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动能定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定轴转动刚体上作用力的功
设刚体绕 z 轴转动,在其上 M 点作用有力 F,则
δW F d r F Rd cos Ft Rd M z d
其中Ft 为力 F 在作用点 M 处的轨迹切线上的投影。
于是力 F 在刚体从角 1转到角 2过程中作的功为
W12
2.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1 2 d mi vi δWi 对质点系中的任一质点 i : 2 1 1 2 对质点系,有 d mi vi δWi d mi vi 2 δWi 2 2

dT δWi
将上式沿路径 M1M 2 积分,可得
W
M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1
F d r
在直角坐标系中,知
F Fx i Fy j Fz k
dr dx i dy j dz k
变力 F 在曲线路程 M1M 2中作功为
W
M2 M1
F d r F dx F dy F dz
x y z M1
M2
三.合力的功
W
0.2 (10 9.8 0.866) 0.5 8.5J
k 2 100 2 WF (1 2 ) (0 0.52 ) 12.5 J 2 2
合力的功为
W Wi 24.5 0 8.5 12.5 3.5 J
§13-2
强弱的又一种度量。 一.质点的动能
2
M d
z
1
作用于转动刚体上力的功等于力矩的功。
如果刚体上作用的是力偶,则力偶所 作的功仍可用上式计算,其中Mz为力偶 对 z 轴的矩。 若Mz = 常量, 则 W12 M z (2 1 )
4.平面运动刚体上力系的功 平面运动刚体上力系的功,等于力系向质心简化所得的 力(主矢)与力偶(主矩)作功之和。 首先可以证明,刚体上力系的全部力所作的元功之和为
M2
M1 M2
R dr (F F
1 M1 M2 1 2 M1
M2
2
Fn ) d r
M2 n
M1
F d r F d r F d r
M1
W1 W2 Wn
即在任一路程上,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
W
12
T2 T1 W12 Qh M ( h / R) 由动能定理:
(Q M / R)hg h () v 4 8Q 7 P
v2 M (8Q 7 P) 0 Q 16 g R
8Q 7 P dv M 2 v Q (*)式求导得: 16 g dt R 8(Q M / R) g 解得: a 8Q 7 P
1 1 2 T J P ( J C M d 2 ) 2 2 2 1 1 1 1 2 2 2 2 J C M (d ) J C M vC 2 2 2 2 即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等于随质心平动的动能与绕质心轴
转动的动能之和。
[例2]滚子A的质量为m,沿倾角为 的斜面作纯滚动,滚子借 绳子跨过滑轮B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如图所示。滚子与滑轮 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皆为均质圆盘,此瞬时物体速度为 v, 绳不可伸长,质量不计,求系统的动能。
d rC MC d δW FR
则刚体质心C由C1移到C2,同时刚体又由角 1转到角 2时, 力系所作的功为
C2
W12
C1
F d r M
R C
1
2
C
d
注意:以上结论也适用于作一般运动的刚体,基点也可以是 刚体上任意一点(不一定取在质心)。
[例1] 质量为m = 10 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 = 30º的斜面上, 用刚度系数为 k = 100 N/m 的弹簧系住,如图示。斜面与物体 间的动摩擦系数为f = 0.2,试求物体由弹簧原长位置 M0 沿斜面 运动到 M1 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各力在路程 s = 0.5 m 上的功及 合力的功。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
物体的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机械运动
T 1 m v2 2
动能是一个瞬时的、与速度方向无关的正标量,具有与功
相同的量纲,单位也是焦耳(J)。 1 二.质点系的动能 T mi vi 2 2 对任一质点系,若记 vir 为第 i 个质点相对质心的速度,
则可证明有
1 1 2 T MvC mi vir 2 2 2
1 1 1 1 m 2 2 m1r 2 12 m2 vC 2 (4r )2 2 2 3 2 2 12
动能定理,有
T2 T1 W12
解得
1
2 3M r m1 m2
1 (m1 m2 )r 212 0 2M 6
[例5] 图示系统中,均质圆盘A、B各重P,半径均为R,两盘 中心线为水平线, 盘A上作用矩为M(常量)的一力偶,重物D 重Q。求下落距离h时重物的速度 v 与加速度 a 。(绳重不计, 绳不可伸长,盘B作纯滚动,初始时系统静止。)
此即质点系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
T2 T1 (Wi )12
此即质点系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 上式表明:质点系在某段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等于 作用于质点系的全部力在这段过程中所作功的和。
3.理想约束及内力作功 理想约束:约束力作功为零的约束。 1.光滑固定面
δW N dr 0
( N dr )
解:我们取物体M为研究对象,
作用于M上的力有重力mg,斜面
法向反力FN,斜面摩擦力F′和弹 簧力F,各力所作的功为
WG mg s sin30o
(10 9.8) 0.5 0.5 24.5J
WFN 0
WF F s f mg cos30o s
[例4]曲柄连杆机构如图示。已知曲柄OA = r,连杆AB = 4 r, C为连杆之质心,在曲柄上作用一不变转矩M。曲柄和连杆皆 为均质杆,质量分别为m1、 m2 。曲柄开始时静止且在水平 向右位置。不计滑块的质量和各处的摩擦,求曲柄转过一周 时的角速度1 。
解:取曲柄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初始时系统静止,T1 = 0。 曲柄转过一周后,连杆速度瞬心在B点,其速度分布如图 b) 所示,系统的动能为
解:取滚子A、滑轮B、重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物作平动, 滑轮作定轴转动,滚子作平面运动,系统的动能为
1 1 1 1 2 2 2 T m1 v J B B mvC J C C 2 2 2 2 2
根据运动学关系,有 代入上式得
2 2 1 1 1 v 1 1 1 v 2 2 2 2 T m1v mr 2 mv mr 2 2 2 2 r 2 2 2 r
§ 13-1 一.恒力的功
力的功
W F S FS cos
力的功是代数量。
时,正功; 时,功为零; 时,负功。 2
2
2
单位:焦耳(J):1J = 1N 1m 二.变力的功 元功: δW F d r
变力 F 在曲线路程 M1M 2中作功为
2.固定铰支座、活动铰支座和向心轴承、固定端
3.刚体沿固定面纯滚动(不计滚动摩阻)
4.光滑铰链(中间铰)
δW N dr N ' dr
N dr N dr 0
5.不可伸长的绳索、刚性二力杆(不计质量) 绳拉紧时,内部拉力的元功之和恒等于零。
下面考察质点系内力的功
δW F drA F ' drB
F drA F drB
F d(rA rB ) F drBA
若A、B两点间距离保持不变,则 F drBA,δW F drBA 0 。
由上可知,刚体所有内力作功之和等于零。
注意:一般情况下,应用动能定理时要计入摩擦力作的功。
总之,应用动能定理时,要仔细分析质点系所有的作用力 并确定其是否作功。 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见第六版教材P297~298)
四.几种常见力的功 1.重力的功 取 z 轴铅垂向上,则:
Fx 0, Fy 0, Fz mg
W12 ( mg )dz mg ( z1 z2 )
z1 z2
对于质点系,重力作功为
W12 Wi12 mi g( zi1 zi 2 ) Mg ( zC1 zC 2 )
则杆的动能为
1 2 1 1 1 2 1 2vB 2 2 2 2 T mvC J C mvB ml mvB 2 2 12 2 2 l 3
2
§13-3
1.质点的动能定理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动能定理
dv m F dt dv m vdt F d r dt
故质点系重力的功,等于质点系的重量与其在始末位置 重心的高度差的乘积,而与各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
2.弹性力的功 设弹簧原长为l0,在弹性极限内,弹簧的刚度系数为k(使弹簧
发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力,单位:N/m),变形后长为r,沿矢径
的单位矢量为
er r / r 则 F k (r l0 )er
两边同时点乘 v dt dr ,有
注意到
因此
dv 1 1 m vdt m d(v v ) d mv 2 dt 2 2 1 2 d mv δW 此即质点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 2
将上式沿路径 M1M 2积分,可得 1 1 2 mv2 mv12 W12 2 2 此即质点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
称为柯尼希定理
三.刚体的动能
1 1 1 2 2 2 M v T m v m v 1.平动刚体 2 i i 2 i C 2 C 1 1 1 2 2 2 2.定轴转动刚体 T mi vi mi ri J z 2 2 2 2
3.平面运动刚体 记刚体平面运动某瞬时的速度瞬心为P,质心为C,则
v rB vC rC
1 m1 m v 2 2
[例3] 均质细长杆长为l,质量为m,与水平面夹角为 30º, 已知端点B的瞬时速度为vB ,如图所示。求杆AB的动能。 解:滑杆作平面运动,其速度 瞬心为P ,角速度为
2v B vB l l/2 质心速度为 l vC vB 2
W12
M2 M1
F dr
k (r l0 )er d r
M1
M2
r 1 1 er d r d r d( r r ) d( r 2 ) d r r 2r 2r r2 r2 k k 2 2 2 W12 k (r l0 )d r d( r l0 ) ( r l ) ( r l ) 1 0 2 0 2 2 r1 r1 k 2 2 则 W ( 令:1 r1 l0 , 2 r2 l0 12 1 2 ) 2 故弹性力的功只与弹簧在始末位置的变形有关,与力作用点 的路径无关。
1 T2 J O12 2
1 1 2 m2 vC J C 2 2 2 2
1 1 v A r1 1 1 2 由于vC v A r1, 则 T2 (m1 m2 )r 212 2 2 AB 4r 4 6 曲柄转过一周,重力的功为零,转矩的功为 2πM ,代入
解:取系统为研究对象。 T1 0 1 1Q 2 1 2 T2 v J O A J C B 2 2 2 2g 1Q 2 1 1P 2 2 1 3P 2 2 v R A R B 2g 2 2g 2 2g
v2 (8Q 7 P) (v RA 2RB ) 16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