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

合集下载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在狱中,他意态从容,镇静自若,写下:“……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爱国主义丛书〈谭嗣同〉》
•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 流血满地球,以泄万 民之恨
•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 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 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 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 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 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 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 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1)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2)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海国图志》的遭遇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 “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 予与魏, 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 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 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 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 钱一路走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问题: 1.1895年发生的什么事情“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
痛彻心脾”? 2.材料中认为1895年后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
反应?
1、康梁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
(1)早期维新思想的兴起;
(2)甲午惨败,引发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对 洋务运动的反思;
(3)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 民族危机深重;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 │ 课前梳理
► 知识点三 走向共和 发展要求 1.历史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剧。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2.重要代表 (1)孙中山 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②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合众政府”主张。
一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睁眼看世界”的核心内容、目的及影响 1.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抵抗外来侵略。 3.影响:“睁眼看世界”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 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习西方之 先河,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 主流。
一 │ 课前梳理
5.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__________ 中华民国 正式成立,民 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思考]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1)相同:走资本主义道路;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挽救民 族危机。(2)不同:维新派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进 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一 │ 课前梳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目的:维护封建制度和捍卫封建思想。 [思考] 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有何进步性 与局限性?
一 │ 课前梳理
(1)进步性: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河, 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 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重 要影响。(2)局限性: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没有也不 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他们虽然主张抵抗外国侵略,反对 清王朝统治者对外投降卖国,但又不可能真正地依靠人民抵御 外侮,当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时,他们便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 面。魏源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 的特点是维护封建统治,因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2022-2023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2022-2023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特点: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 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3、代表:李大钊 A、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1918年10月《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1919年5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第一次在中国比较系统地
介绍马克思主义) D、在北大、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课程
3.评价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 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为洋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3)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进行实践。
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3、主张(或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4、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5、主要活动: 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同:(目的)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
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 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课堂总结: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 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 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3.作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是爱国的 ——挽救民族危机 (3)是进步的 ——走资本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 (4)具有启蒙作用 ——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5)利于传播资级革命思想
思想方面:启蒙思想传 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袁世凯在文化域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矿区中学王娜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高二学生2、学科:历史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利用百度搜索查阅有关顺乎世界之潮流的内容。

二、教学课题《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课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派别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同一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人物的开拓性和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时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三、教材分析《顺乎世界之潮流》是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第一课内容,本课在本专题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由本课开始本专题讲述鸦片战争后各个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情况。

此外,本课与专题一也有着时间上的联系。

本课讲述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救亡图存过程中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思想主张,都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在中国进行变革的困难;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讲课之前要求学生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相关内容及他们的思想主张,从而有利于学生上课时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 乎 世 界 之 潮 流
“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睁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 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九州生气恃风雷,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万马齐喑究可哀; •大多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 ——龚自珍 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 事全与相反”——《海国图志》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 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 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 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 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 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 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 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 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 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 集》搜集较为完备。
a b
b b
a a c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 d
a
b
课外阅读内容:“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 “走向共和”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 在这里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兴起背景: (1)民族资义初步发展; (2)民族资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4)19C90S,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梁启超
谭嗣同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导引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潮流。

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潮的萌发、维新思想的成熟、民主共和思想的兴盛、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潮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等几个阶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20世纪初,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发动了辛亥革命;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把握基本线索:注意历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发展演变的整体线索,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加强联系比较: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社会的背景和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由此来分析理解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和每一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与特点。

注意与必修一政治救亡、必修二近代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变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树立正确观点: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地主阶级的探索还是资产阶级的道路在中国都行不通。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情景问题切入京师同文馆是在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于1862年8月设立的,以教授外语和西学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人才。

但遭到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正式开学时只招到了十名学生,但它是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外语和西学学院。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在这交汇与碰撞中谁输谁赢?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如何艰难迈上近代思想文化征程的呢?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睁眼看世界”讲述近代中国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本课第二目“维新变法”讲述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概况及影响。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乾县一中课时教案学科历史班级4. 8.10.15.21. 23 授课教师李荣国课题 3.1“顺乎世界之潮流”新知探究【教学环节3】新知探究: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新”在哪里?(1)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睁眼看世界”。

(2)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3)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但主要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而且没有完全付诸于实践。

2.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怎样评价?(1)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等措施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2)该观念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但其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史料探究: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序》(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答案①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含义: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2)如何评价这一思想?材料二的认识说明了什么?答案评价:①“师夷”、“款夷”的主张冲击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及“鄙夷”观念,启迪了思想解放。

②“制夷”的主张彰显了爱国之心。

认识: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对西方强大的认识肤浅,表面化。

【教学环节4】知识梳理:二、维新变法1.背景(1)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的兴起。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戊戌政变
•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 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 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 阅览奏章,犹不能尽。 ——梁启超
• “举国鼓舞欢蹈”是真的还是特指哪些人?
•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 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 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 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 意义: 1.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 也是对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 材料一:苟有议置造船械,师夷长技者,则曰糜 费,……苟有议翻夷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 ——魏源
维新派
资产
阶级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革命派
•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 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 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 王的回信
• 材料反映了中国君主的什么心态?
以“天朝上国”自居 “贵华夏”“贱夷狄”
•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 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 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但是 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 资本主义的新知识。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识,主 要通过“刺探西事”和“翻译西书”两个主要途 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顺乎世界之潮流”
林则徐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这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心路历程
这也是一条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
顺乎世界之潮流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19世纪 40、50年代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发展资本主义; ④启蒙:批判封建君权,宣扬天赋人权,自
由平等思想观念。 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背景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林则徐、魏源 (开明地主)
曾国藩、李鸿章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日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君主立宪制度 甲午战争 (资产阶级维新派)
落后就要挨打! ——近代中国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 结合必修Ⅰ专题二,梳理近代史上列强侵华史实?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结果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第二次
1856—1860
鸦片战争
英、法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法战争 1883—1885

《中法新约》
中日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1894—1895 1900—1901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 级力量弱小。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维新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①实践: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②爱国:提出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③进步: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和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 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 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人生总要有几个坐标来规划或者标识生命 的阶段与质量,国家也一样。19世纪以来的岁 月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度来说,不过 是一个小小的时间点。但这个节点对中华民族 的重要性却无与伦比,百味交糅,是沉重,是 耻辱,是鲜血,是伤痛,是从天空坠入地狱的 恐惧与沮丧,是在暗夜找寻光明的傍徨与曲 折……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第一章:走进世界潮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潮流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了解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世界潮流的兴趣和关注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潮流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为什么了解世界潮流很重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潮流的渠道和方式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潮流的定义和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展示法:展示世界潮流的相关渠道和方式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关注世界潮流的书面报告第二章:探索科技潮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潮流的发展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潮流对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对科技潮流的关注和探索精神2.2 教学内容介绍科技潮流的发展和影响解释科技潮流对生活的改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潮流的渠道和方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技潮流的发展和影响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科技潮流对生活的改变展示法:展示科技潮流的相关渠道和方式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关注科技潮流的书面报告第三章:追踪时尚潮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尚潮流的特点和趋势让学生认识到时尚潮流对个人形象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时尚潮流的关注和审美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时尚潮流的特点和趋势解释时尚潮流对个人形象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时尚潮流的渠道和方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时尚潮流的特点和趋势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时尚潮流对个人形象的影响展示法:展示时尚潮流的相关渠道和方式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关注时尚潮流的书面报告第四章:品味文化潮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潮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潮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文化潮流的关注和理解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文化潮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解释文化潮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文化潮流的渠道和方式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化潮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化潮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展示法:展示文化潮流的相关渠道和方式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关注文化潮流的书面报告第五章:拥抱潮流,成就自我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拥抱潮流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追求和应用潮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5.2 教学内容讲解拥抱潮流的重要性介绍如何正确地追求和应用潮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结合个人特点和潮流进行创新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拥抱潮流的重要性和正确追求潮流的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结合个人特点和潮流进行创新实践法:让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尝试应用潮流进行创新实践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评估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第六章:理解经济潮流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潮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潮流对国家及个人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经济潮流的关注和理解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经济潮流的基本概念解释经济潮流对国家及个人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潮流的渠道和方式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潮流的基本概念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经济潮流对国家及个人生活的影响展示法:展示经济潮流的相关渠道和方式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关注经济潮流的书面报告第七章:洞察艺术潮流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潮流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潮流对个人审美修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艺术潮流的关注和欣赏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潮流的多样性解释艺术潮流对个人审美修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艺术潮流的渠道和方式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潮流的多样性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艺术潮流对个人审美修养的影响展示法:展示艺术潮流的相关渠道和方式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关注艺术潮流的书面报告第八章:关注健康潮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潮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健康潮流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健康潮流的关注和应用能力8.2 教学内容介绍健康潮流的基本概念解释健康潮流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健康潮流的渠道和方式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潮流的基本概念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健康潮流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展示法:展示健康潮流的相关渠道和方式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关注健康潮流的书面报告第九章:把握教育潮流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育潮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教育潮流对教育体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教育潮流的关注和理解能力9.2 教学内容介绍教育潮流的基本概念解释教育潮流对教育体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教育潮流的渠道和方式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育潮流的基本概念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教育潮流对教育体系的影响展示法:展示教育潮流的相关渠道和方式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关注教育潮流的书面报告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到的世界潮流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持续关注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未来世界潮流的展望和创新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并总结所学到的世界潮流知识讨论持续关注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展望未来世界潮流并思考创新方向讨论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所学知识并讨论持续关注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实践法:让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尝试展望未来世界潮流的创新方向展示法:学生展示对未来的世界潮流的展望和创新想法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评估学生在展望未来世界潮流和创新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第十一章:潮流与个人发展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潮流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跟随潮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潮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11.2 教学内容讲解潮流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跟随潮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潮流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潮流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跟随潮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实践法:让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潮流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潮流的书面报告第十二章:潮流与社交互动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潮流在社交互动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跟随潮流对社交关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潮流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12.2 教学内容讲解潮流在社交互动中的作用讨论跟随潮流对社交关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潮流提升社交互动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潮流在社交互动中的作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跟随潮流对社交关系的影响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练习运用潮流进行社交互动1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评估学生在社交互动中的表现和成果第十三章:潮流与创新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潮流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跟随潮流对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潮流的创新思维和能力13.2 教学内容讲解潮流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讨论跟随潮流对创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潮流中获取创新灵感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潮流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跟随潮流对创新的重要性实践法:让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尝试从潮流中获取创新灵感1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学生提交关于从潮流中获取创新灵感的书面报告第十四章:潮流与可持续发展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潮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跟随潮流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潮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责任感14.2 教学内容讲解潮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跟随潮流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潮流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潮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跟随潮流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提出实现潮流与可持续发展平衡的方案1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评估学生在实现潮流与可持续发展平衡方面的表现和成果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跟随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世界潮流的持续关注和创新能力1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讨论跟随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持续关注和创新世界潮流1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讨论跟随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实践法:让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尝试提出持续关注和创新世界潮流的方案展示法:学生展示对世界潮流的持续关注和创新想法1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评估学生在回顾总结课程内容和提出创新方案方面的表现和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包括走进世界潮流、探索科技潮流、追踪时尚潮流、品味文化潮流、拥抱潮流,成就自我等十五个章节。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结论
如何顺应潮流并抓住机遇?个人和企业如何在顺乎世界中立足?为您提出宝 贵的建议和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文献
引用的相关文献及数据来源。深入了解顺乎世界的研究资料和参考文献。
《顺乎世界之潮流》PPT 课件
欢迎来到《顺乎世界之潮流》的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顺乎世界的概念、 全球化的趋势和顺乎世界的发展现状,以及顺乎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趋势。让我们一起探索顺乎世界的魅力吧!
概述
什么是顺乎世界?为什么需要顺乎世界?本节将解答这些问题并介绍潮流的 定义和意义。
全球化趋势背景
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趋势预测。探索全球化的背景和影响。
顺乎世界的发展现状
顺世界的总体发展现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顺乎世界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了解顺乎世界的发展和影响力。
顺乎世界的优势和挑战
顺乎世界的优势是什么?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探讨顺乎世界的优势、挑战 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篇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教案】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第一部分:教案内容一、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教学流程】本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线索是: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就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通过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通过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答: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说得对!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本专题的内容还可以跟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投影:专题联系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Ⅱ: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投影:冲击篇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预习案】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的人。

他主持编订的《四洲志》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⑵魏源:编成《》,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的思想。

所谓“师夷长技”,就是;所谓“制夷”,就是抵抗,战胜敌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第一步。

根据书本及补充材料,整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探究案】1、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初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出使中国。

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向最亲信的大臣们阐述了驾驭外夷之道:"朕于外夷人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若稍涉骄矜,则是其无福承受恩典,同时即减其接待之礼,以示天朝体制--此驾驶外藩之道宜然!"根据材料分析乾隆帝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思想?(提示: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2、材料二 1842年5月1日,大清道光皇帝在北京受到浙江前线的一封奏折,据说可以审讯俘虏了。

于是道光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咭(英吉利)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该国制造鸦片烟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图财,亦或另有诡谋?根据材料,思考五十年后,这一状况有没有改变?(提示:注意材料中的时间)3、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

思想文化史(三)顺乎世界之潮流

思想文化史(三)顺乎世界之潮流

第8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器物"层次1、抵抗派(19世纪四五十年代)——师夷长技术以制夷(1)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主要内容意义林则徐《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向西方学习之先河《华事夷言》主要是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魏源《海国图志》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方列强的侵略。

(3)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4)背景与原因①意义: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迈出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近代中国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②局限:理论体系不完整,未能付诸于实践;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

2、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体西用(1)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2)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3)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4)实践①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②派遣留学生③筹划海防(5)结果:以失败而告终(6)评价①进步性:冲击了保守观念,传播了西学;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②局限: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仅限于器物层次。

3、抵抗派与洋务运动思想主张的异同比较1、改良派(19世纪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①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2)目的:变法图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5)评价①意义: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提高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热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第一章:认识世界潮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潮流的定义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潮流的概念和定义分析世界潮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探讨世界潮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潮流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世界潮流现象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世界潮流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二章:探索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位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地位和角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影响力和机遇2.2 教学内容:分析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地位和角色探讨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影响力和机遇介绍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地位和角色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现象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影响力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三章: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策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策略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一些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策略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探讨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策略的重要性介绍一些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策略和方法分析具体的发展策略案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策略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发展策略案例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策略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四章:培养顺应世界潮流的意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培养顺应世界潮流的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一些培养顺应世界潮流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探讨培养顺应世界潮流的意识的重要性介绍一些培养顺应世界潮流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具体的培养意识案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培养顺应世界潮流的意识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培养意识案例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顺应世界潮流的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五章:应对世界潮流的挑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应对世界潮流的挑战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一些应对世界潮流挑战的方法和技巧5.2 教学内容:探讨应对世界潮流的挑战的重要性介绍一些应对世界潮流挑战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具体的应对挑战案例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应对世界潮流的挑战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应对挑战案例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对世界潮流挑战的方法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潮流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全球化对世界潮流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潮流特点6.2 教学内容:分析全球化概念及其对世界潮流的影响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潮流特点和趋势介绍全球化背景下的典型世界潮流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世界潮流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潮流现象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潮流特点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七章:科技创新与world trends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世界潮流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分析科技创新的概念及其对世界潮流的影响探讨科技创新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介绍科技创新领域的典型世界潮流现象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技创新的概念及其对世界潮流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科技创新领域的世界潮流现象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科技创新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八章:文化多样性与world trends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对世界潮流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分析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对世界潮流的影响探讨文化多样性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介绍文化多样性领域的典型世界潮流现象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对世界潮流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多样性领域的世界潮流现象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多样性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九章:可持续发展与world trends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对世界潮流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对世界潮流的影响探讨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介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典型世界潮流现象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对世界潮流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世界潮流现象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潮流中的重要性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十章:未来世界潮流的趋势与挑战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未来世界潮流的趋势使学生认识到未来世界潮流的挑战10.2 教学内容:分析未来世界潮流的趋势探讨未来世界潮流的挑战介绍应对未来世界潮流挑战的方法和策略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未来世界潮流的趋势和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世界潮流现象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对未来世界潮流挑战的方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和第七章中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潮流和科技创新与世界潮流的内容,需要重点关注全球化对世界潮流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在世界潮流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 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 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 的学者还说,正因为梁启超先生的存在,才使中 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 知识分子队伍。除了知识分子队伍之外,梁启超 还影响了一般的民众,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 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没有受到过梁恩公他的思想 的影响。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 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 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余秋雨旁述
“誓杀尽天下君 主,使流血满地球, 以泄万民之恨。” “势不得不酌取 西法, 适者生存。” “崇尚自由是 西方富强的深层 原因,自由是最 基本的价值,西 方所说的民主是 捍卫自由的一种 手段。”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 中学生的读物了。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 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 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 “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 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 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 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 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 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 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 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 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
“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 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 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 也。” “英国要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是 敢入内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膨裂, 再则伙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犹如鱼 躺在干河上,白来送死”。 “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中国宝贵之产。外国若不得此, 即无以为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 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 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 制度,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 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 道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 主义这一世界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世界潮流浩 浩殇殇,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梁启超先生把中国人学习西方从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称 之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 以自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民主和科学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 的眼光审视世界。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温家宝总 理以林则徐诗 句作为工作态 度的追求 : “我心里总默 念着林则徐的 两句诗:苟利 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 之。这就是我 今后工作的态 度。”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
维新变法第一人 舆论界天之骄子 为维新慷慨赴死第一人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
主 张 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 资 康有为 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 产 必要性 阶 梁启超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民权思想 级 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 维 谭嗣同 效仿西法 新 派 代 表 特点 政 治 制 度 : 君 主 立 宪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个主题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 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 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 主?” “该国制造鸦片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图财, 抑或另有诡谋?”
《坤舆全图》所传达的地理学理论与世界知识, 包括地圆说、五大洲观念、经纬度的概念和测量 方法、气候带的划分方法、地理大发现的新成果、 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是前人闻所未闻的。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年— , 1610年)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 1623年— 1688年)
洋务运动
洋务派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
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 评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的口号,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 战
魏源的《海国图志》据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 志》等著作,综合自己的研究所得而增订辑成。该书 1842年初的刻本为50卷,1847年扩至60卷,1852年再增 为120卷。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 (60卷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 界增添了无限活力。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 “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片战争覆辙的危险, 各界深感不安。《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此时传入日本,正好适合了日 本人民改变本国命运的心态,遂掀起轰轰烈烈的“攘 夷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与《海国图志》有极深的思 想渊源,这一点中日两国学者的看法基本相同。
1773—1782年,中国花了十年时间,编 撰了《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上的又一座 万里长城,而与此同时西方在物质科学、精 神领域方面飞速前行。 “我们在收集古代文献, 他们在探索现代未知;我 们在注释,他们在设计; 我们在抄录,他们在实验; 我们在缅怀,他们在创 造……”
从上述材料中,你对中国得到怎样的结论?
“(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 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 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 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1842年5月1日,大清帝国道光皇帝在北京收 到浙江前线的一封奏折,据说可以审讯俘虏 了。于是道光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咭(英吉利)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 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
• 材料: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 图志》“非山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 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地希望把魏源的外 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策士之 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 想说成是“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袁南生 • 结合材料指出魏源对清政府主张产生什么 影响?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 复 择,适者生存。
“上师尧舜三代, 外采东西强国,立 宪法,开国会,行 三足鼎立之制,则 中国之治强,计日 可待。” “时诸侯皆祭天 地,孔子定为天子 祭天地。”
康有为(1858~1927)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 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 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 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 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把 孔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徐继畲
维新变法
1、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产生,奠定了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使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不断壮大,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 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李鸿章 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随着姚莹的《康輶纪 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等新的著述不断出现,“睁眼 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 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独立而探究、学习西 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 主流。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 变……变则通,通则久”。 ——梁启超《变法通议》 ”朝士即有言西法者,不过称其船 坚炮利制造精奇而已;所采用者, 不过炮械军兵而已,无人知有学者, 更无人知有政者。自甲午东事败后, 朝野乃知旧法不足恃,于是言变法 者乃纷纷。 梁启超(1873~1929) —— 《戊戌政变记》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 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 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 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 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 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器物
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