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幻灯片
PDA幻灯片
![PDA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8082e48804d2b160b4ec03d.png)
症状: 因为主动脉比肺动脉的血压高很多,血液会经动脉导管由主动脉分流往 肺动脉,导致肺充血、肺动脉高压。多有心脏杂音,较大的导管可导致 心脏衰竭及容易患上肺炎、生长发育迟滞。 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脏彩超确诊,辅助心电图、胸片、CT等检查。 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通常取侧胸切口,结扎或缝扎后切断动脉导管。适合早产 及初生婴儿或不适合导管介入的病儿。 2.介入方法:使用蘑菇伞或弹簧圈封堵,但不适合婴幼儿。 手术年龄: 学龄前,如分流较大,症状较重,应提早手术。 并发症: 术中大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和乳糜胸等并发症。 术后恢复: 一般术后7天左右出院,无须长期用药。
动脉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动脉导管未闭:是相连于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一小段血管。 动脉导管在胎儿发育阶段是一个正常的结构,通常在婴儿 出生后一两天内会自动闭合,如果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 导管未闭,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
动脉导管未闭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9048570c22590103029d20.png)
63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64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65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66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67
课件
56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57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58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59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60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61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6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14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15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16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17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18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19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20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1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2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3
课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ppt
一例PDA术后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个案护理PPT课件
![一例PDA术后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个案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e4f65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c.png)
我们将引入更为科学的疼痛评估工具 ,提高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同时,拓 展疼痛干预手段,如采用多模式镇痛 、心理干预等,以更好地缓解患儿的 疼痛。
对未来工作展望
拓展护理研究领域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拓 展护理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新的 护理方法和技术,为患儿提供更
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加强与国际接轨
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解释手术必要性、过程及可能风险, 以取得其信任和配合。
术前检查与准备事项
常规检查
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 功能等常规检查,评估患儿
手术耐受性。
凝血功能检查
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确保 术中及术后止血措施的有效
性。
术前禁食与备皮
按照手术要求,指导患儿术 前禁食,并进行手术区域的
备皮工作。
PDA手术情况介绍
手术名称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手术过程
在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下,通 过导管介入技术封堵未闭的动
脉导管。
术后并发症
主要包括封堵器脱落、残余分 流、溶血等,该患儿未出现明
显并发症。
合并重症肺炎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
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 剧,伴有咳痰和呼吸困 难。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 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 升高;胸部X线检查显 示肺部有大片状阴影, 提示肺部感染。
面罩吸氧
对于中度缺氧的患儿,可 选择面罩吸氧,以提高吸 入氧浓度,迅速纠正缺氧 状态。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缺氧、呼吸衰竭 的患儿,需及时采取机械 通气措施,以维持生命体 征稳定。
并发症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反思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血 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3803441bceb19e8b9f6ba18.png)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随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被管理者所接受,它方便、快捷、小巧、便于携带、操作性和实用性强,保证了护理安全,规范了护理行为,增强了护理人员法制意识。
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在我国医疗行业起步较晚,在发展、普及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国内各种文摘总结最多的只是对它的应用,而没有明确提出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医疗体系做出的巨大变革是改变护理过程中简单的一对一的服务,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多端口输入,达到所有信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共享,从而整合整个医疗护理资源,达到整体护理的目的。
本文就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国内外发展情况、主要功能、对护理工作的作用、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远景进行了分析。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护士工作站在患者床边的扩展和延伸,其解决方案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基础,以掌上电脑(PDA)为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传输交换信息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数据的及时交换,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趋势[1]。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内医疗机构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现介绍如下。
1 移动护士工作站功能1.1 确认患者身份、查询与统计患者信息患者入院后,打印以住院号编码的条形码腕带,佩带于患者腕部作为身份标识。
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用PDA对患者手上的腕带扫描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确认。
同时可确认患者给药单的条形码与患者腕带上的身标识条形码的信息均相关联。
通过无线护士工作站可查看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科时间、临床科室、诊断情况、主治医生、疾病状态、饮食情况、护理级别、体重、身高、手术时间、过敏史、费用等基本信息;利用在院患者的入院评估单与护理记录单,可随时获得患者的病情信息。
1.2 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 PDA 自动提示生命体征信息采集时间,护士随身携带PDA,将采集的护理数据即时在床头录入,保存后信息直接呈现于医生及护士工作站,HIS系统即时生成体温单、生命体征观察单、护理记录单等记录,同时将采集的时间和采集人等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
患者身份识别加PDA课件
![患者身份识别加PDA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c98a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3.png)
某医院在使用PDA后医疗差错明显减少的案例
背景
某医院在采用PDA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后,医疗差错率有所降低。
实施过程
医生在开具医嘱、进行药物注射等操作时,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码,确保患者身 份信息的准确性。同时,PDA还可以实时提醒医生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关键信息,避免医 疗差错的发生。
成果
通过使用PDA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和实时提醒,该医院的医疗差错率明显降低,为患者提供 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详细描述
身份信息不准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与实际不符,或 者存在多个相似或相同的信息,导致医务人员难以准确识别患者身 份。
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身份信 息的准确性,如使用两种以上的身份验证方式进行比对。
患者不配合
总结词
01
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文化背景、语言障碍、对检查
登录和设置
打开应用程序后,根据提示进行登录 和密码设置等操作。
数据采集
根据工作需要,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 整理和分析。
数据传输
将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方便其他部 门或人员使用。
04
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常见问 题及应对策略
身份信息不准确
总结词
身份信息不准确是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常见问题,可能引发医疗差错 和纠纷。
降低操作失误
PDA可以提供实时的操作 指南和提示,帮助医护人 员正确执行各项操作,降 低操作失误的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
PDA可以简化医护人员的 工作流程,减少繁琐的手 续和纸质文档处理,提高 工作效率。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使用PDA快速获取患者的 病情信息并给予及时处理,可 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
早产儿PDA的护理幻灯片课件
![早产儿PDA的护理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435a9489eb172ded63b7b8.png)
早产儿PDA关闭后仍对前列腺素E2敏感,重开放 率高,胎龄<26w-33%,>26w-5%
临床症状
➢PDA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分流量的大 小,分流量<左心室输出量的50%,可 完全无症状。
➢分流量>左心室输出量的50%,血流重 新分布,肺循环血量增加,体循环血 量减少及“盗血”现象
消化道出血6例、PTL下降2例 NEC 1例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体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2.生长发育迟缓 与体循环血量减少和血氧下降影
响生长发育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 与PDA开放导致肺血流增加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肺血增多及心内缺损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BPD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喂养困难有关 7.焦虑 与疾病的威胁和担心预后有关 8.知识缺乏 与家长文化程度低及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无症状PDA
➢听诊心脏无杂音
➢没有临床、心电图、心超检查发现肺 动脉高压的证据
➢心超检查表现为典型的管状血流
症状性PDA
➢肺循环血量增加 ➢体循环血量减少和“盗血”
症状性PDA--肺循环血量增加
气急、发绀、肺部湿罗音、严重肺出血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和CO2潴留 胸片:肺泡渗出,严重肺水肿、肺出血,
PDA分类(内径):小 <1.5mm 中 1.5-3mm 大 >3mm
病因
➢遗传是主要内因 ➢在胎儿期任何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均
可造成心脏畸形,如孕妇患风疹、流 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 糖尿病、孕母接触放射线以及服用抗 癌药物。
胚胎学原理:
➢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 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该时肺不主呼吸 功能,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 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 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 所必需。
早产儿pda的护理修改版最终版 ppt课件
![早产儿pda的护理修改版最终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93a44ace2f0066f4332226.png)
力易增位高和,畸动变脉,导常管合发并生先左向些血管活性物质,PH变化以及
右天分性流心,血形管成畸P形DA
前列腺素
2.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子 2.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
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 用某些药物
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 3. 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患代
多
谢性疾病或慢性病、缺氧等
动脉导管未闭 血流动力学 变化 Hemodynamics of PDA
实验室检查
入院诊断(Diagnosis )
❖ 1.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 ❖ 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3.新生儿肺炎 ❖ 4.动脉导管未闭(PDA) ❖ 5.新生儿败血症? ❖ 6.新生儿坏死型小肠结肠炎?
诊治经过
(treatment process)
❖ 保暖、吸氧、纠正贫血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对症治疗。
脂肪少,趾(指)甲软,胎不龄超过29趾+(2指周),端出。 生体重1.0kg,身
(3)乳腺结节:不能触到,长363周6c后m触,到皮直肤径红小嫩于3,mm四的肢乳腺肌结张力
节。
稍低下,原始反射稍低下
(4)胸腹部:胸廓呈圆筒形,肋骨软,肋间肌无力,吸气时
胸壁易凹陷,腹壁薄弱,易有脐疝。
(5)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
(c)呕吐反射与咳嗽反射↓→吸入性肺炎
体温调节
早产儿 特点
(a)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汗腺发育不成熟+ 缺乏寒冷发抖反应=产热↓
(b)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散热↑ (c)稳定性↓→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消化系统
早产儿 特点
吞咽反射弱
易呛乳而发生误吸
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
移动护理(PDA)-幻灯片
![移动护理(PDA)-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0940a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3.png)
移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系统自动生成规范的体温单
床旁书写高质量护理评估和记录
移动护理拉近护士与患者的距离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移动护理推进护理工作量化、可追溯
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自动统计工作量
为护理绩效考核 提供有效依据
通过扫描条码记录各种护理行为, 计算护理工作时素,科学配置人力资源
设计原则
1997年始建HIS
2002年实施LIS
2008年引进EMR与PACS
2011年数字化医院建设
2012年物联网建设
我院信息化发展历程
GE PACS 整体解决方案
医惠 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主干万兆,实现双链路上连 核心设备实现双冗余 实现存储虚拟化 实现服务器虚拟化
3)医嘱执行流程质量标准
输液执行流程
逐一扫码—确认 如提示有未核对医嘱请立即查询
保持清洁平整
加药后及时核对扫码—确认
执行用药医嘱流程
先扫药物条码 再扫病人腕带 提示正确后方可执行
关键点
4)更换输液流程质量标准
患者输液结束呼叫,护士及时应答
责任护士查看患者输液,携带PDA及需更换液体至患者床旁
主动核对患者身份,请化 诊疗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 床边信息系统(数据终端) 条码化 减少错误 提高效率
移动护理系统(MCIS)应运而生
移动护理系统: 是以医院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基础,以移动手持电脑设备(PDA)为硬件,配合无线局域网络技术,实现HIS系统在病房的扩展与延伸的床旁工作终端执行系统。
移动护理(PDA) 在临床的应用
卫生信息化总体框架
建设国家、省、地市县 三级卫生信息平台
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 2个基础数据库
移动护理系统培训ppt课件
![移动护理系统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1ff4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8.png)
系统配置
(1)
病 人 一 览
(2) 医嘱查询
(3)
医 嘱 执 行
医嘱执行主要流程
第一步:配 药 扫描药 品条码
医嘱执行主要流程
第二步:给药 扫描患者药品条码 扫描患者腕带
匹配成功 给药
医嘱执行主要流程
第三步:拔针(输 液)
扫描患者药品条码 扫描患者腕带
匹配成功 拔针
(4)
护 理 评 估
(5)
护 理 计 划
(6)护 理记录
(7)
生 命 体 征
(8)
检 验 结 果
录
(11)
质 量 检 查
(12)
系 统 配 置
单击添加副标题
移动护理系统培训
天津纵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护理系统应用示意图
第一步:在PC 机上打印患者 腕带
第二步:在PC机 上打印口服、输液、 注射等药品标签
第三步:在平板电脑上记录对患者进行 的操作
护理计划 护理评估
病人一览
医嘱查询
医嘱执行 健康教育
护理记录
交班记录
生命体征
质量检测
检验结果
PDA在临床中的使用
![PDA在临床中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f3c4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c.png)
快速核对医嘱
通过PDA核对医嘱,可减 少医疗差错,提高医嘱执 行的效率。
提升医疗质量
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PDA可实时接收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血压等,方便医生 随时了解患者情况。
提醒用药时间和剂量
PDA可根据医嘱设定提醒功能,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05
PDA在临床中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与PDA的结合
智能诊断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PDA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高诊 断准确率。
个性化治疗
结合患者基因、生活习惯等数据,PDA可以为医生提供个性化 治疗建议。
实时监测
利用AI算法,PDA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
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远程擦除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医护人员接受度问题
总结词
医护人员对PDA的接受度是影响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详细描述
尽管PDA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势,但医护人员的接受度却因各种原因而异。一些医护人员可能因为使用习惯、 技术水平、工作流程等因素而对PDA持保留态度。因此,需要加强PDA的使用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医护人员对 PDA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以便更好地发挥PDA在临床中的作用。
技术更新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何保持PDA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是 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PDA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 级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技术。然而,由于设备更新和升级需 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医疗机构来说 可能是一个挑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技术手段 ,如制定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采用标准化的设备接口等 ,以确保PDA设备的更新和升级能够顺利进行。
PDA在临床中的使用PPT课件
![PDA在临床中的使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c8887b0242a8956aece46d.png)
.
2020/3/26
27
心绞痛:
• 持续胸部剧烈疼痛(与体位呼吸 无关),如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绞 痛,典型胸部疼痛,尤其以胸 骨为中心突发性剧烈疼痛,硝酸 甘油常对此无效者,可选用 PCEA,T4硬外置管,用0.5%利 多卡因。
.
2020/3/26
28
PCA临床应用中有关
问
题
及
处
理
.
2020/3/26
• 浓度来调整)
• bolus — 3~10 ml,
• LT( 锁定时间 )— 15~20 min
• 4h最大限量 — 40~50 ml
.
2020/3/26
22
研究表明:
PCEA是一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对产程、剖宫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 无明显影响。PCEA使得病人可以改善镇 痛效果, 提高舒适程度, 并减少不良反应。
20mg/4h
• 芬太尼 25~50g 10~20g 5~12min
400g/4h
• 纳布啡 2~4mg
1mg 6~10min 20mg/4h
.
2020/3/26
21
PCEA多选用LCP模式 •
(即负荷量+ 持续剂量+ PCA剂量)
• L(负荷剂量 )— 3~5ml,
• C (持续剂量)— 6~12ml (根据配伍药物
• 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配伍应用能产生良好镇痛 效果;
• 最大优点是产妇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根据自已 的感受,最大程度地控制用药量。并实现“可 行走的硬膜外镇痛” 。
.
2020/3/26
19
PCEA药物选择:
• 局麻药: 布比卡因、罗哌卡
因、利多卡因 • 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吗啡、 舒芬太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护士2再次登录 后,扫描腕带 输血核对1 输血核对2
护士1将pda给护士2
执行成功
提示 正确
正常输完
结束输血
否 继续执行 出现意外状况
停止输血
输血流程
执行护士1扫描标签
在病人床边 2名护士携带一部PDA
查找原因
放弃执行
输血执行流程控制
护理任务—输血执行
输血“三步曲”—双人核对、双人执行、结束
根据质控需求选择病人、日期、状态 (目前只支持在院病人查询,已提出查询出院病人需求)
体温单质控——缺项
通过病人列表 直接切换界面
大便缺项
查看出入量
缺血压
体温单质控——录入错误
脉搏录成心率
同一纵格内有2次 生命体征
体重栏内有2个 不同的结果
2)交班报告质量标准
1、楣栏填写 楣栏填写清楚,详细填写病室名称,日期(年、月、日),总数、入院、 转入、出院、转出、手术、分娩、病重、病危、死亡等人数。 2、交班报告书写顺序及写法: (1) 出院、转出患者的姓名、床号、诊断及出院或转出的时间。 (2) 死亡患者的姓名、床号、诊断及呼吸心跳停止时间。 (3) 出院、转出书写原则上只占一行表格。 (4) 新入院、转入患者床号、姓名、入院原因(诊断)及时间。 (5) 病危或病重患者床号、姓名、诊断等。病危注明“*”。 (6) 当日手术患者床号、姓名,麻醉方式、手术名称等。 (7) 明日手术患者床号、姓名,麻醉方式、手术名称。
第六章 医院管理
合计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
60
342
107
636
22
79
6
48
0
12
信息化全面支撑
等级医院评审护理部分的核心
患 者 安 全 管 理
护 理 质 量 持 续 改 进
患者安全管理内容
采用条码核对功能
正确识别患者 改善交流的有效性
落实院内感染控制的措施 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制定操作故障24小时内及时上报制度 护士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本班内上报科 室 24小时内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沟通 若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移动护理系统,立即 启动 移动护理系统故障应急方案
移动护理系统故障应急方案
3、制定PDA相关流程质量标准
电子体温单的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交班报告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医嘱执行流程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更换输液流程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输血执行流程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风险评估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清点试管
否
打印、贴好标签
到床旁
扫描该病人的所 有采血试管,再 扫描腕带
提醒试管数量 是否和实际试 管数量一致
是
开始采血
采血成功
是
在PDA当前界面点 击完成采集
否
需要继续采集
在pda当前界面 点击返回
打印标本接 收汇总单, 盖上交接章
5 )输血执行流程质量标准 关键点 在治疗室
接到血液后,2名护士各持 自己工号登录的PDA
病人腕带的配带规范
将病人腕带佩戴事宜作为入院宣教常规事项;病人住院期间,腕带必须佩 戴至手腕上,并且保证条码平整没有被覆盖,方便身份核对及用药安全核对 ;住院时间长且腕带有磨损的情况建议病人或家属到住院处补打。
瓶签粘贴的正确位置
瓶签打印出来粘贴时,注意将条码贴在药瓶平坦处,确定没有褶皱。
31
二:建立移动护理系统质量控制标 准
各类评估质控—以跌倒评估为例
评分≥4分者,24小内上报 并填写跌倒预防护理措施表
历史记录 按时间降序排列 可查看实际评估时间
单击病人图标—护理文书—跌倒评估单 通过病人列表—切换不同病人界面
7)抢救后执行时间补记
双击病人图标—出现医嘱执行明细
在空白的时间栏内右击 选择其它处理
在弹出的对话框内填写补记理由
移动护理拉近护士与患者的距离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移动护理推进护理工作量化、可追溯
为护理绩效考核 提供有效依据
自动统计工作量
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通过扫描条码记录各种护理行为, 计算护理工作时素,科学配置人力资源
移动护理发挥护理人力资源效能
设计原则
体现责任制护理原则 体现多元数据统计原则 体现以病人的需要为基本原则
2、有效的医护流程
(检查标本全过程监控、管理) (全过程与病人面对面交流) (全过程的医嘱执行监控、管理) (全过程的护理评估记录管理) (全过程护理流程规范指导) s
5、降低院内感染
(全程监控和追溯院内灭菌和 消毒包的整个循环流程,保证 环节的正确和规范性)
评审标准针对病人 安全和医疗质量 的核心目标内容
记录执行时间
8)医嘱待办项提醒
护理任务—待测提醒—选择病人、日期
选择待办医嘱类型— 可在项目设置内自行维护 需提醒医嘱项目, 但名称必须与医嘱一致
交班报告质量标准
3、危重患者主要书写内容: (1) 书写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并注明时间 (2) 患者意识、生命体征、体位、皮肤完整性、患者特殊主诉,异常检验、治疗 及给药、护理措施、伤口情况、引流情况、睡眠、病情变化等。 4、交班报告书写注意点: (1) 应按照书写顺序及要求书写。 (2) 日间由主班(责任)护士填写,晚间由晚夜班护士填写,签全名。学生写报 告要有带教老师签名,老师签名在斜线上,学生签名在斜线下。 (3)内容应注意措词恰当,体现连续性,无错别字,使用医学术语。报告不允许涂 改或伪造,字迹清晰、整洁。
3)医嘱执行流程质量标准
执行用药医嘱流程
输液执行流程
暂停用药
继续用药
保持清洁平整
加药后及时核对扫码—确认
打印瓶签
贴瓶贴
摆药核对
加药
执行
结束用药
用药有不良反应等
逐一扫码—确认 如提示有未核对医嘱请立即查询 先扫药物条码 再扫病人腕带 提示正确后方可执行
停止用药
关键点
4)更换输液流程质量标准
患者输液结束 呼叫,护士及 时应答 责任护士查看患者输 液,携带PDA及需更 换液体至患者床旁
主动核对患者身份 ,请患者或家属主 动陈述患者姓名
根据年龄、病 情、药物的特 性合理调节滴 速
再用PDA对拟更换输 液标签和患者腕带分 别扫码,确认匹配后 更换输液
先扫描空瓶标签, 确认结束用药
关键点 PDA再次对输液药物标签进行扫码确认:巡视、观察;详细记录
未核对医嘱查询
护理任务—未核对医嘱查询
评估的及时性:入院24小时内完成评估 评估的要求:
6)风险评估质量标准
压疮评估: 评分≤12分,24小时内上报安全隐患,每天评估一次 发生压疮者24小时内上报不良事件,每天评估一次,每天观察、处理伤口并填 写压疮观察记录表,各班严格皮肤交接 评分13-18分,每周评估二次 评分>18分,入院时评估一次 手术、病情变化需及时评估 跌倒评估: 评分≥4分,24小时内上报安全隐患,填写预防护理措施记录表 一般情况下每周评估一次 使用特殊药物、检查、手术、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病情变化需及时评估 发现异常及时履行上报制度
3、药物的使用安全
(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控) (使用过程双重比对) (使用禁忌和过敏提醒)
4、正确的手术及部位
(通过病人电子标识,通个移动终 端实施调阅电子病历,确认正确的 手术及部位)
移动护理实现医嘱执行流程优化
实现录入、读取生命体征信息流程优化
移动护理实现医嘱全程跟踪
保证病人安全
达到5R管理目标
护理部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实现实时 环节控制
护理信息小组
全员参与 全程控制
各病区护士长、信息联络员
各病区护理人员
二:建立移动护理系统质量控制标 准 1、制定PDA使用工作制度
护士每班对PDA进行交接,检查机器性能、数量、 电量等情况,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使用前再次 检查机器是否运行正常。 在执行输液、给药等操作时,扫描药物条码,然 后扫描病人腕带,确认扫描成功后方可执行。 护士使用自己工号登录,使用密码管理,操作完 毕必须及时退出系统。 PDA注重日常维护与保管,充电时必须关机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护理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安全管理 科研教育管理 后勤物资管理
移动护理是落实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
1、有效的病人识别
(通过条码和RFID标识,而非 姓名、床位号等)
6、评估病人潜在风险
(通过无线监控设备实时采集 监控生命体征) (实时定位行动轨迹) (全过程统一的电子病历管理) (实时监控区域的安全)
根据质控需求选择病人、日期、用药方式、医嘱类型
医嘱执行流程质控
护理任务—输液巡视单—选日期—查询
输液过程中巡视 可录入滴速
输液“四步曲”—核对、加药、执行、结束
医嘱执行单查询
护理任务—医嘱执行单
根据质控需求选择病人、日期、用药方式、医嘱类型
5)输血执行流程质量标准
采血流程
确保试管类型 选择正确 关键点
移动技术--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
移动化 诊疗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 床边信息系统(数据终端) 条码化 减少错误 提高效率
移动护理系统(MCIS)应运而生
移动护理系统: 是以医院现有的医院信息系 统(HIS)为基础,以移 动手持电脑设备(PDA) 为硬件,配合无线局域网 络技术,实现HIS系统在 病房的扩展与延伸的床旁 工作终端执行系统。
在用、在建软件系统90余套
HIS/LIS /PACS/RIS等
电子病历/ 移动护理等 基础信息系统 临床信息系统
运营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