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
关于德国、日本二战史观的文化比较
向世界展示 了在 自己 “ 保护”之 下的长春的欣欣 向荣 。 日 本认 为 自己
给与 了他 国一个 相 应 的 地位— — 己 为兄 尔 为 弟 ,尽 管 是个 低 微 的 位置 ,他 国也应 当听从 安排 ,这种 安排并 非一 种侵 略行 为。
3 德 国—— 作为 一种对 比的展现 3 .1 “ 罪 感文 化” V S“ 耻感 文化 ”
敲 虽有诸 多原 因 ,但 本 文仅 选 择于 意识 形 态 的层 面入 手 ,从 宗教 、 民族
气质 、历 史文 化传 统等角 度进 行综 合 比较分 析 ,探 求两 国关于 二战 史观迥 异 的原 因。
关键 词 :德 国; 日 本 ;二 战 ;史观 中图 分类 号 :K 1 5 2
2 .1 神道 :军 国主义 的温 床
在 《 浮士 德》 的一个 早期 版 本 中 ,记 载 了 浮士 德 死 时 留下 这
神 道是 日本 民族 的信 仰 ,明治 维 新 后 ,经 明 治 天 皇敕 令 确 立 般 的遗 言 :“ 我死 了 ,我是 一个 坏基 督徒 ,我 同时 也是 一个 好基 督 ” 歌 德同样 自称 : “ 既善 且 恶 ,恰 似 自然 。 ” 罪感 文 化 来 源 于 为 国教 。原始 神道 是 一 种 荒蛮 的 自然崇 拜 ,其 原 始 性使 其 欠 缺 成 徒 。
1 德 日两 国的 同与不 同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6 )0 5— 0 1 9 1 — 0 2 在情 理之 中 。这 种 为 已、 自保 的倾 向让 E l本 人 认识 不 到 自己的 错
读 过越 多有 关 于德 国和 E l 本 的 书籍 ,就越 发感觉 这两个 国家有 误 所在 ,从而在 陷在 这潭 泥淖 中无法 抽身 。 着太多 的相似性 。德 国和 日 本都是在 1 9 世纪末 、 2 0 世纪初发力的资本 2 .3 “ 各 得其所 ,各 安其分 ”与 “ 大东 亚共荣 圈 ” 的野心
2223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用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调整 农业政策
通过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水 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 竞争。
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积极推行 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 “以工代赈” 会秩序。
突出特点( “新”的核心体现)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成效:美国经济回升,逐步走出了危机。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著名战役是 ( )
A. 马恩河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巴尔干战役
3.二战中,成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 ( )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中途岛海战 D. 台儿庄战役
4.二战中,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投降的顺序是
()
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一战交战的双方:
同盟国
(德国、奥匈帝国)
协约国
(英国、法国、俄国)
二战交战的双方:
法西斯集团
(德、意、日)
反法西斯同盟
(中、苏、美、英等)
意(1943年5月)、德(1945.5.8) 、日(1945.8.15)先后投降
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
一方面 ,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 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侵略殊死斗争; 另一方面 ,法西斯反人类的本质必然使它走向失败, 而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必然取得胜利 。
读图文,析原因
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
1870年
1914年
英 31.8% 国
德 13.2% 国
14% 14.3%
英国和德国占有殖民地世界排名
位次
英国
1
德国
4
评德国和日本不同的二战史观
评德国和日本不同的二战史观李乐曾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对二战历史的态度和对二战遗留问题的处理,是直接影响德国(本文专指联邦德国)、日本与受害国之间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1997年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60周年,对德国和日本的二战史观进行比较,特别是对两国形成不同的二战史观的原因开展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国与日本对二战历史态度的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认识深度上有本质的区别。
德国不仅承认侵略事实,承担战争罪责,并且认为纳粹政权和纳粹统治是导致战争和民族灾难的根源。
因此,二战虽然以德国战败而告终,但由此导致了纳粹政权的崩溃,它归根结底对德国人民是“解放”。
日本只提“终战”,回避侵略事实,掩盖歪曲二战历史,在战争根源问题上没有进行认真彻底的反省。
第二,在认识过程上德国表现为逐步深化,由消极变为积极,从政府到民间,正确对待二战历史问题的正义力量占据主导地位。
日本在认识二战历史问题上几十年徘徊不前,主张彻底反省侵略历史并承担战争罪责的力量始终处于劣势和少数地位。
第三,绝大多数德国政治家,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有政治远见和政治责任感,在对二战历史问题的认识上表现得比较深刻和超前。
日本政治家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应有的政治素质,有勇气、有远见的政治家为数极少。
相反,民间少数有识之士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远比政府深刻。
第四,从对外关系的大局出发,德国在处理二战历史问题时,尊重被害国家和被害民族的民族感情,注意国际舆论的监督,采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态度,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
日本在二战历史问题上顽固坚持原有立场,采取不合作和自我孤立政策。
造成德日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重大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可以总体上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因素包括:盟国战后对德国和日本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不同的处理结果;战后各受害国、受害民族在二战历史问题上对德国和日本采取的不同态度。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德国和日本两国的国家因素,如政治体制和政府的有关措施及政策导向等;第二,非国家因素,如新闻传媒、教会、工会等非政府机构的作用;第三,国民素质,如知识分子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倾向、国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政治教育水平等。
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了 日本 首相五 年未访 华 的外 交僵 局 ,充 分表 明 了他
对 改善 中 日关 系 的决 心 和勇 气 。但是 正如胡 锦涛在
帝 是公 正的 ,它必然 宽 恕我们 的罪过 ,洗清我们 的
一
切 罪过 ” E 他 们认 为人 生 来 就有 可能犯 罪 ,因 。 i。 l
会见安倍晋三时所说 ,实现中 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4期 20 0 6年 l 2月
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J ANGS P I U OLYTEC HNI C UNI VERS TY I
V0L 7No. 4
De . 0 c 2 06
中 图分 类 号 :K17 0 文 献 标 鸸 :A 文 章 编 号 :17 9 4 ( 0 6 4 0 7 —0 6 2 0 8 20 )0 — 0 3 4
德 国和 日本是 二 战的发 动者 ,但 战败后 两 国对
一
一
赎 罪 。 民族信 仰 的宗教 产 生的历 史条件不 同 , 各
清算 自己的过去 。1 7 9 0年 ,西 德总理 勃兰特 在波 兰
西 方学者 埃克森 等认 为德 国文 化是建 立在 “ 罪
感”基础 之上 的 , 日本 文化则是 建 立在 “ 耻感 ”基
础上 的。众 所周 知 ,德 意志 民族 9 以上 都 信仰基 O
督 教 ,基 督教 的基本 教义 之一 ,就 是原罪 一一认 罪
解, 重新融人欧洲 ;日 本则不 断否认甚至美化其发动的侵 略战争。 究其原因 , 两国不 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及由此形成 的民族心理 是
其根由之一 . 而战后 国际社会对德 日军国主义和纳粹势力 的改造措施、 程度以及两 国战后所处国际关系环境的不同也是非常重 要
智慧树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第三章
智慧树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第三章一、选择题1.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美日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2.关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新闻报道中,不正确的是A.决定成立联合国B.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C.苏联承诺对日作战D.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3.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
”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A.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B.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反对纳粹暴行的联盟C.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D.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4.一部电影中有如下场景日本干的蠢事是指A.制造“南京大屠杀”B.轰炸美国本土C.对美苏不宣而战D.偷袭珍珠港5.斯大林曾经称赞道:“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巧妙来说,在战史上还从未有过类似的先例。
”斯大林称赞的这次行动是A.德国突袭英国B.德国突袭苏联C.日本偷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6.下列组织按成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联盟②联合国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④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7.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讲:“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彻底的胜利。
”材料中“昨天”发生的事件是指( )A.珍珠港事件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D.慕尼黑阴谋8.丘吉尔说:“(德国)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
浅谈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之不同态度极其启示
浅谈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之不同态度极其启示作者:钟政洋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4期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作为两个挑起战争的主要国家,在面对战后的罪责时,却是持着完全相反的态度。
德国秉持着正面积极的态度,承认错误,勇于面对史实,主动赔偿其他国家;反观日本,却始终是消极逃避的态度,被动承认错误,甚至还修改史实,两者之间可谓是完全不同。
本文将从是否承认史实、面对史实的态度以及战后赔偿的不同态度去分析其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二战;德国;日本;战后态度一、关于德日两国二战罪责概述(一)德日两国的二战罪责简要1939年9月1日,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了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而日本的加入,无疑是为这次战争添加了一把最烈的火,偷袭珍珠港,直击美国。
而日本侵华,更是将战火直接蔓延至亚洲。
至今为止,每年南京大屠杀的日子依旧是所有中华儿女心头之痛。
德黑兰会议,把欧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二战场,又是新一轮的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高达7000万。
而战争前,据统计,中国伤亡人数为1800万。
对于全世界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像一场浩劫一样,人为扫荡整个地球,不管是战争挑起者,还是应战者。
(二)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态度不同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罪责态度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纳粹政府机构组织直接被粉碎,纳粹残余民党被消除,甚至在当下,还组织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永久追捕纳粹逃犯。
而日本当时仅是只有被美国制裁,其他国家并无话语权,因此,对其制裁并没有像对待德国那样那么大的力度。
此外,文化也是一个原因。
德国崇尚理性文化,对于事情的起承转合有着辩证的认知。
而日本的耻感文化太重,不易承认如此羞耻的事情。
因此,二国对待战争有着明显不同的态度。
二、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的不同态度(一)承认二战罪责的不同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两国对于已经发生的史实的认知程度可以说持着完全相反的态度。
德日对待二战级战后态度差异原因分析
日本是个相对孤立的岛国, 周围的中国、朝鲜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相比而言都是
一些弱国,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难真正遏制住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亚洲国 家对日本的行为更多的是言语上的指责和道义上的谴责,这在客观上也纵容了 日本,同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 必须要在亚洲安插 一颗钉子, 来遏止中国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势力扩张”, 因此在战后对 日本的处置上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保持住日本的实力而又不给其它的反法西 斯国家以口实, 至于日本是如何对待二战、日本对战争罪行的反省和认识究竟 有多大的实际成效等问题, 是不在美国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甚至连战争索赔这 一重大问题, 也在美国一手操纵下, 于1951 年9 月签订的《旧金山和约》中给免 除了, 使日本得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惩处,日本就这样在美国的多方庇护, 缺 少亚洲各国的批判、清算、追查战争罪责的压力, 国内进步的政治力量无力推 动国民自觉地进行战争反省的情况下, 对战争罪责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模糊。
(三) 从战后两国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来看
德国政府重视对国人特别是下一代进行正确的“二战史观”教育, 所以不论是
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成年人还是年轻人, 基于对纳粹罪行的深恶痛绝, 他们不仅 主动协助政府缉拿漏网战犯, 而且不断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与右翼势力进 行斗争。德国人民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右翼势力的不懈斗争, 给德国领导人提 供了坚实的群众后盾。勃兰特在波兰的下跪忏悔, 并没有遭到德国人民的鄙视, 反而更加受到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尊重。正是人民的支持, 使德国政治家在 反省二战历史时不但没有孤立感, 而且感到有着强大的动力。
一、德国、日本对二战的不同态度
(一) 国家政要的态度:
德国: 自从战争结束的那一刻起, 整个民族都在反思自己曾经的罪行, 上至 国家政要, 下到普通民众都在致力于消除德国纳粹主义污点, 一直在明确无 误和真心实意地为当年的受害者——犹太人、波兰人和其他国家人民表示 歉意和悔恨, 甚至把忏悔和弥补过错放到了与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同等重 要的地位,1970 年12 月7 日勃兰特总理在波兰首都华沙向犹太人殉难者纪 念碑双膝下跪,以表示对被希特勒法西斯残杀的50 万犹太人的哀悼, 并代表 德国表示忏悔。2004 年6 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参加诺曼底登陆60 周年纪念 活动时说:“在德 们会严肃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如何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何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如何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希望对你有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
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
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
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
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
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无耻的十个国家第一名:苏联列宁在世时许诺将侵占中国的土地奉还,到了斯大林就完全不认帐了,而且还在1929年对中国进行了小规模的入侵。
二战前与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约定共同瓜分波兰。
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也从背后入侵波兰,一路上对混乱的波兰军民说:“我们是来打德国人的。
对历史的反思:德国与日本的不同态度解析
对历史的反思:德国与日本的不同态度作者:颜晓峰《光明日报》 (2015年 08月 14日 02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是胜利者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明确方向的重要契机,也是失败者从历史中痛定思痛、转向前行的大考之年。
70年来,作为侵略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德国和日本, 在对这场战争的认知和态度上却大相径庭, 前者以史为耻、切割了断,后者遮遮盖盖、祭祀膜拜,由此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周边关系、国际形象和发展走向。
70年过去,历史不能淡忘,罪行不能尘封,教训不能略去。
只有正确反思历史,才能掀开新的一页,人类才有美好明天。
一、担起历史责任,才能开创未来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 曾经的光荣与辉煌是为之骄傲的历史财富, 需要继承; 过去的错误和罪责是必须面对的历史事实, 应该担当。
历史上, 德国和日本也有着自己不朽的文明创造, 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却疯狂发动侵略战争, 将无辜民众推入火海之中,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对世界造成巨大灾难, 留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史。
战争结束后,废墟之上重建的德国和日本,要不要以国家的名义, 对纳粹政权和军国主义的历史罪过, 担起必需的政治、道义和经济责任, 继续追究和法办战犯,持续向战争受害国、受害者谢罪与赔偿, 坚定承诺维护世界和平, 这是对是否真正与那段丑恶历史诀别的根本检验, 是对历史良知是否重建的重大考验。
担起这份历史责任, 也就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重新站立,开始新的历史。
战后德国历届政府都采取对本民族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不因纳粹集团的覆灭而放弃承担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后果,以各种形式向战争受害国、受害者表示真诚谢罪。
1951年, 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阿登纳就明确表态:“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有义务进行道德和物质的赔偿。
” 1995年,德国总理科尔说:“凡是德国人,只要站在以色列大屠杀纪念碑或者圣彼得堡公墓前,他就不能说这与他无关。
论两次大战之间德国远东政策中的亲日倾向
2005年11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v.)2005第32卷第6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Vol.32No.6论两次大战之间德国远东政策中的亲日倾向王扬(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一战以后,魏玛政府在远东一方面实行“非强权政治”、“中立”、“平衡”政策,为迅速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重返远东市场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明显亲日。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远东政策的亲日色彩愈浓,终致1938年后撕去“中立”外衣,抛弃中国,与日本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将人类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关键词]魏玛德国;纳粹德国;远东政策;亲日倾向[中图分类号]K143-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05)06-0734-0520世纪20 ̄30年代,德国的远东政策有一个从确立到稳定到突变的发展过程。
一些学者在研究这个时期德国远东政策时,过多强调了其“中立性”,而对于其中的亲日倾向则注意不够。
事实上,在魏玛时期,其远东政策中的亲日倾向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远东政策中的亲日色彩愈加浓厚,最终撕去了“中立”外衣,与日本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将人类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一、魏玛政府所谓“中立”的远东政策,是以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地位、牺牲中国权益为前提的。
一战结束后,魏玛政府虽然一再强调其远东政策的“中立性”,然而,面对远东国际关系新格局,明确表示承认日本在这一地区的霸主地位,尤其是“尊重”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1919年10月20日,德国外交部官员克尼平在同日本大使东乡会谈时表示:“我们在致力于恢复对华贸易过程中,将始终与日本的‘门罗主义’保持一致。
我们愿意考虑日本在东亚、首先是在中国的地位,不会背着日本重建与中国的关系。
”[1](A辑第2卷,P362)1920年7月3日的一份未署名备忘录指出,德国在远东所追求的目标是,重建与日本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但原则上承认日本在远东的统治地位”。
德日对待二战态度的差异及其深层次原因
作者: 李元卿
作者机构: 石油大学(华东)政法系,山东东营257061
出版物刊名: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3-74页
主题词: 德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态度;成因;比较研究
摘要: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德国和日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二战后的德国,能够从历史的本来面目出发,以明智和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认真反省德国在战争中的责任,向受害国家和民众诚恳道歉,希望能得到饶恕,并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编入教科书,教育广大青少年和后人.在政治上,德国政府对国内法西斯思潮保持警惕和高压政策,并用法律手段对法西斯势力、新纳粹分子的活动严厉打击.在经济上,德国陆续向苏联、法国等战争受害国支付战争赔偿,数额高达600多亿美元.在道义上,二战后的德国历届政府都从不回避二战应承担的责任,总是诚恳地检讨德国应负的战争责任.。
二战后德日“角色冲突”的比较分析:一种文化的视角
于 国家 角 色 定 位 的作 用 。
关键 词 : 化 因 素 ; 构 主 义 ; 色 冲突 文 建 角 中 图分 类 号 : O 5 D 一0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6 2—5 7 { O 1 0 17 3 9 2 1 ) 6—0 7 0 0 4— 2
著 提升 。在地 区政 治和 国际 决策 中两 国都在一 定程 度 上 受 到 美 国 的 牵 制 。 无 独 有 偶 , 国 又 都 遭 遇 到 两 了一定程 度 的“ 色 冲 突 ” 角 。不 同 的是 , 国逐 步 冲 德 出“ 角色 冲 突” 困境 , 演 起 东 、 欧 国家 之 间“ 的 扮 西 掮 客” 的角 色 ; 日本 则处 在继 “ 而 明治 维新 ” 脱亚 人欧 ” “ 以来 , 战后 如何“ 二 重返 亚洲 ” 的尴 尬处 境 。
一
但是 一些 恒定 的文 化特质 却保 存 了下 来并 发挥 着深
远 的影响 。
三 、 内文 化 因素 塑 造 德 日角 色 国
( ) 出 “ 色 冲 突 ” 困 境 一 冲 角 的 二 战 后 的 德 国 和 日本 , 为 战 败 国 , 临 着 相 同 同 面
二 、 化 的 作 用 机 制 文
在 一定 程 度 上 都 遭 遇 到 了 “ 色 冲突 ” “ 色 冲 角 。 角
一
、
国 际政 治 的 文化 理 论
突 ” 一 个 结 构 建 构 主 义 的 术 语 , 是 指 国家 对 自己 是 它 在 国际体 系 中的角色认 知发 生 了矛盾 。文化 等非 物 质 因素 对 外 交 政 策 的 影 响 力 , 随着 形 势 的复 杂 性 、 不 可 认 知 性 以 及 不 确 定 性 的 递 增 而 递 增 。 “ 势 的 巨 形 大 复 杂 性 和 不 可 知 性 可 能 造 成 认 知 的 不 一 致 性 和 困
日本和德国对待历史罪行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分析
神社, 向刽子手顶礼膜拜 。 与此同时, 日本政府文部省审 批的历史教科书一再模糊历史真相, 逐步削减大量关于 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记述 , 淡化 日 本对殖民统治和侵
从现象上看, 德国政府正视历史, 勇于承认和反思
略战争的责任, 而且还借遭受原子弹轰炸强化 日 本国民
“ 受害” 意识, 使得战后一代缺乏对 日 本侵略历史的正确
认识 。
侵略战争罪责。战后 6 年来 , 0 德国历届政府领导人 , 从 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到现任总理施罗德, 对待战争的态度 都是直面历史错误, 公开反省战争罪责, 并一再向曾遭 受纳粹侵略和残害的各国人民谢罪。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 勃兰特总理 17 年访问波兰时, 90 在华沙犹太人殉难
纪念碑前双膝跪下谢罪; 科尔任总理后 , 成立了“ 赎罪委
德国政府对新纳粹势力保持警钟长鸣, 采取坚决打 击的政策, 取缔纳粹组织并逮捕其头 目。94 联邦议 19 年, 院通过了新的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案, 明文规定同情 纳粹、 否认纳粹罪行、 宣扬种族歧视为犯罪行为, 强化了 反纳粹的法律力度。 。 在 日 靖国神社公开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 本, 柱和聚会地,各种否认侵略战争的右翼团体大行其道, 正视历史反倒被扣上“ 民族自虐” 的帽子。 前侵华日军东
维普资讯
对过去历史的否定和反省,不仅是 自觉的, 而且是深刻
的。
本历史上的进步。但与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府不同, 受日 本历史、 文化的影响, 当时日本的资产阶级并不成熟, 因
但是 日 本却不是这样。 本是在美国两颗原子弹的 日 威力的震撼下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的。 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先, 美国进入 日 本本土在后, 因此 , 本的国家机器没 日 有被彻底摧毁。美国进入 日 本后, 日 对 本实行了单独占 领 ,实施间接统治的政策,即通过 日本政府来统治 日 本。 战后初期, 美国对 日 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 , 取消了日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专题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两次世界大战线索二国际格局的演变二、专题演练1.如果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学习主题,以下属于这一主题的内容是①巴黎和会②杜鲁门主义③《北大西洋公约》④科索沃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B.经济发展不平衡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D.地区冲突激烈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世界大战的硝烟因时间推移而消逝,却带给人类永久的反思。
下列关联不正确的是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①②③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7.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
”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相同点有①都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②都由大国所控制③都是在大战后形成的④都因大战而解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卷(附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卷一、选择题1.尼罗河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也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古国(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中国2.“留学生目睹唐朝国泰民安、文化昌盛的繁荣景象,他们对本国部民的陋习和贵族擅权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革,废除部民制。
留学生南渊请安、僧旻等创办学馆,宣传唐朝律令制度,为政治改革作舆论准备。
”材料中的“政治改革”是(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彼得一世改革D.农奴制改革3.辣椒起源于美洲,每年9月5﹣6日,美国都要举行盛大的辣椒节。
辣椒在15世纪末被带到欧洲,后又传播到其他地区。
下列最有可能将辣椒带回欧洲的历史人物是( )A.哥伦布B.屋大维C.迪亚士D.查理曼4.16世纪,英国农场虽然时常仍有家庭劳动力的全程参与,但还必须依靠雇佣劳动力才可能维持和发展,农业经济突破了自给自足。
这一时期的农场( )A.与市场紧密结合B.劳动力流失严重C.与庄园大同小异D.土地已高度集中5.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会去追求另一种满足,即精神上的满足………意大利拥有古代罗马的一切,却唯独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古罗马的文化——没有它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哲学、戏剧等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古代的文化了。
这里“文化”的实质是( )A.古代罗马文化B.封建文化的改良C.资产阶级文化D.人权主义精神6.西班牙一直想要参与印度的香料贸易,以获取丰厚利润。
然而根据《托尔德西拉斯条约》的规定,西班牙不得向东航行,而境内的阿拉伯问题使得其又无法打通向印度的陆上通道。
于是,哥伦布的向西航行计划实际上成为西班牙参与印度贸易的唯一可能性。
这说明哥伦布航行( )A.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B.发现了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使西班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7.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岳麓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
岳麓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第1题【单选题】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的事件有①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②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③德国占领法国、空袭英国④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领土联成一片,是在________事件之后( )A、意结成法西斯同盟B、吞并奥地利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法国沦陷【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反映了哪国的历史进程?( )A、英国B、美国C、日本D、俄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是1941年苏联流传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描绘了战败的德军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
这应该是发生在哪场战役后(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德国闪击波兰D、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是( )A、天皇B、军部C、内阁D、大财阀【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在德国法西斯统治时期,他们被剥夺了公民身份、几百万人惨遭屠杀。
他们最有可能是( )A、法国人B、英国人C、犹太人D、美国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战役的历史作用是(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宣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C、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了欧洲可以和平下去,对希特勒做了许多的让步。
”下列对张伯伦做出“许多让步”认识正确的包括( )①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②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③加速了二战全面爆发④长期让步最终导致英国灭亡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解析】:第9题【单选题】20世纪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名家迭出、佳作分呈,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运用新奇手法创作的艺术珍品是( )A、《等待戈多》B、《老人与海》C、《格尔尼卡》D、《美国的悲剧》【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宣称:“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障。
二战期间的德日矛盾评议
l4 l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都 怀有 改变 现状 、 新 瓜分世 界 的野心 , 重 这样 两
华 战场上 的攻 势顺利 进 行 , 日苏 双方 冲 突不 断。
个 法 西斯 国家在侵 略扩 张 的道 路上 逐 渐勾 结起 来 。到 14 9 0年 9月 2 7日, 、 、 德 意 日三 国在 柏 林 签署 了《 意 日三 国 同盟条 约 》 正 式结 成 军 德 , 事 同盟 。这 样德 日不 仅 在政 治 上 结 成 了 同盟 , 在 军 事 上也 形 成 了伙 伴 关 系 , 西 斯 轴 心 势力 法 得 到空 前壮 大 , 动 了一 系列 大 规 模 的侵 略扩 发 张 战争 , 以期实现各 自的梦想 。
及 其产 生 的根源 , 以粗浅 的探 究 。 予
一
议, 与美 国的矛 盾尖 锐 , 国外交 的胜 利使 日本 美 受 到严 重 限制 , 日本 对此 十分 不满 , 济危机 也 经
、
德 日轴心 的 建 立
给 日本 带来 了空前 的灾 难 , 内外 矛盾 激化 , 国 军 部 法 西斯 逐 步掌 握 政 权 , 日本 推 上 了 法西 斯 将
审 判 台 的德 意 日法 西 斯 集 团 , 它 们开 始 建 立 从 反 共 轴 心 到相 继倒 台为 止 , 不 过 维持 了 九年 只 时间 。这个 曾 与全 人类 为 敌 的集 团 , 它们 发 在 动 的 战 争 中 , 管 也 曾气 焰 嚣 张 地 宣扬 它 们 同 尽 盟 的 牢 固性 , 而 在 全世 界 反 法 西斯 国家 及人 然 民的 打击 下 , 不 断地 暴 露 出它 们 之 间的 重 重 却
失败 。
[ 关键 词 】 战 ; 日矛 盾 ; 心 国 二 德 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
导读:德国和日本同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及战败国。
战后,两国政府对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二战的理解和态度却截然不同。
以下选择的是两国相关的主要事件和言论。
德国
1949年12月: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在谈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罪行时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
”
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总理在波兰首都华沙向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双膝下跪,以表示对被希特勒法西斯残杀的50万犹太人的哀悼,并代表德国表示忏悔。
1985年5月8日: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40周年纪念活动上,谴责了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
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对新纳粹分子及其行为进行严厉追究。
1995年5月8日: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和总理科尔再次强调,德国当年发动“最可怕战争的罪责不容怀疑”。
1996年:德国将“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日”──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
2000年8月:德国议会通过纳粹劳工赔偿基金法,对战争受害者承担了赔偿责任。
2004年6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
念活动时说:“在德国,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责任,我们会严肃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
日本
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
1969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删除了所有关于反省战争责任的内容。
1978年:日本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死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移进靖国神社,当作“为国捐躯的英灵”供奉。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华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等词句中的侵略全部改为“进出”,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日本战后四十年来第一名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
1986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说成是从欧美列强统治下“解放”亚洲的战争。
199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公开承认,日本过去走了战争道路,其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
对此,他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1996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2001年~2004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每年都公开参拜
靖国神社。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