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策略
1、北部新区空间发展策略?—“一轴一心一圈层”
(1)功能定位:海淀区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城市化地区。以建设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城市新区为发展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化为引领,立足“研发+产业”定位,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和生态观光休闲产业。
(2)规划城市空间结构:海淀北部地区的发展主要围绕北清路展开,规划将形成“一轴、一心、一圈层”的城市空间形态。“一轴”指北清路产业发展轴,串联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一心”指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呈十字状延伸的生态绿心空间,“一圈层”指以西北旺镇中心区、温泉镇中心区、南安河、北安河、聂各庄、苏家坨镇中心区、上庄镇中心区为节点的城市化圈层。
(3)培育以北清路为发展轴的三大板块:将北清路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整合为东、中、西三大板块,东部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西部发展文化教育产业,中部突破单一科技园区的规划概念,增加现代服务产业功能,打造北部城市功能中心区。东部产业板块由四个节点构成,既软件园、北大生物城和永丰、航天城。该板块交通便捷,辐射带动效应强,以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为主,特别是应打造高端技术产品产业化制造基地,同时适当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和房地产业。中部产业板块由三个节点构成,既环保科技园、中医药科技园和稻香湖会议中心,建议该板块以发展现代服务产业、高科技研发产业为主,在生态办公、生态服务、生态会议等规划理念的基础上,打造海淀北部城市功能中心地区。西部产业板块由文化教育园构成,以发展文化、教育产业为主,建议推出艺术产业概念,将该板块打造成为艺术家荟翠的园地,高端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同时还可以引进国际名校开办教育分校。
(4)北部稻香湖生态科技绿心包括以翠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呈十字状延伸的稻香湖生态旅游区,是海淀北部城市综合新区支撑科技发展的“绿色心脏”,重点发展生态游览、高档会议度假、科技农业观光、国际教育观摩和休闲娱乐等旅游产业,将在建设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城市综合新区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呈十字状延伸的两条绿色轴线将多个游览园、会议度假点和休闲娱乐设施联成一个整体。
(5)组点成团,协调轴线与圈层的发展:为了与产业轴协调发展,在城市化圈层内,应提高城镇建设和服务的档次,发展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居住组团,实现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转变。为了实现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的配套建设,轴线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可以形成五个空间组团,分别是永丰组团(包括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航天城)、北旺组团(中关村软件园、西北旺镇区)、温泉组团(温泉镇区、环保科技园、稻香湖科技创新基地)、苏家坨组团(苏家坨镇区、国际教育园)、上庄组团(上庄镇区、农林科技园)。
(6)近期发展重点:应提升山后地区产业(形态)价值,主要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研发、管理总部环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端服务,来置换已有部分生产环节及低端服务业。山后各专业园土地经营模式应由主要依靠出让土地向以工业设施(如厂房、实验室等)租赁为主转变。切实加强山后地区生态环境控制,严格控制山后地区人口过快增产。温泉镇、永丰基地及其它专业园和乡镇,只宜保留小规模住宅用地。
2、东部地区空间发展策略—“一心一轴四基地”
(1)功能定位:海淀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高科技园区和核心功能区,以发展高科技研发、创新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
(2)规划空间形态:东部高科技园区主要在强化核心产业园区综合化和新开发的产业空间定向化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四基地”的空间形态。“一心”是指通过整合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九个园区,建成以科技研发、科技服务、金融咨讯、商务贸易、行政办公、科技会展、休闲旅游为主,并配有商业、酒店、餐饮、公寓、文化、康体、娱乐、大型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海淀综合中心,作为未来海淀区的“空间名片”。九个园区包括了中关村西区、科学城、清华大学及其科技园、北京大学及其科技园和颐和园、圆明园、海淀公园。“一轴”为学院路科技研发和创新服务发展轴,以沿线大学和研究机构及其科技园区
为主,承担高端应用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功能。“四基地”是指在五环北路北侧建立四个产业基地,分别是西苑教育科研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西二旗都市型工业基地和西三旗高科技制造产业基地。
(3)优化提升一心,鼓励发展一轴:加强对海淀综合中心地区进行功能优化、产业提升和环境美化,将其建设成为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能力特强、休闲旅游与居住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综合中心。北大清华及其科技园和中科院研究机构应重点承担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高端应用研发、国际性学术交流职能,中关村西区和科学城应主要发展商务、金融、会展等密切服务于科技创新职能的产业形态,颐和园和圆明园地区应在保护皇家园林的前提下,于周边积极发展与观光旅游配套的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海淀公园及周边地区应通过引入体育、文娱活动设施,特别是户外运动基地,形成体育休闲娱乐综合服务区。学院路科技研发和创新服务发展轴拥有北航科技园等大学科技园,学科基础涉及通讯、冶金、石化、农林、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应结合本地区空间有限及临近大学的特点,未来将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通过提供廉价、高质量的办公及研发服务环境,积极鼓励在校及归国留学人员的科技创业。
(4)强化清河、西苑集团产业空间与配套设施开发:清河集团包括清河地区和西三旗、西二旗地区,是传统制造业集中区,近年来呈现向城市综合服务区方向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海淀区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目标,建议该地区减少房地产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海淀科技创新成果,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产业,打造高科技制造产业和都市型工业,成为海淀区主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业化基地。西苑集团西依百望山,南望圆明园,北接东北旺苗圃,东连绿化隔离带,中心分布有中国农业大学,环境条件优良,要积极围绕中国农大发展教育科研和培育创新企业形成产业规模,成为教育科研创新产业基地。两个集团强化产业空间开发的同时都应重点进行空间优化整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交通条件。
(5)谨慎有序的控制开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产业方向应以现有的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服务及应用等产业为主。作为西苑和清河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的中心节点,该基地在保护城市西郊及北郊生态体系的作用日益突出,加之地处山前山后城市通勤的要害,其开发规模将直接影响山后地区能否保持科技创新中心所必须的一流生态环境以及与山前地区畅通的有机联系。因此,作为沟通山前山后地区空间联系的一个关键性战略节点,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应以谨慎开发不再扩区为原则,加快空间结构调整,对土地开发进行适当控制。
(6)近期发展重点:对中关村核心区周边现有八家、东升村镇企业用地改造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基地,提供政策环境和物质环境,成为高科技研发产业链的组成部分。改善清河集团对外对内交通条件,加强八达岭高速路东西两部分地区的交通联系。通过开发休闲娱乐设施和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培育创业环境,吸引教育科研企业进入西苑集团。学院路沿线大学科技园普遍存在空间有限、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鼓励其走精品化孵化园的同时,应加强对其规划、建设及物业管理、信息平台、服务平台的指导和规范。
3、南部地区空间发展策略—“一心四轴半圈层”
(1)功能定位:海淀区城市功能核心区,高度城市化地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旅游产业、文体产业、高科技研发产业、教育产业、医疗保健产业和房地产业。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产业(包括文体娱乐、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会展旅游、住宿餐饮)和旅游休闲产业(包括皇家园林旅游、大学校园旅游、都市休闲旅游、高科技商贸旅游)。未来需要完善、提高的产业是高科技研发产业、现代教育产业、医疗保健产业、房地产业。
(2)规划空间形态:一心四轴半圈层。充分发挥南部众多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整合复兴路上的现代服务产业资源,在多条发展轴交汇的五棵松地区建设南部科技文化中心,培育发展一条医药科技产业带。在目前现代服务产业圈层放射式空间布局形态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三条发展轴,并完善半环状圈层。
(3)建设南部科技文化中心:位于由西翠路和玉泉路与复兴路和阜成路围合的区域,包括分布的多家科研院所与北京新总规中规划的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应将其建成长安街西延线中段上综合了科技、文化和体育等功能的科技文化中心,使其成为海淀区在北京重要的东西轴线上的“战略重地”和“服务窗口”。一方面,通过南部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与提升,为海淀区建立一个面向丰台科技园实现“迎进送出”的科技创新服务的崛起平台,从空间上加强海淀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向北京市南部地区科技园区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在整合商业、文化、休闲、娱乐和体育等多种现代生活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为北京城市的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