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加强陕西省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0 前
地球 上 的 水 资源 , 广 义来 说 是 指 水 圈 内水 量 从
的供需 矛盾 日趋 突 出。优 化 配 置 、 理利 用 和 有 效 合
保 护是 保证 水资 源可 持 续 利 用 , 现 经济 社 会 可 持 实 续 发展 的必 然选 择 。 中 国是 一 个严 重 缺 水 的 国 家 , 陕 西省 又是 中国最缺 水 的省 份 之 一 , 水资 源 的可 持 续 利用 对 实 现 全 省 社 会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举 足 轻 重 。研究 全 省水 资源 及 其 供 需状 况及 发 展 动 态 , 探
陕西省铜川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分析
陕西省铜川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4T07:37:42.133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期作者:蔡琳[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用水量偏低,我们需要探寻如何高效使用有限的水资源郑州大学河南省郑州市 45000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用水量偏低,我们需要探寻如何高效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同样,陕西省铜川市水资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对铜川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文资料、水系、水资源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铜川市水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平衡;措施;铜川市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ongchuan City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also increasing, which requires a higher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China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but the per capita water consumption is low.We need to explore how to use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effectively. Similarly,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ongchuan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facing the same problem.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level of water resources in Tongchuan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is relatively low.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ongchuan's physical geography, social economy, hydrological data, water system, water resources overview,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gives its own opinions,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ongchuan'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1.陕西省铜川市概况1.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铜川是陕西省省辖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与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与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当前,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在农业领域,灌溉用水占据了大量的水资源。
许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工业用水方面,一些高耗水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且排放的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生活用水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了水危机。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1、水资源量与需求量的平衡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衡量水资源开发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不同领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越高,可持续性越强。
3、水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水质达标率、废水处理率、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良好的水环境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4、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包括水资源管理法规的完善程度、水资源规划的科学性、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执行力等。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性。
陕北石油产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靖边县为例
陕北地 区地处黄 土高原 , 水资 源贫乏 , 植 被覆盖率 低 , 水 土 流失 强 烈 , 荒 漠化 严重 , 区域 生 态环 境脆 弱 , 生 态 均衡 显 明失 调, 但 与此 同时 , 该地 区又是 能源 、 资 源 富集 区 , 被誉 为 中 国的
科威 特。随着大 量石油 、 天然 气等资源 的大量 开采使本 来就脆 弱 的生态环 境遭到 了破坏 , 造成 了地 面下 陷 、 地 表水 断 流和环 境 污染等诸 多 的生 态 问题 , 严重 威胁 着 当地经 济 、 环 境 的可持 , 对其进 行生态 环境 的现状准 确定 量评 价 , 找 出其生 ( 1 . 兰州大 学地质 科学 与矿产资源 学院 甘 肃省西部 矿产资源重点 实验 续 发展I 室, 兰州 7 3 0 0 0 0 ; 2 . 青海省 柴达木综 合地质矿 产勘察院测试 中心 , 格 尔 态危机根 源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 旨在利用 广泛应用 于生态定量 木8 1 6 0 0 0 ; 3 . 兰州大 学西部环境 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 兰州 7 3 0 0 0 0 ) 评价 的生态足迹模 型 ,选取 陕北石油 出产重 地靖边县 为例 , 运 摘要 : 陕北石 油产 区气候敏 感 , 自然环 境 恶劣 , 是 我 国 生态建 用该 县 2 0 0 1 ~ 2 0 0 8 年 统计年 鉴数 据I 3 1 , 计算 并 分析 近 8 年 内全 设 重点 区。 近年 来化石 能源的大 力开采导致 当地本 来脆 弱生 态 县生 态承 载力 、 生态 足迹 和生态 赤字 的变 化情 况 , 从 而定 量评 环境发 生 了显著的 变化 。 为准确对石 油产 区近年 来生态环境 变 价化 石能源开发对 该县生态 环境 的影 响程度 , 并 着重分 析石油 开采 对靖边县生 态可持续 发展 的影 响 , 为政府相 关决策 提供参 化情 况进行定量研究,文章选取陕北石油产出重地靖边县为 例。 运 用 生态足迹模 型 对其 2 0 0 1  ̄ 2 0 0 8年 的生态足迹 变化进行 考 。
榆林 环境 调研报告
榆林环境调研报告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林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调研报告将从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榆林市的环境状况。
首先,水资源是一个关键的环境指标。
榆林市的主要水源是黄河和伊洛河。
据调查,榆林市的年平均水资源量稳定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属于富水区。
然而,由于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和污染,榆林市已经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据统计,榆林市的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地下水开采量已超过了地下水补充量。
这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其次,空气质量是榆林市环境状况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由于榆林市的工业和交通等活动,空气质量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榆林市的空气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仍然存在严重污染的情况。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这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第三,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榆林市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资源,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因素,榆林市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榆林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了30%以下,多个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综上所述,榆林市的环境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榆林市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榆林市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单 指标评 判矩 阵 ; 为 各评 价 区域 水 资源 可持 续 利 B 用 对各评 价等级 的隶 属度 ; s为评语 集 。 模糊综 合评 判模 型建立 的步骤 为 : ( )熵权 法确定 指标 的权重 系数 A。 1
的隶属 度之后 , 还需 要 根据 一 定 的 方 法来 判 定其 所 属的质 量等级 。 模糊 综 合指 数 法 综 合 考 虑 了各隶 属 度对评 价结果 的 贡献 , 它较 最 大 隶属 度法 和模 糊 综 合级 数法 等更科 学 、 精 确 , 更 因此 , 文 应 用模 糊 综 本
P = B ×S = A ×R × ( ,, ,,) 12 3 4 5 () 3
和社 会经 济发展规 划提供 决策依 据 。
式中, P为评 判结 果 ; 为权重 系数 矩 阵 ; 为 总 的 A R
1 水 资源 可 持续 利 用 评 价 模 型
1 1 模 糊综 合评判模 型【 . 】
陕北 地 区水 资 源可 持续 利 用 评价
刘 丹 丹 ,宋松 柏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学 水 利 与建 筑 工 程 学 院 ,陕 西 杨 凌 7 2 0 ) 西 1 10
摘 要 :以水 资 源 复 合 系 统 为基 础 , 立 了 陕 北 地 区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用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用 模 糊 综 合 评 判 方 建 应 法 和 人 工 神 经 网 络方 法 对 该 地 区 1 9 ~2 0 年 的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水 平 进 行 了定 量 评 价 。 结 果 表 明 : 96 05 陕北 地 区 除 本 身 干 旱 缺水 以外 , 污染 、 态 环 境 恶 化 、 水 效 率 低 和 经 济水 平 不 高 是 影 响 该 区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的 主 要 因 水 生 用 素 ;9 6 0 5 安市 和 榆 林 市 的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水 平 均处 于较 弱和 中等 之 间 , 呈 上 升 趋 势 , 高 陕北 地 区水 1 9 ~2 0 延 且 提
榆林市水资源现状与评价
榆林市⽔资源现状与评价榆林市⽔资源现状与评价鲁向平西北农林科技⼤学陕西杨凌⽔是⽣命之源、⽣产之要、⽣态之基。
⼏千年以前圣贤先哲管⼦就说过:“地者,万物之本原,诸⽣之根苑也。
⽔者,地之⾎⽓,如筋脉之流通。
”随着⽔资源的逐渐匮乏,⽔的经济、社会功能性⽇趋显著,⽔在经济社会的地位⽇趋提⾼。
榆林市⽔资源总量为40.84亿⽴⽅⽶,⾃产⽔为32.53亿⽴⽅⽶,占79.7%。
其中⾃产径流量26.79亿⽴⽅⽶,可开采地下⽔资源量5.74亿⽴⽅⽶,⼊境客⽔量8.31亿⽴⽅⽶。
其主要特点是:⼀、地表⽔贫乏,分布不均1、⽔系基本状况。
本区⽔系有内流及外流两类。
是陕西省唯⼀具有内流⽔系及内陆湖泊的地区。
外流⽔系均属黄河流域。
(1)内流⽔系。
内流⽔系的流域⾯积较⼩,共1933.6平⽅公⾥,占全区⼟地总⾯积的4.5%。
主要有⼆:⼀是定边县境内的⼋⾥河流域,为全省最⼤的内流河流,全长 51公⾥,流域⾯积1373.4平⽅公⾥,常流量0.2~1m3/秒。
⼆是神⽊县北部的红碱淖为中⼼的内流⽔系,有七条内陆河注⼊,其中以莽盖河、齐盖素河、尔林兔河、前庙河较⼤,总流域⾯积约1500平⽅公⾥,在区内有560.2平⽅公⾥。
北部风沙滩地区的低洼部位,分布着许多内陆海⼦(湖泊),⼤⼩共200多个。
在⼀些海⼦周围也有⼩的内陆河流,全区海⼦⽔⾯共18.09万亩,其中以红碱淖海⼦最⼤,⽔⾯10.05万亩,平均⽔深6~7⽶,最深20⽶。
(2)外流⽔系。
皆属黄河流域。
黄河为陕晋界河,本区从河曲⾄⽆定河⼝,经本区东界约270公⾥,落差200⽶,境内有35条河流注⼊。
主要有⽆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三个较⼤⽔系,另外有佳芦河、皇甫川、⽯马川、孤⼭川、清⽔川等。
其中以⽆定河最⼤,区内流域⾯积占全区⼟地总⾯积的47.8%,其⽀流有52条,较⼤的有芦河、榆溪河、⼤理河、淮宁河。
2、⽔资源状况。
全区⾃产径流总量年均26.79亿⽴⽅⽶,占全省年均总量420亿⽴⽅⽶的6.38%,外流河24.33亿⽴⽅⽶,占全省⼊黄径流量107亿⽴⽅⽶的22.74%。
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李怀智等 : 陕西 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1 3・ 9
的水 资源承 载 力形成尖锐 矛盾 。陕南 水资源 相对 丰 富 , 资源 总 量 3 5 m。水 力 资源 理论 蕴 藏 水 1亿 ,
量 75 K , 2 万 W 可开发水力资源 3 2 K 。 3 万 W 总体 水 质 良好 , 但水 资源 开发 利 用率仅 为 8 , 力资 水 源利用率仅 4 。水资源 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利 2 用, 也未形 成 以水资源 为支撑 的支柱 产业 。 陕南是
维普资讯
・1 2・ 9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李怀智 , 季宏 民 , 王省俊
( 南市抽 黄管理 局 , 渭 陕西 渭南
提
750 ) 1 3 0
要: 陕西省是我国缺水严重的省份之一 , 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对 实现 新世 纪全省社会经齐的可持 续
途受阻, 而且可能给陕北地区留下生态灾难 , 这是
应当十分警惕的!关中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地区 之一 。水资源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 1 %, 口 8 人
陕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省份之一。全省 多、 城市密集、 水浇地多 , 经济总量占全省的 8 % O 水 资源 总 量仅 为 42亿 m。人均 、 4 , 亩均 水 资源 占 以上 , 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极不匹配 。 前水资 目
有分 别 只占全 国平 均水平 的 5 和 4 6特别 4 2/。 9 是 水 资 源 时 空分 布 严 重 不均 ,5 6 %集 中在 汛 期 , 7 %集 中在陕 南 , 关 中、 1 使得 陕北 的水资源更 加紧
源开发利用程度 已经超过 5 , o 0其中地下水可开 / u 发 利 用 率 巳超 过 9 , 0/ 引发 了较 严 重 的 环 境 问 9 6 题。水质污染危及居民饮水安全及近年来渭河水
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指数五 个指 标分 析 区域 内生物 、植被 、水 网 、土
( 地理信息 系统 ) 等现代 信息 技术领域[ , 7 评价 的对 ]
象涵 盖了农 业、城市 、山区 、草地 、环境保 护区和 沙漠化 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等 。
针对 陕北 地 区生 态 环 境 质量 进 行 评 价 及 分 析 ,可以有效 的反 映近年来 陕北 地 区退耕还 林还
3 5
为统计单 位获 取 ,同时 由于研究 区 内 1 9 — 2 9 7 ∞4 年 问 ,各级政 府为改 善生 态环境 质 量实施 退耕 还
林 ( ) 生 态 建 设 工 程 ,人 类 活 动 对 该 区 域 生 态 草
环境 变化 的影 响具有 显著 的行政 区域 特征 ,因此 在本 次生 态环境 质量 评价 中 , 确定 以研 究 区 2 8个 行 政县 ( )为基本 评价单 元 ,分析 各单 元 生物 区
制 ,如污染 负荷 、水 网密度 等 ,只能 以行政 区划
作者 简 介 :周 辉 (9 9 ) 山东 金 乡 人 ,男 .学 士 ,助 工 ,从 事 GI 用 与 开 发 。 17 一 , S应
维普资讯
20 ( ) 0 7 6
周 辉 :陕北 地 区生 态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作 为评 价 单元 ,地 理坐标 3 。8~3 。5N、1 7 44 93 0。 1 1 11 5~ 1 。5E之 间。 评价 区域土地 面积 为 8 0 39 0 k , 占陕 西省 土地 总面积 的 4 。 m O 1 评 价 方法 和数据 来源 目前 国内用 于 生态环境 质量评 价 的方 法 有层
地 退化 以及 环境 污染等 情况 ,通过赋 予各 个 指标
不 同的权重 ,计算 区域 生态环境 质量 指数 ( 简 称E ) QI ,综合评 价 区域总体 生态 环境 质量 。
最新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精品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随着城市规模和工业建设的发展,地下水质量不断下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陕西区域地表水环境状况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陕西省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资源状况1.1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等因素影响,根据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可分为五个不同特征的水文地质区。
陕北沙漠高原区,为上覆砂层的孔隙水和下伏的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水量较丰富;陕北黄土高原区为上覆黄土层的孔隙、裂隙水和下伏的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水量不丰富;关中盆地区包括冲积、洪积平原、黄土塬和山地,具有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的河谷盆地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水量丰富;陕南区除汉中、安康等几个小盆地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量丰富外,广大山区均为裂隙水,其转化补给地表水成为河川径流的基流。
1.2地下水资源量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在河谷盆地与平原区采用补给量综合法,在丘陵山地区采用排泄量法。
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计算面积为20.47万km2,多年平均天然补给资源量为170.66×108m3/a.陕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38.03×108m3/a,关中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58.34×108m3/a,陕南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74.28×108m3/a.1.3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为55.86×108m3/a.按含水岩类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为47.44×108m3/a,基岩裂隙水为0.78×108m3/a,岩溶水为7.64×108m3/a,分别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84.93%、1.4%和13.67%.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可开采资源量为45.68×108m3/a,长江流域可开采资源量为10.48×108m3/a,分别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81.77%和18.13%.2区域水资源概况和供用水情况2003年到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由574.6亿m3下降到390.50亿m3,供水总量由74.6亿m3增加到88.04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比例由55.84%增加到61.40%,地下水供水比例由44.16%下降到37.90%.可见,陕西省地下水的供水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水资源结构也逐渐从地下水转向地表水。
关于开发利用陕北水力资源的思考
2、 水 力资 源 利 用水 平低 结合 笔者在陕北 地区的 长期工作 的经验 , 此地 区水力 工程建设远 远跟不上
节约用 水在广 义上是 指在 通过科学 的分析 研究 每万元 G D P 的耗 水量 与节
水力 资源 利用好 , 推荐 陕北 的工 业、 农 业生 产水平 提高 , 提 高居 民的收入 水平 ,
加快生态 可持 续发展 , 建立和 谐陕北 , 实现 陕北地 区振兴有着 至关重要 的作用 。
= 陕 北水 力资 源发 展存 在的 主要 问题
1 、 水 资源 污染 严重
实施 , 工 业用 水量 将与 日俱 增 , 水资 源供 需矛盾 将 日益 突 出[ 2 1 。 因此 , 工业 节水 势在必 行 , 应采 取 以下 主要措 施 : 首 先应从 管理人 手 , 藉助 法制和 经济 手段 , 促 进企业 把工 业用水 量 、 耗水量 、 水 的重复 利用 率和万 元产值 耗水 定额 纳入企 业 技术 经济 指标体 系 , 以期在 减少用 水量 的同时 降低污 水 的排 放量 , 在生产 工 艺
水发展机制的基础上 , 依据陕北地区的需求, 提出节水指标 , 并制定相应的节水
方案 , 通过对 比不 同的方 案从 中找 出一个最 佳 的投资收 益效果 。 目前 陕北地 区 居 民节水 意识淡薄 , 政府 应该尽可 能的 引导民众进 , 进行 节水教育 宣传 , 大力 推 广节水设 施 , 给 生产厂家 一定 的补 贴 , 保 证城 乡生活用水 及生态用 水 , 稳定农 业 用水 , 兼顾其他 用水 , 发挥供水 综合效益 , 使有 限 的水 资源产 生出最大 的经济 效
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介绍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工具和指标。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和指标1. 概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保证未来代际的水资源需求得到满足。
2. 指标(1)水资源总量:衡量可利用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等。
(2)水资源质量:衡量水质的好坏,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水资源可持续性:衡量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包括水资源开发程度、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等。
(4)水资源利用效率:衡量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包括用水管理水平、节水技术应用、用水量控制等。
三、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工具1. 方法(1)水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利用历史数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预测未来水资源需求。
(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通过对用水效率、用水结构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
(3)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通过综合评估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可持续性。
2. 工具(1)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监测、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发布等。
(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软件:该软件可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模拟分析,帮助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
(3)生态环境评估软件:该软件可以对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帮助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案例分析1. 中国华南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中国华南地区具有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等天然优势,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快速的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一直处于高水平,已经到了危机边缘。
通过对华南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华南地区未来水资源需求将会逐年增加。
陕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Ab t a t s r c :Th s p p r a ay e h it i u i n o t r r s u c ,s i e o i n a d w a e c l g c l n io i a e n l z s t e d s r t f wa e e o r e o l r so n t re o o io v r n b o e me t n r s n s s me c u f r m e s r s f r t e e p o lm s n ,a d p e e t o o n e a u e o h s r b e .
9月 , 且 7 的 降 水 集 中在 陕 南 , 得 夏 秋 多 并 5 使
雨, 冬春 干 旱 少雨 , 旱涝 不均 , 灾害 性 天 气 频繁 。
2 2 水 土 流 失 .
陕 北 黄 土 高 原 是 我 国 水 土 流 失最 严 重 的地 区 , 水 土 流失 面积 4 3万 k , m 占全 国水 土 流 失 总 面 积 的 7 ; 省 平 均 每 年 向 黄河 输 沙 7 7 8万 t其 中有 2 全 37 , 7 . 产 于陕 北 ( 口一 龙 门 区 ) 向 长 江 输 沙 5 5 93 河 ; 76
污 染 。 十余 年 为缓 解 水 资 源 匮 乏 , 量超 采 地 下水 近 大 也 带 来 了严 重 的地 质 环境 问题 。
张 淑 敏
( 西 省 水 文 水 资 源 勘 测 局 ,陕 西 西 安 7 0 6 ) 陕 1 0 8
摘 要 :研 究 了 陕 西 水 资 源 的分 布 、 土 流 失 以 及 水 生 态 环 境 状 况 。并 提 出相 应 的 思 路 与 对 策 。 水 关 键 词 : 资 源 } 土 流 失 ; 环 境 污染 ;可 持 续 利 用 水 水 水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探讨
(4)洛川塬是我国黄土高原沟壑区除 董子塬外,保存最大且较完整的塬面之一。 其特殊的地理、地质构造决定了水土流失 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塬面冲刷剧烈,沟头 延伸发育活跃,沟谷下切,坡陡沟深川窄。 但是,也有黄土层深厚,光、热、气、雨资源 优越,基本农田开发潜力巨大,开发投资也 大,亩动土量在 800 m3~1000m3,亩开发投 资也在千元以上。省、市应当把洛川作为特 殊区域,在综合治理项目上给予倾斜,以缓 解“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矛盾,实现 保塬固沟的目标。陕西水利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C
灌 区
陕 西 水 利
SHAANXI SHUILI 2009.4
1 延安市水资源现状
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 土地面积 3.7 万 km2,由南向北依次被北洛 河、延河、清涧河三大支流分割为渭北旱 塬、黄河沿岸残原区和白于山区丘陵沟壑 区。区内水资源总量 13.35 亿 m3,可开发利 用量 6.81 亿 m3,开发利用率 51%。
节约用水宣传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民众对我市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 够,水忧患意识不强,节约水意识,保护水 意识不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和 重意义认识不足。
4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 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市水资 源开发利用应以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重点,用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4.1 加强水资源统管,推行水务一体化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策略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本文主要结合陕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分析了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而探讨了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保持水土。
标签:水土流失;原因;治理策略我国陕北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处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和半温带地区,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该地区大部分的地貌特征是沟壑区、塬梁峁遍布,而且陕北地区是我国煤、油、气资源蕴含丰富的地区,也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然而该地区水资源紧缺,且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陕北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因而,为了促进陕北地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综合治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缓解缺水问题,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1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1 人为原因首先,由于陕北地区的地、矿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榆林地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没有重视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了周边地区的山体和植被,煤坑几乎挖到可以触及的任何地方,已经触及到山腰、山梁、山沟,甚至挖到河道附近,这不仅造成了陕北地区山体和植被的破坏,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而且还造成了河道的堵塞问题,反过来也不利于陕北地区煤矿的运输,另外,在煤矿开采之后矿土层和尾矿乱推放现象使地表形成几百米高的土丘,然而这种土丘没有任何植被覆盖,在降雨时期水流的冲蚀作用更为明显,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本的土体和生态平衡,一旦遇到地震、沙风暴和雨水等自然灾害,就极易引发山体滑坡的塌陷现象,不仅加剧了水土流失,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其次,陕北地区交通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本的土体结构,在修路过程中土方开挖使本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层在打开后,新的土层裸露地表,或者破坏了原本植被覆盖较少的土层,甚至造成植被不能恢复的严重问题,使土层变得疏松,一旦遇到雨水的冲蚀就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和山体塌陷灾害;此外,由于人们放牧畜牧养殖的发展也减少了地表的植被,造成土层疏松,加剧水土流失。
浅谈陕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科学防治病虫害 。 目前以农药防治为主的前提下 , 在 根 据危害发生 的具体情 况 , 指导农 民使用那些低 污染 、 低残 留的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可靠 的淡水供应 , 以适量 的淡 又要 合理、 安全的农药施用技术。 即根据 水来保持生态环境 的良性发育 , 为人类创造 良好的生存环境 。 农药。同时指导采用科学、
2 1年第7 00 期
( 12 总第 4 期)
串固高新技术企业
C ma Hi Te h En e p i e h — c tr rs
No . 2 0 7.01
( u li t C mu tey 12 av NO. ) 4
浅谈陕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曹国栋
( 陕西省礼 泉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 陕西 礼泉 7 3 0 ) 12 0
摘要: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 文章介绍了陕西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水生态环境
状 况以及 水土流失情况 , 并从制 定环保 制度、 强环保教 育、 加 优化水 资源配置等 方面提 出了陕西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的建议 。
关键词 : 陕西水资 源; 可持 续利 用; 水生态; 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 :V 1 T 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2 7 (0 00 - 0 4-2 10 - 3 4 2 1 )7 0 7- 0
陕西省地处我 国中部偏北 , 黄河、 地跨 长江两大流域 , 总面 积2. 万k 2 中黄河 流域 1. 万k O 6 m, 5 其 3 3 m; 3 长江流域 7 3 m。 . 万k 2
二、 水生态环 境
5 .建立切实可行的环保制度。政府和环保部门要进一步
全省在水资源匮乏的同时, 水环境污染也 日 趋严重。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延安市宝塔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延安市的城市中心区。
宝塔区境内水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灾频发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宝塔区积极开展了水保综合治理工作。
本文将针对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分析1. 水资源状况宝塔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部分河流已经出现了水量减少、水质下降的情况。
特别是白河、河湾河等主要河流,河水已经淤积、污染严重,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 水土流失治理宝塔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在山区和坡地地区,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植被破坏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不仅对农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下游水域造成了泥沙淤积。
3. 水质污染状况宝塔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其中生活污水处理不规范,很多地方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了河流污染严重。
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水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4. 水资源利用效率宝塔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存在浪费严重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浪费;另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的价格过低,缺乏合理的节水意识。
5. 水灾防治宝塔区地势较为复杂,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在防范水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山区和河滩地带的防洪设施建设不足。
二、发展对策1.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是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对主要水源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破坏行为。
加强水源地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系,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要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重点对山区和坡地地区加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农田治理等工作。
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陕西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保障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近年来,陕西省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了一大批灌溉渠道、水库、泵站等水利工程,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同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1、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间较早,经过多年的运行,存在老化、损坏严重的情况。
渠道渗漏、坍塌,水库淤积,泵站设备陈旧等问题突出,导致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
2、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陕西省在这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
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
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融资渠道狭窄,制约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水资源分布不均陕西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陕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这种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给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管理体制不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
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叠,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工程运行维护不到位。
5、农民参与度不高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参与度却不高。
部分农民缺乏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对策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新建。
陕西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课程论文陕西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专业名称:地理科学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基础学生姓名:代文冲学号: 2010214363陕西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摘要:陕西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省份之一,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陕西省发展的瓶颈。
利用本省所赋存的水资源,利用多种手段,解决水资源的约束,创造良好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使得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越来越迫在眉睫。
陕西省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陕南三市水资源在全省中最为丰富,然而开发利用不够;关中地区用水量极大,加之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短缺;陕北由于气候条件所限,降水量少,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工农业用水极为困难。
面对严重的缺水问题,必须采取多种办法,开源节流,促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省内调水对策1、引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工农业用水不断增大,人类对水资源的渴求也更加迫切。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心腹之患,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中东等一些缺水严重的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成为引发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见,在继全球油危机之后,水危机将成为全球的焦点。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时期,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许多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立方米,仅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人均水资源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
其中华北、西北各省市缺水最为严重,南方各省市水污染严重。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关中地区,工农业发达,但水资源总量不够,一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水污染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关中地区严重缺水。
水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方法
水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日益紧缺。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指标和评价方法来衡量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方法。
一、软性指标在水资源管理中,除了传统的硬性指标如水量、质量等之外,还需要考虑一些软性指标。
软性指标主要涉及人文、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1. 水文化素养指标水文化素养指标评价人们对水资源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
包括水资源教育普及程度、水利政策法规执行情况、水文化传统的弘扬等方面。
通过提高水文化素养,可以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水经济发展指标水经济发展指标关注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效益。
包括水资源的利用率、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水产业发展等方面。
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水社会公平指标水社会公平指标评价水资源在社会中的分配公平性和共享程度。
包括供水安全性、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利用权的均等性等方面。
通过提升社会公平,可以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充足的清洁水资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硬性指标除了软性指标之外,水资源管理中仍然需要依赖一些硬性指标来进行量化评价。
硬性指标主要涉及水量、质量等方面,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 水资源量指标水资源量指标评价水资源的总量和有效可利用量。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量等方面。
通过定期监测水资源量的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调控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评价水资源的质量,包括水中溶解氧、pH值、重金属含量等方面。
通过监测水质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域污染问题,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评价方法为了综合评价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μv 2 ( u i ) =
0. 5 1 +
( 6)
k3 - ui 0. 5 1 , k4 ≤ u i ≤ k3 k3 - k4
0 , u i < k 4 0 , u i ≥ k 2
0. 5 1 0. 5 1 +
ui - k3 , k3 ≤ ui < k2 k2 - k3 k3 - ui , k4 ≤ u i < k3 k3 - k4
式中 , y max 和 y min 分别表示评价等级 y i 的最大 、 最小 α β 值 ; 和 意义同前 。
( 3) 确立网络参数 , 建立模型 。
用规格化后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序列构成建 模序列 , 选择合适的参数 , 编写 Matlab 程序 , 进行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第 26 卷 256 本的学习和训练 , 训练好的网络参数 、 权重和阈值便 构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 。
第 4 期 刘丹丹等 : 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Aj = (1 - Hi )
n
255
( i = 1 , 2 , …, m ; j = 1 , 2 , …, n)
j
(n -
j =1
∑H )
(4)
式中 , k 1 , k 3 , k 5 , k 7 分别为 v 1 与 v 2 , v 2 与 v 3 , v 3 与 v 4 , v 4 与 v 5 等级对应区间的临界值 ; k 2 , k 4 , k 6 分别 是 v 2 , v 3 , v 4 等级区间的中点值 , 即 k 2 = ( k 1 + k3) / 2 , k4 = ( k 3 + k 5) / 2 , k 6 = ( k5 + k7) / 2 。 对于逆向指标 , 各评语集相对隶属函数的计算 与正向指标类似 。 ( 3) 建立模型 , 计算综合评价值 。 把计算得出的指标权重系数 A 和评判矩阵 R 代入模型 , 即按公式 ( 3) 计算评价得分值 。
收稿日期 :2007209207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57906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和优秀博士论文基金 ) ,女 ,陕西商南县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水资源利用 。E2mail :ldd. 2001 @163. com. 作者简介 : 刘丹丹 (1982 —
测值 ,经过模糊变换对研究问题做出评价的一种方 法。 设给定两个有限域 U = { U 1 , U 2 , …, U n } , V = { V 1 , V 2 , …, V m }
( 1)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
1. 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4 ] 模糊综合评判 , 就是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和实
1 . 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5~8 ] B P (Back propagation) 网络即反向传播网络 , 是
式中 , i 为评价对象个数 ; j 为评价指标个数 ; Hj 为 评价指标的熵 , 详细计算步骤参见文献 [ 9 ] 。 ( 2) 计算隶属度 , 推求评判矩阵 R 。 对于正向指标 , 如 : 人均水资源量 , 工业用水重 复利用率等 , 各评语集相对隶属函数的计算如下 :
2. 4 陕北地 min
( 13 )
β、 式中 , y i 为评价等级 ;α、 y max 、 y min 的意义同公式
( 12 ) 。
2 实例研究
2. 1 研究区概况
μv 3 ( u i ) =
ui - k5 0. 5 1 + , k5 ≤ ui < k4 k4 - k5
( 7)
0. 5 1 -
k5 - ui , k6 ≤ u i < k5 k5 - k6
式中 , RA N D ( x ) 为根据评价等级所产生的随机系 列 ; bk ak j 、 j 为第 k 个评价等级中评价指标取值的下限 和上限 ; k 为评价等级数目 。
ui - k1 0. 5 1 + , u i ≥ k1 ui - k2
μv 1 ( u i ) =
0. 5 1 -
k1 - ui , k2 ≤ u i ≤ k1 k1 - k2 ui - k1 , u i ≥ k1 ui - k2 k1 - ui , k2 ≤ u i ≤ k1 k1 - k2 ui - k3 , k3 ≤ ui < k2 k2 - k3
( 5)
0 , u i < k 2
0. 5 1 0. 5 1 +
目前人工神经网络模式中最具代表性 、 应用最广泛 的一种模型 。 一般由一个输入层 、 一个输出层和一个 或多个隐蔽层组成 , 各层次的神经元之间单向全互 联连接 , 是一种非线性变换单元组成的前馈型网络 。 人工神经网络采用的算法是 B P 学习算法 ,B P 学习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梯度最速下降法 , 通过调整 权值使网络总误差达到最小 。 每次的权值变化和偏 差都与网络误差的变化成正比并以反向传播的方式 传递到每一层 。 网络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误差边向后 传播边修正权系数的过程 。 多层网络运用 B P 算法 时 , 实际上包含了正向和反向传播两个阶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步骤为 : ( 1) 根据评价等级标准 , 随机生成训练样本系 列。 k k k ( 10) xk ij = RA N D ( x ) ×( bj - a j ) + a j
第 26 卷第 4 期 2008 年 7 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Vol. 26 No. 4 J ul. 2008
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刘丹丹 , 宋松柏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陕西 杨凌 712100)
评价指标按下式进行规格化处理 。
x ij =
′
x ij - x min
j j
j
x max - x min
α +β
( 11)
式中 ,α和β是规格化数据的上下限限定因子 , 本文 取 α = 0 . 90 ,β = 0 . 05 , 即把数据规格化在 0 . 05 ~
0 . 95 ; x jmax 和 x jmin 分别为第 j 个指标的最大 、 最小
( 2) 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序列规格化处理 。
0 , u i < k 6 0 , u i ≥ k 4
0. 5 1 ui - k5 , k5 ≤ ui < k4 k4 - k5 k5 - ui , k6 ≤ u i < k5 k5 - k6 ui - k7 , k7 ≤ ui < k6 k6 - k7 k7 - ui , u i < k7 k6 - u i ui - k7 , k7 ≤ ui < k6 k6 - k7 k7 - ui , u i < k7 k6 - u i ( 8)
式中 , U 代表综合评判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 ; V 代 表最终评语所组成的集合 。 取 U 上的模糊子集 A 和 V 上的模糊子集 B , 通过模糊关系矩阵 R , 则有如下 模糊变换 : ( 2) A ×R = B 式中 , A 为 U 中诸因素 U i 按其对各事物影响的程 度 , 分别赋予不同权重所组成的模糊子集 ; R 为总 的单因子判别矩阵 ; 模糊向量 B = ( B 1 , B 2 , …, B m ) 即为最终综合评价的结果 , 由模糊向量 A 与模糊关 系矩阵 R 合成而得 。 在实际评价中 , 求解出各指标对各个评价等级 的隶属度之后 , 还需要根据一定的方法来判定其所 属的质量等级 。 模糊综合指数法综合考虑了各隶属 度对评价结果的贡献 , 它较最大隶属度法和模糊综 合级数法等更科学 、 更精确 , 因此 , 本文应用模糊综 合指数法求出综合评判值 , 用以判定评价区的水资 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等级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 : T ( 3) P = B × S = A × R ×( 1 , 2 , 3 , 4 , 5) 式中 , P 为评判结果 ; A 为权重系数矩阵 ; R 为总的 单指标评判矩阵 ; B 为各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 用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 S 为评语集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的步骤为 : ( 1) 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 A 。
摘 要 : 以水资源复合系统为基础 ,建立了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 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该地区 1996~2005 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 陕北地区 除本身干旱缺水以外 ,水污染 、 生态环境恶化 、 用水效率低和经济水平不高是影响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 素 ;1996~2005 延安市和榆林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均处于较弱和中等之间 ,且呈上升趋势 ,提高陕北地区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很大潜力 。 关键词 : 陕北地区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模糊综合评判 ; 人工神经网络 ;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 TV21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27601 ( 2008) 0420254206
μv 4 ( u i ) =
0. 5 1 + 0. 5 1 + 0. 5 1 -
值。 评价等级值按下式进行规格化处理 。
y′ i = y i - y min α +β y max - y min ( 12)
0 , u i ≥ k 6 μv 5 ( u i ) =
0. 5 1 0. 5 1 +
( 9)
( 4) 给定输入 , 计算网络输出 。
对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值进 行规格化处理后作为 ANN 模型的输入 , 通过上述网 络计算模型的输出 。
( 5) 评价等级的还原计算 。 yi = ( y′ ) ( y max - y min ) i -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