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1ppt课件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d9adb12763231126edb116b.png)
经澳大利亚昆士兰试验站15年对比试验表明,土壤中蚯
蚓数量:传统耕作19条/㎡、少耕23条/㎡、免耕44条/㎡,免 耕法具有明显优势。
保护性耕作的内容
1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收获后不翻耕,在留茬地上直接用特制的免 耕播种机施肥播种 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用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保证种 子出苗即可, 3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 主要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4 土壤深松技术 不翻转土壤,不破坏土层结构,提高土壤含 水量,降低土壤容重
水 蚀
水蚀导致耕地退化
风 蚀
风蚀导致耕地粗砺化
保护性耕作的优点
1 节肥
保护性耕作从三方面节肥:秸秆还田补 充有机质;减少土壤侵蚀与扰动减少营 养物质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 物活动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
构造传递空气、水和 空气的通道
增加团粒结构和蚯蚓
2 节水
保护性耕作减少径流; 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抑制蒸发; 旱地农业可以提高水份利用效率20%左 右,相当节水20%; 一年两熟灌溉地,可以减少一次灌水, 节水50m3,占灌水量的20-25%。
虫剂灭除。
4)深松与表土作业 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 地块,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 破原有的犁底层,之后2-3年 深松一次,直到土壤具备自
我疏松能力。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 风暴”。1931年从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刮起的黑风暴 横扫美国大平原,厚达 5-30厘米的表土被吹走,30 多万公顷农田被毁。 1935年的第二次“黑风暴”横扫美国2/3国土, 3亿多吨表土被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300万公顷。 当年全美冬小麦减产510万吨,南部各州1/4多的人 口迁移。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f9801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c.png)
可持续农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保护,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经 济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农业的长期 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保护性耕作可以为农 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02
CHAPTER
保护性耕作技术
少耕法
减少耕作次数
少耕法是一种减少土地耕作次数,保留地表 残茬的耕作方法。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补贴和奖励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户给予补贴和奖 励,鼓励更多农民参与。
科技示范和培训
组织科技示范活动,展示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和效果,同时开展相关 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
农业合作社和协会支持
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在保护性耕作方面的推广工作,通过 集体力量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深松法需要与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相结合 ,如地表覆盖、作物残茬保留等,以充分 发挥其效果。
03
CHAPTER
保护性耕作实践
国内外实践案例
国内实践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保 护性耕作,成功案例包括北方旱 作农区的玉米-小麦轮作和南方稻 区的稻-稻-油轮作。
国外实践
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在保 护性耕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 验,主要采用少免耕、覆盖耕作 和深松耕作等技术。
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技术难题
保护性耕作需要适宜的配 套技术和机具支持,部分 地区缺乏相应的条件。
农民接受度
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原 理和技术掌握不够,需要 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保护性耕作 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制定 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提高农民积极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a965b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5.png)
35
20-Jan-24
36
20-Jan-24
深松机
37
20-Jan-24
38
20-Jan-24
秸秆粉碎还田机
39
20-Jan-24
秸秆还田
40
20-Jan-24
秸秆还田机刀
41
20-Jan-24
旋耕机翻土机
42
20-Jan-24
旋耕机
43
20-Jan-24
旋耕播种机
44
20-Jan-24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 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 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 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 此产生的CO2和N2O,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 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 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 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 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 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 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ppt课件
![保护性耕作技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5fe6c5cc7931b765ce15fe.png)
2-Mar-21
15
5、旋耕技术 旋耕对平整地表、粉碎并将秸秆与土壤混合、除草等有很
好的效果。 旋耕处理存在的问题: ①旋耕后地表秸秆覆盖率减少过多,降低了保水、保土、
保肥的效果; ②旋耕深度为10cm左右时,旋耕后会出现地表过于松软,
播种时深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③旋耕动土量大,消耗的功率也大,不利于降低作业成本; ④旋耕对土壤的扰动大,散失土壤水分多,不利于保墒; ⑤旋耕会打死表土中的蚯蚓,不利于利用生物恢复地力。 旋耕技术应尽量减少使用,一般在无其他地表处理手段时
保护性耕作--播后地面覆盖率大于30%,免耕或播前一 次表土作业,除草剂除草。
(2)澳大利亚的保性耕作技术,并在全国各地 建立了大批保护性耕作试验站;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覆盖耕作(深松、表土耕 作、机械除草),少耕(深松、表土耕作、化学除草),免耕(免耕、 化学除草)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艺、农机结 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
2)保护性耕作技术由在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 应用为主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
3)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保护性农 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
2-Mar-21
11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2-Mar-21
9
(5)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大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还是80年代以 后;
1992年,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需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的国情,在山 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国 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7692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1.png)
节约水资源
01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耕作过程中的水消耗,降低灌 溉水的使用量。
02
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提高土壤的 蓄水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03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的干燥 速度,从而节约水资源。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得益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土壤环境的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 保护性耕作原理 • 保护性耕作技术 • 保护性耕作的应用 •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 保护性耕作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
01
保护性耕作原理
土壤保护
减少土壤侵蚀
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减少耕作和地表扰动,保护性耕 作可以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持土 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保护性耕作通过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 形成,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稳性, 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
保护性耕作在旱地农业中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
保护性耕作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 土壤和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和措施。
在水田农业中的应用
水田农业是亚洲等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保护性耕作在水田农业中的 应用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通过合理的水管理、减少耕作次数、增加地表覆盖等方式,保护性耕作能 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作物生长。
在果园和林地中实施保护性耕作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生长特点、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技术。
04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提高土壤肥力
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和降低土壤扰动,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有机质,提高土壤的保 水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参考课件)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949db79b6648d7c0c7461d.png)
实施效益
1)社会效益 ● 减少径流(水分流失)60%、水蚀(土壤流失)80%左右 ● 减少风蚀(农田扬沙)60%, 抑制沙尘暴 ● 不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
2)生态效益 ● 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14%-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19% ● 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年提高0.03%-0.05%
3)经济效益 ● 提高小麦、玉米产量13%-17% ● 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10-20% ● 增加农民收入20-30%
1935年的第二次“黑风暴”横扫美国2/3国土, 3亿多吨表土被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300万公顷。 当年全美冬小麦减产510万吨,南部各州1/4多的人 口迁移。
8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36
深松机
37
38
秸秆粉碎还田机
39
秸秆还田
40
秸秆还田机刀
41
旋耕机翻土机
42
旋耕机
43
旋耕播种机
44
46
条带粉碎小麦 免耕播种机
条带粉碎小麦免耕 播种机播后出苗驱
47
哈尔滨农机化研究所 的水稻免耕插秧机
免耕插秧的水稻苗
48
美国的Great Plain, Case,
中国农机院现代农装公司的 2BMG-24免耕施肥播种机
免耕地土壤容重大开沟入土困难免耕地土壤流动性差播种覆土厚度控制困难免耕地表有秸秆残茬覆盖播种机通过困难免耕地表平整度差播种深度控制困难免耕播种镇压要求高免耕播种时要求施肥量大播种难度大2免耕施肥播种技术破茬开沟技术移动式破茬开沟技术滚动式破茬开沟技术动力驱动式破茬开沟技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措施61防堵技术采用圆盘滚动式开沟装置防堵秸秆粉碎和加大开沟器间距防堵非动力式防堵技术动力驱动式防堵技术种肥分施技术防止烧种必须种肥分施且要求种肥间隔一定的距离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https://img.taocdn.com/s3/m/873a1e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e.png)
• ③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 包括少耕(含少 耕深松、少耕覆盖)、 免耕等。
保土作用
• 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的翻动, 加上秸秆覆盖作用, 可以有 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减少水土流失。众多研究表明, 免耕可 大大减少土壤侵蚀甚至为零。Blevins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翻耕相比, 免耕土壤侵蚀量减少94.15%;由于地 表覆盖秸秆或作物残茬, 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 阻挡了雨水 在地表的流动, 增加了雨水向土体的入渗, 从我国北方多点 试验示范结果看,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50%~ 60% , 减少土壤流失80% 左右, 减少田间大风扬尘 50%~60% 。
保护耕作的理论依据
(1)生物耕作 (2)土壤自调作用 (3)减少了机械作业的副作用
常规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比较
常规耕作的优缺点 优点: (1)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
(2)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3)根茬肥料的翻埋 缺点: (1)风蚀、水蚀严重 (2)水分损失 (3)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破坏土壤耕层构造 (5)能耗与成本增加
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 和土壤的理 化性状与耕层有密切关系, 耕作层浅的容水肥量少, 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 吸肥体积减少, 易引起倒代, 严重影响产量, 因而一定深度的耕层是水稻高产的 基础。
水田土壤耕作
2.松软的耕层
有了一定的耕层并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根系 生长的一切条件, 良好的三相比例关系, 也是根系 充分生长所具备的肥力条件。
六、水田土壤耕作
• 水稻对耕层土壤的要求 • 1.一定深度而松软的耕层 • 2.保持一定的水层 • 3.地面平整 • 南方以秋耕、冬耕、春耕、夏耕和插秧后土壤耕
02-保护性耕作讲义
![02-保护性耕作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90905c67ec102de3bd8933.png)
耕作学耕作学壤耕土作耕作技术的发展刀耕火种人畜力耕作机械化耕作人类通过总是耕作干预自然、带来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
传统耕作的负面效应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表明,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巴尔尼博士在《公元2000年的地球》一书中指出“中国水土流失已经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大动脉出血。
”我们该如何应对传统耕作带来的负面效应呢?土壤耕作保护性耕作主要内容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及效果保护性耕作存在问题与发展展望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泛指保土保水的耕作措施,其目的是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使整个耕层健康发育。
表1 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演变趋势技术环节年份1940-19701980-1990近10年来土壤处理减少翻耕次数免耕技术少耕、免耕与翻耕结合覆盖技术作物残茬高留茬和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十植物绿色覆盖机械配套旋耕、松耕等大型机械化秸秆处理机械、免耕播种机高效能、高通过的播种机与全程机械化除草技术大量化学除草剂除草剂与覆盖植物覆盖、间作、轮作+除草剂种植制度扩大休闲、单作休闲制与农草结合多样化和轮作体系技术目标保护土壤保护土壤与获得收益保护土壤、环境、经济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少免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
(《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2007年4月)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以美国提出的以覆盖度为标准的保护性耕作,广义的概念是指有利于保土保水并维持改善土地生产力的耕种措施。
以改变微地形为主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少耕免耕与合理轮耕技术保证全苗技术、稳产高效技术地表覆盖技术病虫害、杂草防除技术改变微地形技术适宜机具技术保护性耕作制保护性土壤耕作制度保护性土壤覆盖制度保护性种植制度保护性管理制度少免耕沟壑耕作地表覆盖间套轮作灌溉制度施肥制度病虫草害防治评价政策体系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保护性耕作原理图⏹保土作用⏹保水作用⏹培肥表土⏹增效节本⏹土壤环境稳定,土壤生物活跃保护性耕作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保护性耕作的问题⏹配套机具问题⏹土壤紧实问题⏹低温减产问题⏹病虫草害问题⏹肥料翻埋问题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农艺、农机结合并突出农艺措施方向发展⏹技术应用由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为主→广大农区发展⏹技术由不规范→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综合性保护性农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小结⏹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省工、省力、轻简、环境友好型技术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为可持续技术加以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保护性耕作技术由在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 应用为主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
3)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保护性农 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
5/7/2020
.
9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第二阶段: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 性耕作,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基本上在北方旱作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目前,保护性耕作已在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陕 西、甘肃八个省(自治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5/7/2020
.
8
从当前国际上保护性耕作发展状况看,呈现 以下变化趋势: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发展
1、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
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 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出 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 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c、规格播种 播种时期 种植密度 精细播种 d、田间管理 压好地膜 补苗疏苗 保护地膜 中耕除草 追施肥料7/2020
.
25
②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A、碎秆浅耙(旋)镇压秸秆全程覆盖技术
关键技术:
机械化工艺流程:
a、冬闲期备耕
地块选择
碎秆少耕
b、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
5/7/2020
.
15
7、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最关键技术 (1)保护性耕作地表状况及其对播种作业的影响: ①免耕地土壤容重大,开沟入土困难 ②免耕地土壤流动性差,播种覆土厚度控制困难 ③免耕地表有秸秆残茬覆盖,播种机通过困难 ④免耕地表平整度差,播种深度控制困难 ⑤免耕播种镇压要求高 ⑥免耕播种时要求施肥量大,播种难度大 (2)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①破茬开沟技术 移动式破茬开沟技术 滚动式破茬开沟技术 动力驱动式破茬开沟技术
5/7/2020
.
12
4、浅松耕技术 浅松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碎土平地、弥合沟辙,实现良好的种床 ②减小表土容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 ③清除杂草 ④提高表土地温 ⑤有利于保持地表较多的秸秆覆盖
5/7/2020
.
13
5、旋耕技术 旋耕对平整地表、粉碎并将秸秆与土壤混合、除草等有很
好的效果。 旋耕处理存在的问题: ①旋耕后地表秸秆覆盖率减少过多,降低了保水、保土、
5/7/2020
.
11
3、深松耕技术
深松的作用: ①打破犁底层 ②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③调节土壤三相比,改善土壤结构 ④减少降雨径流,减少土壤水蚀 ⑤消除由于机器进地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 深松耕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农田的实际情况确定: 多年免耕的地块,可以松代翻,每隔2~3年深松一次,以 利作物根系生长; 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应先进 行一次深松,深度30~3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 深松是在地表有残茬(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深 松机有较强的防堵性能;或是用秸秆粉碎深松机,一次同时完 成残茬(秸秆)粉碎和深松耕作两项作业,并使地面平整和秸秆 均匀覆盖地面。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包括地膜等材料)覆盖 地面,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 创造地表微地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 护农田生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 长,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5/7/2020
.
1
5/7/2020
保护性耕作的耕作原理: 秸秆覆盖 免耕播种 以松代翻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基本技术内容: (1)免耕播种施肥 (2)秸秆残茬管理 (3)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4) 深松与表土作业
5/7/2020
.
10
(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措施 1、残茬(秸秆)覆盖技术 秸秆残茬覆盖形式: 按覆盖量多少分为:全量覆盖、部分覆盖、留茬覆盖 按覆盖秸秆在田间的状态分为:立秆覆盖、倒秆覆盖、 粉碎覆盖 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几种方式: 1)粉碎秸秆处理 2)直立或整株压倒秸秆处理 3)留根茬处理 4)粉碎浅旋处理 2、免耕技术
少耕--播后地面覆盖率在15%~30%,多次表土耕作;
保护性耕作--播后地面覆盖率大于30%,免耕或播前一 次表土作业,除草剂除草。
(2)澳大利亚的保护性耕作
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在全国各地 建立了大批保护性耕作试验站;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覆盖耕作(深松、表土耕 作、机械除草),少耕(深松、表土耕作、化学除草),免耕(免耕、 化学除草)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施足肥料
c、规格播种
播种时期
免耕播种
d、田间管理
及时定苗
清除杂草
追施肥料
病虫防除
5/7/2020
.
26
B、春玉米倒秆覆盖免耕带状种植技术
关键技术:
a、冬闲期备耕 倒秆免耕 保护秸秆 b、播前准备 碎秆覆盖 品种选择 c、规格播种 带状分离施肥播种 施足肥料 d、田间管理 及时定苗 清除杂草 追施肥料
①根系松土 ②蚯蚓松土 ③结构松土
④胀缩松土
化学除草
.
2
2、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1)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5/7/2020
.
3
5/7/2020
.
4
5/7/2020
.
5
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988年起,美国以秸秆残茬覆盖量为主,把耕作分为三类 模式:
传统耕作--播后地面覆盖率<15%,深松或翻耕加表土 耕作;
5/7/2020
.
20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体系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建立适合不同类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二是保土保水与增产增收结合 三是农艺与农机结合
5/7/2020
.
21
1、典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1)一年一熟黄土高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①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引入“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50项农业技术之中。 2003年中央财政又设立了保护性耕作示范专项;
2002年5月,农业部在山西省召开了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启动了保护性 耕作示范推广项目,明确在今后一个时期,分两个阶段,有重点地在北方 旱区逐步推进保护性耕作。
第一阶段:从2002~2005年,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建立两条保护性耕作带, 一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另一条是沙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
5/7/2020
.
16
②防堵技术 采用圆盘滚动式开沟装置防堵 秸秆粉碎和加大开沟器间距防堵 非动力式防堵技术 动力驱动式防堵技术
③种肥分施技术 防止烧种,必须种、肥分施,且要求种、肥间隔一定的距离。 种、肥分施有两种: 侧位分施:一般为侧深施,即化肥施在种子侧下方。 垂直分施:化肥施在种子正下方。
控制病虫害:主要是在播前对作物种子进行药剂拌种,作物生长 中喷洒杀虫剂、除菌剂防治。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2,4-D丁酯(属低毒除草剂)
(2)2-甲基-4-氯苯氧乙酸(属低毒除草剂)
(3)百草敌(48%百草敌水剂属于低毒除草剂)
(4)克芜踪(百草枯,对哺乳动物属于中等至高等毒性)
(5)莠去津(阿特拉津,属低毒型除草剂)
保肥的效果; ②旋耕深度为10cm左右时,旋耕后会出现地表过于松软,
播种时深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③旋耕动土量大,消耗的功率也大,不利于降低作业成本; ④旋耕对土壤的扰动大,散失土壤水分多,不利于保墒; ⑤旋耕会打死表土中的蚯蚓,不利于利用生物恢复地力。 旋耕技术应尽量减少使用,一般在无其他地表处理手段时
5/7/2020
.
7
(5)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大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还是80年代以 后;
1992年,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需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的国情,在山 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国 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病虫防除
5/7/2020
机械化工艺流程:
.
27
C、春玉米倒秆覆盖免耕膜侧种植技术
关键技术:
机械化工艺流程:
a、冬闲期备耕 地块选择 倒秆免耕 保护秸秆 b、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 秸秆粉碎 带状分离 施足肥料
关键技术:
机械化工艺流程:
a、夏闲期备耕 c、规格播种
收获留茬
播种时期
碎秆覆盖
种植密度
间隔深松
免耕播种
杂草清除
旋播施肥
b、播前准备 d、田间管理
品种选择
查苗补苗
种子处理
追施肥料
表土作业
中耕除草
施足底肥
病虫防治
5/7/2020
.
23
C、冬小麦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
关键技术:
a、夏闲期备耕 地块选择 收获留茬 碎秆深松 杂草清除 b、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 种子处理 播前整地 土壤处理
一是通过地膜的物理阻隔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耗,使土壤较长时间保持较 高的水分含量;
二是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加快作物生长;
三是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矿化分解,使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
四是垄作覆膜可把无效雨通过地膜表面聚集于未覆膜的裸露地面的微集雨区,变 无效雨为有效雨。
春膜秋覆:实现了“早耕深耕多蓄墒,过伏合口保底墒,雨后耙耱少耗墒,秋末 覆膜防跑墒,适时早播用冻墒”,达到了“纳秋水,增秋墒、抗春旱”的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