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初中地理新教材教案全套

初中地理新教材教案全套

初中地理新教材教案全套本教案采用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图文井茂。

教材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核心,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套教材共分为四个册子,分别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人类与社会》。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提高地理素养,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全球观念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套教案以全套教材为一个整体,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单元一:地球与地图课时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课时2:地球的运动课时3:地图的阅读与绘制2. 单元二:世界地理课时1:世界地理概况课时2:亚洲课时3:欧洲课时4:非洲课时5:美洲课时6:大洋洲3. 单元三:中国地理课时1:中国地理概况课时2:北方地区课时3:南方地区课时4:西北地区课时5:青藏地区4. 单元四:人类与社会课时1:人类与环境课时2: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课时3:人口、城市与乡村课时4: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3. 案例教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中国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等基本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等基本地理知识。

2. 教学难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的分布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地理位置:介绍中国的经纬度范围、东西南北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地形地貌:分析中国的地势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以及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类型。

(3)气候特点: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以及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4)自然资源:介绍中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以及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5)人口分布:分析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以及人口政策的影响。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中国地理教案精装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知识要点:1.中国的位置与范围(四个端点、经纬度、半球、温度带、时区、东西及南北的长度、海陆位置、国界线、海岸线、岛屿线、周边国家等):2.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3.海陆兼备的意义:4.行政区的划分(区域划分、名称、简称、省会、轮廓等):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1.中国的位置与范围:(1)四个端点及经、纬度(见中国填充图):(93)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东9区)(中俄国界线)(94)黑龙江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中俄国界线)(95)新疆帕米尔高原(73°E)(东5区)(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国界线)(96)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沙、中沙、西沙、东沙群岛由海南省管辖)(2)周边国家(见中国填充图):(14个相邻国:俄罗斯(黑、吉、内、新)、哈萨克斯坦(新)、吉尔吉斯斯坦(新)、塔吉克斯坦(新)、阿富汗(新)、巴基斯坦(新)、印度(藏、新)、尼泊尔(藏)、不丹(藏)、缅甸(藏、滇)、老挝(滇)、越南(滇、桂)、朝鲜(辽、吉)、蒙古(甘、内、新))(6个隔海相望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其它:(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热带和温带;跨5个时区;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疆线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千米、岛屿岸线1.4万千米;海陆岸线相交于鸭绿江口和北仑河口;东西长约5000千米、南北长约5500千米。

)2.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北部湾等;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长江入海口北岸与济州岛、澎湖列岛为界线。

)3.海陆兼备的意义:(1)东临太平洋,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2)东临太平洋,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来往。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面积、邻国以及疆域划分等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地图观察,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提取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领土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面积、邻国以及疆域划分。

2.难点:中国疆域的划分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提问: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探究新知(1)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

(2)展示中国疆域面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3)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找出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4)讲解中国的疆域划分,包括省级行政区、特别行政区等。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疆域变化案例,如新疆、西藏的设立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了解我国疆域划分的特点。

4.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中国的邻国。

(2)让学生列举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面积、邻国以及疆域划分等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国家领土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邻国的名称记忆不牢固,需要加强课后巩固。

五、课后作业1.复习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面积、邻国以及疆域划分。

2.在地图上找出中国的邻国,并熟记其名称。

3.思考:如何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面积、邻国以及疆域划分等知识点,提高了地理信息提取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的国家领土意识得到了增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关注学生对邻国名称的记忆,加强课后巩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中国疆域的划分及其历史演变。

初中中国地理教案模板

初中中国地理教案模板

初中中国地理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分区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中国地理分区及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 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2. 各地区的人文景观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位于哪个大陆吗?我国的首都是哪里?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

2. 提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为什么?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讲解中国地理分区的概念,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吗?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中国地理分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理分区,你们知道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吗?2.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区的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各地区特色。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各地区的人文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吗?三、课堂讲解1. 讲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2. 分析各地区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国各地区的一两个著名景点吗?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各地区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初中中国地理 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 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城市、交通网络、经济特点等地理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观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介绍中国的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

2. 面积与人口:介绍中国的总面积、人口数量及人口分布特点。

3. 行政区划:介绍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行政区划。

4. 主要城市:介绍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及其特点。

5. 交通网络:介绍中国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网络状况。

6. 经济特点:介绍中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产业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城市或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和发展优势。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理问题的看法和经验。

4. 组织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讲解基本国情:介绍中国的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致面貌。

3. 分析行政区划: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使学生掌握各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特点。

4. 探讨主要城市:介绍中国的主要城市,分析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5. 讲解交通网络:讲解中国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网络,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交通状况。

6. 分析经济特点:介绍中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产业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

7. 案例分析:以具体城市或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和发展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理问题的看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素养。

9. 户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之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地理之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地理之中国地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地理特征。

2.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地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2. 中国的行政区划3. 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4. 地图的使用技巧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2. 中国的行政区划3. 地图的使用技巧教学难点:1. 中国的行政区划2. 地图的使用技巧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2. 投影仪3. 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墙壁上的中国地图,让学生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位置和疆域范围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打开教材《地理》,翻到相关章节,自主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举手提问,教师给予解答。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进行详细讲解。

2.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3. 讲解结束后,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地图实践(15分钟)1. 教师发放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b. 中国的疆域范围包括哪些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c.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如何划分的?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地图实践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地图,标注出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初中地理中国的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 掌握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 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对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2. 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地理特征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Step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经纬度位置,解释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原因。

2. 讲解中国的海陆位置,解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接壤情况。

Step 3: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

2. 讲解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

Step 4:讲解中国的气候特征(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2. 讲解中国主要气候区的分布,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等。

Step 5:讲解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等。

2. 讲解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西北地区的沙漠广布等。

Step 6:练习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讲解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Step 7: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布图,加深对地理区域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中国地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中国领土的面积和四至点。

3. 熟悉中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4. 能够计算中国的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差。

5.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保卫祖国领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 中国的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差。

3. 中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教学难点:1. 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地图册。

2.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或演唱《歌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跟唱或合唱。

2. 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什么?学生根据这个划分来确定中国的半球位置。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板书:一、位置优越提问:中国所在的洲和面对的洋是什么?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来表述中国的海陆位置。

2. 提问:中国的经度和纬度是多少?学生根据地图来找出中国的经纬度。

3. 提问: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学生记住中国的领土面积。

4. 提问:中国的四至点是什么?学生根据地图来找出中国的四至点。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中国地图。

2. 学生根据地图来找出中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 学生计算中国的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差。

四、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习和巩固。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画出中国地图,并标注出中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四至点等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经纬度、邻国和濒临的海洋等信息。

课堂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总结和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上册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地理上册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地理上册中国地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坐标系、地图符号等。

2.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使学生熟悉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图比例尺、坐标系和地图符号的理解和应用。

2. 对中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中国地图挂图或电子地图。

2. 准备地图比例尺、坐标系和地图符号的示例图。

3.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发放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你在地图上看到了哪些地理要素?b. 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描述地图上的地理位置?c. 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什么?二、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坐标系、地图符号等。

2. 通过示例图,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坐标系和地图符号的使用方法。

三、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2. 通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四、地图的使用能力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提高地理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地图阅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国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强调中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地图,并标注出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要素。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提高了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中国的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

2. 中国的基本国情。

教学难点:1. 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理解和记忆。

2. 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我们的国家》。

二、自主学习(4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6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教师讲解中国的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四、课堂练习(8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2.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

五、课堂小结(2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中国行政区划图。

2.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基本国情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讲解中国的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行政区划的理解和记忆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其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四至点、领土面积,能够估算我国经度差、时区差、纬度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邻国、濒临海洋,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4、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优越性,四至点,濒临的海洋。

难点: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地理名称的空间分布。

【知识链接】1、世界政治地图、温度带分布图,时区划分分布图。

2、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

【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教材第1节课正文、图片及阅读活动部分,标记重要知识点;2、通过阅读教材,课前必须独立完成教学案。

【前置作业】部分【学法指导】1、提前预习法(阅读、识图)2、自主学习法(独立完成)3、合作、讨论法(共同探究疑点、难点)【前置作业】1.在右图标出各纬度、温度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半球(打√);()洲的'()部,()洋的()岸,是个()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南()最北()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男依次是(),()直接面临太平洋,我国领海宽度为()海里。

我国陆上邻国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14个陆上邻国为()。

7、6个临海相望的国家()。

2个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 天圆地方2. 浑天说3. 麦哲伦环球航行4. 地球卫星照片5. 地球是圆的6. 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初中中国概况地理教案

初中中国概况地理教案

初中中国概况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掌握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掌握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难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中国概况地理》2. 教学课件3. 地图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的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中国的一些基本了解,如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等。

Step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Step 3:讲解中国的国土构成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国土构成,包括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国土构成。

Step 4: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

Step 5:讲解中国地势的特征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地势的特征,包括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的特征。

Step 6:总结与作业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中国地理》教案

《中国地理》教案

《中国地理》教案第一章区位和疆界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传授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区位与疆界,中国遥感图象的地学特征;从总体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概况。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客观、辩证的综合分析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在看到祖国强大的同时,教育进一步增强中国综合实力的危机感。

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区位与疆界;中国遥感图象的地学分析2.教学难点:中国遥感图象的地学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一、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数。

中国的海域自北而南有渤海、东海、黄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区。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根据世界银行三年调整汇率方法计算,199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2.5%和12.9%居世界第七位。

1997年中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世界第七位。

经济增长率近五年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居世界第10位,国际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八位。

第二节区位与疆界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疆界新疆与毗邻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

第三节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一、地表结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态势,形成我国地貌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是我国地形阶梯最高的一级。

青藏高原南侧的喜玛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m以上。

我国第二、第三级地形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

认识初中中国地理教案

认识初中中国地理教案

认识初中中国地理教案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海域分布,掌握中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位置与范围(1) 四个端点及经纬度(2)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3) 东西及南北的长度(4) 海陆位置2. 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1) 海域分布(2) 分界线及意义3. 行政区的划分(1) 区域划分(2) 名称与简称(3) 省会与轮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海域分布、行政区划。

2. 难点:经纬度的划分、海域分界线及行政区的划分。

四、教学方法采用投影仪、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以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 中国的位置与范围: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讲解四个端点、经纬度、东西及南北的长度、海陆位置等。

(2) 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展示中国海域分布图,讲解海域分布、分界线及意义。

(3) 行政区的划分: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讲解区域划分、名称与简称、省会与轮廓等。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绘制中国地图,加深对地理位置、海域分布、行政区划的理解。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5. 总结与作业: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环节、课堂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地理位置、海域分布、行政区划的理解。

《中国地理》教案

《中国地理》教案

《中国地理》教案第一章区位和疆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界。

3、熟悉我国的地表结构。

4、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貌。

重点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界。

2、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课时:6学时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一、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一)人口方面1人口总量:13.2亿2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3人口增长的速度(二)国土方面1国土总面积:960万km22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比重:6.5%;居第三位。

3领海:300万km2,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地区。

4领海宽度:12海里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1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2经济增长率近几年居世界首位3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4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吸引外资总额居第四位5国际旅游收入居世界第四位第二节区位与疆界一、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98%的疆土位于北纬20º—50º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1、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2、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3、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变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三)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1、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2、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二、疆界(一)疆域与邻国•1、我国的疆域辽阔,陆地疆界约22230km。

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4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初中地理中国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中国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

2.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等)2. 中国政区图、世界政区图3. 地理学习工具(地图、地球仪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位置吗?它的具体面貌如何?二、新课讲授1. 讲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a. 经纬度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纬度范围约为4°N至53°N,经度范围约为73°E至135°E。

b.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 时区位置:我国跨越东五区至东九区。

2. 讲解我国地形特点:a. 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b. 地形分布不均,东西部差异明显。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2. 拼图游戏:让学生拼凑中国政区图,加深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那么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讲授1. 讲解我国气候特点:a. 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b. 气候分布不均,南北差异明显。

2. 讲解我国河流特点:a. 河流众多,南北纵贯,东流入海。

中国---初中地理教案

中国---初中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及四个至点;掌握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能力目标:是学生学会通过经纬度判断位置,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知道中国的面积及其四个至点;知道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学难点】熟知中国四个至点的位置;熟知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学媒体】黑板,中国版图【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提问法等。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同学们,每一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同学:祖国强大,壮丽的山河等等。

教师:其实,爱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还是狭小,贫穷还是富裕,我们都应该爱她,因为我们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这里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因为这里有我们熟悉的一切。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

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深入的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教师板书:§1.1 辽阔的疆域教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位置,以及这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板书:一、位置优越教师:同学们现在已经上初二了,应该对我们的位置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现在大家跟我想一下,如果我现在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那中国位于——学生:东半球。

教师:如果将地球从赤道分开,分为南北两个半球,那中国位于——学生:北半球。

教师:我们现在就把目光集中在东半球,赤道以北的地方,从大洲和大洋的角度来看,中国位于——学生: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教师板书:1. 空间位置: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教师:除此之外,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首先从纬度位置上看。

教师板书:2.纬度位置教师:从纬度位置上看,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只有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教案精装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知识要点:1.中国的位置与范围(四个端点、经纬度、半球、温度带、时区、东西及南北的长度、海陆位置、国界线、海岸线、岛屿线、周边国家等):2.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3.海陆兼备的意义:4.行政区的划分(区域划分、名称、简称、省会、轮廓等):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1.中国的位置与范围:(1)四个端点及经、纬度(见中国填充图):(93)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东9区)(中俄国界线)(94)黑龙江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中俄国界线)(95)新疆帕米尔高原(73°E)(东5区)(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国界线)(96)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沙、中沙、西沙、东沙群岛由海南省管辖)(2)周边国家(见中国填充图):(14个相邻国:俄罗斯(黑、吉、内、新)、哈萨克斯坦(新)、吉尔吉斯斯坦(新)、塔吉克斯坦(新)、阿富汗(新)、巴基斯坦(新)、印度(藏、新)、尼泊尔(藏)、不丹(藏)、缅甸(藏、滇)、老挝(滇)、越南(滇、桂)、朝鲜(辽、吉)、蒙古(甘、内、新))(6个隔海相望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其它:(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热带和温带;跨5个时区;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疆线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千米、岛屿岸线1.4万千米;海陆岸线相交于鸭绿江口和北仑河口;东西长约5000千米、南北长约5500千米。

)2.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北部湾等;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长江入海口北岸与济州岛、澎湖列岛为界线。

)3.海陆兼备的意义:(1)东临太平洋,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2)东临太平洋,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来往。

4.行政区的划分(见中国填充图):(1)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口诀:两湖(湘、鄂)两广(桂、奥)两河(豫、冀)山(晋、鲁),五江(赣、苏、浙、黑、新)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辽、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外加一市两特区(香港、澳门),天涯海角寻琼岛。

(2)区域划分(见中国填充图):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晋冀鲁豫京津;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北部内陆内蒙古;南部沿海四省三区:闽粤台广桂澳港;西南三省一市一区:滇贵川渝藏;东北三省黑吉辽;西北三省二区:陕甘宁青新;(3)各行政区的轮廓、省会、简称(见中国填充图):(4)各行政区的特色(见中国填充图):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江苏(香港);华侨最多的省:广东省、福建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人口密度最小的省:西藏;邻国最多的省:新疆(8个);跨经度最大的省:内蒙古;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广东省;跨纬度最大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少的省:西藏自治区(澳门);岛屿最多的省:浙江省;面积最大的省:新疆;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面积最小的省:海南省(澳门);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8个)。

本章小结与补充: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一、知识要点: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3.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带来的影响:4.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5.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和基本内容: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意义:7.中国的民族政策: 8.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全中国人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50多圈;(2)2000年统计人口总数达12.95亿,占世界21%;(3)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为世界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有9个(2000年):豫鲁粤川苏冀湘皖鄂;(4)中国平均人口密度134人/千米(2000年统计),是同期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以云南的腾冲——黑龙江的黑河为线,其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人口更稠密(东南部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全国94%;而西北部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全国6%)。

(2)原因:东部多平原,耕地多,气候好,粮食生产多;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人口、城镇多;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人口、城镇少。

3.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原因和带来的影响:(1)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2)原因:人口基数大;民族解放,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带来的影响:①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②人均占有资源量少、人均经济收入低;③用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财富减少了。

4.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解放前人口增长缓慢;解放后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状况。

(2)原因:①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②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经济基础和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5.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1)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意义:(1)各民族的分布特点:①汉族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②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③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7.中国的民族政策:①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②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8.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分布:(1)18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见中国填充图):壮族(广西)满族(东北三省)回族(宁夏)苗族(贵州)维吾尔族(新)彝族(滇)土家族(湘西北)蒙古族(内蒙古)藏族(藏)布衣族(黔西南)侗族(黔东)瑶族(湘南)朝鲜族(东北东部)白族(滇北)哈尼族(滇南)黎族(琼)哈萨克族(藏北)傣族(滇西)(2)100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见中国填充图):珞巴族(藏南)门巴族(藏南)高山族(台)畲族(浙闽)羌族(川西北)赫哲族(黑东北)本章小结与补充:第三章:中国的地形一、知识要点: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及意义:2.地形结构特点及利弊:3.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及特征:4.主要地形区及特征:5.特色地形:6.地震与火山及成因:7.链接高考——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及意义:(1)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横断山脉(第一、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二与第三级)。

(2)意义:西高东低的地势,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雨量充沛;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2.地形结构特点及利弊:(1)地形结构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包括山地、丘陵、高原)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约10%)。

(2)利弊: ①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②山区面积广大,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具有优势;③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不足;④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3.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及地形骨架:(1)主要山脉的走向(见中国填充图):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巴颜喀拉山、大巴山、大别山、南岭等;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六盘山、邛崃山、大雪山、横断山脉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千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阿尔金山、台湾山脉等;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小兴安岭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等。

(2)地形骨架(重要地理分界线)(见中国填充图):①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②中国主要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如下:昆仑山(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大巴山(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祁连山(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雪峰山(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燕山(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六盘山(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

4.主要地形区及特征(四高、四盆、三平、三丘):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青藏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的原野——内蒙古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云贵高原(多山间盆地即坝子);地势坦荡、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开阔);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开阔完整——华北平原;地势低洼、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四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三丘: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又称东南沿海丘陵、两广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5.特色地形:①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8844.43千米)(位于喜马拉雅山);②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千米)(位于喀喇昆仑山);③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四周高山环抱)(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④其它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库姆塔格沙漠(新甘);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古西部);库布齐沙漠(内蒙古中部);毛乌素沙地(内蒙古中部);浑善达克沙地(内蒙古东部);腾格里沙漠(内蒙古南部)等。

⑤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155米);6.地震、火山及成因:(1)成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及大陆内部的板块断裂破碎地带,地壳不稳定。

(2)地震分类: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如长白山天池(火山口积水而成)、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喷发的溶岩,堵塞河道而成);构造地震危害最大。

7.链接高考——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寒冷空气的背风坡气温较高;②影响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吹入;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③影响气流运动:东西走向山脉冬季阻挡南下冷气流,夏季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两侧气候产生差异;(2)对河流的影响:①制约河流的流向: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大河东流入海;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影响河流的流域范围;②影响河流的流速和落差: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大河形成巨大落差;坡度缓则水流平稳,坡度陡则水流快,易形成峡谷急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