较大的收益。

当新产品在市场满足度得到极大降低,且出现替代品后,产品就进入到衰退阶段。

此时,企业不再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费用,而是以拒绝式的方式来应对,逐渐减少产品的销量,渐行渐远,最终产品将完全退出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最大作用是,能够及时整理出企业面临各种变数的解决方案,以及新旧产品的结合等,从而使企业能够针对性地配置资源,有效降低发展成本,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推广新产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可以利用该理论更好地开发新产品,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新旧产品的升级和退出,从而实现整体市场中的最高利润。

另外,企业可以利用该理论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创新模型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创新模型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创新模型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关键。

而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创新模型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常见的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创新模型。

一、创新扩散模型创新扩散模型由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Rogers)提出,它描述了新的观念、产品或技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传播和被采纳的过程。

该模型认为,创新的扩散受到创新本身的特点、传播渠道、社会系统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创新的特点包括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

相对优势是指创新相对于现有产品或方法的优势程度;兼容性是指创新与现有价值观、经验和需求的匹配程度;复杂性指创新被理解和使用的难易程度;可试验性指在有限基础上进行试验的可能性;可观察性指创新成果的可见程度。

传播渠道可以分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在说服人们接受创新方面往往更有效,而大众传播则在提供信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系统中的意见领袖和早期采用者在创新扩散中起着关键作用。

意见领袖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引导他人的决策;早期采用者则具有冒险精神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采用行为能够为其他潜在采用者提供示范。

时间因素方面,创新的扩散通常呈现出 S 形曲线,即创新在早期的采用速度较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速度加快,最终达到饱和状态。

二、技术创新的 S 曲线模型技术创新的 S 曲线模型表明,一项新技术的性能改进通常遵循 S 形的发展轨迹。

在初始阶段,技术发展缓慢,随着投入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性能迅速提高,直到达到一个极限,之后改进的速度逐渐放缓。

这个模型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根据技术所处的阶段来制定相应的战略。

在技术的成长期,应加大投入以获取竞争优势;在技术的成熟期,要考虑通过新的创新来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在技术的衰退期,则需要及时转向新的技术领域。

企业流程再造实际例子

企业流程再造实际例子

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杨建新 2002-11-12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一)摘要ﻫ本论文首先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出发,描述了从60年代到90年代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相关的思想和观点,论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起源及其内涵。

ﻫ其次,本论文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实施企业流程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企业进行再造时,需要一个系统的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框架,这一再造框架包括:一系列的指导原则;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流程再造才能顺利地完成。

企业流程再造框架促进了企业流程再造由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增加了流程再造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流程再造的失误。

ﻫ最后,将企业流程再造框架具体应用到了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分析现有新产品开发流程,得出了开发流程的描述,并建立了流程的IDEF模型;使用ASME方法,定量分析了各个活动消耗的时间,发现了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了流程的实际费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流程。

新流程实现了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的预定目标。

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框架对企业流程再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失误,节省再造耗用的资源,确保企业流程再造能够顺利完成。

另外,企业流程再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流程的再造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过程。

ﻫ第ﻫ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BPR)IDEF方法ASME方法作业成本法(ABC)ﻫ一章引言ﻫ1.1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ﻫ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挑战面前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及最清洁的环境来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

企业新产品研发与试制流程规范书

企业新产品研发与试制流程规范书

企业新产品研发与试制流程规范书第一章引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适用范围 (3)1.3 名词解释 (4)第二章研发策划 (4)2.1 研发目标确定 (4)2.2 研发资源配置 (4)2.3 研发进度安排 (5)2.4 风险评估与管理 (5)第三章市场调研与分析 (5)3.1 市场需求分析 (5)3.1.1 市场需求概念及分类 (5)3.1.2 我国市场需求现状 (6)3.1.3 市场需求影响因素 (6)3.2 竞品分析 (6)3.2.1 竞品定义 (6)3.2.2 竞品分析目的 (6)3.2.3 竞品分析方法 (6)3.3 消费者调研 (7)3.3.1 消费者调研目的 (7)3.3.2 消费者调研方法 (7)3.3.3 消费者调研内容 (7)3.4 市场预测 (7)3.4.1 市场预测定义 (7)3.4.2 市场预测方法 (8)3.4.3 市场预测步骤 (8)第四章技术研究 (8)4.1 技术可行性分析 (8)4.2 技术创新策略 (8)4.3 技术研究方法 (9)4.4 技术成果评估 (9)第五章设计开发 (10)5.1 设计理念与要求 (10)5.1.1 设计理念 (10)5.1.2 设计要求 (10)5.2 设计方案制定 (10)5.2.1 功能设计 (11)5.2.2 结构设计 (11)5.2.3 电气设计 (11)5.2.4 人机界面设计 (11)5.3 设计评审与优化 (11)5.3.2 设计优化 (11)5.4 设计文件编制 (11)5.4.1 设计文件内容 (11)5.4.2 设计文件编制要求 (12)第六章工艺开发 (12)6.1 工艺流程设计 (12)6.2 工艺参数优化 (12)6.3 工艺试验与验证 (13)6.4 工艺文件编制 (13)第七章试制生产 (13)7.1 试制计划与组织 (13)7.2 试制过程管理 (14)7.3 试制质量控制 (14)7.4 试制成本控制 (15)第八章测试与评价 (15)8.1 测试方案制定 (15)8.2 测试过程执行 (16)8.3 测试数据分析 (16)8.4 评价与改进 (16)第九章试销与反馈 (17)9.1 试销计划与实施 (17)9.1.1 制定试销计划 (17)9.1.2 试销实施 (17)9.2 市场反馈收集 (17)9.2.1 反馈渠道 (17)9.2.2 反馈内容 (18)9.3 反馈数据分析 (18)9.3.1 数据整理 (18)9.3.2 数据分析 (18)9.4 改进措施制定 (18)9.4.1 产品改进 (18)9.4.2 营销策略调整 (18)9.4.3 服务优化 (18)9.4.4 持续跟踪 (18)第十章研发成果评审 (19)10.1 评审标准与流程 (19)10.1.1 评审标准 (19)10.1.2 评审流程 (19)10.2 评审组织与实施 (19)10.2.1 评审组织 (19)10.2.2 评审实施 (19)10.3 评审结果处理 (20)10.3.1 评审结果反馈 (20)10.3.3 评审结果应用 (20)10.4 研发成果总结 (20)第十一章知识产权保护 (20)11.1 专利申请 (20)11.2 商标注册 (21)11.3 著作权登记 (21)11.4 商业秘密保护 (21)第十二章研发与试制流程优化 (22)12.1 流程优化原则 (22)12.2 流程优化方法 (22)12.3 流程优化实施 (22)12.4 流程优化效果评估 (23)第一章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和获取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创新价值链及其结构一个理论框架

创新价值链及其结构一个理论框架

创新价值链及其结构一个理论框架一、本文概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然而,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涉及多个环节和要素的复杂系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创新过程,本文提出了创新价值链的概念,并对其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创新价值链是一个将创新概念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的系统性过程,包括创意产生、研发、商业化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挑战,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能力来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创新价值链的结构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过程的本质,发现潜在的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和创新。

本文首先对创新价值链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范围。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创新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其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

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创新过程的理解,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优化和创新价值链,我们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价值链的基本概念创新价值链是一个系统性的框架,用于理解和分析创新活动从概念形成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包含多个阶段、涉及多种资源和活动的复杂网络。

这些阶段包括创新想法的产生、研发、原型制造、测试、市场推广、销售以及后续的产品或服务改进。

这些活动在创新价值链中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创新的整个过程。

在创新价值链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也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能力支持。

例如,创新想法的产生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创意,研发则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市场推广则需要市场洞察和营销策略。

这些资源和能力在创新价值链中流动和转化,最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或服务。

创新价值链的结构对于创新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的结构能够促进资源和能力的有效整合,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新产品开发与产品战略规划

新产品开发与产品战略规划

调研
新产品
评审
收集
概念
选择
新产品 项目规划
一般分成两个步骤,一是通过调研收集新产品概念;然后的步骤是通过评 审选择若干个新产品概念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形成新产品项目规划。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产品规划还更多地是一个“艺术”过程,而 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更多地是依赖产品规划人员的天才,而 不是依靠科学有效的过程和方法。
产品 概念
设计 测试 生产
开发
计划
5% 3% 2% 5%
制造活动 85%
60%
20%
10% 5% 5%
如果不将研发工作视为营销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将无法保持竞争力和取得竞争优势。
5
真正的营销活动是从哪里开始的?
盈利模式决定产品绩效
战略三定位:
7 6 54 32 1
2、企业在产品开发与产品战略规划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原因
20
企业为何要推行产品战略规划实行产品管理
产品(战略)规划和产品管理为何这么重要?
您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您也许深知柔道的真谛、 游击战的重要、卡拉ok赛的技巧... ,产品竞争的深刻变 革,正在改变着竞争的结局 。
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正所谓“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
21
目录:
产品的顾客测试 测试市场或者试销
试生产 上市前的商业分析
开始生产 上市
0.8% 0.7%
6.6% 3.0% 0.5%
5.6% 1.1%
29.3%
20.0%
26.8%
57.2 没 37.9 有 6.9 做 12.6 的 10.7 百 45.6 分 30.1 数
46.6 26.2 27.5

59个商业思考框架

59个商业思考框架

59个商业思考框架59个商业思考框架商业思考框架是指在商业领域中,用于理解和分析各种商业问题和挑战的一种方法论或工具。

通过应用这些框架,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

以下是59个商业思考框架,每个框架都针对不同的商业问题和场景。

1. SWOT分析:评估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2. PESTEL分析:分析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因素。

3. Five Forces模型:评估行业竞争力,包括竞争对手、供应商、买家、替代品和进入壁垒。

4. 价值链分析:识别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主要活动和附加值。

5. 核心竞争力分析:评估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能力。

6. BCG矩阵:评估企业不同产品或业务线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

7. GE矩阵:评估企业不同业务单位的相对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地位。

8. 三个战略定位模型:评估企业在市场上的战略定位,包括领导者、追随者和专注者。

9. 中心与外围理论: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和外围业务。

10. 价值分析:评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感知价值。

11. 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企业投资或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12. 风险评估矩阵:评估企业面临的不同风险和其可能性。

13. 经营模式画布:描述企业的商业模型,包括价值主张、渠道、客户关系、收入流、关键资源和合作伙伴等要素。

14. 市场细分: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15. 目标市场选择: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和受众。

16. 市场定位:确定企业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和竞争策略。

17. 品牌价值链:评估品牌的价值链和影响因素。

18. 品牌定位:确定品牌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和差异化。

19.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管理产品从引入到退出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20. 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新产品从概念到市场推出的过程。

21. 市场营销混合:协调营销工具,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

22.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和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

当前业界几种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系统体系

当前业界几种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系统体系

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在当前日新月异的3C时代(客户Customer、竞争Compete和变化Change),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显著缩短,企业的发展战略已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转移,新产品的开发与企业的获利及成长划上了等号,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转向产品管理的竞争,这使得新产品研发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一、理论综述1、新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自从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新产品的研发管理体系已经经历了以下的五个主要阶段:50年代的创新理论分析研究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阶段;7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系统开发阶段;8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综合化、专门化研究阶段;到90年代的商业价值的集成产品开发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基于盈利模式、顾客价值与竞争价值导向的产品管理阶段。

我国理论界和研究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研究与开发管理、技术创新等学科领域也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以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为代表,研究并提出了产品功能成本优化理论和产品创意激发方法,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系统地研究了关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与发展管理问题,学者胡树华、万君康教授借鉴生命科学的结果,提出了产品创新的生物学原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希宋教授主导了企业产品创新(开发)战略选择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项保华教授在企业战略与决策行为、变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研发管理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简单地对当前几种主流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作一一介绍,以供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的同仁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五种主流的新产品开发体系2.1 以项目管理的职能式开发这是企业通常采用的产品开发模式,总经理或市场部门确定新产品创意和决定是否立项,研发/技术部门负责设计开发、测试,形成产品样机或服务方案,再转由生产制造部门批量制造,市场部分负责销售,客户服务部门提供售后服务。

各职能部门只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某一阶段内容,并且制定本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虽然有项目经理或形式上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但他们并不对产品的最终市场成功负责。

研发流程阶段 -回复

研发流程阶段 -回复

研发流程阶段-回复研发流程阶段的目标是将一个新产品从概念阶段推进到实际的市场可用产品。

这个过程涵盖了从产品概念的确定到产品上市的整个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研发流程阶段的每个关键步骤,以及如何在每个阶段保持高效和成功。

1. 产品概念确定(Conceptualization):产品概念确定阶段是整个研发流程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团队需要确定产品的核心理念和目标。

这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和顾客需求分析等工作,以便识别出产品的定位和市场空缺。

在概念确定阶段,团队还需要对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进行评估。

如果发现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或商业价值较低,团队可能会决定放弃继续开发该产品的计划。

2. 需求分析与规划(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Planning):在产品概念确定后,团队需要详细分析和定义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这个阶段的工作包括收集和整理用户需求、编写用户故事、确定产品功能和优先级等。

同时,团队还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确定资源需求,并评估项目的风险和可行性。

这将帮助团队在后续的开发阶段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指导。

3. 设计与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在需求分析与规划完成后,团队进入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团队需要创建产品的原型和设计,并进行功能开发和编码。

团队需要采用敏捷开发或瀑布开发等合适的开发方法来推进项目。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持续进行代码审查、测试和反馈,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4. 测试与验证(Testing and Verification):在设计与开发完成后,团队需要进行全面的产品测试和验证。

这涵盖了单元测试、性能测试、集成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等。

通过测试和验证,团队可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缺陷和问题,并确保产品符合规格和用户期望。

测试过程还可以评估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并为产品的改进提供反馈。

5. 市场推广与发布(Marketing and Launch):在测试与验证阶段完成后,团队将准备将产品推向市场。

企业流程再造实际例子

企业流程再造实际例子

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一)摘要本论文首先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出发,描述了从60年代到90年代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相关的思想和观点,论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起源及其内涵。

其次,本论文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实施企业流程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企业进行再造时,需要一个系统的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框架,这一再造框架包括:一系列的指导原则;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流程再造才能顺利地完成。

企业流程再造框架促进了企业流程再造由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增加了流程再造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流程再造的失误。

最后,将企业流程再造框架具体应用到了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分析现有新产品开发流程,得出了开发流程的描述,并建立了流程的IDEF模型;使用ASME方法,定量分析了各个活动消耗的时间,发现了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了流程的实际费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流程。

新流程实现了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的预定目标。

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框架对企业流程再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失误,节省再造耗用的资源,确保企业流程再造能够顺利完成。

另外,企业流程再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流程的再造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BPR)IDEF方法ASME方法作业成本法(ABC)第一章引言1.1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挑战面前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及最清洁的环境来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

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企业流程再造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希望通过企业流程再造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的管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创新管理模型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创新管理模型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创新管理模型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管理已成为关键。

创新管理模型为企业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框架,帮助企业有效地识别、培育和实施创新。

以下是一些在企业管理理论中常见的创新管理模型:一、创新漏斗模型创新漏斗模型将创新过程比作一个漏斗。

在漏斗的顶部,是大量的创意和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来自企业内部的员工、外部的合作伙伴、客户甚至是竞争对手。

随着流程的推进,这些想法经过筛选、评估和优化,逐渐减少,最终只有少数具有高潜力和可行性的创新项目得以实施。

这个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企业对众多的创意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筛选,集中资源在最有价值的项目上。

然而,其局限性在于可能会错过一些看似不太成熟但具有潜在突破的创意。

二、开放式创新模型开放式创新模型强调企业不仅要依靠内部的研发资源,还要积极整合外部的创新资源,包括供应商、客户、高校、科研机构等。

通过建立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企业能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技术,加速创新的进程。

例如,宝洁公司通过建立“联系与发展”平台,与外部的创新者合作,成功推出了许多新产品。

这种模型的优势在于拓宽了创新的来源,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但同时,也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合作管理能力,以确保与外部伙伴的有效协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破坏性创新模型破坏性创新模型由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该模型认为创新可以分为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维持性创新是在现有市场和技术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优化,而破坏性创新则是通过引入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创造新的需求和市场。

例如,数码相机的出现对传统胶片相机市场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破坏性创新往往来自于新进入者或处于市场边缘的企业,对于行业领先企业来说,需要警惕破坏性创新的威胁,并适时进行战略调整。

四、设计思维创新模型设计思维创新模型注重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痛点和期望,进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设计。

开发新产品流程

开发新产品流程

开发新产品流程
开发新产品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这是整个产品开发流程的起点,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状况以及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

2.产品规划和设计:根据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进行产品的规划和设计。

这一阶段需要明确产品的功能、性能、外观等要求,并形成详细的设计方案。

3.原型制作和测试: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的原型,并进行各种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符合要求。

这一阶段可能需要反复迭代和修改设计方案。

4.生产准备:在测试通过后,需要进行生产准备工作,包括采购原材料、建立生产线、制定生产计划等。

5.生产与质量控制:按照生产计划进行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6.产品上市和推广:产品上市前需要进行市场推广策划,包括确定目标受众、制定营销策略、设计宣传物料等。

同时,需要制定售后服务计划,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7.持续改进和迭代:上市后需要对产品进行持续的改进和迭代,以满足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和市场信息,为未来的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以上是开发新产品的基本流程,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研发项目管理IPD流程管理

研发项目管理IPD流程管理


21

项目数据存档
22 更新项目数据
结束
23 项目经验总结
研制开发阶段流 程
PDT PDT PDT PDT PDT PDT PDT PDT
业务流程
IPD -g h h -20021210
集 成 产 品 开 发 (IP D )流. 程 V 3 .0
阶段 IPM T /PD T 决策评审点 & 主要里程碑 PD T
.
结构化与流程和组织的关系
结构化的设计思想
阶段 步骤 任务 活动
一级计划 二级计划 三级计划
13
一级流程 二级流程 三级流程
集成产品开发(IPD)结构. 化流程层次14 划

第一层次: 阶段(一级流程)
作用: 决策层进行阶段评审和 投入,总体把握研发进程
概念决策评审 计划决策评审
项目概念 项目计划
.
6
IPD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通过成功实施IPD的要素,能给公司带来典型好处: 产品投入市场时间缩短40%~60%; 产品开发浪费减少50%~80%; 产品开发生产力提高25%~30%; 新产品收益(占全部收益的百分比)增加100%
(来自国际著名PRTM咨询公司的统计)
.
IPD的核心思想
• 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
理解市场
市场细分 组合分析 制定市场 调整 &优
细分策略 化业务计
及计划

SP/BP
OR需 求管理
路标 Charter
PCR
目的 IPD(集成产品开发)是一种管理系统, 用于优化成
功的产品的开发过程及交付质量。 所有利益相关者早期参与的标准化方法 规范化的带里程碑的流程 项目管理 考评

PACE理论介绍

PACE理论介绍

第一讲项目管理概述产品及周期优胜法(PACE)一、PACE的系统结构PACE既是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蓝图,或参照模型。

它把新产品开发过程定义为:一个综合的流程,它将子流程、组织结构、开发活动、技巧和工具融入到一个单一的结构框架中。

PACE的系统结构可作为七个互相关联的因素看,分为分为两组:四个项目管理要素和三个跨项目管理要素。

1、四个项目管理要素为阶段评审、核心小组、结构化开发流程、自动化开发工具和技术,它们形成了PACE的基础。

这些要素对于每一个产品的开发项目都是必要的,掌握这些要素可以减少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准确安排项目完成的时间进度,提高开发工作效率,减少产品投资。

2、三个跨项目管理的要素为产品战略、技术管理、管道管理,它们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管理框架来管理产品开发并将它与该企业总体结合起来。

二、阶段评审流程阶段评审流程推动PACE中其它的产品开发流程,在这一流程中,高层领导制定出难度很大的具有战略高度的产品决策,将资源分配到产品开发工作中并对项目小组提供指导和进行领导。

1、产品审批委员会(PAC)a、代表高层领导集体负责对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作出主要决策,并驱动整个过程。

它通过在产品开发周期过程中的规定决策点上进行评审并作出决策,来认可、修改或否决新产品的下一步开发进程,驾驭产品开发过程。

b、作为一个决策群体,4-5个执行委员是适宜的。

PAC所承担的责任通常要占用成员10%~15%的时间。

2、阶段评审应该通过决策会议的形式,而不是简单的签署命令或进行汇报,应以透彻的交流代替简单的命令和汇报。

3、一个有效的阶段评审过程有以下5个特点:1、在新产品和升级产品的重要决策问题提供清楚、连贯的流程;2、授权项目小组执行下阶段项目计划;3、把产品战略和产品开发联接到一起;4、提供可操作的衡量标尺,以便监督进展情况;5、确立里程碑,加强紧迫感。

二、核心小组方法1、成功的项目组织的特点a.有效的沟通-横向跨越部门界限,纵向跨越等级界限;b.有效的协调-利用小组结构,而不把计划体现作为主要的协调过程;c.有效的决策-及时进行决策,明确决策授权;2、核心小组方法一般由5-8名具有不能技能的核心小组成员和一个核心小组领导组成,并不采用传统的分级管理,各成员是平等的、持续性延续至整个开发周期。

研发管理制度(含流程图)

研发管理制度(含流程图)

研发管理制度一、研发及产品开发流程二:根据企业研发活动特点合理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实务中不少企业,对企业研发支出管理都比较粗款,缺乏精细化管理。

其中缘由以笔者之见,其一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管理相关制度,其二企业有研发管理制度,但是制度要不是不能和企业业务无缝对接,要不就是制度无法落地执行。

其三是研发部门有相关制度,财务部门也制定也相关制定,但是两个部门制定的制度,各自为政,没有对接和融合。

那么会计要对研发支出有一个精细化核算和管理,其中一个基础的阶段,就是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必须先基于对本企业的研发活动的全阶段的了解下,然后根据研发活动特性,结合会计核算的要求。

把研发活动相关阶段划分清楚。

公司将研发活动的阶段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理论阶段(信息收集、可行性研究)、研究设计阶段、试验阶段、实践阶段(样品到实际项目测试)、实际应用阶段(小批量制造应用持续改进和完善)。

每个阶段完成后经评委会通过后进入下一个阶段。

公司将理论阶段、计算阶段、试验阶段划分为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结束时点的标志是:①研发项目产品通过试验认证,具备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②对个别产品项目定为通过试验认证,达到预期技术指标。

研究阶段主要对新产品新工艺的设想、立项、图纸设计、程序搭建及初步测试,该阶段处于框架搭建和设计概念产品的试验阶段,是否继续商业化且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将实践阶段和实际应用阶段划分开发阶段。

该阶段为概念产品制作完成后通过初步试验并经过项目评审,进入开发应用的实质性程序,完成整个产品的制作、优化以及达到可供使用和对外销售状态。

不存在明显严重的障碍情况,同时后续研发进度的不确定性较小,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三:各阶段经济活动事项及财务规范在第一点的基础上,各企业根据自身研发活动的特性,将整个研发阶段划分清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那么接下来财务部门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这些阶段涉及的会计经济活动精细化。

笔者的思路是在划分清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之后,对每个阶段涉及的阶段,进行进一步的分解。

产品开发流程及重要

产品开发流程及重要

产品开发流程及重要产品开发流程及重要性是什么,产品的开发还有哪些东西。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品开发流程及重要性,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产品开发流程1、在概念开发与产品规划阶段,将有关市场机会、竞争力、技术可行性、生产需求的信息综合起来,确定新产品的框架。

这包括新产品的概念设计、目标市场、期望性能的水平、投资需求与财务影响。

在决定某一新产品是否开发之前,企业还可以用小规模实验对概念、观点进行验证。

实验可包括样品制作和征求潜在顾客意见。

2、详细设计阶段,一旦方案通过,新产品项目便转入详细设计阶段。

该阶段基本活动是产品原型的设计与构造以及商业生产中的使用的工具与设备的开发。

详细产品工程的核心是“设计--建立--测试”循环。

所需的产品与过程都要在概念上定义,而且体现于产品原型中,接着应进行对产品的模拟使用测试。

如果原形不能体现期望性能特征,工程师则应寻求设计改进以弥补这一差异,重复进行“设计--建立--测试”循环。

详细产品工程阶段结束以产品的最终设计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签字认可作为标志。

3、小规模生产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在生产设备上加工与测试的单个零件已装配在一起,并作为一个系统在工厂内接受测试。

在小规模生产中,应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也应当测试新的或改进的生产过程应付商业生产的能力。

正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这一时刻,整个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工具与设备、零部件、装配顺序、生产监理、操作工、技术员)组合在一起。

4、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增量生产。

在增量生产中,开始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量水平上进行生产;当组织对自己(和供应商)连续生产能力及市场销售产品的能力的信心增强时,产量开始增加。

产品开发重要性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设计管理的核心是新产品开发,因此.企业要拥有优秀的设计管理.使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并被消费者所喜爱。

这不仅给企业带来利润.还能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市场营销学中所指的新产品概念不是从纯技术角度理解的,不一定都指新的发明创造,其内容要广泛得多。

简述一般产品的开发过程 -回复

简述一般产品的开发过程 -回复

简述一般产品的开发过程-回复产品的开发过程是指从产品的初始概念阶段到最终推向市场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执行。

下面将逐步回答有关产品开发过程的问题。

第一步: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产品开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公司需要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的目标受众和潜在用户,并评估市场潜力。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预测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并为后续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步:产品策划在完成市场调研后,公司需要进行产品策划。

产品策划阶段主要包括确定产品定位和价值主张,制定产品目标和策略,制定产品规格和功能要求等。

这些都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产品规划,为后续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方向。

第三步:产品设计在产品策划完成后,进入产品设计阶段。

产品设计阶段根据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的功能和外观设计。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解决产品的技术问题和用户体验问题。

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各种设计方案的研究和优化,并与研发团队进行紧密的沟通和讨论。

第四步: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产品开发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产品设计完成后,研发团队将根据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进行具体的研发工作。

这个阶段需要进行技术开发、原型制作和测试验证等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研发团队还需要与设计人员和市场团队保持密切合作,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调整。

第五步:产品测试产品测试是产品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测试阶段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功能和质量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规格要求和用户需求。

测试团队将进行各项测试,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以确保产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第六步:生产和制造在产品测试完成后,进入生产制造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确定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并组织生产线的建设和调试。

生产团队将根据产品规格和数量要求,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排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时间。

第七步:市场推广产品开发过程的最后一步是市场推广。

基于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产品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

基于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产品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

基于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产品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进行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已经处在很高的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品质量管理的重点应该提前到生产前端的新产品开发阶段。

论文从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产品开发流程各阶段的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旨在确保开发出具有高质量的新产品。

首先,论文在回顾了相关的新产品开发流程理论以及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思想方法后,分析总结了如何在论文的研究中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然后,论文对新产品作出了定义,进而对产品的主要质量属性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在上述基础上,论文通过总结A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实践经验,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初步构建一个基于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产品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框架模型。

在此模型基础上,论文进一步详细地研究了新产品开发流程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内容,包括:主要活动、工具、技术和方法。

另外,论文对与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问题管理、变更管理、跨功能项目团队成员质量管理角色等问题也将作相应的研究。

最后,论文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上述质量管理模型在特定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如ODM模式)下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初步证明了该框架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一)杨建新2002-11-12投稿本系列论文是本网特约撰稿人杨建新先生提供,是关于企业流程再造不可多得的全面文章,理论与实践俱全,本网将陆续刊登,欢迎广大网友浏览!摘要本论文首先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出发,描述了从60年代到90年代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相关的思想和观点,论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起源及其内涵。

其次,本论文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实施企业流程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企业进行再造时,需要一个系统的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框架,这一再造框架包括:一系列的指导原则;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流程再造才能顺利地完成。

企业流程再造框架促进了企业流程再造由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增加了流程再造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流程再造的失误。

最后,将企业流程再造框架具体应用到了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分析现有新产品开发流程,得出了开发流程的描述,并建立了流程的IDEF 模型;使用ASME方法,定量分析了各个活动消耗的时间,发现了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了流程的实际费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流程。

新流程实现了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的预定目标。

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框架对企业流程再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失误,节省再造耗用的资源,确保企业流程再造能够顺利完成。

另外,企业流程再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流程的再造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BPR)IDEF方法ASME方法作业成本法(ABC)第一章引言1.1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挑战面前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及最清洁的环境来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

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企业流程再造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希望通过企业流程再造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的管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Hammer)于1990年用Reengineering表达对企业的全面改造。

1993年,哈默(Hammer)和CSC顾问公司的杰姆斯.钱皮(JamesChampy)联名出版了<<企业流程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

定义企业流程再造为"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

"企业流程再造包括四个含义: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性、业务流程。

根本性:对长期以来在企业经营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等进行重新思考,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

彻底性:企业流程再造不是对企业的肤浅的调整修补,而是要进行彻底的改造。

抛弃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显著性:企业流程再造追求"飞跃"式的进步,如大幅度降低成本、缩减时间、提高质量。

业务流程:企业流程再造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开始,因为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的运行效率,是企业的生命线。

因此,所谓流程再造,是指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以企业流程为改造对象,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更为有价值的结果,实现企业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

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存在于组织之外,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企业的内部环境存在于企业的内部。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可回避的,企业只有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

成功的企业是能够接受不断变化的企业。

最理想的企业目标是使企业的生产、流程、内部结构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

如何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成为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课题。

如何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现在存在很多管理理论和方法,例如: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MBO)、准时制(JIT)。

任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存在、发展都是和企业的内外环境息息相关的。

环境的适应性是衡量管理理论有效性的基本尺度。

实践证明上述的理论不能彻底的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

现行的管理模式来源于18世纪的亚当.史密斯的劳动分工理论和19世纪的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

福特公司的亨利.福特应用这两种理论,组织大批量的汽车生产,建立了汽车流水作业线,提高了生产率。

通用公司的阿尔弗雷德.斯隆应用这两种理论管理通用公司,强化了部门管理。

这些管理理论适应了企业当时的内外部环境。

进入80年代以来基于这两种理论所倡导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经营管理模式与内外部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1)分工过细导致一个经营过程有很多部门完成,运作的时间长,成本高,信息在各部门流通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交流、沟通。

各个部门对需要处理的事件又有不同的优先顺序,都是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优先处理,因此很难保证一个经营过程按照顾客所希望的时间完成。

(2)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员工只对自己的上级主管负责。

部门所追求的是部门的最优,各个部门都尽可能地占有企业资源以及获得最大利益,很难达到整个经营过程的整体最优。

但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对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顾客并不关注企业中的某个部门业绩,而是整个企业的经营行为。

(3)现在的企业层次过多,机构臃肿,为了衔接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企业需要设置许多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对经营过程进行协调,控制,监督,审查。

现在,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在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类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消费需求一直停留在量的满足基础上,企业的经营重点是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在短缺经济中,供求之间的巨大缺口使企业能够较容易的通过市场的扩张,增加收入,带动经济增长。

进入70年代,生产量的增长超过了需求量,消费者注重"质"上的满足,企业关注的重点是质量和性能。

进入80年代,消费者需求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

企业从生产型、经营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

从80年代开始,供给过剩开始在发达国家出现,进入90年代,生产力过剩已经从某个国家的能力过剩演变成全球性的过剩。

(2)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在日益加剧。

世界范围的经济一体化加速了竞争的格局,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局限于本国企业,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世界排名前几位的企业进行角逐。

各个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都试图在资金、设备、人力、机制上超过对手,企业的生存每时每刻都受到竞争对手的威胁,竞争失败的企业面临着倒闭破产的结局。

(3)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各个企业意识到依靠规模和低成本的经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飞速变化的顾客需求,也很难赚取最大利润,市场机遇不断涌现,又迅速消失,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品种增加和新品换代的速度加快。

企业需要非常迅速地抓住市场机遇,推出相应产品,另外,如果市场机会消失,又能将企业的能力转到新的领域,为企业赚到可观的利润。

企业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4)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员工已经不满足每天只做机械的简单劳动,员工希望掌握复杂的劳动技能,不断地接受培训,自主管理,希望拥有决策的权力。

(5)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知识、技术、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共享成为可能。

这些都促进了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普通员工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以承担专家水平的工作。

在哈默和钱皮提出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之前,已经具备了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雏形。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促使管理理论产生、发展的原因,管理理论也需要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许多管理学家提出了精辟的思想和观点,如针对新环境下的管理理念、组织体制、经营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应作的变革,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975年,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D.M.McGregor)发表了《企业的人性面》。

麦格雷戈提出了Y理论"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融合",尊重员工的人格当作企业管理目标的本身,以人为本是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1961年,行为科学家利克特(R.Likert)在《管理的新模式》提出了"支持性关系理论",领导者必须使每一个成员确信该组织中的一切交往与活动对他都是有支持性的。

这样可以使他们建立并保持一种高度的自我价值感,体验到自己对组织的重要性。

同时还强调工作群体的核心作用。

以工作群体取代单个的个人,作为组织构成的基本单元。

利克特的群体模式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所强调的以流程小组来构造新型组织的观点是一致的。

1965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弗雷斯特(J.Forrester)发表了《新型企业的设计》。

提出了在电脑技术条件下,新型企业的构想。

他认为电脑将会在打碎金字塔似的官僚结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的这些预言在今天的企业流程再造中成为现实。

1985年奈斯比特和阿布尔丹(P.Aburdene)出版了《再造企业》他认为企业创新是最重要的问题。

公司经理的新职责是辅导、教育和培养下属。

集权式的管理方式让位于网络式、工作群体式。

此时,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已见雏形。

1988年,组织学家戴维斯(S.M.Davis)在《2001年的管理:现在管理将来》对企业在信息社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进行了思考。

可以用信息技术来重新构造企业的价值增值链。

他强调了学习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

学习是无限的,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

戴维斯的研究对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1990年,圣吉(P.Senge)博士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艺术与务实》。

圣吉认为企业组织持续发展的根本是持续学习。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进心智模型、建立共同远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进而形成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化的组织,即学习型组织。

这些理论都是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企业流程再造和相关技术已经发表了许多文献,企业流程再造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已经在企业的再造中得到了广泛的证明。

许多企业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企业流程再造的应用现状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欧美的600多家大型企业中,有七成企业正在推行企业流程再造计划,在未进行企业流程再造的企业中,也有一半企业正在着手考虑有关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