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与社会》 PPT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共24张PPT)优质公开课PPT课件

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共24张PPT)优质公开课PPT课件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笛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们之所以应该经常读好书,是因为( )
A.读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优秀文化能促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
意识的增强
矫正训练 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
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
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化强国建设从全民阅读开始
[命题预测]
影响
核心考点一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013·全国卷Ⅰ,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 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 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B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侧重影响的时效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 般不会改变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并
不都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
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 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的过程
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 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2)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具有后天性)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文化须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具有间接性)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 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
文化事业
是指通常由政府购买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行业。
•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 ②国际角度: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 的重要内容。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 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 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 互 交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 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 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融 生产力角度:文化生产力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 不同。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轮复习使用(经典)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轮复习使用(经典)

第一课 文化不社会第二框 文化不经济政治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不经济相互交融 • ①从科技作用角度看:在经济収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 ②从劳劢者角度看:为推劢经济建设,収展教育事业、培养 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劢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 ③从文化生产力角度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 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栺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出。 • 【注意】: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劢者, 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 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 主体的文化劳劢者戒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叱资源 和现实资源。
第一课 文化不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的特征)
• 1、多样性
• 2、普遍性:文化现象无时丌在、无处丌在 • 3、区域性:在丌同的区域,有丌同的自然环境也 有丌同的文化环境。这些文化生活无丌呈现出各自 特有的色彩。
第一课 文化不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
二、文化是什么
• 1、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第一课 文化不社会第二框 文化不经济政治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2、文化不政治相互交融 ①国内角度: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 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角度: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 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 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变形金刚》总投资是 1.5亿美元。《变形金 刚》只用一天时间。 周一首日试映的880, 六天捞钱1.52亿美元。 在中国就创收37.61百万 美元(人民币2.77亿元 )。

最新届高三一轮复习(最新)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ppt

最新届高三一轮复习(最新)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ppt
文明的重要标志
【特别提醒】
(1)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 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 的文字。
(2)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 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 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 ①我国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反映人 们的精神生活、展示精神世界,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 占有重要位置。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 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一个民 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特别提示】(具体见《优化探究》P138) 源远流长就是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 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博大精深是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 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拓展: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性质: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 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 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最新)我们 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知识网络
特征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原因
包容性
历程 见证
含义、意义
集 中 表 现
中华 民族 精神
内涵 发展

2014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2014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等);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如交换、分配等); 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等)
1.我们所讲的“文化”包括
D
①语言和文字 ②自然科学和科技 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④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⑤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⑤⑥
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该市 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市大力发展教 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 力支持。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 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提高文化竞争力 必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文化发展上面临 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 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10】: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是整个经济
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仅文化娱乐业的经济收入,就 与其汽车工业的产值相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加深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的 认识 ②要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④要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抵制外国文化影响
考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相互影响
决定
经济
决定

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1-1_文化与社会

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1-1_文化与社会

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命题点1
文化与经济、政治
答案
解析
训练
2、 (2012· 广东高考)广东某 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 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 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 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 法是基于 ( )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 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误区警示】
3.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警示:不能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 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4.文化对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警示: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在性质上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 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 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 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 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 治具有反作用;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当今时代的显著 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①错误,文化发展的基 础是经济发展。②错误, 虽然经济决定文化,但 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 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 步亦趋。材料中该县依 托文化遗产,挖掘当地 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 化,体现了对传统文化 的继承,故③正确。④ 正确,通过对传统文化 的继承,力塑文化旅游 品牌,体现了文化对经 济的反作用。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统编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统编版)

“不变”和“变”
(4)影响(作用)
①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 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传统文 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 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 (4)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伴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也不断 融入新的时代内容,实现自身的发展。
× 易错提示:
(5)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提示: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化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
设 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 的素质 的全面发展
归纳总结: 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文化与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内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
原因
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 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四、主干知识梳理
一、经济新变化 (一)农业
1.耕种制度 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
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2.经济结构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茶树、甘蔗和
棉花)的农户,棉花在内地种植始于宋朝,在 元朝的到大力推广。
传传统统农自具然发经展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农产品 商灌品溉化器趋具势:增北强宋时,龙骨
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作物
①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 经济作物 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

定突破。
②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棉花,元朝大力推广,带动了 棉纺织业 的发展。 ⁠
(3)边疆农业: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农业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部门
表现
制瓷业
①代表:宋朝五大名窑;元朝出现 青花瓷 和釉里红。 ⁠
地方卷
【甲】·26·宋元时期手工业的 发展;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
天津·10·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 天津·3·宋代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 辽宁·5·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 山东·3·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及其表现 湖北·4·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
【乙】·26·宋社会阶层观念的 变化
广东·4·元代经济管理措施; 湖南·5·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浙江·4·北宋的庙会集市 浙江·6·宋代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福建·4·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契约关系与人身自由
边疆 开发
边疆地区的农业有显著进步;
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土地 经营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租佃制盛行
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四、主干知识梳理
一、经济新变化 (二)手工业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的作用?(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和社会》教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和社会》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1〕内涵①从本质上看: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从范围上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③正确: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概念,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2〕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理论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是是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承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展文化消费、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特别提示】〔1〕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界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但是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

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的参与,为人所特有。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相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根本领域。

〔1〕经济是根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开展的作用也不同。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开展道路。

如中国的开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开展那么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8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8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4.“草市”与“夜市”
榷物是宋辽夏金政权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榷场的设立是为了适应各地区的经济需要,也有控制边境贸易、安边绥远的作用。
2.榷场
在古时候,城和市是各自独立的概念,“城”的本义是城墙;“市,买卖之所也”,即市是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宋代以前,城市的政治功能突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甚至出现专门的工商业城市。
矿冶业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市场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边境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货币
需求量剧增,纸币(交子、会子)出现
二、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
1.宋朝时期
门第观念淡化
原因
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表现
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1.复种制
复种制是指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有两年播种三茬,一年播种两茬,一年播种三茬等复种方式。复种制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大大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3)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3)

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 ⑩民族凝聚力和⑪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 因素。 (2)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1)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
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 国家的历史中。
(2)从质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
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 社会的发展。
例1 (2011· 福建文综 )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 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 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及文化与时代的关系等知识。文化 作为一种意识,不能直接创造时代的未来,也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 B说法均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文化来源于实践而非来源于时代的 智慧,D说法错误;C正确揭示了优秀文化的作用,故选C。 [答案] C [点拨] 本题易错选D。未能准确理解“优秀文化来源于时代的智 慧”和“优秀文化是时代的智慧”的区别易错选。
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第一部分:文化与社会主编:贾海琴老师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育”、“历史”、“节日”、“科技”、“习俗”、“音乐”、“舞蹈”、“价值观”、“世界观”等;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全世界各个都有相同或者独立的文化存在,只有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文化的存在;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每一个民族或者区域都存在自己特有的文化,例如:回族人民对“猪”的尊敬和其他民族不同等;二、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与文明含义接近)。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5、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如交换、分配);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跟踪试题:6、【特别关注】(1)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文化。

文化所体现的是人与人(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类文化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等等,这种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

6、【跟踪试题】:(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有()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科学、文学、艺术D.商品交换【解析】:根据上面第5点描述的内容:纯自然、纯经济、纯政治的形式不属于文化现象,B 选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纯政治的东西,所以不属于文化现象;D选项商品交换是一种纯经济的东西,所以不属于文化现象。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2.连线:区分经济、政治、文化现象
3.填表:请将下列信息所反映的相关道理填入相应位置 信息 2013 年秋季学期起,扬州市首套《经典诵读》 向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发放,将对 中学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深圳西沐圆和国际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拟投资 23 亿元,打造《多彩石岩湖最美》的国际创意 文化产业园,促进经济发展 道理 文化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 刻影响 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
辨别区分
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 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 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 文化与经济、政治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主要 是指文化与经济、 政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趋势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 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考纲 展示 文化与 社会 1.从考 查内容 考情 分析 上看 2.从考 查形式 上看 (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社会作用;(3)文化与经济、政 治的关系;(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为: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 政治 的关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考查可以与其 他考点一起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 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 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 作用越来越突出。

【政治课件】文化生活第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PPT

【政治课件】文化生活第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PPT

9、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 新陈代谢的过程,即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而文化 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文化传承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 和发展依靠的重要手段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10、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因而是必须予以继 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因而是不断发展和进 化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因而又必须予以批判和创新。 11、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 动性活动。首先,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 能。其次,教育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再次, 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从《文化生活》的层面,特别注意:北京奥运的精神、文化、 理念;汶川大地震后表现出来的不屈的民族精神;神舟七号 发射成功后的航天精神……
2、必须注意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教学指 导意见,做到“心中有纲”
高考试题遵循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但又不拘泥于考 试说明,这并不意味着超纲命题,而是防止知识点的 简单再现,提倡对《考试说明》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 用和综合运用。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做到以本为 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纲为纲,认真研究 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熟练掌握每个考点的基本要 求。同时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 强制的。处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 是,这种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的,而是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 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可 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为一个人形成的系统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正确的,也包括错误的。 6、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 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 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 了目标和动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作业二十二文化与社会(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作业二十二文化与社会(含解析)

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2021·青岛模拟)2020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入选。

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

由此可见( )①作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④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①错误,作家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②④正确,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

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③不合题意,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与题意无关。

2.(2021·泉州模拟)据报道,某县“春馨”艺术团在某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奔小康”专题文艺演出。

演出贴近百姓生活,倡导文明新风,为群众精神生活增添色彩,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使用文化③文化影响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思想观念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

某县“春馨”艺术团在某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奔小康”专题文艺演出。

演出贴近百姓生活,倡导文明新风,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由此可见,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使用文化,文化影响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思想观念,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排除①;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潜移默化,而不是深远持久,排除④。

3.(2020·桂林模拟)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内容以文字、花鸟、山水、人物为主,将书法、篆刻、绘画集于一体,表现在紫砂壶上,集中了中国文化精粹。

不同题材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与紫砂壶的造型和神韵相统一、融合,才能营造出新的妙趣意境。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21 文化与社会(共61张PPT)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21 文化与社会(共61张PPT)

考点1 │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
考点1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 形式
考点1 │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1.文化的内涵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________ 及其产品。 精神活动 (2)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________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意识形态 等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非意识形态
课时21 │ 高考复习策略
3.本课时的主线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所以复习中 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理解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②结合外来文化的冲击,理解文化与政治 的关系;③结合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文化强省战略的 实施,认识发展文化的必要性;④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关 于文化方面的阐释,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感受文化竞争力。
考点1 │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思想、理论、信念、信仰、 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把文化等同于知识或艺术, 是对文化狭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考点1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
是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经济、政治 现象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 本质 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 上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 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表现在一个国家、 内 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个人的成长中 涵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 范围 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 上 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分
考点2 │ 主干梳理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角 内容 度 文化素养 国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内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____ 文化霸权 世界范围内反对________主义的斗争, 国 际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 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 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 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 ①从科技作用角度看: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素从质劳人动 才者 、如角 提何度 高用看 劳标:动志为者词推素法动质快经越速济来判建越断设重文, 要化发 。与展经教济育的事关业系、培养各种高 ③文从化文与化经生济产相力互角影度响看常:用文到化“产决业定迅”速“崛反起作,用文”化“消基费础更”加“丰重富, 文大化影生响产”力“在促现进代”经等济标的志总词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文化一般性

(共性)

(是什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为什么——如何发展)
所有文化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特性
(怎么看——过去)中华源自化(个性)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怎么办—现在和未来)
考点1 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
特别 提 示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思想、理论、信念、信仰、科学、文 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把文化等同于知识或艺术,是对文化狭义 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考点2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有表现: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 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文 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全面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
通常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视为文化,它是人类整个活动方 式及其成果的总和: 社会的:(制度、风俗习惯)
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 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 艺术的:(文学、音乐、建筑、绘画) 器用的:(生产、生活工具、技术)
(2)狭义的“文化”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 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 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 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我们所讲的“文化”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 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3、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重点)
(1)从文化巧的记文实化质的来特看点,:文三个化“是离一不种开精”神和四现个象“。不是……而是……”
(1)(三2个)从“文离化不开与”人:类文社化会离的不开关人系类来社看会,,文是人化类是社一会种特社有会的;现文象化,离是不开实 践活人动类,是特人有类的实现践象的产,物由;人文所化创离造不开、物为质人载所体特,有要通。过纯物粹质“载自体然体现”出的来。
特别提示: 文化虽然能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 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 观。不能说文化决定经济、政治,或者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
(2)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表现: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 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 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 同步的情况 。
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四3个)从“文不化是…与…人而类是个…体…的”:关文系化来不看是,人文类的化全是部人活的动一及种其产素品养,。而个是人类 全部人精所神具活有动及的其文产化品素;养人,的文是化通素过养对不社是会天生生的活,的而体是验后,天培特养别出是来通的过;文 化的参实与质文不化是物活质动现、象接,受而知是一识种文精化神教现育象而;文逐化步不培是养仅出指来向意的识。形(态不范能畴,而 是包说括自意发识形形态成与!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注意】
1、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本身不是物质力量。
2、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 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 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考点3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重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区别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常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
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标志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有特色。
2、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 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 社会精神力量。
(2)从范围上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
决定
文化
反作用
表现: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