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等离子体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操作指南与优化要点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操作指南与优化要点介绍: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可以高精度地刻蚀材料表面,用于制作微观结构。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操作指南与优化要点,帮助他们掌握这一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调节。
一、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基本原理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是通过产生等离子体来刻蚀材料表面。
其中,等离子体由电离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组成,通过加热或电离方式生成。
刻蚀过程中,高能的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使其脱离表面并被抽走,从而实现刻蚀有序结构的目的。
二、操作指南1. 设定刻蚀参数:在进行等离子体刻蚀前,首先需要设定适当的刻蚀参数。
参数包括刻蚀气体的种类和流量、放电功率、刻蚀时间等。
不同材料和要刻蚀的结构形状需要不同的参数设置,因此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 样品处理:在刻蚀之前,样品表面需要进行预处理,例如清洗和除去氧化层等。
这样可以增加刻蚀的精度和均匀性。
3. 选择合适的刻蚀气体:刻蚀气体的选择对刻蚀效果有很大影响。
常用的刻蚀气体有氟化氢、氟气、氧气等。
不同气体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作用,应根据材料类型和所需刻蚀效果选择合适的刻蚀气体。
4. 控制刻蚀速率:刻蚀速率对于刻蚀的深度和均匀性有重要影响。
可以通过调整刻蚀时间和刻蚀功率来控制刻蚀速率。
需要注意的是,刻蚀速率过高可能导致刻蚀深度不均匀,而过低则可能无法满足刻蚀需求。
5. 监控刻蚀过程:在刻蚀过程中,应定期监控刻蚀深度和均匀性。
可以使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以调整刻蚀参数和纠正不均匀的情况。
6. 发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在刻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表面残留物、刻蚀不均匀等。
处理方法可以是更换刻蚀气体、调整刻蚀参数或对样品进行再处理。
三、优化要点1.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刻蚀效果和刻蚀速率。
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对于硅基材料,可以选择氟化氢作为刻蚀气体。
2. 气体流量控制:气体流量对刻蚀效果和材料去除速率有直接影响。
等离子体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集成电路的发展1958年:第一个锗集成电路1961年:集成8个元件目前:集成20亿个元件对比:第一台计算机(EN IAC,1946),18000 只电子管, 重达30 吨, 占地180 平方米, 耗电150 千瓦。
奔II芯片:7.5百万个晶体管●集成电路发展的基本规律穆尔法则:硅集成电路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每18个月翻一番,特征尺寸下降一半。
集成度随时间的增长:特征长度随时间的下降:集成电路制造与等离子体刻蚀集成电路本质:微小晶体管,MOS场效应管的集成微小晶体管,MOS场的制作:硅片上微结构制作----槽、孔早期工艺:化学液体腐蚀----湿法工艺5微米以上缺点: (a)腐蚀性残液----->降低器件稳定性、寿命(b)各向同性(c)耗水量大(why)(d)环境污染随着特征尺寸的下降,湿法工艺不能满足要求,寻求新的工艺----> 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在1969引入半导体加工,在7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
等离子体刻蚀过程、原理:4刻蚀三个阶段(1) 刻蚀物质的吸附、反应(2) 挥发性产物的形成;(3) 产物的脱附,氯等离子体刻蚀硅反应过程Cl2→Cl+ClSi(表面)+2Cl→SiCl2SiCl2+ 2Cl→SiC l4(why)CF4等离子体刻蚀SiO2反应过程离子轰击作用三种主要作用(1)化学增强物理溅射(Chemical en2hanced physicalsputtering)例如,含氟的等离子体在硅表面形成的SiF x 基与元素Si 相比,其键合能比较低,因而在离子轰击时具有较高的溅射几率,(2)晶格损伤诱导化学反应(damage - 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离子轰击产生的晶格损伤使基片表面与气体物质的反应速率增大(3)化学溅射(chemical sputtering)活性离子轰击引起一种化学反应,使其先形成弱束缚的分子,然后从表面脱附。
其他作用☼加速反应物的脱附 ---> 提高刻蚀反应速度☼控制附加沉积物---> 提高刻蚀的各向异性☼损伤●等离子体各向异性的实现●等离子体刻蚀的特点、优点(1)污染小,刻蚀残存物少(2)可以实现各向异性刻蚀(3)工艺兼容性好:刻蚀、沉积、掺杂缺点:(1)成本高(2)机理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3)器件损伤大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刻蚀指标要求片间、片内均匀性----各向异性-----图形高保真高刻蚀速率----线宽损失高选择比----- 刻蚀速率比低损伤☼刻蚀技术的趋势:单片工艺大片化(为什么要大片化?)1980 早期 100 to 1501980 晚期 150 to 2001990末期 200 to 3002009 450原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微细化1997 1999 2001 2003 2006 2009 20120.25 0.18 0.15 0.13 0.1 0.07 0.05亚微米,深亚微米铜线工艺多层互连1997,6层----- > 2002,9层低损伤☼刻蚀等离子体源的发展趋势低气压----------大片化高密度---------高速率------> ECR,ICP, HELICON, SWP 大面积均匀---脉冲-----☼各类材料/结构刻蚀微电子硅---------- mono,poly,doped , undoped介质刻蚀--- 氧化物刻蚀,氮氧化物金属刻蚀---- 铝,钨,钼光胶掩膜---光电子II-VI, III-V半导体材料,石英光波导激光器腔面、光栅、镜面(对于刻蚀表面的光滑度、形状控制要求较高)微机电硅高刻蚀速率刻蚀形状☼等离子体刻蚀中的各种效应、影响(1)宏观负载效应(macro-loading effect)原因:♦单位时间到达单位刻蚀面的反应粒子数量大于反应所需要的粒子刻蚀速率由刻蚀反应速度决定刻蚀面积增加♦单位时间到达单位刻蚀面的反应粒子数量小于反应所需要的粒子刻蚀速率由反应粒子通量决定----- >反应粒子数量不足解决方法:(2)微观负载效应(micro-loading effect)ARDE(Aspect Ratio Dependent Effect)效应♦ARDE与气压的关系♦ARDE与气体种类的关系可以分析得到造成ARDE的原因:(a)中性粒子遮蔽(b)离子遮蔽------ > 线宽减小,粒子在微槽孔中输运效率降低解决方法:降低气压,提高离子流方向性(提高偏置电压)(3)微结构电荷积累(charge built-up)效应♦电荷积累损伤?♦微区差分带电效应----Local notching(4) 不同刻蚀气体的影响(a )CF 4 ,C 2F 6,C 3F 8,C 4F 10CF 4 ,C 2F 6,C 3F 8,C 4F 10 气体分子中C 的含量依次增加,刻蚀过程中固体表面的C 量依次增多。
等离子体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I I并联电阻偏小V 正常曲线V预抽和主抽反1应腔内的气压达到工艺要求以实现低气压,下以步送气即输送CF4气体.在这样的条件下辉光使CF4等离子态,辉光是整个刻蚀过程的关键步骤.主要工艺参数是:辉光功率,反射功率,辉光时间.控制好这三个参数,基本整个刻蚀过程就自动按要求完成.辉光功率过大,时间过长的话,会使硅片被刻蚀过度,等离子体中高能电子会轰击硅原子,造成缺陷,影响电池质量,而影响整个硅片的转换效率.刻蚀功率过小时间过长也不好,会使刻蚀不完全,漏电流增大.因此功率过大,过小,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影响电池的性能.所以必须找到每台机器功率和辉光时间之间平衡点,使刻蚀完全,又不会对电池造成损伤.目前的设备功率设定在500W,辉光时间设定为820S.这是比较合适的一组选择,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当然,在以后的工作要求下,该参数可能被更改,但是有一条原则是在不损伤硅片的情况下使硅片刻蚀完全. 目前的设备情况有几台机器不是很稳定,有时辉光功率显示值与设定值偏差太大,反射功率也很大,这就需要工艺人员在现场时刻关注着,保证功率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等离子刻蚀工艺段在操作方面要注意的是装片时尽量将硅片的边缘对齐,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速度要远大于原子速度,因此在界面处,进入界面的电子要多于原子,这样就会在界面处形成电势,在这个电势的影响下,等离子体活化的CF4不能与硅反应而造成刻蚀不足.凸出来的片子,表面N 型层受到损伤,而凹进去的片子边缘刻蚀不到.另外每次一起刻蚀的片子和玻璃夹具接触的一片要求反放以保护正面的N型层,和夹片玻璃一起用弹簧夹具夹起来.弹簧夹具的松 2 紧也很重要,如果太松,会使硅片脱落,即使不脱落,由于缝隙的存在,硅片的表面会受到损伤.太紧有可能夹裂硅片,在以后的工艺流程中,可能会造成硅片的碎裂.以上的各种操作方法都是为了使硅片刻蚀完全,而又不受到损伤,操作工人们应该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下一道工序便是清洗了.经过磷扩散的硅片表面有一层含磷的二氧化硅层.它是不导电的,所以必须将其清除,清洗用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P2O5+Si==SiO2+P (磷硅玻璃生成的化学方程式)SiO2+HF==SiF4+H2O (去处磷硅玻璃的化学方程式,用的是5%浓度的HF 溶液)硅片再HF中浸泡几分钟后放到热水中清洗.清洗不干净的硅片,在干3 燥以后表面会有水痕,PECVD结束后,能在其表面看到很明显的白斑,这影响了电池的外观.水痕控制也就是延长清洗时间,但现在基本都使用甩干机甩干,与烘干相比,水纹片要少痕多,根据当月的产量要求可以稍微减少清洗时间.二PECVDPECVD全称是,既该工段的目的和任务是在硅片表面镀上以成SixNx减反射膜,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照射在硅片上的光线尽量少的反射出去,以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对于多晶硅来说还起到以种钝化的效果,即产生的H原子与硅片表面的硅原子结合形成共价键,中和硅片的电性,提高电子在电池中的存在时间,即提高少子寿命.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高温,低气压)本设备采用的是德国SINA.PECVD镀膜机,分为进料腔,加热腔,工艺腔,冷却腔,出料腔.首先在石墨框上放上硅片,注意要正面朝下,进料腔充氮气,压强达到和外界一致是,1号门打开,石墨框进入进料腔,关闭1号门,进料腔抽真空,当压强达到与工艺腔一致时开2号门,石墨框进入加热腔,按照设定的带速慢慢驶向工艺腔,镀膜结束,打开3号门,石墨框进入出料腔,关3号门,出料腔充氮气,打开4号门,石墨框进入下料台,由操作工人将硅片用真空吸嘴小心取下.整个工艺自动完成.PECVD主要工艺参数就是8个微波源的发射功率和传送带带速.这两个参数是影响镀膜质量的主要方面.其他一些参数是最基本的参 4 数,一般不会改动.PECVD段在生产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 镀膜不均.这也分好几种不均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有:同一框片子,左红(膜太薄)右白(膜太厚)或者左白右红,这时就需要调节两边微波源的功率,以均匀等离子体场.还有的情况就是两边红,中间白,这是就需要同时提高两边微波源的功率,然后在稍微提高传送带的带速就可以.还有就是整框的发红或者发白,这是只需要调节带速就可以.2 卡盘掉片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看看是不是石墨框的问题,因为石墨框使用时间过长的话,整体变形会很严重,中间都会凹下去,和传送滚轮接触部分磨损也很严重.这就可能与机器发生摩擦阻挡,进而卡住石墨框,使片子掉落.倘若在工艺腔里面掉片子,阻挡了等离子体在硅片表面的沉积,会影响好几框的片子都会镀膜不均.因此,卡盘掉片情况一定要尽量不发生.出现了就立刻检查原因,是石墨框的问题要立即停用,或更换挂钩.3 石英管更换问题由于石英管工作是在其表面会沉积很多的SixNx固体,时间长了变的厚了就会阻挡微波,影响了镀膜的质量.一般国产的石英管工作极限时间是40小时.超过30小时的根据镀膜质量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更换石英管时首先要等到加热腔温度降到200度才可以打开工艺腔,因为工艺腔和加热腔时连在一起的.打开以后将石英管取出,用盖子挡住和微波源相连的部分,防止有杂物进入.清理干净U型槽,通好气孔.石英管必须用胶带裹严实,不能有露在外面的.因为 5在工作的时候,会有大量的SixNx沉积在石英管上,若没有用胶带保护,由于石英管的延展性不好很容易破裂.微波天线要擦干净并且要和石英管的铜管连接好.各项工作都按要求完成了才能关盖,开工艺生产.一般每次更换石英管后都要进行测片,其流程如下:首先在石墨框托盘中间放置一片正片(从清洗工艺流下来的清洁硅片)其周围放置假片,淀积氮化硅减反膜.看反射膜颜色是否满足工艺要求(沉积在有绒面的硅片的减反射膜颜色从正面看为深蓝色,侧面看为蓝色)若发白,说明太厚,加快带速.若发红,说明太薄,放慢带速.然后在石墨框托盘一侧放一行正片,其外一侧放置假片,淀积氮化硅减反膜.观察片与片之间的颜色是否一致,如果一侧的硅片膜偏厚,则减少那一侧微波功率,反之增加微波功率.如果中间硅片的颜色有变化,则需同时改变两侧的微波功率,每次调整幅度为100W为宜.且根据系统说明不可超过其取值范围.在整个工段要求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会造成硅片的损失,污染,不满足工艺要求,进而造成损失. 6。
第06章 刻蚀
(2)干法腐蚀能达到高的分辨率,湿法腐蚀较差
(3)湿法腐蚀需大量的腐蚀性化学试剂,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4)湿法腐蚀需大量的化学试剂去冲洗腐蚀剂剩余物,不经济
湿法各向同性化学腐蚀
各向同性刻蚀是在各方向上 以同样的速率进行刻蚀 胶
膜
衬底
干法刻蚀
• 干法刻蚀与湿法腐蚀相比的优点 • 刻蚀反应
干法刻蚀与湿法腐蚀相比的优点
7. 不会腐蚀金属.
VLSI/ULSI 技术中的复合金属层
钨的反刻
通孔
SiO2 ILD-2 金属1 复合层 ILD-1
钨
(a) 通孔刻穿 ILD-2 (SiO2)层 钨塞 SiO2 金属2复合层 钨塞
(b) 钨 CVD 通孔填充
(c) 钨反刻
(d) 金属2 淀积
去胶机中氧原子与光刻胶的反应
顺流等离子体 1) O2 分子进入反 应腔
湿法腐蚀需大量的化学试剂去冲洗腐蚀剂剩余物不经济各向同性刻蚀是在各方向上以同样的速率进行刻蚀衬底刻蚀剖面是各向异性具有非常好的侧壁剖面控制cd控制反应正离子轰击表面原子团与表面膜的表面反应副产物的解吸附各向异性刻蚀各向同性刻蚀溅射的表面材料化学刻蚀物理刻蚀衬底刻蚀反应腔电场使反应物分解反应离子吸附在表面反应正离子轰击表面排气气体传送rf发生器副产物电子和原子结合产生等离子体副产物解吸附阴极阳极电场各向异性刻蚀各向同性刻化学干法等离子体刻蚀和物理干法等离子体刻蚀usedprimarilyetchbackoperations
膜
衬底
具有垂直刻蚀剖面的各向异性刻蚀
各向异性刻蚀是仅在一 个方向刻蚀
胶 膜 衬底
湿法腐蚀和干法刻蚀的剖面
刻蚀中的钻蚀和过刻蚀
钻蚀 光刻胶 过刻蚀 膜 衬底
等离子体刻蚀
6 电极材料 电极包括阴极和阳极。要求阴极材料是化学惰性的,否则 被刻蚀,消耗反应物质,影响样品的刻蚀速率。 阳极与侧壁在离子的溅射下不会形成挥发性产物,而是将 溅射产物再沉积到其他表面, 包括样品材料表面, 影响 样品的进一步刻蚀。 即使材料本身是化学惰性的,样品材料在刻蚀过程中也会 因物理溅射,尤其是掩膜材料的溅射,将溅射物沉积到阳 极或反应室腔体内部。把这种环境带给下一次实验,“记 忆效应”。 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交叉污染”,应尽量避免同一刻蚀系 统刻蚀多种不同材料,或者要求在每一次新的刻蚀前对反 应室腔体进行等离子体 “清洁”,即在未放样品前用氧 气或氩气对腔室体预刻蚀一段时间。
根据产生等离子体的方式又分为 ICP感性耦合等 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CCP 容性耦合等离子体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ECR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 (microwave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物理加化学的过程 离子的溅射和解吸附的物理特性加上化学 反应特性,刻蚀速度大于单一的任何的单 一过程。
4)具体的仪器原理介绍(RIE、 ICP和ECR)
等离子放电刻蚀技术分类
根据使用离子的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可分为 反应离子刻蚀(reactive ion etch)(物理和化 学作用)、离子溅射刻蚀(物理作用)。
等离子体刻蚀
潘华勇 1)介绍等离子体刻蚀在刻蚀方法中的位置 2)刻蚀参数 3)刻蚀的微观机理 4)具体的仪器原理介绍(RIE、ICP和ECR) 5)具体实验参数对刻蚀的影响 6)本实验室刻蚀仪器的介绍(TRION TECHNOLOGY MINILOCK IIIICP) (1)外观,结构,实验参数,一些材料的刻蚀工艺参数, 厂家提供的一些刻蚀材料的情况;(2)实验步骤; 7)作业 8) 参考文献
《等离子体刻蚀》ppt课件
/
4min RT PP /
/
4min RT PP 自动盖 /
5 喷淋
/
DI水 4min RT PP 自动盖 /
• 向后面的槽中注满去离子水。
装片
• 经等离子刻蚀过的硅片,检验合格后插入 承片盒。
• 留意,经过磷分散处置的外表,刻蚀之后 硅片在插入承片盒时也严厉规定了放置方 向。每盒25片,扣好压条,投入清洗设备。
本卷须知
• 在配制氢氟酸溶液时,要穿好防护服,戴 好防护手套和防毒面具。
• 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硅片和承载盒。 • 当硅片在1号槽氢氟酸溶液中时,不得翻开
• 同样道理,P型半导体热探针触点相对于室 温触点而言将是负的。
• 此电势差可以用简单的微伏表丈量。 • 热探针的构造可以是将小的热线圈绕在一
个探针的周围,也可以用小型的电烙铁。
检验操作及判别
1. 确认万用表任务正常,量程置于200mV。 2. 冷探针衔接电压表的正电极,热探针与电压表的负极相
连。 3. 用冷、热探针接触硅片一个边沿不相连的两个点,电压
• POCl3分解产生的P2O5淀积在硅片外表, P2O5与
Si反响生成SiO2和磷原子:
2 P O 5 S i5 Si 4 O P
25
2
• 这样就在硅片外表构成一层含有磷元素的SiO2,称
之为磷硅玻璃。
磷硅玻璃的去除
• 氢氟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弱的酸 性、易挥发性和很强的腐蚀性。但氢氟酸 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它可以溶解二氧 化硅,因此不能装在玻璃瓶中。
Si F 2H H F[S]iF
4
2
6
• 总反响式为:
S i6 O H H [F S ] 2 iO F H
等离子刻蚀工艺原理介绍
-------+- -+- +- -+ -+- +-
+
•射频功率通过隔直电容加到圆片背面,这样隔离直流
而能通过射频,使圆片和基座充电为负偏压状态(平均).
整理课件
5
圆片偏压的产生-1
• 非对称的腔体中,圆片面积<<腔体面积, 所以较高 的鞘层/暗区(Sheath/Dark Space)电压出现在Plasma到 圆片之间。
等离子刻蚀工艺原理介绍
Etch/CSMC 2011.10.14
整理课件
1
概述
等离子刻蚀工艺原理介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等离子体基本概念 • 等离子刻蚀基本原理 • 等离子Plasma
• Plasma就是等离子体(台湾一般称为电浆), 由气体电 离后产生的正负带电离子以及分子, 原子和原子团组 成. 只有强电场作用下雪崩电离发生时, Plasma才会产 生.
time
heavy ions decay voltage slowly
plasma potential
整理课件
time wafer voltage
v2 v1
7
Plasma刻蚀中的功率耦合 • 电容耦合: RF功率通过RF电场直接传导到Plasma,涉 及到的电极也直接暴露在Plasma中(但是一般有Wafer 在基座/电极上).
STEP 2. 活性粒子扩散到反应膜层附近
STEP 3. 活性粒子被表面吸附
STEP 4. 反应发生
STEP 5. 反应生成物能解吸附
STEP 6. 反应生成物扩散整到理气课件体当中被泵抽走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物理基础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物理基础一、本文概述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作为一种先进的微纳加工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纳米科学、生物医学以及众多其他高科技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物理基础,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应用价值。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活性、高电离度和良好的导电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等离子体在刻蚀过程中具有优异的定向性和可控性,从而能够实现对材料表面的高精度、高效率的刻蚀加工。
本文将从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出发,介绍等离子体刻蚀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等离子体的产生、传输、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等。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影响等离子体刻蚀效果的关键因素,如等离子体参数、气体种类、刻蚀环境等,并探讨如何优化这些参数以提高刻蚀质量。
本文还将对等离子体刻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微纳器件加工、生物医学材料制备等。
通过对这些应用案例的分析,我们将进一步展示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重要性和潜力。
我们将对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对这一领域的影响和推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物理基础的认识。
二、等离子体基础知识等离子体,通常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除固态、液态和气态外),是一种高度电离的气体,其中包含大量的正离子和电子,且整体呈电中性。
等离子体的特性使其成为许多先进工艺,包括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重要工具。
等离子体的形成:等离子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包括加热气体使其部分或完全电离,或通过施加电场或射频场来激发气体。
在刻蚀工艺中,通常使用射频放电或直流放电来产生等离子体。
电中性:尽管等离子体中包含大量的带电粒子,但由于正离子和电子的数量大致相等,所以整体呈电中性。
高导电性:由于含有大量的可动带电粒子,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导电性。
集体行为:等离子体中的粒子行为通常表现出集体性,即大量粒子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物理基础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物理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已经成为微电子、纳米科技、光电子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物理基础,包括基本概念、应用领域、技术细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中的高速粒子对材料进行物理轰击,从而去除表面污染或刻蚀特定图形的工艺方法。
刻蚀过程中,目标材料表面的原子在等离子体粒子的撞击下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表面脱离或被溅射,最终形成刻蚀图案或去除污染物。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基本原理是能量传递。
当高速的等离子体粒子撞击目标材料表面时,会将其能量传递给表面原子。
当这些原子的能量超过其结合能时,便会从表面脱附或被溅射。
这一过程可在气体辉光放电或电感耦合等条件下进行。
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是刻蚀速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材料表面的去除速率;其次是选择比,指不同材料在同样的刻蚀条件下,刻蚀速率的比值;还有刻蚀均匀性和刻蚀终止层厚度,它们分别表示刻蚀过程中材料表面受影响的均匀程度和刻蚀深度。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广泛应用于微电子、纳米科技、光电子等领域。
在微电子领域,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被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如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
在纳米科技领域,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被用于制造纳米材料、纳米器件以及纳米结构的加工。
在光电子领域,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被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如激光器、光电检测器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对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业界不断研发新的等离子体刻蚀技术,以提高刻蚀速率、选择比、刻蚀均匀性和终止层厚度等指标。
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技术,如反应离子束刻蚀(RIBE)、磁控溅射刻蚀(MSPE)、电子回旋共振刻蚀(ECR)等。
这些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
高质量的等离子体刻蚀工艺需要精确控制技术参数,如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电场强度等。
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在现代技术中,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组件。
而实现VLSI的关键在于蚀刻技术。
其中,等离子体蚀刻成为了一种广泛用于制造高品质微电子器件的技术。
1.等离子体蚀刻的基本原理等离子体蚀刻是一种利用高能离子轰击材料表面,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并去除非所需区域的材料的物理过程。
等离子体蚀刻是利用等离子体与气体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物质的原子状态,然后通过反应产生化学的副产物,将其从被蚀刻的表面去除。
因此,等离子体蚀刻的速度和选择性都比传统蚀刻技术高,同时还能在制造过程中保持材料的质量、形状和尺寸。
2.等离子体蚀刻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等离子体蚀刻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加工。
下面是一些等离子体蚀刻的应用:2.1.图案化等离子体蚀刻可以用于将设备中的各种材料制成复杂的图案和形状,这对于制造微型电子设备至关重要。
微细结构的制造是通过化学蚀刻,物理蚀刻和湿法蚀刻等方法实现的,然而,等离子体蚀刻可以实现更高的选择性,更平滑的表面和更高的精度。
2.2.制作微米级孔隙和间隙等离子体蚀刻可制造微米级孔隙和间隙,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物质交互或来自外部环境或信号变换器件的曝光。
2.3.用于蚀刻非晶硅层等离子体蚀刻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非晶硅层。
在蚀刻过程中,氢气可以使氢离子轰击非晶硅表面,促进显性化合物的形成。
由于非晶硅材料存在于VLSI芯片中的许多应用,因此等离子体蚀刻技术也非常重要。
3.结语本文简述了等离子体蚀刻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VLSI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将在微电子制造和其他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纳米刻蚀工艺中的等离子体刻蚀技术
纳米刻蚀工艺中的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是一种在纳米级别上进行表面加工的重要技术,其广泛用于制造纳米级的电子设备、光学元件和生物传感器等。
这种技术通过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产生高能粒子,以物理方式去除表面材料,从而实现纳米级别的精细加工。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学的电化学反应。
当高能粒子轰击目标材料时,表面材料被剥离并形成等离子体。
这些等离子体会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最终被收集并引向收集器。
这个过程中,电化学反应会改变表面的化学性质,使得材料更容易被剥离,从而实现纳米级别的刻蚀。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腐蚀方法,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刻蚀速度。
这是因为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可以在更高的能量水平上进行操作,从而更有效地去除表面材料。
此外,等离子体刻蚀技术还可以在各种材料上进行操作,包括金属、绝缘体和半导体等,这使得它在纳米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等离子体刻蚀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其次,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在某些材料上的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这主要是因为材料的性质和表面状态会影响刻蚀效果。
最后,过度的刻蚀可能会导致材料的损坏或变形,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刻蚀的深度和时间。
总的来说,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纳米刻蚀技术。
它在纳米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并合理使用。
随着纳米技术和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
03等离子体刻蚀
1
目录
等离子体的原理及应用
等离子刻蚀原理 等离子刻蚀过程及工艺控制 检验方法及原理
2什么是等ຫໍສະໝຸດ 子体?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般物质依次表现为固体、液体 和气体。它们统称为物质的三态。
如果温度升高到104K甚至105K,分子间和原子间的 运动十分剧烈,彼此间已难以束缚,原子中的电子 因具有相当大的动能而摆脱原子核对它的束缚,成 为自由电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的离子。这 样,物质就变成了一团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的离子组 成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叫等离子体。它可以称为 物质的第四态。
20
11
e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
装片 在待刻蚀硅片的两边,分别放置一片与硅片 同样大小的玻璃夹板,叠放整齐,用夹具夹 紧,确保待刻蚀的硅片中间没有大的缝隙。 将夹具平稳放入反应室的支架上,关好反应 室的盖子。
12
工艺参数设置
负载容量 (片) 200 工作气体流量(sccm) CF4 184 O2 16 N2 200 气压 辉光功 反射功率 (Pa) 率(W) (W) 120 650~75 0 辉光颜色 0
控制方法
对于不同规格的硅片,应适当的调整辉光功率和刻蚀时间 使达到完全去除短路通道的效果。
14
刻蚀工艺不当的影响
Rs
IL
ID
Rsh
redge
15
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关键的工艺参数是射频功 率和刻蚀时间。 刻蚀不足:电池的并联电阻会下降。 射频功率过高:等离子体中离子的能量较高会对硅 片边缘造成较大的轰击损伤,导致边缘区域的电性 能变差从而使电池的性能下降。在结区(耗尽层) 造成的损伤会使得结区复合增加。
5
等离子体的应用
第六讲:光刻工艺(半导体制造技术)
CH
×× × ×× × × × ×× 未聚合的
能量
双键
CH (a)
聚合的
(b)
正性胶的基本聚合物是苯酚-甲醛聚合物, 也称为苯酚-甲醛树脂。如图所示。
邻位 ( 2 和 6 )
间位 ( 3 和 4 )
对位( 4 )
间甲 酚
甲醛
在光刻胶中聚合物是相对不可溶的,用适 当能量的光照后变成可溶状态。这种反应称为 光溶解反应。
曝光光源 紫外 紫外 电子束 电子束 / 深紫外 电子束 电子束 电子束 X 射线 电子束
正性 负性
PMMA PMIPK PBS TFECA COP (PCA) PMPS
5 × 10
1 × 10
2 × 10 8 × 10 5 × 10
-
+
2 × 10
光刻步骤之二
软烘焙
光刻步骤之三
因为光刻胶是一种粘稠体,所以涂胶结束 后并不能直接进行曝光,必须经过烘焙,使光 刻胶中的溶剂蒸发。烘焙后的光刻胶仍然保持 “软”状态。但和晶圆的粘结更加牢固。 时间和温度是软烘焙的参数,不完全的烘焙在 曝光过程中造成图像形成不完整和在刻蚀过程 中造成多余的光刻胶漂移;过分烘焙会造成光 刻胶中的聚合物产生聚合反应,并且不与曝光 射线反应。 负胶必须在氮气中进行烘焙,而正胶可以 在空气中烘焙。
对准系统比较
光刻机系统
全局掩 膜版 掩膜版
曝光 光源
分辨 力 产量 (150 mm, waf/hr) ( mm )
30~120 30~100 65~90 50* 20+ 2-10
X 汞 0.25~0.50 接触式 / 接近式 X X 汞 0.9~1.25 扫描投影式 X 汞 / ExL/ 氟化 氪 / 深紫外 0.35~0.80 分步重复式 X 汞 / ExL/ 氟化 氪 / 深紫外 0.25~0.40 分步扫描式 X X X 射线 0.10 X 射线式 直写 电子 束 0.25 电子束式
第六讲等离子体刻蚀
干法体硅加工――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干法体硅加工的必要性:高深宽比微结构是MEMS体系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基于硅的优异机械特性和半导体工业的积累,硅被选择作为MEMS的主要结构材料,但是,湿法刻蚀难以实现任意形状的图形转移,复杂微结构的硅材料在高深宽比硅干法刻蚀获得进展之前是非常困难和有很多限制条件的,因此,人们在硅的深刻蚀加工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因此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称为独具特色的专用加工设备,大有取代湿法刻蚀的趋势。
内容: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硅的刻蚀与高深宽比机制应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等离子体的形成:当一定量的化学气体进入一定压力的腔体,在上下电极加上高电压,产生电弧放电,生成大量的离子和自由电子,这种由部分离化的气体组成的气相物质被称为等离子体对于气体分子AB,其等离子体中可能含有:A,B,A,B,AB,A,B,AB,e其中激发态的粒子会自发放电,产生辉光,称为辉光放电现象。
于是:直流激发的辉光放电被称为直流辉光放电射频电流激发的放电就称为射频放电对于直流等离子体反应,其典型气压约在1mTorr,典型装置如下:+++***平板间距决定了激发电源的电压,大约是5厘米对应500V,10厘米对应1000V 的水平处于两极之间的等离子体,正电粒子向负极运动,电子向正极运动,电子更快。
离子最终撞击阴极将产生更多的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再向正极运动,并被极间电场加速,当能量足够高时,与腔室内的气体分子碰撞,又可以产生新的离子,如此反复,就可以维持腔室内一定区域的等离子状态。
研究表明:等离子体中绝大多数仍为气体分子,自由基和带电粒子只占很小部分,对于简单的直流放电等离子体,自由基约占1%,而离子更是只有大约0.01% 因此,一般等离子体刻蚀反应主要是由自由基去完成的对于表面不导电的介质薄膜,直流辉光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电荷会积聚在绝缘层的表面,最终导致极间电场消失,等离子体也会耗尽。
为此,以交变的电压激发等离子体,使之交替驱动带电粒子轰击两个电极,当高频电压的频率大于10KHz(如13.56MHz),气体中的离子便跟不上电压的变化,而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获得能量。
06.等离子体刻蚀
1
什么是等离子体?
♦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般物质依次表现为固体、
液体和气体。它们统称为物质的三态。
♦ 当气体的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其中许多,甚至
全部分子或原子将由于激烈的相互碰撞而离解 为电子和正离子。这时物质将进入一种新的状 态,即主要由电子和正离子(或是带正电的核) 组成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物质叫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它 等离子体 可以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3.
4.
12
在待刻蚀硅片的两边,分别放置一片与 硅片同样大小的玻璃夹板,叠放整齐, 用夹具夹紧,确保待刻蚀的硅片中间没 有大的缝隙。将夹具平稳放入反应室的 支架上,关好反应室的盖子。
8
♦ 工艺参数设置
负载容量 (片) 200 预抽 0.2~0.4 工作气体流量(sccm) CF4 184 主抽 2.5~4 O2 16 充气 2 N2 200 辉光 10~14 气压 辉光功 反射功率 (Pa) 率(W) (W) 120 充气 2 650~750 辉光颜色 腔体内呈乳白色, 腔壁处呈淡紫色 0
用下分解成多种中性基团或离子。
e 4 3 2
CF CF , CF , CF,F, C以及它们的离子 →
♦ 其次,这些活性粒子由于扩散或者在电场作
用下到达SiO2表面,并在表面上发生化学反 应。
♦ 生产过程中,在中CF4掺入O2,这样有利于提
高Si和SiO2的刻蚀速率。
7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
♦ 装片
2
等离子体的应用
3
等离子体的产生
4
等离子体刻蚀原理
♦ 等离子体刻蚀是采用高频辉光放电反应,
使反应气体激活成活性粒子,如原子或 游离基,这些活性粒子扩散到需刻蚀的 部位,在那里与被刻蚀材料进行反应, 形成挥发性反应物而被去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法体硅加工――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干法体硅加工的必要性:高深宽比微结构是MEMS体系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基于硅的优异机械特性和半导体工业的积累,硅被选择作为MEMS 的主要结构材料,但是,湿法刻蚀难以实现任意形状的图形转移,复杂微结构的硅材料在高深宽比硅干法刻蚀获得进展之前是非常困难和有很多限制条件的,因此,人们在硅的深刻蚀加工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因此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称为独具特色的专用加工设备,大有取代湿法刻蚀的趋势。
内容: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硅的刻蚀与高深宽比机制应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等离子体的形成:当一定量的化学气体进入一定压力的腔体,在上下电极加上高电压,产生电弧放电,生成大量的离子和自由电子,这种由部分离化的气体组成的气相物质被称为等离子体对于气体分子AB,其等离子体中可能含有:A,B,A+,B+,AB+,A*,B*,AB*,e其中激发态的粒子会自发放电,产生辉光,称为辉光放电现象。
于是:直流激发的辉光放电被称为直流辉光放电射频电流激发的放电就称为射频放电对于直流等离子体反应,其典型气压约在1mTorr,典型装置如下:平板间距决定了激发电源的电压,大约是5厘米对应500V,10厘米对应1000V的水平处于两极之间的等离子体,正电粒子向负极运动,电子向正极运动,电子更快。
离子最终撞击阴极将产生更多的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再向正极运动,并被极间电场加速,当能量足够高时,与腔室内的气体分子碰撞,又可以产生新的离子,如此反复,就可以维持腔室内一定区域的等离子状态。
研究表明:等离子体中绝大多数仍为气体分子,自由基和带电粒子只占很小部分,对于简单的直流放电等离子体,自由基约占1%,而离子更是只有大约0.01%因此,一般等离子体刻蚀反应主要是由自由基去完成的对于表面不导电的介质薄膜,直流辉光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电荷会积聚在绝缘层的表面,最终导致极间电场消失,等离子体也会耗尽。
为此,以交变的电压激发等离子体,使之交替驱动带电粒子轰击两个电极,当高频电压的频率大于10KHz(如13.56MHz),气体中的离子便跟不上电压的变化,而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获得能量。
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不但与气体原子发生碰撞,气体被离子化,又产生更多的电子,并产生新的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增大了等离子体密度;而且也会直接轰击电极表面,发生能量交换和反应,与具有一定能量和活性的原子、原子团、离子等基团一起,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轰击刻蚀电极上的材料,从而达到图形转移的效果,这就是等离子体刻蚀。
高密度等离子体常规等离子体中有效的自由基和离子数量太少,许多时候希望它能够增大以改善工作能力,特别是刻蚀速率。
目前有三种方法提高等离子体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它们统称高密度等离子体技术:电感偶合(ICP),磁控,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中有效成份主要来源于电子与气体的碰撞,那么,延长电子的寿命,增加碰撞几率便是首选之途磁控可以以这样的原理增加电子的形成和密度:一个电子被加速电压驱使离开阴极表面之后,磁场力使它作圆周运动,运动一段距离之后,它又回到了阴极(如果没有发生碰撞),如此,则电子密度大幅度增加,于是,碰撞几率增加,有效成份增加。
ECR也是类似的机制,只是他使用磁场加交变电场,可以在延长电子运动距离的同时增加其自身能量。
ICP则用交变的电流经由加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稳定等离子体,增加有效成份。
等离子刻蚀的基本过程:气体离化成活性粒子扩散并吸附到待刻蚀表面表面扩散与表面膜反应产物解吸附离开硅片表面并排除腔室主要反应粒子:离子,原子团(自由基),电子,中性粒子,其中中性粒子流最大,但是离子引起的损伤最重。
高压等离子体刻蚀通常在500mTorr压力下工作,反应离子刻蚀通常在数十mTorr量级工作。
一个典型的机制可以看到刻蚀的基本过程:带正电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挥清道夫的作用,不断清除正面的惰性附着物,留出新鲜的表面供等离子体中化学活性的粒子吸附并反应。
而侧壁由于没有充分的离子轰击,聚合的钝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各向异性得以实现。
干法刻蚀类型和特点干法刻蚀一般有以下几种:等离子体刻蚀、离子束和溅射刻蚀、反应离子刻蚀和反应离子束刻蚀。
(a)等离子体刻蚀(Plasma Etching)等离子体刻蚀是运用气体辉光放电中等离子体使气相物质离子化,以强化其与基片的化学反应,而达到刻蚀目的的一种技术。
由于等离子体刻蚀一般无法控制活性基团作用于基片的方向,因而是各向同性的,将会引起严重的钻蚀。
但是,这种刻蚀通过选择不同的气体和气体混合物可获得较大的选择比。
(b)离子刻蚀离子刻蚀包括离子束刻蚀(IBE)和溅射刻蚀(SE)两种。
它们都是利用具有一定动能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的离子轰击基片表面而造成刻蚀的,因此基本上是一种物理过程。
溅射刻蚀(SE)各向异性好,刻蚀图形边缘整齐,有很高的分辨率,但是这种方法轰击离子具有较高能量,易造成样品的辐射损伤,特别对性能较敏感的结构,且刻蚀速率小,并且对不同材料缺少选择性。
离子束刻蚀(IBE)则是利用离子源产生具有一定动能的惰性气体的离子,轰击样品表面而造成刻蚀。
离子束刻蚀速率主要取决于离子束入射角、离子能量、离子束流密度[34]以及被刻蚀材料[35]。
(c)反应离子刻蚀(RIE)在射频溅射刻蚀时,若用反应气体代替惰性气体,则称之为反应离子刻蚀,这种方法是离子轰击的物理效应和活性粒子的化学效应的结合,因而兼有前面两类刻蚀方法的优点,不仅有高的刻蚀速率,而且可以有良好的方向性和选择比,能刻蚀精细图形。
反应离子刻蚀、溅射刻蚀和平板等离子体刻蚀的装臵基本上都是平行板电极系统。
反应离子刻蚀与溅射刻蚀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只是用惰性气体的离子束,而前者则是用活性气体。
(d)反应离子束刻蚀(RIBE)利用从离子源发出的化学活性物质对基片表面进行轰击、反应,使基片刻蚀的方法。
与IBE的区别是使用活性离子,而不是惰性气体离子。
它具有可刻蚀亚微米结构能力,可控制侧壁倾角,减少反应室的玷污及腐蚀等优点,但也存在选择性差、器件寿命短、刻蚀速率低的问题。
在新一代高密度等离子体源中,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和螺旋波等离子体(Helicon Plasma)最为引人注目,前者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外加高频耦合射频电磁场,使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电离产生等离子体,该技术结合侧壁钝化工艺刻蚀硅,可获得高深宽比(>100)的硅微结构[33]。
后者则具有异常高的等离子体密度,在等离子体中心区电离效率几乎可达100%。
表1-4对各种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反应物种类、反应机理以及刻蚀效果等作了简单的比较[43]。
表1-4 各种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比较(2)干法刻蚀工艺的基本要求在集成电路、集成光路以及各种固体电子器件的加工中,对刻蚀工艺理想的要求是:(a)能获得完整的精细图形。
随着器件的高度集成化,图形的线宽已进入亚微米级。
(b)为了保证获得精确的微细结构和轮廓,要求刻蚀具有方向性,不允许有明显的钻蚀现象。
(c)对不同材料的刻蚀具有高选择比,这是形成微细图形必不可少的条件。
(d)刻蚀应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材料,并且需要有相当高的刻蚀速率。
(e)刻蚀必须均匀,且不应对器件引起损伤或产生任何缺陷和玷污。
反应离子刻蚀的机理反应离子刻蚀时,不仅有等离子体促进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存在离子的轰击作用。
所以,RIE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迄今为止,对反应离子刻蚀的机理还没有比较完整和统一的解释。
如前所述,刻蚀过程包括刻蚀物质的吸附、挥发性产物的生成以及产物的脱附等几个阶段,而荷能离子的轰击有可能对上述某个阶段起加速作用。
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离子轰击对刻蚀的化学过程的加速机理可能有所不同,大体上有三种机理[41]可以用来解释离子轰击对刻蚀的增强作用。
第一种机理是“化学增强物理溅射”(Chemically enhanced physical sputtering),在含氟的等离子体中对Si进行反应离子刻蚀时,在硅片表面生成的SiF x基,与元素Si相比,其键合能比较低,因而在离子轰击时具有较高的溅射率,所以刻蚀的加速是化学反应使物理溅射增强的结果。
第二种机理是“损伤诱导化学反应”(Damage-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离子轰击产生的晶格损伤可能会使基片表面与气体物质的反应速率增大。
第三种机理是“化学溅射”(Chemical sputtering)。
这种过程被设想为:离子轰击引起一种化学反应,先形成弱束缚的分子,然后从表面脱附。
总之,反应离子刻蚀过程中,离子、中性粒子和被刻蚀基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以下几种机理进行解释:(1)离子可以溅射掉吸附的反应产物;(2)离子碰撞可引起晶格的损伤,它可以扩展到表面以下几个原子层,在这些点附近进行的反应具有较高的速率。
(3)低能离子的轰击可以使基片表面形成的聚合物阻挡层破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在辉光放电中有些气体(如CHF3,CClF3等)或气体混合物(如CF4/H2等)会分解形成不饱和物质或聚合物。
这些产物能在基片表面形成吸附层,阻挡刻蚀气体与样品表面作用,而低能离子的轰击可以破坏该阻挡层。
同时,由于刻蚀的侧面较少甚至不受到离子轰击,因而聚合物阻挡层未被破坏,对刻蚀起了阻挡作用,使侧向刻蚀大大减弱。
1.3.3 影响反应离子刻蚀的因素对反应离子刻蚀工艺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气体成分、气体流量、气压和射频功率。
此外,射频驱动电极的自偏压也是反应离子刻蚀的一个重要参数。
对大多数刻蚀装臵而言,刻蚀工艺的其它影响因素如电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气流的分布以及电源的频率都是固定不变的。
(1)气体成分反应离子刻蚀加工中,气体成分是根据被刻蚀材料的性质决定的,选用原则是能提供有效刻蚀的活性粒子并获得刻蚀的方向性。
除采用能与被刻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产物的气体外,为了使化学反应过程提供更多刻蚀过程所需的活性粒子,往往还须添加一些附加气体。
例如刻蚀Si和Si3N4材料时,须添加一定量的氧气,来提高刻蚀的速率。
刻蚀时有时也加入少量惰性气体如He、Ar或Xe等,其功用在于可以产生较高的总气压以增加散热速度,因为这类气体有较高热导率;可增加气流量,改善其分布,从而改善刻蚀的均匀性;可使刻蚀过程中物理溅射的分量加大,例如用Ar或Xe来溅射掉Al表面上的Cu或自然氧化膜。
(2)流量效应在反应离子刻蚀系统中,刻蚀速率与反应气体的流量有明显关系。
E t c h i n g r a t e (n m /m i n )Flux of Oxygen(sccm)通常随着流量的增加,刻蚀速率先是迅速上升,在达到最大值后,在较高的流量下,刻蚀速率反而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