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初中阶段应具备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这些素养包括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法律常识、法律思维和法治情感等。

具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和选择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道德意识是道德行为的前提,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具有敏感性,能够判断是非、善恶和公正;法律意识是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准确理解和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并有意识地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法律常识是指学生对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包括法律的种类、法律的目的、法律的基本原则等;法律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并运用法律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法治情感是学生对法治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能够树立法治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共同发挥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导入和融入课程内容中,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在各种学习和生活场景中都能够体验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与法治行为的榜样。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加强和学校的互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家庭中弘扬法治理念。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环境,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弘扬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

同时,社会也要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监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提高他们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学生应当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五大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五大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五大核心素养1. 诚信素养说到诚信,大家应该都听过“言而有信”这个成语吧?没错,诚信就像一把金钥匙,能打开很多人的心门。

想想看,如果你跟朋友约好了一起玩,却临时放鸽子,那朋友心里肯定会很失落,甚至觉得你不靠谱。

而如果你一直以来都能信守承诺,那么大家就会愿意跟你交朋友,愿意跟你分享快乐和烦恼。

这就像是在搭建一座友谊的桥梁,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

其实,诚信不仅仅是对朋友负责,还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考试中抄了别人的答案,考得再好,心里总是有点不安吧?这就好比你偷了一块蛋糕,虽然嘴里甜甜的,但心里却是酸涩的。

长此以往,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啊,诚信的素养真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法治意识接下来,我们聊聊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就是要懂得遵守法律,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就像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如果每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马路上就会变得安全得多,大家出门也能放心多了。

而法治意识不仅体现在交通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

比如说,借东西要记得还,不能因为一时的方便就占人家便宜,这样一来,大家都不愿意借东西给你了,是吧?所以,懂得法律、尊重法律,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2.1 法律知识当然,法治意识还需要一些法律知识来支撑。

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大家都知道偷东西是违法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侵犯别人隐私也是违法的?这就像在玩游戏时,不按规则出牌,最后不但输了游戏,还可能被大家抵制。

2.2 法律的公平性再者,法律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地位而有所偏袒。

想象一下,如果法律只保护有钱人,那穷人就真的是要哭了。

公平的法律让每个人都有保障,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也提醒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寻求法律帮助,而不是采取暴力或者不正当的手段来解决。

3. 社会责任感最后,我们来聊聊社会责任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1. 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说到道德和法治,咱们可得先搞明白这俩是啥意思。

道德,简单说就是一种社会规范,是咱们每个人内心的声音,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怎么不该做。

比如,见义勇为是道德的体现,而说谎则是道德的败坏。

法治呢,就是用法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让大家都有规矩可循,不至于“谁都不怕,谁都敢来”。

你想想,要是没有法律,社会简直就成了无头苍蝇,乱成一团。

1.1 道德的力量道德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紧紧捆绑在一起。

想想看,如果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关心,社会多么和谐美好呀!就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道德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帮助邻居、关心朋友,这些小事都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情。

1.2 法治的重要性法治可不是“有法不依”,而是让大家都得遵守。

法律就像是社会的交通规则,大家都遵守了,才能顺畅前行。

如果每个人都肆意妄为,那真的是“水火无情”啊。

法律能保护我们的权益,比如当有人侵犯你时,法律会站出来说“不”,给你撑腰。

这种感觉,真的是无比安心。

2.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和法治就像是鸟儿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

道德是内心的约束,而法治则是外在的规范。

想象一下,如果只有道德而没有法律,大家可能会各自为政,随心所欲;反之,如果只有法律而没有道德,那社会就像一盘散沙,缺乏温情和信任。

2.1 道德的规范作用道德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规范作用。

比如,在学校,大家都知道抄作业是不对的,这就是道德的声音在提醒我们。

遵守道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格,而良好的品格又会引领我们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正所谓“人无信不立”,有了道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2.2 法律的保障功能而法律则像是护航的船,保驾护航。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保障。

比如,当有人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时,法律就像一个公正的裁判,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权利。

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问题,让我们在生活中不再感到孤立无援。

3. 培养核心素养那么,作为初中生,咱们应该怎么去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呢?首先,要多读书,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和人生价值等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应该具备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团结友善、爱岗敬业等品质。

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学生应该具备自尊自爱、情绪情趣、乐观向上、坚强意志、健全人格、交往合作、善于竞争等素质。

在法治观念方面,学生应该理解法律作用、学法守法、宪法精神、公民意识、权力义务、程序意识、维护人权、民事责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等概念。

在国家意识方面,学生应该了解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全面小康、国家利益、国家观念、开放意识、世界眼光等方面。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和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等道德品质。

在心理健康方面,学生应该具备积极情绪、高雅情趣、乐观向上、健全人格、文明交往等素质。

在法治观念方面,学生应该学法懂法、遵纪守法、公民意识、权力义务等方面有所了解。

在八年级阶段,学生应该具备健全人格、交往合作、善于竞争等心理健康素质。

在法治观念方面,学生应该理解法律作用、学法守法、宪法精神、公民意识、程序意识、维护人权、民事责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等概念。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和谐自然、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等社会和谐素质。

在九年级阶段,学生应该具备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和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

学生应该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理解接受并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全面小康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热爱党、拥护党领导的意识和行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学道德与法治5大核心素养

中学道德与法治5大核心素养

中学道德与法治5大核心素养中学道德与法治5大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懂得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良知的人。

为此,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它们是: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和责任感。

一、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指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因为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社会现实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深入思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判断能力判断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各种情境时,准确地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判断能力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判断能力,才可以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误导,避免被不良行为所诱导,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三、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准确地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决策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因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决策能力,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并且在面对各种压力和诱惑时,也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将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行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因为只有具备了实际行动的能力,才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有效行动,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五、责任感责任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意识和态度。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责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因为只有具备了责任感,才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总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五大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五个素养,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良知的人。

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成长为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下每课的核心素养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下每课的核心素养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下每课的核心素养要求道德与法治九下每框的核心素养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第一单元我们的共同世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1.1 开放互动的世界1.2 复杂多变的关系[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 推动和平发展2.2 谋求互利共赢[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3.1 中国担当3.2与世界深度互动[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4.1中国的机遇与挑战4.2携手促发展[政治认同]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五课少年的担当5.1走向世界的舞台5.2少年当自强具有国际视野,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道德修养]知道自己是多样世界中的一员,明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员献智意和力量的道理,积极为世界增添光彩。

[法治观念]学会观赛、恩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钱创新能力,为世界作贡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引言:初中阶段是中国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涉及伦理、思想道德、公民权利责任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分为以下两个部分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素养之:基础知识和伦理思考。

一、基础知识1. 法律常识作为中国公民,掌握基本法律常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禁止行为,例如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此外,还需了解合同、侵权等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问题所涉及到的相关法规。

2. 人权意识培养学生对人权尊重和保障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并了解到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3. 社会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将社会规范纳入其中。

学生需明白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如尊师重道、爱护公物等。

这些社会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二、伦理思考1. 道德感召力初中阶段是年轻人形成自己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

通过开展具体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审视不同情境下选择和行动背后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激发他们对正义、善良和公正的追求。

2. 反腐倡廉意识逐渐增强反腐倡廉意识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素养之一。

让学生认识到贪污腐败给社会带来多大危害,并提醒他们要警惕个人利益在面临机遇时可能产生的侥幸心理。

3. 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在培养初中生的道德洞察能力时,判断和决策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情境讨论和分析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权衡利弊得出合理结论。

结语: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强的过程。

学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且要注意将其贯彻于日常课堂教育、社团活动以及家庭教育之中。

只有如此,才能够帮助每一个初中生确立正确价值观,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四大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四大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四大核心素养包括:
1、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
3、法治意识;
4、公共参与。

政治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1、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

2、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

3、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4、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作为初中生的老师和家长,我们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团结合作。

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案例、道德评议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守纪守法、勇于担当的品格,让他们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在的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更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社会和国家。

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交往中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通过情感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还要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伤害他人,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在法治教育方面,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要尊重法律、守法经营,不得触犯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也要让学生懂得在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要依法处理,遇到违法犯罪行为要勇于举报,让社会充满公平正义。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不能只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反思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深刻了解法治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一、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1.能够坚持自律,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习惯。

2.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困难。

3.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4.能够自觉地认识和接受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拥抱多元文化。

5.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实现道德公正1.能够自觉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正义。

2.能够尊重他人,增强同理心,拥抱多元文化。

3.能够尊重他人的权利,维护公共利益,反对歧视。

4.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规范,克服自私自利,做到诚实守信。

5.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做到自律自重,坚持正义。

三、实现法治意识1.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2.能够自觉地尊重法律,理解法律的意义,尊重法律的权威。

3.能够自觉地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做到有法可依。

4.能够自觉地参与法治实践,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参与社会治理。

5.能够自觉地发挥公民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共利益。

四、实现其他意识1.做一个有道德观念的人,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懂得尊重他人,有正确的道德行为,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坚持正义原则,做一个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人。

2.做一个具有法治意识的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有责任感,坚持公平正义,坚决反对违法行为。

3.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公德,服从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

4.做一个有环保意识的人,热爱大自然,尊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反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5.做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人,热爱和平,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人权,反对极端主义,推动国际友谊与合作。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培养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下面我将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在道德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要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益,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多样性和差异,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出素质和道德规范。

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要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成为有责任心的公民。

在法治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学生应该明白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课程应该教育学生法律知识,使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以及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约束力。

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具备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分辨和处理法律问题,遵守法律,并积极参与公民责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生要能够全面理解和分析道德与法律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正确评价和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课程应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具备科学、客观、公正的思维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要把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锻炼实践能力。

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和法治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成为有品德、健全人格、遵纪守法的公民。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道德素养培养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在道德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素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的价值观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通过道德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珍惜生命、尊重他人、亲近自然、追求真善美等。

2.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学生的品德与行为反映了其道德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守纪律、尊重师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守信用、公正、正义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3. 评价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评价能力,在评价行为中保持公正和谨慎,同时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1.法律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当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并能在实践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法制观念的形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强调法制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培养其理解和尊重法律的观念。

三、公民责任素养培养公民责任素养是指学生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方面的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通过教育,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关心公共利益、具有公民道德责任感的公民素质。

1.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感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始终贯穿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感,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感。

2.奉献的精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社会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

四、创新思维素养培养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创造成果等方面的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通过探究性学习、思维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养。

1.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来推广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所固有的、普遍适用的智能、创造力、文化素养、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关键性能力和品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律意识、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

思想品德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中体现的道德修养,包括崇高的思想品质、高尚的情感品质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通过启发式教学、思辨式教学和互动交流等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公正、正义、诚实、宽容的思想品质,以及诚实守信、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和关爱社会的高尚情感品质。

其次,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法律意识是指个体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具体包括遵纪守法、尊重司法、防范法律风险和自我保护等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和法律故事等方式,深入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理解法律对自身和他人的保护作用,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另外,公民素质的培养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公民素质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事务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积极的公共参与、理性的舆论表达、公共决策的谅解和支持,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履行等方面。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兴趣,理解公共决策的影响和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履行公民义务。

最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和公共事务中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包括对社会的关爱、对国家的忠诚、对家庭的关注和对个人的自我成长等方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情操、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法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1. 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讲述经典的道德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道德问题等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 培养法治观念:通过讲述法律知识、模拟法庭、参观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3. 提高法治能力:通过开展辩论赛、法律文书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技能。

4.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权力和权益: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权力和权益的观念。

通过讨论、研究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权力和权益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5.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治与伦理的关系:通过比较法律规定与伦理道德规范的相同和差异,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伦理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法律与伦理的思维方式。

6.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通过参观社会公益机构、开展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怀心和责任意识。

7. 鼓励学生参与法治实践: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学生法治社团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法治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法规的制定、解决学校内部纠纷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法治的力量。

8.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如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等。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1.政治认同:学生应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道德修养: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3.法治观念: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应用法律,正确行使法律权利践行法律义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健全人格:学生应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关注生命健康,追求身心协调发展。

5.责任意识:学生应具备对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等不同层面的责任意识,能够自觉履行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勇于承担责任。

6.公民意识:学生应具备公民的基本素养,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下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己在各个领域中的角色和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7.人文素养: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关怀,关注人类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8.创新精神: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尝试新事物,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团队协作:学生应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善于沟通和协调,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联系实际:教师应注意联系实际,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10.引导价值选择: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增强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1.思想品德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正义、爱国、守法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法律意识方面:通过教育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使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尊重、遵守法律,培养合法合规的行为习惯。

3.社会责任感方面: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动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4.创新能力方面: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文化素养方面:通过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国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管理和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 1 -。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以及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素养。

培养人文精神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人格的培养、道德的培养和审美的培养。

在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欣赏人文艺术作品等方式,调动他们对人的情感和人文价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心、宽容心、协作精神以及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等方面的素养。

道德修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另一个核心素养培养。

道德修养是指通过学习道德知识、道德实践、与他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

在课程中,学生要学习到责任、诚信、守法、自律、尊重他人等道德规范,通过实践活动以及道德情感体验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

培养法治意识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任务。

法治意识是指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理解和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在课程中,学生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法治文化,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分析法律案例、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依法行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应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往往需要学生根据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来做出判断和决策。

通过课程中的实际案例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道德和法律问题时,能够正确判断和做出合适的决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包括培养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以及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这些素养也对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个体,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质。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公民意识是指学生自觉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以通过教授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条文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另一个核心素养。

道德情感是指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道德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行为的美好和正能量,鼓励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还可以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公益宣传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增强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同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法制观念是指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可以通过教授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案例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明确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还应该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让学生明白法律是公平公正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能力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负责。

法治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素养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家李希贵说“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

“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
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
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
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这是苏霍姆林
斯基的话,也是让李希贵至今感到震撼
的话。

•那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里给孩子什么样的内容,要塑造怎么样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
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将统
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从表面上只是更
名,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见教育部的良苦用心。

•首先,呼应了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

众所周知,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就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其次,我们必须面对的是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中,既有孩子通过教育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也有很多孩子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普通一员,那么我们教材的编排是否都有兼顾?新改编的教材注意了这一点。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

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显而易见,义务教育教材把“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谁是课堂的主人
•众所周之,课堂教学依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然而,现实情况是面对每班65人的大班额(笔者所在的中学为城镇中学),能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确实需要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面对这种状况,很多教师选择能不开展活动课,尽量不考虑,
而且像我校的这种县级中学,大班额现
象非常普遍,一方面农村中学生源严重
不足,一个班十几个人,另一方面县城
中学一个班六、七十人,这种现象的改
变需要一个过程。

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只
能立足现状,激活课堂,还课堂与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

•什么样的评价更重要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套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
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但反观当
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评价,我
们发现,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首先是对学生的评价。

现代教学评价强
调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
己的才能。

而越来越多的人也赞成这一
观点,我们本应提供给学生经过甄别的、有用的、强大信息,但事实是我们从未
考虑过,只是考分高低的甄别。

•其次是对教师的评价。

大多数学校都要
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
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显然,这
种评价要求,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注
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但眼下,对
教师的评价,大都只围绕一个目标——中
考分数,政治课的待遇则更差(中考总
分为70分),这是一个基层教师的悲哀,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反映.
•因此,很多东西我们都应该反思,有些
东西甚至需要根本性的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教
育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