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

李清照在《词论》中曾对柳永的词评价道: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柳永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在这些大家看来,柳永的词作似乎与俗分不开,然而我却认为柳永的词只是通俗并不俗气。

《雨霖铃》是柳永诗词中传唱度较高的作品之一,也是我最为欣赏与喜爱的柳永词。原词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诗词离不开分析词人,首先从柳永本人讲起。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大中祥符二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却初试落第,但他仍抱有美好的希望。大中祥符八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却得到了再度落第的结果,可他依旧没有放弃。天禧二年,柳永第三次落榜。天圣二年,柳永第四次落第,在不尽的无奈悲愤下,他选择了离开那个满沾泪水的京师,然而离开京师也离开了他心爱的女子,《雨霖铃》

就是在这时在柳永笔下静静写成的。这就是柳永挥毫书写《雨霖铃》的背景,由希望生绝望,由绝望生别离。

即使不言《雨霖铃》的背景,仅仅从柳永笔下的一字一句其实就已经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那段岁月里事情如何存在,他是何等悲痛。以文句顺序进行赏析,先看看这首词的词牌名---雨霖铃。安史之乱卷走了大唐的盛世之气,唐玄宗带着他心爱的杨玉环逃离长安城,却在马嵬兵发生了兵变,将士们纷纷呐喊要处死杨玉环,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此时却什么也做不了,最终杨玉环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当年恢弘的大殿此时却萧瑟不已,悲凉的环境更加重了他对杨玉环的思念之情,于是他作此曲来抒发心中的悲痛与思念之情。《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起笔就奠定了这首词灰色的格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寥寥数字,时间、地点和天气就已明了,天色渐渐昏暗,刚刚还是狂风骤雨此时也已停了,本来还可以借着噼啪雨声来抒发心中的压抑,此时雨却停歇,安静让这个世界更加荒凉,荒凉让词人更加悲哀,秋蝉不解人心也在一旁短促凄惨的叫着,让人真正难过的就是他人也替自己悲伤,此时大自然竟为了词人而伤感。“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在都门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人们常常会借酒消愁,但此时的词人竟连拿起酒杯的心

情都没有,可见词人是何等的悲伤。“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个人的双目中满含着泪水,两双手紧紧相握,如此的依依不舍却被不远处传来的催促声所打断,时间愈是短暂就有愈多的话想说,越是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就越是无语凝噎,越是无语凝噎就愈是不忍离去,词人在这里未说只言片语,但是借助船夫的一声催促就把离别的不舍表达的淋漓尽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同时,这两句也自然的开启了词的下阕,词的上阕写离别前,词的下阕写送别后。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在对比中词人为自己的悲情饱添文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句是虚写,这也是它的绝妙之处,因为酒醒后谁又知道词人将身处何地,他只能自己猜测,大概是一个微风拂柳之地吧,这种不确定的迷茫使得诗人的背影更加孤独萧瑟。再从此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王昌龄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雨霖铃》就完美的包含了这三境,寒蝉、长亭与兰舟是三个物境,酒、杨柳和月是三个情境,物境与情境共同营造出意境,它成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是词人抒情的载体。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

这是一首最为简单的诗,因为它仅仅只写了自己心中的感情,但这也是一首不简单的诗,因为它淋漓尽致的写出来了自己心中的全部情感,并在时间的长河里让世间的所有离别者都产生了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