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D9361为例,来探讨零中频接收机的一些简单性能问题

合集下载

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方法研究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方法研究摘要:随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北斗接收机终端的性能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进行了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

首先介绍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AD9361芯片的特点。

然后,针对北斗接收机终端的性能评估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测试和误差向量幅度测试的综合评估方法。

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AD9361芯片;性能评估;信噪比测试;误差向量幅度测试1. 引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

北斗接收机终端是北斗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稳定和可靠直接影响到整个导航定位系统的性能。

2.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AD9361芯片的特点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由一组卫星组成,通过卫星与地面终端的通信实现位置和时间的测量。

AD9361芯片是一种用于射频收发应用的集成芯片,具有频率范围广、灵敏度高、功耗低等特点。

3. 北斗接收机终端性能评估指标北斗接收机终端的性能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接收灵敏度、误码率、工作范围等。

本文重点研究了信噪比和误差向量幅度这两个指标。

4. 基于信噪比测试的终端性能评估方法信噪比是衡量接收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测试的终端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加载不同信号强度的干扰信号,测量输出信号的噪声功率和所需信号功率,计算信噪比指标。

5. 基于误差向量幅度测试的终端性能评估方法误差向量幅度是衡量接收机解调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向量幅度测试的终端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发送特定的测试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调,计算误差向量幅度。

6. 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利用实验平台搭建了基于AD9361的北斗接收机终端,并进行了相关的性能评估测试。

基于AD9361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基于AD9361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基于AD9361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AD9361是一款集成了RF收发功能的高性能软件定义无线电(SDR)芯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AD9361芯片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首先,AD9361芯片具有广泛的频率范围和灵活的调制方式,可以适应多种无线通信标准。

同时,它还支持多天线技术,实现了空分复用和空分多址等高效的信号传输方式。

这使得AD9361芯片成为OFDM技术的理想选择。

其次,本研究将重点关注OFDM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优势,能够有效抵御信号传输中的干扰和衰落。

通过分割高速数据流为多个低速子载波,OFDM技术能够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此外,OFDM技术还具有较低的功率谱密度和频谱利用率,可以更好地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对频谱资源的需求。

基于AD9361芯片的OFDM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参数的配置与优化。

通过调整子载波数量、子载波间距和循环前缀长度等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同时,还需要优化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OFDM技术结合多天线技术可以实现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通过使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在相同频率带宽下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综上所述,基于AD9361的O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利用AD9361芯片的优势,结合OFDM技术的特点,可以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未来,基于AD9361芯片的OFDM技术将在5G和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基于AD9361的中频幅相误差自校准方法

基于AD9361的中频幅相误差自校准方法

基于AD9361的中频幅相误差自校准方法
董国英;范明慧;彭澎;陈宇贤;林加涛
【期刊名称】《制导与引信》
【年(卷),期】2022(43)3
【摘要】基于AD9361实现的中频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由于多芯片间本振锁定时存在随机相位差,且经过滤波及模数/数模转换等处理,导致多通道间存在幅相误差。

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收发通道幅相误差自校准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择一定长度的采样数据,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并进行幅相误差估计,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通道间幅度相位误差的自动校准,且校准精度高,信噪比性能好。

校准后通道间一致性较好,从而保证了后续波束成形的方向图性能。

【总页数】6页(P43-48)
【作者】董国英;范明慧;彭澎;陈宇贤;林加涛
【作者单位】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4.42
【相关文献】
1.双基地高频地波SIAR通道幅相误差的自校准方法
2.子阵级DBF体制天线幅相误差校准方法
3.星载功率动态分配网络幅相误差校准方法
4.天地波混合组网高频超视距雷达阵列幅相误差的校准方法
5.一种改善相控阵雷达收发通道幅相误差的校准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

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

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
面向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应用的解决方案:AD9361。

这是ADI 的一款高性能、高度集成的RF捷变收发器,支持多种可编程无线电应用,支持广泛的调制方案和网络规范(如国防电子、仪器设备、通信基础设施等),适用于点对点通信系统、毫微微蜂窝/微微蜂窝/微蜂窝基站,以及通用无线电系统。

AD9361集成了12位DAC和ADC的RF 2×2收发器,简化设计、降低功耗,减少占用面积;采用两个独立本振,发生器和接收器各用一个,使AD9631可以工作于频分双工(FDD)模式,或时分双工(TDD)模式。

振荡器具有70MHz~6GHz超宽的工作频率范围,通道带宽范围为不到200 kHz至56 MHz。

RFIC助力无线通信(AD9361)

RFIC助力无线通信(AD9361)

RFIC助力无线通信2015/4/14 enrich_you@本文所讨论的场景包括3G,4G基站、消费类终端、PicoCell、FemtoCell等无线通信领域;同时包括无人机数传通信、广电无线覆盖,DTMB、DVB、应急通讯等系统。

这些系统的射频频率一般在几百MHz到数GHz,带宽从几MHz到几十MHz,对ADC/DAC、功耗成本等有较高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无线通信设备厂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体积功耗成本及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器件厂商在模拟技术、工艺、算法方面的进步,使得射频收发系统(RFIC)得以集成。

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对流量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补盲、提升带宽的SmallCell概念也炙手可热,各通信大厂已开始规模商用,小基站的春天已经来临。

在这些背景下,集成化的RFIC从终端走到了基站领域,性能也有了质的提升,已经开始规模出货,且以后的更新换代会更快,传统射频器件的市场逐渐被蚕食。

本人在通信设备领域浸淫多年,有幸接触该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及各厂商的roadmap,本文仅从技术方面浅显介绍下RFIC。

关键词:无线通信Agile Wireless Transceiver RFIC SDR本人的另一篇文章讨论过对芯片来讲,最理想的架构是零中频,但同时也需要牛逼的算法来补偿校正;另外还得具备ADC/DAC的集成能力,这是能够商用的关键。

有了这么高的集成度,对客户来讲,要做的就是软件配置,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人力及BOM成本、layout 面积、系统功耗等指数下降。

这对于小厂来讲是个好消息,门槛降低,都可以进来玩儿了。

1、各厂商在RFIC上的布局;WIFI、蓝牙、GPS等消费类Transceiver芯片已非常成熟,这得益于协议的稳定,市场的庞大。

但对于通信设备领域,由于性能要求高、协议标准众多、频段规划复杂,RFIC才暂露头角。

Maxim :MAX2580,支持LTE20MHz带宽,主要用在家庭Femto场景,配置简单,宣称可以支持LTE 64QAM的EMV要求,对于低成本、低带宽的场景不失为较好的选择;本人也实际用过这款芯片,但因为性能和市场的原因,并未规模商用。

AD9361在对流层散射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AD9361在对流层散射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AD9361在对流层散射通信中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6-06T15:40:05.1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3期作者:全亮陈小溪[导读] 【摘要】:传统的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存在体积大、功耗高、不易于机动等缺点,这些缺点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应用。

本文以对现有对流层通信设备技术参数分析为基础,设计基于高性能、高集成化AD9361芯片的新型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摘要】:传统的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存在体积大、功耗高、不易于机动等缺点,这些缺点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应用。

本文以对现有对流层通信设备技术参数分析为基础,设计基于高性能、高集成化AD9361芯片的新型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实现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小型化、低功耗、模块化、集成化,拓展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对流层散射通信;AD9361;参数分析;应用 0. 引言对流层散射通信是利用对流层中大气的不均匀性对超短波和短波的散射或反射作用来实现的一种超视距无线通信方式[1]。

其具有单跳跨距大、保密性好、抗侦收和抗截获能力强等特点,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2]。

AD9361是ADI公司推出的一款高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满足当前绝大部分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集成化要求。

其内部集成了模数变换、数模变换、上/下频率合成、可控增益放大器以及直流偏置校准等功能,可通过正交误差校准和直流偏置校准功能很好的解决在零中频架构中存在的直流偏置和正交误差,从而使零中频架构在对流层散射通信这种高性能要求的设备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1.设备组成与原理1.1 设备组成现有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在发送端,包括数字处理(含数字复接、编码、调制等)、数模变换、低中频(上变频)、发信机、高功率放大器、双工器、发射天线;在接收端,包括接收天线、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收信机、低中频(下变频)、自动增益控制(AGC)、模数变换、数字处理(含解调、译码、数字分接)等。

基于AD9361的零中频发射前端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AD9361的零中频发射前端的研究与设计

设计应用技术的零中频发射前端的研究与设计李世博(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当前主流的遥测发射机普遍使用超外差体制结构,而零中频结构可以将模拟基带信号直接上变频到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相对于超外差结构更简单、更适合小型化。

基于款可编程、可配置的数字化零中频射频发射前端,开展相关研究与设计工作。

所构建的零中频发射前端性能优良,AD9361;零中频;射频捷变收发器;遥测Research and Design of a RF Front-End of Zero-IF Modulation Based on AD9361LI Shibo(Chinese Academy of Air-to-air Missiles, Luoyang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instream telemetry transmitters generally use the ultra off-frame structure, and the Zero-IF structure can convert the analog baseband signal directly to the Radio Frequency(RF) signal, compared with the ultra off-frame structure is simpler and more suitable for miniaturization. In this paper, a programmable and configurable图1 AD9361功能框图· 49 ·的频率范围和通道带宽完全覆盖本文零中频发射前端的实际工作频点和信号带宽,且全工况工作条件下的噪声系数也满足零中频发射前端的设12位数模转换器,有效降低了发射前端对模拟滤波器的性能的发射前端设计能够实现行业最Error Vector Magnitude,,可以为外部功率放大器零中频发射前端的主要功能是对脉冲编码调制)信号进行脉冲成型、经射频收发器、所示。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

基于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应用分析作者:李珊珊来源:《航空维修与工程》2022年第08期摘要:为满足当前无线电通信领域高调制精度和低噪声的需要,在充分分析AD9361芯片在无线电通信典型应用场景、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AD9361的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可实现70MHz~6GHz频率范围信号的双发双收,对于其他无线电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AD9361;无线电通信;FPGAKeywords:AD9361;wireless communication;FPGA软件无线电的出现解决了传统通信技术中因以硬件为主导致的不灵活、体积大、设计复杂等难题,以软件替代硬件功能的方式,为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带来了一次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革命。

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作为一款面向多种可编程无线电应用的专用芯片,因在性能、集成度、寬带性能和灵活性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已在多类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作为无线电通信核心的应用场所,介绍一种通过上位机发送控制命令给FPGA 进而控制AD9361的无线电通信平台的设计思路。

1 AD9361工作原理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是一款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宽带能力的芯片,器件中集成了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混合信号的基带部分、射频前端、频率合成器和直接变频接收器,使设计简单可行。

AD9361工作在70MHz~6.0GHz频段,涵盖了大部分特许执照和免执照频段,支持200kHz~56MHz的通道带宽。

器件含有两路独立的发送器和接收器,每个接收器具备自动增益控制、直流失调校正、正交校正和数字滤波功能。

1.1 接收器接收器负责射频信号的接收,并将射频信号转换成基带处理器可使用的数字信号。

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跨阻放大器、单级低通滤波器、三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半代滤波器和可编程多相FIR滤波器,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下变频为IQ两路基带信号。

基于AD9361面向3G(4G)基站收发器解决方案

基于AD9361面向3G(4G)基站收发器解决方案

基于AD9361面向3G(4G)基站收发器解决方案 器件集RF前端与灵活的混合信号基带部分为一体,集成频率合成器,为处理器提供可配置数字接口,从而简化设计导入。

AD9361工作频率范围为70MHz~6.0GHz,支持的通道带宽范围为不到200kHz~56MHz.主要用在点对点通信系统、毫微微蜂窝/微微蜂窝/微蜂窝基站和通用无线电系统。

两个独立的直接转换接收器具有先进的噪声系数和线性度。

每个接收器(RX)子系统包括独立的自动增益控制(AGC)、DC偏移校正、正交校正、数字滤波,从而减轻了数字基带的负担。

AD9361还具有可以从外部控制的,灵活的手动增益模式。

每个通道有两个高动态范围ADC,可将接收到的I和Q信号数字化,并通过可配置的抽取滤波器和128抽头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来产生一个12位的输出信号(在适当的采样率)。

发射器采用直接转换架构,可实现高调制精度与超低噪音。

该发射器的设计产生了较好的TX EVM(《-40dB),从而,为外部PA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系统余量。

主板上的发射(TX)功率监视器可以用作功率检测器,可实现高度精确的发射功率测量。

其完全集成的锁相环(PLL)可为所有的接收和发送通道提供低功耗的小数N分频合成。

通道隔离(频分双工(FDD)系统的需求)被集成到设计中。

并集成了所有VCO和环路滤波器元件。

AD9361的核可以直接从一个1.3V稳压器上供电。

该IC是通过一个标准的4线串行端口,和4个实时I/O控制引脚进行控制。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它具有全面的省电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功耗。

AD9361为10mm&TImes;10mm,144球芯片级封装,球栅阵列(CSP_BGA)。

图1 AD9361功能框图 STM32072B-EVAL主要特性 •射频2&TImes;2的收发器,集成了12位DAC和ADC •波段:70MHz~6.0GHz •支持TDD和FDD操作 •可调信道带宽:《200kHz~56MHz •双接收机:6路差分或12路单端输入  •高级接收机灵敏度,2dB的噪声系数,  800MHz的本地振荡器(LO) • RX增益控制 •手动增益实时监测和控制信号 •独立的自动增益控制 •双发射器:4差分输出 •高线性宽带发射机 • TX EVM:小于等于-40dB • TX噪音:小于等于-157dBm的/Hz本底噪声  • TX监控器:≥66dB动态范围,1dB的精度  •集成的小数N分频合成器 • 2.4Hz最大LO步长 •多芯片同步 • CMOS/LVDS数字接口 AD9361应用 •点对点通信系统 •毫微微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微蜂窝基站  •通用无线电系统 图2 评估板AD-FMCOMMS2-EBZ外形图 。

应用于宽带收发器AD9361的射频信号预选电路研究和设计

应用于宽带收发器AD9361的射频信号预选电路研究和设计

应用于宽带收发器AD9361的射频信号预选电路研究和设计蔡元存;刘良涛;官超;刘双江
【期刊名称】《中国无线电》
【年(卷),期】2022()12
【摘要】AD9361是一款高性能的零中频射频收发芯片。

本文首先介绍了
AD9361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性能指标,阐述了其作为信号监测接收机的不足之处,即其方波本振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小体积低成本的射频信号预选电路方案予以解决。

通过对基于该方案的实际电路测试,证明所设计的射频信号预选电路达到设计目的,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蔡元存;刘良涛;官超;刘双江
【作者单位】成都华日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
【相关文献】
1.ADI公司推出第二代Othello(R)射频收发器用于3G TD-SCDMA无线手机——新的CMOS射频收发器增加双频带和支持HSDPA功能,并且无需昂贵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简化了3G射频设计
2.超宽带系统CMOS全集成射频收发器设计
3.基于AD9361射频捷变收发器的GPS伪卫星设计
4.adence、IBM以及广晟微电子公司联合推出领先的SCDMA/GSM射频集成电路(RFIC)收发器——该双模收发
器专为中国不断增长的SCDMA无线市场而开发5.信号分析仪中宽带预选器的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D9361在无线通信数字中继器中的应用

AD9361在无线通信数字中继器中的应用

AD9361在无线通信数字中继器中的应用
唐俊;范红;严杰;倪林;曹爱玲
【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
【年(卷),期】2016(35)4
【摘要】利用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接收调频广播信号,将射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广播信号按所要求的频段进行发射,实现广播信号更广泛的传播.较传统通信系统中频段的改变是利用模拟电路来实现的,每个电路只能对应固定的频段,无线通信数字中继器则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总页数】4页(P98-100,103)
【作者】唐俊;范红;严杰;倪林;曹爱玲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620;东方明珠传输有限公司,上海200052;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620;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3
【相关文献】
1.RF中继器及其在数字微波中的应用 [J], 乔丰收
2.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化中的应用 [J], 刘旖
3.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化中的应用研究 [J], 张国雄
4.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化中的应用分析 [J], 王雷;陈满春;商世苹
5.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化中的应用 [J], 贺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基于AD9266和AD9361的卫星中频信道设计

一种基于AD9266和AD9361的卫星中频信道设计

作者简介:宋颖(1987 ),男,江苏盐城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卫星通信技术㊂∗通信作者:朱小流(1980 ),男,河南焦作人,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卫星通信技术㊂中频信道设计宋㊀颖,朱小流∗(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江苏㊀南京㊀210000)摘㊀要:针对当今卫星通信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的需求,文章基于高性能AD 采样芯片AD9266,配合多级放大滤波电路,实现了高灵敏度㊁宽动态范围的卫星中频信道下行接收方案,并基于高性能的AD /DA 芯片AD9361的上行发送通道,结合合适的增益控制和滤波电路,实现了大信号㊁宽电平范围的卫星中频信道上行发送方案㊂关键词:AD9266;AD9361;卫星中频信道1㊀应用背景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对设备的体积㊁功耗㊁集成化程度要求越来越苛刻,这必然需要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同时实现中频下行接收通道和中频上行发送通道,完成AD /DA 的转换;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完成与外部设备的通信交互㊂由于数字电路 0/1 跳变的特性,随着处理频率的提高,其对模拟信号电路的影响越来越大,且不可忽略[1-2]㊂在设计模拟中频通道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屏蔽来自数字电路的干扰;或采取合理的设计,增强模拟电路自身的抗干扰能力㊂2㊀设计实现本设计可分为中频下行接收通道㊁中频上行发送通道㊁AD /DA 转换电路3部分组成㊂2.1㊀中频下行接收通道能力(1)中心频率:2180~2200MHz,步进100Hz㊂(2)信号带宽:30kHz㊂(3)输入电平:-100~-70dBm㊂2.2㊀中频上行发送通道能力(1)中心频率:1970~2010MHz,步进100Hz㊂(2)输出电平:-15~-15dBm㊂(3)相位噪声:ɤ-60dBc /@100Hz;ɤ-70dBc /@1kHz;ɤ-80dBc /@10kHz;ɤ-90dBc /@100kHz㊂(4)输出杂散:ɤ-70dBc㊂(5)载波泄露:ɤ-40dBc㊂ 2.3㊀AD /DA 转换电路A /D 转换电路由高性能的AD 芯片AD9266实现,D /A 转换由芯片AD9361实现㊂AD9361既能实现A /D 转换,又能实现D /A 转换,但本设计中只使用其D /A 转换部分功能㊂这是由于AD9361的下行接收滤波带宽只有200kHz,而本设中下行接收信号带宽为30kHz,未减小数字信号处理的难度,故未使用AD9361设计下行接收通道㊂本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同时实现了高灵敏度㊁大动态范围的下行接收通道和具有高质量相位噪声㊁杂散㊁载波泄露性能的上行发送通道㊂最小接收电平 -100dBm 和最大输出电平 +15dBm 之间的电平差达 115dBm ㊂这使得本设计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应用在多种卫星通信环境中,同时也增加了设计的难度㊂3㊀方案原理3.1㊀下行接收通道下行接收通道采用超外差架构技术,主要由放大器㊁数控衰减器㊁混频器㊁锁相本振源㊁声表面滤波器㊁中频放大器和低通滤波器等部分组成[3]㊂来自射频前端组件输入的中频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通过混频器将其搬移至70MHz 处,滤波器带宽为30kHz㊂由于单个声表面滤波器抑制带外干扰能力有限,在本设计中采用了两级级联声表面滤波器抑制带外干扰;混频后通过晶体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共同抑制本振信号泄露信号和其他干扰噪声;最后经过自动增益控制AGC 电路调整后,将70MHz 低中频信号传送至AD9266转换成数字信号,发送给基带FPGA㊁CPU 等处理㊂下行接收通道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㊂图1 下行接收通道方案原理第19期2020年10月无线互联科技㊃通信观察No.19October,2020㊀㊀由于下行接收通道的输入信号最低只有 -100dBm ,因此必须经过足够的放大处理,才能被A /D 转换芯片AD9266处理㊂如果采用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必然很大,容易造成自激,故在本设计中采用了多级级联放大滤波的方案,且在硬件设计中每级均用屏蔽罩盖住,以阻止本级电路向外的辐射电磁干扰,并屏蔽外部电磁辐射干扰㊂在上图中每个框均为一级,每级均用屏蔽罩盖住;在混频前有两级,混频后有3级㊂下行接收通道的增益分配如图2所示㊂图2㊀下行接收通道增益分配3.2㊀上行发送通道上行发送通道采用零中频方案,即基带直接调制至中频工作频点,主要由AD9361㊁声表面滤波器㊁放大器和可控衰减器组成㊂AD9361是一款优秀的数模转换芯片,其上行通道中集成了放大器㊁高性能锁相环和IQ 调制/解调器,这无疑减小了设计的复杂度和印制板布局空间需求㊂声表面滤波器用于滤除中频信号带外干扰,使得发送的信号更纯净㊂数控衰减器用于调整发送信号的电平大小㊂上行发送通道方案设计如图3所示㊂图3㊀上行发送通道设计方案㊀㊀因为AD9361集成了小数N 分频锁相环,IQ 调制/解调等功能,因此其电路比下行接收通道简洁得多㊂但是仍然不能忽视最大发送电平 +15dBm 这一指标㊂首先,最大发送电平信号易干扰具有高灵敏度的下行小信号接收通道;其次,要满足这么大的发送电平,必然需要高增益的发送器,处理不好,易产生自激㊂在本设计中上行发送通道采用三级级联放大滤波结构,每级均用屏蔽罩盖住,减少辐射和干扰㊂上行发送通道增益分配如图4所示㊂图4㊀上行发送通道增益分配4㊀结语本文只给出了一路下行接收通道和一路上行通道的设计方案,但该方案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一收一发的应用㊂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本设计方案,在190mm ˑ140mm 的印制板上同时实现了3路下行通道和2路上行通道,并具有高速的FPGA,CPU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㊂[参考文献][1]张辉,曹丽娜.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2]MITRA S K.数字信号处理[M].余翔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3]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编辑㊀王雪芬)Design of AD9266and AD9361-based satellite medium frequency channel Song Ying,Zhu Xiaoliu ∗(Nanjing Panda Handa Technology Co.Ltd.,Nanjing 210000,China)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mand of high integration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designs a downlink receiving scheme of satellit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channel based on high performance AD sampling chip AD9266,multistage amplifier filter circuit,and a uplink transmission scheme of satellit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channel with large signal and wide level range based on high performance AD /DA chip AD9361.Key words :AD9266;AD9361;satellit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channel。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从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首先介绍了零中频架构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探讨了其在射频前端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接着对零中频架构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评述,同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分析了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强调了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价值,为其在通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零中频架构、接收机、应用分析、基本原理、射频前端、数字信号处理、优势、劣势、发展趋势、应用前景、总结、展望、应用价值。

1. 引言1.1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零中频架构是一种新型的信号处理架构,它将射频前端和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分离开来,通过零中频点将频率转换到零中频处进行处理。

在接收机中,零中频架构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功耗,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介绍零中频架构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零中频架构在射频前端和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劣势。

接着,我们将对零中频架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前景。

在我们将总结本文的内容,展望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

零中频架构的出现为接收机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将在未来的通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正文2.1 零中频架构的基本原理零中频架构是一种在接收机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架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再转换为基带信号。

零中频接收机的研究和硬件设计

零中频接收机的研究和硬件设计

零中频接收机的研究和硬件设计零中频接收机是一种重要的通信设备,它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零中频接收机的主要作用是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零中频接收机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研究和设计一种高性能的零中频接收机,并对其性能进行实验验证。

零中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或传输线转换为交流电信号,然后经过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最后经过解调器解调为基带信号。

其中,信号的解调是零中频接收机的核心环节。

常见的解调方法包括平方律解调、平方律检波、同步解调等。

本文所设计的零中频接收机将采用同步解调的方法进行解调。

零中频接收机的硬件设计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如天线、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检测器等。

其中,天线的作用是接收射频信号;滤波器的作用是滤除噪声和干扰信号;放大器的作用是对信号进行放大,以便后续处理;混频器的作用是将信号从射频频段搬移到基带频段;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在硬件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要求,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设计和选型。

例如,对于放大器,我们需要考虑其噪声性能、线性度和增益;对于混频器,我们需要考虑其变频损耗、噪声系数、端口隔离度等参数。

零中频接收机的软件设计主要是对硬件进行控制和配置,同时对信号进行数字处理。

软件设计的主要流程包括初始化、参数配置、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

在软件设计中,我们需要使用相关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和调试。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为了验证本文所设计的零中频接收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该零中频接收机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相位噪声和较高的频率稳定度。

我们还对该零中频接收机的功耗和体积进行了测量和评估,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较低的功耗。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该零中频接收机的性能主要受到放大器噪声、混频器变频损耗等因素的影响。

图解适用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AD9361射频捷变频收发器和配套生态系统

图解适用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AD9361射频捷变频收发器和配套生态系统

图解适用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AD9361射频捷变频收发器和配套生态系统射频捷变频收发器AD9361发布以来,引起业界的持久、广泛的关注——一流的性能、高集成度、宽带工作能力和灵活性,设计用于可编程无线电应用、适用于各种调制方案和网络规格,70 MHz至6 GHz的频率范围……软件定义无线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概念,关于AD9361的很多问题都围绕着相关开发资源、配套生态系统等而生,这里借用一个“AD9361 RF收发器和支持生态系统”视频为大家回答相关的问题,为方便大家学习,这里采用图解的形式分享:你的RF解决方案看起来像这个么?其中含有数量众多的分立式元件,难以使用和进行原型制作?或者,你正在竭力设法从集成度更高的解决方案中获得足够的射频性能?ADI公司推出的AD9361是一款灵活的片上集成无线电产品,可提供一种完整的解决方案为宽带认知无线电或MIMO无线电。

ADI公司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原型制作环境,该环境基于FPGA夹层卡或FMC VITA 57.1标准,可以连接多种FPGA开发系统。

这里,与其连接的Xilinx的一款低成本ZC706,其中包括一个Zynq-7045。

从中可以看出,它是如何连接FMC载体平台、如何连接USB键盘鼠标、如何连接所附HDM链路监控器的ADI公司为Xilinx Zynq提供了一种参考设计,其中包括HDL以及面向9361的Linux器件驱动器,还有Linux用户空间应用运行于Xilinx Zynq内双核ARM Cortex-A9。

我们的参考设计包括少量DDS,用于生成一些连续音,以便对输出进行测试。

参考设计还可以传输文件模式并捕获来自接收端的数据。

我们现在看的是ADI HDMI发送器的输出(ZC706上的ADV7511)这里系统正在引导,我们可以看见Linux工业输入/输出或称IIO展示的是一个Selescope,这是所选通道接收端的数据。

为了考察更有趣的情况,我们切换到示波器的9361选项卡加载一些QUAM数据,开始试验当我们回到时域曲线图时,可以看到时域中的数据,点击几次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星座数据或称接收频谱一切就像Linux中一样,器件驱动的管理属性由硬件负责,使复杂的实际器件管理工作远离用户空间所有内容只是CFS上的一个文件,只需要打开、读、写、关闭,所有一切都可以快速完成如果深入了解9361的细节,IIO示波器提供了一个调试选项,你可以在其中进行低级寄存器访问操作,并看到每个元正在器件中做什么。

ad9361的理解

ad9361的理解

AD9361是一款高性能的无线射频收发器,工作在3.5到5.5 GHz的频段。

它是一款单芯片系统,包含了无线通信所需的全部模块,包括上变频、下变频、放大器、滤波器、控制逻辑等。

AD9361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供高性能、低噪声、低功耗、易于使用的无线接收和发送功能,特别适合用在一些对体积和功耗有严格要求的系统中,如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等。

首先,从性能方面来看,AD9361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高精度的频率合成器,使得它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出色的性能。

其内部的高增益放大器和滤波器模块能够增强接收信号的强度并滤除干扰信号,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AD9361的设计考虑了功耗问题,它采用了低功耗的设计理念,使得在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下的功耗都非常低。

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卫星通信中,这一点尤其关键。

再次,AD9361的集成度很高,它是一个完整的射频收发器,不需要外部的元件或电路支持。

这大大简化了系统的设计,减少了所需的元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然而,AD9361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工作在高频段,对于一些系统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来正确地使用AD9361。

此外,射频信号在这个频段受到更多的干扰,因此需要更强的滤波和放大措施来保证通信质量。

总的来说,AD9361是一款高性能、集成度高的无线射频收发器,适合用在需要高性能、低功耗、小体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虽然它有一些局限性,但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优化,它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具来满足现代无线通信的需求。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基于射频捷变频收发器AD9361的软件定义无线电解决方案

基于射频捷变频收发器AD9361的软件定义无线电解决方案

基于射频捷变频收发器AD9361的软件定义无线电解决方案AD9361是一款用于SDR架构的高性能、高度集成的RF收发器IC,适合无线通信基础设施、防务电子系统、RF测试设备和仪器,以及通用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等应用。

该器件的高度可编程性和宽带能力使其成为多种收发器应用的理想选择。

该器件集RF前端与灵活的混合信号基带部分为一体,集成频率合成器,为处理器或FPGA提供可配置数字接口,从而简化设计导入。

AD9361芯片工作频率范围为70 MHz至6 GHz,涵盖大部分特许执照和免执照频段,通过对AD9361 IC编程可改变采样速率、数字滤波器和抽取参数,使该芯片支持的通道带宽范围为低于200 kHz至56 MHz。

IC特性• 单芯片上的完整双通道集成式宽带收发器• 可调谐频段:70 MHz至6.0 GHz;200 kHz至56 MHz(通道带宽)• 出色的接收器灵敏度,噪声系数小于2.5 dB• 高线性度宽带发射机:• Tx EVM: ≤−40 dB• Tx噪声:≤−157 dBm/Hz(噪底)• Tx监控器动态范围:≥66 dB(1 dB精度)• 集成小数N分频频率合成器,本振(LO)步长最大值为2.5 Hz• 提供完整的集成式电源解决方案:ADP5040应用• 通用设计,适合任意软件定义无线电应用• MIMO无线电•点对点通信系统• 毫微微蜂窝/微微蜂窝/微蜂窝基站• Wi-Fi• ISM• 军用/航空航天• 公共安全• 智能电网AD9361是ADI的可编程2 × 2集成式收发器解决方案,频率范围为70 MHz至6.0 GHz 这款灵活的高性能IC采用AD-FMCOMMS2-EBZ板,可无缝连接Xilinx FPGA开发平台,方便进行快速SDR原型制作和系统开发。

AD-FMCOMMS2-EBZ RF快速开发板采用AD9361宽带收发器ICAD-FMCOMMS2-EBZ快速开发和原型制作板是一款高速模拟模块产品,内置AD9361,可无缝连接Xilinx FPGA开发平台生态系统并在系统中工作。

AD9361:3G(4G)基站收发器解决方案

AD9361:3G(4G)基站收发器解决方案

AD9361:3G(4G)基站收发器解决方案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电子元器件》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ADI公司的AD9361足面向3G扁14G堆站应川的高性能高集成度的射频(RF)捷变收发器(AgileTransceiver),集成r12位ADC和DAC,支持TDD和FDD。

该器件的叮编程性和宽带能力使其成为多种收发器应用的理想选择。

器件集RF前端与灵活的混合信号基带部分为一体,集成频率合成器,
【总页数】3页(P9-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IDT推出业界首款针对4G基站多模式收发器的FlatNoise双中频可变增益放大
器 [J],
2.IDT推出针对4G无线基站收发器的业界最低功耗低失真混频器 [J],
3.高集成度小基站解决方案轻松应对3G/4G时代数据暴增挑战 [J], 杨碧玲
4.3G/4G小型蜂窝基站和便携式GPS系统无线解决方案 [J],
5.我国移动基站总数近640万个3G/4G基站占比达75%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AD9361为例,来探讨零中频接收机的一些简单性能问题
在窄带应用中,零中频软件无线电芯片已经非常流行,其代表是ADI公司的AD9361。

这里说的窄带应用,是指它的调谐带宽比较窄,比如工作在700-1200MHz范围。

如果工作在宽带应用中——比如手持式宽带接收机,就要求频率范围覆盖50M-6GHz。

在这么宽的范围内,如果不做复杂的预选,实际性能怎么样呢?以前听一位大师说,一塌糊涂,坑多得很,不但容易死,假信号还多,所以我就望而却步,老老实实做多次变频超外差+数字DDC方案。

毕竟作为仪器级应用,是一贯不屑这种零中频方案的。

最近呢,我们需要做一个有gan意huai思shi的宽带产品。

由于成本捉急,于是忽然觉得应该亲自检验一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如一些大师们所不屑的样子,要是万一能用,岂不省事了。

这里就开一个帖子,以AD9361为例,来探讨零中频接收机的一些简单性能问题。

水平有限,而且也仅仅需要大概了解,所以不甚规范,就当闲聊,欢迎吐槽,挑刺则打屁股。

第一个实测,是关于抗阻塞能力的。

这是担心比较多的指标。

测试方案:
定义:一个接收机在A频率接收信号,在带外的B频率有一强干扰也进入接收机。

当干扰B的强度很强,以至于该接收机对信号A的接收能力下降6dB(下降1倍),则信号B 的强度为该接收机的阻塞电平。

室外天线经机械衰减器、合路器进AD9361,强信号源也经过同一个合路器进9361,不断增加强信号源的输出电平,测量AD9361阻塞时的电平值。

AD9361的板子是BA3CE生产的B210兼容板。

由于合路器、电缆等存在损耗,在测试前要对进入到测试电路板的信号(干扰)强度进行校准。

如果需要测试多个频率,每次更换频率需要重新校准。

理论上对AD9361的采样也要进行幅度校准,但实际上挺准的。

由于接受能力下降是相对值,所以不用对AD9361测定的绝对电平进行校准。

需要仪器:步进衰减器、信号源、频谱仪或测试接收机、合路器、必要的连接电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