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本试验原理及操作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

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纯系分离技术。

2. 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和培养技术。

3. 了解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纯系分离是指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单一菌种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培养是指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使其能够繁殖和生长的过程。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来源,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琼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蒸馏水- 无菌接种环- 灭菌器- 培养皿- 显微镜- 移液器- 恒温培养箱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高压蒸汽灭菌器- 酶标仪- 离心机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

-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1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 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取适量的土壤样品稀释液,用无菌移液器吸取适量样品,均匀涂布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 取适量的土壤样品稀释液,用无菌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

-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观察和记录- 观察平板上生长的菌落,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 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5. 纯化培养- 将挑取的单个菌落接种到新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6. 观察和记录- 观察纯化后的菌落,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 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7. 扩大培养- 将纯化后的菌液用无菌移液器移入无菌锥形瓶中。

- 加入适量的琼脂,搅拌均匀。

- 将锥形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

- 将灭菌后的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 将锥形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8. 观察和记录- 观察扩大培养后的菌液,记录菌液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

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呼吸过程;2.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酵母菌培养液;2.盖玻片;3.种子盘;4.显微镜;5.显微镜玻璃片。

三、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倒入种子盘中;2.在盖玻片上滴一滴酵母菌培养液;3.将盖玻片盖在种子盘中,使酵母菌培养液与空气充分接触;4.将培养好的酵母菌制备好的盖玻片放于显微镜上;5.用10倍的放大倍数观察盖玻片上的酵母菌。

四、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通过呼吸过程从有机物中释放出能量;2.酵母菌在呼吸的过程中,吸收氧气进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3.在酵母菌呼吸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运动、分裂和部分内部细胞结构。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需注意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台面整洁;2.使用显微镜时,需小心操作,以免损坏仪器;3.为了观察更清晰的图像,可以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亮度;4.实验结束后要清洗仪器,并将实验台面清理干净。

六、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2.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运动和分裂情况;3.在呼吸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酵母菌释放出二氧化碳气泡。

七、实验延伸:1.可以通过样品的收集和培养,观察不同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2.可以进行控制实验,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差异。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酵母菌的呼吸过程,并学习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酵母菌的运动、分裂和部分细胞结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微生物检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它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计数,从而得到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取样,首先需要从待检样品中取得适当的样品,如食品、水、空气、土壤等。

取样的方法和条件需根据具体的检验要求和标准来确定。

2. 分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法、滤膜法、过滤法等。

分离出的微生物可以进行后续的培养和鉴定。

3. 培养,将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培养,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促使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等条件需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来确定。

4. 鉴定,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等方面的鉴定,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显微镜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5. 计数,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计数,得到微生物的数量。

常用的计数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涂片计数法等。

二、微生物检验的常见方法。

微生物检验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大类。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涂布法、滤膜法、过滤法、薄层法等。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一般的微生物检验需求。

但传统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且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

2. 现代方法,现代方法主要包括PCR法、蛋白质质谱法、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微生物。

但现代方法的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高,适用于对微生物检验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三、微生物检验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检验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探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繁殖能力;3.学习一种简单的微生物染色技术;4.观察并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常见的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分离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方法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从而对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初步分析。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器材:培养基、恒温箱、显微镜、移液器、架子、微观移液棒、塑料杯、锡纸;药品:蓝尼罗红、革兰氏染色药液(碘液、乙醇、碱性溶液、脱脂牛奶)。

四、实验步骤1.选取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倒入塑料杯中;2.加入足够的蓝尼罗红;3.使用移液器将所需的微生物液滴于培养基上;4.用移液器挖取适量的微生物液,均匀滴到培养基上并轻轻摇晃使其均匀分布;5.将杯子放入恒温箱中,以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进行培养;6.观察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7.观察菌落特征,进行革兰氏染色。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菌落在培养基上形成并逐渐扩大,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结构。

通过革兰氏染色,我们能辨别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能够将革兰氏阳性菌染色为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被染色为红色。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微生物,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关细菌种类和数量的信息。

在实验中还观察了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和菌落形状各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细菌种类或菌株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微生物的认识。

革兰氏染色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同时,我们还观察并研究了微生物生态系统,发现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

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时,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细菌污染;2.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3.在染色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染色药液的顺序和浓度。

平板菌落计数法操作步骤(精)教学文稿

平板菌落计数法操作步骤(精)教学文稿

平板菌落计数法操作步骤(精)教学⽂稿平板菌落计数法操作步骤(精)平板菌落计数法⼀、⽬的要求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法。

⼆、基本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长繁殖⽽形成的⾁眼可见的菌落,即⼀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个单菌落也可能来⾃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现在常使⽤菌落形成单位。

该计数法的缺点是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段时间才能取得,⽽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计数⽅法最⼤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泛⽤于⽣物制品检验,以及⾷品、饮料和⽔等含菌指数或污染度的检测。

三、器材⼤肠杆菌悬液,LB琼脂培养基,1mL 5mL⽆菌吸管,⽆菌平⽫,⽆菌⽔,⽆菌试管,试管架和记号笔等。

四、操作步骤1、编号取⽆菌平⽫9套,分别标明为10-4、10-5、10-6各三套,另取6⽀⽆菌试管分别标记为10-1、10-2、10-3、10-4、10-5、10-6。

2、稀释⽤1mL⽆菌吸管吸取1mL已充分混匀的⼤肠杆菌菌悬液,精确地放0.5mL⾄10-1的试管中,此即为10倍稀释,将多余的菌液放回原菌液中。

将10-1试管充分振荡、混匀。

另取⼀⽀1ml吸管插⼊10-1试管中来回吹吸菌液三次,进⼀步将菌体分散、混匀。

动作不要太猛太快,吸时插⼊,吹时提出,再⽤此吸管吸取10-1菌液1mL精确地放0.5mL⾄10-2试管中,此即为100倍稀释,依次类推,3、取样⽤三⽀1ml⽆菌吸定分别吸取10-4、10-5、10-6的稀释菌悬液各1mL对号放⼊编好号的⽆菌平⽫中,每个平⽫放0.2mL4、倒平板尽快向上述盛有不同稀释菌液的平⽫中倒⼊融化后冷却⾄45度的LB培养基约15-20ml,置⽔平位置迅速旋动平⽫,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

微生物实训课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训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 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 学会观察和识别不同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4.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氧气、温度等环境条件的需求差异,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分离方法,使混合微生物中的某一类微生物获得纯化。

平板划线法是将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微生物在培养基表面逐渐稀释,最终获得单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微生物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使微生物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3. 稀释液:无菌生理盐水4. 工具:无菌镊子、无菌滴管、酒精灯、培养皿、平板划线器、显微镜等仪器:1. 培养箱2. 显微镜3. 灭菌器四、实验步骤1. 平板划线法:a.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

b. 用无菌镊子取一端菌液,在平板表面划线,依次划三横三纵,使菌液逐渐稀释。

c. 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d. 观察菌落特征,记录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2. 稀释涂布平板法:a.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10^-3、10^-5、10^-7等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b. 取适量稀释液,用无菌滴管均匀涂布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c. 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d. 观察菌落特征,记录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3. 显微镜观察:a.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分别挑取少量,制成悬液。

b. 将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

c.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a.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微生物的实验

微生物的实验

微生物的实验实验一油镜的使用方法与革兰氏染色实验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与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实验原理: 革兰染色法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多,乙醇易透入。

⑵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I 2~3)比革兰阴性菌(pI 4~5)低,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不易脱色。

⑶革兰阳性菌菌体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革兰阴性菌含核糖核酸镁盐很少,故易被脱色。

实验步骤: 1.涂片取洁净载玻片1张,用接种环取1~2环生理盐水放于载玻片上,用灭菌的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挑取少许细菌与盐水混合,涂布成直径1cm左右的菌膜(可视挑取菌落的多少涂片范围相应变化)。

若采用液体培养物,可直接取1~2环菌液涂布。

接种环须经火焰灭菌方可放回原处,以免造成污染。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或将标本接种面向上,置酒精灯火焰高处慢慢烘干,切勿在火焰上烤。

3.固定干燥后的标本面向上迅速通过火焰3次,这样既可杀菌,又能将细菌固定在玻片上,以免玻片上细菌在染色过程中被水冲洗掉。

2.染色(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2~3滴于涂布细菌处,覆盖菌膜,1min后以细水漫过轻洗,将积水甩干。

(2)媒染:滴加卢戈碘液同上,1min后水洗,并将标本片上的积水甩净。

(3)脱色:加95%乙醇数滴于标本片上,轻轻摇晃数秒,斜持玻片使乙醇流掉,再滴加乙醇直至无紫色脱下为止(约30s,灵活掌握时间),细水冲洗,甩干。

(4)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30s~1min后水洗,用吸水纸吸去积水。

3. 镜检用油镜观察,并判断细菌的染色性。

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后处理擦干油镜镜头,整理、清洁显微镜,把显微镜放回原处,把标本片放入消毒缸中。

注意事项: 1.标本片涂的太薄或太厚,菌体分散布不均匀,都可影响染色结果。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第一篇: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二、原理微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构造,熟悉显微镜和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本实验主要介绍目前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本实验,对光学显微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重点掌握明视野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使用。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1.构造(1)机械系统: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调节螺旋。

(2)光学系统: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滤光片。

2.性能(1)分辨力和数值孔径分辨力用D表示,D=0.5×(λ/N.A)N.A=n×Sin(α/2)N.A为数值孔径;λ为入射光波长;n为介质折射率。

α为镜口角。

(2)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四、实验器材显微镜、标本、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对光: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视野明亮即可。

2、镜检:低倍镜——定位;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3、镜检完毕后的工作:擦拭镜头(标本)等,还原显微镜,登记,洗手,离开。

4、总流程:安装—调光源—调目镜—调聚光器—镜检—擦镜头——复原—登记。

六、作业(可选)1、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2、2、为什么有时候在低倍镜下可看到的目标,换用高倍镜则无法看到?实验二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细菌的制片和染色技术2.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3.熟练油镜的使用方法二、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1.革兰氏染色G+与G-细胞壁结构不同,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引言: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微观领域的微生物,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生命周期、培养和识别方法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节关于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和识别方法,并能熟悉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微生物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基本实验器材;2. 细菌营养琼脂、琼脂平板等培养基;3. 青霉抑菌剂等抑菌剂。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b. 准备好细菌营养琼脂和琼脂平板,并进行无菌处理;c. 检查抑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2. 培养常见细菌:a.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移液器将待培养的细菌悬浮液滴在琼脂平板上,轻轻摇动平板使细菌均匀分布;b. 将平板培养基倾斜固化,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

3. 观察和识别微生物:a. 借助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细菌样本,记录下其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颜色等细节;b. 根据已有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图谱对菌落进行初步鉴定,并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c. 制作菌液鉴别板,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和抑菌剂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严格保持培养器材的无菌性;2.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相关实验器材,做到彻底无菌;3. 在观察和识别微生物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记录准确的特征和数据;4. 实验结束后将菌液鉴别板焚烧处理,防止细菌外泄。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学生们完成实验后应整理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可以对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进行比较,总结不同细菌的培养特点和识别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结论:本实验通过培养和观察微生物,让学生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培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学习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基本技能;3.掌握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特性;4.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特性、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实验主要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和鉴定方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培养锅、洗耳球、移液管、显微镜、移液枪等;试剂:琼脂、无菌培养基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前准备(1)清洗培养锅、显微镜及其他实验器材;(2)准备无菌试剂,如无菌培养基、琼脂等,保持无菌状态;(3)准备待测样品,如土壤、水样或其他微生物样本。

2.杂菌分离(1)取一支无菌试管,加入10ml无菌培养基;(2)取土壤或水样品,使用洗耳球采集样品,并将样品转移到培养基中;(3)培养管轻轻摇晃,使样品均匀分布;(4)用生物安全柜将培养管拧紧,并培养在25℃恒温器中。

3.培养菌液制备(1)取一支无菌试管,并加入10ml无菌培养基;(2)用移液枪吸取微生物样品(建议使用已鉴定的纯种菌株),转移至培养基中;(3)轻轻摇动试管,使菌液均匀分散;(4)用生物安全柜将试管拧紧,并培养在适宜的温度下。

4.培养基的制备(1)取一瓶无菌培养基,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精确称量;(2)将称量好的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溶解;(3)使用琼脂将培养基点温和保温,搅拌溶解;(4)用生物安全柜将琼脂倒入培养锅中,并冷却凝胶。

5.微生物样本的观察和鉴定(1)将培养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2)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边缘等特征,并进行记录;(3)准备挂片,使用适当的染色方法,如革兰氏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4)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形态、颜色和结构等特征,并进行鉴定。

6.培养条件的影响观察(1)准备含有不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2)将各种培养基接种相同的菌株,并培养在不同的条件下,如温度、光照、湿度等;(3)观察和记录菌落的生长情况,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差异。

初中生物细菌实验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实验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实验讲解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细菌的生长特点。

实验材料:琼脂培养基、试管、布条、医用酒精、灯仔、细菌培养液。

实验步骤:
1. 将琼脂培养基熔化后倒入试管中,待其冷却凝固成为琼脂培养基。

2. 使用布条蘸取细菌培养液,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划出一条直线,然后将试管尖端沾在该划线上。

3.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试管口,用灯仔将试管口烧热,然后将试管口置于试管内,避免外界细菌的感染。

4. 将培养好的试管放置在恒温箱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消毒操作,保持无菌环境,避免外界细菌的干扰。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使用的工具,保持实验室的清洁。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细菌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良好,形成白色或透明的液体。

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的生长速度会减缓或停止。

实验结论: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生长繁殖。

通过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菌的生长特点,为防控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微生物实验的操作与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微生物实验的操作与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微生物实验的操作与观察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

二、实验原理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常使用琼脂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琼脂是一种来源于海藻的胶质状物质,可以通过加热溶解成液体,然后冷却成为凝胶状。

凝胶状的琼脂中具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可以提供给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空间。

实验中会选取适当的培养基,并将其融化后倒入培养皿中,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微生物样品。

然后将接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或培养箱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条件,进行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和变化,可以了解到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微生物培养皿:用于融化琼脂和培养微生物。

2. 琼脂培养基: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3. 微生物样品:可选择不同来源的微生物进行实验。

4. 恒温箱或培养箱:用于控制温度条件。

5. 显微镜: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琼脂培养基:按照说明书中的配方和比例将琼脂和适量的水加热溶解,待其冷却至约50°C左右时,倒入培养皿中。

注意要保持无菌条件。

2. 接种微生物样品:在无菌条件下,将待接种的微生物样品分散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的棉签进行均匀划铺。

3. 放入恒温箱或培养箱: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条件。

一般情况下,细菌培养的温度为37°C,真菌培养的温度为25°C左右。

4. 观察和记录:在培养的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形态,并进行记录。

可以记录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密度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可以得出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例如,细菌一般生长为白色或透明的圆形菌落,而真菌的菌落可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和结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微生物学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琼脂培养基上的操作和观察方法,并能够根据观察结果推测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通用】微生物实验.doc

【通用】微生物实验.doc

微生物基础试验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四、实验内容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摇床→降温→开箱取物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2、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

做微生物实验实验的原理

做微生物实验实验的原理

做微生物实验实验的原理微生物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遗传、代谢、生长等特性及其与环境、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实验的原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目的与方法、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一、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

微生物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1. 生长迅速: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

2. 免疫性:微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 代谢多样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产生能量和各种代谢产物。

4. 适应性强:微生物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5. 遗传变异: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和遗传多样性。

二、实验目的与方法:微生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包括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生长规律、耐受性、致病性等。

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方法包括:1. 培养方法: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提供合适的环境,使微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2. 分离方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培养物,方便后续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3. 鉴定方法: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4.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不同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来判断微生物的抗药性和耐药性。

5. 恒温培养和野外监测: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在自然环境中观测微生物的生长和演化。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微生物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培养基、培养物、试剂、抗生素等。

常用的实验设备包括培养箱、显微镜、冷冻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微生物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制备培养基和培养物、分离和纯化菌株、培养微生物、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微生物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图像分析和文献对比等。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微生物特性、生长规律等方面的结论,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遗传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1)革兰氏染色法(2)芽孢染色法(3)抗酸染色法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2)接种与分离技术(3)纯培养的鉴定与保存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平板计数法(3)生长曲线的测定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1)碳源利用实验(2)氮源利用实验(3)维生素需求实验(4)酶活性实验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1)DNA提取与纯化(2)PCR扩增技术(3)基因克隆与表达三、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课时)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4课时)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6课时)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4课时)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6课时)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6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4.考核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操作考试和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设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2.实验室:配备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恒温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3.试剂与耗材:提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株,以及实验所需试剂和耗材。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实验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效果与反馈1.学生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最新实验二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精)教学文稿精品课件

最新实验二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精)教学文稿精品课件
第二页,共11页。
三、实验(shíyàn)器材
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仪器或其他(qítā)用具、记号笔等
第三页,共11页。
四、实验(shíyàn) 步1、骤编号
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用记号笔做 上记号,写上班级、姓名、日期,本次实验还要注明处理 号,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培养皿的记号一般写在皿底上,如果写在皿盖上,同时观 察两个以上(yǐshàng)培养皿的结果,打开皿盖时,容易混 淆。
3、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 使皿底朝上,放28℃培养箱,培养2~3 d。
第五页,共11页。
五、实验报告
(1)菌落计数 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而重 叠,则数平板最后1/4面积内的菌落数。不是划线的平 板,也一分为四,数1/4面积的菌落数。 (2)根据菌落大小、形态、高度、干湿等特征观察 不同的菌落特征。但要注意,如果细菌数量太多,会 使很多菌落生长在一起,或者限制了菌落生长而变得 很小,因而外观不典型,故观察菌落的特点时,要选 择(xuǎnzé)分离的很开的单个菌落。
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仪器或其他用具记号笔等1编号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写上班级姓名日期本次实验还要注明处理号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实验二环境(huánjìng)中微生物 的检测(精)
第一页,共11页。
二、基本原理
微生个体微小,种类繁多且无处不在,但肉眼不可见。若用营 养琼脂平板法进行检测,可以看到其群体结构。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 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2 d内每一菌体 即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 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 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guāng huá),边缘 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 松或紧密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测环境中细菌的数量 和类型。

细胞微生物实验报告

细胞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细胞微生物的观察,了解其基本形态和结构。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微生物,掌握观察技巧。

3. 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胞微生物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和代谢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点。

三、实验材料1. 实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酒精灯、火柴、盐酸、蒸馏水、碘液、显微镜油镜。

2. 实验样品:细菌、酵母菌、霉菌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临时装片a. 将载玻片洗净、擦干,放在实验台上。

b. 用滴管吸取少量实验样品,滴在载玻片中央。

c. 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轻轻盖在样品上,避免产生气泡。

d. 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

2. 观察细菌a. 使用低倍显微镜,找到细菌所在区域。

b. 调整焦距,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c. 换用高倍显微镜,进一步观察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质、核等结构。

3. 观察酵母菌a. 使用低倍显微镜,找到酵母菌所在区域。

b. 调整焦距,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繁殖方式等特征。

c. 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壁、细胞质、核等结构。

4. 观察霉菌a. 使用低倍显微镜,找到霉菌所在区域。

b. 调整焦距,观察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等特征。

c. 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等结构的细节。

5. 实验结束a. 将显微镜、载玻片等实验器材清洗、擦拭干净。

b. 将实验样品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质、核等结构清晰可见。

2. 酵母菌:观察到的酵母菌呈球形或椭圆形,繁殖方式为出芽繁殖。

酵母菌的细胞壁、细胞质、核等结构明显。

3. 霉菌:观察到的霉菌菌丝呈管状,分生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等结构清晰可见。

六、实验讨论1. 细菌、酵母菌、霉菌等细胞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酶类试验
过氧化氢酶(触酶)试验 氧化酶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硝酸盐还原试验 胆汁溶解试验 环腺苷酸(cAMP)试验
过氧化氢酶(触酶)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过 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 氢酶分解为水。
试剂:3%过氧化氢溶液。
方法:①玻片法:用牙签挑取 18~24小时培养的菌苔,置于 洁净的玻片上,滴加3%过氧化 氢溶液1~2滴。②试管法:取 不含血液的18~24小时培养物 一接种环于试管内,加入1ml 3%过氧化氢溶液。3%过氧化氢 溶液应置于棕色瓶内冷藏。
胆汁七叶苷试验
原理:在10-14%胆汁存 在下,测定细菌水解葡 萄糖苷七叶苷为七叶亭 和葡萄糖的能力。
胆汁七叶苷培养基成分
蛋白胨 5g
牛肉浸膏 3g
牛胆汁(胆汁)40g
七叶苷 1g
柠檬酸铁 0.5g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
结果:培养基变为黑色或 深褐色为阳性。有生长物 时,并不表示七叶苷裂解, 仅表示胆汁浓度不能抑制D 群链球菌外的细菌生长。
结果
代谢类型 发酵型 氧化型 产碱型
加蜡封口管 开放管
产酸
产酸
不变色
产酸
不变色
不变色
糖醇发酵试验
原理:各种细菌因含有发酵不同 糖、醇类的酶,所以分解糖、醇 类的能力各不相同。分解糖、醇 类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可因菌种不 同而异,有的产酸、产气,有的 仅产酸,故用于鉴别细菌。
糖、醇类试验培养基成分
结果:产生大量气泡为 阳性,不产生气泡为阴 性。
血浆凝固酶试验
原理:凝固酶能凝固血浆纤维蛋 白,是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 要试验。本试验分玻片法和试管 法,玻片法主要是检测结合凝固 酶,试管法是为了肯定玻片法试 验结果和对玻片法试验阴性者进 行复查,检测游离凝固酶。
Hugh-Leifson二氏培养基(O-
F培养基)成分
蛋白胨 2g
磷酸氢2钾0.3克
氯化钠 5g
葡萄糖 10g
0.2%溴麝香酚蓝溶液 12ml
琼脂
2.5g
蒸馏水 1000ml
方 法 : 将 待 检 菌 接 种 于 二 支 Hugh-Leifson 培 养 基 的 试 管 中 ,
均用接种针穿至管底,其中五支 加入灭菌的液体石蜡约1厘米厚。 35,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培养 基颜色变黄即为产酸。
方 法 : 接 种 大 量 待 检 菌 于 培养基内,35,24-48小时, 0.5ml培养基加班氏试剂3滴
左右,加热煮沸后观察结 果。
葡萄糖酸盐蛋白胨肉汤成分
蛋白胨 0.15g 酵母浸膏 0.1g 磷酸二氢钾 0.1g 葡萄糖酸钾(或钠)4g 蒸馏水 100ml
结果:出现黄色到橙 红色沉淀为阳性,无 颜色变化为阴性。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成分
MgSO4-7H2O 0.2g
NH4H2PO4 1g
K2HPO4
1g
柠檬酸钠
5g
氯化钠
5g
琼脂
20g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40ml
蒸馏水
1000ml
结果:阳性者表面上 长有菌落,培养基 变为蓝色。
葡萄糖酸盐试验
原 理 : 检 查 细 菌 是 否 具 有 氧化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 并具有还原2-酮基葡萄糖酸 盐与班氏试剂混合加热生 成黄红色酮类的能力。
微生物基本试验原理及操作
微生物基本试验
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各种酶类试验 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柠檬酸盐试验 葡萄糖酸盐试验
柠檬酸盐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能利用柠檬酸盐 作为唯一碳源,分解柠檬酸钠生 成碳酸钠,使培养基呈碱性。能 利用柠檬酸盐作唯一碳源的细菌, 也能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铵 盐被分解为氨而产生碱性。
原理:有的细菌可产生B-半乳糖 苷酶,此酶可分解邻-硝基酚-BD- 半 乳 糖 苷 ( ONPG)。ONPG 为无色,经B-半乳糖苷酶水解后, 可产生黄色的邻硝基酚,即使浓 度很低也能检出。
结果
呈 现 黄 色 为 阳 性 反 应 。 迅 速 及迟缓分解乳糖的细菌ONPG 试验为阳性,本试验可作为 迟缓发酵乳糖菌株的快速鉴 定方法。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 糖醇发酵试验 B—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甲基红试验 VP试验 胆汁: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 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 为氧化型;在无氧条件下降解 葡萄糖的称为发酵型;不分解 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利 用此试验可以区别细菌的代谢 类型。
蛋白胨水或肉膏汤 100ml 所需的糖、醇或苷类 0.5或1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0.1ml
结果
接种的细菌,若能耐分解培 养基中的糖类产酸时,则使 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呈酸性反 应。若产气可使半固体培养 基内或液体培养基中的倒管 内出现气泡。若不分解则无 变化。
B—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 试验)
试剂:甲液:6%a-萘酚乙醇溶液
乙液:40%氢氧化钾溶液
方法:将被检菌接种葡萄糖 蛋白胨水培养基后,于35培 养48小时,于2ml培养基内 加入甲液1ml和乙液0.4ml, 振摇后观察结果。
结果:于数分钟内呈红
色为阳性;如无红色出 现,而且于35℃中4小时
后仍如故者即为阴性。 本试验较为敏感。
甲基红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 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 可进一步被分解为甲酸、乙酸、 乳酸等,而使培养基的pH下降至 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出现 红色(阳性)。
甲基红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 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 其它物质(如醇、酮、醛、气体 和水),则培养基的酸碱度仍在 6.2以上,故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 黄色(阴性)。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成分
多价蛋白胨 7g
葡萄糖
5g
磷酸氢二钾 5g
蒸馏水
1000ml
方法:被检菌接种于上 述培养基内,于35℃培 养48小时,于2ml培养液 内加甲基红指示剂2滴, 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阳性;桔 红色为弱阳性;黄色为 阴性。
VP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在葡萄糖的代谢过 程中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脱 羧后可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 基甲醇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的氧氧 化为二乙酰(丁二酮),进而与培 养基内蛋白胨中的精氨酸所含的胍 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即 VP反应阳性。培养基中的胍基太少 时,加入少量含胍基的化合物,如 肌酸或肌酸酐等,可加速此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