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 (共28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戊戌变法的发展
组织学会
强学会
强学会 《国闻报》
创办报刊
上海:《时务报》
《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形成南北呼应, 更好地宣传维新 思想
《国闻报》
《时务报》
《湘学报》
《知新报》
《直报》
戊戌变法的发展
宣传变法思想
法制,是规范天下人行为的公用制度 变革,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必然过程。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 变亦变” 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 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2 、光绪帝支持变法的 有望强国 原因有哪些?
有望夺权
【高潮】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正式开始
【高潮】百日维新 (1898.6.11~9.21,历时103天)
领域 内容 影响 裁撤冗(rŏng)官冗员,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触犯顽固派利益
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
B.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A.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背景
代表人物 序幕: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阶级____派)
请求______、 ______、 ______
方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发展 经 过
(有哪些代表刊物?)
作用:
高潮: 时间: ______~ ______(历时多少天?) ______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结果 意义
迁都 、 变法 请求拒和 ______、 ______ ______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明定国是”诏书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义的发展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和培养人才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队实力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将 光绪帝囚禁起来,大肆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 法诏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变法?
变法提出的新政是要用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制度模式改变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触 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康有 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以谭嗣同 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捕后英勇牺牲。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林旭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绝命诗
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
戊戌变法( C )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救国之道。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 先进的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开始探索 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 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 5月,康有为在北京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 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 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 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

课堂过关
学业质量达标
1.(2023·辽宁抚顺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
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
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
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
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同步导图填空
方面
内容
作用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
文化
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学的传入
戊百
办新式学堂
戌 日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提升军队战斗力
变 法
维 新
结果: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__谭__嗣__同___、
课堂过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开展上述活动的时代背景。 (6分)
答:背景:严复开展洋务运动的时代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 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严复开展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是甲午中日 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 度,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展 开了维新变法运动。(6分)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戊戌六君
子”)。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易错点拨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易错易混
的事件是戊戌政变 易错字词
综合探究
【唯物史观——风云起波澜】 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 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方面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3. 戊戌变法的失败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 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 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一)公车上书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刺激列
《马关条约》 强侵略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 化程度
民族危 机空前 严重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 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 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 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 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
—《变法通议》
梁启超 (1873~1929年)
二.百日维新
1. 光绪帝同意变法
•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的诏书,宣布“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 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 众向……。”“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不仅表现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也拉开 了震惊中外的“百日维新”的序幕。
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 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课讲授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 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 经书。曾游历西方,钻 研西学知识。1888年, 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 法图强,受到顽固派的 阻挠。后在万木草堂中 讲学、著书,宣传变法 思想,培养维新人才,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胶州湾事件”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新人教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新人教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
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
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
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
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
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
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
30
-
26
1.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
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
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D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
斗争。
-
27
2.左图所示机构是北京
B 大学的前身,该机构


安 庆 内 军
南 制 造
福 州 船

械 所
总 局
政 局
轮 船 招 商 局
汉 阳 铁 厂
湖 北 织 布 局
学.科.网
甲 午 战 争 北 洋

民用企业

内 军事企业
师 全
外 “自强”
“求富”

交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学习西方技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覆 没
1
康有为
梁启超
-
2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5、影响: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
4
人物扫描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
康有为
-
梁启超 5
人物扫描

第6课 戊戌变法(共27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共27张PPT)

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新政之初,慈禧虽然没有表示异 议,但却提出三条“上谕”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 的准备。
百日维新
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 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 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 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 件。 材料二: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 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 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 必当全变”
局限性:可以看得出过去他们主张的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在法令中没有,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百日维新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 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 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 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 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 恨。”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百日维新
背 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 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 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 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 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 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 (1871—1908)政”。
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 的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袁世凯
结果
谭劝袁说:“1、包围颐和园。2、杀死荣禄,而他自 己(谭)负责派刺客去干掉那个”老朽“(慈禧皇太 后),袁世凯巧妙回避任何承诺,告诫谭行动不要过 于仓促。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
民族危机。 3.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 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5. 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材料:日本一弹丸岛国耳,自明治维新以来,力行西法,亦仅仅三十余年,而 其工作之巧,出产之多,矿政、邮政、商政之兴旺,国家岁入租赋共约八千余 万元,此以西法致富之明效也。其征兵宪兵预备后备之军,尽计不过十数万人, 快船雷艇总计不过二十余号,而水路各军,皆能同心齐力,晓畅戎机,此又以 西法致强之明效也。反镜以观,得失利钝之故,亦可知矣。今士大夫莫不以割 地赔费,种种要挟为可耻,然今时势所逼无可如何,则惟有急求雪耻之方,以 坐致自强之效耳。
谢谢观看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 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
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2——戊戌生维了新广冲泛击而了持封久建纲的常影名响教,,各起地到开思设想学校启兼蒙学的西作方用科;技,妇女也能禁缠
足、入女学校②了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3——戊戌③变局法限在性中:国历没史有上改第变一半次殖提出民了地由半传封统建走社向现会代性的质系,统资方产案…阶…级倡改导博
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B
课堂练习
1.“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 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 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 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

启蒙的作用,增强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
短暂的“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戊戌变法概况:
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又叫百日维新)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目的: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 类别
触动了顽固 派的利益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参与政治 主要内容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1.意义: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近代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始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高潮 百日 维新 戊戌变法 的背景: 甲午战争 战败,民 族危机空 前严重 发展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失败根 源:资 产阶级 的软弱 性和妥 协性
——谭嗣同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 绪帝,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这是根本原 因吗?根本原因是什么?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缺 乏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 的方法,把希望寄托寄托在一 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 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又寄希望 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 了广大人民群众。
学习目标: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 代表及主要活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性质及进 步意义。
公车上书:1895年5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 1300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 请求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梁启超《变法通议》
天津的《国闻报》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地位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国闻报》1897年10月26 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 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 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 《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 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 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 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 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 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百日维新
时 间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开始标志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国是”则指国 家大计,国家的指导 方针、理论基础、方 针政策。
百日维新
从 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史称“戊 戌变法”。维新派试图不动摇封建统治基础,照搬西方制度进行社会改革。涉
历史意义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 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 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合作探究: 1.从目的和内容两方面归纳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异同?
2.为什么说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戌 林旭、杨锐、杨深秀、
六 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我各自国横变刀法向,天无笑不,从去流留血肝而胆成两,昆今仑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结果
谭嗣同等六君子使中国近现代史在沉郁了58年之后,有了崭新 的诠释,以炽热的血液浇灌富强与自尊的花蕾,也使得中国知识分 子不再深锁于红墙大院的点缀,而重拾起浩然长存的气脉与风骨。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
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 公车上书
2. 百日维新
一、公车上书
1895年 时 间 直接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 主要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内容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结 果 重要影响
公 车 上 书
没有成功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年创办的阜丰面粉厂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1863-1894 1895-1898 1895年创办的 苏纶纱厂 企业数 119 274 资金额
(万元)
680 1432
2.光绪帝下诏变法光绪帝(1875—1 Nhomakorabea08年在位)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到颐和园勤政殿
1898年6月11日光绪 帝颁布诏书,变法开始。
——谭嗣同
任命她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牢牢控制官吏任免权。
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 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说明了什么问题?结果怎样?
袁世凯 1859-1916
囚禁光绪帝的瀛台 瀛台,地处北京南海中,三面临水。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将光绪帝幽禁在这里,戊戌变法
失败。这次变法仅维持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
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 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1)上述材料中“割台”指什么事? 材料中的“割台”指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2)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是要变法图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百日维新的内容 类别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军事上 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3张PPT)
军事方面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西 有利于提高 有利于民族资 学的传播 军队战斗力 本主义的发展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政变
1.时间:1898年9月21日 2.原因: 变法求速求全,改革措施匆忙推出, 激化了各种矛盾,触犯了既得利益集 团,激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因而遭到 抵制和反对。
二、戊戌变法的发展
1.主要活动:
组织学会: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在 北京成立强学会 创办报刊: 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 办《时务报》 2.目的: 宣传变法
3.宣传思想: 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维新运动期 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北京
上海
南学会
农学会
长沙
广州
兴儒会
励学斋 蜀学会
光 绪 帝
“ 明 定 国 是” 诏 令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触动了顽固 4.内容: 派的利益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 想的人参与政治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
1.时间: 1895年春 2.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 民族面临着严重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梁 启 超
康有为 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职 业: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信仰:建立君主立宪国 家 主要成就:戊戌变法
广东新会人,青年时期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 导变法维新,并称“康 梁”,是戊戌变法领袖 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史学 家、文学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19张PPT)

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 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5年﹒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成立强学会
梁启超(1873—1929)
执笔《时务报》
1897年﹒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时务学堂旧址
时务学堂功课,分为 两种:一曰普通学, 其目有四:‘一曰经 学,二曰诸子学,三 曰公理学,四曰中外 史志及格算诸学之粗 浅者’。二曰专门学, 其目有三:‘一曰公 法学,二曰掌故学, 三曰格算学’。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4张PPT)
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 )
A.提过了工作效率
B.起了思想启蒙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摧毁顽固派力量
5、“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 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 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
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为 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 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 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 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 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 维新”。
结果 意义 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失败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 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戊戌变法的意义
①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 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背景 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 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 发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 戊 经过 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 戌 时间(1898.6.11—9.21) 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 高潮:百日维新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变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然而也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通过 教育、军事一系列变革) 改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削.弱宋相太权祖(为防A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__的办法,
A.分化事权
B.减少数量
C.限制自由
D.使用亲信
5、在宋代,相当部分的官员来自( C )
A.地方官推举
B.战功卓著者
C.科举中试者
D.用钱买官
C 6、北宋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A 7、北宋的建立时间是( )
消极:军队战斗力削弱,行政效率低下, 人民负担加重
巩固提升
1、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是通过( D ) A.割据军阀武装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忽必烈 C.元昊 D.赵匡胤 3、“自秦以下,文莫胜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C ) A .统一文字B .杯酒释兵权 C .重文轻武 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北宋的建立】
时 间
960年
人 物
赵匡胤(宋太祖)
都 开封

赵匡 胤
事 陈桥兵变

意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 义 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以图述史
陈桥驿兵变
北宋建立
杯酒释兵权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 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 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课堂小结
1、建立: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 建立宋朝,定都东京(河南开封)
(1)政治:削弱相权;地方官吏

用文官;设置转运使
朝 的 建 立
(2)军事: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将
2、强化中央集权
领有用兵之权而无调兵
之权;定期换防
(3)文化: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积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3、影响:
A、960年 B、936年 C、959年 D、965年
C 8、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设置( )
A、转运使 B、宰相 C、通判 D、节度使
9、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
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来建立大一统
D 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 )
A.嬴政 B.刘邦 C.杨坚 D.赵匡胤
加强中央集 权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开封 (东京)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②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 政治上: 中央: ①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取分 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 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 安定。
合作探究一(课文30页材料研读):
《宋志·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 ,与守臣(知州、知府等)通签书施 行”。
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分知州的权利;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多重机构, 分割宰相的 、 大权;在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 实施 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权力。
③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在地方设置 收归 。
,把地方财赋
4、影响: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 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地方上: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防止知 州权利过大,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②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 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在地方设置 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措施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皇权大大加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 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
2、表现: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 成。 ③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了科举制,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自主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 兵变,建
立北宋,定都 (东京),赵匡胤就是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 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
3、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 ,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 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 之权。经常调换 ,定期 换防。
10.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 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北宋的建立于哪一年,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960年,赵匡胤 , 开封
导入: 你知道“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典故吗?这两个典故都与谁有关呢?
嵩县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教学目标 ❖ 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
建立时间和都城 ❖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
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难点:重文轻武政策影响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合作探究二(课文31页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 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 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当时武将地位 和待遇都低于文官,所以当时的人不以从 军为荣。
2、重文轻武政策:
① 有意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 继续 、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格局逐渐形成。
②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了 ,提高 地位。
,增加 名额
3、积极作用及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浓厚的 养的提高;
风气,促进社会文化素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
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