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研究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任务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开始重视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全面培养。

本文将探讨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德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意义非常重大。

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德育教育规划,建设德育课程,开展各类德育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其次,智育是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育的核心目标。

高校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体育作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力和抗病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团队精神。

美育是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和舞台演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他们的艺术修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最后,劳育是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勤劳好学、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懂得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高校育心育德融合模式的构建

高校育心育德融合模式的构建

高校育心育德融合模式的构建
高校育心育德融合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和融合发展。

首先,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育心育德融合模式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
等方面。

此外,学校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此模式的重要内容。

在大学生人数剧增的当前形势下,心理
问题的抑制与治疗至关重要。

学校需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给予更好的关注与建议。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再次,德育教育是高校育心育德融合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提升其质量。

恶习的根源在于不良的心理和丧失的德行,一个
人的精神更应该受到高度的关注与培养,以控制其犯罪行为,同时也是庇护国家未来的一
个捍卫。

最后,融合发展也是重要的方面之一。

除了让学生得到基本的教育及人文素养之外,
许多大学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和开创未来的始作俑者。

因此,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教育科技和
教育文化融合,在创新与传统之间做好取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发
展趋势。

总的来说,高校育心育德融合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实践能力和思维
能力,并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德育的建设,以及通过融合发展来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索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索


文的学生说英语时明显语速较快, 应变能力增强 、口头表达能力
有 所 提 高 。 不少 学 生 把 背 诵 范 文 学 到 的 短 语 和 句 型 用 于 写作 中 , 把 记 忆 的 语 言变 成 自己 的语 言 ,书 面表 达 能 力 也 有 提 高 。 3)背诵 可 以帮 助 学 生树 立学 习英 语 的 自信 心 高职 学生 由于 长期处 于 “ 听不 懂 、说 不 出 、写 不 对 ” 的状 态 ,
因此对英语学习缺乏 自信 ,总担心 自己说错了或说不好。通过反 复 地 朗读 与 背诵 ,学生 们 理 解并 熟 记 了语 言材 料 ,在 交 际 中 ,就 能 够迅 速 地 回忆 出流 畅 的 英 语 单 词 、 短语 、句 子或 完 整 的节 段 , 并 以十 分 有 效 的方 式使 之 融 人 自己 的 口语 中。成 功 的交 流会 逐 渐 地使 学 生 对 自己充 满 信 心 。反 过来 ,充 满 自信的 学 生 会更 加 积 极
维普资讯
坝 代 教 胄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一 一
高 职 教 育 德 育课 程 改 革 探 索
吴 自涛
( 阴卫 生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 淮
摘 要 :职 业教 育课 程 改 革 是 当前职 业 教 育 改革 和 发展 中的 重要 课 题 ,它 不仅 是 政 策 和技 术层 面的 运作 ,更 应 是 思 想 、理 念 的 更新 。
也 应 以和谐 理念 为指 导 ,努力 构建 和谐 。下 面就 我如何 用和 谐理 念 做 指 导 ,构 建 和谐 课 程 体 系谈 自己 的一 点体 会 ,愿 和 同行商 榷 。 那 么什 么是 和谐 、课 程 和 和谐课 程体 系 呢?和谐 ,即 “ 顺谓 安 和 ,协 调 为谐 ” ,是指 通 过各 种 有 效手 段来 达 到一 个相 互 容纳 ,相 互 补充且 健康 互动 的有机 共 同体【] 程简 单地 说是指 课业 和进 程 1 。课 【] 2。而 和谐课 程体 系是指 在 和谐理 念指 导下 ,实现 课业 和进 程与 学 生 、教师 、家 庭 、学校 、社 会 达到一 个相 互 容纳 ,相互 补充 且健 康 互动 的有 机共 同体 。 只有 这 样 ,职业 学校 德育教 育课 程 改革才具 实 效性 、针 对性 ,才 有 时代 的 特 征 ,也 才 会更 有 理论 的 力 量 。 德 育 课 程 体 系与 学 生 的 和 谐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方案构建及措施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方案构建及措施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方案及措施《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 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 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思想,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从构建教育共同体和学科育人体系两方面不断探索, 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和实施措施。

一、教育共同体的建立我们确立了“以管理促养成, 以养成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开始探索建立学生“品行养成”的教育共同体。

以每位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 由全体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班级学生集体组成, 相互协作支持、彼此关系融洽, 并在学生发展、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上达成高度一致。

确立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习质量。

同时, 在教育共同体之中, 学生有了更多管理自己的可能, 在品行养成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主动认识和完善自己机会。

(一)班级教师管理共同体建立班级教育共同体,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加强学生方方面面的品行养成, 以期达到深化深层修养, 优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从而提高学习的品质, 提高教学的质量, 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 明确思想、完善制度, 树立人人参与管理的意识。

任何一项集体参与的工作要想做好并取得成功, 仅靠个人的自觉是不易办到的, 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加以约束和限制。

因此, 我校在制度上明确了任课教师的责任, 即任课教师不仅有授课的责任还有管理育人的责任。

同时, 转变任课教师思想, 让任课教师知道一个班级要想健康发展, 仅靠班主任是不行的, 必须做到人人参与, 人人管理, 才能使班级欣欣向荣。

2. 建立班级管理共同体, 明确管理分工, 做到人人有事管, 事事有人管, 形成管理合力。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方案简介:学校德育体系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素质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德育体系的建设方案。

一、制定学校德育目标学校德育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学校的德育目标。

学校应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制定适合的德育目标。

目标要求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又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成长的需求。

二、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德育体系必须从课程方面入手。

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中,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三、建立优秀德育师资队伍德育的教师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力量。

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教育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

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从事德育工作。

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德育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应建立积极向上、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倡导尊重、团结、宽容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丰富的德育活动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样、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包括主题讲座、德育实践、社区服务等,通过亲身参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六、家校共育的参与学校德育体系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家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合力。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七、德育评价与监控学校德育体系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与监控机制,对学生德育成果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量化评估和常态化监控,及时调整和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确保学生的德育目标得到有效达成。

八、文明校园建设学校德育体系建设还应重视文明校园的建设。

学校应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文明礼仪的培养。

创建整洁、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九、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德育体系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建立一套完善的德育体系建设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德育体系建设制度的重要性、构建原则以及具体措施。

一、德育体系建设制度的重要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它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公民具有重要的影响。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管理:德育体系建设制度可以明确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规范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使整个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

2.促进协同合作: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配合方式,促进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一支强大的德育工作团队。

3.提高效益:德育体系建设制度可以明确德育目标和评价指标,帮助学校更好地衡量德育工作的效益,持续改进和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二、德育体系建设制度的构建原则在构建德育体系建设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德育体系建设制度应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德育工作能够真正起到教育引导作用。

2.全面性原则: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要从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做到全面发展。

3.个性化原则: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和措施。

4.协同性原则: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要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整体效果,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

三、德育体系建设制度的具体措施1.制定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明确学校德育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成长阶段制定相应的德育评价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

2.建立德育师资队伍:加强德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3.开展德育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构建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构建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要: 构建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 推动高
校德 育 工作 走 向科 学化 、 专业 化 , 发 挥整 体 育人合 力 等方 面具 有十分 重 要 的意义 。构建 高校 大德 育 课 程体 系的主 要途 径 有 : 整合德 育 课 程 内容 , 构建 切合 实际 的大德 育课 程 内容 体 系 ; 加 强理论 性 课
上都 较之 于传 统德 育课 程有 很大变 化 。首 先 , 就课程
内容 而 言 ,高校 大德育 课程 除 了思想 政治 理论 课外 ,
大学 生心 理健康 、 职 业 生涯 规划 与就业 指 导等课 程 以 及一 些政 治 学、 法学、 伦理学、 人 生学等 具有 德育 意 义 的选 修课 , 也 属于 德育课 程 的范 畴 ; 其次, 就 课 程 的表 现形 式而 言 , 现 代 大德育 课程 包括 显性 课程 和 隐性课 程两 种形 式 。 所 谓显 性课程 , 指 在学 校情 境 中以直接 、
课、 心理 健 康 教育 课 、 职 业 生涯 规划 与就 业 指 导课 等 学科课 程 , 也包 括 学校 有组织 有 计划 开展 的各种 对 学 生 思想 道 德 素质 产 生 影 响 的课 外 活 动 ,还 包 括 一 些
“ 并 非教师 所 教 ”但对 学 生的 思想 与道 德产 生 了无 形
想观念 、 政 治意识 、 行 为规 范、 心理调 适等方 面 的素质 ,
包括 思想 ( 价值 观) 教育 、 政 治教育 、 道 德教育 、 法 制 教 育、 心 理 素质 教育 与职业 生涯 发展 教育 等 。[ 1 ] 2 . 大德 育课程 大 德育 课 程 是 与传 统 德育 课 程 相对 应 而 言 的现 代德 育课 程 , 也可称 为整 体德 育课 程 。传统 德育 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引言概述:学校德育文化的构建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德育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全的德育制度、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及优化教育教学环境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以期为学校德育文化的构建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1.1 强化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增加道德教育的专题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2 增加德育活动的开展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道德模范事迹分享、志愿者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3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道德品质纳入评价指标,通过定期考核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健全的德育制度2.1 制定德育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德育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纪律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2.2 加强德育管理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

2.3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师生互动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支持。

3.2 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开展师生共建活动组织师生共建活动,如师生座谈会、师生联欢会等,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4.1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德育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提高德育实效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提高德育实效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立校兴校德为先,我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地位,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经过认真总结,积极开展德育实践。

提出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

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

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学校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把“有尊严、有修养、会学习、会生活的人”作为培养目标。

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

同时利用校庆十周年契机,提出“内聚人气强素质,外树形象创品牌”。

目标明确后,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德育环境,探索德育培养目标和实施的方式,使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德育效果。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德育的基础。

良好的师德形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形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学校提出“京源学校老师承诺制”、“京源学校班主任承诺制”、“五带入,一严禁”、“十提醒”、“六个精心”、“京源学校党员德育导师制”等。

学校邀请校外的德育专家或先进工作者开设专题讲座,学校还推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班主任”、“京源十佳师德标兵”等,组织他们开设教师论坛,提高了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体教师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逐步形成了人人讲师德的舆论氛围。

从而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

师生之间逐步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

二、丰富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1、建设优美校园环境。

美丽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束花草都成为一首诗是学校环境改造的目标。

学校侧重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入手,加大校园改造的力度,学校每间教室外的班级展板展示班级的班规班训班歌,实验室旁悬挂着名人画像和科学画廊。

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3篇)

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3篇)

第1篇摘要:德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德育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德育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1.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构建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德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

3. 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 促进德育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德育课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1. 系统性原则。

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形成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用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教学的实用性。

3. 开放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开放性,不断吸纳新的教学资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可持续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可持续性,确保实践教学长期稳定发展。

四、德育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1. 实践教学目标。

德育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应包括: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高校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浅谈高校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性要求,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德育实践的丰富经验,改革我国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创新性地提出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思路,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实践理念、内涵、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方式,广泛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实践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31-02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践行“三个紧密结合”,努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普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发展能力,不仅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也必将开辟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境界。

一、国内外德育实践开展情况德育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现代化,大学生德育实践引起了国际社会和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

美国学者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一书中提出活动性德育,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和行为习惯为主要任务,并认为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活动性德育的重要形式。

美国学者杰克逊(p.w jackson)提出隐性德育,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以隐蔽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德育改革中提出的新概念“心的教育”,着眼于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尊重生命之心,尊重他人之心,重同情、正义、公正之心,开拓新时代的积极进取之心。

关于高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

关于高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

让 学生成为德才兼 备、全面发展 的人才”。讲话从 进 等特点 ,对大学生主流意识 形态认 同产 生冲击 , 全局和 战略高度 ,对新 时期高校德育工作 的开展指 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干扰。 明了方向。站在新 的历史起点 ,贯彻 习近平 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 ,在新 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 作 ,需 要正 确认识 当前 形势 ,坚持 方 向性 、整体 性 、科学性、主体性 ,构建 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为导 向的德育工作新体 系。
“ 95 后 ” 转 移 , 凸显 出 新 的特 点 :具 有较 强 的 自
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整体论 的思考 。高校德育的整 体
性是建立在教育的整体性和人的整体性基础上的。 首先要 从教 育 的整 体性 出发 ,处理好 “ 教 育与教 学” “ 德育与智育” “ 课堂育人与 网络育人、宿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上
须紧紧抓住全面提 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 心点” ,
元价值取 向给社会带来观念更新 、思想活 跃、主体 糊、价值 判断失去参照标准…,对 大学生行为也产
强调, “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高校 “ 必 作 用增 强 的 同时 ,也 导致 人们 思想混 乱 、是 非模 “ 必须 围绕学生、关照 学生、服务学生 ,不 断提高 学生思 想水平、政 治觉悟 、道德 品质、文化素养 , 生重大影 响。第三 ,社会思潮传播呈现新 的特点 。 社会 思潮 多元并存、广泛传播、复杂 多变 、相互促


二是 国家 高 等教 育发 生重大 转变 ,德 育模 式 受到新 的挑 战。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新
轮高水平大学建设 也正如火如茶地展开 。围绕人
才培养开展 的教育教 学改革、促进科技进步发展 的 创新体 系改革、应对大规模在线教 育发展 的慕课建 设等 ,都对传统德育模式提出了新挑 战。伴随着高

关于大学生和谐道德观的积极探索

关于大学生和谐道德观的积极探索
的和 谐道 德观 已成 为 高校 德 育 工作新 实践 的迫切 需要 。 关 键词 : 学生 , 大 和谐 , 道德 , 会 社 中图分类 号 : 文 献标 识码 : G41 1 3
合学校实际 、 学生实 际的德育实践活 动 , 德育T 习 、 鉴别 , 每一个参加者 都可以看清 自己的心智 从而改善 、 作取得 了一些成绩 。但 是 ,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 模式对 自己的道 德观所带来 的影 响 , 展, 实用主义 、 己主义 、 观主义 , 利 悲 在一 些大学 优化 自身 的心 智 模式 ,促 进 和谐 道德 观 的形 生 中有所抬头 , 分大学生的道德观存 在严重 成 。 部 ( 和谐互动 , 二1 塑造大学生和谐道德观 偏差。具体表现如诚信 意识淡薄 , 文抄袭 、 论 剽 窃、 考试 违纪舞 弊 , 助学 贷款拖 欠不 还 , 乏正 缺 思想政治理 沦课的课 程性质 和教学 内容 的 视。 义感 , 非观念模糊 , 是 行为举 止粗俗 , 酗酒 ; 针对性和特殊性 , 吸烟 决定 其在大学生 和谐 道德观 首先我们一起 了解一下什么是大学 生和谐 些大学生婚恋观 缺乏 道德责任感 ,寻求 感官 的培养 中的主课 堂地位和主渠道作用 。牢固树 道德观 。 刺激 ; 道德 自律和 自 约束能力较差 , 至脱 离 立“ 我 甚 以学 生为本 ” 的理念 , 面掌握大 学生 的思 全 大学生和谐道德 观的基 本内涵 现实 , 沉溺 网络 患上 “ 网络孤 独症 ” “ 、 网络成瘾 想道德状况 ,认真分析 思想政治领域 的倾 向性 开展马克思主 义人生观 、 价值观 和道德观 道德 观就 是人 们对 道 德的 根本 看 法和 态 症 ”部 分学生 在人 生价值 取 向上 , ; 将个 人价 值 问题 , 度 , 一系列道 德问题 的抽 象和概 括。 是对 大学生 置 于社会价值之上 ,将个人 事业 成功列 在人 生 的教育 ,切实做到 教师 教学主导 和学生 学习主 具体步骤如下 : 教师通过 自身 和谐道德观是 中国特 色的新道德观 ,是一种有 追求 目标的首位 , 向于索取 与奉 献并重 , 以 体 间的和谐 互动。 倾 并 助于社会整合 、为选择不 同的价值体系 的利 益 索取 多少来决定奉献 多少。当代大学生这些 道 的学习研究 ,公布一些 与大学生息息相关 的选 主体一 大学生所共识 的能够协调其行 为的根 德不 和谐 的表现及 因素 , 都将影 响到大学生 的 题点 , 指导学生 自主选题 。 譬如确定大学生道德 和谐 全面的发展 , 进而影响到 整个社 会 的和谐 。 观研究这一个点 ,学生 可以在教师组织讨论 下 本看法和态度。 ㈠ 大学生 和谐道德 观的第一要义 大学 生和谐道德观 的提 出 , 高校道德 观教 育 自主选择有浓厚兴趣 的题 目,衍生 出大学 生的 是 大学 生和谐道 德观 以和谐 为第一要 义 , 即 不断化 解矛盾 、 解决问题 、 化不和谐 因素为 和谐 网络 道德观 的调查研究 、大学 生生态道德观 的 调查研 究 、 大学生生命伦理道 德观的调查研 究 、 大学生个体要有健全 的人格 , 的心理 , 健康 有正 因素 的新途径 、 新实践 。 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真 正融入 自 三、 大学生和 谐道德观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 爱 情 爱) 道德观 的调查研 究 、 大学生 消 然, 融入社会 , 融人集 体 ; 成人 与人之 间道德 形 从 本质来看 ,大学生和谐道德 观的培养作 费道德 观的调查研究等相 关子选题 。学生通 过 关怀的氛围 、 相互合作 的和谐 关系 ; 成尊重 自 为一种对道 德规范认 同与接受 的过程 ,对个体 课后 查资料 、 形 实践调 查之 后 , 成论 文观点 , 形 并 然 、 自然 、 热爱 善待 自然的道德观。 生命而 言, 就是一 种心智模式 的提升 , 人生智慧 做成 pw ro t o e i 的幻灯 片 , pn 以图 、 、 三维 的 文 声 ( 大学生和谐道德观的指导思想 二1 的陶冶 , 个体潜 能 的发挥 , 体性 人格 的形成 , 方式呈现 。 主 胡锦涛同志在 2 0 年 1 月 5日全国宣传 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 。 03 2 因此 , 在大学 牛和谐道德 这种和谐互 动 , 仅可以建立起 师生之 间 不 思想工 作会 议上指 出,思想政治工作说 到底是 观培养 的具体 实践 中 ,应该充分重视非 理性 因 和谐 的信息 沟通 , 让教师及时 了解 学生的想法 , 做人 的工作 , 要坚持以人为本。 这就意味着大学 素对学生行 为的作 用 ,改变过去单纯认 为是理 而且还 可以创造使学生潜 能得 以发挥的条件 和 生和谐道德观 的指导思想是 以人 为本 , 要通 过 性因素决定学生的行为方式的观点 。 机会使教师 在教学 中增加更多 的讨 论和对话 的 对学生作 为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 , 对他 们的利 f 肮 化大学 生的心智模式 , - 一 消除影 响大学 空间 。结合个 人优 势 、 经验和研究心 得等 , 最大 益 的尊重 , 帮助他们 确立起 以人为本 的道 德观 , 生和谐道德观培养的不和谐因素 限度地容忍差 异和不同 ,容忍每个人 可以有 自 始终把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大学生 在将 来 心智模 式 , 是人 的思 想方法 、 维习惯 、 思 思 己的理 解和解 释 , 充分 展现 “ 和而不 同” 的人性 的工作事业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 足人 民 维风格和心理 素质 的综合反映 ,是一个 人内在 关注 ,实现思想政 治理论课 由知识本位 向人格 群众 日 益增长 的物质 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 民 的对 于外在事物 的一 种认 识 、 一种评价 、 判 发展的转化 ,由知识 灌输 为主 向以价值 道德观 一种 群众的经济 、 政治和文化权 益 , 到发展 为了人 断。影 响大学生和谐道德 观培养的心智模式 最 引导为主 的转化 。爱因斯坦曾指 出 : 专业知 做 “ 用 民、 发展依靠人 民 、 发展成果 由人 民共享 。 常见 的有以下 两种情 况 : 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 通过专业教育 , 他可 以成为 ( 大学生 和谐道德观 的价值取 向 三) 1 . 当今时代 , 经济 全球化进程 的加快 和 随着 种 有用的武器 , 但是不 能成为和谐发展 的人 。 党 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 提l 的社会主义核心 我 国社 会的转型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的逐 要 使学 生对价值 有所理 解并产 生强 烈感情 , 叶 J 那 价值体系, 是当代 中国公 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 首 步建立 , 各种思 潮相互激荡 , 利益格 局不断变化 是最基 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 美和道德上 的鲜 明 先, 建立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必须 坚持马克 重组 , 价值观念 发生嬗变 , 一些长期 以来被多数 的辨别力 。 否则 , 同他 的专业 知识 ~样就象 他连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指 导地 位 ,把握社会 人接受 的道 德准则被打破 , 而新 的道德准则还 只受着很好训练 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 发展 主义精神文 明的发展方 向。 其次 , 建设 中国特色 没有确立 ,道德 困惑在每个人 的内心都 或多或 的人 。” 思想政治 理论课 的和谐 互动 , 促进大学 社 会 主义在 现阶段 作 为我 们全 社 会 的共 同理 少地存在 ,容易产 生不利于大学生 和谐 道德观 生求真求善求美 , 达到 自 身道德观 的和谐 。 想 ,以爱 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 培养的心智模式 , 德人格缺失 、 取向偏 如道 价值 E) 寓德于美 , 大学生 和谐 道德观 提升 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 神 ,是中华民族赖 以生 存和 移 、 理想信念迷茫 等。 美是 以人 为中心的道德修养 的体现 ,对美 发展的精神支撑。 再次 , 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 2 社会经济 的转 型导致部分 家长道德观念 的规 律 的学 习与 探究 可 以开 启人 类智 慧 的大 . 明地指 出在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 ,应 当坚 滑坡 、 结构不健全等 , 同程度地产 生对 门 , 家庭 都不 可以净化人类 的灵魂 。寓德于美 , 育给美 德 持和提倡什么 、 和抵 制什 么 , 反对 为全体社会 成 和谐道德观抵触 的心智模 式 ,加之大学 生中绝 育以丰富充实的 内容 , 保证美育 的正确方 向。 大 员判断行为得失 、 出道 德选 择 、 做 确定价值取 向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 家庭环境优越 , 未受过 学生和谐道德 观的第一要义体 现了和谐美学 的 其 从 提供了基本 的价值准 则和行 为规范 ,为我 国公 艰苦 生活的磨练 , 往往被 家长 当作小 皇帝 、 小公 内涵 , 强调“ 和谐 即美 ” 以满 足社会发展 需要和 , 民道德建设树起 了新 的标 杆。大学生把社会 主 主宠爱 ,渐渐地就形成 了以 自我为 中心 的心智 受教育者个体 发展需要 的统一 为出发点 ,在遵 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 自己的价值取 向,形成 和 模式 . 这使 他们当 中不少人 不可避免地在 道德 循 受教育者身心发 展规律的基础上 ,调控 构成 谐道德 观。 观方 面出现种种弱点 , 如道德认 知模糊 、 德观 德 育体系诸要素之 间的关系 ,使之发生 和谐共 道 二 、培养大学生和谐道德观 是高校德育工 念错位 等现象 。在培养大学 生和谐道德观 的实 振 效应 ,从而促进学 生思想品德全 面而 和谐发 作 的现实需要 。 践 中,优化大学 生的心智模式 主要 通过典 型案 展 。西 方美育创始人席勒 曾指出 :有促进健康 “ 近年来 ,高校正在积极探索 和开展诸多结 例分析 、 互动探 询和辩论等方式 。通过 比较 、 学 的教育 、有促进认识 的教 育 、 促进道德 的教 有

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构建体系之探索

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构建体系之探索

道德要求上 、 个 体 自我价 值 和 社 会 价 值 的 协 调 上 、 德 育
目标 的 分 层 上 、 道 德认 知 与 道 德 能 力 的 培 养 上 , 我 们 有
了 比以前 更 多 的强 调 和斐 然 的 进 步 。 比如 在 1 9 9 8年 颁
; 二、 注重 民族 精 神 的培 养 。如《 联 邦德 国教 育 总法 》 中
( 二) 符 合 大学 生身 心发展 规律 和道 德发展 水 平
我 国高校 在校 大学 生包 括专科 生 、 本科 生 和研 究生 . 绝 大 多数 已成 年 ,由于 他们 在高 中 阶段 接受 过道 德 品质
的教 育 , 本 身具 有一 定 的道德 基础 , 个 体道 德的发 展水 平
总体来 说 已经 相对 比较 成熟 .能够 较 自觉地 运用 一定 的
的 渗 透 国 家 政治 意 识 形 态 ,缺少 对 道 德 基 础 建 设 的重
视: 夸 大 了德 育 目标 的 “ 唯理想 化 ” , 把 目标 定 的过 大 、 过 高、 过远 ; 忽 视 了个 体独 立 人格 的道 德培 养 , 使多 种 道 德 能力 的发 展受 到 一 定程 度 的制 约 : 缺少 对 道 德魅 力 的教 育, 使 社会 本位 的 目标取 向仍 占主 导 。
山 东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2 0 1 4正
第3 1 卷
第 2期
我国高校德育 目标构建体系之探索
裴 文 霞
( 济 南 幼 儿 师 范 高 等 专科 学校 , 山东 济 南 2 5 0 3 0 7 )
摘 要 : 高校 德 育 目标 作 为 学校 整 个德 育 活 动 的 出发 点 和 归宿 , 其 目标 体 系的 构 建 将 直 接 关 系到 高校 德 育 工 作 的 顺 利 开 展 和 德 育 实践 结 果 的 成 功 与 否 。 本 文 以 学 生 身 心 发展 规 律 和 道 德 发 展 水 平 、 国 家德 育 目标 指 导 方 针 为 契 机, 阐 述 了 高校 德 育 目标 制 定 的依 据 , 并 结合 当前 我 国德 育 目标 体 系构 建 的 理 论 基 础 , 尝试 着探 索 制 定 出高 校 德 育 目标 的 构建 体 系, 力 图从 思 想素 质 、 政 治素质、 法纪素质、 道德素质 、 心 理 素质 方 面 提 出德 育 目标 体 系的 具 体要

高校“和谐德育”理论体系建构

高校“和谐德育”理论体系建构
健全“ 和谐德 育” 总体绩效评价反馈 机制。
关键词 : 高校德 育; 和谐发展 ;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 6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 0 —98 G4 A 1 8 17一(o60 —0 7 0 0 2o )4 09— 4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重任 , 历 来重视构建合理、 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在长期的 理论探索与实践努力下 , 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取得 了可喜的进展。另一方面 , 社会政治 、 经济、 文化等 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 使高校德育建设面临前所未 有 的挑战, 新鲜事物与德育手段的不匹配性时常制 约着德育发挥应有的功效。
了德育效果的科学发挥。事实上 , 在高校的事业发
展历程中, 教育 工作 者不仅要 承担教学、 科研 、 管
理、 育人的重任 , 也面临加强 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提
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德育任务 。而且 , 德育不仅仅只
特别强调 了实施“ 和谐” 的具体步骤。在经济社会
快速发展 的前提下 , 需要积极思考人 的重要地位以 及人与 自然 、 社会和谐共荣, 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 型德育模式——“ 和谐德育” 就诞 生在这种时代大 背景下 。 它强烈地 吸引着每一位 德育对象 的注意 力, 真正达到了“ 以人为本” 是人在物质 和精神领 , 域发展 的最高层次。 “ 和谐德育” 坚持“ 以人为本”就是从人 的自然 ,
7 9
和谐 是社 会 主 义 的本 质属 性 , 的 “ 党 十六 届 六
中全会” 提出全面建设“ 和谐社会 ” 的方略 , 为高等
院校改革德育模式提供 了全新 的思路。在这 一特
定的政治条件下 , 构建高校“ 和谐德育” 体系将突显
维普资讯
中共 四川省 委省级 机关党校 学报

关于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思考:教育的“灵魂”,成长的“基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教育犹如一座大厦,而德育体系则是这座大厦的灵魂,支撑着教育的根基。

然而,如何让这灵魂更加鲜明和深刻,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德育体系,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让我们将高校德育体系比作教育的“灵魂”,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

这灵魂,由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心理教育三部分组成,它们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

然而,这灵魂是否足够鲜明和深刻,是否能够支撑起教育的高楼大厦,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方面,高校德育体系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教育的前行道路。

通过价值观念的培养,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指导;通过道德规范的实施,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心理教育的开展,我们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

这颗星辰,就像是一股力量,激发了教育的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高校德育体系有时也像是一道复杂的谜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它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这道谜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阻碍教育的进步。

那么,如何确保高校德育体系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价值观念的培养,这就像是为教育的“灵魂”提供坚定的信念。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指导。

其次,我们需要强化道德规范的实施,这就像是为教育的“灵魂”提供有力的约束。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道德规范,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心理教育的开展,这就像是为教育的“灵魂”提供温暖的光芒。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温暖的光芒。

高校和谐德育模式的构建

高校和谐德育模式的构建

和谐全 程 德育 , 是指 德 育工 作 贯 穿 于大 学 生 从 入 学到毕 业 的整个 过 程 中 , 育无 时不 在 、 德 环环 相扣 、 贯彻 始终 、 调有 序 。和谐 的全 程德 育要 根 协 据构建 和 谐 社 会 的 要 求 以及 大 学 生 品德 发 展 规
要渠道 , 生在 教 师 的引导 下 , 动地 掌握知 识 和 学 主 技能 , 发展 智力 、 力 、 体 陶冶 品德和 美感 。强 化课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2期
淄 博 师 专 学 报 J u n l f i o ma C l g o r a o b N r l ol e Z o e
总 第 1 期 2
高等 教 育研 究
_-__
同 和 谐 德 育 模 式 的 构 建 校
关 键 词 :和谐 全程德育 ; 和谐 全员德育 ; 和谐 全面德育 ; 机制 ; 实施策略
中图分 类 号 : 61 G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20 )2 01 — 4 (080 — 0 9 0
Ab t a t To e ha e t fe tve n ofc le m o a e c to sr c : n nc he e f c i ne o lge r l du a i n, t s a tc e p s f r a d o hi r i l ut o w r ur v e oft a m o o o l g o a d a i n m od i w he h r ni usc le e m r le uc to e,w hih i ad p o om plt r o o s m o — c sm e u fc e e ha m ni u t a du a i n, h r o ousm o a d c ton f r a 1 a u 1ha m on o o a d a i n a i c s s 1e c to a m ni r 1e u a i o l, nd f l r i us m r 1e uc to nd d s us e t i on t to her c no a i n, m e h nim ,a m plm e tn t a e y. ca s nd i e n ig s r tg Ke r : c m plt r on o or le c ton; ha m on o o a du a i o l; f lh r y wo ds o e e ha m i us m a du a i r i us m r le c ton f r a l ul a — m o o o a1e uc ton;m e h nim ; i plm e i g s r e y ni us m r d a i ca s m e ntn tat g

高校德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德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德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德育体系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
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德育体系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加强德育理念的宣传教育。

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师生
宣传德育理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其次,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
理设置德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课
程应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德育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
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总之,高校德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高校德育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高校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趋势下,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认真研究和探索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

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环境的创设方面,谈构建高校和谐德育体系的基本思路。

高校和谐德育构建体系
德育是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诸多环节、方法、手段、途径等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鲜明的系统特征。

德育的实施过程就是德育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整合的“活动过程”。

德育的成效如何,归根到底是德育系统的功能性发挥如何。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要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关键在于实现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和谐。

一、和谐的德育目标是高校构建和谐德育的方向
德育目标是由许多个子目标有机构成的整体。

德育目标和谐的实现有赖于各个目标的和谐。

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导向系统,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

德育目标的和谐需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
1.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和谐。

高校共性目标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就每个学生本身而言,他们具有不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这就需要在共性目标的指导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个性目标,使共性与个性要求在目标实施中得到和谐统一。

2.原则性目标与具体性目标的和谐,高校德育目标的制定,只能针对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对其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中的重要方面提出一些原则性要求。

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原则性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要求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教育的可操作性。

二、和谐的环境是高校构建和谐德育的必要条件
1.学校德育。

校园内部诸环境要和谐。

如设施功能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专业建设环境、师生人际环境等子环境构成高校的校园生态环境,这些子环境中德育氛围形成与否、程度深浅及子环境间德育目标与方式的整体协调性,对于高校德育目标是否能有效实现至为关键。

2.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是和社会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优秀健康孩子的培养首先起始于家庭,家庭德育是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场所,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起点。

3.社会德育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补充和延伸。

当今时代,社会参与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社会本身就是个大学校。

关心和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
职责,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和风气。

因此,只有走出学校,把德育工作的范围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使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三位一体,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和谐互动,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氛围。

三、和谐的德育内容是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的重点
德育内容的和谐是现代德育的基本要求,它是指对德育内容的各构成要素,根据其在德育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进行系统整合,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避免内容实施中的相互脱节或顾此失彼。

总体而言,现代德育内容的和谐,是通过逻辑性、层次性、动态性三方面来展现的。

1.逻辑性和谐。

德育内容是一个由多层次要素构成的系统,其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外部表现是多形态、多层面的,但其内在结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德育内容与德育过程各环节相互渗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构成了德育有机整体。

2.层次性和谐。

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整合教育内容,构建出如日常性内容——系统性内容——时政性内容、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拓展性内容相统一的立体综合的内容结构体系。

这样的内容结构体系既具有纵向顺序性、对应性,又具有横向交互性、融合性,从而组成科学的教育目标、多层次教育规格和系统的教育内容。

3.动态性和谐。

有效的德育必然是一个动态和开放的体系,它既要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丰富教育内容,又要从不同的受教育群体的实际出发选择教育的重点。

它应保持一种动态的稳定,使德育内容在变动中和谐有序、在稳定中富有生机。

四、和谐的德育方法是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的重要手段
用和谐的方式培养和谐的人是构建和谐校园中德育观念的创新。

因此,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德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地选择、运用有效的方法,达到内容与方法结合的自然、恰当、和谐、巧妙,提高德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收集一些生动的现实生活资料,并将资料的运用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这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德育内容,学校要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吸引力,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欲望,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发展空间。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可以院系为单位,各自选定一个较为稳定的实践项目,学校适时确定实践主题,各自确定实践形式,让学生自己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中达到自我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们当前所倡导的和谐德育,是以人与社会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基于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协调德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共存,有效配合,使教育者在提高自身道
德水平和育人能力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并使其整体品德素养获得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因此,高校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道德品质,使其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