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综合评价
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综合评价1.引言1.1 概述心肌纤维化是一种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它在心肌组织中形成了大量的纤维组织,导致心肌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的异常。
心肌纤维化对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松弛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为了准确、快速地诊断心肌纤维化病变,病理染色鉴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如Masson三色染色和Picrosirius红染色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适用范围和效果。
本文旨在对不同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它们的操作步骤、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比较它们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这些方法进行全面的比较和评估,我们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以选择最合适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从而准确诊断和治疗心肌纤维化病变。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心肌纤维化在心脏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并展望心肌纤维化研究的前景。
希望通过深入理解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特点,我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预后。
综上所述,本文将介绍不同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该评价,我们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心肌纤维化的准确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各部分的内容。
1. 引言部分1.1 概述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对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本节将详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组织。
该部分的目的是引导读者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
1.3 目的在本节中,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面部的皮肤,尤其是眼睑、鼻翼、唇部等处。
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影响着BCC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临床病理评估是基于病理医生对患者活体组织的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的分析。
对于BCC的临床病理评估主要包括肿瘤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边缘情况等。
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类型有多种,包括囊性、实体型、乳头状等,其中囊性BCC具有较低的浸润和转移能力,实体型和乳头状BCC则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
组织分化程度指的是肿瘤细胞与其周围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三个等级,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浸润深度指肿瘤侵入正常组织的深度,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
边缘情况则指肿瘤的边界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断裂和不规则。
临床病理评估对于判断B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是判断BCC恶性程度的关键指标,低分化和浸润深度较大的BCC具有较高的转移和复发风险。
边缘情况则是判断手术切缘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切缘的清晰程度与BCC的复发率密切相关。
安全切缘关系是指在BCC手术切除时,切缘是否存在癌细胞残留的情况。
安全切缘通常被定义为切缘距离肿瘤边缘5mm以外,并且切缘不存在癌细胞残留。
安全切缘关系与BCC的预后密切相关,切缘存在癌细胞残留的情况会增加BCC的复发风险。
在手术切除BCC 时,保证安全切缘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对于BCC的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该项指标的评估,可以判断B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并且指导手术切除时的切缘安全性评估,从而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防复发。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在我国患病率不断上升。
手术治疗仍是基底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切缘是否达到安全范围,对手术治疗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的干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慢性生长的特点。
患者年龄偏大,多伴有明显的长期日晒史或紫外线照射等肌肤因素。
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溃疡,表面糜烂、出血等症状。
镜下可见肿瘤主要由小圆形或椭圆形的基底细胞构成,蜂窝状、多核、带有明显核畸变的情况较多。
此外,基底细胞癌还具有多样化的亚型,如囊泡型、纤维型、囊腺型等。
二、安全切缘的定义和相关标准安全切缘是指切去组织时,带有肿瘤细胞的组织未被切去的病变范围。
在手术治疗中,安全切缘是术后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因素,越接近肿瘤的切缘,复发的风险就越高。
因此,要保证安全切缘的范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存率。
安全切缘的相关标准包括“R0”、“R1”和“R2”等三种情况:R0:切除掉肿瘤,并且肿瘤周围的组织完全正常。
R1:切缘有微小真皮浸润或癌细胞蔓延;三、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评估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其中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微创手术和较大范围手术。
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类型等情况确定。
对于切除术来说,关键是切缘是否达到安全范围。
一般认为,安全切缘到达2mm或更远,则治疗效果较好。
常用的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有效评价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临床评估、组织学评估和影像学评估。
其中组织学评估能够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
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切缘不清、发生感染、出血等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临床医生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处理。
总之,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的安全范围和有效评估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PBL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的应 用及效 果评价进行 了初探 。结果表 明, 采用 P L教 学模式的班级 , B 学生对教 师教 学效 果的评价和 完成 实验报告情 况均较 采用传 统教 学模 式的班级好 ,B P L教 学效果好 。
问题 为 中心 , 师生 教 与学互 动 的一 种教 学方 法 , 括 包 提出 问题 , 立假 设 , 集 资 料 , 证 假设 和总 结 五 建 收 论 个基本 环节 _ 。在发 达 国 家 , B 已成功 应 用 于 医 1 J PL
教务处和教研室共同组织 , 评价表 由学院统一制定 , 分别从教学态度 、 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效果和
并乘 以相应等级系数 , 所有二级指标的分值总和即
为总分, 总分有 : 良、 优、 合格 、 4 差 个档次, 分别统计 其百分率。实验报告评价有 A、 、 、 四个等级 , BcD
程体系设置待完善 的条件下 , 如何使基础 医学教育
效 果更 好 , 生 提 高 更 大 , 者 在 该 校 临 床 本 科 学 作
关键词 : 病 理牛理学 ; 实验教学 ; P L教学 B
中 圈分 类号 : R 6 ( 2 3 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7 4 (0 60 —0 3 0 8 2 9 2 0 )6 63—0 2
问题 教 学 法 ( rbeb sd l ri ,P L) 以 po l ae ann — e g B 是
其中 A: 实验报告 内容齐全, 实验结果完全正确 , 能
灵 活 运用所 学知识 对 实验结 果 中的各项 指标 的变化
病理诊断中应用病理技术HE染色的效果评价分析
病理诊断中应用病理技术 HE染色的效果评价分析【摘要】目的:对病理诊断中与应用病理技术HR染色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
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
对两组病理组织标本在病理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观察组脂肪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86.00%(43/50),胆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38.00%(19/50),骨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0.00%(45/50),胃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4.00%(4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改进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的效果确切,可实现对患者病理类型的准确诊断,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病理诊断;HE染色;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标本21例,女性患者标本29例,标本收集对象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5.6±3.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标本25例,女性患者标本25例,标本收集对象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5.3±3.9)岁。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首先对二甲苯进行去蜡处理,处理次数为3次,平均处理时间为8.0min,然后进行脱蜡水洗,水洗时间为3.0min,再用酒精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为1.0min。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的效果评价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对象,探究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对比患者的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
方法: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选取该阶段院内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0例)为对象,分别设为萎缩组、非萎缩组,采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内镜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萎缩组和非萎缩组的吸烟史、喝酒史、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萎缩组的腹痛史小于非萎缩组,萎缩组的肠胃病史、经常不规律饮食、精神压力大发生率大于非萎缩组(P<0.05)。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内镜诊出准确率是84.00%。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和多重因素相关,内镜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案,必要时可联合病理诊断,提升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因素;内镜;病理诊断;诊出准确性Correlative factor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evaluation of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Abstract】Objective: Tak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s the object,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that induce the disease,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of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of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ly 2020 to July 2021, select th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50 cases) and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50 case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at this stage as the subjects, and set them as the atrophy group and the non-atrophic group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basic data, endoscopic diagnosis results,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and a summary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smoking, drinking history, nausea and vomiting between the atrophy group and the non-atrophy group (P>0.05);the atrophy group had a smaller history of abdominal pain than thenon-atrophy group, and the atrophy group had a history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frequent irregular diet, and mental health The incidence of high stres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on-atrophy group (P<0.05).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accuracy rate of endoscopic diagnosis is 84.00%.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related to multiple factors. Endoscopy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examination. If necessary, it can be combined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to improve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Keyword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related factors; endoscop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diagnosis accuracy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老年人是高发对象[1-2]。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朱海山;招杰;苏有盛【摘要】目的消化内科患者分别应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进行临床诊断检查,对其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参与本实验的消化内科患者共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均n=44),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胃镜诊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无痛胃镜诊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检查后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数据均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诊疗效果更好.结论将无痛胃镜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诊断治疗中,这种诊疗方法安全性明显、能够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不适感也较轻,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007)021【总页数】3页(P199-201)【关键词】消化内科;无痛胃镜;普通胃镜;诊疗效果【作者】朱海山;招杰;苏有盛【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近年来,我国患有消化内科病症患者越来越多[1],其中以消化性溃疡﹑胃痛﹑胃酸﹑食管炎等最常见[2],这类病症患病人群越来越多,患病率逐渐升高,其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症[3],这与人们生活节奏快﹑饮食不健康﹑不规律等存在一定关系[4]。
消化道内科病症临床症状相似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科学有效方法对其进行病症诊疗尤为重要[5]。
本实验共选取88例消化道内科病症患者,对其中44例患者应用无痛胃镜诊疗,效果较好。
下文为具体实验过程。
参与本实验的消化内科患者共88例,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
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通常出现在头部和颈部的皮肤上。
虽然面部基底细胞癌通常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但如果不及早治疗,它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外貌造成严重影响。
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中,对切缘的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临床病理学是对肿瘤组织进行镜下检查和评估的学科,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切缘评价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对手术切缘组织进行镜下检查,以确定肿瘤细胞是否残留在切缘周围的组织中。
安全切缘指的是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切缘组织中没有残留的肿瘤细胞。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的评价,特别是对切缘的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的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评估中,切缘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切缘的情况直接反映了手术切除肿瘤后残留的肿瘤细胞是否有可能导致复发和转移。
如果切缘中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那么患者的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医生需要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对切缘组织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切缘的安全性。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切缘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切缘中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与患者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中,切缘的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手术切除后的切缘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指导术后的治疗决策。
如果切缘安全,那么可以采取保守的治疗策略,如局部放疗和观察等。
如果切缘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那么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如淋巴结清扫和全面放疗等。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切缘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指导患者的术后治疗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评价中,切缘的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对于指导治疗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BCC)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
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对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也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就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安全切缘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一、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的肿瘤,多数来源于紫红色毛囊周围的基底细胞。
临床上,面部基底细胞癌可以呈现出多种类型,包括表浅型、囊肿型、硬化型、外生型等。
根据组织学特点,又可分为表型、囊型、纤维蛋白性、弥漫型和组织样型等亚型。
在临床病理检查中,主要观察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形态、细胞学特点和生长模式等。
形态上,面部基底细胞癌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细胞团,有时呈条索状或小体状。
细胞学上,面部基底细胞癌细胞核呈卵圆形或棒状,核分布不均匀,有的呈现椭圆形或错构细胞状。
生长模式上,面部基底细胞癌呈现水泡状、实性或囊肿状等。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的依据。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准确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二、安全切缘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安全切缘是指手术切除面部基底细胞癌时,切除边缘周围的正常组织以及一定范围内的潜在病变组织,以确保肿瘤彻底切除。
安全切缘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预后。
研究表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安全切缘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切缘阳性是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中,保证安全切缘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面部基底细胞癌,安全切缘的标准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安全切缘的大小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较大面积的面部基底细胞癌,通常需要采用切除边缘良好的微创技术,以保证切缘的安全。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通常发生在面部皮肤暴露的部位,如鼻子、眼睛、嘴唇和耳朵等地方。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临床病理和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希望能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一些帮助。
一、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一种源于表皮基底层的恶性肿瘤,通常呈现为局部生长、侵袭性小的肿块、高度血管化生和极低的转移潜力。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和病理学两方面的信息。
在临床病理学中,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分析。
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超声、CT、MRI等技术对病变范围和深度进行评估,而组织病理学分析则是通过组织活检对病变进行病理学分型和分级。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病理学分型包括结节状、表浅蔓延状、结节状表浅蔓延状和边缘型等多种类型。
结节状和表浅蔓延状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占据了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绝大多数。
结节状基底细胞癌呈现为表皮下呈小的、实质性的、囊实性的,色素最浓郁,边界清楚,常可见到上皮团块及管状增生。
表浅蔓延状基底细胞癌在浅表部呈现为表皮下小的实质性细胞堆积和破坏,局部呈团块状增生,有细胞间隙和较重度的嗜酸性、嗜碱性色素染色。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分级则是根据组织病理学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包括肿瘤的浸润深度、边界清晰度、组织分化程度等指标。
不同的分级结果会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评价对于医生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二、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安全切缘关系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安全切缘是指切除术后病变周围的切缘组织,在未发现残留癌细胞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手术切除已达到完全切除范围。
安全切缘的评估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复发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安全切缘的评估至关重要。
安全切缘的判定通常是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来进行的,主要包括对切除标本的切缘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残留癌细胞。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摘要】面部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安全切缘相关因素、治疗效果及安全切缘对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临床病理与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安全切缘存在一定关系,安全切缘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综合评价认为,临床应重视安全切缘的选择和切除,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预后效果。
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数量较少,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机制,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安全切缘、治疗效果、预后、综合评价、临床意义、局限性、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所有皮肤肿瘤的70%以上。
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意识的提高,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面部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尤其是在眼睑、鼻翼和唇等部位,对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虽然面部基底细胞癌通常生长缓慢,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破坏和甚至远处转移。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安全切缘相关因素,评价治疗效果和安全切缘对预后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安全切缘之间的关系,评价安全切缘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肿瘤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探索研究TAN SUO YAN JIU 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何琳莉 黄一凡*川北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目的:探讨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120名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设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60例。
在病理学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法。
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传统教学相比,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促使病理学教学实现高效教学,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病理学 临床病理讨论 学习成绩对于病理学而言,其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主要媒介,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点,而且还有大体标本、组织切片标本等实验内容,学生掌握难度较大[1]。
一直以来,传统带教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热情较低,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为了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医学人才,本研究尝试采取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法,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期间临床专业学生120名,学生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其中男女比例为32:88,平均年龄(21.2±1.0)岁。
基于学号单双号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知识及操作要求进行细致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加强练习。
观察组接受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法,具体为:1.2.1 合理收集病例资料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大纲及学生学习能力,结合教学重难点,广泛收集与整理病例,如:附属医院真实病例、法医尸检病例及互联网病例等[2]。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将学生无法理解的部分内容予以去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某大叶性肺炎病例,教师可进行适当地修改:将患者年龄50岁改为35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青壮年是该疾病高发群体的知识点。
另外,患者痰液为铁锈色,并结合病理变化进行疾病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肿瘤,临床上采用手术切除常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的目的是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并保留健康的组织,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肿瘤的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临床病理评价是指通过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估肿瘤的大小、分级、浸润深度、边缘情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家通常会测量肿瘤的大小,以便评估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侵袭程度。
还会对肿瘤的分级进行评估,以判断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浸润深度是指肿瘤侵入周围组织的距离,这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的选择密切相关。
边缘情况是指肿瘤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的分界线,如果切缘呈阳性,表示在手术切除时没有完全切除肿瘤组织,这可能会导致术后复发。
临床病理的评价对于预测肿瘤的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是指切除标本中肿瘤与切缘之间的距离。
安全切缘关系是衡量手术切除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认为,切缘距离肿瘤0.5cm以上视为安全切缘,这意味着在手术切除时肿瘤组织已经完全被切除。
也有学者认为切缘距离应该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位置来确定。
有些研究报道,如果切缘距离小于0.5cm,虽然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并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对于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非常重要。
基于临床病理的评价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手术、放疗或化疗。
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手术切除的成功与否,并制定相应的术后管理措施。
虽然目前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如何准确评估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侵袭程度,如何确定切缘距离的标准等。
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和分析
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和分析发表时间:2019-04-11T10:42:05.3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作者:梅洁朱登峰[导读] 目的:分析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梅洁朱登峰(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纳入的90片石蜡病理切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切片处理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病理技术HE染色进行处理,观察组采用改进病理技术HE染色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染色标准率情况。
结果:对照组染色标准率75.56%(34/45)低于观察组染色标准率95.56%(43/4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通过改进可有效提高其染色标准率,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病理技术HE染色;病理诊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57-01病理检查是疾病诊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1]。
但是,其诊断结果容易受到组织染色质量的影响,因此为保证给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参考需要确保病理诊断效率。
其中,染色处理是整个病理诊断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染色质量高低也容易影响到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2]。
本次研究共纳入90片石蜡病理切片进行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病理科接受的90例石蜡病理切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片处理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45片)石蜡病理切片其中骨组织14片、胃镜活检12片、子宫内膜9片、脂肪组织6片、其他4片;观察组(45片)石蜡病理切片其中骨组织15片、胃镜活检10片、子宫内膜12片、脂肪组织5片、其他3片。
1.2方法对照组:所有处理过程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与标准进行。
胃癌患者血清CEA、AFP、CA724、CA125的检测联合病理学检查的诊断效果评价
胃癌患者血清CEA、AFP、CA724、CA125的检测联合病理学检查的诊断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病理学检查联合血清CEA、AFP、CA724、CA125在胃癌患者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选择胃癌患者64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60例、健康者60例,分别定为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三组均开展血清标志物检测,对比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灵敏度。
结果:观察1组血清CEA、AFP、CA724、CA125水平高于观察2组、对照组,P<0.05;观察1组血清CEA、AFP、CA724、CA125联合病理学检查阳性率高于病理学、血清CEA、AFP、CA724、CA125单一检测,P<0.05;血清CEA、AFP、CA724、CA125联合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P<0.05。
结论:在胃癌患者诊断中,病理学检查联合血清CEA、AFP、CA724、CA125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胃癌;血清CEA;AFP;CA724;CA125;病理学检查;诊断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serum CEA, AFP, CA724, and CA125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64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60 patients with benign gastric lesions, and 60 healthy patient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classified as one observation group, two observation group and one control group. All three groups were tested for serum markers, and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and sensitivity of combined 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Serum serum levels of CEA, AFP, CA724 and CA125 in observation group 1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P <0.05;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 CEA, AFP, CA724 and CA12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hology, serum CEA, AFP, CA724 andCA125, P <0.05;Combined diagnostic concordance rate and sensitivity of serum CEA, AFP, CA724 and CA125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 single test, P <0.05.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the application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serum CEA, AFP, CA724, and CA125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which is worth recommending.胃癌属于目前较常见危险性最大的一项恶性肿瘤,其的发病率与死亡在癌症患者中占据前列。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是生长缓慢、侵袭性小、转移性较低,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临床实践中对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评价,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组织学类型、细胞特征和组织浸润。
病理类型是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表浅性溃疡型、腺状囊性型、团块状型等。
表浅性溃疡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肿瘤细胞生长缓慢、浸润性小、容易发生溃疡糜烂。
腺状囊性型是相对较少见的类型,其特征是肿瘤细胞生长快、容易发生浸润。
团块状型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其特征是肿瘤细胞呈团块状生长,边界清晰,生长缓慢。
通过对病理类型的评价可以了解肿瘤的侵袭能力和潜在风险,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细胞特征也是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细胞特征包括细胞核形态、细胞质形态和细胞分化程度。
细胞核形态常表现为异型核、核分裂和核多形性等,这些异形核反映了细胞的发育和分化状态,同时也是预测肿瘤侵袭性的指标。
细胞质形态常表现为胞质嗜酸性或嗜碱性,胞质染色特征和胞质的酸碱度可以反映细胞的代谢状态和恶性程度。
细胞的分化程度常表现为细胞和组织的排列方式,高分化的细胞排列整齐,低分化的细胞排列杂乱无序。
通过对细胞特征的评价可以了解肿瘤的发展和侵袭程度,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策略。
组织浸润是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组织浸润主要指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情况。
组织浸润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肿瘤生长的形态和肿瘤对邻近结构的侵袭程度来评价。
若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生长形态规则、无侵袭现象,说明肿瘤的浸润程度较低;反之,若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晰、生长形态不规则、有侵袭现象,则说明肿瘤的浸润程度较高。
通过对组织浸润的评价可以确定肿瘤的治愈性切除范围,从而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应用临床病理技术,以此评价应用临床病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选择确诊为胸腔积液细胞块的患者共计90例,根据不同的检测方式分组,常规细胞涂片法检测的为涂片法组(n=45),细胞块免疫组化法检测的为组化法组(n=45)。
比较组间的检测阳性率。
结果:组化法组的检测阳性率(95.56%)比涂片法组(80.00%)更高,P<0.05,差异显著。
结论: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应用临床病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阳性检出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临床病理技术;胸腔积液;细胞块;细胞块免疫组化法;细胞涂片法【中图分类号】R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045-01胸腔积液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机体的胸膜腔内部存在病理性的液体聚积情况,属于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
细胞涂片法是传统的细胞积液检测方式,但是,由于细胞积液与癌症、间皮性肿瘤细胞之间的形态具有较大相似性,因此,发生漏诊的概率极大,不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
故寻找出对胸腔积液细胞块更为有效的检测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应用临床病理技术,以此评价应用临床病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2月—2017年2月,选择确诊为胸腔积液细胞块的患者共计90例,根据不同的检测方式分组,常规细胞涂片法检测的为涂片法组(n=45),细胞块免疫组化法检测的为组化法组(n=45)。
涂片法组45例中有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3~63岁,平均(53.33±5.11)岁。
组化法组45例中有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2~64岁,平均(53.26±5.09)岁。
所有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过程和内容,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组间基线比较,无差异性,P>0.05。
病理切片效果评估报告
病理切片效果评估报告背景病理切片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通过对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切片和染色处理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病理改变,从而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病理切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病理切片的质量,以及评估切片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病理切片效果评估的研究。
本报告将对该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不同操作者在制备病理切片过程中的切片质量,包括切片的厚度、染色均匀性、细胞核清晰度等指标,以便于提高病理科室的工作质量和临床诊断准确性。
方法我们选取了一组患者的组织标本,由不同的操作者进行病理切片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每个操作者的切片时间、厚度、染色时间和染色均匀性。
然后,我们随机选择了一些切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测量,以评估切片的质量。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指标:切片厚度、染色的均匀性、细胞核清晰度和物质的保存状态。
通过使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我们对切片进行了数字化分析,得到了定量的评估结果。
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结果,我们发现不同操作者制备的切片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具体来说,我们发现有些操作者制备的切片厚度不均匀,即部分切片过厚,部分切片过薄;染色均匀性方面,有些操作者的切片染色不均匀,染色剂未能充分渗透到组织深层;细胞核清晰度方面,有些切片细胞核模糊不清,无法准确分辨细胞结构。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某些操作者的切片中,部分组织物质损坏较为严重,丧失了一部分细胞和组织的信息。
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制备病理切片时,不同操作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切片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2. 为了提高病理切片的质量,我们需要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切片操作的技术水平。
3. 在制备病理切片时,需要严格控制切片厚度、染色均匀性和细胞核清晰度等因素,以保证切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以避免复发和转移。
在手术切除面部基底细胞癌时,切缘的评价非常重要,它可以反映手术的彻底性和肿瘤的转移潜力。
本文旨在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安全切缘的关系。
临床病理特征是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通常,面部基底细胞癌呈现为一个或多个局限性的、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或有溃疡。
切片镜下可见肿瘤呈现为结构不明显的细胞团,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淡,偏碱性。
肿瘤细胞生长侵袭性低,边缘局限。
皮肤附属器结构受到破坏,但周围组织很少受到破坏。
在面部基底细胞癌病理类型中,常见的有表浅性、囊性、纤维性和混合性等多种类型。
安全切缘是指在手术切除中,肿瘤边缘与健康组织之间的距离。
临床病理研究发现,安全切缘的范围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转移和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如果切缘小于2mm,则说明切缘不安全,肿瘤有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中,安全切缘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
研究显示,安全切缘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的转移和复发率。
为了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安全切缘的关系,我们收集了一组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显示,在这组患者中,大多数面部基底细胞癌呈表浅性或囊性生长模式,核大而圆,染色质淡,偏碱性。
在安全切缘评估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切缘小于2mm,说明切缘不安全。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切缘的安全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具体来说,切缘小于2mm的患者,其肿瘤类型多为囊性或混合性,肿瘤较大,且有血管浸润和周围组织受破坏的表现。
而切缘大于2mm的患者,其肿瘤类型多为表浅性,边缘较为清晰,周围组织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9-10-28T14:10:26.81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作者:周琨夫
[导读] 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
结论: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
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病理检查技术;应用效果;X线
支气管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常用的诊断方法为X线拍摄,但是X线拍摄方式难以对支气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1]。
采用病理检查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2]。
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不但可以准确确定病变的位置,提高了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选择我院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15±3.23岁。
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21±3.32岁;观察组男患者6例,女患者9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28±3.51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
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
(如表1)
3.讨论与结论
采用病理检查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
一般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应用于肺部肿块的诊断,不但可以准确确定肺部肿块的位置,而且可以诊断肿块的性质,大大地提高了肺部肿块的诊断准确率[3]。
其次,该诊断技术还可以检出癌细胞,对于隐性肺癌,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以准确地检出癌细胞,可以及时发现支气管的细微病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及时进行治疗[4]。
相关研究人员选择宫颈刮片和宫颈活检受检者,分别运用常规病理技术与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诊断。
运用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对活检组织滚片进行细胞学初诊,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开展所需空间小,无污染,诊断耗时短,与常规病理技术处理的宫颈刮片质量一致,能够满足病理细胞学诊断的需求,提高了首次活检阳性检出率[5]。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
由此可见,与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比,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更能够准确地检出支气管疾病。
尤其是支气管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影像学技术往往仅能确定肿瘤的位置,难以及时发现肿瘤细胞,从而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
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焕文,赖彦华.供肾活组织检查在组织病理学评估中的应用及展望[J].器官移植,2019,10(2):206-208.
[2]吴东波,陈恩强,白浪, 等.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学诊断中的相关技术及应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1):2295-2299.
[3]王磊,丁永玲,周洁, 等.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癌穿刺检查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2):1904-1908.
[4]王聪.90例乳腺疾病患者应用DR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诊断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6(26):348-348.
[5]王磊,丁艳,高蓉, 等.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在基层医院宫颈病变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9):1065-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