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李清照词全集》
该书收录了李清照的全部词作, 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是研究李清照词的重要参考书 。
《李清照传》
该书从生平、家庭、时代背景等 方面对李清照进行了全面介绍, 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思 想内涵。
阅读与《声声慢》主题相关的诗词
《醉花阴》
该诗与《声声慢》主题相近,都表达 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阅读时可以 相互比较,加深理解。
《声声慢》导学案
授课教师:
2024-01-04
目
CONTENCT
录
• 了解作者及背景 • 解读《声声慢》 • 品味《声声慢》的艺术特色 • 拓展阅读
01
了解作者及背景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总结词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详细描述
李清照生于1084年,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李格非之女,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 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与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 苦。她的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夏日绝句》等。
04
拓展阅读
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如梦令》系列
李清照的《如梦令》系列是其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多个脍炙人口 的作品,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展现了李清照的词风和 情感世界。
《浣溪沙》
李清照的《浣溪沙》系列词作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了解其创 作风格和情感变化的珍贵资料。
阅读关于李清照的研究文献
分析《声声慢》的意象
总结词:细腻分析
详细描述:《声声慢》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黄花、梧桐、细雨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细腻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内 心世界,感受其情感的变化。
探讨《声声慢》的主题思想
总结词:深入探讨
《声声慢》导学案
比较阅读:《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实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这首词抒发了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4、词中间接抒情的有: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试加以分析。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实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来说,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对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9.3《声声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任务二:结合文章注释,感悟悲苦愁绝 ——《声声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愁”的情感脉络。
2.抓住重点意象,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极化情感。
3.就诗词的内涵,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任务一:细致品味李清照的两首词,体会它们的节奏和情绪
《点绛唇》节奏: 情感:
《如梦令》节奏: 情感:
点绛唇
宋·李清照
效果:
任务三:赏析意象
(一)找出词中典型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意象,就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词人在写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请大家在词中找到作者选取的意象,感悟愁情。
(二)不同文人写秋选用的意象有哪些?
任务四:借景抒情题如何规范作答(回扣教材课文《登高》——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借景抒情题的答题规范:
1.
2.
3.
登高
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杜甫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什么情感?
课堂小结(一课一得)
一、任务五(作业设计):李清照,我想对你说。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分水岭,前期(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词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二、导演过程(一)预习检查1、诵读指导寻寻/觅觅(mì),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体会词人“愁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品味叠词的作用,分析如何以意象传“愁”。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点拨探讨【知识链接】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2、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一、整体诵读二、品读情感1、在词中找出能直接反映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词,有什么作用?(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三、鉴赏意象思考: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的?补充:意象:融合了作者情感的物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可联系我国古典诗歌中“酒”的象征意义来体会)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点拨:联系词人前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来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满地黄花堆积。
声声慢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编号:2023-10《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2. 通过揣摩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品味诗词艺术特色。
3、积累古诗常见意象,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知人论世1. 走近词人李清照(110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
宋代女词人,派词宗。
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
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深厚;后: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前: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 创作背景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3. 解题“声声慢”是词牌。
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其题序云“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曲词。
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4. “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之一。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研读课文,结合意象、背景、词人际遇体会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合作探究1、怎样入愁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2、缘愁选景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3、为何生愁结合词人的身世来看一看她到底有哪些愁苦呢?(三)总结我通过这首词学会了什么?三、巩固练习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课外知识拓展1、李清照写愁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诗句积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教学目标】1、品味《声声慢》的美感。
2、捕捉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的“愁”。
3、从以愁入词的诗词中理解愁情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1、品味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的别样“愁”情。
2、通过本文扩展联系别样愁情的表达。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一、助读资料(一)正文注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天气变化无常,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8)怎生:怎么、怎样。
生:语助词。
(9)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0)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我苦苦地寻觅着,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
这忽冷忽暖的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
看到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菊堆积着,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时正黄昏,一点一滴的落着。
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
诗文笔力雄健,情辞慷慨。
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
所著《词论》,多有独立见解,主张协律,崇尚典雅、情致。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预习案(25分钟)一、预习目标:1.熟读本词,了解作者常识及文体常识。
2.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内容(一)熟读本词,了解感情基调,争取背过。
(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及诗歌风格。
1.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其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内容多是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多是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词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2.相关背景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金国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9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国破、家亡、夫死的种种悲惨遭际,使她的孤寂凄清的心绪与日俱增。
北宋灭亡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不但不思北伐,收复国土,反而追逐歌舞,粉饰太平,仍继续着元夜狂欢的旧传统。
对此李清照深感忧虑。
[《声声慢》导学案]声声慢李清照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声声慢李清照导学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李清照的《声声慢》。
2、解析:《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词的能力。
欣赏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2、能抓住词中的关键词句来解读词人的愁情,理解因何而“愁”。
3、能结合本词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
2、解析:《课标》中有关诗词的教学目标是:“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选入高中课本里的古诗词曲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可谓字字玉玑。
它是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涵盖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最好教材。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李清照的前期创作与后期创作变化比较大,她的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比较突出,学习本课时应先让学生了解词人的身世经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中“愁”的由来。
2、鉴赏诗词主要是把握感情、体会意境,不要让学生纠缠于其中一个文言词语的字面意思上,而应注意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导入→检查自主学习情况→找意象、明意蕴→知识迁移与拓展→目标检测→小结(二)教学情景1、导语: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相关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李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无忧无虑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任务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戚戚.()憔.()悴.()乍.()暖还.()寒2.解释划线的词语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憔悴损..()...()这次第3.《声声慢》的词眼是_________。
【课堂学习案】【任务二:文本自研习】1. 《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古代诗人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失去丈夫时写的,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我们将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导入引导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一下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声声慢寻寻觅觅,声声慢寻寻觅觅,春似眉心,,,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是一首词牌名为“声声慢”的作品,以反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描绘了词人内心无尽的思念。
而后面的几句则表达了对故人心意易变的失望和痛惜。
二、理解词义1. “声声慢寻寻觅觅”,这句话中的“寻寻觅觅”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寻寻觅觅”形容了词人望文生义地寻找声音的状态,意思是渴望寻找到故人的消息。
2. “春似眉心”,这句话中的“春”和“眉心”分别指代着什么意思?“春”这里是指比喻,意为像春天一样美好;“眉心”是指眉间,也指代了心中最深处,表达了词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3.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两句话中的“故人心易变”想要表达什么含义?这两句话是词人对故人变心的痛苦表达。
词人感叹故人对她的心意竟然如此易变,表达了她对故人的失望和痛惜之情。
三、欣赏词句1. 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阅读词句中所感受到的情感。
(学生回答,老师进行点评)2. 请大家从词句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喜欢。
(学生回答,老师进行点评)四、文化背景解读《声声慢》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她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的作品多以痛惜失去的爱情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写作训练1. 请大家回忆一下《声声慢》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试着写一个段落描述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2. 请大家将这段文字进行排版,并确保书写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学生进行排版和修改,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
《声声慢》导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难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导学基础知识】一、一词多义二、词类活用乍暖还寒时候(形容词作动词,变暖;变寒)三、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今义: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答案] 1.古义:凋零、枯萎。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一)历史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词人的代表之一。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84 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在朝为官,藏书甚富。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优厚的家庭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反应在她早期的词作中,多是少女的无忧无虑,和悠闲自在的生活。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
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丧夫,改嫁,休夫,我行我素。
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
她写诗,也是中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其中一座名字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从此,她的名字闪耀在宇宙的天空里。
【导读理解】1.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使用多处叠词,请简要分析这些叠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情感的。
[答案]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描绘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意境。
《声声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课前延伸1、历史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2、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她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
[作品]代表词集《漱玉词》。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课堂研习一、预习自检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的注音。
惨惨( ) 戚戚( ) 乍( ) 还( ) 将( )憔悴( )2. 译文二、朗读品味1.划分节奏,标划重音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张春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感受后期作品的情感特征。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通过想象,构造情景去品味诗歌情感。
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
【学习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通过想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课前积累】 1、 关于词人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琴瑟和弦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合著《金石录》,共赏奇文 “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颠离漂泊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
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
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48岁,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
报官告发了张汝舟,获准离婚, 按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
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约73岁,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2、故作回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声声慢李清照导学案
声声慢李清照导学案声声慢李清照导学案引导语: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
下面是这首词的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 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乐” 。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 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声声慢》 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反复诵读,品味《声声慢》的语言美,感受词中蕴含的情感。
3、学习并掌握运用叠词、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把握词人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词中叠词、意象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难点(1)体会词人“愁”的深层内涵,理解其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对词作的影响。
(2)将诗词的赏析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诗词阅读中,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此时,北宋灭亡,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一系列的打击,生活颠沛流离,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忧愁。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的景色,抒发了她饱经忧患、孤独无依的愁苦心情。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乍暖还寒()憔悴()梧桐()堆积()2、解释下列词语。
(1)寻寻觅觅:(2)冷冷清清:(3)凄凄惨惨戚戚:五、诵读感知1、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读出词的韵味和情感。
六、文本赏析1、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三句运用了叠词的手法,不仅在形式上富有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生动地展现了词人空虚、迷茫、凄凉、悲苦的内心世界。
“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若有所失、心神不定的状态;“冷冷清清”写出了环境的孤寂、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则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愁苦。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句话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点明了时节气候的变化无常,也为下文描写秋景和抒发愁情作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导学案
www.5y
kj.co
m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
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
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
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
【听读思考】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
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www.5y
kj.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