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刺客列传中的文言文翻译
吾闻古之刺客,皆能以一敌百,义薄云天。
然刺客之行,非同寻常,非敢轻言。
今偶得数人,特记之,以飨后人。
一、荆轲刺秦王荆轲,卫人也。
始事太子丹,后奉命刺秦王。
丹以轲之勇猛,托以天下。
轲受命,遂行。
秦王闻之,大怒,命武士追捕。
轲疾走,遇秦兵,遂杀数人。
转战至易水,秦兵围之。
轲谓其友秦舞阳曰:“吾闻勇士之死,如归故乡。
今日吾将死于此地,愿舞阳与我同死。
”舞阳许之。
轲遂杀秦兵,跃马而去。
秦王大惊,急召武士,欲夺轲。
轲回身,射杀秦王。
秦王死,轲亦死。
后世传为佳话。
二、聂政刺韩傀聂政,赵人也。
事韩傀,傀为相国。
傀恶政,欲杀之。
政知之,遂逃。
后遇刺客,刺客曰:“吾闻君之才,欲助君刺傀。
”政曰:“傀相国也,吾刺之,必败。
”刺客曰:“吾愿与君同死,以成大事。
”政许之。
二人遂入韩,刺傀。
傀死,政亦死。
韩人哀之,立庙祭祀。
三、专诸刺王僚专诸,吴人也。
事吴王僚,僚为吴王。
僚恶专诸,欲杀之。
专诸知之,遂逃。
后遇刺客,刺客曰:“吾闻君之勇,欲助君刺僚。
”专诸许之。
二人遂入吴,刺僚。
僚死,专诸亦死。
吴人哀之,立庙祭祀。
四、豫让刺赵襄子豫让,赵人也。
事赵襄子,襄子为赵王。
襄子恶让,欲杀之。
让知之,遂逃。
后遇刺客,刺客曰:“吾闻君之节,欲助君刺襄子。
”让许之。
二人遂入赵,刺襄子。
襄子死,让亦死。
赵人哀之,立庙祭祀。
五、曹沫刺齐桓公曹沫,鲁人也。
事鲁庄公,庄公为鲁王。
庄公与齐桓公会盟,桓公背盟。
曹沫知之,遂刺桓公。
桓公大惊,遂与鲁和。
曹沫刺桓公,鲁国得利。
鲁人哀之,立庙祭祀。
此五人,皆刺客之杰。
其行侠仗义,不畏强权,勇往直前,义薄云天。
虽死犹生,永载史册。
后世之人,当以他们为楷模,奋发向前,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翻译:我听说古代的刺客,都能以一敌百,义薄云天。
然而刺客的行为,非同寻常,不敢轻易谈论。
如今偶然得到数人,特此记载,以供后人欣赏。
一、荆轲刺秦王荆轲,卫国人。
起初侍奉太子丹,后来奉命刺杀秦王。
太子丹认为荆轲勇猛,托付他天下重任。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刺客列传》知识点整理一、课内知识点整理1.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看)2.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不友好)3.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被欺凌)4. 愿太傅更.虑之(更加,可译为认真)5.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两次、眼泪)6.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如果,退回)7.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8.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但是)9.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及,赶上)10.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拜访)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辞别)12.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顺序)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突然,常态)1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成功)15.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排列)16. 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派,使者)17. 图穷.而匕首见(尽)18.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19. 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那,知晓音乐,好,不好)20.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擅长)21.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详细,像)22.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违背)23. 彼乃以我为非人..也(不是同类人)24. 稍.蚕食诸侯(逐渐,慢慢)25.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担心)26.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同“媾”,媾和)27.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28.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无能的)29.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悬赏)30.皆白衣冠..以送之(穿衣,戴冠)31.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牵,拉;断)32.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逃跑)33.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到)。
文言文翻译刺客列传
古之刺客,义薄云天,勇冠三军。
夫刺客者,非为一己之私,乃为国家、为民族、为正义而献身者也。
故刺客列传,录其事迹,以传后世。
一、专诸刺王僚楚人专诸,勇冠群英。
王僚,吴国君也,暴虐无道。
专诸闻之,心忧国难,遂决心刺杀王僚。
一日,王僚设宴,专诸藏匕首于鱼腹中,宴间趁机刺杀王僚。
王僚虽死,专诸亦被杀。
吴人感其忠义,葬之于墓,后世传为佳话。
二、要离刺庆忌吴人要离,亦勇猛之辈。
庆忌,吴国叛臣,阴谋篡位。
要离得知其事,遂投奔庆忌,成为其亲信。
后趁庆忌不备,要离刺杀庆忌,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
要离亦因刺杀庆忌而丧命,吴人感其忠勇,尊其为“刺庆忌”之神。
三、豫让刺赵襄子赵襄子,赵国之君,暴虐无道。
豫让,赵国勇士,曾为赵襄子驾车。
后因赵襄子疑其背叛,豫让被迫逃亡。
豫让遂立志刺杀赵襄子,为知己报仇。
一日,赵襄子出行,豫让化装成盲人,趁机刺杀赵襄子。
赵襄子虽伤,但豫让亦被杀。
赵人感其忠义,葬之于墓,后世传为佳话。
四、聂政刺韩傀韩傀,韩国叛臣,阴谋篡位。
聂政,韩国勇士,曾为韩傀效力。
后因韩傀背叛国家,聂政遂立志刺杀韩傀。
一日,韩傀设宴,聂政趁机刺杀韩傀。
韩傀虽死,聂政亦被杀。
韩人感其忠勇,葬之于墓,后世传为佳话。
五、荆轲刺秦王荆轲,燕国勇士,曾为燕太子丹效力。
秦王政欲吞并六国,燕太子丹遂派荆轲刺杀秦王。
荆轲携燕丹之头,行刺秦王。
秦王政虽险些丧命,但荆轲亦被杀。
燕人感其忠义,葬之于墓,后世传为佳话。
刺客列传,录刺客之英勇事迹,传颂千古。
夫刺客者,虽死犹荣,其精神永存于世。
吾辈当以刺客为榜样,奋发向前,为国家、为民族、为正义而奋斗!。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整理: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2.嘿.而逃去“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4.旷日弥久,心惛.然“惛”通“昏”,糊涂5.其意不厌.“厌”通“咽”满足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合纵策政7.使悉反.诸侯侵地“反”通“返”8.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9.右手揕其匈.“匈”通“胸”10.樊於期偏袒扼捥.“捥”同“腕”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腐”同“拊”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通“预”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柙”同“匣”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7.卒.起不意“卒”通“猝”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通“掷”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溢”同“镒”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通“佣”21.举筑朴.高皇帝“朴”通“扑”二、一词多义1.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以其求思之深(深刻)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2.假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3.遗厚遗秦王宠臣(wei 赠送)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4.教乃今得闻教(指教)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5.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6.私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8.图请入图之(谋划)图穷而匕首见(地图)不图子自归(料到)9.解可以解燕国之患(解除)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缓解宽释)胡虏益解(同懈,松懈)10.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震,害怕,恐惧)祸必不振已(挽救)威振四海(同震,震动)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同赈赈济)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11. 擅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一、介绍《刺客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它以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刺客为主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但是,伴随着它的受欢迎程度,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文言现象。
二、文言现象1. 名字在《刺客列传》中,人物的名字都非常独特,如“荆轲”、“赵盾”、“范雎”等。
这些名字有的是直接或稍有改动地采用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姓名,例如“荆轲”就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有的则是虚构的。
这些名字不仅有着独特的拼写方式,更有着极具韵味的音韵组合,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更深入地融入故事中。
2. 语言特点《刺客列传》采用的是典型的文言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同时也带有一些古风、古词汇等的语言特点。
例如,“以心诚可以致神明”、“飞鸿踏雪泥而不滓,雪虎跨月峰以群攫”,这些文言文中多用典故充斥,以排比、夸张为特色,富有诗意,但对于一些普通读者来说并不易于理解。
3. 段落风格《刺客列传》中的段落风格较为严谨,采用较开放的层次结构,上下关系清晰,长度适中,注重连贯性,少用过渡句,而是通过上下文递进的方式使得故事更生动,情节更紧凑。
三、文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刺客列传》的文言现象背后是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出当时的价值观以及文艺审美的不同。
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有着特殊的追求和鉴赏,讲究美学韵味和华丽的表达。
同时,也非常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人物之间的语言和行为来突显其性格特点。
此外,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也反应在文言现象中。
四、文言现象不仅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更是文化历史的重要体现。
《刺客列传》的文言现象在艺术、文化和历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体现了一种语言、文化、历史,更是一种情感体验,在今天仍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刺客列传》 文言现象梳理
乘犊车,从吏卒
坐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自京师乘风雪 冒着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四马为一乘
乘
乘鄂渚而反顾兮 登上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四
先用四张熟牛皮,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
诚
1.帝感其诚 诚心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 果真 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实在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个人的 偏爱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 私见张良 私下 私 4.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意 私利 5.项王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卒同“猝” 10.卒起不意 擿 同“掷” 11.乃引匕首以擿秦 溢同“镒” 12.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13.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庸同“佣”
14.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摄同“慑” 15.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购同“媾” 捥同“腕” 16.偏袒扼捥而进曰 17.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腐同“拊”
(三)意动用法
1.太子丹迟之 2.群臣怪之 3.太子丹患之 (四)使动用法 1、认为……迟疑 2、觉得……奇怪 3、以……为患
1、使……住下来 1.太子丹受而舍之 2、使……臣服 2.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
四、古今异义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提心吊胆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 眼睛震慑了他,他害怕了。”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那樊将军在天下各地找不到容身之处,投靠 到我这里来,我到底不能因为迫于强秦的威胁 而抛弃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把他安置到 匈奴去,这本是我需人做事的时候呀。
• 6、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则:如果。因:趁机。 • 7、唯荆卿留意焉。 唯:希望。 • 8、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虽:即使。 • 9、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没有。 • 10、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以:因为。
七十列传刺客列传文言知识
七十列传刺客列传文言知识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结交,亲附)3、孔子曰:“吾与点也”。
(《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招致)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
(《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
(《魏公子列传》)(责备)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
(《魏公子列传》)(遗憾)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陷入困境)12、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礼物)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刺客列传》)(礼物)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15、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归附)(遗憾)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购:悬赏捉拿】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刺客列传》)(助长,帮助)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吾闻之,刺客之流,自古有之。
其人皆智勇双全,以一敌百,死而无悔。
或为义而死,或为利而亡。
今试述其事,以飨后人。
一、荆轲刺秦王荆轲,燕人也。
燕太子丹欲刺秦王,以报前仇。
乃令轲往,曰:“秦王无道,天下共愤。
今吾以匕首刺之,以雪我国耻。
”轲应诺,遂辞行。
轲至秦,见秦王,献上燕国地图。
秦王展图,见燕国土地尽归秦,大喜。
轲趁机拔匕首,掷秦王。
秦王惊起,挥剑击之。
轲身中数剑,犹不屈。
秦王命左右侍卫擒之。
轲大骂:“吾为国家而死,有何惧哉!”遂被杀。
二、专诸刺王僚专诸,吴人也。
吴王僚欲吞并越国,专诸愿为刺客。
僚曰:“越王勾践,勇猛异常,非尔所能敌。
”专诸曰:“吾闻越王勾践,日夜思报吴仇,吾愿往刺之。
”僚许之。
专诸遂入越国,与越王勾践相见。
勾践设宴款待,专诸趁机刺杀僚。
僚中箭倒地,专诸亦被杀。
越王勾践即位,为报吴仇,灭吴国。
三、聂政刺韩傀聂政,齐人也。
韩傀欲吞并赵国,聂政愿为刺客。
政曰:“吾闻韩傀残暴,民不聊生,吾愿往刺之。
”韩傀许之。
政遂入韩国,与韩傀相见。
傀设宴款待,政趁机刺杀傀。
傀中箭倒地,政亦被杀。
韩傀死后,韩国大乱,赵国乘机吞并韩国。
四、张良刺秦张良,韩国人也。
秦灭韩国,良愿为刺客,刺杀秦王。
良曰:“吾闻秦王暴虐,民不聊生,吾愿往刺之。
”秦王许之。
良遂入秦,与秦王相见。
王设宴款待,良趁机刺杀秦王。
王中箭倒地,良亦被杀。
秦王死后,秦朝大乱,刘邦乘机灭秦。
五、朱亥刺晋文公朱亥,魏人也。
晋文公欲吞并魏国,亥愿为刺客。
亥曰:“吾闻晋文公残暴,民不聊生,吾愿往刺之。
”文公许之。
亥遂入晋国,与文公相见。
公设宴款待,亥趁机刺杀文公。
公中箭倒地,亥亦被杀。
文公死后,晋国大乱,魏国乘机吞并晋国。
以上五事,皆刺客列传也。
刺客之勇,令人敬佩。
然刺客之行,亦令人深思。
吾辈当以刺客之精神,为国家、民族、正义而奋斗,不负先贤之遗志。
翻译:我听说,刺客这一类人,自古以来就有。
他们都是智勇双全,能够以一敌百,死而无悔。
有的为了正义而牺牲,有的为了利益而丧命。
刺客列传 知识点总结
刺客列传知识点总结本书共分为17篇散文,每篇以刺客为主题,侧重描述了腐败和黑暗的旧社会,倾诉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愤慨与忧愁,同时也凸显了刺客忧愤的主题。
下面为你整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刺客的“出场”刺客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形象,他们以复仇、正义、秩序为出发点,通过个人行动来改变社会现实。
鲁迅在《刺客列传》中挖掘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刺客形象,以及他对他们的描述和解读。
以此勾勒出一个个曾经或真实或虚构的刺客形象,从而表现出了革命者的矛盾心理和斗争历程。
二、革命者的心情在鲁迅笔下,刺客形象往往是以强烈的心情写成的。
鲁迅借助刺客列传,表现了那个时代,以及革命者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
这些刺客都有着一腔热血,都渴望改变时局,却又被现实所迫,或是面临着无法逾越的困难。
他们的内心忧虑、愤怒与无奈,成为了《刺客列传》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
三、社会和时代的反映《刺客列传》一书,真实展现了鲁迅对那个时代的一些反感和不满。
通过刺客这一形象,他描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丑恶现象,塑造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孔。
这也正是鲁迅作品的一个特点,以社会现实为切入点,通过个体形象展现社会和时代的纷繁复杂。
四、对未来的期望在鲁迅笔下,刺客形象几乎都被描绘成了具有强烈正义感和改革愿望的人物。
他们所抱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了他们行动的动力。
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鲁迅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和向往。
尽管在《刺客列传》中,刺客形象往往是以悲情收场,却也透露出了鲁迅对未来社会的一些期望与愿景。
总之,《刺客列传》一书,通过对刺客这一特殊形象的塑造和描写,充分展现了鲁迅在思想和文学艺术上的高超才华,同时也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和问题做出了深刻而真挚的探究。
这部作品,对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以及内心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刺客列传文言文整理(教师版)
《刺客列传》文言词句整理班级姓名1.盖聂怒而目.之目:瞪眼逼视。
2.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曩者:刚才。
称:相宜,合适。
3.使使往之主人..主人:房东。
4.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固:必定。
摄:通“慑”。
威慑,震慑。
5.争道.道:技艺,方法。
6.荆轲嘿.而逃去嘿:通“默”。
7.荆轲虽游.于酒人乎游:交往,来往。
8.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处士:有才有德不愿为官的隐居者。
9.居顷..之居:停。
顷:不久。
10.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遇:对待。
11.稍蚕食...诸侯稍:逐渐,一点一点地。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地逐渐侵吞。
12.擅.巴、汉之铙擅:拥有,据有。
13.民众而士厉..士厉:士兵训练有素。
14.欲批.其逆鳞哉批:触动,触犯。
15.居有间..有间:片刻,有一会儿。
16.太子丹受而舍.之舍:使……住下来。
17.足为寒心..寒心:提心吊胆。
18.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委:抛给,抛弃。
蹊:小路。
19.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消除……借口。
20.北购.于单于购:通“媾”,媾和,讲和。
21.太傅之计,旷.日弥..久旷日:空耗时日。
弥:延长。
22.心惛.然惛:糊涂。
23.且非独..于此也非独:不仅仅。
24.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固:本来。
卒:完结。
25.连结一人之后交..后交:新交,晚交。
26.乃造.焉造:拜访。
2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却:后退。
行:走路。
28.跪而蔽席..蔽席:拂拭座位让坐。
蔽,拂拭,掸。
29.即起,趋.出趋:小步快走,以示礼敬。
30.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形:身体。
逮:及。
31.愿足下急过..太子急:赶忙。
过:拜访。
32.致.光之言致:表达。
33.太子再.拜而跪再:两次。
34.太子避席顿首..曰顿首:叩头。
35.臣.海内之王者臣:使……臣服,称臣。
36.其意不厌.厌:满足。
又写作“餍”。
37.尽纳.其地纳:占领。
38.北临.赵临:迫近。
39.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距:到达。
19王士博《刺客列传》
(1)微太子言,臣原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四、文本探究
“易水诀别”和“廷刺秦王”,是《史记》中脍炙人口的精彩场面,试分析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50字左右)
课题பைடு நூலகம்
《刺客列传》第二课时
编制人
王士博
审核人
孙湘东
学习目标
目标与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1.积累10-18段文言基础知识,掌握“顾、被、以、之”等。
一
四
三
2.了解荆轲刺秦的过程,重点鉴赏“易水送别”和“廷刺秦王”两个场面的描写。
二
五
使用说明
完成预习内容,将疑点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预习学案
学生纠错
教师点拨
学案内容
(5)鲍叔不以我为不肖:(6)尝与鲍叔贾:
(7)吾尝三战三走:(8)召忽死之:
高二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使用时间2014年____1月______日编号21
2.特殊句式(1)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2)为之奈何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4)何太子之遣?
(5)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也,皆白衣冠以送之(请翻译)
(二)第四部分(14-18)
1.重点词语
(1)持千金之资币物(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3)比诸侯之列(4)愿大王少假借之(6)秦王发图
(7)群臣皆愕,卒起不意(8)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
刺客列传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2.嘿.而逃去"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4.旷日弥久,心惛.然"惛"通"昏",糊涂5.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六国联合抗秦6.使悉反.诸侯侵地"反"通"返" 返还7.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8.右手揕其匈."匈"通"胸" 9. 樊於期偏袒扼捥."捥"同"腕"10.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通"预"预先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诀别12.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4.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14.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通"掷" 投掷 15.举筑朴.秦皇帝 "朴"通"扑" 击16.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通"佣"被雇佣的人二、重点实词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与,到.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4.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6.乃造.焉.造:拜访.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蔽:拂拭.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夺取,侵占.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与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见:同"现".20.自知事不就..就:完成,达到.21.群臣与当坐.者各有差.坐:治罪,办罪.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诣:到……去.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24.右手揕.其匈.揕:直刺.25.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26.比.诸侯之列.比:排比,对照.27.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28.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举:全部,所有.文言虚词1、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虽:虽然.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之:音节助词,无义.3、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虽然:即使这样.5、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则:如果.因:趁机.6、唯荆卿留意焉. 唯:希望.7、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虽:即使.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没有.9、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以:因为.10、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趁机.三、古今异义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古义:提心吊胆;今义:因失望而痛心.〕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古义:困窘,走投无路;今义:贫穷困难.〕3.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古义:行走/作为;今义: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象.〕6.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7.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古义:主人;今义:岳父.〕8.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古义:放在心上;今义:注意,小心.〕9.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10.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古义:消除借口;今义:为防止泄密而害死知情者〕四、词类活用1.盖聂怒而目.之〔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瞪〕2.日.与狗屠与高渐离饮于燕市〔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天天〕3.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 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 >4.太子丹受而舍.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住下来〕5.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南〕6.臣.海内之王者〔名词用作动词,使……臣服〕7.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名词用作状语,向南,向北〕8.舍.上舍〔名词用作动词,使……住〕9.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名词用作状语,向北〕10.於期乃前.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11.荆轲和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12.发尽上.指冠〔名词用作状语,向上〕13.函.封〔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14.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闻〕15.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怪〕1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迟〕17.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服,戴白帽子〕18.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精兵东.保于辽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19.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20.使击筑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21.宋子传客.之〔名词用作动词,用客礼招待〕22.稍益近.之〔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23.天雨.粟〔名词用作动词,下雨,落下,降下〕24.膝.行流涕〔名词用作状语,用膝盖〕25.箕.踞以骂曰〔名词用作状语,像簸箕一样〕26.彼秦大将擅长于外而内.有乱〔名词用作状语,在国内〕27.太子日.造门下〔名词用作状语,天天〕28.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29. 秦王闻之,乃朝服..,设九宾〔名词用作动词,穿上朝服〕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2、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3、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4、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5、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7、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省略句1、窥〔之〕以重利2、然后〔荆轲〕许诺3、取之〔以〕百金4、从者以〔之〕告其主5、举坐客皆惊,下与〔之〕抗礼,以〔之〕为上客6、今闻〔秦〕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7、欲与<之>俱<往>8、待吾客与〔之〕俱〔往〕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治行10、见燕使者〔于〕咸阳宫11、使〔之〕得毕使于前12、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13、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4、闻于秦始皇状语后置句1、荆轲游于邯郸2、日与狗屠与高渐离饮于燕市3、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4、愿足下过太子于宫5、匿作于宋之6、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7、窥以重利8、常痛于骨髓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8、嘉王先言于秦王9、燕王拜送于庭10、使得毕使于前1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定语后置句1、太子与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主谓倒装句1、甚矣吾不知人也!翻译1,,不敢留.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2、丹之私计,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我个人的看法,以为如果能物色到天下的勇士,出使到秦国去,用重利去诱惑他,秦王贪心,在那情形下,必定可以达到劫持他的目的.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3.〔我〕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和没入官府为奴.5,,.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口,那么将军的仇可以报了,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洗刷了.6,太子与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7、愿举国为内臣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排列在诸侯的行列中,象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赋税.8,而秦舞阳奉地图柙.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着地图的匣子,按照顺序上前.9."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舞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头笑话秦舞阳,上前谢罪说:"他是北方蛮夷粗俗之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振恐,希望大王宽恕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10,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11、群臣皆愕大臣们都惊慌失措,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失去了常态.12,非有诏召不得上.众多侍卫拿着武器都按照规定站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殿.13,不中.荆轲受伤以后,就举起他的匕首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14,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15也,这叫作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16,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何况象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发泄〔对燕国〕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17,,,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白,都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愿,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刺客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刺客列传文言知识整理1.___嘿而逃去嘿同默。
改写:___突然逃走,默默无言。
2.诸侯服秦,___从从同纵。
改写:各国臣服于秦朝,没有人敢联合起来反抗。
3.___必说见臣说同悦,高兴。
改写:___必须和臣子谈话,才会感到愉悦和高兴。
4.右手揕其匈匈同胸,胸膛。
改写:他用右手刺向对方的胸膛。
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诀别。
改写:太子一直拖延,最终决定辞别。
6.___振怖振同震,惊慌。
改写:燕王非常害怕,浑身发抖。
7.___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庭。
改写:___在朝庭上恭敬地送交了一封书信。
8.而___奉地图柙奉同捧,捧着。
改写:___拿着地图柜子,捧在手中。
9.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出现。
改写:情势到了极致,匕首出现在了视野中。
10.卒起不意卒同猝,突然。
改写:他突然起身,出乎意料。
11.乃引匕首以擿秦擿同掷,投掷。
改写:他用匕首刺向秦国的使者,然后将匕首扔了出去。
12.赐___且黄金二百溢溢同镒,古代的计量单位。
改写:赐予___且二百两黄金,镒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13.___变名姓为人庸保庸同佣,被雇佣的人。
改写:___改变了名字和姓氏,成为了一名佣人。
14.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
改写:他离开了这里,但是以前曾经让人感到害怕和威慑。
15.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购同媾,媾和,讲和。
改写:北方与单于讲和之后,才能有所图谋。
16.___偏袒扼捥而进曰捥同腕,手腕。
改写:___偏袒一侧,用手腕掐住对方的脖子,说道“用手腕掐”。
17.举筑___不中___,击。
改写:举起朴实的武器,攻击___,打中了他。
高二语文《刺客列传》整理
高二语文《刺客列传》整理掌握重点字词。
祸必不振矣,振:救,挽救;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委:放置;蹊:小路;乃造焉,造:拜访;即起,趋出,趋:小步快走。
以示礼敬;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蔽:拂拭,掸;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节侠:品节高尚的义侠;其意不厌,厌:满足;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距:抵,到达;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计:估计;窥以重利,窥:示,引诱;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太牢:指贵重美食;三、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以其间诸侯得合从“从”同“纵”;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2、古今异义足为寒心,寒心:今义,因失望而痛心;古义,提心吊胆;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杀死知道内情的人,古义,消除……借口;却行为导,行为:今义,动作,是一个词,古义,两个词,走,为他引路;膝行流涕,涕:今义,鼻涕,古义,眼泪;词类活用太子丹受而舍之,舍:使动用法,使……住下来;臣海内之王者,臣:使动用法,使……臣服,称臣;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将:名词用作动词,率领;太子日造门下,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进军北略地至燕南界,北:名词作状语,向北;一词多义因因遂自刎而死连词,于是;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介词,通过;我欲因之梦吴越介词,根据;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介词,乘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介词,因为;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名词,机会;四、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7—10节内容:接受於期——引见田光——引见荆轲——田光自杀——太子委命——秦国破赵——燕国危难五、问题探讨本文在正面刻画荆轲形象的同时,也颇为生动地描写了田光、樊於期、高渐离,以及鞠武、太子丹乃至秦舞阳的形象。
说说这些人物对荆轲形象的刻画所起到的作用。
讨论后明确:田光之节侠,樊於期之刚烈,高渐离之坚毅,是对荆轲沉勇刚毅性格的不同角度烘托;而鞠武的谋而懦,秦舞阳的暴而怯,则是对荆轲性格的反衬。
[史记刺客列传]《史记·刺客列传》解析
[史记刺客列传]《史记·刺客列传》解析篇一: 《史记·刺客列传》解析《史记·刺客列传》解析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馀祭。
馀祭死,传夷眜。
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1)班刺客列传一、通假字整理: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2.嘿.而逃去“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4.旷日弥久,心惛.然“惛”通“昏”,糊涂5.其意不厌.“厌”通“咽”满足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合纵策政7.使悉反.诸侯侵地“反”通“返”8.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9.右手揕其匈.“匈”通“胸”10.樊於期偏袒扼捥.“捥”同“腕”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腐”同“拊”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通“预”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柙”同“匣”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7.卒.起不意“卒”通“猝”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通“掷”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溢”同“镒”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通“佣”21.举筑朴.高皇帝“朴”通“扑”二、一词多义1.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以其求思之深(深刻)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2.假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3.遗厚遗秦王宠臣(wei 赠送)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4.教乃今得闻教(指教)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5.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6.私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8.图请入图之(谋划)图穷而匕首见(地图)不图子自归(料到)9.解可以解燕国之患(解除)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缓解宽释)胡虏益解(同懈,松懈)10.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震,害怕,恐惧)祸必不振已(挽救)威振四海(同震,震动)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同赈赈济)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11. 擅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及,到。
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4.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6.乃造.焉。
造:拜访。
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
跪:两膝着地。
蔽:拂拭。
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1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
谢:谢罪。
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穷:尽。
见:同“现”。
19.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20.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达到。
21.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坐:治罪,办罪。
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诣:到……去。
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1.略:侵占。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深:残酷,刻毒。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把:握。
臣左手把其袖4.揕:直刺。
右手揕其匈。
5.顾:①只是。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6.比:排比,对照。
比诸侯之列。
7.假借: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
8.坐:①治罪,办罪。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②同:“座”。
一坐称善。
9.就:完成,达到。
轲自知事不就。
10.遇:对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1.报:①报复。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②告知。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12.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13.诣:到……去。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14.举:全部,所有。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3、知其非庸人也4、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5、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6、此国之大事也7、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0、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二、省略句1、窥(之)以重利2、然后(荆轲)许诺3、取之(以)百金4、从者以其主5、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6、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8、欲与(之)俱(往)9、待吾客与(之)俱(往)10、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治行11、见燕使者(于)咸阳宫12、使(之)得毕使于前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三、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四、状语后置句1、荆轲游于邯郸2、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3、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4、愿足下过太子于宫5、匿作于宋之6、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7、常痛于骨髓8、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9、嘉王先言于秦王10、燕王拜送于庭11、使得毕使于前1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五、定语后置句1、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六、宾语前置句1、何太子之遣?2、窥以重利。
七、主谓倒装句1、甚矣吾不知人也!四、词类活用1.盖聂怒而目.之(名词用作动词,瞪眼逼视)2.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天天)3.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 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 )4.太子丹受而舍.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住下来)5.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南)6.臣.海内之王者(名词用作动词,使……臣服)7.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名词用作状语,向南,向北)8.舍.上舍(名词用作动词,使……住)9.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名词用作状语,向北)10.於期乃前.曰(名词用作动词,上前)11.荆轲和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12.发尽上.指冠(名词用作状语,向上)13.函.封(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14.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闻)15.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怪)1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迟)17.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服,带白帽子)18.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精兵东.保于辽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19.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0.使击筑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21.宋子传客.之(名词用作动词,用客礼招待)22.稍益近.之(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23.天雨.粟(名词用作动词,下雨,落下,降下)24.其先.乃齐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先人)25.膝.行流涕(名词用作状语,用膝盖)26.箕.踞以骂曰(名词用作状语,像簸箕一样)27.彼秦大将擅长于外而内.有乱(名词用作状语,在国内)28.太子日.造门下(名词用作状语,天天)29.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30.秦王闻之,乃朝服..,设九宾(名词用作动词,穿上朝服)五、难句翻译1.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於野王。
翻译:后来秦攻下魏过,设置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到了野王。
2.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翻译:派人到荆卿寄宿的主人那里,发现荆卿已经驾车离开榆次了!3.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翻译:使者回来报告,盖聂说:“他当然要离开的,刚才我用眼瞪他使他害怕了。
4.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翻译:荆轲喜欢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渐离在燕国街市上喝酒,喝到兴头上之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曲在街市上唱起歌来,互相娱乐,过后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似的。
5.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翻译:荆轲虽然和酒徒交往,但他为人深沉,喜欢读书,在所游历过的诸侯国里,全是跟当地的贤人、豪杰和品德高尚的人结交。
6.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翻译:在燕国不久,恰逢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后逃回燕国。
7.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翻译:回来之后,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但国家小,力量不够而不能实现。
8.其後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
翻译:后来秦国经常出兵山东攻伐齐、楚、三晋,一步步蚕食诸侯。
9.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翻译:您怎么能因为被秦王欺侮而产生的怨恨,就想去触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问道:“那么该从何处入手呢?”鞠武回答说:“请让我进一步仔细考虑此事。
”10.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於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翻译:像秦王这样凶暴而对燕国又久蓄怒气,这本就足以使人胆战心寒的了,又何况再听到这里是樊将军的存身之处呢?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11.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夫以鸿毛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翻译:鞠武说:“一个人行动冒险却想求得平安,惹出了祸事却想求得幸福,计谋短浅而结怨很深,为了维持樊将军一个人和您新建立的友情、却不顾给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这就是所谓‘加深怨恨而助长祸患’了。
要知道,把鸿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烧燎,必然化为乌有。
况且以一个凶恶得像雕鸷那样的秦国,来向您发泄怨毒残暴的怒气,其后果难道还用得着说吗!这叫做‘把肉抛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祸患必定是无可挽救的了!12.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翻译:希望太子从速打发樊将军去匈奴,以消除秦国进攻的借口。
13.乃造焉。
翻译:于是去拜访太子14.太子逢迎,卻行为导,跪而蔽席。
翻译:太子迎上前去,倒退着走,引导田光到宫里,跪着为他拂拭座席。
15.太子曰:“原因先生得结交於荆卿,可乎?”翻译:太子说:“希望通过先生的介绍而得以和荆卿结交,可以吗?”16.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原足下过太子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