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5-07-07T13:07:49.90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4月供稿作者:孟俊梅[导读] 现代教育理念已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孟俊梅
〔摘要〕地理课堂尤其需要教师展现教学艺术,因为地理课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是一门既枯燥又充满活力、时空无限延伸的学科。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会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作用。〔关键词〕教学艺术地理课堂教学 1 选择教学方法的艺术
现代教育理念已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教学生如何去学比给学生灌更重要。教学的意义首先是“教学习”即教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学,学会学习,进而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创造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这就需要教师要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宏观调控。如地图教学的艺术,与其它科学课相比,地理学科最突出的是大量的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它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学好地图用好地图则成为学好地理的法宝。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地图能力要求很高,可以说“无图不成题”。要求学生能做到读图分析并达到图文、图图、文图转换。首先教学生最基本的读图方法,其次注重知识的迁移,地图往往成为命题的载体,通过地图的分析联系储备的知识体系来达到图文转换或图表转换,进而完成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再如多媒体教学的艺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它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优化了地理课堂结构,使课堂素质教学达到更高境界,从而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使学生从中有“学”、有“思”、有“乐”、有“美”的享受,有理想、思维的启迪,也有知识的传播,品德的熏陶。以便改变重“教”轻“学”、重“讲”轻“思”、重“灌”轻“趣”、重“知”轻“智”这种现象。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改变地球运动的条件,学生在联想、分析和发现这些假想运动与现实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不符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2 老师要有知识的广博
这里的“广博”并不是要让地理教师都学贯古今、学富五车,而是要在“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有所涉足,例如要有一定的文理知识、适当的艺术修养等,也就是“杂家”。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其一是由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地理学兼文理于一身,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门学科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中一些自然地理内容偏重于理科(地球运动、气候等知识);一些社会科学的内容偏重于文科(旅游、工农业、交通等)。其二是由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变,要由授业者转为促学者、研究者、互助者、评价者,要求教师对新知识要不断吸收、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在学习“地球的结构”一节,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在地球内部寻找钻石,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学生问“怎样挑选钻石,什么样的钻石最好?”如果当时我能大致回答上这个问题,就会适当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地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还很多,例如,2012年太阳风暴发生时会不会是世界末日?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新疆温差大那里的葡萄就甜?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是什么函数吗?这些问题或者关系到其他学科,或者关系到新闻时事。所以地理教师需要一眼泉,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要成为一个“杂家”。否则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以其昏昏,又何以使人昭昭呢?
3 加强语言调控,能讲会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积极探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既要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又要适可而止、留下悬念,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地理学科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既集中又分散。在讲解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改变这种不利于教学的状态,要靠教师来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能将一段文字、一个事例、几组数字讲的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令学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教学就会受到欢迎。如讲“地球自转”时,可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学生记住赤道周长(
4 万千米);在学习“海陆间循环”时,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会’复回”,故意把“不”字错说成“会”字,来强调这部分内容并加深学生印象。教师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化腐朽为神奇,要会引导学生,要会引用其他知识为我所用。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引导学生掌握地形与气候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会不断降低,山顶、山脚时间早晚不同,花开的时间自然也不同);在讲我国季风气候时,可引用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引起大家学习兴趣;巧妙的用一个漂流瓶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洋流”的奥秘、去揭开洋流神秘的面纱。教师这些恰当的引导激发了学生迫切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能够化为无穷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路上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