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流派述评

合集下载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 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

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则相反。

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回避。

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二、核心概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人的因素、情感体验和个性化学习。
1、人的因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个体的内部 因素如动机、兴趣、价值观等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育 者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者的内在需求,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 潜能。
2、情感体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感对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者在学习 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情感,这些情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教育者应该营造积极 的学习氛围,使学习者感受到安全、舒适和归属感,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应用优势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优势:
1、满足个性化需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需求,为学习 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使得每个学习者能够在自身基础上取得最佳的 学习效果。
2、注重情感体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感对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者的 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谢谢观看
3、个性化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 征和学习需求。因此,教育者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 学习方式和资源,帮助他们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包括心 理学、哲学和社会学习理论。
1、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受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该学派强调 人类的理性、尊严和价值,认为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这一观点为学习理论 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得研究者开始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体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01 一、背景
目录
02 二、核心概念
03 三、理论基础
04 四、应用优势
05 五、应用不足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述评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述评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述评
人本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其中最光辉的斗士就是罗素。

在罗素的思想影响下,“人本主义
道德教育思想”逐步形成,其为基调是人们必须根据其内在价值观来衡量行为。

从这个意
义上来看,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重视人本主义中个人的主观权利,主张开放式的思维教育,实现的是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

首先,这一理念强调人的个性。

个性可以称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个人的个性是强有力的。

它就像一种社会的引擎,它的存在和实现,使人的思想和行为得以发挥。

这也意味着儿童
要培养自我意识,特别是要发展并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同时考虑他人的看法、感受与想法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形成自己的观念规范与个人行为规范,以此来培养正
确的行为与思维模式。

其次,该理念强调人的多样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由每个人独特
的个体历程塑造而成的,而这种多样性,则使得社会变得更加活跃、生机勃勃,令人生活
得以更加完整丰富。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而,他们在教育中大都采用开放式的教
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和独立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中,开启多渠道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道德问题和解决办法。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注重个体的奋斗与发展,它强调的是将内在的道德价值放在首位,
在个性的尊重和培养自觉无碍的思想下,探索和学习自由,以便实现健康发展,形成正确
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规范。

在此基础上,提倡关注他人,要求儿童虽尊重自我,也要和他人
和睦相处,发展增强沟通和关系的品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 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

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则相反。

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回避。

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佐斌一、导言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从桑代克开始的许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提出并形成了各自的学习理论。

由于受认知心理学思潮的影响,我国教育心理学者在有关学习理论的介绍以及研究中,十分重视联结派和认知派、特别是奥苏伯尔等现代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而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m Psychology)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学习的观点,往往有所忽视。

1然而,在笔者看来,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提出了丰富的学习论点,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学习理论。

本文旨在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给予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的确,人本主义心理学起初并不形成于对学习和学习过程的研究,而是从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等一些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持有相似观点的心理学家的应用研究中产生的。

2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A.H.Maslow),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C .R .Rogers )。

此外,弗罗姆(E .Fromm)、库姆斯(A.Cobs)和奥尔波特(G.W.Allport)等人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显著的贡献。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他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性本能倾向,又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化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3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

对于学习问题的看法,也是如此。

在他们看来,如果学习内容对学生没有什么个人意义的话,学习就不大可能发生。

因此,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的潜能、学习动机、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情感方面的内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关注个体体验和自我实现的学习理论。

它强调个体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和个体感知来实现。

本文将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论述和评价。

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人的主体性。

传统学习理论往往将学习者视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

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和个体感知,探索、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实现自我实现和全面成长。

这种关注个体主体性的观点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参与性。

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与传递,而应该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和环境的积极互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学习者置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互动和合作的方式,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种参与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再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个体的感知。

传统的学习理论更加注重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和体验。

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情感和体验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者需要通过个体感知和情感体验来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省意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然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主体性和自主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习环境和制度的限制,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能受到限制。

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个体的体验和感知,但这种个体体验和感知的价值在不同人群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

最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参与和互动,但在大班教学环境中,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能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强调个体主体性、参与性和感知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

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内在动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简介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简介

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 就、能力的需要等 成长需要 体、朋友、同事的关怀 爱护理解,是对友情、 尊重的需要 信任、温暖、爱情的需 要。 要求职业安全、生 活稳定,希望免于 爱与归属的需求 灾难、未来有保障
安全的需要
最原始、最基 本的需要
基本需求
生理的需要
马斯洛
1、培养“自我实现”的 人 他认为,人本化教育的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 即完美人性的形成和达到人所能及的境界。他相信 人的内部本性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这种“自我 实现”的趋向,就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潜能的不 断实现,同时也指个人寻找自我同一性,寻找最适 合自己本性的独特性,并以此作为奉献毕生的圣坛。
马斯洛
2、论创造性教育 他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 格,而不是其成就”。因此,创造教育的重心应放 在“人性转变、性格转变、整个人的充分发展”上, 培养“创造性地做任何事情”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 人格和态度。 他强调指出,“这种创造力与心理健康是相关 协变的”,能促进整体的一般改善。创造性教育的 最终目的是培养一种新人,其显著地特点是不怕变 革,喜爱新事物,并能享受新事物和变革的乐趣。
“人本主义”现代教学观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国NLP学 院网
谢谢观赏
哲学背景
“我与你”的 关系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学派 整体论 心理学背景 从内部寻找发 展的动机
1、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有哪几个方面?
2、它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3、它的哲学背景有哪些? 4、它的心理学直接基础是什么?
理论观点
目的观
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 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 学生实现其潜能。
影响与评价
人本化教育思想是围绕培养“自 我实现”的人这一教育目标而展开。 他作为对主知主义教育的批判,提出 来一些符合教育发展的观点,在教育 实践中推动了人本化教育改革运动。

西文人本主义思想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述评

西文人本主义思想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述评

西文人本主义思想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述评人本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个人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主体,不是客体。

人本主义思想始于近代,并在现代得到发展和演化。

一、近代人本主义思想近代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许多哲学家和文学家开始关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

例如,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意大利哲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认为,人类拥有探究真理的能力,而不是被宗教或政府压制。

这种思想推动了西方科学的发展,并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伯克(John Locke)的“人权理论”也是近代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贡献。

伯克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平等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他的思想对许多西方国家的宪法和人权法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本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Voltaire)和让·雅克·布朗(Jean-Jacques Rousseau)提倡人权、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并认为政府的存在应该为人民服务。

他们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和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的民主运动和人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哲学家马克思(Karl Marx)也是近代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

他认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呼吁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权利。

马克思的思想对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人本主义思想20世纪以来,人本主义思想继续发展和演化。

例如,20世纪4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了“实用主义人本主义”的思想,认为人类的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并认为教育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关键。

20世纪50年代,美国哲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了“人本和平主义”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冲突,而不是通过战争。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13560008王梓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直接为理论基础,吸取了传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及其教育思想的观点,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潜能和整体性,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人,倡导人本化的课程和注重人际关系的教学方式,它对当代美国的教育实践以及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产生背景社会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社会弊病不少。

一方面,物质生活日渐丰裕;另一方面,知识成为工具,人异化为物的现象日益严重。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不仅操纵和控制了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切过程,而且加强了对人的价值观念丧失的精神危机,因而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

这些是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本主义思潮的最直接的社会原因。

哲学背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它把存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之观念作为核心内容,并以动态的观点发展了“存在”的概念,把“人的存在”看成人的潜能得到实现的一种能动的过程。

此外,它还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另一观点:人的高级本性和低级本性都规定着人的本质特征,两者不可偏废,必须整合起来;同时把重点放在如何整合的问题上。

在方法论上,它经由存在主义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认为理解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抱任何先入之见,把一切先入之见搁到一边,进入他的世界观,以他的观点看他的周围世界。

在情感问题发展上,它吸收了存在主义著名的“我与你”的关系理论,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

心理学背景人本化教育思想还把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它的直接理论基础.首先,它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并强调不仅要从知觉高度去把握整体性,而且要“从意识经验自身这一整体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致力于在教育中恢复整体的人的观念;其次,它主张从人的内部寻找心理发展的动力,认为人的各种本能需要的满足能有利于生长。

简述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

简述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

简述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
人本主义学派是一种社会学和哲学观点,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它关注人类的个体经验和感受,并强调个体的权利和价值。

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的自由和尊严: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人拥有自由意志和理性,并应该被视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拥有追求自由、幸福和实现个人潜力的权利。

2. 个体的价值和重要性:人本主义学派强调每个个体的价值和重要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特点和贡献。

人们应该被关注和理解,而不是被看作是资源或工具。

3. 强调人的体验和情感: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个体的感受和情感是重要的。

人的幸福和满足感来自于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和追求个人价值观的能力。

4.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发展和成长是通过人际关系来实现的。

他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以及建立互相支持和满足需求的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 对社会和政治的批判:人本主义学派对社会和政治结构进行批判,认为这些结构可能剥夺了人的自由和尊严。

他们主张建立公正、平等和民主的社会制度,以保护个体的权利和福祉。

总而言之,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认为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2002年第1期第27卷(总第117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ZH EJ I A N G NORM AL UN I V ER S IT Y (Social Sciences )N o .1,2002General N o .117V o l .2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①刘宣文(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 要:作为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学习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介绍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合理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初步的评议。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中图分类号:B 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035(2002)0120090204 人本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为马斯洛和罗杰斯,由于其兴起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又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第三势力的称谓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一、基本观点及兴起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自产生起便讥讽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不正常人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是低级动物和婴幼儿的心理学。

它不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它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

基于其理论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学习研究和看法,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异彩,让人耳目一新。

与传统的注重研究学习的性质、动机和学习后的迁移、保持等内容的学习理论不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不认为上述内容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在它看来,进行上述内容研究的学习理论都是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的。

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根本看法是认为学习理论应是从学习者本身立场和意义出发,而不是以任何观察者的立场来描述学习的。

也就是说只有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一切与学习者个人意义无关的学习,只相当于艾宾浩斯实验中的对无意义音节的背诵。

人本主义课程流派述评

人本主义课程流派述评

人本主义课程流派述评人本主义课程流派述评邱建军一、发展脉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和实践受到人们严厉的批评,一些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者也进行了自我批评。

西尔伯曼在《教室的危机》(1970年)中列举了当时学校教育的种种缺陷,认为美国教育的基本宗旨是驯服教育,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疏远。

坦纳指出,学科结构课程造成了知识的新的分离与专业化,摒弃了学习者的生活以及广泛的社会情景的要求,将重心放到抽象的知识上了。

他认为“强调探究—发现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无非是强求学习者抽象的问题与教材。

这种问题与教材对于学习者世界是现实的,但他们是脱离了许多学习者的现实世界的。

”布鲁纳在1971年对“合理的结构主义”进行了自我批评,认为应少说学科结构,多谈“学习者和他的学习结构”。

学科结构课程改革运动的领导人福谢依也指出60年代的课程改革并不是以人的条件为中心,并作了自我批评。

在社会人士对结构课程“非人性化”的抨击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者的自我反省下,主张课程“人本化”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迅速兴起。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在批判结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二、主要观点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敏锐的指出,结构主义课程对培养社会和科技精英目的的追求,导致了人的畸形化,遗失了人文价值。

因此,课程必须走出英才教育思想的笼罩,建立新的教育价值。

人是具有心理潜能的,潜能的实现具有内在的倾向性;需要是潜能的自然表现,潜能是价值的基础,需要表现着价值。

所以,课程的教育价值不是别的,就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指出,结构主义课程培养出来的是人格不健全的人,其大肆鼓吹的学科分化是倒行逆施,而且科学逻辑与学习逻辑同一性是值得怀疑的,研究—发现学习也存在着适切性的问题。

它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和获得自由的“完人”。

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评析

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评析

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评析在管理学领域中,人本主义范式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观点,它强调了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注重人的发展和成长,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对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进行评析,探讨其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人本主义范式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范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学派,该派别强调了人的需求和情感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后来,管理学家们将这一理论观点引入到管理学中,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的理念。

人本主义范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各种需求,并为其创造满足需求的工作环境。

2. 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派强调了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管理者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 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愿望和能力。

管理者应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二、人本主义范式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人本主义范式在管理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员工的需求:人本主义管理强调了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各种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

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关怀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等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求。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本主义管理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3. 激发员工的潜能:人本主义管理强调了管理者应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管理者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激励机制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号:__ G2*******_____ 作者:__ _吴情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 安全工程_____2014年12月0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述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管理、社会文化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一理论的特征是“以人性为本位”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人的身心与情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阐述自己涉及学习的理论观点时强调学习过程中必须尊重学习者,认为任何正常的学习活动都是主动的,应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实现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其学习理论主要以自由学习、有意义学习等内容为支撑,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整个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打破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统天下的局而,为理论研究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学习理论观念。

因而,本文将从人本主义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启示、对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以及对我国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三方面进行述评。

之所以从这三方面进行述评,主要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早已显露无疑,而高校素质教育对于刚经历过大学四年生活的我们是最有发言权的,高校的上课模式、培养模式即使各学校不一样,但也大同小异。

通过对这两个经典问题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联系,最后给出对我国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让大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1人本主义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启示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一大问题便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更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

(整理)人本主义心理学综述.

(整理)人本主义心理学综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外的心理学史上的第三大思潮。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和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感等治疗理论。

本文主要就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理论发展以及贡献和不足展开探讨。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一、前言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1943年,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论》,以后出版《动机与人格》一书,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并已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西方心理学五种研究取向之一,与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一起,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并且从组织上、教学上和科研上已被正式纳入学院心理学之中。

[5]人本主义心理学自产生起便讥讽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不正常人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是低级动物和婴幼儿的心理学。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它不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它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美国本土。

美国战后,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社会问题如失业,种族歧视、犯罪道德堕落,人的异化与追求量上感性满足等现象愈演愈烈,人民精神生活极度空虚。

往往把人变成社会机器的一部分,使人缺乏主动性和个性,处于被控制.被隔离的状态。

特定的社会环境呼唤人本主义精神的重归。

[1]人们终于明白科学和实证乃是一把双刃剑人要想真正享有圆满的生活,充实的内心世界,还需研究人的尊严,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等涉及心灵的内容。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观点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观点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观点【提纲】一、人本主义心理观点的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关注人的主观体验,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成长。

它提倡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内在价值和尊严,认为人类具有积极的本质。

【提纲】二、人本主义心理观点的核心理念1.自我实现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能和动力,追求自我实现。

个体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会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以实现自我价值。

2.人类本质的积极看法: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类具有天生的善良、诚实和创造力。

环境和社会因素可能压抑个体的积极本质,但人们具有潜力去发掘和实现这种本质。

3.自由意志与个人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在面对困境时有自由意志去选择和改变。

人们应该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提纲】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1.亚伯拉罕·马斯洛: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个体在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观。

他主张心理治疗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主观体验,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提纲】四、人本主义心理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2.企业管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企业应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成长,创设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心理健康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心理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关注患者的主观体验,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成长。

【提纲】五、人本主义心理观点在我国的发展与启示1.我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学者致力于介绍和探讨这一流派。

论述人本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

论述人本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流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思想,它强调个体的性格、能力
以及自由的特性。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大卫·海希·里克、米开朗基罗·摩尔等等。

一般来说,人本主义认为:
·人是非贫穷、贫穷、智能和解构的人。

因此,他们应该有机会发挥他
们的天赋,实现其身体和非物质潜力。

·每个人都有自我改造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我们应当培养和发展个体的
独特性格和特点,允许他们拥有自由、尊严和尊重的权利。

·人本主义教育会改变我们的教育体系,努力改善学校的氛围,增强学
生教师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本主义认为,学校应该提供个性化、互动式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而不是复杂而枯燥的课程。

人本主义也强调有意义的体验,例如社会
服务,实践和体验。

·最终,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情感和逻辑思考能力,以塑造一个真正的健
康的社会。

总之,人本主义认为个体的自由至上,应给予个人特权,帮助他们实
现其独特的潜力。

它为终生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框架,对不断学
习认知及情感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希望我们接受人本主义的理念,享
受自由成长的乐趣,真正体现其价值观以及学习的乐趣,打破束缚,
追求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流派述评班级:10心本姓名:玉聪慧学号:*************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或称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家共同发起的一中心理学界的革新运动。

该运动以反抗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姿态出现。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阵营中,有许多著名的、有特色的人格理论家,其中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领袖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

除此之外,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戈尔德施泰因、奥尔波特等人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本述评主要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及其理论和应用。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需要层次理论、自我理论、存在分析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产生于心理内部,但它与整个西方思想、社会文化有密切联系,其产生有身后的哲学想想根源与社会文化背景。

14—16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发了的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辗转传播到欧洲,主要思想倾向是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解放个性,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现实生活的个人幸福。

人本主义者直接反对宗教教义对人的精神的强制,例如,英国哲学家洛克猛烈批判了宗教对人的束缚,反对宗教和某些政治家所主张的人本性恶、必须压制的观点。

在某种程度上,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当代对后工业社会的反人性的反省,以及反战和反主流文化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但社会压力增大,导致十分严重的精神危机。

而且,战争的威胁并未解决,国际军备竞赛、越南战争正在继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正是对蔑视个人尊严、价值,使人卷入战争的反思和反抗。

以马斯洛为首的一些心理学家意图创立一门研究人类积极本性的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他们把心理学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许多年来一直被忽视了的领域,这一领域是研究心理健康的、机能健全的人类有机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研究中采用开放性模式,直接面对现实问题,不求证明,而求发现;不排斥客观性,但强调主观性;不忽视外部因素,但重视人的主观体验,诸如感情、态度、信念、价值、抱负等。

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被试,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留校任教。

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1967---1970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而马斯洛则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

马斯洛人格理论的中心是动机理论,及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需要:一种是随着生物的进化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为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另一种是随生物的进化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为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

这两类需要分七个层次,一金字塔的结构形式排列,最底层是生理需要,往上分别是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对生存基本套件的需求2、安全需要,表现在人们对秩序、稳定、工作与生活保障的需要。

3、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

4、认知需要也是获得基本安全的一种方法,也是全面发展人类潜能的一个前提。

5、审美需要是指对秩序、对称、闭合、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年人身上的对行为完美的要求。

6、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进步的愿望,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

人类需要由低到高发展,低一层次需要完全满足后,才能升上高一层次需要。

马斯洛指出,需要的发展是连续的、重叠的和波浪式地向前推进的。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罗杰斯(Rogers,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1972年先后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科学奖和卓越专业贡献奖。

罗杰斯建立了一个人格改变的新模式,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成长、变化的潜能。

1、自我概念关于自我概念,他认为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模式化的模式,是指个体对自己全部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但自我概念不等于自我意识,而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

2、自我实现倾向当自我和自我概念发展时,实现倾向的左右是使生物体的这个新生部分实现,罗杰斯把这个称为自我实现倾向。

罗杰斯认为,实现自我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

人类有机组织先天的趋于保持自身,并且努力提高。

3、无条件积极尊重罗杰斯认为,当自我发展时,个体需求被爱与被接受,有一种他人对自己积极尊重的需要。

按罗杰斯的观点,当一个人感到他所有的自我体验(感情、思想、感悟等)都平等的值得其他重要人物的积极尊重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接收到了。

当另一个人的全部自我体验都被平等的衡量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传达出了。

4、机能完善的人最后,罗杰斯在其人格理论中提出“机能完善的人”的概念。

他认为自我实现倾向是生命的驱动力量,使人更加特意化、更加独立、更具社会责任感,称为“机能完善的人”在罗杰斯眼里,理想的“机能完善的人”处于一种一致的状态他们开放性的接受生活提供的经验并自由运用它们,采取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信任自己的机体,体验很大的自由度,自由的选择与取舍,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三)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罗洛·梅(Rollo May,1909年4月21日-1994年10月22日),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

是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是存在心理治疗的代表之一。

他在1969年期间撰写了具有影响力的书《爱与意志》。

他经常被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

顾名思义,存在分析是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结合产物。

1、存在论存在分析所有的理论均建立在“人的存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该理论认为“存在”不能等同于“物质”,存在是指人的具体存在,即作为意志或行动主体的个人存在。

人的存在是个人在此时此地或一定的时间、空间的存在,个人存在具有意识性、自由选择性、动态性,以及与非存在的统一性等特点。

2、人格论罗洛·梅认为:“人格是与社会整合且具有宗教紧张的自由、独特的个体生活过程的实现化。

”罗洛·梅认为,人格具有以下特点:(1)中心性。

中心性是指个体在本质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存在。

(2)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的勇气分为四种:生理勇气、道德勇气、社会勇气、创造勇气。

(3)参与。

人不能脱离社会,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必然损害人格的正常发展。

(4)觉知。

觉知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时发现外在威胁或危险的能力。

(5)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独有的特征,是指个人能够使自己观察自己的能力。

(6)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威胁他的存在的反应,是人的存在面临威胁时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3、人性善恶并存论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而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

在国外,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是恶的,人心底潜藏着邪恶和叵测之心,在潜意识中充满着各种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本能和冲动。

而罗杰斯假定人的本性是善的、建设性的,人性中恶的一面是由社会和文化的因素造成的。

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行为主义者把人格看成是一套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精神分析学家表本地人的意识经验的作用,强调本我的原始欲望与人的消极方面。

不同于以上两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健康的人身上,着重研究人的主观世界,突出人所有的选择性、创造性、自我实现等,回复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内在体验,强调人性本善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陷之一。

它的缺点如下:(一)研究方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

(二)许多关键概念不够清晰。

(三)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出理论支持。

今天,作为一个学术运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已经消失了,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些思想和理论已经渗透进了人格心理学中,称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个性的独立,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应用。

(一)在教学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应该促进学生自觉乐意地积极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和情境,提供丰富广泛的学习资料,以利于学习时自由地发展自身在认知、情感方面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教学领域更多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不直接或轻易地呈现结论,并留出空间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活动,向学习者留下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善于认识人根据不同的标准,认识人的角度不同。

关注、支持、鼓励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员工将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匹配起来。

2、马斯洛提出了七个不同层次的层次需要理论,组织要针对员工不同需要,通过满足这些需要促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3、从尊重和欣赏的角度来观察员工的工作,发现每位员工的优点和特长,如将这些优点和特长加以放大,并在团队内部不断地传播,使它成为所有组织成员的共同财富。

4.善于用人。

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如性格、爱好、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等等。

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工作,这样个体的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它的身影,处处可以应用,希望我们可以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1、郑雪,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43—273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3—2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