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ppt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pptx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ppt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b470e13b0717fd5370cdc6e.png)
三、磨料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定义:物体表面与硬质颗
粒或硬质凸出物(包括硬金属•)
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损失的 现象称为磨料磨损;
磨料的来源; 粒 度 为 20μm ~ 30μm的尘埃将引起 曲轴轴颈、气缸表
在 各 类 磨 损 形 式 中 大 约 占 磨 损总消耗的 50%;危害最为严 重的磨损形式;
发动机活塞环与缸套上部、配汽机 构凸轮与挺杆、齿轮传动副的齿面
二、磨损的分类
磨损与零件所受的应力状态、工作与润滑条
件、加工表面形貌、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 环境介质的化学作用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按表面破坏机理和特征,磨损可分为磨料磨 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 磨损等;前两种是磨损的基本类型,后两种磨损
制造工艺过程中 产生裂纹、高残余内应力、表面质量不 操作不合理; 良;
使用; 维修;
汽车超载、润滑不良,频繁低温冷启动; 破坏装配位置,改变装配精度;
第二节汽车零部件磨损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汽车或机械运动在其运动中都是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
相接触、或与其周围的液体或气体介质相接触,与此同时 在运动过程中,产生阻碍运动的效应,这就是摩擦。由于 摩擦,系统的运动面和动力面性质受到影响和干扰,使系 统的一部分能量以热量形式发散和以噪音形式消失。同时, 摩擦效应还伴随着表面材料的逐渐消耗,这就是磨损。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是研究 汽车零部件丧失其功能的原因、特 征和规律;目的在于:分析原因, 找出责任,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一、失效的概念; 二、失效的基本类型;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3850eaf8c75fbfc77db22d.png)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摘要汽车零件失效分析,是研究汽车零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研究其失效分析技术和预防技术,其目的在与分析零部件失效的原因,找出导致失效的责任,并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目录第一章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1)一、失效的概念 (1)二、失效的基本分类型 (1)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2)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磨损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3)一、磨料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3)二、粘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4)三、表面疲劳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5)四、腐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5)五、微动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6)第三章汽车零部件疲劳断裂失效及其机理 (8)第四章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及其机理 (9)第五章汽车零部件变形失效机理 (10)参考文献 (11)第一章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一、失效的概念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
失效不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而且功能降低和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及安全性的零部件。
机械设备发生失效事故,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在汽车维修工程中开展失效分析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维修质量,而且可为汽车制造部门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汽车设计和制造工艺。
二、失效的基本分类型按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对是小进行分类是研究失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失效模式是失效件的宏观特征,而失效机理则是导致零部件失效的物理、化学或机械的变化原因,并依零件的种类、使用环境而异。
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汽车零件失效分类一个零件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失效模式或失效机理。
研究失效原因,找出主要失效模式,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引起零件是小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工作条件(包括零件的受力状况和工作环境)、设计制造(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艺不当等)以及使用与维修等三个方面。
零件失效的形式与原因-精选文档
![零件失效的形式与原因-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86edef56f1aff00bed51eaf.png)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一、失效的概念;
Evaluation only. eated 二、失效的基本类型;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二、失效的基本形式
按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对失效进行分 类是研究失效的重要内容。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分为磨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Evaluation only.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是研究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汽车零部件丧失其功能的原因、特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征和规律;目的在于:分析原因, 找出责任,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工作环境; 汽车零件在不同的环境介质和不同 的工作温度作用下,可能引起腐蚀磨损、 磨料磨损以及热应力引起的热变形、热 膨胀、热疲劳等失效,还可能造成材料 的脆化,高分子材料的老化等。
零件的受力状况
三、பைடு நூலகம்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⒉设计制造;⒊使用维修;
基本原因
设计制造
主要内容
设计不合理;
应用举例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1f906e40975f46527d3e170.png)
汽车维修工程习题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一、名词解释1.汽车零件失效:指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逐渐丧失原有的性能或技术文件所要求的的性能,从而引起汽车技术状况变差,直至不能履行规定的功能。
2.混合摩擦:两摩擦表面间干摩擦、液体摩擦和边界摩擦混合存在的摩擦,称为混合摩擦。
3.磨料磨损:摩擦表面间存在的硬质颗粒引起的磨损,称为磨料磨损。
4.边界摩擦: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极薄的边界膜隔开的摩擦,称为边界摩擦。
5.磨损:零件摩擦表面的金属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称为零件的磨损。
6.穴蚀:与液体相对运动的固体表面,因气泡破裂产生的局部高温及冲击高压所引起的疲劳剥落现象。
7.疲劳断裂: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的断裂现象。
8.失效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即发生故障)的概率。
9。
粘着磨损: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接触表面的材料发生转移的现象。
二、填空题1、汽车早期失效期的基本特征是开始时失效率( )。
2、汽车失效类型有(磨损)、(疲劳断裂)、腐蚀、变形、老化。
3、微动磨损一般发生在交变载荷或振动作用的()配合表面部位。
4、腐蚀按机理不同,可分为()腐蚀、()腐蚀。
5、润滑油中加入适量的活性添加剂,可以()磨合过程,提高磨合质量。
6、引起零件失效的原因分为工作条件、设计制造以及()。
7、粘接剂的种类有环氧树脂胶、酚醛树脂胶和( )。
8、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分为化学腐蚀失效和( )失效。
9、影响汽车零件磨损的因素有()、()、()。
三、判断题1、低温条件下随着温度下降,汽油粘度、相对密度增加,发动机启动困难()四、简答题1、什么是干摩擦?其磨损特征是什么?在汽车上,一般将摩擦副表面间完全没有润滑油或其他润滑介质时的摩擦称为干摩擦。
其特征是:摩擦表面直接接触,产生强烈地阻碍摩擦副表面相对运动的分子吸引和机械啮合作用,消耗动力,转化为有害的摩擦热。
伴随着强烈的摩擦副表面磨损。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e41f405fbfc77da269b197.png)
扩展的横向裂纹。
总之,磨料磨损机理是属于 磨料的机械作用,这种机械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与磨料的性质、形 状及尺寸大小、固定的程度及载 荷作用下磨料与被磨表面的机械
性能有关。
四、粘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v 定义:摩擦副相对运 动时,由于固相焊合 作用的结果,造成接 触面金属损耗的现象 称为粘着磨损。
v 是缺油或油膜破坏 后发生干摩擦的结果; 是指一个零件表面上 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 零件表面上,而产生 的磨损。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一、失效的概念; 二、失效的基本类型;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一、失效的概念 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 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失效不 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而 且还包含功能降低和有严重损 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 靠性和安全性的零部件。
二、失效的基本形式
按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对失效进行分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 难点: ❖ 1.汽车摩擦学-混合摩擦; ❖ 2.粘着磨损;微动磨损; ❖ 3.腐蚀磨损; ❖ 4.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 5.基础件析,是研究 汽车零部件丧失其功能的原因、特 征和规律;目的在于:分析原因, 找出责任,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磨料磨损的失效机理(假说)
以 微 量 切 削 为 主 的 假 说 ;塑 性 金 属 同固定的磨料摩擦时:磨屑呈螺旋形、 弯 曲 形 等 ;在 金 属 表 面 内 发 生 ⑴ 塑 性 挤 压 、形 成 擦 痕 ;⑵ 切 削 金 属 ,形 成 磨 屑 ;
以压痕为主的假说:对塑性较大的 材料;磨料在压力作用下压入材料表 面,梨耕另一金属表面,形成沟槽,使 金属表面受到严重的塑性变形压痕两 侧金属已经破坏,磨料极易使其脱落。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ac083325901020207409c11.png)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的磨损失效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第四节 汽车零件的变形失效 第五节 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第六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方法分析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一、汽车零件失效类型 1.失效的分类 汽车整机的失效通常是由某个零部件首先损坏而引发的。而汽车 零件的失效大致有三种形式: ①过量变形,以致在机构中失去功能,如高温工作条件下的螺栓发生
松弛,汽车板簧发生滞后塑性变形失去弹性等;
②磨损或腐蚀造成表面损伤,影响到机构的精度或灵敏度等; ③断裂事故,这往往造成灾难性后果。
根据失效的原因、性质、机理、程度、产生的速度、发生的时间
以及失效产生的后果,将失效进行不同的分类见表 2-1。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表2-1 失效的分类及定义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二、汽车零件的失效原因 (4)气候条件的影响 ①环境温度的影响。图2-1表明有一个故障率最低的环境气象温度。 图2-2 也表明有一个汽缸磨损最小的冷却液温度。
图2-1汽车故障率与环境温度图 ②环境湿度和风速的影响。 (5)维修水平的影响
第2章 汽车零件的失效形式与规律
![第2章 汽车零件的失效形式与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057664bc850ad02de8041f2.png)
2.减轻腐蚀的措施 1)合理选材和设计
合理选材,即根据环境介质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材 料。如选用含有镍、铬、硅、钛等元素的合金钢;在条件许 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尼龙、塑料、陶瓷等材料。 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应用了较优良的材料, 但是如果在结构设计上不考虑金属的防腐蚀措施,常会引起 机械应力、热应力以及流体的停滞和聚集、局部过热等现象, 从而加速腐蚀过程。
3.表面疲劳磨损
两接触面作滚动或同时带有滑动的滚动摩擦条 件下,使材料表面疲劳而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叫做 表面疲劳磨损。
其特点是由于循环接触应力的作用,首先在表 层内产生疲劳裂纹,然后裂纹沿着与表面成锐角的 方向发展,达到某一深度后,又越出表面,最后脱 离,使零件表面形成了小坑。 4.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性质、介质的作用 与摩擦材料性能的不同,在腐蚀和磨损共同作用下 导致零件表面物质的损失,称为腐蚀磨损。
正确合理的结构设计是减少磨损和提高耐磨性 的有效途径。
正确合理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摩擦副表面保护膜 的形成和恢复压力的均匀分布、磨屑的排出以及防 止外界磨粒、灰尘的进入等。 5.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
零件的加工质量,是指其表面粗糙度和几何形 状误差。 几何形状误差过大,将造成零件工作过程中受 力不均,或产生附加载荷,使磨损加剧。表面粗糙 度过大,会破坏油膜的连续性,造成零件表面凸起 点的直接接触,使磨损加快。 在一般情况下,磨损速度随零件表面粗糙度的 减小而减小。
2.进行表面强化 通过适当的表面强化方法,如表面热处理(钢 的表面淬火等)、表面化学热处理(钢的表面渗碳、 渗氮等)、喷涂、喷焊、镀层、滚压、喷丸等,使 配合副零件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提高零件表面的 耐磨性。
3.改善工作环境
选用合适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尽量建立液体 摩擦条件;尽量避免过大的载荷、过高的运动速度 和工作温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合理的结构设计
汽车零部件失效模式
![汽车零部件失效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904b58df121dd36a32d8256.png)
固体摩擦 按摩擦副 表面的润 滑状况
流体摩擦 边界摩擦
二、磨损的分类
磨损与零件所受的应力状态、工作与润滑条 件、加工表面形貌、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 环境介质的化学作用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按表面破坏机理和特征,磨损可分为磨料磨
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 磨损等;前两种是磨损的基本类型,后两种磨损
5· 氢致磨损:含氢的材料在摩擦过 程中,由于力学及化学作用导致氢 的析出。氢扩散到金属表面的变形 层中,使变形层内出现大量的裂纹 源,裂纹的产生和发展,使表面材 料脱落称为氢致磨损。氢可能来自 材料本身或是环境介质,如润滑油 和水中等。
七、微动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 1· 定义:两接触表面间没有宏观相对运动,但 在外界变动负荷影响下,有小振幅的相对振动 (一般小于100μm),此时接触表面间产生大 量的微小氧化物磨损粉末,因此造成的磨损称 为微动磨损。 • 微动以三种方式对构件造成破坏;如在微动磨 损过程中,两个表面之间的化学反应起主要作 用时,则称微动腐蚀磨损。如果微动表面或次 表面层中产生微裂纹,在反复应力作用下发展 成疲劳裂纹,称为微动疲劳磨损。
疲劳断裂
低应力高周疲劳、高应力 低周疲劳、腐蚀疲劳、热 疲劳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穴蚀 过量弹性变形、过量塑性 变形
腐蚀
变形
湿式汽缸套外壁麻点、孔穴
曲轴弯曲、扭曲,基础件(汽缸体、 变速器壳、驱动桥壳)变形
老化
龟裂、变硬
橡胶轮胎、塑料器件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⒈工作条件 包括零件的受力状况和工作环境; ⒉设计制造 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艺不 当等; ⒊使用维修
曲轴轴颈、气缸表 面的严重磨损,而 1μm 以下的尘埃同 样会使凸轮挺杆副 磨损加剧;
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
![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bd1f6a0f242336c1fb95ec8.png)
2.疲劳断裂:高应变低周期疲劳、低应力高周期疲劳、 腐蚀疲劳和热疲劳等
3.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穴蚀
4.变形: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蠕变变形
5.老化:龟裂、变硬、衰退
30
§2—2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失效类型 按失效模式分为:磨损、断裂、腐蚀、变形和老化等五类
31
§2—2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失效类型 按失效模式分类为:磨损、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五类
独立失效 不是由其他产品失效引起的失效
从属失效 由其他产品失效引起的失效
按失效 程度
完全失效 部分失效
产品的性能超过某种界限,以致完全丧失规定功能的失效 产品的性能超过某种界限,但没有完全丧失规定功能的失效
按失效可否 预测
突然失效 渐变失效
通过事前检测或监控不能预测到的失效 通过事前检测或监控可以检测到的失效
a.零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b.使用和保管的环境条件的影响 c.零件隐伤和过载等偶然因素的作用
1) 渐进型
故障原则上可通过及时维修防止汽车发生故 障,同时可通过这一规律来预测故障的发生和对 汽车进行不解体的检测.
6
二、汽车失效规律 1.失效的原因 2.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 1) 渐进型 2) 突发型
模式
积碳、发卡的等
诱发
松脱型失效 松旷、松动、脱落、脱焊等 模式
紧固件、焊接件出现问 题
失调型失效 不适,流量不当、压力不当、电压不符间隙、电流偏值、行程 油、气、电及机械间隙
模式
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
调整不当
阻漏型失效 不畅、堵塞、气阻、漏油、漏气、漏雨、渗水、渗油等 模式
14
漏气漏油装置失效、密 封失效、气候环境
汽车零件的失效
![汽车零件的失效](https://img.taocdn.com/s3/m/3943bcbfb0717fd5360cdcd9.png)
功能型失效
功能失效、性能不稳、性能下降、性能失效、启动困难、干涉、 卡滞、转向过度、转向沉重、转向不回位、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离合器分不开、制动跑偏、流动不畅、指示失灵、参数输出不 准、失调、抖动、漂移、接触不良、公害超标、异响、过热等
有关部分调整不当、操作不当、局 部变形、装配问题、设计参数不合 理、元器件质量低劣等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
本章重点:
了解汽车零件失效类型和原因
熟悉磨损失效的形式和机理
掌握汽车零件磨损的因素及磨损规律 了解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和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熟悉汽车零件的变形失效形式和机理 掌握汽车零部件失效的综合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产品失效﹕规定条件下、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效能的现象, 也称为故障。 失效→不可修复产品; 故障→可修复产品; 汽车零件的失效﹕汽车运行中,零部件逐渐丧失原有性能或 所要求的性能,引起技术状况变差,至不能履行规定功能。
部分失效
突然失效
产品的性能超过某种界限,但没有完全丧失规定功能的失效
通过事前检测或监控不能预测到的失效 通过事前或监控可以检测到的失效 部分发生完全失效 渐变而部分发生失效 产品失效后,不经修复而在限定的时间里,能自行恢复功能的失效 可能导致人或物的重大损失的失效 可能导致复杂产品降低完成规定功能能力的产品组成单元的失效 不致引起复杂产品降低完成规定功能能力的产品组成单元的失效 在解释使用结果或计算可靠性特征量的数值时,必须计入的失效 在解释使用结果或计算可靠性特征量的数值时,不应计入的失效 因设计、制造、材料等方面的缺陷,使产品在工作初期发生的失效 产品在使用中,由偶然因素发生的失效 由于老化、磨损、耗损、疲劳等原因,使产品发生的失效
汽车零件的失效
![汽车零件的失效](https://img.taocdn.com/s3/m/3943bcbfb0717fd5360cdcd9.png)
低名义应力 高名义应力 小应力集中. 大应力集中
载荷类型
小应力集中.
大应力集中
拉伸或单向弯曲
双向弯曲
旋转弯曲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4.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强化表面 延缓疲劳裂纹萌生时间 避免应力集中 止裂孔法 降低疲劳裂纹扩展的速率 扩孔清除法 控制不均匀滑移 热处理 提高纯洁度
失效模式 表现形式 诱发因素
损坏型失效模式
裂痕、裂纹、破裂、断裂、破碎、开裂、弯坏、扭坏、变形过 大、塑性变形、卡死、烤蚀、点蚀、烧蚀、击穿、蠕变、剥落、 短路、开路、断路、错位、压痕等
应力冲击、电冲击、疲劳、磨损、 材质问题、腐蚀
退化型失效模式
老化、变色、变质、表面保护层剥落、侵蚀、腐蚀、正常磨损、 积碳、发卡等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汽车零件的耗损 在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过程中,尽管影响因素复杂, 但汽车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汽车各机构的组成元件 (包括零件)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相互作用,使机构、总成、 汽车的技术状况发生恶化的结果。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使用条件对汽车零件技术状况的影响 (1)道路条件
按断裂环境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据零件的特点及破坏时总的应力循环次数疲劳失效的分类
汽车零件一般多为低应力高周疲劳断裂。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2.疲劳断裂失效机理
金属零件疲劳断裂过程:
滑移
裂纹成核
微裂纹扩展
断裂
宏观裂纹扩展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a.疲劳裂纹的萌生
金属零件表面产生的不均匀滑移 金属内的非金属夹杂物和应力集中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机理及其分析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机理及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54100b05087632301212ad.png)
快速磨损法; ? 间接测量法:光谱分析法和同位素法。
跟进思考!
3. 哪一种零件磨损量测定方法适合于发动机车载 检测?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疲劳断裂失效 及其机理
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 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疲劳断裂是汽车零 部件中常见的失效方式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一 种失效方式。
? 过程
? 微动磨损是一种复合形式的磨损。包括: ? 粘着磨损 ? 氧化磨损 ? 磨料磨损
? 影响因素 ? 防治措施
思考题
1. 气缸-活塞环的磨损规律是什么? 为什么?
2. 零件磨损量如何测定?
参考答案
1. 气缸-活塞环的磨损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规律:高度方向,上大下小;圆周方向不规则 影响因素:磨料、工作气体压力、润滑和腐蚀 物质。
第五节 汽车零部件变形失效机理
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承载或内部应力的作 用,使零件的尺寸和形状改变的现象称为零件的变形。
零件变形失效的类型有: ? 弹性变形失效 ?塑性变形失效 ?蛹变失效
第六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方法
一.失效分析的基本思路
? 按分析检验项目进行失效分析 ? 按失效模式进行分析 ? 系统工程分析方法
?故障(失效)树分析法 ?特征因素图分析法 ?摩擦学系统失效分析法
二.金属的断裂断口分析技术
? 一次加载断裂断口 ?延性断裂断口 ?脆性断裂断口 ?混合断口
? 宏观断裂断口分析程序 ? 微观断口分析
三.失效分析的步骤
1. 收集原始资料 2. 收集失效零件的残骸 3. 确定和分析失效模式 4. 对一些重要零件或在一些工况下不可能回收磨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课件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c7d1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a.png)
案例三:油缸的腐蚀分析
总结词
油缸是汽车液压系统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腐蚀 是其常见的失效模式之 一。
详细描述
油缸在工作中与液压油 接触,长期受到腐蚀影 响,导致其表面腐蚀、 剥落和裂纹。
分析方法
通过检查油缸的外观、 检测其材质变化和裂纹 情况,以及分析液压油 的成分等手段来确定油 缸是否受到腐蚀影响。
材料缺陷与失效的关系
裂纹
01
裂纹是导致零部件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焊接裂纹、铸造裂
纹等。
气孔
02
气孔会导致零部件强度下降,易发生疲劳和冲击失效。
夹杂物
03
夹杂物会破坏材料的连续性,增加应力集中点,加速疲劳失效
。
材料性能与失效的关系
强度
材料的强度决定了其承受载荷的能力,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
韧性
定期维护保养
总结词
定期维护保养是预防和延缓汽车零部件 失效的重要措施。
VS
详细描述
根据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条件, 制定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更换机油、 清洗空气滤清器、更换刹车片和轮胎等。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零 部件的磨损、老化、疲劳和腐蚀等问题, 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 。
案例四:轮胎的弹性失效分析
总结词
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弹性失效对车辆的 性能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压力和摩擦力作用,长期使用可能 导致其弹性失效。弹性失效通常表现为轮胎变形、磨损和 裂纹。
分析方法
通过检查轮胎的外观、检测其弹性和硬度变化,以及分析 行驶数据等手段来确定轮胎是否发生弹性失效。
材料的韧性决定了其吸收能量的能力,对于防止冲击失效非常重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断裂
低应力高周疲劳、高应力 低周疲劳、腐蚀疲劳、热 疲劳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穴蚀 过量弹性变形、过量塑性 变形
腐蚀
变形
湿式汽缸套外壁麻点、孔穴
曲轴弯曲、扭曲,基础件(汽缸体、 变速器壳、驱动桥壳)变形
老化
龟裂、变硬
橡胶轮胎、塑料器件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⒈工作条件 包括零件的受力状况和工作环境; ⒉设计制造 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艺不 当等; ⒊使用维修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重点: 1.汽车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2.汽车摩擦学理论; 3.磨损的分类与失效; 4.汽车零件疲劳; 5.汽车零件的变形; 6.汽车零件的腐蚀;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 • • • • • 难点: 1.汽车摩擦学-混合摩擦; 2.粘着磨损;微动磨损; 3.腐蚀磨损; 4.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5.基础件的变形;
⒉氧化磨损:
氧化磨损是最常见的一种磨损形式,曲轴轴 颈、气缸、活塞销、齿轮啮合表面、滚珠或滚 柱轴承等零件都会产生氧化磨损。与其它磨损 类型相比,氧化磨损具有最小的磨损速度,有 时氧化膜还能起到保护作用; 影响因素:影响氧化磨损的因素有滑动速度、 接触载荷、氧化膜的硬度、介质中的含氧量、 润滑条件以及材料性能等。
三、疲劳断裂失效机理: 金属零件疲劳断裂实质上是 一个累计损伤过程。大体可划分 为滑移、裂纹成核、微观裂纹扩 展、宏观裂纹扩展、最终断裂几 个过程。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及其机理
•
零件受周围介质作用而引起 的损坏称为零件的腐蚀。按腐蚀 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 蚀,汽车上约20%的零件因腐蚀 而失效。
使用维修
第二节汽车零部件磨损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汽车或机械运动在其运动中都是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 相接触、或与其周围的液体或气体介质相接触,与此同时 在运动过程中,产生阻碍运动的效应,这就是摩擦。由于 摩擦,系统的运动面和动力面性质受到影响和干扰,使系 统的一部分能量以热量形式发散和以噪音形式消失。同时, 摩擦效应还伴随着表面材料的逐渐消耗,这就是磨损。 磨损是摩擦效应的一种表现和结果。“磨损是构件由
• 定义:摩擦副相对运 动时,由于固相焊合 作用的结果,造成接 触面金属损耗的现象 称为粘着磨损。
防止粘着磨损应遵循的原则
引起粘着磨损的根本原因是摩擦区形成的热 • 一是设法减小摩擦 区的形成热,使摩 擦区的温度低于金 属热稳定性的临界 温度和润滑油热稳 定性的临界温度。 • 改善摩擦区结构; 改变摩擦区的形状 尺寸;配合副的配 合间隙,采用合适 的润滑剂及表面膜。 • 二是设法提高金 属热稳定性和润 滑油的热稳定性。 在材料选择上应 选用热稳定性高 的合金钢并进行 正确的热处理, 或采用热稳定性 高的硬质合金堆 焊。
以压痕为主的假说: 对塑性较大的 材料;磨料在压力作用下压入材料表 面,梨耕另一金属表面,形成沟槽,使 金属表面受到严重的塑性变形压痕两 侧金属已经破坏,磨料极易使其脱落。
以断裂为主的假说针对脆性材料,以 脆性断裂为主; 磨料压入和擦划金属表面, 压痕处的金属产生变形,磨料压入的深度 达到临界深度时,随压力而产生的拉伸应 力足以使裂纹产生。 裂纹主要有两种形式, 垂直表面的中间裂纹和从压痕底部向表面 扩展的横向裂纹。
曲轴轴颈、气缸表 面的严重磨损,而 1μm以下的尘埃同 样会使凸轮挺杆副 磨损加剧;
磨料磨损的失效机理(假说)
以微量切削为主的假说; 塑性金属 同固定的磨料摩擦时:磨屑呈螺旋形、 弯曲形等; 在金属表面内发生⑴塑性挤 压、 形成擦痕; ⑵切削金属, 形成磨屑;
以疲劳破坏为主的假说: 金属的同 一显微体积经多次塑性变形, 小颗粒从 表层上脱落下来。 不排除同时存在磨料 直接切下金属的过程。 滚动接触疲劳破 坏产生的微粒多呈球形。 “备注”
⒉摩擦分类
分类方式 按摩擦副 的相对运 动形式 内容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复合摩擦 举例 活塞与活塞环在气缸孔的往复运动 滚动轴承滚柱、滚珠与内、外圈滚 道表面间的摩擦
凸轮轴凸轮与气门挺杆表面间、齿 轮传动机构轮齿表面所发生的摩擦 汽车离合器、制动器
桶面活塞环与气缸壁、轴颈与轴瓦 发动机活塞环与缸套上部、配汽机 构凸轮与挺杆、齿轮传动副的齿面
形式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
三、磨料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定义:物体表面与硬质颗 • 磨料的来源; 粒或硬质凸出物(包括硬金属) 粒 度 为 20μm ~ 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损失的 30μm的尘埃将引起 现象称为磨料磨损;
在各类磨损形式中大约占磨 损总消耗的 50%;危害最为严 重的磨损形式;
工作环境;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⒉设计制造;⒊使用维修;
基本原因
设计制造
主要内容
设计不合理;
应用举例
轴的台阶处直角过渡、过小的圆角 半径、尖锐的棱边等造成应力集中; 花键、键槽、油孔、销钉孔等处, 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形状对截面的削 弱和应力集中问题,或位置安排不妥当;
选材不合理; 制动蹄片材料热稳定系数不好; 制造工艺过程中 产生裂纹、高残余内应力、表面质量不 操作不合理; 良; 使用; 维修; 汽车超载、润滑不良,频繁低温冷启动; 破坏装配位置,改变装配精度;
于其表面相对运动而在承载表面上不断出现材料损失的过 程。”
据统计有75%的汽车零件由于磨损而报废。因此磨损 是引起汽车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摩擦学基础理论
• ⒈摩擦理论;
• ⒉摩擦分类;
⒈几种主要的摩擦理论
名称 ⒈机械理论 主要内容 当两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表面凹凸不平,相互啮合,产 生了阻碍两固体接触表面相对运动的作用。(只适用于固 体的粗糙表面)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⒈工作条件
基本原因 主要内容 应用举例
工作条件
零件的受力状况
曲柄连杆机构在承受气体压力过程 中,各零件承受扭转、压缩、弯曲载荷 及其应力作用; 齿轮轮齿根部所承受的弯曲载荷及 表面承受的接触载荷等; 绝大多数汽车零件是在动态应力作 用下工作的。
汽车零件在不同的环境介质和不同 的工作温度作用下,可能引起腐蚀磨损、 磨料磨损以及热应力引起的热变形、热 膨胀、热疲劳等失效,还可能造成材料 的脆化,高分子材料的老化等。
二、失效的基本形式
按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对失效进行分 类是研究失效的重要内容。
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分为磨 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一个零件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失效模 式或失效机理。
汽车零件失效分类
失效类型 磨损 失效模式 粘着磨损、磨料磨损、表 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 微动磨损 举例 汽缸工作表面“拉缸”、曲轴“抱 轴”、齿轮表面和滚动轴承表面的麻 点、凹坑等 曲轴断裂、齿轮轮齿折断等
六、腐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 1· 定义:零件表面在摩擦过程中,表面金属与 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因而出现物 质损失的现象成为腐蚀磨损。 • 腐蚀磨损是腐蚀和摩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表 现的状态与介质的性质、介质作用在摩擦表面 上的状态以及摩擦材料的性能有关。 • 腐蚀磨损通常分为:氧化磨损、特殊介质的腐 蚀磨损、穴蚀及氢致磨损。
⒉分子吸附 理论
⒊粘着理论 ⒋分子-机 械理论
摩擦力产生得主要原因在于两摩擦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吸 引力。
摩擦力主要取决于剪断金属粘着和冷焊点所需的剪切力。 发生在接触点处分子吸引和机械啮合所构成的合成阻力就 是所谓的摩擦力。在载荷作用下的接触表面的相互作用可 分为机械作用(取决于表面变形)和分子作用(取决于原 子相互吸引),在摩擦过程中所占比例与材料的表面粗糙 度、载荷大小、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
总之,磨料磨损机理是属于 磨料的机械作用,这种机械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与磨料的性质、形 状及尺寸大小、固定的程度及载 荷作用下磨料与被磨表面的机械 性能有关。
四、粘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 是缺油或油膜破坏 后发生干摩擦的结果; 是指一个零件表面上 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 零件表面上,而产生 的磨损。 • 气缸套与活塞、活 塞环,曲轴轴颈与轴 承、凸轮与挺杆、差 速器十字轴和齿轮等;
⒉失效原理:表面疲劳磨损是疲劳和摩 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失效过程可分为两个 阶段:⑴疲劳核心裂纹的形成; ⑵疲劳裂纹 的发展直至材料微粒的脱落。
对表面疲劳磨损初始裂纹的形成,有下述几种理论:
• 最大剪应力理论 - 裂纹起源于次表层; • 油楔理论 - 裂纹起源于摩擦表面;(滚动带 滑动的接触) • 裂纹起源于硬化层与芯部过度区;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是研究 汽车零部件丧失其功能的原因、特 征和规律;目的在于:分析原因, 找出责任,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一、失效的概念;
二、失效的基本类型;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一、失效的概念 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 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失效不 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而 且还包含功能降低和有严重损 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 靠性和安全性的零部件。
粘着磨损影响因素
⒉工作条件的影响
• ⑴载荷的影响; • 加载不要超过材料硬度值的1/3,减 小载荷,并尽量提高材料的硬度;
五、表面疲劳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⒈定义:两接触表面在交变接触压应力的作
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劳而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 称为表面疲劳磨损。 表面疲劳磨损一般多出现在相对滚动或带 有滑动的滚动摩擦条件下;如齿轮副的轮齿表 面、滚动轴承的滚珠和滚道以及凸轮副等;滑 动摩擦时,也会出现疲劳破坏,如巴氏合金轴 承表面材料的疲劳剥落。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疲劳断裂失效及其机理 • 一、定义: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 过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 疲劳断裂。是汽车零件常见及危害性最 大的一种失效方式。 • 在汽车上,大约有90%以上的断裂可归 结为零件的疲劳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