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滴定弱碱滴定曲线
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知识讲解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溶液中未反应的HAc和反应产物Ac-同时存在,组成一 缓 冲体系。
pH pKlg[Ac] [HA]c
例如,当滴定NaOH 19.98mL时,[HAc]决定剩余HAc的体积
V剩H 余 A c2.0 0V 加N 入 aOH
[ H p ] A V H 剩 2 p.H 0 aK 0 c 余 A l1 0 0 .g 1 [ [.H 9 A c9 0 ] ] c 8 A 0 . 4 0 .0 7 3 c . 0 9 2 4 .l0 1 9 g 5 5 ..8 0 0 0 5 0 3 1 1 .0 0 5 2 0 0 1 3 7 0 .5 7 m 0 4 /L ol [A ]c 0 .10 10 .9 90 8 5 .0 0 1 2 0 m/L ol 2.0 0 0 1.9 98
c. Csp≥4×10-4mol/L。
(四) 对弱酸(或弱碱)强化的办法
有机络合剂强化弱酸的滴定 金属离子强化弱酸的滴定 沉淀反应强化弱酸的滴定 氧化还原反应强化弱酸的滴定
例如:NaOH滴定极弱的硼酸(H3BO3)
硼酸在水溶液中发生解离:
H 3 B O 4
H + + H 2 B O 3 - Ka=5.8×10-10
返回
例如:用NaOH滴定H3PO4 由于第二级解离产生的HPO42-是极弱的酸(Ka3= 4.4×10-13), 不能以NaOH简单地实现第三级直接准确滴定,只能按二元 酸被滴定。
如果加入适当过量的CaCl2溶液,可定量发生如下反应:
2 H P O 4 2 - + 3 C a 2 +
C a 3 ( P O 4 ) 2 ↓ + 2 H +
[H]B[B]
酸碱滴定图像的演变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
酸的滴定曲线
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 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 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
解题方法导引
高考热点训练
酸碱中和滴定图象的 演变
核心知识梳理
• 1.图示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pH曲线 • (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
酸为例)
特别提醒 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
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比较
误的是 D
• A.pH=1.2时,
• B.
• C.pH=2.7时,
• D.pH=4.2时,
例题精讲
• 5.常温下将NaOH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 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D
•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 B.曲线N表示pH与
的变化关系
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A点溶液的pH等于1
• B.由图中数据可知,H2A为弱酸 • C.B点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0-6 mol·L-1
• D.C点溶液中[NH4+]>[A2-]>[OH-]>[H+]
例题精讲
• 8.25℃时,将浓度均为0.1 mol·L-1、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 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 mL,Va、V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第七节 酸碱滴定曲线
影响弱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1. 与弱酸的强度有关
当浓度一定时,Ka值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2. 与酸的浓度有关
当Ka一定时,酸的浓度越大,突跃范围也越 大。
1、 Ka对滴定突跃的影响
图5-8 滴定突跃与Ka的关系曲线
2、 c对滴定突跃的影响
图5-9 HAc的浓度对滴定突跃的影响c(NaOH)=c(HAc)
(1)滴定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3)计量点时;
(4)计量点后。
(一) 滴定前(Vb=0)
▪ 此时溶液的pH由cHCl决定,即: [H+] = ca = 0.1000mol·L-1, pH = 1.00
(二)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Va>Vb)
随着滴定剂的加入,溶液中[H+]取决于剩余HCl
pOH=4.30 pH=9.70
NaOH滴定HAc溶液的pH
加入NaOH/mL ▪ 0.00 ▪ 2.00 ▪ 10.00 ▪ 18.00 ▪ 19.80 ▪ 19.98 ▪ 20.00 ▪ 20.02 ▪ 20.20 ▪ 22.00 ▪ 40.00
剩余HAc/mL 20.00 18.00 10.00 2.00 0.20 0.02 0.00
8
共轭碱的碱性越强, 计量点的pH也越大。6
4
2
1.NaOH—HAc滴定 曲线起点的pH值比 NaOH—HCl滴定曲 线高约2个pH单位。 这是因为HAc的强度 较HCl弱的缘故。
pH
5.计量点后为NaAc和NaOH的混合溶液,由于Ac的解离受到过量滴定剂OH-的抑制,故滴定曲线的 变化趋势与NaOH滴定HCl溶液时基本相同。
如甲基橙和甲基红等已不
2.87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曲线全
3)化学计量点
NaOH和HAc定量完全反应,滴定产物为NaAc,Ac1碱性不太弱,则
用最简式计算(P155)
c(OH )/c
K
b
c0
/
c
K
w
c0
/
c
K a
1.001014 0.05 1.8 105
5.3106
pOH 5.27
pH 4.30
3.化学计量点
加入NaOH溶液20.00mL时
c(H )/c c(OH )/c KW 107.00 pH 7.00
4.化学计量点后
加入NaOH溶液20.02mL时
c(OH ) 0.1000mol L-1 20.02mL 20.00mL 5.00105 mol L-1 20.00mL 20.02mL
pH 14.00 5.27 8.73
4)化学计量点后
加入NaOH过量后,溶液的pH由过量的NaOH决定。 加入20.02mL的NaOH后
c(OH 1) (20.02mL 20.00mL) 0.1000mol L1 5.0105 molL1 20.00mL 20.02mL
pOH 4.30 pH 14.00 4.30 9.70
c(H ) 2.001010 mol L-1 pH 9.70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时,体系的pH变化
V(NaOH)/mL HCl被滴定% c(H+)
pH 0.00
0.00
0.00
1.00×10-1 1.00
18.00 19.80
90.00 99.00
5.26×10-3 2.28 5.02×10-4 3.30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
第三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H [OH ] 1.00 10 7 mol/L
pH=7.00
D. 化学计量点后(Vb>Va) 溶液的酸度取决于过量 NaOH 的浓度。例如, 滴入20.02mlNaOH溶液(+0.1%相对误差) 时
20.02 - 20.00 0.1000 5.00 10 5 mol/L OH 20.00 20.02
计量点前后±0.1%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的 变化范围,称为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 此后过量NaOH溶液所引起的pH变化又愈来愈小。
(三)指示剂的选择
显然,最理想的指示剂应该恰好在化学计量 点时变色。但实际上,凡在pH 4.30~9.70范围 内变色的指示剂,都可保证测定有足够的准确 度。因此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可作这一类 型滴定的指示剂。 如 果 反 过 来 改 用 0.1000mol/LHCl 滴 定 0.1000mol/LNaOH, 滴定曲线与图 3-1曲线形状 相同, 但方向相反,见图。指示剂颜色变化: 酚酞(红 无) 甲基橙(黄 橙 )。
滴定的突跃范围, 随滴定剂和被滴定物浓度的 改变而改变,见图3-2。可以看出: 随着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浓度的增大,滴 定的突跃范围也增大。浓度每增大 10 倍, pH突跃范围增加两个单位。
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现以NaOH滴定HAc为例来讨论。设HAc的浓 度为ca(0.1000mol/L), 体积为Va (20.00mL); NaOH的浓度为cb(0.1000mol/L), 滴定时加入 的体积为Vb(mL)。同强碱滴定强酸一样,可分为 以下四个阶段来讨论:
Et
ca,e p
1010-104
100%
=
0.1 2
4 滴定分析法
2I S4O6
2
指示剂:淀粉指示剂,且需在近终点时加入。原因:当溶液 中有大量碘时,易被淀粉表面吸附,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3.置换碘量法(司可巴比妥钠的含量测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凡标准电极电位高于
-还原,定量置换出I
0 I I 2 /2I的电对,其氧化态可用
2,置换出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
[H ] K aca 1.7 10 5 0.1000 1.3 103 (mol/L)
pH=2.88 缓
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组成:HAc+NaAc (Va>Vb)
冲液
[Ac ] pH pK a lg [HAc]
化学计量点时: 溶液组成:NaAc ,(Va=Vb) pH取决Ac-的离解
0 I 2 /2I的电对,其还原
态可用碘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此方法称为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基本反应: I2(s) + 2e 2I-
2.直接碘量法滴定条件:只能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
液中进行。因pH>9,碘分子会发生歧化反应
3I2 +6OH-
5I-+IO- 3+3H2O
3.指示剂:
• 淀粉指示剂→蓝色
Kw 1.0 10 14 [OH ] Kbcb cb 5.00 10 2 5.4 10 6 (mol/L) 5 Ka 1.7 10
-
pH=8.72
化学计量点后: 溶液组成:NaAc+NaOH (Vb>Va)
pOH=4.30 pH=9.70
滴定曲线变化
非水溶液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滴定法 非水溶剂:与不含水的无机溶剂指的是有机溶剂与不 含水的无机溶剂 特点: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改变物质的酸碱性; 扩大酸碱滴定应用范围。
第四章酸碱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一、填空1、滴定曲线是溶液中值随滴定剂的而变化的曲线。
2、在化学计量点前后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
3、滴定突跃范围4、滴定的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浓度有关,浓度越,突跃范围越长,可供选择的指示剂越。
5、强酸滴定强碱时化学计量点PH= ,强碱滴定弱酸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偏性,强酸滴定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偏性。
二、练习1、浓度为0.1 mol/L HAc(Ka=1.8×10-5)溶液的pH是()A、4.87B、3.87C、2.87D、1.872、浓度为0.10 mol/LNH4Cl (Kb=1.8×10-5)溶液的pH是()A、5.13B、4.13C、3.13D、2.13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其PH最高的是()A.NaCLB. NH4CLC. NH4ACD. Na2CO34、用0.1000 mol·L-1HCl滴定0.1000 mol·L-1NaOH时的突跃为9.7~4.3,用0.01000 mol·L-1HCl滴定0.01000mol·L-1NaOH时的突跃范围是()。
A. 9.7~4.3B.8.7~4.3C.9.7~5.3D.8.7~5.35、0.1000mol/L NaOH滴定0.1000mol/L HAC溶液时其PH突跃范围为()A.4.3~9.7B. 5.3~9.7C. 7.7~9.7D. 7.7~8.76、0.1000mol/L HCL滴定0.1000mol/L NH3•H2O溶液时,其PH突跃范围为()A.7.3~8.7B. 7.7~9.7C. 4.3~9.7D. 4.3~6.27、用0.1000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Na2CO3溶液时,第一步中和成NaHCO3时的化学计量点PH为()第二个化学计量点PH为()A.8.31B. 3.9C. 4.3D. 9.78、在分析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应呈现()A.红色B. 黄色C. 无色D. 紫色9、设滴定剂和被测物浓度相近时,测定HAC 0.1mol/L,选用何种滴定剂(),何种指示剂()A.HCLB. NaOHC. H3PO4D. KCLO4E. 甲基橙F. 酚酞G. 甲基黄H. 百里酚酞10、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一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能确定其酸碱性11、当弱酸满足()时,方可准确滴定。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H3PO4是三元酸,水溶液中分三步解离: 用NaOH溶液滴定时,中和反应也分步进行: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当到达第一个化学计量点时,NaH2PO4为两性物质。浓度 c=0.050 mol·L-1,化学计量点pH值为
因此,可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作为指示剂,在其附近有一个较不明 显的pH值突跃。
图4-5 NaOH溶液滴定H3PO4溶液的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多元碱的滴定和多元酸的滴定处理相似,只要将相应计算公式、判 别式中的Ka换成Kb即可。以0.1000 mol·L-1HCl溶液滴定0.1000 mol·L1Na2CO3溶液为例说明。
强碱弱酸盐水解: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4. 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的pH值
化学计量点后,溶液中除存在NaAc外,还有大量的 NaOH,从而抑制了Ac-的水解。由于NaAc的水解程度较小, 溶液的pH值可近似地认为由过量的NaOH决定,其计算方 法与强碱滴定强酸的情况完全相同。
当加入20.02 mL NaOH时,溶液中过量NaOH 0.02 mL,溶液总体积为40.02 mL。与NaOH滴定HCl情况相同, pH=9.70。因此,滴定突跃范围为7.74~9.70。
图4-1 0.1000 mol·L-1NaOH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HCl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二、 强碱滴定弱酸 1. 滴定开始前溶液的pH值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2. 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的pH值
在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这一阶段,溶液中未被中和的 HAc和反应生成的NaAc组成缓冲溶液。
当加入NaOH溶液19.98 mL时,生成NaAc 19.98 mL,剩 余0.02 mL HAc。此时溶液中: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1.滴定曲线的认识与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以所滴入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为纵坐标体现中和滴定过程的曲线图。
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的曲线图,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状变化不大,但中间突跃大(即酸或碱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变化大,出现突变)。
a.分析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离子浓度大小,只要关注水的电离平衡即可,没有其它平衡影响。
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的曲线图,突跃小,较平缓;强酸滴定弱碱的起点低(因弱碱pH相对较小),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因弱酸pH相对较大),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
b.分析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要考虑生成盐的水解平衡,而且还要考虑过量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
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指示剂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变色明显、灵敏,而且要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突跃范围相吻合,这样就能准确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即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
强酸强碱互相滴定曲线图的应用例1.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认识滴定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突跃大,且恰好中和时溶液pH=7,故酚酞、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剂。
识图:滴定前pH=1,c(HCl)=0.1mol·L-1,pH=13,c(NaOH)=0.1mol·L-1。
显然a曲线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b为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唯B正确。
例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酸碱滴定曲线
例如,盐酸与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HCl + H2O
NH3 + H3O+
H3O+ +ClNH4+ + H2O
总式 HCl + NH3
NH4+ + Cl-
酸碱反应实际上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 子的传递反应,其通式为:
酸1 碱2 酸2 碱1
其中酸 1 与碱 1 为共轭酸碱对;酸 2 与碱 2 为共 轭酸碱对。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1概述 §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3酸碱指示剂 §4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滴定终点误差 §6应用与示例
§1 概述
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 : 以质子 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是滴定分析 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应用的对象:一般酸、碱以及能与酸、碱直 接或间接发生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
(二)一元酸碱溶液pH计算
一元酸(HA)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 c(H+) =c (A-) +c (OH-) 设酸浓度为Ca。若HA为强酸,则c(A-)的分布系 数δA- =1, c(A-) = Ca,而c(OH-)=KW/c(H+),代 入质子条件式有:
cH
KW Ca c( H )
Ac
ce ( Ac ) ce ( Ac ) Ka 1 c ( HAc ) cHAc ce ( Ac ) ce ( HAc) 1 e c( H ) K a ce ( Ac )
HAc
ce ( HAc) ce ( HAc) c( HAc) ce ( Ac ) ce ( HAc)
HA A H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和反应的酸碱滴定曲线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和反应的酸碱滴定曲线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而酸碱滴定是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
酸碱滴定曲线是描述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随滴定剂体积变化的曲线图形。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关于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滴定曲线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其中,酸和碱是指具有一定性质和特点的化合物,酸具有酸味、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等特点,碱具有苦味、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等特点。
二、酸碱滴定曲线的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是指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滴定剂的体积变化与溶液pH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形。
通常情况下,酸碱滴定曲线呈S形,可以分为起点、中点和终点三个阶段。
1. 起点阶段:在滴定开始的一瞬间,滴定缸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与酸性溶液相同,溶液pH值较低,处于酸性区。
2. 中点阶段:滴定剂的体积逐渐增加,酸和碱逐渐中和反应。
当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时,滴定缸中的溶液pH接近中性,处于中点阶段。
3. 终点阶段:继续滴定剂的添加,溶液pH值突然发生剧烈变化,这是因为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和酸性溶液的颜色不同,滴定缸中的溶液从酸性区跳跃到碱性区。
三、影响酸碱滴定曲线的因素1. 酸碱溶液的浓度:浓度越高,滴定曲线的斜率越大,曲线起点和终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 酸碱性质:酸碱的性质不同,滴定曲线也会不同。
例如,强酸和弱碱的滴定曲线起点和终点位置较低,而弱酸和强碱的滴定曲线起点和终点位置较高。
3. 滴定剂和指示剂的选择:不同的滴定剂和指示剂对滴定曲线有直接影响。
滴定剂的选择应根据所滴定的酸碱溶液的性质来确定,指示剂的选择应根据所选择的滴定剂的酸碱性质来确定。
四、酸碱滴定曲线的实例分析以硫酸和氢氧化钠滴定的曲线为例进行分析。
硫酸是一种强酸,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为碱性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
开始滴定时,硫酸的酸性使溶液呈酸性,酚酞呈现颜色。
强酸滴定弱碱的滴定曲线
强酸滴定弱碱的滴定曲线
强酸滴定弱碱的滴定曲线通常呈现出一个“突跃”的形态,具体表现为开始时pH值变化缓慢,当弱碱被中和完后,pH值会突然急剧下降。
这是因为在滴定过程中,强酸会逐步中和弱碱,生成盐和水,导致溶液中的OH-浓度逐渐降低,从而使得pH值逐渐下降。
当弱碱被中和完后,溶液中的OH-浓度会急剧下降,导致pH值也会突然急剧下降。
在滴定曲线上,这个突跃点通常被称为“终点”,也就是滴定结束的时刻。
在滴定过程中,需要加入指示剂来指示终点,通常使用酚酞或酚红等弱酸-弱碱指示剂。
当溶液的pH 值接近指示剂的酸碱转变范围时,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指示出终点的到来。
需要注意的是,强酸滴定弱碱的滴定曲线的突跃点位置取决于强酸和弱碱的性质,因此不同的滴定体系会呈现出不同的滴定曲线形态。
酸碱滴定曲线-强酸强碱的滴定PPT课件
0.00 1.0×10-1
1.00
1.0×10-2
2.00
浓1108度..0000减小35..一33××11个00--23数量级12..42,88 突跃范围35..33××前1100后--34 各少23一..4288个pH单位
19.80 5.0×10-4
3.30
5.0×10-5
4.30
19.98 5.0×10-5
2.3
0.120.0019.980.00005 20.0019.98
3.3
4.3 pH=-lg[H+]=-lg0.00005=4.3
7
刚好中和,溶液pH=7.0
9.7 10.7
[OH
]
CNaO
H
0.1
20.02 20.02
20.00 20.00
0.00005
11.7
pOH lg0.00005 4.3
3.0×10-13 12.5 -
5
滴定 %
0 50 90 99 99.9 100
100.1
101 110 200
VNaOH/ mL
0.00 10.00 18.00 19.80 19.98
20
20.02
20.2 22 40
1.计算各点溶液的pH
pH [H+]
1.0×10-1 1 3.3×10-2 1.5 5.3×10-3 2.3 5.0×10-4 3.3 5.0×10-5 4.3 1.0×10-7 7
30
40
V HCl
26
pH
pH
pH
2.曲线形状
14
12
10
14
8
12
10
6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与应用 练习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与应用素养说明: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是近几年热点题型,通过分析建模,让考生形成解题程序,也体现大纲对考生对图形的识别与分析的能力要求。
知识梳理1.图示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pH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比较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特别提醒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
强化训练1、(2020年北京3月份试测题)用一定浓度NaOH溶液滴定某醋酸溶液。
滴定终点附近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分别如下图所示(利用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滴定终点;溶液总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 = c(Na+)B.a→b过程中,n(CH3COO-)不断增大C.c→d溶液导电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c(OH-)和c(Na+)增大D.根据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V2<V3答案 C2.常温下,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同浓度、体积均为20.00 m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用HA 表示酸),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醋酸的曲线是图1B.由图分析可得b>a=20C.D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A-)D.根据E点可计算得K(HA)=[0.050+(10-6-10-8)]×10-810-6-10-8答案 C解析根据图知,图1中A点未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1,由于酸的浓度是0.100 mol·L-1,所以图1中为强酸,即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1,选项A错误;由选项A分析可知图1滴定盐酸且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图2滴定醋酸且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故b=a=20,选项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D点显示中性;c(H+)=c(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a+)=c(A-),选项C正确;E点pH=8,则c(H+)=10-8mol·L-1,c(OH -)=10-6mol·L-1,c(Na+)=0.050 mol·L-1,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A-)=c(Na+)+c(H+)-c(OH-)=0.050 mol·L-1+10-8 mol·L-1-10-6mol·L-1,c(HA)=0.050 mol·L-1-(0.050+10-8-10-6) mol·L-1=(10-6-10-8)mol·L-1,K(HA)=c(H+)·c(A-)c(HA)=10-8×(0.050+10-8-10-6)10-6-10-8,选项D错误。
酸碱滴定法滴定曲线
(一)强酸(碱)滴定
0.1000 mol·L-1 NaOH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HCl
滴定前: [H+] = c(H+) = 0.1000 mol·L-1
sp前:
[H
]
c(H
)
V (H ) c(OH ) V V (H ) V (OH )
1mol·L-1
4.76
12
10.70
10
9.23 9.70
8
8.73 8.70
8.23 7.76
6 HAc
4
2 HCl
0
50
100
0.1mol·L-1 0.01mol·L-1
突跃范围
浓度增大 10倍, 突跃增加 1个pH单 位
浓度越大, 突跃范围越大。
150 T%
8
0.10mol·L-1NaOH滴定0.10mol·L-1 HA(Ka不同)
pH
14
12
10
8
6
4
0.01mol·L-1
2
0.1mol·L-1
1mol·L-1
0
0
50
10.7
9.7 8.7
9.0
PP
7.0
6.2
5.3 4.3
MR 4.4 5.0
3.3
MO4.0 3.1
NaOH
↓
HCl
浓度增 大10倍, 突跃增 加 2个 pH单位.
100
150 200 T/ %
4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HA)
100.0
A-
8.73
20.02
100.1
A-+OH-
酸碱滴定曲线讲解
cr,e (H ) Kac酸(剩余) c盐
cr,e (OH ) Kbcb cr,e(OH-) = b
14 pH 12
碱缓冲 区
化学计量点: 8.73
10 突跃区 8 6 共轭缓冲 HAc
区
4
HCl
2 0
强
突跃
碱
滴
定
弱
酸
滴定突跃:7.75 ~9.70 曲
在弱碱性范围
pH 14
第一突跃大,12
第二突跃不 10
明显
8
6
4
2
0 0
Ka1, Ka2
10-2, 10-9
c1Ka1Ө 10-8, c2Ka2Ө<10-8, Ka1Ө / Ka2Ө 104
50 100 150 200 250 300 滴定百分数%
可准确滴定至HA-,形成一个突跃
③化学计量点pH计算及指示剂的选择
线
0
50 100 150 200
滴定百分数%
2. 指示剂的选择
14 pH 12
10
8
突跃
6
HAc
4
2
滴定突跃:7.75 ~9.70
0
在弱碱性范围
色的强指碱示滴剂0 定。弱5酸0 ,只100可用1滴5弱0定百碱分性数20%0范围变
3.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化学计量点前: 突跃下限(-0.1%)
pH
例:用0.1000 mol∙L-1 NaOH滴定20mL 0.1000 mol∙L-1 H3PO4
H3PO4 H H2PO4 Ka,1 7.6103
H 2PO4
H
HPO
2 4
Ka,2 6.3108
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示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 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 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
强碱与强酸反应 (强酸与强碱反应) 的突跃点 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 (强酸与弱碱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示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 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 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此氨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B. b 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可能存在:c(NH4+)>c(Cl-)>c(OH-)>c(H+) C. c 点时消耗盐酸体积V(HCl)<20.00 mL D. a、d 两点的溶液,水的离子积 Kw(a)>Kw(d)
298 K时,在 20.00 mL 0.1 mol·L-1 C6H5COOH (苯甲酸)溶液中滴加 0.1 mol·L-1 NaOH 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与 pH 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X 为弱酸 B. M 点 c(HX)-c(X-)>c(OH-)-c(H+) C. 将 P 点和 N 点的溶液混合,呈酸性 D. 向 N 点的溶液中通入 HCl 至 pH=7,则 c(Na+)>c(HX) = c(Cl-)>c(X-)
室温下,向 a 点 (pH=a) 的 20.00 mL 1.000 mol·L-1 氨水中滴入 1.000 mol·L-1 盐酸,溶液 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
A. K(HB) 的数量级为 10-4 B. 该中和滴定可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C. V1=10 D. b 点时,NaOH 与 HB 恰好完全反应
高中化学课件【滴定曲线(pH曲线)分析】
1234
解析 石蕊不能用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根 据图示滴定终点的pH,可知第二反应终点应用 酚酞作指示剂,A项错误; X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主要是NaHA,W点到X点 发 生 的 主 要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H2A + OH - ===HA-+H2O,B项正确; 根据电荷守恒,[Na+]+[H+]=[OH-]+[HA-]+2[A2-],因为Y点对应的溶液 中[HA-]=[A2-],所以[Na+]+[H+]=[OH-]+3[A2-],C项错误;
1234
4.298 K时,向20.0 mL 0.10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0.10 mol·L-1 NaOH溶液,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B.W点到X点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A+OH-===HA-+H2O C.Y点对应的溶液中[Na+]+[H+]=[OH-]+2[A2-]
特别提醒 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
专题精练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下,用0.1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 molL-1 HCl溶液和 20.0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图2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滴定分数为100%时,即为滴定过程中反应恰好完全的时刻
C.从滴定曲线可以判断,使用甲基橙作为滴定过程中的指示剂准确性更佳 D.滴定氨水,当滴定分数为150%时,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大小关系
[Cl-]>[H+]>[ NH+ 4 ]>[OH-]
1234
解析 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应为[NH+4 ]+[H+]=[OH-]+ [Cl-],故A错误; 滴定分数为100%时,酸与碱的物质的量相等,即为滴定过 程中反应恰好完全的时刻,故B正确; 从滴定曲线看甲基红变色范围更接近于滴定终点,使用甲 基橙显示偏晚,故C错误; 滴定分数为150%时,即加入盐酸30.00 mL,此时溶质是NH4Cl和HCl,物质的量 之比为2∶1,故[NH+4 ]>[H+],故D错误。
3.5.2 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3.5.2 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1)滴定反应常数在滴定分析中,需引入一个滴定反应常数K t ,如强酸强碱的滴定反应常数Wt K K 11000.14==,滴定反应进行得非常完全。
但对强碱(或强酸)滴定弱酸(或弱碱) 则不然。
如强碱(OH -)滴定弱酸(HB )的滴定反应:HB OH -H2O B -++w a bt K K K OH HB B K ===---1]][[][ 强酸(H +)滴定弱碱(B )的滴定反应:B H ++B H +w b a t K K K H B BH K ===-++1]][[][ 而弱酸(HB )和弱碱(B )互相滴定时:BH +HB +BB -+wba t K K K B HB B BH K ==-+]][[]][[ 可见,由于弱酸K a 和弱碱K b 均小于1,则必有w b a w b w a w K K K K K K K K /)/(//1>>或所以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只有K a 或K b 较大时,滴定反应才进行得较完全,但仍不如强酸强碱相互滴定时那么完全,而弱酸弱碱互相滴定时就更不完全了。
强酸滴定一元弱酸,多用NaOH 滴定HAc 、甲酸HCOOH 、乳酸CH 3CHOHCOOH 和吡啶盐PyH +等有机酸。
(2)强酸滴定一元弱酸的滴定曲线现以0.1000mol/LNaOH 滴定20.00mL 0.1000mol/L HAc 为例,讨论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前:HAc 为弱酸(K a =1.8×10-5)将发生微弱解离。
HAc H2OH 3O +Ac -++或 +HAcH +Ac -L mol C K H a /1035.11000.0108.1][35--+⨯=⨯⨯==pH=2.87可见,由于HAc 的微弱解离,使pH 比同浓度HCl 提高2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溶液中未反应的HAc 和反应产物Ac -同时存在,组成一缓冲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能力要求
熟 练 掌 握 酸 碱 滴 定 液 的 配 制 、 标 定 , 直 接 法 测 定酸碱物质含量的操作技能;熟练对酸碱滴定终 点作出判断,学会排除非水滴定水分的操作技术。
3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这些弱酸和 弱碱与其共轭酸碱对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颜色, 当溶液的pH改变时,酸碱指示剂失去或获得质子后,其 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
式中,KHIn为指示剂的离解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 下为常数。
9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上式可改写为
[In ] [K HIn ] [HIn] [H ]
人的肉眼对颜色分辨有一定限度,当溶液中同时存 在两种不同的颜色时,一般情况下是在两种颜色的物 质浓度相差10倍或者10倍以上时,人眼才能看到其中 浓度较大的那种物质的颜色。
12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
百里酚蓝 甲基黄 甲基橙 溴酚蓝 溴甲酚绿 甲基红 溴百里酚 蓝 中性红 酚红 酚酞 百里酚酞
变色范围 (pH )
1.2~2.8 2.9~4.0 3.1~4.4 3.0~4.6 3.8~5.4 4.4~6.2 6.2~7.6 6.8~8.0 6.7~8.4 8.0~10 9.4~0.6
14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3.指示剂的用量 指示剂用量不宜过多,因为浓 度大时变色不敏锐,加之指示剂本身是弱酸或弱 碱,也要消耗部分滴定液,造成一定误差。
4.滴定程序 由浅色转为深色易被人眼辩认,因 此,指示剂变色最好由浅色变到深色。
15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三、混合指示剂 在某些酸碱滴定中,pH突跃范围很窄,使用一般指示
1
◆知识要求
1.掌握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一元弱酸(碱)滴定和非水溶液的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熟 练掌握酸碱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和直接滴定法的应用。
2.熟悉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常用酸碱指示剂的性 质和多元酸(碱)的滴定条件及指示剂的选择。理解返滴定法 和测定混合碱含量的原理,熟悉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有机酸的 碱金属盐和有机酸的氢卤酸盐的应用。
用量/(滴 /10ml溶液)
1~2 1 1 1 1 1 1 1 1 1~3 1~2
13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二、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温度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KHIn有关,KHIn与
温度有关,温度的改变,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也随 之改变。因此滴定应在室温下进行。 2.溶剂 指示剂在不同溶剂中pKHIn不同,故变色 范围不同。
剂不能准确判断终点,此时应改用混合指示剂。混合 指示剂具有变色范围窄,变色敏锐的特点。混合指示 剂有两种方法配制,一种是在某种指示剂中加入一种 惰性染料。另一种配制方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 示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6
第二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第二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是通过酸碱指示
4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例如,酚酞指示剂为有机弱酸,在水溶液中有下列离 解平衡:
HIn
酸式 ( 无色 )
H+ + In-
碱式 (红色)
5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课堂互动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的pH有关。是 否溶液pH稍有变化或任意改变,都能引 起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呢?
6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课堂演示实践 请一位同学在装有HCl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1滴酚 酞指示剂显无色,再向该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数 滴,溶液颜色显红色,再继续滴加NaOH溶液观察 溶液的颜色变化,以此说明酚酞指示剂颜色变化与 溶液pH的关系。
10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理论变色点 pH = pKHIn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pH = pKHIn±1
11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在一定温度下不同指示剂的pKHIn不同,所以各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也不同。根据理论推算,其为 两个pH单位。但实验测得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并不都是两个pH单位,而是略有上下,这是由 于人的眼睛对各种颜色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加上 两种颜色相互掩盖,所以实际变色范围与理论值 存在有一定差别。
7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从实践可知,并不是溶液pH稍有变化或任意改 变,都能引起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因此,必须了 解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溶液pH变化之间的数量关 系。现以弱酸型指示剂为例讨论酸碱指示剂变色 的pH范围。
8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例如:
HIn
H+ + In
K HIn
[H ][In
HIn
表4-1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颜色
酸色 碱色
红黄 红黄 红黄 黄紫 黄蓝 红黄 In 浓 度
1.65 0.1%的20%乙醇溶液 3.25 0.1%的90%乙醇溶液 3.45 0.05%的水溶液 4.10 0.1%的+20%乙醇溶液或其钠盐的水溶液 4.90 0.1%的乙醇溶液 5.10 0.1%的60%乙醇溶液或其钠盐的水溶液 7.30 0.1%的20%乙醇溶液或其钠盐的水溶液 7.40 0.1%的60%乙醇溶液 8.00 0.1%的60%乙醇溶液或其钠盐的水溶液 9.10 0.5%的90%乙醇溶液 10.0 0.1%的90%乙醇溶液
剂的颜色变化指示的,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又决定 于溶液的pH。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就必 须了解滴定过程中尤其是在计量点附近内溶液的 pH变化情况,为此引入酸碱滴定曲线。
17
第二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一、一元酸(碱)的滴定 (一)强酸与强碱的滴定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各种 不同类型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及滴定条件,非水溶 液酸碱滴定法的特点及条件等有关知识,理解酸碱 滴定法的特点及规律,达到学会正确选择溶剂、指 示剂及其滴定方式的目的。通过学习“滴定突跃” ,培养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辨证唯物主义科学 观,加深对“准确量”概念的认识,为学习后续各 种滴定分析方法和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分离检测技 术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