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
在环境治理、废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土壤修复、空气污染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内容。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微生物、环境治理、废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土壤修复、空气污染控制第一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1.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内容。
1.2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是一类很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蓝藻等。
按照形态特征和营养方式可将微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可以进一步分为细菌,古细菌和蓝藻等。
1.3 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多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广泛分布于大气、海洋、土壤、水体等各种环境中。
微生物数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环境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的供应等。
第二章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1 微生物的生态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它们也可以合成和分解无机物,参与氮、硫、碳循环等生态过程。
2.2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环境中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营养物质的供应等,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而影响环境质量。
2.3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微生物可以在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利用废物和有害物质作为其生长代谢的基础,进行生化转化和分解,从而清除污染物。
第三章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3.1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0-8章知识点完整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绪论0-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研究任务:(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0-2 微生物的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分布广,种类多 3. 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 胃口大 6. 食谱广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1.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
(原核细胞:其细胞核发育不完善,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无明显的核膜,没有特异的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典型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2.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核发育完善,有定形的细胞核(核仁、染色体等),有明显的核膜,有特异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大多数生物,包括高等生物都是真核的,如酵母菌。
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一)微生物的分类在生物学上,对生物的分类采用按其生物属性和它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
每一种生物,包括微生物,都可在这个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其中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必要时,还可以在这些等级之间再增设一些亚等级。
七个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生物界分类:二界学说:动物界、植物界这种分法已有很长的历史,随着人们认识的进步,新的生物类群划分方法不断被提出。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01催化反应工程胡永琪教授陈焕章教授赵凤云教授张向京副教授刘玉敏副教授王建英副教授陈爱兵副教授任培兵正高工02传质与分离工程郑学明教授于奕峰教授赵平教授翟建华教授刘宝树副教授尚会建副教授萧泛舟正高工03清洁能源化工胡永琪教授于奕峰教授冯树波教授赵凤云教授赵风清正高工赵瑞红副教授张向京副教授王建英副教授陈爱兵副教授02传质与分离工程郑学明教授于奕峰教授赵平教授翟建华教授刘宝树副教授尚会建副教授萧泛舟正高工03清洁能源化工胡永琪教授于奕峰教授冯树波教授赵凤云教授赵风清正高工赵瑞红副教授张向京副教授王建英副教授陈爱兵副教授04生物转化技术刘守信教授杨文玲教授李小云教授李国庭教授尚振华副教授05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王德松教授张越教授张炳烛教授01结构分析理论与工程设计杜守军教授张丽梅副教授李其廉高工黄鹂副教授可淑玲副教授02岩土工程理论与设计王锡朝教授赵全胜副教授张春会副教授03防灾减灾工程技术张丽梅副教授李其廉高工04道路与桥隧工程技术王锡朝教授赵全胜副教授张春会副教授05暖通空调与人工环境优化崔明辉教授马坤茹副教授241日语《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编242法语《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 商务印书馆243俄语《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2册,应天云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337工业设计工程《工业设计概论》,程能林,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338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601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讲义》,刘玉琏,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701专业综合(药物化学100分,有机化学120分,分析化学80分)《药物化学》,仉文升、李安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有机化学》,王积涛,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和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704电磁学《电磁学》上、下册,(第一章-第六章),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705植物学《植物生物学》,周云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7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陈先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707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708基础英语《高级英语》上下册,(修订本)张汉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01电力电子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版802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李友善、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三版《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第四版803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姚天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数字信号处理》刘顺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04纺织材料学《纺织材料学》,姚穆,中国纺织出版社,第二版805染料化学《染料化学》,陈荣圻,纺织工业出版社,第二版806服装材料学《服装材料学》,朱松文,中国纺织出版社,第三版807化工原理《化工原理》,陈敏恒,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808环境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庭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高等教育出版社809材料力学一《材料力学》,张如三,王天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材料力学》,苏翼林,天津大学出版社,第三版810物理化学一《物理化学》,程兰征,章燕豪,林青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001811结构力学《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812运筹学《运筹学》,于春田,科学出版社813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814高等代数《高等代数》,王萼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815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周世勋,高等教育出版社816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学与热处理》,崔中圻、覃耀春,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10817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818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2 819生物化学二《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820综合知识(含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 胡壮麟, 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常耀信, 南开大学出版社;《英国文学简史》(新增订版),刘炳善, 河南人民出版社;《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822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上、下),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823模拟、数字电子综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825色彩《色彩基础》,孙化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版;《艺术设计教学新理念名师讲座系列丛书》,李睦,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造型原本》,吕胜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826企业管理概论《企业管理概论》,尤建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82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奚旦立,孙裕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828工程热力学一《工程热力学》,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829材料力学二《材料力学》,苏翼林,天津大学出版社,第三版830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各占50%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小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7年5月831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敖进、胡有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832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蔡增基龙天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5版833工程热力学二《工程热力学》刘宝兴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834材料力学三《材料力学》张如三王天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835物理化学二《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00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教案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目标:1.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环境工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3.掌握微生物在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1.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种类与功能3.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二、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应用1.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原理2.厌氧、好氧和微生物共存处理工艺3.常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等三、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应用1.微生物在固体废物降解中的作用原理2.厌氧发酵和好氧堆肥处理工艺3.微生物堆肥工艺的优势和应用案例四、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应用1.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原理2.微生物提供的生物阻隔修复方法3.微生物介导的生物降解修复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认识和理解。
2.案例分析:通过选取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工程领域中微生物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处理废水、堆肥和土壤修复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掌握微生物技术。
4.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就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方法:1.知识考核:通过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3.讨论参与度评价:结合小组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在思考和交流方面的表现。
4.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课程报告,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资源:1.微生物学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3.实验室和实验设备;4.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三版-周群英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绪论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
也不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
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答:1969年魏泰克提出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后被Margulis修改成为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动物界和植物界。
我国王大教授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信息情况
考生须知一、河北科技大学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考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
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2011年我校有39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21个工程领域招收全日制培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预计共招收500人。
其中,学术型300人,专业硕士200人。
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实际招生规模为准。
三、我校各专业均接收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本科毕业生。
四、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同等学力人员(同等学力考生包含三部分: 大专毕业工作两年、本科结业生、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且同等学力考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需另加试两门本学科主干课程(加试课程请咨询相关学院);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5.年龄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6.报考工商管理(MBA)、项目管理的考生需符合下列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获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以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录取后人事关系不能调到我校的考生(在职人员、国防生等),报名时“报考类别”一律选择“委培”。
六、考生在报名时,填写材料必须真实,如发现弄虚作假,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报考艺术学院各专业考生网上报名时必须选择石家庄市裕华区考点。
八、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本科跨专业报考限电类及数学、物理专业考生。
欢迎访问我校主页:研究生学院主页:/depart/yjshb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初试参考书目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复试科目参考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演示课件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应用 • 微生物检测与评价方法 •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技术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前沿研究动态 • 总结与展望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01
微生物的多样性 02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 03
微生物分类与形态
常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介绍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和步骤,如平板划线 法、稀释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
详细讲解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如平板计数法、比浊法等。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
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验、蛋白质分解实验 等,用于鉴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免疫学方法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微生物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具有高 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生物传感器法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等)作为识别元件,结合换能器将生 物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等优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通过测定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及其分布情况,评价环境的微生物多
废气处理中的微生物技术
01 生物滤池法
利用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气中的有机物, 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02 生物洗涤法
将废气通入含有微生物的营养液中,通过微生物 的代谢活动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03 生物滴滤法
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向滤料上喷洒营养液, 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废气处理效果。
环境工程领域的微生物技术应用需要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支持,如何维持
2022年河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河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除细胞膜外,很多细菌还具有内膜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T4噬菌体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3、保持地球上整个生物圈繁荣昌盛的最重要两个生物化学反应是______和______,前一反应主要由______完成,而后一个反应则主要由______进行。
4、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称为______,例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5、原核细胞的核区内含有______个染色体,其细胞膜以大量折皱陷入细胞质里面去,称这些管状或囊状的结构为______,其核糖体的大小为 ______;而真核细胞的核含有______个染色体,还含有______,其核糖体的大小为______。
6、在经典遗传学发展至分子遗传学过程中,有四种模式微生物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们是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7、在现代实验室中研究厌氧菌最有效的“三大件”技术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______与其周围的______和______环境条件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9、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______,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______,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10、免疫球蛋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类,按照其存在形式又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二、判断题11、由于间体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因此其组成结构和功能与细胞膜是完全相同的。
()12、从经济的角度和对微生物适用性来看,“C·H·O·N”类均不是多数微生物良好的碳源。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只有在理论上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充分理解和学好《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二)课程基本理念《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生物化学的知识为基础,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大气处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深刻理解传统及新兴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学原理,逐步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技术,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关的实验技术,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形态、类型,掌握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特性、生长规律、遗传与变异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为治理环境服务。
2、具体目标1、理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生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注重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微生物的构造特点,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科技的发展,着重介绍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将微生物学诱变与工程菌筛选、优化相衔接。
为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工程、生物和微生物学知识的新兴学科。
它综合了工程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研究和控制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为目的。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强调的是利用生物和工程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旨在控制和促进环境微生物学发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活动。
它涉及如何利用微生物技术来改变环境和环境状况,开发和利用改良型微生物,以净化和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处理各类废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包括诊断、监测、控制和处理环境中的微生物有害物质,以净化空气、水和土壤,以及模拟环境条件并评估其有害性的研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微生物生物技术、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修复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首先,研究微生物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其次,研究当前环境污染的起源和控制。
最后,研究环境修复技术,包括油污修复、空气净化、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应对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问题等面临的未来挑战。
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净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以及提高环境生活质量。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也正逐步成为现代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修复方面具有重大的潜力,成为对环境有益的工程手段。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个人居住和工厂,还可以应用于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最终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融合了生物学、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知识,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发展对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可持续的环境管理体系,为环境和人类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1 -。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工学,生物工程类,专业代码081801)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知识,受到微生物细胞培养与菌种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微生物细胞培养与菌种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3、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4、熟悉与生物工程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当代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发酵工艺原理、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原理、生物反应工程原理、生物工程设备、微生物制药工艺学五、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生物工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学生可以三至六年完成学业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八、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九、教学时间安排表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计划制定:赵国群审核:冯惠勇批准:王锡朝。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应用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微生物在水、土壤、空气等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应用技术等。
本书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第四版,旨在全面介绍这一领域的基础和发展,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提供全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知识。
第一章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论,介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广泛分布和重要作用。
微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代谢功能,可以降解各种有机物,参与循环过程,修复环境等。
微生物也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源和致病因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章到第四章依次介绍了微生物在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空气环境中的分布和生态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微生物在水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包括有机物降解、氮循环、磷循环等过程。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参与有机质降解、养分循环、土壤修复等过程。
空气中的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大气成分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微生物气溶胶的分布和来源、大气降解和转化等。
第五章到第七章介绍了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包括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环境微生物的监测和评价、微生物在环境修复和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等。
微生物资源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资源,可以用于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处理等方面。
环境微生物的监测评价和应用技术也是环境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可以为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第八章到第十章介绍了微生物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了解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微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为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等方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56/3.5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三废”生物法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微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微生物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利用微生物进行生化处理的技术技能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实验方案设计和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对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为环境治理工程服务。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环境化学,为本门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后续课程包括环保设备基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工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等专业课程,该课程为把前述的后续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工程化。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其在三废治理中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命名、特点等基本知识,了解各种微生物的特性,具有设计微生物法三废处理方案的能力;2.掌握基本的基于微生物学的三废治理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设计思想,了解微生物学在三废治理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4.培养学生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分离等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六、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结合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修复、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废弃物管理和环境污染控制等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学、多样性、代谢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其研究结果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工程领域,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生态学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可以存在于土壤、水体、大气等各种环境中,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和生态学特征,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为利用微生物修复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多样性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环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此外,微生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遗传关系和种属划分,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功能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3.微生物代谢和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代谢活动对物质转化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和功能基因,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代谢特点和作用机制,为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转化重金属和治理污水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4.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代谢途径和功能基因进行研究,为深入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提供了有效手段。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为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和识别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方法。
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1.废水处理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生物脱氮、生物脱磷、生物降解有机物等。
2022年河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河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鞭毛很细,直径为______,用特殊染色法将鞭毛______,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细菌鞭毛的真实形态需在______下才观察得到。
2、病毒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3、分支代谢途径中酶活性的反馈抑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一般而言,微生物在含糖基质上生长,会产生______,而使______;微生物分解蛋白质或氨基酸会产生______,而使______。
5、真菌菌丝具有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6、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文献是______。
7、通常按工业发酵中菌种是否被载体固定,人为地分为______发酵和______发酵。
8、参与硫循环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感受态建立方式,可以分为______转化和______转化,前者感受态的出现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后者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或人为地将DNA导入细胞内。
10、免疫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______。
二、判断题11、在生物界中,m-DAP(二氨基庚氨酸)是一种只存在于G-细菌肽聚糖肽尾中的特殊氨基酸。
()12、含“C·H·O”的化合物,是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兼能源,故它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是除水以外最高的。
()13、由于微生物的固氮酶对氧气敏感,不可逆失活,所以固氮微生物一般都是厌氧或兼性厌氧菌。
()14、至今人类及许多有益动物的疑难疾病和威胁性最大的传染病几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15、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可以用细胞裂殖的方式一分为二,使菌丝不断向前延伸。
()16、根据16S和18S rRNA测序和统计结果所提出的三域学说来看,真核生物域与古生菌域更为接近。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3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概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生存、繁殖、代谢和作用的学科。
它是一门交叉性的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可开展环境管理、污染物降解、生物修复和微生物处理等工作,对全球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物生态学、微生物代谢过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养殖与应用等。
在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中,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各种生物技术中最为基础和具有应用广泛性的一门学科。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后期。
在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作用。
到20世纪初,培养技术、生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兴起,进一步推进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得到了极大拓展。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对环境保护和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成果将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污染物降解等各个领域。
第二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应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废水及废气处理、污染物降解、土壤修复、生物能源转化等。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群落结构变化,能够实现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和去除,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废水和废气处理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在废水处理中,微生物通过吸附、沉淀、化学转化等多种方式,将水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硝酸盐等污染物质降解,并将其转化为更为稳定、安全的有机物或者无害物质。
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产生各种酶和代谢产物,使得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甲烷等发生降解和转化,从而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污染物降解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吸收营养、合成细 胞物质和产生能量等过程。其生长曲 线可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阶段。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出芽 生殖、孢子生殖等。其中,二分裂是最 常见的繁殖方式,即一个细胞分裂成两 个相同的子细胞。
微生物的代谢与遗传
3
微生物组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组学技术,优化污水处理、固废处理 等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处理效率。
微生物代谢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01
微生物代谢途径解析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环境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揭示其在
环境中的适应机制。
02
蛋白质组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环境工程中微生物的蛋白质表达谱和蛋白质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分解代谢是指微生物将大分 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而合成代谢则是将小分子物质合成为细胞 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时,微生 物还具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遗传变异现象,这些变异为微生物的进化和适 应环境提供了可能。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 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 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 八大类。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
微生物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弧形等。
微生物的结构
微生物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其中,细胞壁主要起保护作用,细胞膜负责物质交换,细胞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则控制细胞的遗传和 代谢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自学指导
刘春编写
河北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1月
前言
环境工程微生物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并在此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掌握微生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科研、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基础。
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一大难题,空气、水体和土地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已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智力乃至生存,因此全球各国近几年都在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以治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应用微生物来控制环境污染的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内容广泛,不可能用一门课程囊括所有的内容,因此,作为一门课程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其中的基础理论部分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2、加强动脑动手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训练,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可以结合实际工作,认真考察参观相关的具体工程。
3、学科发展迅速,在学习时应该阅读国内外有关的最新资料,了解发展的前沿动态,开阔思路,增加内涵。
除了每章后的参考文献外,推荐阅读以下书籍:(1)环境微生物学,史家梁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2)环境微生物工程,马文漪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3)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徐亚同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
(4)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张锡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绪论
一、学习要点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3、微生物的概念
4、微生物的特点
5、微生物的分类
6、微生物的命名
二、作业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一词是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
2、微生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其特点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三、阅读文献
1、徐期勇等,环境微生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上海环境科学:1999,18(7).
2、史家梁等,环境有益微生物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环境科学:1997,
18(6).
3、冯树等,微生物混合培养及应用,微生物学通报:2001,28(3).
4、阎章才等,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应用前景,微生物学通报:2001,28(1).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一、学习要点
1、病毒的基本特点
2、病毒的化学组成
3、病毒的基本结构
4、病毒的繁殖
二、作业
1、病毒有什么基本特点?
2、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3、简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三、阅读文献
1、韩继刚等,藻类污染生物防治新策略,微生物学报:2001,41(3).
一、学习要点
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2、原核微生物主要的特点
3、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4、细菌的细胞结构
5、细菌菌落的形成及特征
6、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原理
7、蓝绿细菌的特点
二、作业
1、细菌的个体形态有几种?大小如何?
2、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菌落?细菌的菌落特征是什么?
4、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5、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蓝绿细菌的哪些?
6、总结与环境工程紧密相关的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有哪些?
三、阅读文献
1、顾宇飞等,温度、碳、氮、磷对一株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6(1).
2、宫小燕等,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环境科学研究:1999,12(4).
3、王镇等,几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特性研究,微生物学报:1995,35(2).
4、吉海平等,光合细菌应用动态,生物工程进展:1997,17(4).
5、李孟军等,蓝藻的起源和演化,生物学通报,2000,35(1).
一、学习要点
1、原生动物的概念
2、微型后生动物的概念
3、原生动物的分类
4、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的藻类
二、作业
1、什么是真核微生物?比较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2、原生动物与微后生动物在环境工程上的作用是什么?
三、阅读文献
1、王伟,硅藻,生物学杂志:1997,14(1).
2、严国安等,藻类净化污水的研究及其进展,环境科学进展:1995,3(3).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一、学习要点
1、微生物酶的组成
2、几种重要的辅基和辅酶
3、酶的活性中心
4、酶的分类与命名
5、酶的催化特性
6、酶的活力单位
7、米氏公式
8、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9、微生物的培养基
10、营养物进入细胞的方式
11、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12、糖酵解(EMP途径)
13、TCA循环
二、作业
1、酶是什么,有哪些组成?
2、什么是辅基?什么是辅酶?
3、简述酶蛋白的结构及酶的活性中心。
4、微生物分为几种营养类型?
5、按实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
6、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三、阅读文献
1、李永泉等,数理统计方法优化单细胞蛋白发酵培养基研究,1995,22(5).
2、陈敏等,用模式识别法优化微生物培养基的营养条件,1996,23(3).
3、朱万琴等,S-I菌株的筛选及乳化剂在其降解石油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初探,微生物学杂志,1997,17(1).
4、尹萍等,微生物降解硝基芳香烃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环境科学:1998,19(6).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环境因子
一、学习要点
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2、微生物生长各阶段的特点
3、微生物生长曲线在污水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4、灭菌和消毒
5、温度和pH值对微生物的影响
6、氧与微生物的关系
7、微生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作业
1、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的生长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各种污水生化处理方法分别利用微生物的什么生长时期?为什么?
3、消毒与灭菌有什么区别?
4、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各种环境因素对系统运行产生什么影响?
5、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利用微生物相互之间的作用?
三、阅读文献
1、顾宇飞等,温度、碳、氮、磷对一株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6(1).
2、唐翔宇等,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金属相互作用,环境科学研究:1999,12(3).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学习要点
1、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
2、遗传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作业
1、什么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其两面性有什么意义?
2、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3、什么是基因突变?什么是定向培育?
三、阅读文献
1、市川邦介,利用微生物净化环境技术的现状与展望,应用微生物:1982,6
2、杨彦希等,应用选育菌种处理TNA和RDX混合弹药污水的研究,微生物学报,1986,26(1)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一、学习要点
1、土壤条件及土壤微生物特点
2、土壤自净
3、空气中微生物特点
4、水体中微生物特点
5、人工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
6、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二、作业
1、在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什么特点?
2、空气中微生物的存在状态如何?怎样控制?
3、什么是水体自净和水体富营养化?
4、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的相变化与污染物有什么关系?
5、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如何通过它们评价水体自净的状况?
三、阅读文献
1、李广贺等,石油污染包气带中降解微生物的分布特性,环境科学:2000,21(7).
2、宁应之等,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特性,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2).
3、史君贤,浙江省海域石油烃降解细菌生态分布,东海海洋,1997,15(4).
第八章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一、学习要点
1、石油的微生物降解
2、生物脱氮除磷
3、生物修复技术
二、作业
1、请查阅有关以上三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列出文献目录。
2、任选一个应用方向,针对其技术发展状况,写出1000~1500字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