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日语翻译的角色与定位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日语翻译的角色与定位论
作者:韩斐学号:2126661 指导老师:武锐
摘要:商务日语翻译过程中,翻译的目的就是让翻译的话语忠实的传达讲话者的意思。而现实中往往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和译者所站的立场或所进入的角色的不同而出现翻译上的不同,另外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追求的翻译标准的不同,不如又想原文不动的翻译出讲话者的话语又想通过自己的语言让听话人感受到讲话者的风格和情绪,所以结果往往带有译者的一些加工。本文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探讨商务日语翻译中的角色定位与语篇翻译中的一些定位观念。
关键词:文化差异;译者角色;翻译标准;翻译的定位
前言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现在语言、词汇和语法这些语言形式上,而且表现在语言文化特征上。翻译,从实质上讲,就是介于两种语言间的桥梁,起着中介作用。翻译亦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往,或者说是一种交际行为,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为己任。既然翻译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那么在这一转换过程种,就必然地要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种语言文化完全等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且语言文化特征的内涵及其丰富,它不仅涉及到一种语言所代表民族的心理意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而且涉及到人文地理等因素。正如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强调指出:语言文化可分为生态学、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那么,翻译者的任务时什么?翻译者的任务就是要使相互语言不通、彼此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能够相互理解,并引导他们去接收异文化,成为相互沟通的桥梁、交流的纽带。因此,一个合格的翻译者必须既懂本民族的语言和本国的文化,又懂对象国的语言和文化,而且能通晓它们的差异。因此本文想从日语语言文化特征为开端来探讨商务日语翻译中的角色选择与定位问题。
一、日语语言文化特征
语言与文化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均独具特色且相辅相成。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不但承载和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也折射着民族个性和人类文明进化、社会发展的历史。因此,各民族的语言必然会体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日语语言同样反映出日本民族在自己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特征。与中文相比,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委婉、暧昧表达特征;二是敬谦表达特征;三是男性用语、女性用语特征。在中日交流中,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中日文语言技能,还必须了解两国民族的语言文化差异和思维方
式的差异,使译语符合该国文化特点,让对方乐于接收。因此在商务日语的翻译中,译者在对该国文化了解的基础上角色定位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二、译者的角色
关于翻译中译者的角色,译界已有广泛的讨论。“古今中外,不少翻译家或翻译理论家在讨论问题时,经常让译者进入某种‘角色’,或把翻译工作比作某项活
动(特别是艺术活动),以论其功过是非、盈亏得失。其实,翻译既是一种艺术,它必然与其他艺术活动,如演员演戏、画家绘画、雕塑家雕刻、钢琴家演奏等有相似或共通之处。于是,演员、画家、雕塑家、钢琴家等自然而然地成了翻译家应声气求的‘朋友’。”其实,无论将译者界定为何种角色,翻译的目的就是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引导受众接受异域文化;译者的职责就是要使异域受众通过自己的工作,了解、吸收所蕴含的源语文化的丰富内涵,至于异域受众头脑中产生的联想能否接近或“动态对等”于原话在讲话者口中产生的效果,就不能简单地苛求译者了。商务日语的翻译中也同样如此,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活动,这一活动要求译者将原话“忠实”地译成目的语,把原话的内容确切无误地表达出来,无改变与歪曲的现象。就翻译标准而言,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长期以来是翻译界沿用的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和努力追求的目标,虽然人们觉得它的内涵和外延过于宽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仍不失为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后来一些翻译教科书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似乎更明白通畅,更易于操作。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其次是指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目的语规范。翻译要求译者对原话的风格(包括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讲话者个人风格等)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个人的风格代替原话的风格。一般地说,这个标准已为多数翻译工作者所认可和遵循。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不允许译者的个人风格参与有时是不可能的。“长期以来,翻译活动几乎把重点局限于语言层面的探讨,而忽视了翻译活动中最积极的活动因素,即翻译的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们在翻译实践和批评中常常忽略了译者个人风格对译文的作用和影响。事实上,原话风格和译者风格必然在译文中发生碰撞,构成矛盾的统一体,既对立又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译者在遵守“信、达、雅”或“忠实、通顺”的原则之下,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的个人风格在所难免,这是由译者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
二、译者角色的多重性
翻译离不开作为这一活动主体的译者,离不开译者对原话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与重新表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有多重角色。首先,译者具有听者的角色。对于原话来说,译者是一位听者,但又有别于一般听者。一般听者没有特定的目的和任务,只要对话语有大致的了解就行,没有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作为译者,他承担着对原话进行传达的责任和义务,他必须听透原话,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和文化,还要对讲话者、原话的观点和特色及语言风格尽可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和研究,其难度及要求要远远高于一般听话者。其次,译者又具有讲话者的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实际上充当了讲话者的角色。作为译文的作者,译者虽然不需要像原讲话者那样进行选材、谋篇和构思,但所思考的问题,所描述的对象与原讲话者是一致的。如果进行的是文学翻译,译者还必须具有作家的文学修养、语言感觉及表达能力,具有作家的洞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如果从事的是科技翻译,译者的译文写作又必须具备科技文本的词法、句法及语篇特点,要注重逻辑上的连贯及表达上的清晰与畅达,突出客观性。同时,科技译文写作要力求专业化和规范化,不仅体例、程式要符合规格,而且每个词语、每个修辞手段,都要译得合乎规范。译者在翻译科技文本时务必要小心谨慎,避免“外行”的传译。第三,译者的再创造者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服从原话的意愿,要忠实于原话,但是,由于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转换,其中蕴含着译者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