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公共事业的运行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

它包括了公共事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监管等方面,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

公共事业是指提供满足公众需求的基本服务的行业或领域,如教育、医疗、交通、能源和环境保护等。

而公共事业管理则是对这些公共事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总称。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如下:1. 公共事业规划:公共事业规划是制定和实施公共事业发展战略的过程。

它包括对公共事业需求的分析、目标的确定、发展策略的制定、资源的配置和实施措施的评估等内容。

2. 公共事业建设:公共事业建设是指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和建设的过程。

它包括了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环节。

3. 公共事业运营:公共事业运营是指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它包括了设备的运行、维修、更新、供应和服务的提供等方面。

4. 公共事业监管:公共事业监管是政府对公共事业运行和服务的管理和监督。

它包括了监督和检查公共事业的质量、安全、效率和公平性,保障公共利益和用户权益的实现。

5. 公共事业评估:公共事业评估是对公共事业的运行和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的过程。

它包括了对公共事业绩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估,以及对政策和措施的评估和调整等方面。

6. 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中用户对决策、监督和评估进行参与和参与的过程。

它通过增加用户的投入和参与,提高公共事业的透明度,增加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7. 公共事业融资:公共事业融资是指对公共事业建设和运营进行资金筹措的过程。

它包括了财政预算、政府投资、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和开展融资合作等方式。

8. 社会责任: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共事业运营单位或运营者对社会公众和环境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它包括了照顾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回报社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责任。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治理: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合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与过程的科学。

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的活动。

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为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公共目标的过程。

SWOT分析:在全面评估组织内外环境及其对组织影响的基础上,了解组织的优势与弱势,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非营利组织: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强调个人奉献与成员互益等价价值观念、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或互益活动的各种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社会监督:非国家机关的监督,通常指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公民及公民团体、新闻媒体等社会行为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设立的专门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及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和惩戒的活动。

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维护国际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务院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入河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监督活动。

福利国家:是指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民基本福利或社会福利的职责的国家。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得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行为。

公共服务性政府:满足这回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在政府。

电子政府:政府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政府内部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

为神会公众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绩效评估:将实习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比较,评价公共组织与公职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果,从而对组织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需要: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为了生存发展而对客观事物的需要。

2.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3.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

4.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5.公共产品的概念: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6.公共事业管理基本内涵: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7.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职能的含义:是指为了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把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监督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权力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主管人员,规定公共事业管理组织活动中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

8.公共事业管理协调的基本含义:就是为了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的范围如组织或群体运动中将不同的力量组合起来,是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各个主体功能的有机结合。

9.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10.战略:是指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与对策研究。

二、简答题1.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制原则。

3.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因素及影响方式:(1)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主要提供一种外部的政治组织环境,即它通过组织体系的合理化和有效的权力分配状态与机制而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

1、非市场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保障、管理、法律服务等作用的组织,包括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技术研究、开发和咨询机构、服务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

2、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3、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4、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5、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6、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也是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形成了所谓的公共事业组织。

7、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8、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9、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0、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11、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12、消极控制就是禁止或限制控制对象发生某些行为,既包括记过、降级、停职、判刑等正式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嘲讽、白眼等非正式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名词解释
(11)简述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
答:具有以下价值:1,使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的变化。2,能促使政府公共事业改革的深入。3,使政府更好地维护和代表公共利益。
(12)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具体内涵?
答:具有如下特定的内涵:1,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2,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3,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4,勇于承担公共责任。5,高尚的敬业精神。
(30)公共事业管理运作方案的失效:是指在公共事业的公共项目管理活动中已经对运作方案作出决策后在着手实施方案时出现的失误。运作方案的失效有以下三种:①早期失效②偶然失效③耗损失效。
(31)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与提供方式的组合:第一,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第二,公共生产、混合提供。第三,公共生产、市场提供。第四,私人生产,公共提供。第五,私人生产、混合提供。第六,私人生产,市场供。
(13)简述公共事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必备条件?
答:必须具备一下条件:1,组织领导必须有对绩效管理的价值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必须积极支持组织实施绩效管理。2,必须具有制定绩效指标的专业性人才。3,要将绩效管理制度化。
(14)简述公共事业管理公众满意评价的基本方法?
答:第一,通过调查,分析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满意程度。
(25)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①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②非政府组织能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③非政府组织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26)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有;①多元构成②政府主导和统筹③以市场为基础④法制化与规范化。
(27)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①从管理对象来看,两者有宽窄之分,即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或一般的公共事物,包括涉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公共管理就是由政务管理、经济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组成的。②相应地,从公共组织的核心——政府职能的角度看,公共管理与政府的政务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经济管理职能相连,而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③从管理的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对狭义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从管理狭义社会事务的角度对某些经济事务进行管理,④因此,虽然管理中是刚性手段(如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和柔性手段(如说服、公共规范、榜样、价值导向等)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和更大的范围内,则是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或者说在实际的管理中偏重于柔性手段。

word版,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word版,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说第一章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指跟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的成立和事业单位系统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民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知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公民经济供给服务或创建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共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公共事务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波及社会民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详细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公司和个人家庭所不肯做也不可以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行少的事务。

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色。

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依据个人市场的看法来对待的公共事务,是与个人产品相对应,用于知足社会公共花费需要的物件或劳务,它的两个基本特色是在花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色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整具备,或许固然两个特色都不完整具备但拥有较大的外面利润的产品。

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个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它组成了纯公共产品和个人产品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

拥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色的不充足性和外面性。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升公共利益为主旨的组织,其本质是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即公共管理的主体主要分为: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

公共权益所谓公共权益,就是用于办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益,公共权益根源于氏族权益,并经过其异化形式——国家演化而来,公共权益的主体是民众,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基本作用是经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保护和促使社会的发展,主要表此刻:一是依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保护社会生活现有的基本次序,或调整某些已变化了的基本社会次序,战胜社会内部一般矛盾和矛盾,保持社会发展必要的稳固,二是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指引原有的生活次序向必定的发现发展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知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解控制的活动,是在必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组织依赖公共权益,为知足社会公共需要,促使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纳必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理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及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薇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2.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3.草根组织:特指那些扎根城乡社区的基层民众组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层组织。

4.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他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5.非营利组织:是与政府、企业相对应的社会组织,一般指除政府部门和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6.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7.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8.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9.文化行政:是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宏观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以文化法律和法规为基本依据,以整个国家的文化事业为管理对象,对有关行政系统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事务进行决策、组织和调控的行为。

10.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为了有效地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使之更好地提供事业产品即必须的公共服务,保障和发展公共利益,国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而形成的一整套有关政府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1.体育产业:是指在体育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2.卫生事业:是我国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

公共事业管理(1)

公共事业管理(1)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事业管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公共事业管理答: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2.公共事业管理学答: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公共事业管理学以探求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为学科目标,具体地说,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有效组织和运用资源,采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3.民办非企业单位答: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个新概念。

它是于1996年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针对以往的民办事业单位这一概念所作出的修正。

即:事业单位是国家举办的,而民间不应再称事业单位。

1998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将民办非企业单位界定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4.科学研究的外部性答: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5.卫生事业外部答: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也就是一些为人民健康服务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措施。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 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答:1)管理主体不同。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可以扩展至全部国家机关)。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但并非全部国家行政机关,主要涉及政府社会管理与提高公共服务的部门,因此,从国家行政机关方面说,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小于行政管理;除政府外,公关事业管理的主体还包括非政府管理主体,主要是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从这方面说,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又大于行政管理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试题名词解释和简答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试题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得分:分1.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只会、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2.寻租指通过非生产活动来维护既得利益或追求新的利益的企业行为或个人行为。

3.外部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其自身的成本或收益上,却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

4.文化事业管理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5.项目风险指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6.公共需要: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地情况。

8.公共事业组织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9.上级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自身组织的收入和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

10.正外部性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或消费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并且受益者无需花费任何代价。

二、简答题(共35分,每小题7分)得分:分1. 根据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当前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哪几个方面?(1)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

(2)通过指导和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

(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

(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

2.请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转轨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必须着重于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三方面关系的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的统筹决策权。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公共事业管理: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社会事务进行协调,从而实现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质量,保证实现社会公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2、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公共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的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4、民办非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5、公共事业伦理:公共事业伦理就是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职业伦理和角色伦理,是关于以公共事业组织及其成员为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职业角色关系和行为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6、公共事业管理控制职能:在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对各项公共事业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测,按照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所确定的目标作为标准来纠正偏差,使其按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以保证组织管理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

7、公共责任:公共责任就是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履行职能与职务所承担的职责与义务。

简答题1、简述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一)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市场体制在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发展活动的效率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信息传递的高效率。

在供求力量作用下的价格机制是最有效和伸展最广泛的社会调节网络。

价格网络迅速传递信息,沟通供给与需求,为合理配置资源和满足社会需求创造前提条件。

(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利用参与者的利己心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在市场体制下,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市场和契约关系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所需要的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市场组织,以集体协同的努力去致力于市场竞争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事业管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公共事业公共事业就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公共事务,是由公共事务中的狭义的社会事务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包括一定的经济事务所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从公共物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主要由公共物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但主体是准公共产品。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主要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铁路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

2. 政府就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阶级性和社会性是政府的基本属性。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

3. 狭义的社会事务即在社会公共事务层面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

狭义社会事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我国传统的事业包括的主要就是这种狭义的社会事务。

4. 公益性研究主要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的技术研究,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

公益性研究不可能市场化。

5.卫生事业也称医疗卫生事业,它是通过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通过对公共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保证和提高公众基本健康水平的活动。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1. 我国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第一、从理论上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或者说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必须以不同于私人事务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或者说,企业和个人家庭不能管、不愿管也管不了的事务应该是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

第二、从社会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作为社会全体公众所拥有的共同事业,因而在逻辑上,凡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公共事务,都可以在公共事业的范围中。

但我国公共事业这一概念或提法,实际上是由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事业”发展而来的,“事业”的基本内涵主要是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即狭义的社会事务。

公共事业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公共事业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1、公共需要:私人个别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人类进行正常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必不可少得条件,也就是私人个别需要得以满足得重要条件。

特点:①就是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工作与发展过程中得共同需要;②就是主观性与客观性得统一;③公共需要就是发展变化得;④公共需要具体复杂性与多样性。

2、公共物品:用了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得物品或劳务。

(1)特征:①非排她性,如公路,公交车;②非竞争性,即边际成本与边际拥挤成本均为零,如等她;③收益外溢性;④成本高,费用困难,如高速公路,地铁,轻轨(2)公共物品得提供:政府、市场、第三部门(3)分类:①纯公共物品:道路,基础科学研究,义务教育;②准公共物品:高中教育、大学教育3、公共事业(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础目标,直接或间接得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得得社会活动。

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得得各项公共事业得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得活动。

公共事业得特征:①公共性②非盈利性③专业性④基础性4、公共事业管理得主体: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5、政府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得原因:①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得重要职能之一②公共事业得特征决定了政府得管理主体地位③市场运作得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④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有点与长处。

6、公共事业管理得内容: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7、公共事业管理得特征:①基本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得各种公共需要②具有一定得强制性,由社会性质与政府功能决定得③非盈利性④服务性,本着公正得精神,因公共利益得需要进行适当管理,使公益与私利两全其美,使社会与谐安全就是政府得天职。

8、公共事业管理得职能:①计划职能(首要职能)为具体行为制定特别得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得程序,步骤,方法,明确规定应履行得职责及必须完成得任务②组织职能(占重要地位)通过合理设计组织结构与权责关系,妥善安排及分配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各类人员得工作,确保计划得执行③协调职能(共同目标)为了一个共同得目标,对组织及其个人得功能,行为与利益关系进行持续性规范,协调得过程,旨在保证组织工作得整体性与完整性④控制职能:公共事业管理组织依据公共事业得发展计划与有关规定,对系统内部得各项活动与行为进行引导,约束,纠偏与限制,以确保社会目标得实现。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公共组织:⾮公共组织⼀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的⽬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25.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定的规则,以独⽴、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

26.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是指公共事业领导在⼀定先天禀赋的⽣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时间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的基本要素。

27.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控制意指衡量和检查组织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标实现的过程,它是⼀项极其重要的管理⼯作,其基本含义是公共事业组织运⽤各种⼿段和措施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及其⾏为进⾏约束的过程。

28.公共责任:公共责任有三个构成要素:承担公共责任的⾏为主体、公共责任的内容和公共责任的客体;它包含三层意思:即在⾏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种职责,负责任就意味着⾼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为主体在⾏使权利之前就明确⾏使权利所追求的公共⽬标。

29。

登记管理机关:所谓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条例》第6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各级⼈民政府部门是本级⼈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社会团体的成⽴、变更、注销、的等级或备案。

30。

业务主管单位:所谓业务主管单位,根据《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各级⼈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县级以上地⽅各级⼈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

31。

分⽀机构:是指社会团体因开展业务活动的需要,按照其业务范围科学划分⽽设⽴的事业活动的内部机构。

32。

代表机构:是指社会团体在会址以外某⾏政区域设置的代表该社会团体从事活动、承办社会团体交办的⼯作任务的机构。

33。

基⾦会:是指“利⽤⾃然⼈、法⼈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的⾮营利性法⼈。

34。

公共事业伦理:伦理是⼀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们内⼼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的⼼理意识、原则规范和为活动的总和。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

3: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4: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5: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6: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7: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8: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主要名词解释1.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2.公共事业管理:(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既包括政府对公共事业及从事公共事业活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也包括事业单位自身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后勤管理。

)本书所谓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指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也包括政府对从事公共事业产品生产或服务供给的事业单位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3.政府组织:(1)广义的政府和国家机构在性质上是同一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和;(2)狭义的政府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比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国务院,即为中央人民政府。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基本上是狭义政府,指直接拥有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公共组织,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

4.事业组织: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5.市场组织:一般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交换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公共组织。

6.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履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内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1)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和相关的政府机构;(2)客体是公共事业组织的人力资源;(3)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着手。

7.财务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框架下,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公共事业管理-汇总-拼音排序

公共事业管理-汇总-拼音排序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反馈调控:是指科技管理机构对已经完成计划规定的阶段性或全部的科技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作为反馈信息,用以修正下一步的管理行为,改进今后的工作。

公共事业:是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

公共住房:是指政府为解决该社会中的中低收入阶层以及特殊群体(像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国家公务员等)住房问题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投资兴建的城市住房。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利,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列等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通过全面规划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过环境允许极限的活动。

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

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本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在教育系统活动中,国家、社会、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管理的组织方式。

社会保障管理: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实现,而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采取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实施社会保障的政策、决策、组织、规划以及监督、控制等活动。

社会保障体系:它是社会保障管理的对象,是指由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些列社会保障项目所构成的体系的总和。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3)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3)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3)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6、SWTO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和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中方法。

7、公共事业管理的刚性方法,就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

刚性手方法不等于行政方法,只要是凭借权力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手段,如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都属于这一方法体系。

8、公共事业管理的柔性方法,主要是指政府采用指导、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授权、委托等软的方式进行管理。

9、公共支出:也称为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总合。

10、价格听证制度:是指针对涉及公众基本生活和利益的产品,在做出价格决定时,就有关价格决定的相关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取利益受到影向的意见的程序法律制度.11、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是指公共产品的消费和交换时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品单位的经费。

在一般情况下,提供者将通过收费来收回成本,并有一定的利润。

在现实中,采取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是其中的一些准公共产品,这类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产品,主要是属于公共事业范围的水、电、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等,以及电信、邮政、铁路运输等。

12、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是指公共产品的消费和交换时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需要。

13、公共产品的.混合提供,是指公共产品的消费和交换时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14、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战略规划,是指该组织在分析环境和把握环境所存在的威胁与机会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多于的过程,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成式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正规化程序。

15、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共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而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公共事务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征。

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它构成了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和外部性。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其本质是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即公共管理的主体主要分为: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

公共权力所谓公共权力,就是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来源于氏族权力,并经过其异化形式——国家演化而来,公共权利的主体是公众,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基本作用是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维护社会生活现有的基本秩序,或调整某些已变化了的基本社会秩序,克服社会内部一般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发展必需的稳定,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发现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通常所说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生态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相比较而言,自然环境是较稳定的,而人文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合,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行程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公共事业管理政治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是指在一定政治体系中与公共组织并列且对公共组织产生作用的诸种政治因素的总和。

这些政治因素主要是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关系等因素。

公共事业管理经济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环境,就是影响和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的各种公共关系因素的总和。

一是指影响和制约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既有的各种公共关系状况的总和,二是指影响和制约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为了树立组织良好形象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运用传播等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长久联系的活动的各种因素。

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的全球性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治文化
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能对现实产生影响的管理主体的构成及其组合方式,它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下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演变的,其实质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况。

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公共产品的提供即公共产品的交换和消费,是公共产品通过交换进入社会消费的过程。

公共产品的提供有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提供模式。

第四章
非政府组织依靠社会权力,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

具有以下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事业单位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给,受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的社会组织。

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授权授权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工作成为可能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随着公共事业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没有一个管理者能把一切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也不可能仅仅集中与政府部门中,而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权力授予下级,授予非政府组织,从而构成有效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形式。

公共事业管理刚性方法所谓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方法,就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

公共事业管理柔性方法所谓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柔性方法,主要是指政府采用指导、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授权、委托等软的方式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行政指导、管理合同、行政授权、行政委托等方法。

公共事业管理合同公共事业管理合同是公共管理合同中中最重要而基本的部分,又可称为公共事业管理契约。

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非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之间,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经相互协商所达成的协议。

行政授权政府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行政授权,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明确授予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

第七章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公共项目公共项目是指各种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一次性和独特性的任务,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途径和载体,公共项目成果就是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

也指由国家政府事业机构从事的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公共基础设施工程。

例如:市民广场,水电暖气管道,公共给排水工程等。

第八章
公共事业产品生产方式与提供方式组合
公共支出所谓公共支出,也称为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换言之,公共支出是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本,如果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就是执行政府一定的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决策所付出的成本。

BOT方式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BOOT方式BOOT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项目公司对所建项目设施拥有所有权并负责经营,经过一定期限后,再将该项目移交给政府,是BOT演变的一种投资方式,是一种多头获利,长线受益,回报高的投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